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提纲
大一期末考试《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大学课程《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毛泽东关于当代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1)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2)人民军队思想(3)人民战争思想(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5)国防建设思想2、如何理解国际战略环境的含义国际战略环境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它从本质上反映了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治集团建立在一定军事、经济实力基础上的政治关系的基本状况和总体趋势其核心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国际战略环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制定、国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所以各个国家制定战略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国际战略环境这个外部环境和条件。
3、如何理解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长期性综影响?(1)政治上继续推行和平演变(2)经济上视为战略竞争对手(3)军事上形成潜在的包围(4)台湾问题上阻碍两岸统一4、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主要有哪几点?(1)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长期综合性影响(2)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3)俄罗斯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不容忽视(4) 印度对我国安全的威胁与挑战(5)我国在南海与东南亚国家的岛礁和领海争端(6)台湾与祖国统一问题5、高技术战争使武器装备发生了哪些质的变化?第一是毁伤效能剧增第二是突防能力增强第三侦察监视能力扩大第四自动化水平在幅度提高第五机动能力更强6、军事高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军事变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二是体制编制精干化三是指挥控制自动四是作战空间多维化五是作战样式体系化7、如何理解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1)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2)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3)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4)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将越来越强(5)战争不对称表现日趋多样8、现代战争条件下如何增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1、加快国家战略能力建设2、提高武器装备机械化、信息化水平3、谋求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4、发展与创新信息化战争现论9、国防教育的方针和原则方针:1.全民参与。
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程考试重点
p121 军官军衔3等10级。
p125 《国防法》规定:一整段。
中央军委下四总部。4个。
p126 现役部队,4个,及建立时间。
p129 中国民兵分为基本民兵和普通民兵。
p130 民兵训练大纲的要求,一句话。
第八章
p135 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第九章
p173 国际战略环境。5条。
p178 《威斯特伐里亚和约》 “国家主权” 原则。
p180 最下面两行,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要成为一极的条件,3条。
p197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不安全因素(考试要求说一条,以第一条美国为例)。
(一)美国。4条。段首上找: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台湾。每段的第一句话。
p206 解决南海问题的原则“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第十章
p208 沈伟光 信息战 1992,美国人 艾伦 那一句。
p209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5条。
p211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6条。
我国最早的两部兵书,《军政》,《军志》
p137 克劳塞维茨 《战争论》 提出了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p139 毛泽东军事思想,开头的一整段。
p140 人民军队思想,4条。
p142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9条。
p145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3条。
p150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3条。
今天老师照着试卷刚划得重点,差不多都是必考的。
第七章
p109 国防防开始于夏朝。
p114 我国国防建设的成就。3条。
p116 我国的国防政策。6条。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答案
一、中国国防复习题1、国防的基本概念(含义);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活动。
2、衡量国防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综合国力,其中包括;人力、自然力、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精神力。
3、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4、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5、国防建设的含义;国防建设是国家为提高国防实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6、我国的最高国家军事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7、国防政策的含义;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的基本行动准则。
8、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1)巩固国防,防备和抵抗侵略(2)制止分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3)制止武装颠覆,维护社会稳定(4)加强国防建设,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5)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扩张9、我国国防政策:防御性的国防政策(1)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2)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4)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5)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6)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10、我国的武装力量由哪些部分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1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哪些军兵种构成;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1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3、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什么时候;1949年4月23日14、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于什么时候;1949年11月11日15、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任务;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16、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成立于什么时候;1982年6月17、武警部队的任务;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18、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及七大军区;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七大军区:北京、沈阳、济南、南京、广州、成都、兰州军区19、民兵的任务;(1)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其他各项任务:(2)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3)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复习纲要
军事理论复习纲要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一、国防要素1、国防的概念: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的四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二是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入侵外敌与武装颠覆;三是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四是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3、国防的类型扩张型(如美国)、自卫型(如中国)、联盟型(如北约、独联体、美日韩)、中立型:分为全民皆兵型(如瑞士、瑞典)和完全不设国防型(如圣马力诺)。
4、国防的功能:立国、卫国、强国、5、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的主权;②保卫国家的统一;③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④维护国家的安全。
二、国防历史1、中国古代国防中国古代国防,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大约经历了400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国防,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可选)一是“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二是“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三是“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四是“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三、主要启示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有着声威远播、天下归附的武备;有过引而不发、强虏驻足的宁静;有过遍体创伤、不堪回首的屈辱;也有过抗敌卫国、坚守气节的巨大胜利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第二节国防法规一、国防法规的特性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2、司法适用的优先性3、处罚措施的严厉性二、国防法规体系1、国防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P18《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P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P22《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P232、《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终极版)
一、中国国防复习题1、国防的含义、目的、手段答:含义: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目的: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手段:1、国防的只要手段是军事手段,现代国防的根本职能是捍卫国家利益,防备和抵抗外来的各种形式和不同程度的侵犯,防备和平息内部和外部的敌对势力相互勾结所发动的武装暴乱。
2、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部含义。
3、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
4、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
2、我国上下几千年的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答:(一)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二)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三)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四)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的重要因素;(五)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六)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立的精神根基。
3、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答:(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和预备役部队;(2)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3)民兵。
4、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答:巩固国防,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5、我国的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答:每年9月的第三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6、我国的陆地国土面积、海洋国土面积、大国土面积分别是多少答:陆地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面积300万平方公里7、我国的陆地边界线和海岸线分别是多少答:我国共有陆地边界线约22300多千米;我国海岸线长度为18000千米。
8、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构成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由陆军、海军、空军三个军种和一个独立兵种第二炮兵构成。
大学军事理论课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课复习提纲中国国防史与国防建设1、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目前世界上的国防类型主要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四种,我国是自卫型国防。
2、总结中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主要带给我们哪些启示?(1)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2)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4)数量足够、质量精良的常备军队是国防巩固的基石;(5)武器装备的优劣对国防的强弱、战争的胜负起重要作用;(6)强大的国防必须有强大的海防。
3、新中国国防建设主要取得了哪些成就?(1)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2)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取得突破性的成就;(3)国防科技工业已形成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体系;(4)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2、国防法规是调整国防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的国防法规主要包括:《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等。
4、学生军训的意义:(1)是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2)是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战略举措;(3)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5、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
一般以军队为主体,由军队和其他正规的、非正规的武装组织结合组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6、我国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包括:第二炮兵、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和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
7、陆军是我军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什么?(1)抗敌军事入侵;(2)在一定地区和方向上打赢局部战争;(3)维护国家和平统一和社会稳定。
8、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主要在海洋上遂行作战任务的军种。
我国海军的组建时间,使命是什么?(1)防御外敌海上入侵;(2)收复敌占岛屿;(3)保卫我国领海主权;(4)维护祖国统一和海洋权益。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为了扞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大学军事理论考试重点提纲
军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
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
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大学课程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大学课程军事理论复习提纲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国防的主体:国防活动的实习者,通常为国家2、国防的目的:1)捍卫国家的主权2)保卫国家的统一3)捍卫国家领土完整4)维护国家安全3、我国有五大军种,分别是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4、对于战略指导者最值得关注:1)时代特征2)世界战略格局3)主要国家的战略动向4)当代世界战争与和平的趋势5)周边安全形势当前国际战略环境的主要特征1)国际形式总体缓和,但局部动荡2)经济全球化是大趋势,但也存在负面影响3)大国力量仍在继续,但竞争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4)军备竞赛有所趋缓,但质量竞争更加激烈5)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5、习主席提出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
6、研究国内战略环境需要把握:1)地理环境2)政治环境3)综合国力7、“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武的《孙子兵法·始计篇》,大意为:“战争是国家大事,是国家兴亡的紧要之处,是千万生民存亡的关键,是必须要认真考察研究的”,这句话强调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军事建设的重要性。
8、战略环境是制定军事战略的客观基础9、我国的兵役制度(简单了解):分为两种:1)一种是义务兵役制,又称征兵制。
这种制度是国家利用法律形式规定公民在一定的年龄内必须服一定期限的兵役,带有强制性。
2)另一种是志愿兵役制,又称募兵制。
这种制度是公民凭自愿应招到军队服兵役,并与军方签定服役合同。
10、我国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防御11、国防法律法规的等级关系: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律。
2)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颁布的行政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和中央军委各总部制定颁布的法规。
4)各军种和大军区制定的法规细则。
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和政府制定颁布的地方性法律规章。
哪一种是它的出发点:(法律/规章/基本法律/。
)12、中国梦是强国梦,对军队是强军梦13、为实现信息化战争,我国空军要实现从国土防空型到攻防兼备型的转变。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名词解释:1,国防: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器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中立型国防:指一些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所奉行的和平中立政策。
3,武装力量;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4,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军事科学的基础理论部分。
5,人民战争:是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反抗阶级压迫或民族压迫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
6,战争规律;是战争这一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7,战略环境:一个国家指定和实施的国家战略的客观依据,包括世界战略格局,国际战略形势,尤其是周边安全和国内稳定的基本状况。
8,多格局:是以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标志。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了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的遗产,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以战胜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形成了多极格局。
9,军事高技术:指应用于军事领域的高技术,是建立在现在技术成就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于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10,c4isr:(指挥自动化系统)指在军队机构中,采用自动化的硬设备等现代化工具,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人-机”系统,是军队实现指挥自动化的手段和工具。
11,精确制导武器:是命中精度很高的,按照特定的基准选择飞行路线,控制和引导对目标进项攻击的武器,或者说是一种带有战斗部的无人驾驶的制导飞行器。
12,信息化战争:由信息化军队在海陆空信息多维一体的战略空间,充分利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以信息和只是为主要作战力量,以取得“信息优势‘为制胜关键的一种战争状态。
13,非接触战争:是敌对双方在不接触的情况下,使用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实施防区外打击的作战行动样式。
14,非线式作战:指相对于传统的线式作战而言的,向战争高技术发展过程中,战略,战役战术行动界限越来越模糊,交战双方没有明显交战线的作战样式。
军事理论附有答案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1、国防的含义: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
(是一种对外反侵略、对内反颠覆的活动)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国防的手段:军事(主要手段),政治(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经济(基础),外交。
国防的分类:(1)按社会形态: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防。
(2)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防御自卫型国防(我国)和侵略扩张性国防。
(3)按国防力量的构成方式:互助联盟型国防、独立自主型国防和中立性国防。
2、我国几千年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1)强大的国防必须要有强大的经济发展力量做后盾。
(2)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政治的兴衰。
(3)巩固国防必须建设质量高、数量足的军队。
(4)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
(5)只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才能形成强大的国防。
(6)国防意识是国防赖以确定的精神根基。
3、我国国防法规立法的层次有五个层次:(1)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国防法律。
(2)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的国防行政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行政规章。
(4)个兵军种、大军区的军事立法。
(5)省、市地方性的国防立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是我国第一部国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有着三次出台和修改过程。
第一步《兵役法》与1955年问世。
1998年12月29主席江泽民签署第13号主席令,公布了新修订后的《兵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反分裂国家法》于2005年3月14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名词解释1、国防: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动员: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3、军事思想:是人类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类社会长期从事军事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矛盾运用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
5、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6、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或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其安全及筹划、指导战争全局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7、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互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8、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9、军事高技术:是指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在军事领域发展和应用的,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10、精确制导技术:是在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利用目标的特征信号,发现,识别和跟踪目标,并将武器直接引导至目标实施有效打击的技术。
11、隐身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12、电子对抗:是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系统)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电子设备(系统)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13、航天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空间技术。
14、信息化战争:是指在信息时代,信息化军队在多维空间用信息化武器装备所进行的,以信息站为主要作战样式的战争。
15、战争形态:是指由主战兵器,军队编成,作战思想,作战方式等战争诸要素构成的战争整体。
大学军事理论提纲
大学军事理论提纲第一篇:大学军事理论提纲军事理论教程复习提纲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论述题)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意义。
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军事思想的定义: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分类:按阶级性质区分,有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等。
军事思想的内容: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指导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军事思想的特性: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军政》、《军志》专门兵书的问世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
《战争论》——C.von克劳塞维茨、《战争艺术概论》——A.H.若米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
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
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原则,军民一致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待俘虏原则。
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
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既是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
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使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落到实处。
大学军事理论提纲
大学军事理论提纲大学军事理论提纲是在大学中所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涵盖了军事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军事策略、军事战术、军事历史、军事科技等等。
在大学军事理论中,学生将不仅了解到各种军事学术理论,还会了解到国家安全、军队建设、战胜敌人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大学军事理论的主要提纲:一、军事理论基础1.军事学科概述a.军事学科的发展历程b.军事学科的分类2.军事理论基础a.战争的定义和类型b.战争的本质和规律c.五大军事学科概述3.军队建设理论a.强军思想的发展b.军队建设及其操作规律c.军队建设的战略思想和实践二、军事战略1.军事文化和忠诚a.国家安全概述b.大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实施c.军事文化的作用和表现2.军事战略概述a.战略概念和特点b.战略决策和实施c.军事战略发展趋势三、军事战术1.作战基本概念a.战术定义及其类型b.军事战术的规律c.战争指挥、联合作战和决策2.作战指导理论a.作战指导原则和作用b.指导思想和阵区作战c.战斗力的构成和提高四、军事历史1.世界军事史a.世界军事史概述b.世界军事史的纪念和教训c.世界经验和道路2.中国军事史a.中国军事史的发展历程b.中国军事史的特点和教训c.中华民族领导军队的人物和事件五、军事科技1.军事科学技术前沿a.军事发展趋势和潮流b.军事科学技术前沿和新趋势c.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前沿2.武器装备与战争力发展a.武器装备的发展和规律b.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应用c.武器装备和战胜敌人的关系六、军事法规1.军队党的建设a.强化军队党的建设工作b.加强党委领导军队2.士兵人权和军纪规律a.士兵人权及其法律保障b.军纪和公约规则的强化c.维持军纪和士兵人权综上所述,大学军事理论课程的提纲相当严谨和全面。
它将学生引导到所有军事学科的基本概念,并为他们提供对军事思想、战略、战术、历史、科技和法规等方面深入的理解。
这门课程从根本上培养了者的军事素养和国家保卫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
军事理论大题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总结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一节国防概述01. 国防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国防,是指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02. 国防的要素:(1)主体要素:国防的主体是国家;(2)对象要素:国防的对象是侵略和武装颠覆;(3)目的要素:国防的目的是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4)手段要素:国防的手段是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03. 国防与国家的关系:(1)国家是国防存在的前提和基础;(2)国防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保障;(3)国家的性质、制度和政策引导国防建设。
04. 现代国防的基本类型:(1)扩张型(2)自卫型(3)联盟型(4)中立型中国的国防类型是自卫型国防,采取积极防御的国防政策。
05.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1)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2)现代国防是多种斗争形式的综合角逐;(3)现代国防是国家行为和国际行为的结合;(4)现代国防兼具实战功能和威慑功能;(5)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06. 中国古代国防理论体系:(1)“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2)“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3)“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4)“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
07. 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节国防法概述01. 国防法的分类:(1)以法律内容为划分标准;(2)以法律效力为划分标准;(3)以调整对象的指向为划分标准。
02. 国防法体系:(1)宪法中的国防条款;(2)国防法律;(3)国防法规;(4)国防规章和地方性国防法规、规章。
03. 国防法的特点:(1)鲜明阶级性、高度权威性、严格强制性、普遍适用性和相对稳定性;(2)调整对象的军事性;(3)公开程度的有限性;(4)出发措施的严厉性;04. 公民的国防权利:(1)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2)制止、检举危害国防的行为的权利;(3)因国防活动造成经济损失获得补偿的权利。
军事理论提纲
军事理论提纲第一节中国国防判断题:1.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
2.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3.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例,又叫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也叫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
一、国防的基本要素(P4)(一)国防的主体要素(二)国防的职能要素(三)国防的行为要素(三)国防的手段1.军事2.政治3.经济4.外交(四)国防的对象1.要防备和抵抗的是“侵略”;2.应把“武装颠覆”作为制止对象二、中国目前的国防类型(1)独立自主的(2)社会主义(3)防御型国防判断题:1.国防就是对外防止侵略,对内防止武装颠覆2.我国的国防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
3.国防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颁布,国防法规、国防宪章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制定和颁布。
4.国防建设的重点是武装力量。
5.我国的武装力量体制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中国民兵“三结合”构成的。
6.现役部队是我国的常备军,由路、海、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
7.解放军归中央军委统一指挥,实施高度集中的垂直领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组织结构可大致分为总部体制、战区(军区)体制和军兵种体制。
9.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目标是“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10.中国近代史的惨痛教训是:落后就要挨打。
四、武装力量建设(一)我国的武装力量的体制和编成1.我国武装力量的体制组织结构可大致分为总部体制、战区(军区)体制和军兵种体制。
(二)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目标1.革命化2.现代化3正规化判断题:1.国防动员的实质是将战争潜力转化为战争实力。
2.1793年8月,法国颁布的《全国总动员法令》,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了动员的概念。
3.最基层的国防动员机构是城市的街道办事处、农村的村民委员会。
4.国防动员产生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成熟于资本主义社会。
5.我国的动员领导机构是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央军事委员会。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根据题型分以下五类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第一章:1. 国际战略环境(第1页)2. 国际战略格局(第5页)是一定时期内国际关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力量之间的相对关系和结构形式。
战略环境的定义: 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面临的影响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3. 周边安全环境(第9页)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的情况及条件,是一个国家对其周边国家或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对自己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颠覆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和评估。
威胁分析,是对周边国家或地区客观存在的以军事行动危害本国安全的状态进行判定。
第二章:1.中国军事思想(第18页)2.毛泽东军事思想(第29页)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第42页)第三章:1.国防(第61页)2.现代国防(第61页)3.国防法规(第69页)4.国防建设(第73页)5.武装力量、武装力量建设(第78页)6.国防动员(第83页)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转入战时状态,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第四章1.兵役法(第88页)第五章1.军事变革(第97页)2.信息化战争(第98页)军事高技术1.精确制导武器(第107页)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
它是以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和光电转换技术为核心,以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2.制导技术(第108页)3.伪装技术(第119页)4.隐身技术(第124页)5.隐身武器(第127页)6.侦察、监视、侦察监视技术(第132页)7.电子对抗(第141页)8.电子干扰(第146页)9.航天技术(第154页)10.夜视、夜视技术(第167页)11.新概念武器(第178页)12.C4ISR系统以信息与通信技术为核心,将战争中所涉及的多项任务及工作情况,以计算机自动化的方式加以整合呈现给指挥者,供指挥者作出战略、战役战斗、武器运用,后勤保障等军事决策、决定,进行指挥。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军事理论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国防。
国家为防御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锁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2、国防动员:国家为应对战争或其他安全威胁,使社会诸领域的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或紧急状态的活动。
3、民防动员:国家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消除空袭后果所进行的活动。
4、人民战争: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之一,主要为利用全人民的力量打击侵略者。
5、国际战略环境:世界各主要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时期内在战略上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斗争所形成的世界全局性的大环境。
6、国际战略格局:国际战略环境的框架结构。
7、军事高技术:已经应用或即将应用与军事领域中,并对现代军事和现代战争产生重大影响的高新科学技术群。
8、精确制导技术: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其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9、导弹: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有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10、制导地雷:具有自动辨认目标能力,能主动攻击一定范围内活动装甲目标的新型地霄。
11、隐身技术:通过研究利用各种不同的技术手段来改变己方目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程度地降低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是己方目标,己方的武器装备不被敌方的探测系统和探测到。
12、航天技术:又称空间技术。
是一项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
13、电子对抗:电子战中,为阻碍或削弱敌方有效使用电磁频谱、减少敌方电子系统获得有用信息从而降低其作战效能所采取的措施。
14、拦阻式干扰:能压制在某频段内各个信道中的通信。
15、指挥信息系统:指挥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网络核心,具有指挥控制、侦查情报、预警探测、通信、安全保密、信息对抗等功能的军事信息系统。
16、新概念武器:在工作原理、杀伤机理和作战方式上与传统武器有显著不同,可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和效费比,或形成新军事能力的高技术武器群体。
大学生军事理论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预备役:指国家平时以退役军人、民兵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组建起来的战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役部队的武装力量。
2.军事格局:指活跃于世界军事舞台的国家或集团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态势。
3.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领土:是位于国家主权支配下的地球表面的特定部分以及其底土和上空。
5.高技术战争:指大量运用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作战方法进行的战争。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BBDBD CABCC1.国防按性质和建设目标可以分为扩张型国防,中立型国防,( B )和自卫型国防。
A、民主型国防B、联盟型国防C、和平型国防D、进攻型国防2.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权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国防的( B )。
A、基本原则B、根本目的C、大政方针D、基本要求3.国防的基本功能有威慑功能,( D )和增值功能。
A、防御功能B、进攻功能C、和平功能D、实战功能4.侵占我国南海岛礁最多的国家是( B)。
A、越南B、菲律宾C、马来西亚D、泰国5.( D )公开提出“两国论”,妄想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A、陈水扁B、连战C、宋楚瑜D、李登辉6.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按《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还拥有( C )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
A、200B、250C、300D、3507.世界上第一个实现载人太空飞行的国家是(A )。
A、俄罗斯(前苏联)B、中国C、美国D、法国8.现代战争已经发展为“五维空间”的角逐。
“五维”是指(B )。
A、东南西北中B、海陆空天电C、上下左右中D、XYZtV9.美国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由( C )颗卫星组成。
A、2B、6C、24D、3210.以( C )的利用为中心的电子战手段,已成为贯穿于战争全过程并覆盖整个战场并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军事理论复习提纲
复习提纲1、国防的含义、目的、手段、分类2、我国几千年国防历史给我们的启示3、我国国防法规立法的层次有哪些4、《国防法》、《兵役法》、《国防教育法》、《反分裂国家法》颁布时间及主要内容5、我国公民的国防义务与权利有哪些6、我国的国防领导体制7、我国国防的基本目标8、我国武装力量的构成9、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的构成10、国防动员的含义和内容11、军事思想定义、分类、特性12、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三个阶段及每个阶段代表作13、近、现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代表人物及代表作1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含义及特征15、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及每阶段代表作16、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17、人民军队建军根本原则、唯一宗旨18、邓小平建军思想主要包括哪几方面内容19、江泽民军队建设思想主要内容20、怎样理解江泽民提出的实现我军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实质21、如何正确把握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22、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及重大意义23、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24、江泽民“五句话”总要求的具体含义25、战略、战略环境、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含义26、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27、我国的地缘环境概况28、当前我国周遍边安全环境概况(主流和威胁)29、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30、大学生应如何维护国家安全31、高技术、军事高技术基本概念和主要特征32、军事高技术的分类33、什么叫军队自动化系统,其功能是什么34、新军事变革的基点是什么,主要特征有哪些35、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精确制导技术、军事航天技术)36、信息化战争的含义及主要表现形式37、信息化战争产生与形成的主要标志38、信息化战争的构成要素39、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40、信息化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41、信息化战争给我国国防建设提出了哪些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军理重点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要素:国防的主体:国家;国防的对象:侵略和武装颠覆;国防的目的:①捍卫国家主权②保卫国家领土完整③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④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国防的手段: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军事活动为主要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现代国防的类型:扩张型(美国)、联盟型、中立型(瑞典、瑞士)、自卫型(中国)。
2.国防历史的启示:①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②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③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3.国防法规: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一般特征:鲜明的阶级性、高度的权威性、严格的强制性、普遍的适用性、相对的稳定性。
特殊性:调整对象的军事性、司法适用的优先性、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于1997年3月14日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八十四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国防法》是根据《宪法》而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我国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部门法,亦称基本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应届高校毕业生入伍三种形式:①作为义务兵应征入伍②按军官待遇入伍③作为士官应征入伍公民履行兵役义务主要有三种形式:服现役,服预备役和参加军事训练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于2001年4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施行。
2001年8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确定每年9月第3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规定高等学校应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实行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
7.《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于1996年10月29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第七十八号主席令予以公布,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动员法》于2010年2月26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二十五号主席令予以公布,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9.公民国防义务:①兵役义务(形式:服兵役、服预备役、参加军事训练)②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③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④保护国防秘密的义务⑤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10.公民国防权利:①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②制止、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③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利。
11.国防建设: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
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②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③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
12.国防政策:国家在一定时期所制定的关于国防建设和斗争的基本行动准则。
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的主要内容:①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④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13.武装力量:国家或政治集团所拥有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我国的武装力量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
14.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
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陆、海、空、第二炮兵)陆军:诞生于1927.8.1海军:诞生于1949.4.23空军:诞生于1949.11.11第二炮兵:诞生于1966.7.115.国防动员:亦称战争动员,是指国家根据国防需要,使社会诸领域全部或部分由平时状态转入战争状态或紧急状态所进行的活动。
主要内容: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交通战备动员、人民防空动员(概念: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隙危害的活动。
基本手段:走藏消新三“打”:打隐形飞机、打巡航导弹、打武装直升机新三“防”:防精确打击、防电子干扰、防侦查监视)、政治动员。
组织实施步骤:①进行动员决策;②发布动员令;③充实动员机构;④修订动员计划;⑤落实动员计划。
16.防空警报的分类: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音响特征: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重复3次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重复15次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解除警报连续长鸣3分钟。
第二章军事思想1.军事思想:概念:关于战争与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和看法,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内容:①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②军事实践基本知道原则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知道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各阶段及其代表作:①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夏商西周时期)《军志》,《军政》。
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趋向成熟(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
③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秦~五代时期)《黄石公三略》(汉初)《隆中对》《三略》《李卫公问对》(唐)。
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体系化(宋~清前期)《五经总要》。
3.《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2500多年前春秋时期孙武作,它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名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
主要内容:①重战,慎战,备战的军事思想;②“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③以谋略制胜为核心的用兵思想;④“文武兼施恩威并用”的治军思想;⑤朴素唯物论和原始辩论法思想。
4.《武经七书》又名《武学七书》或简称《七书》,是宋神宗年间第一部兵书丛编。
即《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六韬》、《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
5.马汉《海权论》杜黑《制空权》鲁登道夫《总体战》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米尼《战争艺术概论》(及其重要军事思想见书)6.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涵义:①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②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③集体智慧的结晶④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7.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①战争观和研究军事问题方法论②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八七会议“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③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人民军队建军原则: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④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指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了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所进行的斗争。
其基本特征是正义性、群众性)⑤国防建设思想。
8.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①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②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③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9.毛泽东关于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人民军队思想的主要内容:(以下三题自己写)10.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11.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含义:1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关于军队建设及有关军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内容体系:①关于战争与和平思想②国防建设思想③军队建设思想(新时期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④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⑤军队战略思想1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①新时期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②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③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14.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①军事战略思想;②军队建设思想;③国防建设思想。
15.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思想的“五句话”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为我军履行“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方向。
16.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①科学发展观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②提高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能力是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③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④思想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发展18.新时期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三个时期”:军队历史使命拓展时期,军事变革攻坚时期和社会变革深化时期。
“三个战略关系”:社会变革与社会变革“双重攻坚”,机械化与信息化“双重建设”,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双重任务”。
“两个不相适应”:我军的现代化水平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要求不相适应,军事能力与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的要求不相适应。
第三章国家战略环境1.战略的含义: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
2.军事战略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征:①战略目地;②战略方针;③战略力量;④战略措施基本特征:全局性、对抗性、谋略性、预见性3.国家战略环境: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国家集团在矛盾、斗争或合作共处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
特点:①国际形势总体趋于缓和但局部冲突仍然不断;②大国较量的重点转向综合国力;③军备竞争趋缓但质量竞争激烈;④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并呈现新的表现形式;⑤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突出。
4.国际战略格局:世界上主要战略力量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通过相互联系、相互斗争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
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①美国单边主义难阻多极化潮流;②欧盟整体实力和自主意识不断增强;③俄罗斯发挥军事优势,力保大国地位;④日本加快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步伐;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⑥印度已成为一支新生的世界力量。
5.冷战后新旧格局转换的特点:①这次国家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通过战争手段或是由于战争的结果,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②这次国家战略格局的转换不是多极化格局已经孕育成熟的结果;③这次国家战略格局的转换还受地缘政治差异的影响。
6.面对新的安全环境和安全威胁,世界各主要大国的安全战略:美国从“先发制人”战略转向“接触合作”战略;欧盟推进一体化防务建设与强化共同安全相结合的安全战略,俄罗斯实行固本联邻的“现实遏制”战略;日本变“转守防卫”战略为“主动先制”战略;印度正积极推进全球性军事大国的军事战略调整。
7.威胁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战争形态:局部战争。
8.国家间的领土争端因其形成的历史条件不同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①历史上长期遗留的领土争端;②殖民统治者为了给获得独立的国家制造麻烦而留下的领土纠纷;③两极格局解体后新独立国家间的领土争端。
9.我国陆地边界线长约22000多公里,海岸线长约18000多公里;直接接壤邻国14个,海上领国8个;国土总面积960+300万Km2 。
10.南海周边最早向我国提出领土主权要求的国家:菲律宾;抢占岛屿最多的国家: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