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叶山地望考
2018年2月12日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二-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含解析精品
2021年2月12日游记类古文阅读〔二〕强例及铁【2021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文后题目.龙洞山记【元】张养浩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 ,禹治水至其上,故云.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①尝封其神曰灵惠公.其前,层峰云矗,日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境岩环合,飞鸟劣②及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皆然.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能往,即遣仆燃束菱前导.初焉,假设高阔可步;未几,俯首焉;未几,磬折③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几,那么蒲伏焉;又未几,那么全体覆地蛇进焉. 会所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那么其前隘,且重以烟, 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 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 ,其穴竟于是,竭力奋身,假设鱼纵焉者, 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恚者,诟者,相嘲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形瘠小,先出,假设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为殆.其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酷, 名曰定心饮.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号眺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必有.由今观之,那么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④,而吾辈为细娱,使父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⑤.其为戒,诅止殁身不可忘.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 游洞中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 某官某, 凡十有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选自?钦定四库全书•归田类稿? 〕【注】①胜国:前朝.②劣:仅仅,才.③磬折:弯腰. 坝④较然:明显的样子.⑤吊:悲伤.1 .对以下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会所导火灭会:适逢B,意其穴竟于是意:料想C.亦阳慑为殆慑:害怕D.窃虞嗣至者或不知虞:欺骗, D【解析】口言此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D项,“虞〞应解释为“忧虑、担心〞.2 .以下四组中,全都间接表现龙洞艰险的一组是〔〕①是中极暗②烟郁勃满洞中③心骇乱恐甚④如是,仅里所⑤有泣者,恚者,诟者⑥喜幸生手其额者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⑤⑥, D【解析】「2自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题干中“间接〞一词,可以排除①②, 这两句是直接表现山洞的危险难行;④说明此山洞很短,未表现山洞的艰险.3 .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龙洞山自古以来就是名胜,山势险峻,有上下两个山洞,位于下方的一个叫龙洞.B.龙洞深邃,里面越来越低矮狭窄.作者与同游者备受惊恐,好不容易才得以出洞.C.根据当地的风俗,在洞外饮酒的人要为入洞游玩的人喝两大杯酒,名为“定心饮〞.D.作者游历龙洞后,想起“不登高,不临深〞的前圣之训,为告诫后人写了这篇“记〞.一C【解析】「长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出.量星丁C不,“定.饮〞是给人淘涛玩前人逞惊的酒,嘴崎的是人闹的人,为非洞外及酒的人:文至也未依比坟"走七武"走当地风俗1t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初焉,育[Wj阔可步.〔2〕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一〔1〕起初,〔洞〕似乎高大宽敞,可以行走.〔2〕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他从山上救下来.【解析】匚自此题考查理解并译文言语句.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焉〞“步〞,〔2〕中的“者〞“为〞“白〞“下〞等.学翕雌焉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后面的题目.武昌九曲亭记【北宋】苏辙子瞻迁于齐安,庐毛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谿.依山临壑,隐蔽松相,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II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叫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典匕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酉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 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 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选自苏辙?栾城集?,有删改〕1.对以下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子瞻杖策载酒杖:拐杖B.扫叶席草席:以……为席C.然将适西山适:到……去D.皆效于左右效:献,呈献2.以下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庐王江上乃设九宾礼"B.相携徜徉画上秦王必喜也声见臣C.以此居齐安三年夫夷以近,那么游者众D.方之怅然移日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苏轼“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的一组是〔〕①依山临壑,隐蔽松相,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②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③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缺乏以席众客④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⑤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⑥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4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武昌诸山陂随蔓延,涧谷深密,隐蔽松相,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且西山古木数十, 其大皆百围千尺,令子瞻意适忘返.B.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 表现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 也表达了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兴奋的心情.C.作者写自己少年时跟随子瞻游玩,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泛舟的水,子瞻总是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D.文章最后具体议论苏轼所追求的乐趣是“以适意为悦〞,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并不计较个人的功利得失,因而他处事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1〕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2〕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客赛与解折1. A【解析】匚仁^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水平. A项,“杖〞解释为“拐杖〞错误,假设解释为“拐杖〞,那么与后面的“策〞意思相同,使句子没有谓语,所以“杖〞在此处应用作动词,解释为“拄着〞 .2. AI解析】户本避考查考生理都常更文言虚词左文田的意义妥弓法的水平u A胃,两者卷是介烹,“在二B项,前者走连两,表方式:后者是逆书,息因芟u 3,前者走介司,表算因,“由于二后者是连词, 裹弁判,“第且,并且%D项,前者是介刘,“为了〞;后者是介伺T "核'3. B【解析】「假设此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水平. “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即在齐安住了三年,不感觉时间久,意在说明苏轼对此地十分喜爱,流连忘返.题干要求筛选苏轼“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的原因,就是要求筛选此地吸引苏轼的原因.考生做题时可以用排除法,如③是说废亭遗址地方狭小,不能承载太多游客;④是说子瞻对这些大树感到不满,这两句都是子瞻对此地感到“不如意〞的地方,而⑥是说子瞻的人生追求, 并没有表达它与齐安的关系,排除这三句即可得出答案.①说武昌诸山景美,②说武昌山中的人好客,⑤说新亭建成,西山的景致更美,这些都是齐安吸引苏轼的原因.4. A【解析】「2自此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央意思的水平. A项,“西山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令子瞻意适忘返〞错误,由原文“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和“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可以看出苏轼是想把大树砍掉,建九曲亭.5. (1)正当他获得一种适意的乐趣时,(觉得)天下万物都不能取代这种乐趣;等到他已经满足时,又总是对自己满足于这种乐趣感到吃惊,觉得好笑.(2)有谁知道得失在哪里呢?只能要求自己心中不觉得惭愧, 处世不受到人家的责备,而姑且这样地生活在人世.[解析]’:(1),方〞蜂为“当,正当弋关注实词 5 遂为“揍取,取代二“忒"译为"港定二“海然〞还为“吃惊,C2) “孰〞译为“潍* “慢"语为“只〞一姑〞连为“姑且,特殊的我方式,“乏因于白,无食于外〞蜀于状语后更句;【参考译文】子瞻被贬到齐安,在长江边上建房居住.齐安没有知名的山,而长江南岸武昌的群山,上下起伏,连绵不断,山谷幽深寂静,里面有佛塔寺庙僧舍,西边的叫西山寺,东边的叫寒谿寺.它们背靠山梁,面对山沟,隐蔽在茂密的松树松树丛中,寂漠清静,与世隔绝,见不到车马的喧嚣和来人的足迹.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江面波平浪静的时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着美酒,乘坐渔船,横渡长江,直奔南山而来.山中有几个人,热情好客,喜游山水,听说子瞻到来,都裹着头巾,欢笑着迎上来,然后携手同行,逍遥自在地拾级而上,一直走到深山尽处,大家都筋疲力尽了,方才停下歇息,扫去落叶,坐在草地上,彼此举起酒杯, 互相问候,玩到心情舒适时,竟至忘记了回去,就往往留在山上夜宿. 由于过着这样惬意的生活,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都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然而将往西山去时,就要从青松翠柏之间经过,走过弯弯曲曲的羊肠山路,才会见到稍微平坦的地方,游览者一定会在此休息. 人们倚靠在嶙峋怪石上玩赏, 躲在茂密林荫下小憩, 向下可俯视滚滚大江, 向上可仰望巍巍高山, 旁边可扫视小溪幽谷, 风云变化和树林山脚正面、反面的种种景象,都在人们身边呈现出来.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亭子, 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亭子旁有几十棵古木,它们大都有百围之大、千尺之高,不能够用刀斧来砍伐.子瞻每次一到树下,就整天〔无可奈何地〕斜视着它们.一天,来了一阵暴风雷雨,其中一棵古木被连根拔倒, 子瞻趁机将那倒下老树的地方收拾平整, 亭子的地基才得以扩大.子瞻与朋友们进山看了看,相视而笑,说道:“这大概是〔老天爷〕想成全我们重修亭台的事情吧?〞于是大家一起重修了一座新亭子.亭子建成后,西山的胜景才算完备了.子瞻对这件事极为快乐.从前我年轻时,或道看于映游览各地,遇口就全口,遇水菰逆奇,于第新未者不是奇头式羯衣医卷悬桂的走在我的前巨.宵不能到达的地于睡花总是为这事或天不嫌快.商时城一个人飘然及游,悠闲囱在地在意石上漫游,来挂南时抗土的山花野苴,徐血港落在口沟占前黑子,从案由舀我水来喝,素打泡这法子的人往住把他当双神a一般的人的u其安夫y的景萼无弓无尽.司以使人心济行快的事最f人耳受口正当他栽得一种造意的季蔑时,〔觉考;文十万班号不能取R这件乐蛭;等到佬三经清足防,又息是花自二离是于这祎本超感胤吃悼,觉停假设笑.好比喝酒巧及,三花八匚的荽看得在近酋,总之是为了一诧肚馥, 布晦T之后,耕些事物〔乏逵好的三是不好的佥乃:同爆变改了冷臭的东西,宿辞却遭得失点哪里魄?咒能要求囱己心不不觉理湃亮,我当不殳到人窠的七番,而行£这运地生活在人噌■,这茕是子第在红里惑到快乐的原因.精品推荐强力推荐值得拥有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精品强烈推荐下载即可使用。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是根据新课标要求编写的高中语文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文言文、现代文、古诗文、白话文等。
其中,与《木叶》相关的知识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木叶》的作者和背景:《木叶》是明代作家冯梦龙创作的小说,属于明代顺治年
间的白话小说。
了解冯梦龙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探讨其作品风格和特点。
2. 《木叶》的情节和结构:《木叶》讲述了青年官员姓陆的故事。
通过描写陆士彦和
儿媳冯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陆九淳、薛岳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展现了明代社会底层
人物的生活困境和思想感情的矛盾。
3. 文学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小
说通过层层揭示陆士彦的品行和心理变化,呈现了一位被命运抛弃的真诚善良的人物
形象。
4. 主题探讨:探讨《木叶》所涉及的主题,如社会阶层、人生道路选择、家庭责任等。
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的遭遇,思考作者对人生的看法和对社会现象的评价。
5. 现代重述:了解近年来对《木叶》的现代改编和研究,例如电影、电视剧等媒体对
该小说的再创作和解读。
以上是《高三语文》中关于《木叶》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说木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说木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含答案第09课说“木叶”·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林庚(1910—2006),字静希。
林志钧之子。
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
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
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
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2006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
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
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重点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学者,也是诗人。
他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说“木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171028373
第09课说“木叶〞·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林庚〔1910—2006〕,字静希。
林志钧之子。
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
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
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
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2006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
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
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重点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学者,也是诗人。
他以深沉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异,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场,“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非常少见。
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开展到用“落木〞。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说“木叶”课后集训部编版必修下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3单元 9【基础测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中诗词数量大,样式多,内容丰富,不仅在当时①________,在今天也后无来者。
曹雪芹不仅让诗词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且让大观园中的群芳成立诗社,将写诗填词由个人抒情上升到群体咏叹。
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
白海棠纯洁娇艳,却挡不住秋风肆虐,“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桃花娇柔鲜妍,却经不起秋雨摧残,“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柳絮洁白轻盈,却禁不住命运戕害,“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不能想象,《红楼梦》如果没有了这些诗词,会是怎样一副苍白面孔!林妹妹不会是那个②________的林妹妹,湘云不会是那个出口成章的贵族少女,宝玉只会成为一个彻头彻尾③________的纨绔子弟。
红楼诗社的六次活动,经历了成立、兴盛、衰亡的过程。
不仅诗社的兴亡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意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从而寄托了他物我合一、物极必反、人生如梦的哲学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案】①前无古人②才思敏捷③不学无术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社的兴亡不仅是大观园兴亡的缩影,而且是整个贾府兴亡的缩影,更寓示着曹雪芹寻求出路希望的破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引用“芳心一点娇无力”等诗词,增加了文学性,富有感染力。
②三个“却”构成排比,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
③引用与排比的综合使用,更加有力地论证了“诗社将《红楼梦》的诗意雅趣推向了高峰,也将其悲剧性演绎到了极致”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说“木叶”》测试卷(含答案)
第9课说“木叶” 测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 (《九歌》) 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
”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
”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则其所受的影响更是显然了。
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 萧纲《折杨柳》)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 陶渊明《拟古》)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 柳恽《捣衣诗》)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 沈佺期《古意》)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
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
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木叶是日本漫画《火影忍者》中的虚构村庄,作为整个故事的背景之一,木叶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个知识点。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木叶作为一个知识点的表现。
第一,文化知识:木叶以忍者为主,整个村庄的文化滋长于这座村庄顶尖的忍者和他们不断发展的身体和精神技巧。
忍者将武术与武器使用融合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
而在这种文化中有一种特殊的职业忍者——影,影是木叶村的最高领导人,除了长年累月的训练体魄和锻炼技术外,还需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包括尖端智慧和爱国情怀等等。
第二,人性知识:虽然木叶是一个虚构的村庄,但是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人性的高低和强弱,这些都是现实中有过之人的共性。
如在火影忍者中,主角漩涡鸣人身边的朋友们就能对照出人性的强弱,他们的出场时和离场时的形象、言行、内心世界等等等等,这些极其生动的人物塑造表现,将人性显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文学知识:作为一部日本漫画,火影忍者中充满了文化和文学的元素,充满了修辞与表现的技巧。
例如在作品中,作者通过多种符号、比喻、设定等手法来传递不同人物的内在世界,这就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文学手法。
同时,这类手法在日本漫画中也表现的非常突出,例如通过动态与静态的运用来强调情节转折,显示人物精神状态等等。
综上所述,木叶作为一个知识点,涵盖了文化知识、人性知识和文学知识等多个方面。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拓宽视野,增加文化素养,对于文学的理解和鉴赏也有着重要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到那些丰富多彩的文化和人性背景。
在火影忍者的故事中,木叶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它是整个世界的中心,人们都聚集在这里,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文化和人性的体现。
首先是文化方面,木叶村以忍者为主,是一个充满武术和武器文化的地方。
忍者们不仅需要进行严格的武术训练,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武器和工具。
火影忍者中出现了很多独特的武器,如手里剑、长刀、千鸟等,这些武器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日本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反映了忍者们优秀的创新能力。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说“木叶”课后习题部编版必修下册
9说“木叶”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
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充分了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
展品中有数十件珍品,例如《中兴四将图》,便是宋代肖像画中的佳作。
画中四将身着圆领袍服,皆为文人装束;四武官作为侍从,皆身着便装。
,但均身形矫健,表情机敏,颇有军士风范。
本次展览绘制了许多线图:西汉深衣展开示意,唐代女子妆容详解,明代巾帽的“流行款”……此外,本次展览还制作了服饰复原人像,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完整地呈现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总的来说,通过精心的谋划、巧妙的布置,本次展览向人们展示了一段丰富多彩的、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史》。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文字,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展示不可多得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15尊不同时代的B.展现不可多得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15尊不同时代的C.展现屈指可数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不同时代的15尊D.展示屈指可数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不同时代的15尊: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强调把某个对象拿出来给人看。
展现:显现出;展示。
强调使隐藏的精神品质显现出来。
“不可多得”含有“少而难得、值得珍惜”之意,“屈指可数”只是强调数量很少。
“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和“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的”字造成的主语不同。
根据后文,主语应当是“诸武官”,而非“年龄和相貌”,所以应当填入的文字是“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
最后一处应先说“15尊”,再强调这15尊人像属“不同时代”,如果先说“不同时代”,易误解为每个时代都有15尊人像。
2.最后一段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 )A.冒号B.引号C.省略号D.书名号,并非指某一本书,注意前面的量词是“一段”而非“一本”,所以,此处应当用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而不应用书名号。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了人们直观地感受古代服饰之美,完整地把握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09课 说“木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第09课说“木叶”·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林庚(1910—2006),字静希。
林志钧之子。
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
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
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
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2006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
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
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重点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学者,也是诗人。
他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09课说“木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20171028373
第09课说“木叶”·知识概览·【作者简介】林庚(1910—2006),字静希。
林志钧之子。
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
原籍福建闽侯(今福州市),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
192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0年转入清华大学中文系,曾参与创办《文学月刊》。
1933年毕业后留校,同时担任《文学季刊》编委。
1934年起在北京大学等校兼课,讲授中国文学史。
1933年秋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1934年以后,他作为一名自由诗体的新诗人尝试新的格律体,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
“七七”事变后到厦门大学任教。
1947年返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院系大调整,改任北京大学教授。
著有《春野与窗》、《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六部诗集及《中国文学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诗人李白》、《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十一部文集。
2006年10月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
林庚父亲为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林宰平,沈从文称其在文学、法政、哲学、佛学、诗文、书画诸方面都极具造诣。
金岳霖、张中行、吴小如均为其弟子。
【重点理解】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学者,也是诗人。
他以深厚的学养与丰富的联想力,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中艺术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
第1段,说明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文章举了谢庄《月赋》、陆厥《临江王节士歌》、王褒《渡河北》为例。
第2段,说明“木叶”就是“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
大量的是用“木叶”,后来又发展到用“落木”。
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语文试题练习一及答案解析
材料一:人类是从混沌的自然中走出来的,最终仍要回到自然中去,但那已是深情的、充满灵性的自然,这一切都源于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文学的诞生。
纵观中国山水文学长达一千余年的发展历程,其美学价值在多个方面。
中国山水文学提供了心物融通、人与自然一体化的途径。
山水文学的发生是以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为基础和前提的。
在这个过程中,东晋诗人、史学家袁山松在《宜都山川记》中提出的“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
“惊知己”不只是属于山水,同时也属于人,只有彼此都“惊知己”,为获得“知己”而庆幸,人与山水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融通与共识。
它表明,在这一时期,山水自然已不是作为人的对立面存在,而是和人在心灵上达成共识。
一如钱锺书先生所说:“我心如山水境”“山水境亦自有其心,待吾心为映发也”(《谈艺录》)。
山水美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主客观的结合。
山水审美的最高境界——心物感通、心物交融、心与物游的产生,是深刻体味对象、在对象中发现心灵、发现生命的结果,它构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境界。
这个境界晶莹皎洁,充满情韵,透现出了审美主体的智慧及对宇宙自然至情至理的参透和感悟,也使中国人养就了一种能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却不傲睨于万物的洒脱又深情的胸襟。
山水审美所发生的这种带有根本性的转变,预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山水文学将要在晋宋时期诞生。
中国山水文学提供了在自然感发下心灵美的艺术呈现的文学载体。
山水文学不只是表现自然美,更在于表现由自然美所激发的心灵感受,李白的“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堪称范例。
其不仅体现了诗人想从自然中寻找慰藉,更体现了物我融通后心灵世界的盈实、朗阔。
欣赏山水风光,赞美自然景色,实则也是欣赏、赞美生命自身。
中国山水文学中往往含蕴着生活美和诗人的人格美,自然美与人格美相生相融,化成一片奇光,在这方面,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为后世树立了难以逾越的典范。
辽太宗祭祀木叶山考
2023年第5期(总第200期)㊀㊀㊀㊀㊀㊀黑龙江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InHeilongjiang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No.5ꎬ2023㊀㊀㊀㊀㊀㊀㊀㊀General.No.200历史学研究辽太宗祭祀木叶山考祁㊀㊀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ꎬ北京102445)摘㊀要:木叶山是契丹祖源地㊁发祥地ꎬ故辽代皇帝频繁前往祭祀ꎮ对木叶山的祭祀ꎬ包含祭山神㊁祀天以及祭祀祖先等寓意ꎮ辽太宗时期佛教已很盛行ꎬ辽太宗遂变革传统祭山仪ꎬ将祭拜观音一环增加到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中ꎮ辽太宗即位初期ꎬ祭太祖庙㊁祖陵等祭祀祖先活动非常频繁ꎬ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基本伴随祭祀祖先的活动进行ꎮ从天显八年(933)开始ꎬ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次数随着其祭祀祖先活动次数的减少而减少了ꎬ且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大多在游猎过程中举行ꎮ关键词:辽太宗ꎻ祭祀ꎻ木叶山中图分类号:K246.1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7-4937(2023)05-0148-0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渤海㊁女真㊁满洲族源谱系关系研究 (19ZDA180)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研创计划 科学研究项目 辽南京(今北京)耶律淳政权研究 (2023-KY-96)作者简介:祁丽ꎬ1984年生ꎬ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博士研究生ꎮ㊀㊀木叶山对于契丹人及辽代统治者的重要意义ꎬ无须赘言ꎮ关于木叶山的研究ꎬ以往学者主要关注其地望㊁祭祀礼俗等内容ꎬ对辽代皇帝祭祀木叶山的情况进行专门㊁深入探讨的尚不多ꎮ如冯家昇关注契丹人自然崇拜的礼俗[1]ꎬ并对契丹祭天频次㊁祭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2]ꎬ可谓开国内学者研究契丹原始崇拜及信仰之先河ꎻ张国庆探讨了辽代皇帝祭祀木叶山的缘由ꎬ并对祭祀木叶山的时间㊁方式㊁内容等问题做了全面分析[3]ꎮ有些学者虽然没有对辽代皇帝祭祀木叶山的情况进行专门研究ꎬ但是通过对辽代契丹人祭祀祖先活动的研究ꎬ间接有所涉猎ꎮ如张国庆探讨了辽代木叶山始祖庙内供奉的祖先及其造像材质ꎬ归纳总结了辽代皇帝祭祀祖先的时间和仪式[4]ꎻ席岫峰㊁宋志发指出契丹人祭拜木叶山是祖先崇拜与自然崇拜的结合[5]ꎻ高科冕对辽代每位皇帝祭祀木叶山的次数㊁间隔时间㊁初祭时间进行了初步统计[6]ꎮ还有些学者通过对辽代祭山仪的研究ꎬ论及了辽代木叶山祭祀问题ꎮ如葛华廷对辽代祭山仪进行了深入的探讨ꎬ认为祭山仪的核心内容是祭天ꎬ并且提出了祭山仪不限于在木叶山一处举行的观点[7]ꎻ吕富华㊁杨福瑞认为契丹人祭山的目的是敬天和祭祀祖先ꎬ祭山仪固定在木叶山举行的时间大概在阿保机建国前后[8]ꎮ总之ꎬ以上学者主要从整体上对辽代皇帝祭祀木叶山活动进行研究ꎬ或者在研究辽代皇帝祭祀祖先㊁祭山活动时ꎬ对祭祀木叶山问题略加研究ꎬ并未对辽代每位皇帝祭祀木叶山的具体活动进行细致㊁深入地梳理ꎮ本文专门以辽太宗祭祀木叶山活动为研究对象ꎬ系统梳理此时期内祭祀木叶山活动的演进过程及变化规律ꎬ并期望得到相关研究领域专家㊁学者的批评指正ꎮ㊀㊀一㊁辽太宗变革传统祭山仪崇山㊁祭山是契丹人的传统礼俗ꎮ史载契丹尚处于部落联盟时期ꎬ 遥辇胡剌可汗制祭山仪ꎮ («辽史»卷49«礼志一»)[9]833辽代举行祭山仪的地点在木叶山: 祭山仪:设天神㊁地祇位于木叶山ꎬ东乡ꎮ («辽史»卷49«礼志一»)[9]834祭祀木叶山是辽代皇帝祭祀活动中较为重要的一项ꎮ佛教在辽太祖时期已经传入契丹地区ꎬ辽太祖懂汉语㊁精通汉文化ꎬ且崇佛拜佛ꎬ史载辽太祖神册三年(918) 五月乙亥ꎬ诏建孔子庙㊁佛寺㊁道841观 («辽史»卷1«太祖纪上»)[9]13ꎮ而契丹社会受汉文化的影响ꎬ原始崇拜及信仰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ꎬ 尤其为了安抚大量北迁的汉人ꎬ巩固辽政权ꎬ故从阿保机开始ꎬ统治者与佛教关系日益密切ꎬ佛教在辽国渐趋兴盛ꎮ [10]辽太宗时期佛教更加盛行ꎬ辽太宗本人则崇拜观音菩萨:天显十年(935) 冬十一月丙午ꎬ幸弘福寺为皇后饭僧ꎬ见观音画像ꎬ乃大圣皇帝㊁应天皇后及人皇王所施ꎬ顾左右曰: 昔与父母兄弟聚观于此ꎬ岁时未几ꎬ今我独来!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7ꎻ会同五年(942)五月 丁丑ꎬ闻皇太后不豫ꎬ上驰入侍ꎬ汤药必亲尝ꎮ仍告太祖庙ꎬ幸菩萨堂ꎬ饭僧五万人ꎮ七月乃愈 («辽史»卷4«太宗纪下»)[9]52ꎮ由于辽太宗对佛教的虔诚信仰ꎬ遂将中原佛教文化融入传统的祭祀木叶山活动中ꎬ其重要表现就是对祭山仪进一步扩充发展ꎬ增加了祭拜观音菩萨的环节ꎮ«辽史»卷49«礼志一»载:㊀㊀太宗幸幽州大悲阁ꎬ迁白衣观音像ꎬ建庙木叶山ꎬ尊为家神ꎮ于拜山仪过树之后ꎬ增 诣菩萨堂仪 一节ꎬ然后拜神ꎬ非胡剌可汗之故也[9]835ꎮ不过ꎬ«辽史 礼志»中没有明确记载 迁白衣观音像 的时间ꎮ按«辽史»卷37«地理志一»另载:㊀㊀兴王寺ꎬ有白衣观音像ꎮ太宗援石晋主中国ꎬ自潞州回ꎬ入幽州ꎬ幸大悲阁ꎬ指此像曰: 我梦神人令送石郎为中国帝ꎬ即此也ꎮ 因移木叶山ꎬ建庙ꎬ春秋告赛ꎬ尊为家神ꎮ兴军必告之ꎬ乃合符传箭于诸部[9]446ꎮ辽太宗于天显十一年(936) 冬十月甲子ꎬ封敬瑭为晋王ꎬ幸其府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8ꎬ又在当年 十一月丁酉ꎬ册敬瑭为大晋皇帝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9ꎮ会同元年(938)十一月ꎬ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给辽: 是月ꎬ晋复遣赵莹奉表来贺ꎬ以幽㊁蓟㊁瀛㊁莫㊁涿㊁檀㊁顺㊁妫㊁儒㊁新㊁武㊁云㊁应㊁朔㊁寰㊁蔚十六州并图籍来献ꎮ («辽史»卷4«太宗纪下»)[9]44-45同一年ꎬ辽太宗将幽州升为南京: 于是诏以皇都为上京ꎬ府曰临潢ꎬ升幽州为南京ꎬ南京为东京ꎮ («辽史»卷4«太宗纪下»)[9]45通过上述对历史过程的梳理ꎬ可知辽太宗 迁白衣观音像 当在会同元年(938)前ꎬ也就是说辽太宗变革祭山仪也在会同元年之前ꎮ辽太宗于天显十一年(936)九月亲自率军援助石敬瑭取后唐而代之ꎬ并于当年十一月 次潞州ꎬ召诸将议ꎬ皆请班师ꎬ从之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9ꎮ到达幽州的时间ꎬ«辽史 太宗纪»中没有明确记载ꎬ但初步推断辽太宗变革祭山仪一事发生在天显十一年(936)十一月至会同元年(938)十一月期间ꎮ辽太宗在此期间内ꎬ只有一次祭祀木叶山活动ꎬ即天显十二年(937) 十二月甲申ꎬ东幸ꎬ祀木叶山 («辽史»卷3«太宗纪上»)[9]41ꎮ因此ꎬ辽太宗变革祭山仪一事就应该发生在此次祭祀木叶山前后ꎮ从辽太宗变革传统祭山仪可以看出ꎬ佛教在辽代信仰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ꎬ这也是契丹人信仰受到中原汉文化影响的表现之一ꎮ邢康认为: 这件事充分反映了辽朝宗教信仰和宗教政策的变化ꎮ [11]伴随会同元年(938)燕云十六州被纳入辽的版图㊁辽境汉人数量增加ꎬ契丹人与汉人的交流交往变得更加密切ꎮ辽太宗在保持契丹人原始崇拜及信仰的前提下ꎬ对汉文化积极地加以汲取ꎬ祭拜神的多元性使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ꎬ同时也巩固了祭拜观音和祭祀木叶山的特殊地位ꎮ㊀㊀二、辽太宗祭祀木叶山与祭祀祖先辽太宗时期曾举行大量祭祀祖先的活动: 辽太宗的年平均次数最高ꎮ [6]辽太宗频繁祭祀祖先ꎬ其动机与加强皇权密不可分ꎮ辽太宗系以非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ꎬ同时面对述律后㊁人皇王耶律倍等人的威胁ꎬ为了证明其正统性及稳固皇权ꎬ故在即位初期频繁地举行祭祀太祖庙㊁祖陵等活动ꎮ 即位之后的太宗ꎬ需要强调自身对太祖功业㊁品德的继承ꎬ从而巩固其皇位ꎮ从整个辽国的内部协调而言ꎬ也需要太宗时常对先祖ꎬ尤其是对太祖进行祭祀ꎬ以保证其凝聚力ꎮ [6]辽太宗祭祀祖先的活动主要包括:祭祀太祖庙㊁祖陵ꎬ谒太祖行宫与拜太祖御容等ꎮ辽太宗即位初期ꎬ祭祀祖先活动主要以祭祀太祖庙为主ꎬ天显四年(929)ꎬ辽太宗又开始祭祀祖陵ꎮ关于太祖庙的所在地目前暂无定论ꎬ陈永志认为: 太祖941庙在祖州城内 [12]ꎻ李月新等认为: 辽太宗所告谒的太祖庙ꎬ即是«地理志»中所记载的位于祖陵范围内的 太祖天皇帝庙 ꎮ [13]祖陵为辽太祖的陵地ꎬ«辽史»卷2«太祖纪下»载ꎬ天显二年(927) 葬太祖皇帝于祖陵ꎬ置祖州天城军节度使以奉陵寝 [9]24ꎮ考古工作者指出: 辽祖州城㊁祖陵遗址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查干哈达苏木石房子嘎查石房子村西1公里的深阔山谷中ꎮ [14]辽太宗即位初期ꎬ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伴随祭祀太祖庙㊁祖陵相继进行ꎮ据«辽史 太宗纪»记载ꎬ辽太宗即位后前三次祭祀木叶山的活动ꎬ都与祭祀太祖庙㊁祖陵有着密切的联系ꎮ先来看第一次ꎮ天显四年(929)秋 八月辛丑ꎬ至自凉陉ꎬ谒太祖庙ꎮ癸卯ꎬ幸人皇王第ꎮ己酉ꎬ谒太祖庙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0ꎮ辽太宗当年八月从凉陉出发前往祭祀太祖庙ꎬ同年九月ꎬ从南京出发去祭祀木叶山: 九月庚午ꎬ如南京ꎮ戊寅ꎬ祠木叶山ꎮ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0辽太宗祭祀完木叶山后行再生礼ꎬ然后又回到南京: 己卯ꎬ行再生礼ꎮ癸巳ꎬ至南京ꎮ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0按天显三年(928)ꎬ辽太宗 升东平郡为南京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0ꎬ会同元年(938)ꎬ 升幽州为南京ꎬ南京为东京ꎮ («辽史»卷4«太宗纪下»)[9]45因此会同元年(938)前ꎬ«辽史 太宗纪»记载的南京是后来的东京ꎮ第二次ꎮ天显六年(931)正月 丁卯ꎬ如南京ꎮ三月辛未ꎬ召大臣议军国事ꎮ丁亥ꎬ人皇王倍妃萧氏率其国僚属来见ꎮ夏四月己酉ꎬ唐遣使来聘ꎮ是月ꎬ置中台省于南京ꎮ五月乙丑ꎬ祠木叶山ꎮ乙亥ꎬ至自南京ꎮ壬午ꎬ谒太祖陵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2ꎮ辽太宗从南京出发前往祭祀木叶山ꎬ祭祀结束后回到南京ꎬ随后又去祭祀祖陵ꎮ辽太宗即位后前两次祭祀木叶山都是从当时的南京出发又回到南京ꎮ第三次ꎮ天显七年(932)辽太宗第三次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也在祭太祖庙之后不久ꎮ天显六年(931) 十二月甲寅朔ꎬ祭太祖庙ꎮ丙辰ꎬ遣人以诏赐唐卢龙军节度使赵德钧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3ꎮ次年 春正月壬辰ꎬ征西将军课里遣拽剌铎括奏军事ꎮ己亥ꎬ唐遣使来聘ꎮ癸卯ꎬ遣人使唐ꎮ戊申ꎬ祠木叶山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3ꎮ从天显八年(933)开始ꎬ辽太宗祭祀祖先活动的次数骤减ꎬ检索«辽史 太宗纪»可知仅祭祀太祖庙㊁祖陵各一次ꎬ发生在天显十一年(936)ꎬ但同年并没有祭祀木叶山ꎮ辽太宗天显年间后两次祭祀木叶山的时间分别是天显九年(934)春和天显十二年(937)冬ꎮ梳理相关文献记载可以发现ꎬ辽太宗祭祀祖先活动的频次大致可以天显八年(933)为界分为高低两个阶段:从天显二年(927)至天显七年(932)ꎬ辽太宗每年都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ꎬ甚至一年举行几次ꎬ其中以天显五年(930)和天显六年(931)两年最多ꎬ均达到了每年四次ꎻ但是从天显八年(933)开始ꎬ辽太宗祭祀祖先活动的次数骤减且间隔时间不定ꎬ每年最多祭祀木叶山一次ꎬ祭祀的时间多集中于冬季和夏季ꎮ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也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ꎮ在天显八年(933)以前ꎬ辽太宗祭祀木叶山活动大致是与祭祀太祖庙㊁祖陵活动相继进行的ꎬ这从前文所征引的史料可以看出ꎮ这一时期祭祀木叶山活动具有较为明显的政治动机ꎬ系服务于祭祀祖先活动的需要ꎮ从天显八年(933)开始ꎬ辽太宗祭祀木叶山活动随着祭祀祖先活动频次的减少而减少了ꎮ这一时期辽太宗祭祀木叶山则大多在游猎过程中进行ꎬ偶尔发生在征伐战争期间ꎮ㊀㊀三、辽太宗游猎过程中对木叶山的祭祀辽代契丹人仍以游牧为主要经济生活方式ꎬ辽代皇帝且将这种经济生活方式纳入政治管理体制之中ꎮ辽代虽然设置有五京ꎬ但辽代皇帝会在不同季节游幸于各地之间: 辽国尽有大漠ꎬ浸包长城之境ꎬ因宜为治ꎮ秋冬违寒ꎬ春夏避暑ꎬ随水草就畋渔ꎬ岁以为常ꎮ四时各有行在之所ꎬ谓之 捺钵 ꎮ («辽史»卷32«营卫志中»)[9]373辽代皇帝在捺钵地处理政务和进行外交活动ꎬ学者指出: 辽代皇帝的四时捺钵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ꎬ故被称为 行朝 ꎮ [15]辽代四时捺钵分为春水㊁纳凉㊁秋山㊁坐冬四051个阶段ꎮ 春捺钵ꎬ曰鸭子河泺ꎮ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ꎬ约六十日方至ꎮ天鹅未至ꎬ卓帐冰上ꎬ凿冰取鱼ꎮ冰泮ꎬ乃纵鹰鹘捕鹅雁ꎮ晨出暮归ꎬ从事弋猎ꎮ («辽史»卷32«营卫志中»)[9]373-374辽代诸帝春捺钵的时间大致开始于每年的农历正月ꎬ夏捺钵则大致开始于农历四月末: 四月中旬起牙帐ꎬ卜吉地为纳凉所ꎬ五月末旬㊁六月上旬至ꎮ居五旬ꎮ与北㊁南臣僚议国事ꎬ暇日游猎ꎮ七月中旬乃去ꎮ («辽史»卷32«营卫志中»)[9]374秋捺钵开始于农历七月中旬: 曰伏虎林ꎮ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ꎬ入山射鹿及虎ꎮ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ꎮ («辽史»卷32«营卫志中»)[9]374«辽史»没有明确记载冬捺钵的具体时间ꎬ推测开始于每年的十月中旬ꎮ辽代皇帝在四时捺钵时处理军国大事ꎬ同时也进行游猎活动ꎮ在辽圣宗之前ꎬ捺钵制度尚不完善ꎬ游猎地点没有固定场所ꎬ取决于当时政局情况和皇帝偏好ꎬ辽太宗则偏好向东游幸ꎮ辽太宗于天显二年(927)即位ꎬ在位二十年ꎮ辽太宗获燕云十六州后ꎬ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统治ꎬ于会同元年(938)升幽州为南京ꎮ辽太宗升幽州为南京之后ꎬ经常活动于南京地区ꎬ祭祀木叶山活动也随着祭祀祖先活动的减少而减少ꎬ间隔的时间也比较长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ꎬ一方面可能与南京地区距离木叶山较远有关ꎬ且辽太宗忙于政务ꎬ故无法亲自去祭祀木叶山ꎻ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辽太宗即位十年有余ꎬ相对即位初期皇权已较为稳固ꎬ祭祀活动对于加强皇权方面的用处也已减弱ꎮ当然也不排除政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ꎮ辽太宗升幽州为南京的时间距其即位与去世的时间基本都为十年左右ꎬ但据«辽史 太宗纪»记载ꎬ升幽州为南京之后相比之前祭祀木叶山活动的次数减少了一半以上ꎮ升幽州为南京之前祭祀木叶山共计五次ꎬ之后祭祀木叶山共计两次:一次发生在春季游猎活动之后ꎬ另一次是从上京附近出发前往祭祀ꎮ梳理«辽史 太宗纪»中的相关记载ꎬ可以发现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活动在春㊁夏㊁冬各举行过两次ꎬ加上秋季一次ꎬ共计七次ꎮ而历次祭祀木叶山的时间间隔则比较均匀ꎬ除了会同二年(939)㊁会同八年(945)的两次间隔了六年ꎬ其余每次间隔时间大致为两三年ꎮ天显八年(933)之后辽太宗祭祀木叶山的活动与其游猎行踪密切相关ꎮ梁维认为: 太祖㊁太宗时期的春捺钵地点主要位于上京地区的潢河㊁土河附近ꎬ及降圣州㊁龙化州之间和辽东部分地区ꎮ太宗在太祖的基础上增加了潢河㊁长泺㊁松山㊁瓜埚等位于上京㊁南京附近的地点ꎮ [16]辽太宗春天于土河㊁潢河附近以及辽东地区进行游猎的次数较多ꎮ天显九年(934)春辽太宗在土河游猎结束后即东幸祭祀木叶山: 九年春正月癸酉ꎬ渔于土河ꎮ丙申ꎬ党项贡驼㊁鹿ꎮ己亥ꎬ南京进白獐ꎮ闰月戊午ꎬ唐遣使告哀ꎬ即日遣使吊祭ꎮ壬戌ꎬ东幸ꎮ女直来贡ꎮ二月壬申ꎬ祠木叶山ꎮ戊寅ꎬ葬太皇太后于德陵ꎮ前二日ꎬ发丧于菆涂殿ꎬ上具衰服以送ꎮ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5会同二年(939)辽太宗也是在春天游猎之后祭祀木叶山: 三月ꎬ畋于褭潭之侧ꎮ戊申ꎬ女直来贡ꎮ丁巳ꎬ封皇子述律为寿安王ꎬ罨撒葛为太平王ꎮ己巳ꎬ大赉百姓ꎮ夏四月乙亥ꎬ幸木叶山ꎮ癸巳ꎬ东京路奏狼食人ꎮ («辽史»卷4«太宗纪下»)[9]45 褭潭 为辽太宗时期的游猎地点ꎬ贾敬颜认为 褭潭 为今内蒙古开鲁县西北之塔拉干泡子[17]ꎮ«辽史»卷37«地理志一»中记载了辽代皇帝冬季在木叶山附近捺钵的情况:㊀㊀永州ꎬ永昌军ꎬ观察ꎮ承天皇太后所建ꎮ太祖于此置南楼ꎮ乾亨三年ꎬ置州于皇子韩八墓侧ꎮ东潢河ꎬ南土河ꎬ二水合流ꎬ故号永州ꎮ冬月牙帐多驻此ꎬ谓之冬捺钵ꎮ有木叶山ꎬ上建契丹始祖庙ꎬ奇首可汗在南庙ꎬ可敦在北庙ꎬ绘塑二圣并八子神像[9]445ꎮ辽太宗冬季游猎期间曾祭祀木叶山ꎬ天显十二年(937) 十二月甲申ꎬ东幸ꎬ祀木叶山 («辽史»卷3«太宗纪上»)[9]41ꎮ根据记载ꎬ辽太宗冬季游猎地还可见如下一些地点:天显三年(928)十二月 甲寅ꎬ次杏埚ꎬ唐使至ꎬ遂班师 («辽史»卷3«太宗纪上»)[9]29ꎻ天显四年(929)十一月 甲申ꎬ观渔三叉口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1ꎻ天显七年(932) 十二月辛亥ꎬ以叛人泥离衮家口分赐群臣ꎮ丁巳ꎬ西狩ꎬ驻跸平地松林 («辽史»卷3«太宗纪上»)[9]34ꎻ天显九年(934) 十二月壬辰ꎬ皇子阿钵撒葛里生ꎬ皇后不豫ꎮ是月ꎬ驻跸百湖之西南151(«辽史»卷3«太宗纪上»)[9]36ꎻ会同五年(942)ꎬ 是冬ꎬ驻跸赤城ꎮ («辽史»卷4«太宗纪下»)[9]52会同七年(944)ꎬ辽太宗遣兵伐晋:正月 丙申ꎬ遣兵攻黎阳ꎬ晋张彦泽来拒 («辽史»卷4«太宗纪下»)[9]53ꎮ次年也即会同八年(945)ꎬ辽太宗最后一次前往祭祀木叶山:九月 辛酉ꎬ还上京ꎮ冬十月辛未ꎬ祠木叶山 («辽史»卷4«太宗纪下»)[9]56ꎮ此次祭祀木叶山距上次祭祀已有六年之久ꎬ且是在伐晋战争期间进行的ꎮ参考文献:[1]㊀冯家昇:«太阳契丹考释»ꎬ«史学年报»1931年第3期ꎮ[2]㊀冯家昇:«契丹祀天之俗与其宗教神话风俗之关系»ꎬ«史学年报»1932年第4期ꎮ[3]㊀张国庆:«辽代契丹人祭木叶山考探»ꎬ«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ꎮ[4]㊀张国庆:«契丹辽帝的造像与祭祖»ꎬ«黑龙江民族丛刊»1993年第3期ꎮ[5]㊀席岫峰㊁宋志发:«试析契丹族人的祖先崇拜活动»ꎬ«社会科学辑刊»1994年第3期ꎮ[6]㊀高科冕:«辽代皇帝祭祀先祖行为分析»ꎬ«北方文物»2017年第2期ꎮ[7]㊀葛华廷:«辽代木叶山之我见»ꎬ«北方文物»2006年第3期ꎮ[8]㊀吕富华㊁杨福瑞:«契丹祭山礼仪考论»ꎬ«北方文物»2014年第3期ꎮ[9]㊀«辽史»ꎬ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ꎮ[10]㊀薛志清:«崇佛政策与辽代灭亡»ꎬ«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ꎮ[11]㊀邢康:«尊白衣观音为家神 谈辽朝初期的宗教信仰»ꎬ«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1989年第3期ꎮ[12]㊀陈永志:«契丹史若干问题研究»ꎬ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博士学位论文ꎬ2004年ꎮ[13]㊀李月新㊁齐建平:«试论辽朝太宗时期的宗庙制度»ꎬ«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9年第1期ꎮ[14]㊀塔拉㊁陈永志㊁曹建恩主编:«考古揽胜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60年重大考古发现»ꎬ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ꎬ第154页ꎮ[15]㊀杨若薇:«契丹王朝政治军事制度研究»ꎬ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ꎬ第93页ꎮ[16]㊀梁维:«辽代春捺钵路线考论»ꎬ«史学集刊»2019年第3期ꎮ[17]㊀贾敬颜:«胡峤陷辽记疏证»ꎬ«史学集刊»1983年第4期ꎮ[责任编辑:王㊀昊]251。
木叶山地望考
作者: 王石庄
作者机构: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辑刊
页码: 169-17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木叶山;地望;祭山仪
摘要:木叶山是契丹民族的圣山,是辽朝皇帝行祭山仪的场所,但史籍对其地望无确切记载,史家对此也多有歧见,如“两河交汇说”、“海金山说”、“上京东北三百里说和连山说”、“辽祖陵说”和“阿鲁科尔沁旗天山说”等等。
但以文献记载与实地地理调查比勘的结果来看,上述诸说皆有一些可商榷之处,根据辽朝诸帝赴木叶山行祭山仪的行程来看,木叶山应该座落在辽上京‘以南约四天里程的潢河岸边,即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之海拉金山,该山形胜亦符合史籍提示之木叶山概貌。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
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高三语文说木叶知识点梳理《说木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内容比较单纯集中,围绕古诗中的意象木叶深入到木的艺术特征谈诗歌的精微之处的表达效果。
辽代永州、王子城、龙化州与木叶山通考
2016年11月第42卷第6期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ocial Sciences)Nov. 2016Vol. 42 No. 6辽代永州、王子城、龙化州与木叶山通考李鹏(内蒙古民族大学科尔沁文物与考古研究所,内蒙古通辽028043)〔摘要〕从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两河属性分析,二水合流是“两点合流”,而非“一点合流”。
“西段合流 点”指老哈河与西拉木伦河交会'东段合流点”指新开河与西辽河交会。
辽代将老哈河与西辽河统称为“土河%将西拉木伦河与新开河并称为“溃河”。
认为土河与溃河在“东段合流点”合流,地点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小瓦房村东南。
布日顺城址是辽代的永州,东玛拉沁城址是辽代的王子城,福巨城址是辽代的龙化州,玻璃山是永州的高淀山。
吉林省双辽市的大土山,符合与诸河流之间的方位关系;符合与布日顺城址(永州)、东玛拉沁城址(王子城)之间的地理关系;符合与东京、上京和祖州之间的距离关系;符合与“四楼”之间的顺序关系,是木叶山。
〔关键词〕辽代;二水合流;两点合流;遥感考古;永州;王子城;龙化州;木叶山;大土山〔中图分类号〕K246. 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 —0215(2016)06 —0001 —08关于辽代永州、龙化州和木叶山的地望,诸多学者历经数十年艰苦的求索,提出了多种观点和见解。
现 仅对核心问题,即木叶山地理位置的考订,加以大体的归纳。
1. 二水合流说:持此类观点者,得出了四种结论:(1)以姜念思、冯永谦先生为代表,均认为位于老哈河西拉木伦河合流处西约115公里处的海金山为木叶山。
'1(0 (2)《中国历史地图集》认为:木叶山位于老哈河 与西拉木伦河合流处的东部,今奈曼旗北部的沙漠内。
(3)刘海荣、杨福瑞先生认为:木叶山位于紧邻老哈 河与西拉木伦河合流处西南部的三角形区域内。
人教必修5说“木叶”同步百分考试
《说落木》同步百分考试一.基础检测(25分)1.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A.陆厥(jué)招徕(lái)橘颂(jú)B.寒砧(zhēn)涔阳(qīn)锭药(dìng)C.窸窣(cui)曙光(shǔ)号咷(táo)D.亭皋(gāo)竹筌(quán)干燥(cao)2.选出以下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A.明月皎皎红花灼灼小雨蒙蒙风度翩翩B.北风萧萧炊烟袅袅红日冉冉尘凡滔滔C.微妙无穷丰硕多彩晴空活泼游子漂泊D.文意棉密情义缠绵文字洗练诗句出色3.以下对加点词语利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武功县公安局普集街派出所民警马忠年勇斗暴徒、血染警服的动人事迹在祖国广为传诵..。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滔滔来”是大伙儿都很熟习..的诗句。
C.人应当讲信誉,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失言..。
D.魅力几乎是每一个女人的妄图,但是魅力却并非钟情..于所有的女人。
4.以下各句中标点利用适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至于王褒《渡河北》的名句:“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那么其所受的阻碍更是明显了。
B.咱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C.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D.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了。
5.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芬香,把人们带到了那漂亮富裕的河西走廊。
B.最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学生的培育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C.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以后,面对机缘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接踵制定的进展策略。
D.学校抓不抓青青年理想教育的问题,是关系到祖国建设事业后继有人的大事,必需引发高度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叶山地望考
王石庄
【期刊名称】《社会科学辑刊》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木叶山是契丹民族的圣山,是辽朝皇帝行祭山仪的场所,但史籍对其地望无确切记载,史家对此也多有歧见,如“两河交汇说”、“海金山说”、“上京东北三
百里说和连山说”、“辽祖陵说”和“阿鲁科尔沁旗天山说”等等.但以文献记载
与实地地理调查比勘的结果来看,上述诸说皆有一些可商榷之处,根据辽朝诸帝赴木
叶山行祭山仪的行程来看,木叶山应该座落在辽上京以南约四天里程的潢河岸边,即
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境内之海拉金山,该山形胜亦符合史籍提示之木叶山概貌.【总页数】4页(P169-172)
【作者】王石庄
【作者单位】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46.1
【相关文献】
1.辽代木叶山地望研究述评
2.木叶山地理位置探源
3.桂西南喀斯特山地蚬木叶片性状对微地形变化的响应
4.辽代契丹人祭木叶山考探
5.辽代的西辽河水道与木叶山、永、龙化、降圣州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