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入选标准
住院时间超过24 h的患者接受手术并有在手术室缝合的切口。
二、排除标准
1.门诊手术。
2.内窥镜手术及无手术切口的手术。
三、感染控制小组的职责
1.每周至少2次到病房随访手术患者情况。
2.查看患者病史及手术记录登记相关危险因素(详见附)。
3.查看护理记录和医生记录,根据体温,切口外观改变、发红、有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药物,提前拆线引流,流出的切口分泌物等确定是否存在切口感染。
必要时到患者床旁查看。
4.切口出现感染迹象时,应采集切口标本进行微生物涂片和培养。
5.患者出院后,无植入物术后30日左右(有植人物术后1年左右)与患者电话联系以确定出院后是否发生感染。
6.每3个月计算特殊手术部位感染率并根据手术编码通知个别医生。
7.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特殊原因及共同原因以便进行改进。
8.监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时间和疗程。
9.监测手术相关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
四、临床监控护士的职责
1.每日记录切口情况,特别是当切口发生变化时,详细描述切口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
2.在发生感染或疑似感染时,应与主管医生沟通采集切口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涂片和培养。
3.有感染或疑似感染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告知患者一旦切口出现异常,应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流程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流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手术前操作流程。
1. 患者准备:在手术前,医务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沟通,向患者解释手术流程及风险,并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院感监测SOP
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提高医疗质量, 确保医疗安全, 需定期对院内感染相关的各项 目进行监测,并及时发现院内感染薄弱环节及存在问题,为采取控制感染措施提供依据。
二、:根据本院实际情况,需做院感监测的项目包括空气培养,手卫生,一次性物品细菌培养, 无菌物品培养,高压锅灭菌效果生物监测,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紫外线灭菌效果监测。
1、层流手术室定义不同级别的层流手术室,其空气洁净度标准不同1) . 百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 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 的尘粒数≤100 颗 (或者每升空气中≤3.5 颗) 。
可做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外科、心脏外科、眼科等手术。
(本院无)2) . 千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 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 的尘粒数≤1000 颗(或者每升空气中≤35 颗)。
本院有 1 间手术室,作为Ⅰ类切口无菌手术,如整形外科、胸外科肝胆胰外科等手术。
3) . 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 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 的尘粒数≤10000 颗(或者每升空气中≤350 颗)。
本院有 7 间手术室,作为Ⅱ类切口,如单睑、鞍鼻等手术。
4) . 十万级层流手术室的标准: 每立方尺空气中≥0.5um 的尘粒数≤100000 颗 (或者每升空气中 ≤3500 颗)。
本院有 5 间手术室,作为Ⅲ类切口手术。
5) . 洁净辅助用房:本院为万级和 10 万级。
2、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要求表 1. 洁净手术室的等级标准注:本院手术室等级为Ⅱ、Ⅲ、Ⅳ级。
沉 降 法 手 术 区0.2 个/30min · Φ 90 皿(5 个/m 3) 0.75 个/30min · Φ 90 皿(25 个/m 3 ) 2 个/30min · Φ 90 皿(75 个/m 3 )细菌最大平均浓度 周 边 区 0.4 个/30min ·Φ 90 皿(10 个/m 3 ) 1.5 个/30min ·Φ 90 皿(50 个/m 3 ) 4 个/30min · Φ 90 皿(150 个/m 3 )5 个/ 30min · Φ 90 皿(175 个/m 3 ) 空气洁净度级别手术区100 级1000 级10000 级周边区1000 级10000 级 100000 级300000 级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个/cm 2 )5555 手术室名称特 别 洁 净 手 术 室标 准 洁 净 手 术 室一 般 洁 净 手 术 室 准 洁 净 手 术 室等级ⅠⅡⅢⅣ表 2. 洁净辅助用房的等级标准1)设备材料: 90mm 培养皿,普通培养基, 37℃温箱. 2)采样时间:洁净手术室房间清洁并搽拭消毒后状态,然后进行测试,室内应无工作人员。
2020年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最新课件)
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sop1、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一、手术前1、择期手术患者应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充分控制糖尿病手术患者的血糖水平,尤其避免术前高血糖。
3、尽可能缩短术前住院时间.4、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5、避免不必要的备皮,确需备皮应术前即刻进行,尽量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剪毛或脱毛.6、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7、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二、手术中1、有预防用药指征者,应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静脉给药。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失血量大(>1500ml),术中应追加一剂.2、严格遵循《医务人员外科手消毒标准操作规程》.3、手套穿孔率较高的手术,如部分骨科手术,应戴双层手套.4、做好术前皮肤消毒。
5、术中应主动加温,保持患者正常体温。
6、手术野冲洗应使用温(37℃)的无菌生理盐水.7、需引流的切口,首选闭式引流,应远离切口部位戳孔引流,位置适当确保充分引流。
三、手术后1、接触切口以及切口敷料前后均必须进行手卫生。
2、换药操作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3、除非必要,尽早拔除引流管。
2.医院内肺炎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医院内肺炎(HAP)是我国最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其中的重要类型,预后较差。
1、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建议使用含0。
2%的氯己定(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2-6h一次。
2、如无禁忌症,应将床头抬高约30°。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提倡积极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80-110mg/dl。
6、吸痰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应做手卫生.7、应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有关预防措施的教育培训。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SOP)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切口浅部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其不仅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都显著高于没有感染者。
应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
为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特制定如下预防措施:一、手术前患者的准备(一)积极治疗及纠正可引起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病人血糖等,提高机体抵抗力。
(二)缩短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应尽量少于3天。
(三)若无禁忌症,术前应使用抗菌皂或皂液洗澡。
(四)避免不必要的术前脱毛,毛发不影响手术视野时不需脱毛。
必须脱毛时,首选不损伤皮肤的方法如专用的脱毛器、化学性脱毛剂。
如使用常规普通脱毛方法,必须采用一次性的刀片。
脱毛须在手术当天或手术室的术前准备间进行。
(五)实施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关键。
抗菌药物的应用要以伤口的清洁度来选用,清洁伤口不要求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但如有假体植入、高龄、营养不良、并存多种疾病等危险因素存在时,亦应预防性用药;清洁.污染伤口最好用抗生素预防,特别如消化道、胆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易于感染的手术;污染性伤口应了解病情、预测污染,术前应接受抗生素治疗。
以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静脉用药最适宜:抗菌药物的应用必须符合卫生部颁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
(六)需要肠道准备的患者,术前一天分次口服非吸收性抗菌药物即可。
二、手术工作人员的准备(一)进入手术室前应修剪指甲,除去各类手部饰品,不可涂指甲油。
(二)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和规范的外科刷手。
(三)有明显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宜参加手术。
三、手术中的预防控制措施(一)保证手术间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间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
(二)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
(三)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医院手术室院感操作作业标准书
3、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
4、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1.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2.记录在《消毒液浓度监测记录》
3.记录在《半限制区消毒登记》
1、布局
1、 根据功能和消毒隔离要求区域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
2、标志醒目、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痕,无霉斑,表面光滑
1.记录在卫生学检测《限制区消毒登记》检测报告记录。
2.记录在卫生学检测《半限制区消毒登记》检测报告记录。
3.记录在卫生学检测(熏箱)检测报告记录。
4.记录在卫生学检测(物体表面)检测报告记录。
5.记录在卫生学检测(消毒液)检测报告记录。
6.记录在半限制区消毒登记。
7.记录在限制区消毒登记。
8.记录在熏箱物品更换登记。
责任人:
负责检查质控本科室医、护技人员的各项无菌技术操作,消毒隔离、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及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带领医护人员自觉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
手术室
一:消毒灭菌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剂:每季度检测一次,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医疗废物Biblioteka 一回收处理依照(手术室医疗废物处理SOP)执行
6、特殊感染手术处置
1、气性坏疽,脘毒体及其他突发事件原因不明等感染视为特殊感染性手术
2手术人员进入必须穿隔离衣,戴手套,离开时应将隔离衣,手套等脱放在手术间内。
3手术间物品尽可能准备齐全,不用的物品术前移出手术间,尽量使用一次性敷料
4手术结束后,地面,墙壁,仪器设备等物表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每升水放1000mg)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术前和(或)术中
围术期氧疗
1.全身麻醉且肺功能良好的成年患者,应在术中给予吸氧,氧浓度80%。
2.如果可行,术后立即给予2~6小时氧疗。
维持正常体温
1.使用保温设备主动保温。
2.冲洗液、输血、输液宜加温(37℃)。
1.针对术中可能的污染菌选择药物类别。
2.术前30~60分钟给药,并考虑药物半衰期。
详细内容参照“127.I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标准操作规程”“128.Ⅱ类切口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标准操作规程”。
不应常规清除术区毛发,除非毛发影响手术
1.如确需去毛.应使用剪刀剪毛,不应使用刀片刮毛。
2.在临近手术时去毛。
使用抗菌缝线
如有条件,可选择三氯生涂层缝线
术后
尽早拔除切口引流。
换药或接触引流管等操作时,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规程。
不推荐或
不常规推
荐的措施
洁净手术室
1.不推荐所有类型手术常规选择洁净手术室。
2.使用洁净手术室时,应注意洁净通风系统的维护。
术后延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时间
不建议因留置引流管而延长用药时间
科联合制订。
3.控制血糖过程中,应意
防止低血糖。
保持术中空气洁净
1.减少术中手术门开关频次。
2.限制参观人数。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
1,使用最大无菌屏障。
2.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 缝合不留死腔。
1.一次性无菌无纺布铺单和可复用无菌棉布铺单手术衣均可。
2.如有条件,推荐无纺布铺
单和手术衣。
术前和(或)术中
使用含乙醇的消毒液进行术区皮肤消毒
医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医院综合性监测标准操作规程一、监测要求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
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2.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
3.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4.医院应按每200~250张实际使用病床,配备1名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专职人员接受监测知识培训并熟练掌握。
5.医院应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完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与基础设施,并确保设施运转正常。
二、监测对象住院患者(监测手术部位感染发病率时可包括出院后一定时期内的患者)和医务人员。
三、监测内容1.基本情况:监测月份、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人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疾病诊断、疾病转归(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其他)、切口类型(清洁切口、清洁一污染切口、污染切口)等。
2.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感染与原发疾病的关系(无影响、加重病情、直接死亡、间接死亡)、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中心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放射治疗、抗肿瘤化学治疗、免疫抑制剂)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病原体名称、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按科室记录出院人数,按疾病分类记录出院人数,按高危疾病记录出院人数,按科室和手术切口类型记录出院人数;或者同期住院患者住院日总数。
四、监测方法1.临床科室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人员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2.专职人员应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医院感染病例。
3.专职人员应通过医院信息系统,以及以患者为基础和以实验室检查结果为基础的信息,及时发现医院感染信息。
五、资料统计医院感染发病率=同期新发医院感染病例(例次)数\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100%式中:观察期间危险人群人数以同期出院人数替代。
医院感染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医院感染卫生学监测操作规程1.医疗器械灭菌效果监测1.1 采样时间:在灭菌处理后,存放有效期内采样。
1.2 无菌检验(无菌检验是指检查经灭菌的敷料、缝线、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无菌器械以及适合于无菌间查的其它品种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对单向流空气区域及工作台面,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1.3无菌检验前准备1.3.1 洗脱液与培养基无菌性试验:无菌试验前3d,于需-厌氧培养基与霉菌培养基内各接种1ml洗脱液,分别置30℃-35℃与20℃-25℃培养72h,应无菌生长。
1.3.2阳性对照管菌液制备:1.3.2.1 在试验前一天取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的普通琼脂斜面新鲜培养物,接种1环至需-厌氧培养基内,在30℃-35℃培养16h-18h后,用0.9%无菌氧化钠溶液稀释至10cfu/ml-100cfu/ml;1.3.2.2取生孢梭菌[CMCC(B)64941]的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新鲜培养物1接种环种于相同培养基内,于30℃-35℃培养18h-24h后,用0.9%无菌氧化钠溶液稀释至10cfu/ml-100cfu/ml;1.3.2.3 取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真菌琼脂培养基斜面新鲜培养物1接种环于相同培养基内,于20℃-25℃培养24h后,用0.9%无菌氧化钠溶液稀释至10cfu/ml-100cfu/ml。
1.4无菌操作:取缝合针、针头、刀片等小件医疗器械5件直接浸入6管需-厌氧培养管(其中一管作阳性对照)与4管霉菌培养管。
培养基用量为15ml/管。
1.4.1 取5付注射器,在5ml洗脱液中反复抽吸5次,洗下管内细菌,混合后接种需-厌氧菌培养管(共6管,其中1管作阳性对照)与霉菌培养管(共4管)。
接种量:1ml注射器为0.5 ml,2ml注射器为1ml,5ml-10ml注射器为2ml,20ml-50ml注射器为5ml ,培养基用量:接种量为2ml以下为15ml/管,接种量5ml为40ml/管。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标准操作规程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的标准操作规程(SOP)手术部位感染(SSIs)是外科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SSIs不仅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导致死亡率和再次住院率都显著高于非感染者。
目的:预防与控制SSIs一、手术前患者准备1.积极治疗及或纠正可引起感染的疾病或危险因素,如纠正低氧血症、低蛋白血症、控制病人血糖等,提高机体抵抗力;2.缩短择期手术的术前住院日,应尽量少于3天;3.采用不剃毛备皮:除彻底清洁手术区域皮肤外不剔除毛发,或仅对手术切口区域可能影响手术操作的毛发如:较长的汗毛、阴毛、腋毛等予剔除或剪除。
4.备皮操作应术前在手术部进行;采用一次性备皮用具或电动剃刀,用3000mg/L的聚维酮碘作为润滑剂;5.对于接受肠道手术者应做好肠道准备。
二、手术工作人员的术前准备1.参与手术者术前应规范外科刷手;正确穿戴口罩、帽子、手术衣、无菌手套;2.患有皮肤感染的工作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进行手术操作;三、手术中的预防控制措施1.正确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铺无菌巾;2.手术中应使用灭菌合格的手术器具,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熟练手术操作正确放置引流管,避免缝合死腔;3.注意术中保暖,尽量采取加温措施,保持病人正常体温;4.对糖尿病和血糖不稳定者应在围术期监测并采取措施保持血糖稳定;5.减少手术室内空气中尘埃粒子和细菌浓度,如控制手术室内人员数量、保持手术室出入门关闭状态、减少人员出入、避免不必要的走动和交谈;6.手术间实施连台手术,必须对手术间工作区域及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的设施、仪器设备、物体表面、手术台面、灯、地面等进行清洁、消毒处理;7.特殊感染病人(如气性坏疽等)手术安置在隔离手术间进行,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隔离预防技术的规定,手术后彻底消毒、清洁手术间。
四、手术后的预防控制措施1.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2.换药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遵循“先清洁切口、再污染切口、最后感染切口”的次序;3.手术后选用吸附能力较好的敷料覆盖切口,及时更换渗湿敷料;4.保持各类引流管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周围皮肤受压;5.密切观察切口变化,可疑感染时应及时采样送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入选标准
住院时间超过24h的患者接受手术并有在手术室缝合的切口。
二、排除标准
1、门诊手术。
2、内窥镜手术及无手术切口的手术。
三、感染控制小组的职责
1、每周至少2次到病房随访手术患者情况。
2、查看患者病史及手术记录登记相关危险因素(见附表)。
3、查看护理记录和医生记录,根据体温,切口外观改变、发红、有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药物,提前拆线引流,流出的切口分泌物等确定是否存在切口感染。
必要时到患者床旁查看。
4、切口出现感染迹象时,应采集切口标本进行微生物图片和培养。
5、患者出院后,无植入物术后30日左右(有植入物术后1年左右)与患者电话联系以确定出院后是否发生感染。
6、每3个月计算特殊手术部位感染率并根据手术编码通知个别医生。
7、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特殊原因及共同原因以便进行改进。
8、监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时间和疗程。
9、监测手术相关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
四、临床监控护士的职责
1、每日记录切口情况,特别是当切口发生变化时,详细描述切口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
2、在发生感染或疑似感染时,应与主管医生沟通采集切口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涂片和培养。
3、有感染或疑似感染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告知患者一旦切口出现异常,应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五、切口调查数据表(见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