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方法1

合集下载

手术部位微生物采样方法

手术部位微生物采样方法

手术部位微生物采样方法①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的操作方法: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切口2遍,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

②细菌培养的操作方法: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擦拭切口2遍,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浓腔囊避后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

但厌氧培养时应吸取深部标本而不能擦拭表面,同时切记要使用厌氧培养基进行培养。

③采样注意事项:采样时不能用干棉签取样,一定要用无菌盐水蘸湿棉签再取样并及时送检。

送检标本时要注明采集标本的解剖部位,必须区分表浅切口还是深部切口。

如革兰染色出现上皮细胞提示标本已受皮肤正常菌群污染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38例李秀琦王完英为了解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笔者对3年医院妇产科收治的手术住院病历进行调查。

1. 资料与方法对2001年6月~2004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28例手术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

参照《医院感染学》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2. 结果2.1 各类手术与切口感染的关系调查妇产科收治的各类手术628例,手术后切口感染38例,切口感染率为6.05%,其中Ⅰ类手术感染率为 1.28%,Ⅱ类手术感染率为90.60%,Ⅲ类手术感染率为16.66%。

2.2 急诊手术急诊手术感染率为3.48%,非急诊手术感染率为1.6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手术时间手术时间<150 min,感染率为4.06%,手术时间≥150 min,感染率为13.68%。

2.4 环境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1)病房大小:住单人房间感染率为0.60%;住3人房间的感染率为6.78%;住4人房间的感染率为9.37%。

(2)接台手术:调查中发现38例切口感染的手术患者,手术时接台26例中感染有6例,占23.07%。

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率为7.88%,高于其他妇产科手术。

(3)季节变化:冬季切口感染率高于秋季,春夏季次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是通过对手术后病人感染的监测,发现感染病例,计算出外科手术医生感染专率并反馈给手术医生,使医生们知道他们手术后病人感染的情况,从各方面寻找造成感染的原因,并设法解决,有效地降低手术病人医院感染率。

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监测不但监测在医院住院的病人,同时对手术后出院的病人也进行跟踪观察,了解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

二、参加监测科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外一科、外二科为医院感染监测科室。

三、监测手术种类手术类型的所有择期和急诊手术病人的手术部位。

四、监测方法(一)外科手术切口的定义外科手术是指病人进入手术室,外科医生必须在病人的皮肤或粘膜上切一个切口,而此病人在离开手术室时又被缝上,此时病人至少接受了一次手术操作。

(二)手术切口分级国内现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即0类切口、Ⅰ类切口、Ⅱ类切口中、Ⅲ类切口。

NNIS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将手术切口分为4级: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污秽(感染)切口。

为了将监测资料便于比较,手术切口分类参照NNIS的分类方法。

(三)外科切口感染的定义与说明按原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将手术部位感染分为3类:表浅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1、外科表浅切口感染:感染发生在外科手术30天内,感染只涉及切口处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表浅切口有脓液流出,有或没有实验室证据;②通过无菌操作从表浅切口处留取体液或组织标本培养并分离出病原体;③至少具备以下一项:疼痛或触痛、局限性胀痛、发红或发热且切口被外科医生有目的地打开,如培养阴性则除外;④临床医生诊断的外科感染。

2、外科深部切口感染:无植入物的手术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关节、人工心瓣膜、人造血管等)的手术术后一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的感染,并且感染涉及切口的深部软组织(筋膜和肌肉层),并具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脓液从切口深部引流出,但不是来自手术部位的器官/腔隙部位;②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生有目的地开放的切口,病人至少有下列中的一项:发热(>38℃)并排除其他原因或局限性疼痛、压痛,除非切口培养阴性;③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检查或通过组织病理检查或影象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迹象;④临床医生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并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支持。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和病原微生物的不同,SSI可分为早期 SSI和晚期SSI。
感染风险与影响因素
感染风险
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群体,手 术部位感染的风险有所不同。一些高 风险手术包括器官移植、心脏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等。
影响因素
手术部位感染的风险受多种因素的影 响,包括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 、免疫功能状态、手术时间、手术类 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等。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加强手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手部细菌传播。
加强医护人员无菌操作意识
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确保医护人员在执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06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案 例分析
案例一: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监测背景
泌尿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常 见的医院感染之一,对患者 康复和医院声誉均有一定影
技术手段不足
对于一些特殊感染部位,如深部组 织或器官的感染,现有的技术手段 可能不足以准确地进行监测和诊断 。
缺乏实时监测技术
实时监测手术部位的感染情况对于 预防和控制感染非常重要,但目前 这种技术还比较缺乏。
感染防控意识与培训缺失
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不足
01
一些医务人员对感染防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防控
将监测报告的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和医务人员,根据反馈 意见和建议,对监测流程和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提 高监测质量和效果。
04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中 的问题与挑战
数据质量与准确性问题
监测数据不完整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监测的数据收集可能存在不完整的问题,特别是 对于一些复杂手术或特殊部位的感染,数据可能没有被全面覆盖。
手术部位医院感 染监测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管理制度

医院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及运送管理制度一、一般原则(一)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且有临床感染症状或伤口恶化或长期不愈合时采集标本。

(二)闭合伤口或穿刺采集标本,皮肤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消毒不少于2遍,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需30s以上)穿刺采集。

(三)开放伤口用无菌生理盐水充分冲洗伤口部位,不可以用消毒剂。

(四)采集新鲜的感染组织,避免采集浅表的组织碎屑。

(五)若可以采集穿刺物或活检标本,应避免拭子标本。

(六)较大标本用含有少量生理盐水的无菌塑料容器。

二、采集方法(一)封闭性脓肿1.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

2.若无法抽到脓液,应先皮下注射少量无菌生理盐水,再穿剌抽吸脓液:若脓液过多,应先切开引流,在基底部或脓肿壁采集标本。

脓液的量以大于1ml为宜。

3.排除注射器内部及针头的气体,用无菌橡皮塞封闭针头送检:或直接打入血培养瓶中。

疑为厌氧菌,应迅速将脓液打入厌氧血培养瓶中。

(二)组织和活检标本:1.尽量采集足够大的组织,避免在坏死区域采集。

2.将小块的组织放在运输培养基内;较大的放在无菌容器中,并加人少量无菌生理盐水。

(三)开放伤口1.无菌生理盐水彻底冲洗浅表部位,去除表面的渗出物和碎屑。

2.用拭子深入伤口的基底部用于培养。

三、标本的标识:填写患者信息、标本类型(深部组织、表浅组织、脓肿和穿刺物等)、标本的来源(腹腔、腿和上臂等),记录标本采集的日期和时间及是否在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选择检查项目(需氧培养或厌氧培养)。

四、标本的送检:为了更好地分离病原菌,标本应在采集后的30min 内送到实验室。

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

在送检前或运送过程中,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

若不能及时送检,运输培养基中标本应室温保存,最长不可超过24h。

皮肤、软组织及伤口标本采集技术规范

皮肤、软组织及伤口标本采集技术规范

皮肤、软组织及伤口标本采集技术规范【名词定义】采集患者创面、伤口及脓肿感染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适应证】1.怀疑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包括烧伤创面感染、手术后切口感染、急性蜂窝织炎、外伤感染、咬伤感染及压疮感染等时采样。

具体如下(1)皮肤或皮下脓肿受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需手术切开引流时。

(2)深部脓肿表现为局部疼痛和触痛并伴有全身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

(3)创伤或手术部位感染。

2.烧伤患者出现发热、创面恶化时,考虑采样。

3.烧伤的组织宜做定量培养,定量检验结果2105CFU/g则可预示有可能进展为创伤相关脓毒症。

【禁忌证】1.浅表伤口标本不能进行厌氧培养。

2.烧伤患者的早期创面无菌,烧伤后12小时勿采集标本,创面的拭子标本不能用于厌氧培养。

【目的】取皮肤、软组织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测,协助诊断皮肤、软组织及伤口感染。

【制度与依据】1.本规范理论部分主要依据: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发表于2018年第28卷第20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的《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

感染性疾病的正确诊治需要以正确的病原学检测作为指导,而正确的病原学检测其前提是采集和送检合格标本。

因此,必须规范微生物标本的采集和运送,避免因标本的不合格,产生错误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而误导临床治疗。

3.本规范操作部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12月11日发布,2019年6月1日实施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转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640—2018o本标准是按照GB/TL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起草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准备】1.用物准备:医嘱单、皮肤、软组织标本化验单或标本条形码、无菌治疗盘、75%酒精、棉签或棉球、无菌螺帽容器或棉拭子1〜2个、IOn I I注射器1〜2个、检查手套、手消液,需做厌氧菌检查者备厌氧血培养瓶1个,检查用物的有效期,物品处于备用状态。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doc
引言概述:
院感监测采样方法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采样方法可以有效监测院内感染病例的发生情况,匡助医院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一、采样方法的选择
1.1 根据不同的感染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1.2 考虑采样时机和频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3 选择适当的采样器具和消毒方法,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二、采样点的确定
2.1 根据感染部位和类型确定采样点的位置
2.2 考虑患者病情和手术部位,选择合适的采样点
2.3 避免选择易受外界污染的部位,确保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采样过程的操作
3.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采样物
3.2 确保采样器具的完整性和清洁度,避免干扰监测结果
3.3 采样过程中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四、采样样本的处理
4.1 样本采集后及时送检,确保监测结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4.2 采样样本的保存和运输要符合规范要求,避免样本损坏和污染
4.3 严格按照实验室要求处理样本,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监测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5.1 对监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感染源
5.2 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遏制感染的传播和发展
5.3 定期评估监测效果,不断优化采样方法和流程,提高院感监测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分析,院感监测采样方法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对于医院感染控制至关重要,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

(二)经治医生: 1.仔细认真核对每位手术患者的联系方式,并告知患者出院后医 院定期会有回访; 2.在病人术后及时填写感染监测登记表并交与本科室感控医师;
3.负责患者的回访工作(回访时间:无植入物的手术,术后每半月随访 一次,至手术后30日为止;有植入物的手术,手术后前3个月,每月随 访一次,之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至手术后1年为止),以确定手术切 口是否发生感染。
他有关人员由医院进行处理。
安徽宿州眼球事件
2005年12月11日,在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发生了10例接 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 侧眼球被摘除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 处理:取消宿州市立医院二级甲等医院称号;主刀医生被吊销 执业证书;宿州市立医院
院长被免职。
原因:医院院内感染管理混乱,
③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切口深层组织的SSI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 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 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
完善病案、手术麻醉记录 感染相关症状和体征记录完全,特别要详细描述切口分泌物 的性状、颜色和量。 手术记录中除患者的一般情况外,注明手术方式、手术名称、 有无植入物、手术历时(具体到分钟)、术中失血量、术中输血 量、麻醉评分、患者体重、主刀医生、第一助手、手术引流情况, 手术后的病情记录,抗菌药物应用与更改目的等。
监测时间:2015年8月起

监测方法
一、 医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对参与该项目监测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各级人员 的职责和任务,正确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以及正确的 采集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方法。

(完整版)院感采样方法

(完整版)院感采样方法

(完整版)院感采样⽅法空⽓、物体表⾯、医务⼈员⼿的监测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应具有⼀定数量和代表性,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按要求指标进⾏检测,送检时间不得﹥6⼩时,若样品保存在冰箱内送检时间不﹥24⼩时。

⼀、空⽓监测: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操作前2、采样⽅法:平板沉降法(1)布点⽅法:室内⾯积≤30m2,设内、中、外对⾓线3点,两端距墙1⽶;室内⾯积>30m2,设东、西、南、北4⾓及中央5点,其中东、西、南、北均距墙1⽶。

洁净⼿术室9个点。

(2)采样⽅法:将直径为9cm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室内各采样点处,采样⾼度为距地⾯0.8--1.5⽶,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扣放于平板旁,暴露5-15-30分钟,盖好⽴即送检。

( 3)注意事项:采样前,关好门、窗,在⽆⼈⾛动的情况下,静⽌10min 进⾏采样。

表4:洁净⼿术室静态(空态)时空⽓采样⽅法(沉降法)等级空⽓洁净度级别布点要求细菌最⼤平均浓度⼿术区周边区⼿术区周边区100级1000级0.2 0.4Ⅱ1000级10000级0.75 1.5Ⅲ10000级100000级2 4辅Ⅲ100000级 5(5)质控标准:Ⅰ类区域(洁净⼿术室):细菌总数≤4cfu/m3(30分钟9cm平⽫),新风机组2d清洁⼀次,初效过滤器1-2⽉更换,中效每周检查3个⽉更换,⾼效每年更换,末端⾼效每年检查3年更换。

回风⼝每周清洁⼀次、每年更换⼀次。

Ⅱ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15min9cm平⽫),Ⅲ类区域:细菌总数≤4cfu/m3(5min9cm平⽫),⼆、医务⼈员⼿的监测:1、采样时间:在接触病⼈和从事医疗活动前进⾏采样或消毒后⽴即采样。

2、采样⾯积及⽅法:放被检⼈(五指并拢),⽤浸有⽆菌盐⽔的棉拭⼦在双⼿指屈⾯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各2 次(双⼿涂擦⾯积约60平⽅厘⽶),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剪去操作者⼿接触部位,将棉拭⼦投⼊5ml ⽆菌盐⽔试管内,⽴即送检。

3、质控标准:⼯作⼈员⼿卫⽣:细菌总数≤10cfu/cm2。

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

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方案更改目的等。

②争取定时间换药,并通知医院感染控制部门,以便安排专职人员观察切口情况。

③有或疑似手术部位感染时,送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以及细菌培养。

④围手术期用药,请注明手术前或手术中用药,手术前用药注明用药的时间、地点(手术室、病房),一般要求在切皮前30~60分钟应用,手术中用药是指手术过程中抗菌药物的使用,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1 500mL,要求追加一剂抗菌药物。

5.3.2病室联系护士了解手术后患者体温及手术切口情况,发现切口有异常分泌物,及时提醒、协助医生做切口分泌物检查;做好手术患者的入院宣教和出院指导,准确留存患者出院后联系方式并告知患者手术后手术部位有红肿、热痛、化脓等情况及时与医生和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联系。

5.3.3医院感染监控专职人员(感染控制小组)每天去病房了解、登记被监测手术患者的情况,与手术医生确定换药时间,查看手术切口愈合情况,督促医生对异常切口分泌物送检,及时追查送检结果并要求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核对每位手术患者的联系方式,对手术患者宣传解释调查的目的和方式,电话联系出院后的患者以确定是否发生感染,输入每个手术患者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每三个月得出手术部位感染率并根据医生代码通知医生本人,分析特殊原因和共同原因以便进行改进。

5.4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手术部位有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等症状或体征之一时,应进行相应的诊断性检查。

特殊情况下,外科医生与微生物学人员、感染控制人员一起讨论并通过无菌操作从切口留取组织或液体标本送检。

5.4.1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的操作方法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科,注意不能用干棉签取样,一定要用无菌盐水醮湿再取样并及时送检。

5.4.2细菌培养的操作方法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后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科。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确定诊断:初步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医学资料 12
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说明
1 .临床显示典型手术部位感染,即使培养阴性亦可确诊; 2.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深部感染;
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但毋须再次手术者,
应视为深部切口并发症,仅需报深部切口感染
• 当发生感染或可疑感染时及时送检(涂片/培养)
• 病人术后30天随访
• 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医学资料
15
标本采样方法(1)
• 如果怀疑切口感染
– 不要急于开放病灶,先消毒脓肿表面皮肤(消毒面 积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5cm) – 用无菌注射器将脓肿内容物吸出,立即进行涂片, 然后用橡皮胶塞封闭注射器连同涂片立即(厌氧培 养要求10分钟内)送检。 – 如果脓液较多也可以注入培养瓶送检(可厌氧/需 氧都做,首选厌氧培养)。
手术部位感染的 目标性监测
台州医院院感科 徐春丽
医学资料 1
手术部位感染的 目标性监测
• 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对本院的医 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已基本搞清,医院工作人员
基本树立了控制医院感染的观点。在这个基础
上,为了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最需要解决的 问题上去,目标性监测方法才应运而生。
医学资料
医学资料
] 次数 [
] 次数 [ ] 次数 [
]途径:
]途径: ]途径:
27
切口调查数据
• 抗生素(术中): [ 是Y /否N ] • 术后: [ N / P / W / T ],[ N 术后未用/ P 24小时 内应用,包括Ⅰ类有植入物、Ⅱ类 / W Ⅰ类用 了,Ⅰ类有植入物或Ⅱ类应用超过24小时/ T Ⅲ、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调查院内要领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调查院内要领

50
47.2
45
43.9
40
40
35
SSI发生率(%)
30
25
20
15
12.2
10 8.38.6
1
3
.195
.9 13
.
5
20 7
5
0 越南
1
秘鲁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七页。
中国
清洁切口 清洁-污染切口 污染切口 污秽-感染切口
Surgical Infections
危险因素校正
危险指数的计算 调整方法
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
病室联系护士 Surgical Infections
了解术后病人体温及手术切口情况,发现切口 有异常分泌物,及时提醒、协助医生做切口分 泌物检查; 做好手术病人的入院宣教,准确留存病人出院 后的联系方式并告知病人手术后手术部位有红 肿、发热、化脓等情况及时与医生联系
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急症手术:>非急诊,2.38-3.36%vs1.78%-1.95%(P<0.05);Gil-Egea研 究SSI:623例急症5.1% vs 3842例择期2.9%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七页。
SSI – 影响因素 Surgical Infections
手术 类别 备皮 部位/时间/类型 缝线质量 血肿 预防性抗菌药物 机械压力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七页。
危险指数的计算 Surgical Infections
NNIS的外科手术伤口危险因素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手术部位的微生
物污染程度,即切口的清洁度、手术持续时间、病人状态。
1、手术时间 根据不同手术从切开皮肤至缝合所需时间〔以分钟计 算〕的75百分位确定。手术时间大于报告的该类手术时间的75百分 位数的时间计1分。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

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详解

II
有轻度系统疾病的病人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
心绞痛,中~重度COPD
但尚未丧失工作能力
IV
丧失工作能力的病人,经常 进展型COPD,心力衰竭
面临生命威胁
V
不管是否进行手术,生命难 主动脉瘤破裂、大块肺栓塞
以维持24小时的濒死病人
2020/3/2
33
切口调查数据
• 污染:包括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术中无菌技术有明显 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胃肠道内容有明显溢出污 染;手术进入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
• 脏或感染:有失活组织的陈旧创伤手术;已有临床感染 或脏器穿孔的手术。
2020/3/2
24
切口调查数据
• 术前外周血白细胞_____________
• 基础疾病
2020/3/2
31
切口调查数据
• 失血: [有Y/无N] 量(ML) : [ ] • ASA SCORE评分 : [ I / II / III / IV / V ] • 输血 [有Y/无N] 量(ML) : [ ]
2020/3/2
32
ASA 评分
分级
身体状态
举例
I
身体健康的患者
一个腹股沟疝的病人
送检日期
病原菌/编号 G染色
涂片结果
白细胞 WBC 0 + ++ +++
2020/3/2
34
切口调查数据
• 术后外科感染并发症
– 腔隙 / 器官感染 [ 是Y / 否N ]
– 穿孔
[ 是Y / 否N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瘘管
[ 是Y / 否N ]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方法1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采集方法1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
手术部位有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等体征之一时,①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的操作方法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科,注意不能用干棉签取样,一定要用无菌盐水浸湿再取样并及时送检。

②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操作方法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后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

但厌氧菌培养时应取深部标本而不能擦拭表面,同时要使用厌氧培养基。

临床样本采集操作

临床样本采集操作

临床样本采集操作一、脑脊液标本(1)患者去枕侧卧位,背部与检查台垂直呈90°,低头曲颈,使膝部尽量贴近腹部,脊柱前屈,使椎间隙张开便于进针;(2)确定穿刺点,选择腰3~腰4椎间隙,穿刺点相当于双髂后上嵴最高点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处;(3)严格无菌操作,佩戴无菌手套,使用皮肤消毒剂对腰椎穿刺点及其周围15cm区域的皮肤消毒,待消毒剂干燥后(约1min)再以75%的酒精擦拭两遍;(4)覆盖无菌孔巾,待消毒剂彻底挥发后,用1%~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行皮内、皮下浸润麻醉,然后垂直缓慢进针椎间棘突间隙,边回吸边注药,回吸注意无回血,充分麻醉后拔针;(5)左手固定麻醉点,右手进针,对准脊椎间隙刺入皮下,针尖斜向与脊柱平行,穿刺针穿过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有落空感进入蛛网膜下腔,采集脑脊液分别放入3个无菌螺帽管中,做好标本标记;(6)最小标本量要求:细菌≥1mL,真菌≥2mL,分枝杆菌≥5mL,病毒≥2mL;(7)腰椎穿刺采集的第一管脑脊液用于生化学检验,第二管用于微生物学检验,第三管可以用于细胞学、分子核酸检验等。

分别放入3个无菌螺帽管中,做好标本标记和标清顺序。

二、腹腔标本1.腹水(1)依患者状况和腹水量,酌情取平卧、侧卧或半卧坐位;(2)确定皮肤穿刺部位或切口的位置;(3)常规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15cm区域的皮肤,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孔巾;(4)行局部逐层麻醉后,在麻醉部位垂直刺入,放液或抽液后拔针并敷以无菌纱布;(5)采集10mL或更多液体,置于无菌容器中,室温下立即送检。

2.腹膜透析液(1)收集50mL腹膜透析液,置于无菌容器中,室温下立即送检;(2)同时床旁接种5mL~10mL腹透液,分别打入接种于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室温下立即送检;(3)若不能立即送检,血培养瓶可置于37℃条件下孵育。

三、胸水(1)患者反向坐椅上,两臂置椅背,前额伏手臂上。

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置于枕部;(2)用超声或叩诊方法定位穿刺点,常规消毒穿刺点及其周围15cm区域的皮肤,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覆盖消毒孔巾;(3)2%利多卡因麻醉穿刺部位;(4)沿肋骨上缘缓慢垂直刺入进针,当针刚进入皮肤,抽空穿刺针后乳胶管内空气,然后用止血钳夹闭。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
一、入选标准
住院时间超过24 h的患者接受手术并有在手术室缝合的切口。

二、排除标准
1.门诊手术。

2.内窥镜手术及无手术切口的手术。

三、感染控制小组的职责
1.每周至少2次到病房随访手术患者情况。

2.查看患者病史及手术记录登记相关危险因素(详见附)。

3.查看护理记录和医生记录,根据体温,切口外观改变、发红、有分泌物,切口敷料变化,应用抗菌药物,提前拆线引流,流出的切口分泌物等确定是否存在切口感染。

必要时到患者床旁查看。

4.切口出现感染迹象时,应采集切口标本进行微生物涂片和培养。

5.患者出院后,无植入物术后30日左右(有植人物术后1年左右)与患者电话联系以确定出院后是否发生感染。

6.每3个月计算特殊手术部位感染率并根据手术编码通知个别医生。

7.分析手术部位感染的特殊原因及共同原因以便进行改进。

8.监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时间和疗程。

9.监测手术相关感染:肺炎、泌尿道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

四、临床监控护士的职责
1.每日记录切口情况,特别是当切口发生变化时,详细描述切口分泌物的性状、颜色和量。

2.在发生感染或疑似感染时,应与主管医生沟通采集切口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涂片和培养。

3.有感染或疑似感染时通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4.患者出院时,给予出院指导,告知患者一旦切口出现异常,应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实验室检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实验室检测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
诊断方法和实验室检

测2024-01-01
目录
• 引言 • 诊断方法 • 实验室检测 • 诊断标准和流程 • 预防和控制措施 • 总结和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阐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性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因此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多学科合作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可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相 关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结果解读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和耐药性检测结 果,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的抗菌药 物使用建议。
04
诊断标准和流程
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或伴有脓性分泌物、 伤口裂开等。
实验室检查
手术部位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致病菌,或血液中检测出相应抗 体。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CT、MRI等,可辅助判断感染部位和范围。
引出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旨在探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诊断方法和实验室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有 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指手术后手术部位出现的感染症状,包括切口感染、器官/腔隙感染和深部组织感染等。
分类
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和临床表现,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可分为早期感染和晚期感染。早期感染通常在手术后一周内 出现,而晚期感染则发生在手术后数周或数月。此外,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范围,还可分为浅表性感染和深部 组织感染。
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的采集方法
手术部位有疼痛或压痛,局部肿胀、发红,发热等体征之一时,颅脑手术后有发热、颅高压症状、脑膜刺激征等体征之一时,应进行相应的诊断性检查。

特殊情况下,外科医生与微生物室人员、感染控制人员一起讨论并通过无菌操作从切口留取组织或液体标本送检。

①分泌物常规检查+革兰染色的操作方法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取分泌物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科,注意不能用干棉签取样,一定要用无菌盐水浸湿再取样并及时送检。

②分泌物细菌培养的操作方法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签擦拭切口表面2遍,以去除表面的污染菌,再用含生理盐水的无菌棉签用力擦拭病灶边缘或脓腔囊壁后放入无菌试管中,塞上试管塞,送检验。

但厌氧菌培养时应取深部标本而不能擦拭表面,同时要使用厌氧培养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