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读后感
听《名师成长之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

听《名师成长之路》讲座心得体会范文听《名师成长之路》讲座心得体会1这段时间在网上继续教育学习了《名师的教学成长之路》,让我影响最深的两句话是:“只有自学,才能自觉的学,真心地学,有效地学;只有自学才能培养起爱学这心,善学这法和终生学习这志。
”,“教师有悟性,教学才有个性。
”所以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有以下三点体会:一、教师素质提升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地掌握课堂教学时间,调控课堂,使自己在教学成长中有进步,因此教师在素质提升这方面,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具有责任心、爱心和无私奉献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我们必须热爱并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只有我们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工作动力;作为地理教师,还要爱孩子的每一个闪光点,要爱他们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中的每一点进步。
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动人、感人、育人。
第二,必须具有上进心、肯吃苦的精神第三,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作为地理教师,要善于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使自己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善于学习专业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时代的脉搏,才能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地理课的地位和作用,使地理课教学富有时代气息,给地理课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现代家庭以独身子女为主,在家都是宠着长大的,有些学生从小还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怕苦怕累、不愿学习、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所以教师也要改变教学观念,调整自身,要以现代教学论的管理方法去面对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面带着微笑上课,语言要跟主持人,那样亲和力就强,学生也会喜欢你,那这门学科他就爱学、感兴趣。
2022年读22位名师成长经验读后感

2022年读22位名师成长经验读后感读上海陈璞老师的这本书,开篇就是特级教师赵其坤掷地有声的一段话“一位有灵性、有智慧的教师,一定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高超的教学艺术和较高的人格魅力。
”随着赵老师的序言,我一页一页翻开了这本书,随着一篇篇访谈纪要的阅读,我一步步走进这二十二位特级教师从和你我一样普通老师走向成功的历程,慢慢了解了这二十二位老师背后的经历,成长的故事,并从中收获了一丝启迪……一、成长——“源”于热爱“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要成为优秀的音乐教师,热爱这份教育事业可以说是一个必然前提,只有热爱,才能满腔热情投入这项事业。
在对王艳芳老师的访谈中,王老师有这样一段话:“首先要热爱孩子,从心底里热爱每个孩子。
”也许热爱这份事业源于某一个小小的火种,却点燃了你终生热爱的激情。
名师赵蓓莹老师的访谈录就给我们传达了最浓厚的对音乐教育的热爱。
她说在一个偶然的排练节目演出中收获了成功的喜悦,使她无法自拔地爱上了音乐教育,并下定决心一定要当一名好老师。
在2013年成为蓓莹名师工作室学员以来,作为她的学生,我最真实真切地感受老师对这份职业的热爱。
她对我们学习培训的耐心鼓励可见一斑,她对修改我们论文的一丝不苟足以为证,她对我们生活点滴的感悟影响至深;我喜欢她甜甜的笑容,我喜欢她柔柔的言语!而这些不正是她对教育的热爱而散发出来的美吗?二、成长——“在”于经历“一段不一样的经历往往就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升华”在这几位老师的访谈中,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赵洪啸老师和郭志平老师,他们因为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才会上出不一样的音乐课,获得学生的喜爱。
记得和赵洪啸老师有过一次简短的聚会,那是在一个朋友家里,赵老师的到访给我们的聚会增添了无限生气,他不仅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陶笛为大家吹奏的几首精彩的曲子,甚至把朋友家里所有的杯、碗、勺都拿出来给我们吹奏不同的美妙绝伦歌曲,博得我们阵阵喝彩,使我至今记忆犹新。
这样的老师,有什么样的学生会不喜欢呢?而这些精彩都在于他不一样的经历吧。
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

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1. 张老师,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帮助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茁壮成长。
2. 王老师,从小立志成为一名教育家,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无数优秀的学生。
3. 李老师,教学经验丰富,用心呵护每个学生的成长,他的课堂始终是一个知识的花园。
4. 赵老师,虽然岁月已经不再青春,但他的热情和执着从未减少。
5. 石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知识,他将自己的心血倾注在教学实践之中。
6. 刘老师,以身作则,用她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懂得什么才是真正的人生价值。
7. 陈老师,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生活中,她都是学生们心中最可靠的倾诉对象。
8. 黄老师,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并引导他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9. 周老师,他的教学方法独特而有趣,学生们总是在他的课上充满激情。
10. 郑老师,在课堂上以身作则,教给学生们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11. 梁老师,用她的智慧和耐心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让知识留在他们的心中。
12. 吴老师,他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世界充满了深刻的理解,这也成为他教课的灵感之源。
13. 徐老师,他是一个教育家和思想家,用他独特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们思考人生的意义。
14. 钱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给予最真诚的关爱和关注,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温暖。
15. 方老师,她的亲和力和幽默感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让他们从她的课堂中受益良多。
16. 曾老师,秉持着对教育无尽的热爱和责任感,她不断地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17. 谢老师,教学之路上,她总是充满耐心和细心,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真正的教育精神。
18. 胡老师,他的教学方法兼顾理论和实践,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19. 郭老师,他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宽广的眼界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成为终生的学习者。
20. 唐老师,她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人格。
与名师同行,循成长之道——读《成长之道——20_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

The Horizon of Education75智汇书里书外名师的成长故事给予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指引:持续激发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对教育始终充满热爱,在自我反思中提升专业能力;在实践探索中与学生一同成长,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与创造力;尽心尽力把握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勤思考,多行动,不断促进专业成长。
名师;教师专业成长;内驱力;成长力;执行力初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以下简称《成长之道》),我便震撼于名师们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和向上向善的价值取向,钦佩于他们治学处世的智慧和教育教学的方法。
再读《成长之道》,读到管建刚老师“不知什么是语文,不知怎么教语文”,读到王开东老师“只关注名家课堂的术而非道”,读到汹涌澎湃之处,这才意识到这本书对于新教师的意义所在。
名师在专业成长的初始阶段也不是稳稳当当、顺顺利利的,他们也会感到迷茫,却能在困境中开出坚毅的花朵,扬起成功的浪花。
回首踏上讲台的三年多时间,我从站稳讲台,到独立主持区级课题、担任备课组长,如今正迈入发展的下一个阶段,更需与名师同行,汲取名师专业成长的智慧。
一、激发内驱力,对教育充满热爱贲友林老师说:“为什么坚持?为了心中那与名师同行,循成长之道——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章慧慧名师是如何成长的?对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而言,名师的成长故事能为自身专业发展指明前行的道路,提供智慧的启迪。
《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就是这样一本破译名师成长密码的佳作。
本期《书里书外》栏目,两位青年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阐发了对该书的阅读感悟。
智汇书里书外一份热爱。
热爱和坚持是双向互动的。
”热爱专业、钟爱课堂、深爱学生的内驱力推动着他逐渐成为一个“看见自己”的教师。
本科时,我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
所在大学恰逢书院制改革,使我能够遵循兴趣学习大学历史的相关课程。
四年后,我跨专业攻读了历史系研究生。
对历史的兴趣兜兜转转发展为了历史教师这份职业。
阅读生命叙事,品悟成长之道——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

阅读生命叙事,品悟成长之道——读《成长之道——20位名
师的生命叙事》有感
王世朋
【期刊名称】《教育研究与评论》
【年(卷),期】2024()4
【摘要】名师之所以为名师,必然有着属于自己的成长密码。
阅读名师的成长故事,让名师的心路历程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有助于提升内驱力,激发前行的动力,实现专业的持续精进。
《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一书中有20位名师生动鲜活、感人至深的生命叙事,这些名师的成长经历具有普遍的指导性和参考价值。
他们的专业发展具有激励性,成长方式具有示范性,教育情怀具有引领性;在发展中都注重夯实教学本领,主动强化学习和写作,善于探索、表达教育主张和思想。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王世朋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做“经师”与“人师”统一的大先生——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一书有感
2.与名师同行,循成长之道——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
3.循“明师”之道,赴成长之约——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
命叙事》有感4.名师成长的四个层次——学习《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5.让成长之路行稳致远——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后感

《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后感《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后感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后感1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
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需要随时随地和他人沟通;作为老师,与学生沟通、与家长沟通是相当重要的,所以,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自己也认识到沟通是门大学问,正在积极努力的和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方法,自己觉得有时候的沟通较顺畅,有时的沟通不够有效,希望得到专家的指导。
郑老师在本书的第五章《善于沟通,丰盈为人为师的智慧》中专门进行了阐述,如醍醐灌顶,让我找到了些许沟通的窍门,自己会慢慢在沟通中加以运用。
首先要进行水平状沟通。
“蹲下来看学生”是很多年前就提出的口号,也就是要求我们和学生在内容和角色上进行对等的交流,这样的沟通才会顺畅,没有障碍。
我们当了很多年的老师总是把师道尊严放在心中,以高高在上的教育者姿态面对学生,这就令自己站在学生触摸不到的高处,他自然不愿意吐露内心真实的语言,我们自以为可以掌控他们,实则没有触摸到学生的内心,这样的'沟通自然是低效的。
其次,沟通时学会倾听。
“倾听”这个词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中,这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比我们自己表达更有教育实效。
课堂上,我们提醒学生要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口语交际时,提醒学生倾听的注意事项。
所以,与人沟通时,先关注自己的嘴巴,竖起耳朵听,特别是面对学生,用心倾听,来了解学生的心声。
还有,信任是沟通的坚强后盾。
信任就是一种爱,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力量,信任学生比要我们做什么更重要。
同时,信任不是对学生放任,而是努力给学生创造成长的机会。
努力去信任学生吧,这是我们沟通的坚强后盾。
最后,沟通需要运用智慧。
我们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是有着灵动智慧的生命,每个人的小脑袋瓜里充满了让你意想不到的思考。
品《名师成长之路》读书心得

品《名师成长之路》读书心得品《名师成长之路》读书心得学习体会品《名师成长之路》读书心得心得读书《名师成长之路》开场语: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慢朗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是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对读书做出的精妙注解。
读书是一门艺术,读书要学会品书。
何谓品?曾国藩读史之法可谓深领其会。
他说:读史之法莫妙于设身处地,每看一处,如我便与当时之人或职笑语于其间,不必人人皆能记也,但记一人,则恍如接其人,不必事事皆能记也,但记一事,则恍如亲其事。
经以穷理,史以考事。
舍此二者,更别无学矣。
读罢,大喜,得之矣!这就是读书人每每能进入书中之情节,自然会深得体会。
世界上的书籍不计其数,就算我们什么都不干,光读书也是读不完的,何况我们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读书。
因此,教师不一定什么书都读,关键是要悟性,会学会品书。
教师只有通过品书才能达到为知、为己、为人的读书境界。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这样品书: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不然就会出现精神、情感、认知等方面即人文素养的僵化,退化,惰化,伪化,通化,同化◇ 品名师之得:一是品懂了名师的内涵:何为名师,以往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是粗浅的认为:特指那些有名的教师。
何以有名?更多的也只是对其教学业绩的评判,在教学上非常突出,飞来飞去讲座无数,跑来跑去公开课不少,得到普通老师到专家学者的普遍誉。
但,通过品读《名师成长之路》,发现其内涵远远不止这些,通俗的说:名师应该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
其成长标志有四:一是人格完善,二是学识渊博,三是教艺精湛,四是业绩超群。
细细品之,教学技艺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真正意义上的名师,乃是一个综合素质的化身。
循“明师”之道,赴成长之约——读《成长之道——20_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

智汇书里书外七年前,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教师队伍,如愿成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翻看照片,彼时雀跃的心情还有迹可循,而在踏入教育行业的第七个年头里,我却时常感到迷茫。
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我的耳边总是回响着那一句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或许,我的执教生涯也遭遇了“七年之痒”。
机缘巧合,这些迷茫困惑都在这个盛夏邂逅《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以下简称《成长之道》)一书、结识20位“明师”之后得以开解。
我称他们为“明师”而非“名师”,原因有二。
一是我认为“名师”常有,“明师”却不常有。
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应经历三个阶段——合格的良师、盛世的名师、经世的明师。
成为“明师”,几乎是所有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二是“明师”不仅是明白之师,还是明辨之师,更是明日之师。
他们有学识,有理想,有情怀,有气象,真正做到了“生命”与“教育”共融共生。
在《成长之道》一书中,20位“明师”毫无藏私,主动破译自己的成长密码,告诉我们“明师是怎样炼成的”。
每一则故事读下来,我都在内心暗自惊叹:“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可以说,此书堪比一场恰逢其时的甘霖,亦如黎明时分东方悬挂的启明星。
当曲折精彩的“明师”之道在我面前依次铺陈展开,我骤然领悟:生而为师,谁都有坎坷、迷茫之时,但隧道口的光芒常常就出现在下一分钟的坚持里。
如此,循“明师”之道,龙场悟道终有日;赴成长之约,道阻且长又何妨!一、耕耘课堂教学,坚持以课立身王开东老师说:“在一次次的教育突围中,我恍然明白,课程之外无好课,如果不能把课堂循“明师”之道,赴成长之约——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余倩雯成为“明师”,是所有教育者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
《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一书破译了“明师”的成长密码,为青年教师指明了道路,照亮了前程。
作为教师,要扎根课堂,以课立身,“吃透”教材,钻研教法;要沉潜蓄力,自我打磨,提升教艺,厚积薄发;要不断“逃离”,正视自己的短板与优势,针对性发力,实现破圈成长。
让成长之路行稳致远——读《成长之道——20_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

初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感动于20位名师的讲述。
字里行间,是他们从教三四十年教学历程的点点滴滴,有彷徨无助,有紧张激荡,一路行板如歌,成长、成名、成家,变的可能是工作岗位、身份角色,始终不变的是他们积极的成长态度、向上向善的精神底色。
再读此书,感怀于教师的成长之路。
他们的成长和进步恰逢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他们且行且思且悟,对教育使命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教学的理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串联了他们的成长之路。
一、循序渐进的积累,扎实专业基础观书中每一位教师的成长路径,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坚定、坚守,是教学日常中一字一句一文一课的循序渐进。
品读孙老师的九个“第一次”,仿佛面前坐着一位导师,他把自己的教育生涯循着时间的顺序给读者娓娓道来,那么亲切,那么自然,一时甚至让我忘记了“孙双金”这样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原来我们青年教师经历的种种“第一次”,孙老师同样经历过,第一次受挫、第一次上公开课、第一次参加教学比赛……不同的是,这样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可能我们经历了就过去了,而名师们却能够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余颖校长也同样写到了自己初为人师的“青涩”——悄悄用录音笔记录自己的课堂以待之后回听,赛课前夕通宵达旦地准备。
捧书读文,让我不禁也回想起来:第一次上公开课时紧张得汗流浃背、第一次开家长会时的面红耳赤、第一次参加基本功比赛时的辗转难眠……回头看,正是这些在当时看来无比难熬的时刻,成就了青年教师的成长。
循序渐进的积累,是每一位教师成长的必经之路。
关于青年教师培养,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最触动我的一句话是:“要多给年轻教师找到一些奋斗的切入点和主题任务”。
我在学校负让成长之路行稳致远——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有感陈 群《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介绍了名师在成长过程中悟出的道理,对教育使命的理解、对学生的理解、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串联了名师的成长之路。
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读后感

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读后感前言在人的一生中,成长无疑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然而,在这个旅途中,一些杰出的名师通过他们的生命叙事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智慧和经验。
本文将通过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读后感,探讨成长之道的重要性和我们可以从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1.名师A的故事名师A的生命叙事充满了勇气和毅力,他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他的经历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困难并不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终点,而是我们成长的机会。
2.名师B的故事名师B通过自己的生命叙事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
他的经验启示我们要勇于面对挑战,并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3.名师C的故事名师C的生命叙事讲述了关于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个人成长,还能够为我们的人生增添色彩和意义。
4.名师D的故事名师D的生命叙事把关注焦点放在了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上。
他通过自己的经验指出,了解自己的需求和情感是实现个人成长的基础。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并主动寻求帮助。
5.名师E的故事名师E的生命叙事聚焦于个人目标和追求。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设定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是成长道路上的关键。
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名师F的生命叙事强调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
他的故事鼓舞了我们要有毅力和耐心。
7.名师G的故事名师G的生命叙事展示了对自己的信任和对他人的尊重的重要性。
他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并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是实现个人成长的关键。
他的故事给了我们关于人际交往的启示。
8.名师H的故事名师H的生命叙事强调了积极心态的力量。
他通过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的思维模式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并实现个人成长。
他的故事激励了我们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听《名师成长之路》讲座反思

听《名师成长之路》讲座反思
今天有幸听了沈学国老师的《名师成长之路》专题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此次讲座从各个方面给教师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的讲座从三个方面谈起,分别是做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做有成长力的教师;做有个性特色的教师。
他先从国家现状说起,提出时代在召唤名师,并提出名师就是知名度高的教师,工作出色,教育效果好,为同仁所熟知,为学生所欢迎,为社会所认可,有相当的名气和威望这一概念。
他用简练的“八个一点”教会我们如何让合理利用时间,如何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由第一个成长期,到高原期,再到第二次成长期的,沈学国老师详细的给我们讲了这三个时期的标志,和如何让度过高原期的方法。
以便教师能够对比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方法。
当然,成长也离不开读书,读书分为三种,休闲式读书:读书以消磨时间。
研究式读书:读书以认识事物;问题式读书:读书以解决问题。
教师的读书技巧应是翻烂一本经典;主攻一个专题,加入一个团队;结交几个专家。
此次的分享可谓是干货满满,给一些还在迷茫期,止步不前的老师提供了明确的方向,让他们有了动力,有了方法继续去努力,继续去成长。
正如朱永新老师所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命的本身。
让我们找准定位,把教育当成一种享受,在享受和热爱中不断成长。
教师生命叙事心得体会范文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和责任的事业。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不断积累经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力求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生命叙事,这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也让我更加热爱教育事业。
以下是我对教师生命叙事的心得体会。
一、生命叙事的意义生命叙事是教师对自己教育生涯的回顾、反思和总结。
通过生命叙事,教师可以梳理自己的教育历程,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生命叙事也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
二、生命叙事的内容1. 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例如,在教学《草原》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教学反思中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发现学生们对某个知识点掌握不牢固,于是我调整了教学方法,采用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这次反思让我认识到,教学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 教师职业发展的感悟在教师职业生涯中,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角色的重要性。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长,还要关注自己的成长。
为此,我积极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努力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生命叙事的价值1. 促进自我成长通过生命叙事,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发现自身的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这让我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更加成熟、自信。
2.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生命叙事让我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我还学会了借鉴他人的优秀经验,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书心得(5篇)

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书心得(5篇)优秀教师成长之道读书心得【篇1】用了几天时间,把《大学》精读了几遍,真有一种相见恨晚、醍醐灌顶的感觉。
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初学入德之门也。
”大学是千百年来读书人做学问必读的第一部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是来士子们做人做学问的标杆。
程颐先生还说,大学是做学问第一部,《论语》《孟子》到在其次,学者做学问必须从这本书学起。
大学第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觉得这条可以作为所有大学的校训,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人生的意义吗?再看看当今的大学,仿佛离这三条基本的方向还相差的挺远,大学的教育不仅仅是授人以技,更重要的是授人以道。
之后这本书还说了实现这三条基本方向,实现天下大治的方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这八条途径又以修身为本——“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意修身为本。
”如果修身搞不好,治国平天下那是不可能的。
关于做学问,《大学》里引用了一句《诗经》中的话“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意思是做学问就像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那样,需要反复的为之,精益求精。
做学问如此,磨练德行也是如此。
接着又提到了诚意的根本“勿自欺也”,所以说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要小心谨慎,不敢随便。
最后,《大学》里提到几条关于“治国”“平天下”,摘抄几条经典的,“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意思是听案子的最佳状态就是没有案子,有点像中医里的理论“不治已病治未病”,就是大家都没有纠纷了,自然和谐社会就成就了,非常高。
还有“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以利为利,即是以利为目标,那么上下交争利,国危矣!以义为利,即是以义为目标,方为长治久安之道。
走上三尺讲台已有十几个年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
经历过风雨,也见过彩虹。
《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正如培根所言:“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教师生命叙事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生命叙事培训心得体会教师生命叙事培训心得体会一、引言教师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然而,在现实教育工作中,教师们常常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情感认同,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教育使命。
教师生命叙事培训是一种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教育价值观、凝聚自身教育力量的过程,通过对自己生命的叙述,教师们可以探索和认同自己的教育身份,并找到更好的解决教育难题的方法。
本文将分享我在参加教师生命叙事培训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二、认识自我在教师生命叙事培训课程中,我学到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教育理念和个人特点,这是我们成为优秀教师的基础。
通过叙述自己的教育生涯和教育经历,我对自己的教育目标和方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明确了自己最重要的教育价值观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够在我的教育下成为有思想、有创意的人,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另外,通过思考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和责任,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而不仅仅是注重知识的传授。
我明白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与学生的关系在教师生命叙事培训过程中,我意识到与学生的关系对于教育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健康的成长。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我发现,与学生建立信任和情感联系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明白,我是他们的朋友和指导者,他们可以信任我,并且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可以向我寻求帮助。
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我才能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另外,我还学到了尊重学生的重要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价值和权利。
作为一名教师,我需要尊重他们的差异,不论是学习能力还是兴趣爱好,我都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给他们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读后感
引言
《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是一本启发人心的书籍,其中记录了二十位杰出的教育者和学者的人生故事和智慧的分享。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迪,获得了许多关于成长和人生的重要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和反思。
名师的共同特点
这本书中的二十位名师都有着出色的成就和深刻的教育智慧。
他们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不同的背景和经历。
然而,通过阅读他们的生命叙事,我发现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点。
首先,他们都具备了对教育事业的深深热爱和奉献精神。
无论是在教育教学岗位上,还是在教育研究领域,这些名师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他们的工作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们的事业追求不仅仅是教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开启学生的智慧和人生之门。
其次,这些名师都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持续不断的学习精神。
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并未气馁,反而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大的突破。
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保持对新知识的好奇心和追求。
最后,这些名师都具备了极强的人际沟通和社交能力。
他们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同时,他们也非常注重与同行的交流和合作,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名师的心路历程
在《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中,每一位名师都分享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成长经历,这些故事令人深思。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位名师的叙事的一些感悟。
张老师:教育的力量
张老师是一位来自农村的教育工作者,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信教育的力量。
他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关爱学生的态度,成功激发了许多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张老师的故事让我明白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唤醒学生内心潜能的过程。
王老师:教育的源泉
王老师是一位卓越的幼儿教育专家,他的故事让我意识到,教育的源泉在于对每个孩子的关爱和尊重。
王老师通过耐心细致的教学和个别化的关注,帮助每个幼儿发现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李老师:教育的艺术
李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艺术教育家,他的故事让我明白到,教育是一门艺术。
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法和激情洋溢的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艺术潜能和热爱。
他的故事让我重新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结语
读完《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我对教育的重要性和伟大的力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本书记录了二十位杰出名师的成长历程和智慧分享,从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成长和人生的宝贵经验。
这些名师的故事激励着我,让我深刻思考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责任和使命。
通过阅读《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我明白了成功教育者的共同特质和心路历程,他们的故事是我在教育道路上的灵感和指引。
我相信,只要我们怀着热情和奉献精神,坚持不懈地追求卓越,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改变世界的教育者。
愿我们都能在成长的旅途中,拥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进取的勇气,以名师们的智慧为指引,共同铸造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对《成长之道——20位名师的生命叙事》的读后感。
这本书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并让我对教育的力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注:本文描写的内容和描述是根据提供的关键词和描述完成的,不含有图片、图片链接、反号、反斜线、代码框、网址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