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ppt
合集下载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24张PPT)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e755d1e3f524ccbff1218496.png)
——《中国传统水车研究》
宋元时期,翻车种类繁多,技术成熟,人力、畜力、 水力、风力在翻车那里都有运用。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自然经 济的核心和基础。“男耕女织”就是小农自然 经济的典型写照。地主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自 然经济单位,“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 有车,无求于人”是地主的理想生活。皇宫、 宫廷所需要的用品也多有官府等部门自行制造。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上到皇家贵族, 下到地主小农,几乎每一个经济主体就是一个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和技术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农作物 种类
人们生活
粟、稻等 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出现青铜工具,仍以木制 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 石器锄耕(耜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 制肥料、治虫灭害 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菽)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 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 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春秋 铁农具、 垄作法 战国 牛耕(开始)
两汉 耦犁、犁壁、 代田法
耧车
(赵过)
一年一熟
魏晋 南北朝
北:耕耙耱技术 南:耕耙技术
宋元时期,翻车种类繁多,技术成熟,人力、畜力、 水力、风力在翻车那里都有运用。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含义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自然经 济的核心和基础。“男耕女织”就是小农自然 经济的典型写照。地主经济也是一个重要的自 然经济单位,“树之谷,艺之麻,养有牲,出 有车,无求于人”是地主的理想生活。皇宫、 宫廷所需要的用品也多有官府等部门自行制造。 ------所以,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上到皇家贵族, 下到地主小农,几乎每一个经济主体就是一个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单位.
——《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优良传统》
黄河流域
半坡遗址(陕西)
炭化了的粟和菜籽 (半坡遗址出土)
长江流域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
碳化稻谷 (河姆渡遗址出土)
生产工具
耕作方式 和技术
原始农业
石刀、石斧 刀耕火种
农作物 种类
人们生活
粟、稻等 经常迁徙
商周农业
出现青铜工具,仍以木制 耒耜和石锄、石犁为主 石器锄耕(耜耕)。 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 制肥料、治虫灭害 西周时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 已具备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粟
稻
黍
稷
麦
桑
麻 豆(菽)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 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 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 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 高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耕作制度
春秋 铁农具、 垄作法 战国 牛耕(开始)
两汉 耦犁、犁壁、 代田法
耧车
(赵过)
一年一熟
魏晋 南北朝
北:耕耙耱技术 南:耕耙技术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共51张PPT)
![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共5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3a13bc6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ce.png)
• 刀耕火种是新石 器时代残留的农 业经营方式。又
称迁移农业,为 原始生荒耕作制。 先以石斧,后来 用铁斧砍伐地面 上的树...
商周时期农业
• 工具:
• 青铜器 木器 石器
• 技术:开沟排水、
•
除草培土
•
杂草沤肥
•
治虫灭害
• 影响:
• 土地利用率提高;
• 生产力得到提高。
西周时期
• 作物:
• 品种丰富 • “五谷”粟 稻 黍 稷 麦 • 生活: • 频繁迁徙-定居
4.成长原因:
有利:① ;农②民铁拥犁有牛一耕定的的普生 及产 ,资 生料 产技,具术有的生提产高积;极③性生(农存民需土要地;所④有统制治的者确重立农)
。
不利: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简单再生产,难抵天灾人祸;
②封建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和社会动荡。
5.影响: 推动精耕细作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 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原因之一 。
贡献 农业生产动力
耦犁 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 姓名:耦犁 • 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
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
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
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 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
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 效率。大大提高了耕田 的效率。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曲辕犁,唐代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 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
拓展: 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 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二、古代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2.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
称迁移农业,为 原始生荒耕作制。 先以石斧,后来 用铁斧砍伐地面 上的树...
商周时期农业
• 工具:
• 青铜器 木器 石器
• 技术:开沟排水、
•
除草培土
•
杂草沤肥
•
治虫灭害
• 影响:
• 土地利用率提高;
• 生产力得到提高。
西周时期
• 作物:
• 品种丰富 • “五谷”粟 稻 黍 稷 麦 • 生活: • 频繁迁徙-定居
4.成长原因:
有利:① ;农②民铁拥犁有牛一耕定的的普生 及产 ,资 生料 产技,具术有的生提产高积;极③性生(农存民需土要地;所④有统制治的者确重立农)
。
不利:①规模小、条件简陋、简单再生产,难抵天灾人祸;
②封建统治腐朽、剥削的沉重和社会动荡。
5.影响: 推动精耕细作发展;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 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和近代中国落后原因之一 。
贡献 农业生产动力
耦犁 耦:[ǒu]两个人在一起耕地
• 姓名:耦犁 • 汉代使用的一种新式农
具。西汉时期铁犁已广
泛使用。汉武帝时搜粟
都尉赵过发明了耦犁, 可以用二牛三人一组耕
地,大大提高了耕田的 效率。大大提高了耕田 的效率。
发明于唐代的曲辕犁
曲辕犁,唐代发明的耕犁。其辕曲,因以名,区别于直辕犁。 因其首先在苏州等地推广应用,又称为江东犁。曲辕犁和以
拓展: 小农经济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变化
,具有三种社会属性,即封建小农经济、资本主义 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小农经济。
二、古代土地制度
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2.土地制度的演变:
土地归氏族公社公有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优秀版)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优秀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6e774902768e9951e73898.png)
本目[历史纵横]介绍了古代农业的三个起源中心。各农业文 明都有各自的区域特点,甚至中国也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格 局。这充分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不同文明形成的影响。相关 内容可回忆必修 1 第 5 课: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思维点拨]1.概括中国早期农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并据此指 出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生活方式的影响。
②
√
属于小农经济
男耕(农业)女织(家庭手工业)是自然经济的基本内容和
③
√
模式
④ 自然经济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因此具有封闭性
×
[答案] B
[题组冲关] 3.“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 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 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段 材料最主要反映了( ) 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 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解析 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本质特征。根据“丑妻薄地破棉 袄”可推断A项“富裕”这一表述错误,B、D两项不符合俗语内 容,俗语反映了以家庭为单位,自给自足,容易满足等,这符合 自然经济的特征,故选C项。
答案 C
真题赏析
1.(2014·上海单科)炎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又称神农 氏。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发明了耒、耜等 生产工具。这些传说( )
条件
推广
(2)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即 封建土地私有制 的确立
生产模
以 一家一户 为单位,男耕女织,具有分散性
式
特点
生产目 的
生产手 段
主要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 交纳赋税 ,具有封闭
性 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 精耕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22张PPT)(人教版必修2)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1(22张PPT)(人教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ef31aeb98762caaedd33d4fc.png)
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白居易《朱陈村》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二、农业的发展 三、不利于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gkxx精品课件
⒈繁重的赋役
赋税:“泰半之赋”
徭役:水利、交通、国防、城市、 宫室、陵墓等工程建设
兵役:征战、戍边、守地
gkxx精品课件
(秦始皇)收泰半之赋,发闾左之戍。男 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竭天下 之资财以奉其政,犹未足以赡其欲也。…… (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
——汉景帝
民间俗语: 无农不稳, 无工不富, 无商不活。
gkxx精品课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gkxx精品课件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 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 农耕,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gkxx精品课件
——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二、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 细作; 三、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 自足的自然经济
gkxx精品课件
——《白虎通》卷二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己 了解的历史知识,想一想:在 中国早期神话传说中,“神农” 为什么有特殊的地位?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31张PPT)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26acd38bcd126fff7050bfa.png)
不利因素:
①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②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不利于技术革新; ③赋税、徭役沉重;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 ⑤商品经济的冲击(在中国相当有限)
探究三: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⑴积极方面:
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③封建王朝主要财源;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④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基本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⑵消极方面: ①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和运用; ②随着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激化,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过 度开垦,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③在封建社会后期成为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因素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程标准: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 基本特点。
学习经济史为什么首先从学习农业开始?
你知道“神农”的传说吗?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 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劳作 ”。 思考: 1、神农氏的传说反映了我国远古人类的 什么情况?能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 2、有什么方法可以证实?
铁犁牛耕
个体农耕
形成原因: ①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生产力 的发展 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3. 什么是封建小农经济?它有哪些特点?
1、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17张PPT)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bff7d64693daef5ef73d3f.png)
封闭性 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
落后性
③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 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脆弱性 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小农经济就会破产;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3)有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 等生产资料,具有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很小,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 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犁壁:翻土工具
一、耕作方式 西汉耧车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 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 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 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 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 自下。”
播种工具:耧车
一、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曲辕犁
“进之则箭下,入地也 深;退之则箭上,入地也 浅。”
中国传统耕犁基本定型 耕作农业成熟的标志
③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的生产,顽固保持着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等,促进了小农 经济的发展;
④为保证封建政府财源和社会稳定)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 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脆弱;
②封建地主阶级腐朽的统治和沉重的剥削,繁重的赋 税、徭役等;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耕作方式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松土工具:耒耜
一、耕作方式
(2)奴隶社会/商周—石器锄耕
石器耕锄作耕方法:石器锄耕
生活方式:定居
一、耕作方式 (3)封建社会: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一、耕作方式 西汉耦犁、犁壁
西汉赵过:耦犁
②土地制度由国有转变为封 建土地私有制;
发达的古代农业通用课件
![发达的古代农业通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dd358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b.png)
发达的古代农业通用 课件
目录
• 发达的古代农业概述 • 古代农业生产技术 • 古代农业社会与文化 • 古代农业的兴衰与影响 • 古代农业的现代意义与启示
01
发达的古代农业概述
什么是发达的古代农业
发达的古代农业是指古代农业生产力 达到较高水平,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业 体系,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和稳 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古代农业的水资源管理可能影响水文变化。例如,修建水库和灌溉系统可能改变水资源的 分布和利用方式,对水文循环产生影响。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古代农业的开发利用可能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例如,破坏自然植被和生态 系统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05
古代农业的现代意义与 启示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发展
古代农业不仅关注农业生产本身,还注重农民的生活和社区发展,这种社会公 平和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应关注农民 的生计和福祉,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古代农业生产技术
耕种技术
01
02
03
轮耕技术
古代农民采用轮耕技术, 将耕地划分为多个区域, 每年轮流耕种,以保持土 壤肥力。
精耕细作
为了提高产量,古代农民 采用了精耕细作的方法, 对农田进行深耕、中耕、 除草和施肥等措施。
作物轮作
古代农民根据不同作物的 生长周期和土壤需求,进 行轮作,以充分利用土地 资源。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兴衰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农具的改进
、水利灌溉技术的发明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的进步等,都为农业的发展
提供了支持。
03
政治因素
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和统治者的态度等也是影响古代农业兴
目录
• 发达的古代农业概述 • 古代农业生产技术 • 古代农业社会与文化 • 古代农业的兴衰与影响 • 古代农业的现代意义与启示
01
发达的古代农业概述
什么是发达的古代农业
发达的古代农业是指古代农业生产力 达到较高水平,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业 体系,具有较高的农业生产效率和稳 定的农业生态系统。
古代农业的水资源管理可能影响水文变化。例如,修建水库和灌溉系统可能改变水资源的 分布和利用方式,对水文循环产生影响。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
古代农业的开发利用可能对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例如,破坏自然植被和生态 系统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05
古代农业的现代意义与 启示
社会公平与包容性发展
古代农业不仅关注农业生产本身,还注重农民的生活和社区发展,这种社会公 平和包容性发展的理念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农业应关注农民 的生计和福祉,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THANKS
感谢观看
古代农业生产技术
耕种技术
01
02
03
轮耕技术
古代农民采用轮耕技术, 将耕地划分为多个区域, 每年轮流耕种,以保持土 壤肥力。
精耕细作
为了提高产量,古代农民 采用了精耕细作的方法, 对农田进行深耕、中耕、 除草和施肥等措施。
作物轮作
古代农民根据不同作物的 生长周期和土壤需求,进 行轮作,以充分利用土地 资源。
古代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的兴衰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农具的改进
、水利灌溉技术的发明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的进步等,都为农业的发展
提供了支持。
03
政治因素
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政策法规和统治者的态度等也是影响古代农业兴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ppt课件
![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9e3114601f69e3142329419.png)
战国
(农用动力革命, 汉代逐渐普及)
两汉 耦犁、犁壁
魏晋 南北朝
曲辕犁,犁评 隋唐
(完善)
宋朝
明清
垄作法
都江堰 郑国渠
代田法 耧车
一年一熟
漕渠、白渠、 龙首渠
耕耙耱技术、 耕耙技术
翻车
筒车 一年两熟、 高转筒车 一年三熟
风力水车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之勤” 的记载,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 今变成田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 取名命字,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 生冉耕,字伯牛;司马犁,字子牛。
粟不、稻断、黍、 稷发、麦展(五谷)
桑、麻等
3、意义:
①生活方式改变:从河迁姆徙渡走猪向纹圆定角居 ②奠定了中国古代农长业方社钵会的基础
河姆渡猪形塑
4、特点: ①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②植主畜辅
阅读理解
“凡耕之本,在于趋时,活土,务粪泽, 早锄,早获”——汉代农学著作《氾(fán:姓) 胜之书》
上阅述读文上字段反文映字了,农理作解物其从含耕义种?到收获整个过
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 济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三大中心)
2、表现:神农是中国农业的始祖 (采集经济 种植经济)
耕作方式 生产工具
耕作技术
农作物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 一石耒刀耜两、年石后斧、撂荒刀耕火种 生南产稻力北粟
商、周
石器锄耕
连 大少石为量器主续 大青木耕 提铜器作 高农骨具器或 土,休 地排除耕 利水草; 用、、沤治效肥虫率
李冰父子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司马迁《史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实用课件25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实用课件25](https://img.taocdn.com/s3/m/2058018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ac.png)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大运河
11.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
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
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
12、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
石
《周易》:“神
农氏作,斫木为
耒,揉木为耜。
耒之耨利,以教
天下。”
木耒
骨
犁 耜
“五谷六畜”
“十二生肖”
稷 黍粟
猪
狗
鸡
羊
麦 豆 麻稻 牛
马
古代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
汉代的耦犁
唐代的曲辕犁
中国犁耕技术成熟的标 志
唐朝的曲辕犁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特色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
于南方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3.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划时代进步的是
A. 石斧 C. 铁犁
B .骨制耒耜 D. 曲辕犁
C
4.(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孔子有两
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
8.《史记•河渠书》载:“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
皆亩一钟(钟,古代容量单位)。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
以富强,卒并诸侯。”材料中的“渠”是指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B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 (共5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0dcd1f177232f60dccca153.png)
封建土地私有制
5、耕作方式:个体小农经济
(1)出现原因: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生产力,奴隶大量逃亡, 私田广泛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特点: 一家一户 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 十分脆弱
(3)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奠定封建 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战国铁农具
战国双镰范和铁镰
汉朝的犁和犁壁
西汉梯形锄 西汉镂孔锄
西汉尖菱形锄
耧车(汉代)
耦犁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唐朝 曲辕犁
长直辕犁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 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 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 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翻车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 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 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筒车
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力水车( wind waterlift)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 工具。
明清出现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 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 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课堂练习
• 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 A 三千年左右
骨耜
5、耕作方式:个体小农经济
(1)出现原因: 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提高了生产力,奴隶大量逃亡, 私田广泛出现,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特点: 一家一户 男耕女织 精耕细作 自给自足 十分脆弱
(3)地位: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奠定封建 王朝统治的经济基础。
战国铁农具
战国双镰范和铁镰
汉朝的犁和犁壁
西汉梯形锄 西汉镂孔锄
西汉尖菱形锄
耧车(汉代)
耦犁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唐朝 曲辕犁
长直辕犁
三处重要改进:一是把长直辕改成短曲辕,犁架变小,便于 回转,节省畜力;二是增加了犁评,使犁箭可上可下,可以适应深 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三是改进了犁壁,将翻起的土推到一旁,并 能翻覆土块,断绝草根生长。这是唐朝劳动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它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定型。
坎儿井示意图
坎儿井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 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齐 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 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它早 在2000年前的汉代就已经出现雏 形。
翻车
翻车,又叫龙骨水车,用木制成,可用 脚踏或手摇。它既能把低处的水引上高坡进 行灌溉,也可以排涝。
筒车
亦称“水转筒车”。一种以水流作力水车( wind waterlift)是利用风车带动水车提水的一种 工具。
明清出现风力水车的记载。风力水车的动力装置是风帆,有 风就转且可经常工作。清代长芦利用风力水车提取海水制盐, 一具风帆可带动两部水车。
课堂练习
• 1、中国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
• A 三千年左右
骨耜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fd4f2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4e.png)
古代农业的技术与
工具
详细讲解了古代农业的生产技术 和工具,如石器、青铜器、铁器、 水利设施、耕作方法等,以及这 些技术和工具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古代农业的成就与
贡献
概述了古代农业在粮食生产、土 地利用、水利建设、农业科技等 方面的卓越成就,以及对人类文 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
分析发达古代农业对现代社会意义和影响
畜牧业与农业的结合
03
古代农牧结合的生产模式及其优势。
02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
精耕细作概念及特点
精耕细作概念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 ,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精细 的耕作和细致的管理,实现高产、高 效、高质的农业生产方式。
精耕细作特点
注重土地利用率的提高、强调对农田 的精心耕作和细致管理、重视农业技 术的改进和创新、追求农业生产的高 效益和高品质。
灌溉技术
古代农民创造了多种灌溉技术,如渠灌、井灌、塘灌等,使得农田得以充分灌 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
肥料使用与土壤改良
肥料使用
古代农民通过施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和 品质。
土壤改良
古代农民还通过深耕、晒垡、客土等措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 能力,为农作物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对现代农业的启示
发达的古代农业为现代农业提供 了许多有益的启示,如精耕细作、 轮作休耕、农田水利建设等,有 助于提高现代农业的产量和品质。
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古代农业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水利 建设等措施,保护生态环境,对 现代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借
鉴意义。
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古代农业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 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 化信息,对于传承和弘扬人类文
发达的古代农业(共37张PPT)
![发达的古代农业(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a78dcf1910ef12d2bf9e70f.png)
犁耕技术完善
垄作法
代田法 北方耕耙耱、 心南移完成 下足” (赵过) 南方耕耙技术
一年一熟
稻麦轮作,南方 一年两熟、一年 三熟
南宋时经济重 “苏湖熟,天
耕作制度
农业灌溉
漕渠白渠 都江堰 龙首渠
翻车
筒车
高转 筒车
风力 水车
纵观中国古代农业,让我们一起梳理三条线索 生产工具的变化 石器 少量的青铜农具 耕作方式的变化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耕作方式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生产工具 人的作用的变化 和技术的进步,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 靠天吃饭 利用农具 开始主 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 无所为 解放自己 动参与 铁器
★ 分散、简陋——抗灾能力弱 ★封建剥削、阶级矛盾、社会动荡 ★分散、个体——难以开展大生产
材料一: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即在于精耕细作……这种生产, 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 从资本利润率角度看也许不合算,但从效果看,它可使土地得到充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分的利用,使人民得到足够的食物,对小农经济养家活口来说,仍 是可行的。
历史必修二:经济发展史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 食为天 。”
中国自古人口众多,农业就显得更加重要。 明智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 人民为了生存也不断的改进着生产工具、耕作 技术 这一切,造就了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
学习提示: 1、学习时注意识记古代中国农业的主 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曲辕犁
力学与美学的 有机结合
垄作法 高地 防旱
低地
排水
汉 代 代 田 法
这是一幅空中航拍的图片, “鱼嘴” 伸入 岷江中,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 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33张PPT)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447ff30dd36a32d7275810c.png)
课堂小结
第一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早期的农业生产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特点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起 源
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一、早期农业的出现
配。因此他们具有生产积极性。 小农经营规模很小,迫使他们在自己有限的土 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有利于农业的精耕细作 的发展。
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在繁重的封建赋税、徭役
之下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时刻面临贫困、破产的
威胁。
课后思考:
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试总结我国古代农 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精耕细作,劳力投入大;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发达的古代农业
1、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2.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 (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 3.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 4.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
2、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 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 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 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 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 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 重农政策。
灌溉技术的改进:
三国时期
龙骨翻车
明清时期
风力水车
唐宋时期
筒车 高转筒车图
今 日 仍 在 使 用 的 筒 车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教学课件42 人教课标版
![发达的古代农业PPT教学课件42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1e81431d0912a2161579290d.png)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D.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
1、下列农具的出现标志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 划时代进步的是 A. 石斧 B .骨制耒耜 C. 铁犁 D. 曲辕犁 2、孔子有两个学生的字号带有“牛”字,一 个是冉耕,字“伯牛”;另一个是司马耕,字 “子牛”。他们有趣的名字可以印证春秋时期 的历史现象是 A.农民可以接受教育 B.牛耕的出现 C.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 D.铁器的产生
积极:提高生产积极性,推动农业的精耕细作,在封建社会形成和发展 时期,基本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消极
具有分散性、脆弱性、落后性、封闭性,在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和 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逐步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它的牢固存在, 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思考: 《国语· 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田亩 之勤”的记载;孔子的学生冉伯牛名耕,司 马耕字子牛,由此得出的历史结论确切的是 A、孔子有教无类,学生多是贫家子弟 B、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学生参加农业劳动 C、春秋人物多取贱名 D、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可能已有牛耕
2、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
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自然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区别 自然经济侧重于生产目的:为自己所用而非为交换,出现于原始社会,延 续至近代中国。是生产力水平底下的产物。是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 小农经济侧重于生产规模,属于自然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铁犁牛耕背景 下,如今我国以家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生产规模看,本质上仍然 属于小农经济。但其性质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土地是公有的,并不 是完全封闭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下的小农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国内史学界一般将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划分为原始农 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大阶段。
•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 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 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 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 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A.周王室的衰弱
D
B.各国的变法运动
C.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
D.农耕技术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6.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
概括为 A.精耕细作
A 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2、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四)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 水车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12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概念 (二)形成条件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铁犁牛耕技术的出 现和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生产关系:生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20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战 国 铁 农 具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犁壁
犁评
犁铲
犁箭
唐朝的曲辕犁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翻车的模型
筒车
都江堰 白渠
漕渠
龙首渠
30
32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4.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惟一模式②以 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 入的主要来源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战国以来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3、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 提高
4、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 担
小农经济的特点
•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 3.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封闭性) • 4.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脆弱性) • 5.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耕作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2、西汉时期的耦犁和犁壁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3、隋唐时期的曲辕犁 ——完善阶段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 (三)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1
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
五谷:
麦
豆
麻
稻
稷
黍
粟 3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4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你知道“神农”的传说吗?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 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劳作 ”。
6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原始农业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耒耜的出现和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4、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A、青铜耕作 C、刀耕火种
B、个体农耕 D、石器锄耕
C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A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A 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确立③曲辕犁的出现④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态和民族性格(落后性)
14
(四)小农经济地位: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五)评价
积极面:小农经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是封建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极面:人民是国家赋役的承担者,但
过度的剥削压榨易致其破产,不利于社会 稳定
练习: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 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所谓原始农业是指人类社会早期最原始、最简陋的农 耕生产。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大致属于这个时期。
• 传统农业则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为其典型形态。整 个封建社会都属于传统农业。
• 至于现代农业,一般是指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后出现 的农业现代化,它首先发轫于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国 扩散。我国的现代农业一般认为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 才开始形成,至今还在进程之中。
A.周王室的衰弱
D
B.各国的变法运动
C.封建地主阶级的出现
D.农耕技术等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
6.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
概括为 A.精耕细作
A B.男耕女织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小农经济的概念
生产单位
生产领域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
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
2、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
(四)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 水车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天仙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12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概念 (二)形成条件
1、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铁犁牛耕技术的出 现和普及,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2、生产关系:生产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 模式。
生产目的
20
双 齿 木 耒 复 原 及 使 用 方 法 示 意 图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
商周时期的青铜农具
战 国 铁 农 具
西汉时期的耦犁 (形象图)
东汉·牛耕图画像石 (甘肃嘉峪关市出土)
犁壁
犁评
犁铲
犁箭
唐朝的曲辕犁
西汉赵过推行的 一种适应北方旱作 地区的耕作方法。 在同一地块上的田 垄隔年代换﹐所以 称作代田法。
翻车的模型
筒车
都江堰 白渠
漕渠
龙首渠
30
32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B 4.下列有关小农经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惟一模式②以 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③是封建王朝财政收 入的主要来源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5.战国以来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得以确立,
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3、农民自身:拥有一定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 提高
4、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 担
小农经济的特点
• 1.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 2.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 3.生产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封闭性) • 4.负担沉重,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非常有限
(脆弱性) • 5.不利于技术革新,催生容易满足的社会心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一)耕作工具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开始使用和逐步推广
2、西汉时期的耦犁和犁壁 ——改进和进一步推广
3、隋唐时期的曲辕犁 ——完善阶段
(二)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的垄作法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耕耙技术 (三)耕作制度的发展 1、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1
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2
五谷:
麦
豆
麻
稻
稷
黍
粟 3
六畜:
猪 羊
马
牛
鸡
狗
4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你知道“神农”的传说吗?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白虎通义》记载:“古之人民皆食兽 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 教民劳作 ”。
6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中国农业的起源(距今一万年左右) 2、原始农业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耒耜的出现和商周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 4、中国农业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A、青铜耕作 C、刀耕火种
B、个体农耕 D、石器锄耕
C
2、“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A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A 3.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有
①铁农具的出现和逐步普及②封建土地所有制 的确立③曲辕犁的出现④自然经济的推动作用
态和民族性格(落后性)
14
(四)小农经济地位: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五)评价
积极面:小农经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
性;是封建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消极面:人民是国家赋役的承担者,但
过度的剥削压榨易致其破产,不利于社会 稳定
练习:
1、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 火焚烧。”其反映的耕作方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