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政治思想

合集下载

尼采关于权力与统治的思考

尼采关于权力与统治的思考

尼采关于权力与统治的思考尼采是19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领域的先驱者之一。

他对权力和统治的思考在他的著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为后来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尼采看来,权力与统治是社会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并且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他也对权力与统治的滥用和扭曲提出了批评,并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独立的重要性。

首先,尼采认为权力与统治是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基石。

他认为,人类社会离不开权力结构和统治机制,因为这是确保社会秩序和防止无序状态的必要手段。

没有权力和统治,社会将陷入混乱和动荡,人类无法安居乐业。

在他的著作中,尼采曾多次阐述了权力和统治对于社会的积极意义,他认为它们能够调节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体价值。

然而,尼采也指出了权力与统治的滥用和扭曲。

他对权力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对权力的集中、专制和暴力使用等方面。

尼采认为,当权力集中到某一少数人手中时,就会出现不平等和不公正的情况。

他提出,对权力的滥用会导致社会的腐败和人类的压迫。

此外,他还对专制统治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认为专制统治是对个体自由的剥夺,是对人类发展的阻碍。

尼采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独立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应该拥有自主性和自由意志,并能够不受外部压力和约束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对个体的重视来源于他对个体创造力和独特性的认同,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并发展自己的潜能。

因此,他对权力和统治的批评并不是要彻底否定权力和统治的存在,而是要求权力和统治为每个个体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和发展机会。

对于尼采来说,权力和统治的关键在于人类对其质疑和对抗的能力。

他鼓励人们不断反思权力结构和统治机制,并挑战不正义和压迫的行为。

他对传统权威的质疑和“超人”观念的提出,体现了他对现状的批判和对个体力量的赞扬。

尼采认为,每个个体都应该具备对权力和统治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实现自我解放和个人超越。

总结来说,尼采关于权力与统治的思考强调了其对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其滥用和扭曲提出了批评。

尼采的意志与权力哲学思想

尼采的意志与权力哲学思想

尼采的意志与权力哲学思想尼采是哲学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涵盖了多个方面。

尼采的意志与权力哲学思想是他哲学思想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尼采眼中,意志是一种强劲而富有生命力的力量,是我们能够承受和超越人生不幸的动力和精神基础。

而权力则是一种对意志的支配和控制,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一、意志的概念尼采所说的意志,是指一种强劲而富有生命力的力量,它是我们在面对人生不幸时能够承受和超越的动力基础。

尼采认为,意志是一种最基本的生命力量,它反映了我们最原始的欲望和渴望,是我们个人精神生活的核心。

同时,尼采也认为,意志必须伴随着深度的思考和自我认知,才能够产生真正的自由和创造力。

二、权力的概念在尼采看来,权力是一种对意志的支配和控制。

它是一种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尼采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一种权力斗争的历史。

在这种斗争中,不同的社会群体会争夺控制权,以便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身上。

权力的作用是保障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同时也是维护不同权力群体地位和利益的一种手段。

三、意志与权力的关系对于尼采来说,意志与权力是一对矛盾的存在。

一方面,意志是个人精神生活的核心,是我们能够承受和超越人生不幸的动力基础。

而另一方面,权力则是社会实践中的一种现实,它是一种对意志的支配和控制,是社会制度和利益的体现。

在这种情况下,尼采认为,要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和创造力,就必须通过超越权力的限制和束缚,来实现个体真正的精神自由。

四、权力与道德的关系在尼采看来,权力和道德是密不可分的。

他认为,道德本质上就是一种权力机制,是以强制或激励的形式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一种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尼采认为,道德往往会成为那些拥有权力的人或群体的手段,用来维护他们自身利益,对那些没有权力的人或群体进行支配和控制。

在这种情况下,尼采呼吁人们要勇敢地挑战传统道德和权力的限制,从而实现人类真正的自由和创造力。

五、结语总的来说,尼采的意志与权力哲学思想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三大政治思潮述评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三大政治思潮述评

• 4、有限理性 与迷信自觉、灵感和想象的浪漫主义不同, 自由主义持一种坚定的理性主义立场。但 哈耶克强调,要准确地把握这一立场,必 须克服盲目的愚妄自大,对人类理性能力 的限度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此乃与“建构 的理性主义”相对的“进化的理性主义”。
5、合理避害 由于主张价值一元论的唯美主义和声称设计文明秩序的 唯智主义都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因此,自由民主制度 的成就应当从否定性的方面而不是肯定性的方面去体会。 它的合理之处,与其说在于趋利不如说在于避害。它并不 奢望完美,因而根本就不存在使人人幸福的完美的理想秩 序;但它认为免于地狱之灾,努力将可以避免的不幸化减 到最低程度,不仅是应该的而且是可能的。 健康政治的两原则:(波普) 第一原则:我们不可能在地上建立天堂,我们成不了自 由精灵或天使,至少是在未来几个世纪成不了。 第二原则:“一切政治在于选择较少的罪恶” 结论:渐进社会工程而非乌思想三大政治思潮 述评
•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主要流派: 新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 新左派的政治思想,女权主义与绿色和平 主义,法西斯主义与纳粹主义,保守自由 主义,现代基督教神学,新政治经济学, 政治社会学,政治科学等
一、自由主义 (Liberalism)
• 自由主义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政治思潮和政治思想观念。 • 自由主义经历了传统自由主义(又称古典自由主义)和现 代自由主义(又称新自由主义)两个历史发展时期。 • 自由主义是西方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在巩固资产阶级政权、维护资产 阶级的利益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的。 • 传统自由主义产生于17世纪的英国,主要主张(1)保障 个人自由。(2)国家的建立基于社会契约。(3)国家的 权力必须受到限制。洛克最早阐述这些原则,被称为“自 由思想的始祖” • 19世纪末开始,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矛盾的激 化,自由主义理论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变。

尼采 pdf

尼采 pdf

尼采 pdf
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包括大量的哲学论文、小说和诗歌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悲剧的诞生》等。

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更是被誉为“尼采之书”。

一、尼采哲学思想
尼采的哲学思想核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强者和生命弱者:尼采认为生命是强者和弱者的对抗,不应该同情弱者,应该保护和鼓励生命强者。

2. 安逸的危险:尼采认为安逸是对人生的一种危险,人们应该时刻保持自己的热情和活力。

3. 超人(Übermensch): 尼采提倡人们创造超人这一理想形象,超越自己的现实局限,达到更高的境界。

4. 轮回诗(Ewige Wiederkunft):尼采认为宇宙是永无止境地循环往复的,轮回诗是人类生命存在的最高价值。

二、尼采及其作品的影响
尼采的思想对于现代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国际哲学界认为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哲学思想之一。

在文学领域,他对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流派的形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政治领域,尼采的思想也影响了许多政治理论,比如法西斯主义、
纳粹主义等。

但是,尼采的思想并非完全被这些政治意识形态所绑架,他的思想中的某些方面也可以应用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构想中。

总而言之,尼采的思想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启示性的哲学思想,它超
越了传统的哲学和文学界限,对人类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

著名哲学家尼采的思想与影响知识点

著名哲学家尼采的思想与影响知识点

著名哲学家尼采的思想与影响知识点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

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及其他学科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尼采的主要思想,并探讨他对哲学、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重要贡献。

一、超人哲学尼采的超人哲学是其最为著名和影响深远的思想之一。

他认为超人是一种超越人类现状的理想存在,是一种充满创造力和独立思考的个体。

尼采强调超人要超越传统道德和价值观,独立思考并创造自己的道德准则。

这一思想影响了后来的存在主义和个人主义哲学,并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二、永恒回归尼采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永恒回归。

他认为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会无限次地重复发生,这种无休止的循环被称为永恒回归。

尼采认为接受永恒回归的观念能够帮助人们面对生活的苦难和挫折,积极面对生活并从中获取乐趣。

这一思想对于个人和社会的生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权力意志尼采强调权力意志的概念,即权力的动力来源于个体的意志。

他认为权力是推动历史发展和个体自由的重要动力。

尼采主张个体要追求自身的权力,并通过个体的权力实现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这一思想对于理解权力、个人自由和社会结构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神的死亡尼采著名的论断是“上帝已死”。

他认为人类的信仰与道德体系是建立在上帝存在的基础上的,而上帝的死亡将导致人类陷入混乱和价值观的坍塌。

尼采提出了“神的死亡”之后,对于现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引发了人们对于道德、价值观和存在意义等问题的深思。

五、语言与真理尼采对语言和真理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认为语言是一种主观的构造,无法完全反映客观的真理。

他主张通过对不同的语言和观念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以寻找更为接近真理的表达方式。

这一思想为后来的语言学和哲学领域提供了重要启示。

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尼采的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的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观念影响了后来的人文主义、现代主义和个人主义运动。

德国政治哲学

德国政治哲学

德国政治哲学
德国政治哲学是指在德国产生的一系列政治哲学思想流派和学派。

德国是欧洲政治哲学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启蒙运动和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德国哲学家们对政治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德国政治哲学的重要代表包括康德、赫尔德、斯宾诺莎、黑格尔和尼采等。

康德的政治哲学主要关注道德和法律的本质,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尊严,提出了世界和平与公正的理念。

赫尔德则提出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和谐统一的观点,主张个体可以通过参与公共事务来实现自己的自由和发展。

斯宾诺莎则强调政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主张政治权力应该来源于人民的意志。

黑格尔对政治哲学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国家作为伦理理念的实现方式,将政治看作是道德和自由的具体体现。

尼采则对权力和权威进行了批判,强调个人的意志与权力的斗争。

德国政治哲学对于现代政治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民主、自由、正义和权力等政治概念的理论化和思考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国政治哲学的思想和理论不仅在学术界有影响力,而且对德国和其他国家的政治实践和制度建设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下))_尼采

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下))_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

溺爱中成长的少年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于吕琛地区的勒肯镇(现在德国撒克森州境内),出身于宗教家庭,其祖先七代都是牧师。

他的父亲名叫卡尔·路德维希·尼采,曾任普鲁士王国四位公主的教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

尼采是他们的长子,尼采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他的弟弟在两岁时就夭折了。

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由于尼采的父亲曾执教过四位公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

尼采5岁时,父亲不幸坠车震伤,患脑软化症,不久便去世了。

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

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

10岁时他就读于南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极感兴趣。

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出了很多伟人,如哲学家和爱国者费希特。

可是尼采却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他很少玩耍,也不愿意接近陌生人。

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有着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

从事教育活动1867年尼采应征入伍,后因受伤而退役,1869年2月,尼采被聘为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系副教授。

1869年任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额外教授。

1872年,他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

这是一部杰出的艺术著作,充满浪漫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这又是一部幼稚的哲学作品,充满了反潮流的气息。

后来陆续创作了:《不合时宜的思考》、《希腊悲剧哲学》的片断、《不合时宜的思考》的第二部分《论历史对生命的损益》、第三部分《教育家叔本华》、《不合时宜的思考》的第四部分《理查华格纳在拜罗伊特》、《人性的,太人性的》、《曙光》、《查拉图拉如是说一为一切人而不是为一人的书》、《善恶的彼岸》、《反基督教》和《权力意志》等。

尼采的意志至权力论

尼采的意志至权力论

尼采的意志至权力论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被誉为近代思想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著作深深地影响了西方哲学和文化。

尼采笔下的一个核心概念就是“意志至权力”(Will to Power),这一概念旨在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动力和权力的根源。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尼采的意志至权力论,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尼采认为,意志至权力是人类本能的一种表达,一种追求支配和掌控的欲望。

人类立志于成为更强大、更有影响力的存在,而这个愿望驱动着我们在社会中奋力争斗。

在尼采看来,权力的欲望是人性根深蒂固的一部分,决定了个体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意志至权力并不仅仅是个体间的争斗,它是一种更广泛的力量运动。

在社会和政治领域,意志至权力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个人权力、国家权力,甚至是宗教和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尼采着重强调了意志至权力对个体自由和人类进步的潜在威胁。

如果个人追求权力的欲望过度强烈,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可能被腐败和压制,最终导致权力的集中和暴力的滥用。

然而,尼采并未完全否定意志至权力的存在和作用。

相反,他认为意志至权力也是一种创造力量,一种推动历史和文化变革的动力。

权力的欲望使人们追求更高、更杰出的目标,激发出创新和进步的活力。

同时,尼采也强调个体通过自我认识和塑造,可以在意志至权力的游戏中找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尼采的意志至权力论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和政治具有重要启示。

在当今世界中,权力的尤物化和追逐不断显现。

无论是财富、地位还是信息和影响力,人们都渴望在这个竞技场上获得更大的份额。

然而,正如尼采所警示的,权力的追求如果脱离了伦理和人性的约束,就会导致不平等、压迫和剥削。

在面对这种局面时,我们需要回顾尼采的思想,并思考如何以一种更加理性和道德的方式处理权力。

意志至权力应该被看作一种动力,一种推动社会和个体成长的力量,而不是一个误入歧途的陷阱。

个体和群体应该追求真理、正义和个人品质的提升,而非片面追逐权力的荣耀。

尼采思想简介

尼采思想简介

虚无主义虚无主义否定了真实的世界、存在和神圣的思维方式。

这种观点否定了所有建立在传统、权威以及其他任何特定的有效价值基础上的东西。

虚无就是生命存在的无意义之谓,因为在尼采那里,生命存在的惟一标尺就是价值。

虚无主义的本质是“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②,而虚无主义作为价值的贬黜就是没有目标,当人们说某个东西、某个人、某件事有没有价值时,说的是它的存在有没有某种合乎理性的根据。

尼采认为积极的虚无主义是提高的精神强力的象征,“它可以是强者的标志:精神力量可能如此这般地增长,以至于以往的目标(信念、信条)已经与之不相适应了……另一方面,它也可能是不充分的强者的标志,目的是创造性地重又设定一个目标、一个为何之故、一种信仰”他认为积极的虚无主义是对生命的考验,它将淘汰弱者并培育强者,促使人们以生命强力为标准来衡量价值:“旧的价值来自下降的生命,而新的价值来自上升的生命”他认为,消极的虚无主义乃是精神强力下降和没落的象征,这是因为弱者的“精神力量可能已经困倦、已经衰竭,以至于以往的目标和价值不适合了,再也找不到信仰”由于这种消极的虚无主义,以往的目标和价值结构就解体了,从而产生了大量披着宗教、美学、道德等伪装的伪价值。

这些伪价值的作用并不是激活生命强力,也不是肯定生命,而是用来安慰与麻醉衰弱的生命。

超善恶尼采崇尚“主人道德",认为“主人道德”是一种高贵的道德,主要是因为他看中了主人道德积极的一面:积极地行动、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更加肯定生活的世界观。

尼采指出,基督教道德列属于奴隶道德,它早已统治世界多年,现在到了超越道德,肯定道德背后的“权力意志”的时候了权力意志尼采像叔本华一样,把意志当作一切思想和现实的东西的根基和原动力,同时把意志与生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张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生命的本来面目。

然而,当叔本华谈到“生存意志”(der Wille zum Leben)的时候,他强调这种意志是一种自发的维持自己生存的欲念/推动力(Trieb),是一种自我保存的渴望/推动力(Selbsterhaltungsdrang);并且这类欲望带来痛苦,解脱痛苦的根本途径是灭绝自己的欲望。

尼采“永恒复返”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

尼采“永恒复返”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

尼采“永恒复返”思想的政治哲学解读作者:陆泽文来源:《速读·上旬》2017年第02期摘要:“超人哲学”和“权力意志”、“永恒复返”构成了尼采思想的三个核心,在《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第一卷中,尼采曾谈到“馈赠的道德”,“超人哲学”、“权力意志”和“永恒复返”学说,可看成尼采对现代性时代的伟大的馈赠。

在文中则主要对尼采的“永恒复返”思想的政治哲学进行解读,以期能够对尼采的“永恒复返”思想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尼采;永恒复返;政治哲学尼采的“意志”完全颠覆了叔本华寂灭虚无的意志观。

世界是不断生成与毁灭的“权力意志”之海,“权力意志”是世界存在、发展、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与动力机制,而非苏格拉底一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思想对于世界的目的论阐释,决定性地击溃西方二千余年形而上学的统治。

“权力意志”的世界既不是柏拉图、康德的“本体”与“现象”二分的世界,遗忘了生成变化的时间性;也不是基督教“此世”与“来世”二分的世界,贬低尘世而追求彼岸。

“生命本身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解构了“真理”和“上帝”的永恒性,唯一真实的是脚下的大地,充满永恒变化的感性现象世界。

“给生成打上存在性的烙印——这是最高的权力意志。

”超人是“乌云里的闪电”,是现代性末人时代的统治意志与立法意志的体现者,他又是汪洋澎湃的“大海”,容纳众流,将历史与时代的清洁与肮脏(“罪责观念”)一并接纳,污浊与肮脏在其中再次澄澈明净。

超人的图像沉睡在“最丑陋最坚硬的石头里!”,而开凿超人的“锤子”就是“永恒复返”的学说。

永恒复返的教诲建立在不断生成毁灭的大地的世界基础上,所有的生命都将在未来的时间中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出现,那么生命的苦难、夭折、毁灭、终止都不成为个体生命的终点,“苦难和偶然到处都创造了强者的条件”,人们在此世的选择、努力、奋斗都将对未来产生永恒的影响。

对生命的有限性的拯救不在于像柏拉图主义那样设想出一个非时间性的“至善理念”或基督教的“上帝天国”——以逃避生命不断生成和毁灭的真相,而在于通过将“过去如此”改造为“我要他如此”,在当下每一个生成的“瞬间”,在时机的碰撞和天命的领会中,无辜、自由地如孩子游戏般地发生。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体系归纳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体系归纳

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体系归纳现代西方政治思想体系归纳新自由主义二战前1.托马斯·格林(Tomas Green,1836-1882,英国)新康德学派、英国新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新自由主义奠基人人最大的自我满足最终的自我满足人们彼此互助、共同追求道德学说:道德善至善共同的善外部环境卢梭公意思想国家是人是道德国家干预理论积极国家一种道德力量的存在物个人自由本质是道德自由积极自由*《伦理学绪论》(1883),《关于政治义务原理的演讲》(1886)2.伯纳德·博赞克特(鲍桑葵)(Bernard Bosanquet,1848-1923,英国)实现圆满、和谐一致公共意志的体现“政治义务的悖论” 卢梭“公共意志” 国家是政治组织,有效的生活概念(个人自治与国家(补充)作用是“排除障碍”允许程度的矛盾)黑格尔“客观精神” 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国家作用的消极一面国家应发挥积极作用实现最美好的生活*《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1899)3.伦纳德·霍布豪斯(Leonard Hobhouse,1864-1929,英国)自由主义左翼著名代表自由与社会—人的自由与合乎理性的社会目的相关联,强调自由的社会意义法治—自由不是绝对的,法治是实现自由的第一步财产权是自由的重要基础自由与平等并行不悖,广泛的社会改革国家积极干涉自由的社会整体性自由以平等为基础财产权是自由的重要基础权利和义务社会和谐(新自由主义的改良主义本质)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互助合作自由主义式的民主社会主义反对帝国主义、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费边社会主义(官僚政治)*《民主与反动》(1904),《自由主义》(1911),《形而上学国家理论》(1918)4.布赖斯(J.Bryce,1938-1922,英国)西方自由主义民主制度早期倡导者,比较政府研究早期代表方法论:强调一手资料和比较研究方法平等和自自由:公民的、信仰的、政治的和个人的自由由的产物平等:公民的、社会的、政治的主张多数主义的民主政体,对民众的明智和能力表示怀疑合格公民政党教育民众(培育)*《美利坚共和国》(1888),《历史研究和法理学》(1901),《现代民治政体》(1921)5.霍布森(J.Hobson,1858-1940,英国)新自由主义批判帝国主义的代表人物,最早系统研究帝国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批评资本主义制度,但反对革命分配极不合理资本主义社会根本问题是经济问题“储蓄过度”“消费不足” 经济危机社会福利国家积极作用社会改良主张帝国主义=罪恶开创福利主义经济思想先河官僚政治与专制作风极大威胁自由主义民主制帝国主义是政策,是可以避免的*《分配经济学》(1900),《社会问题》(1901),《帝国主义研究》(1902,1938修订)6.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1856-1924,美国)西方行政科学开创者系统研究批判制衡原则政治体制改革限制议会:控制监督“新自由”、重视国民教育,尤其是政治教育强化行政权政治行政两分论国家增强对企业的干预,遏制不公平竞争维护个人权利与自由*《国会政体:美国政治研究》(1885),《美国立宪政体》(1908),《新自由》(1913)7.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芝加哥学派创始人放任的个人主义个人孤独韦尔:旧个人主义向新个人主义转变个体不再把自己置于与社会合作相对立新个人主义摆脱孤立,融入社会:个性回归,追求共同利益的地位新自由观:积极自由“自由的知性”:自由的理智渐进改良再造民主关注法制建设,关注政治与经济制度改革社会工程计划格林*《新旧个人主义》(1930),《自由与文化》(1935),《人的问题》(1946)二战后1.卡尔·波普(Karl R.Popper,1902-1994,奥地利-英国)开放社会之父历史进程无法预测历史过程不会重复,独一无二社会变化中存在趋势,但不存在规律对历史决定论的批判对乌托邦主义的批判目的由历史规律决定事实价值二元论唯美主义和完善主义谋善而非除恶对于整体主义的批判:对社会进行整体控制和改造的思想开放社会——非决定的,较完善的,开放的社会理想“极权主义的直觉”向批判和未来开放保护主义国家观:不提供幸福,只提供追求幸福的自由保障渐进工程“最小痛苦原则” 除恶而非谋善*《历史决定论的贫困》(1944-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2.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德国-美国)资本主义意识:追求财富的无休止增长,种族主义观念和意识,既定规律和道德原则的破坏重视公共领域行动理论总体的解释现代性公共领域的丧失,个人原子化处境极权主义独立于一切经验(批评)劳动和劳动者的解放绝对的逻辑过程“逻辑性孤立暴政”三种基本活动和活动领域近代以后,劳动进入劳动——私人领域必需社会甚至公共领域工作——社会领域反对任何形式的代表制(代议制)行动——公共领域自由政治:平等公民之间的参与式民主权力:协力合作的行动能力,属于团体所有自由交流、对话和商谈共和主义传统公民不服从暴力手段*《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人的状况》(1958),《艾奇曼在耶路撒冷》(1963)3.罗伯特·达尔(Robert A. Dahl,1915- ,美国)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创始人和最大代表(三权分立)(人民主权)对麦迪逊式民主和平民主义民主的批评群体肢解权力,“多重少数人的统治”:多元民主社会自身条件而非宪法维系了西方社会的民主独立的多元社会组织市场机制社会共识1980s,新多元主义:政治不平等是多元民主的主要弊端扩展民主原则(公司和经济过程)政治不平等稳定化资源不平等加强对普遍利益的信仰,促扭曲公民意识和公共议事日程进对自我利益的合理理解导致最终控制的让渡现代所有制形式和不平等的企业控制形式民主社会主义制度,以克服资本主义的不平等弊端*《民主理论前沿》(1956),《多元政体:参与与反对》(1971),《多元民主主义的困境》(1982)4.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1921- ,美国)正义:分配的公正功利主义: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权利优先于善的义务论伦理观新的契约理论正义原则(秩序良好的社会)纯粹假设的原初状态最大的最小值规则两个正义原则(按词典式次序排列):由人的道德和人格决定平等自由原则—支配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分配两个优先性原则:机会的公平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支配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分配自由的优先性原则不平等的能力和天赋正义对效率和福利的优先形式的机会平等以政治和法律制度调节市场趋势政治自由主义(现实社会:合理多元的现实):政治的正义观念:道德中立理论交叠共识——政治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和构成方式(非普适的立场)权利优先理念——政治正义根本要素公共理性——民主国家的基本特征万民法,正义论在国际法领域的运用五种类型的国内社会*《作为公平的正义》(1958),《正义论》(1971),《政治自由主义》(1993)保守自由主义1.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F.A.Hayek,1899-1992,奥地利-英国)奥地利学派“社会正义” 结果平等形式平等尊重传统限制政府权力计划经济—私有制和自由竞争制度市场秩序通往奴役之路自由、一般规则、竞争正义法律法治,宪政新的宪法模式自发秩序正当行为规则进化论理性主义:自发进化(威胁)人为秩序组织规则实现社会正义建构论理性主义,滥用理性民主的过分发展:程序性民主无限民主主要是规则的自发进化议会权力的滥用*《通往奴役之路》(1944),《科学的反革命》(1952),《法律、立法与自由》(1973-1979)2.迈克尔·奥克肖特(Michael Oakeshott,1901-1990,英国)最具保守主义色彩怀疑性以毁灭和创造代替接受和改革理性的唯一权威性理性主义政治尽善尽美唯一最好的乐观性整齐划一知识技术知识:理性主义者的唯一知识理性(技术)统治权自由的丧失实践知识政治知识是一种实践知识实践先于理论活动,政治哲学是对经验世界的探索人类关系生产性结社——目的性公民结社——非目的性保证自由与平等理想的人类关系权力分散法治理想国家:法治的多元化的自由国家人类类型现代性的个人在现代同时存在,相互拉力现代国家有缺陷的个人*《政治中的理性主义》(1962),《论人的行为》(1975)3.伊赛亚·伯林(Isaiah Berlin,1909-1997,英国)价值选择,人性的不确定性历史非必然性非决定论历史观终极价值的不可通约性和冲突性价值多元论自由肯定性自由强制或不自由否定性自由极权终极答案价值一元论需要折中“竞争的自由主义”主流自由主义的普遍主义立场强调共同文化、传统和个人特殊性民族主义和多元文化抽象的个人观念文化帝国主义和病态民族主义*《卡尔·马克思》(1939),《自由四论》(1969),《反潮流》(1979)4.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美国)芝加哥学派,货币主义创始人集中的权力是对自由的威胁限制和分散政府权力采用经济的办法经济自由是政经济力量加入政治力量,权力集中不可避免治自由的必要条件福利国家的弊端自由社会中的政府作用:亚当·斯密三职能+1自由主义的主旨由自由转向福利和平等过渡纲领竞争的资本主义结果均等机会均等两种意义的自由相互依存与个人自由相结合*《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自由选择》(1979)5.罗伯特·诺齐克(Robert Nozick,1938- ,美国)自然状态出现独占因素阶段出现再分配因素阶段无政府状态超弱意义国家个人权利的界限权利为道德的根本标准最弱意义国家:有效、切实地保护个人权利权利作为边际约束权利作为目的权利功利主义不正义任何扩大国家(政府)职能的企图都是不正义的获取的正义原则职能扩张最大的支持:分配正义理论持有正义权利原则:捍卫私有财产权转让的正义原则*《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1974)6.乔·萨托利(Giovanni Sartori,1924- ,意大利)过分简单化-“人民崇拜”民主观的混乱过分现实主义批判直接民主和参与民主过分理想主义(危害最大)无权的知识人和全权的无知者的不平衡人民主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和自治恢复权威作用直接(参与)民主代议制间接民主平等主义损害自由自由与民主的张力强调对权力的限制民主最典型的权力原则恢复“主流民主理论”:传统自由主义的民主理论:分权和法治自由民主的宪政工程:两轮投票制、交替总统制自由与民主、效率与公平的结合*《政党与政党制度》(1976),《民主新论》(1987),《比较宪政工程》(1994)保守主义二战前1.弗里德里希·尼采(Friederich Wihelm Nietzsche,1844-1900,德国)权力意志:力的一种,是生命的本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以权力为核心个人主义是起码阶段平等追求平等是“群畜”的本能“超人”:权力意志的化身“真正的美德”——超人对平等的追求源于基督教激烈反对基督教道德“奴隶道德”,否定人的价值差别毁掉强者庸人或弱者的美德——群畜价值重估反对政治、国家仇恨社会主义运动仇视民主反民主政治,主张带有等级制的精英政治2.加埃塔诺·莫斯卡(Gaetano Mosca,1858-1941,意大利)民主精英理论创始人之一政治系统中的人被统治者统治者少数人垄断权力是规律具体形式的差异源于权威的流向:独裁原则和自由原则招募源泉:贵族和民主两种倾向否定自由民主必然趋向于“贵族-独裁”或“贵族-自由”型有组织的少数意识强加于无组织的多数对普选制持怀疑和批评态度原则和趋势间平衡足够民主更新统治阶级,足够贵族限制以维持稳定将选举限于中产阶级*《论政府理论和议会制度政府》(1884),《统治阶级》(1896)3.威尔弗雷多·帕雷托(Vilfredo Pareto,1848-1923,意大利)第二代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帕雷托精英曲线人的划分平衡精英循环循环受阻(缓慢)成员不是一成不变精英循环曲线革命*《精英的兴衰》(1900),《民主制的变革》(1921)4.罗伯特·米切尔斯(Robert Michels,1876-1936,德国-意大利)非民主的倾向政党最终掌权的只是少数寡头寡头铁律民主政治无法实现组织追求效率技术原因、智力差别、心理因素悲观心理*《政党——当代民主寡头倾向的社会学研究》(1911)5.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法国)无意识、传染、暗示“愚蠢的盲动”理性逻辑并非唯一的大众心理,由无意识而非理性因素主导否认有组织的群众运动个人是理性的从众心理,个人理性丧失以“思考的目标”为标准政治革命反理性的,受感情支配革命的后果常是破坏性的宗教革命科学革命——受理性支配不相信激进的革命,倾向进化式发展*《乌合之众》(1895),《革命心理学》(1912),《战争心理学》(1916)6.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Jose Ortega Y Gassett,1883-1955,西班牙)精英——社会文明创造和延续的决定力量应保持一种动态平衡大众——同质性、平庸而没有文化(打破)一种宽容的政治哲学普选制的推行大众的反叛道德人性的败坏反对大众民主,推崇自由民主区分民主主义和自由主义但持悲观态度反对国家干涉大众的不宽容社会同质化*《软弱的西班牙》(1922),《大众的反叛》(1929),《大学的使命》(1930)7.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奥地利-美国)“不成学派的大师”古典民主理论批判:对“共同福利”“人民意志”的真实性的否定“竞争领导地位的理论” 把人民的任务限定为选举民主是一种政治方法,一种制竞争性精英民主度形式(强调程序方法)对大众的不信任(大众在政治参与中的“原始人”状态)“程序民主”的弱点及运行条件古斯塔夫·勒庞民主运行四条件*《经济学原理和方法》(1908),《经济发展理论》(1912),《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二战后1.罗伯特·尼斯比特(Robert A. Nisbet,1913-1996,美国)“社群主义式的传统主义者”传统社群衰弱国家权力的扩张民主的发展人的社群需要极权主义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相辅相成社群的复兴纯粹理性主义,变革崇拜保守主义基本教义:有机社会观历史与传统,偏见自然权威(先于)权威与财产——核心概念个人、国家、社群三角式权威自由(群体自多元主义(保守主义财产)观治权)宗教道德制度安排团体、社群的财产维护中间社群的存在自由和平等内在的绝对不相容原理反对个人自由观和平等矛盾目标*《寻求社群》(1953),《传统与反叛》(1968),《保守主义:梦想与现实》(1986)2.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1919- ,美国)批判社会学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代表人物,后工业社会理论创立者传统意识形态无力指导现实新的意识形态:不同意识形态的融合非意识形态化理论政治(基本成分)恢复宗教约束领域分立理论经济享乐主义分立和冲突文化放纵精神文化危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轴心原则资本主义精神裂变:“宗教冲动力”和“经济冲动力”轴心构造全国性社会平民政治的兴起公共社会社群后工业社会理论经济秩序从属于政治秩序政治领域更具决定意义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能者统治的社会:技术精英主导大众参与型的政治精英论日益专业的决策技术社会矛盾:知识精英与民众的张力后工业社会是人类的未来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趋同上层阶级,但不掌握政治权力*《意识形态的终结》(1960),《后工业社会的来临》(1973),《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1976)3.阿拉斯太尔·麦金太尔(Alasdair Maclntyre,1929- ,英国-美国)社群主义著名代表批判其“价值中立性”自由主义:价值领域不存在好坏善恶的统一标准规则伦理客观的非个人的道德标准缺失道德相对主义泛滥和道德的解体:道德危机美德伦理亚里士多德的美德传统实现积极的善获得实践的内在利益的必须品质美德是有益于整体生活的善的品质消极的禁止行规则规则与美德联系才有意义美德存在于持续着的传统中*《马克思主义与基督教》(1953),《世俗化与道德变化》(1967),《追寻美德》(1981)社会民主主义1.爱德华·伯恩斯坦(Edward Bernstein,1850-1932,德国)修正主义代表人物哲学:用康德唯心主义修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边际效用论取代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费边主义、讲坛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新认识:拉萨尔、杜林修正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危机能够消除新康德主义伦理社会主义阶级关系和国家性质变化-(人民国家-拉萨尔)伦理社会主义:应然而非必然新康德主义新的社会主义观社会主义对自由主义的继承性,“有组织的自由主义”从无产阶级现实需要和利益要求角度解释社会主义“生产社会化”代替“国有化”放弃暴力革命,主张通过民主方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民主是阶级斗争文明化的一种体现马克思过高估计了革命暴力在现代社会改造中的作用*《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1899)——伯恩斯坦修正主义思想体系的最终形成2.悉尼·韦伯(Sidney Webb,1857-1947,英国)费边主义主要思想代表庸俗进化论社会与个人:有机体与细胞原子化个人主义社会有机体倡导各阶级合作阶级斗争学说实证主义多元的历史发展动力经济决定论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内部自然发展民主政治社会改造四原则(民主的、渐进的、合乎道德的、合法与和平的)*《社会主义者须知》(1887),《社会主义的历史基础》(1889)——费边社纲领性文件3.萧伯纳(George Bernard-Shaw,1856-1950,爱尔兰)非暴力政治观渐进的和平革命廉洁高效和地方分权的政府论土地和资本社会所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首要问题废除政党制度损坏了政府的素质,阻碍政治生活的正常发展恢复较老的市政制度*《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向社会主义过渡》4.让·饶勒斯(Jean Jaures,1859-1914,法国)最难归类的社会主义思想家资产阶级共和制对民主、正义和人权的扼杀和压制民主与普选的共和制是民主最高表现普选权的实现等于普遍起义社会主义革命是大革命的继续不应敌视资产阶级共和国议会道路突破资本主义束缚与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运动相关接受阶级斗争,但强调不是目的“革命性演变”的渐进方法实现社会主义阶级合作是干预资本主义的必要手段向经济和社会扩展社会主义胜利不能靠暴力革命,必须靠民主主义的普及由政治共和国向社社会主义是一个必须得到多数人支持和参加的事业会共和国转变*《社会主义史·法国革命》,《欧洲的政治和社会思想与大革命》5.布鲁姆(Leon Blum,1872-1950,法国)法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主义者和犹太裔总理,社会主义工人国际主要代表之一一种社会制度向另一种社会制度过渡的必要革命政治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民主向专政的过渡社会革命西欧的政治革命基本完成无产阶级能在社会内部活动无需无产阶级专政夺取政权——需要一系列条件行使政权——在资本主义范围内,不具有革命性质不应拒绝行使,但不应变行使为夺取行使政权理论*《激进主义和社会主义》(1927),《布尔什维主义和社会主义》(1928),《和平问题》(1931)6.哈罗德·拉斯基(Harold Joseph Laski,1893-1950,英国)工党著名政治理论家费边社改良主义路线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社会心理条件、社会政治条件[战时]“同意的革命” 以民主协商方式对资本主义和平革命政府领导人、资产阶级合作和工国有化(前提)经济权民主化党领导人素质“计划化民主”的社会保存民主基础上引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民主+社会主义”的把自由(积极自由)纳入平等第三条道路*《我所了解的共产主义》(1927),《论当代革命》(1943)新左派-新马克思主义1.乔治·卢卡奇(George Lukacs,1885-1971,匈牙利)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强调总体性的首要地位总体性是辩证法的本质、核心,是革命原则的基础反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克思的辩证法是只能用于对社会的历史和社会学研究批评资本主义的“物化”——资本主义的本质(克服)无产阶级成为“同一的主体-客体” 实现关键:阶级意识的形成和发挥*《历史与阶级意识》(1923)2.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意大利)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和领袖革命精英与群众互相支持民主集中制和布尔什维克的先锋主义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和批判性“绝对的历史主义”:人本意义上的历史主义以无产阶级的“文化领导权”为核心的西方革命道路理论俄国,运动战西方国家,阵地战现代民主制度和成熟的市民社会*《狱中札记》(1929-1936)3.卡尔·柯尔施(Karl Korsch,1886-1961,德国)反对仅仅视马克思主义为反映社会现实的“纯科学”,反对经济决定论,强调意识形态的重要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是革命的哲学。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尼采的现代哲学思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尼采的现代哲学思想

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尼采的现代哲学思想尼采的现代哲学思想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他对哲学和文化的影响深远,他的思想在现代哲学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尼采的思想充满了独创性和激进性,他对宗教、道德、权力和社会性的观点引发了深刻的讨论。

本文将探讨尼采的现代哲学思想。

一、尼采的哲学观点尼采的哲学观点深受二元对立的批判,他对传统道德和宗教的挑战无疑是他最重要和最有争议的思想之一。

尼采认为,传统的道德和宗教约束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使其成为一种奴役状态。

他主张超越道德与宗教的束缚,以达到自我实现和自由的境地。

尼采将这种境地称之为“超人”(Ubermensch)。

尼采的观点还包括对真理、权力和艺术的看法。

他认为,真理是主观的,不存在客观的真实性。

他主张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欲望来创造自己的现实。

此外,尼采主张强者即权力者应该统治弱者,这与传统道德和伦理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尼采认为,艺术是最高的形式,可以提供对人生的超越性体验,使人们能够达到一种真正的存在状态。

二、尼采对现代哲学的影响尼采的思想对现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观点对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与尼采关于超越道德与宗教的观点相呼应。

其次,尼采的思想对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兴起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后现代主义强调对现实的怀疑和对权力的批判,与尼采对真理和权力的看法相契合。

此外,尼采的思想还对心理学、文学和艺术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尼采的争议与批评尼采的思想在他的时代并不受到广泛的认同和接受,他的观点在当时被认为是极端和危险的。

这是因为他对传统道德和宗教的批判引发了许多争议。

他的观点被指责为道德沦丧和无神论者的思想。

此外,尼采的思想涉及到权力和统治的问题,这被视为危险的政治主张。

然而,尽管尼采的观点存在争议和批评,但他对现代哲学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尼采的政治思想

尼采的政治思想

尼采的政治思想
尼采的政治思想
尼采(F. W. Nietzsche,1844-1900),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也是生命本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权力意志只有凭反抗来表现”。

通过这种反抗的形式,权力意志成就了自身,表现为拒强而欺弱。

在没有取得权力的时候,人们想要自由,有了权力就开始建立霸权,一旦争不到霸权,人们即要求正义。

“群畜”与“超人”
追求平等是“群畜”的本能,而近代社会追求平等的根源就在于基督教的影响,是上帝面前灵魂一律平等的概念遗传了平等现代性的血肉。

他认为,基督教否定了人与人之间有任何根本的价值差别,因此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宗教,一种堕落的宗教。

他批评基督教存心要毁掉强者,要挫折他们的锐气,要利用他们的疲惫虚弱的时刻,把他们的自豪的信心转化为焦虑和良心苦恼,直到强者由于过度的自卑和自我牺牲而死亡。

超人是权力意志的化身。

在群畜与超人这种分野的基础上,尼采露骨地主张等级制。

反民主的政治观
理想的政治是强人和主人种族统治的政治。

权力意志说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弱肉强食的严酷现实;他所谓的“重估一切价值”,说明了在残酷的生存竞争压力下,传统的道德和价值已经难以保障人们的生存。

政治哲学思想教案:尼采、马克思等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与价值观

政治哲学思想教案:尼采、马克思等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与价值观

政治哲学经典思想教案:尼采、马克思等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与价值观导言政治哲学是研究国家、政治制度、政治权力、公共政策、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哲学学科。

其研究范围涉及政治伦理、政治法律、政治社会学、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科学等多个方面。

在政治哲学领域,尼采和马克思等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与价值观备受关注。

本文将结合教案的形式,对尼采、马克思等思想家的政治理论与价值观进行探讨。

第一章尼采的政治理论与价值观尼采被称为现代哲学的先驱之一,其思想深刻影响着现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在政治理论和价值观方面,尼采的观点极为独特,驳斥了现代社会中的许多传统观念,同时又带有深刻的文化批判。

下面将分别从尼采的政治理论和价值观两方面进行介绍。

1.1 尼采的政治理论尼采在政治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是关于权力和统治的问题。

他认为,所有的政治活动都是一场权力斗争,人类社会的运作也是在权力交换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这场权力斗争中,弱者必将被强者所征服,而强者将取得权力和统治地位。

因此,政治是一种权力斗争的过程,政治家必须具备强大的力量和勇气,才能在竞争中胜出。

尼采认为这是人性的基本特征,是无法改变的。

尼采还对民主制度持批判态度。

他认为,民主制度是一种“平庸”的政治形态,它把人弄成平均数,误导了弱者,剥夺了强者的权利。

根据尼采的政治理论,国家的源头在于强者的统治,民主制度只会使强者的力量被平凡化,从而失去了真正的权利和统治。

1.2 尼采的价值观尼采在价值观方面提出的是“超人”理念,认为人类必须通过对自己的超越,达到更高的境界,才能实现最高的价值。

尼采的超人理念与古希腊哲学中的雅典精神不谋而合,强调个人独立和创新性的重要性。

尼采认为,所有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都是成见和约束,对于创造性的思想和行动只会起到限制作用。

因此,超人必须摆脱传统的束缚,采用独立思考和自我创造的方式达到目标。

超人要像画家一样,将自己的灵感和想法表现出来,创造出自己的未来。

第二章马克思的政治理论与价值观马克思是政治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理论和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尼采、俾斯麦与大政治

?尼采、俾斯麦与大政治

尼采、俾斯麦与大政治一、尼采与政治1871年,俾斯麦通过普法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以“小德意志方案”统一了德国。

尼采的处女作《悲剧的诞生》就成书于第二帝国的这个奠基时刻,书中的政治指向与德法之争亦有现实关联。

1889年初,尼采发疯,而俾斯麦也在第二年被迫下台。

巴塞尔大学退休教授与帝国首相并无生命轨迹的直接交错,帝国首相甚至不太清楚这位大思想家的存在,可俾斯麦的政治无疑定义了尼采所生活的现实,而尼采无疑也是第二帝国及其掌舵人的重要观察者。

借用研究者奥特曼的书名来说,尼采并非“第三帝国的哲学家”,可他却实实在在地是“第二帝国的哲学家”。

当然,尼采并不是第二帝国的官方哲学家,可第二帝国之为尼采思想的基本语境,总之不容忽视。

要言之,俾斯麦的政治生涯构成了尼采思想的基本背景,贯穿其全部思想历程。

更为重要的是,后期尼采思想中引人注目的“大政治”概念,就源于他对俾斯麦的批判性考察。

只有结合尼采笔下的俾斯麦形象,才能厘清他在前后期对于“大政治”概念的不同运用,及其后期“大政治”规划的思想要旨。

另一方面,如德国著名的传记作家路德维希所言,尼采是除歌德之外,“对德国人认识最为深刻的人”。

对“尼采、俾斯麦与大政治”做一番考察,也有助于我们从一个身在其中却又自觉旁观的视角来理解俾斯麦的德国。

二、早期尼采眼中的俾斯麦尼采虽然生活在一个高度政治化的时代,可他并不是那种直接参与时事论争的政论家。

因此,不难想象,俾斯麦的名字并不经常出现在他公开发表的著作中。

可如果由此得出结论,说尼采不关注俾斯麦,那就大错特错了。

尼采论政治,就像他论哲学、艺术和宗教一样,总是不离人物。

而俾斯麦是那时期最耀眼也最具决定性的政治人物,在尼采的人物图谱中,俾斯麦是可与拿破仑相提并论的政治家类型的代表。

如研究者邓肯·拉吉已经指出的那样,尼采在公开发表的著作中仅有七处明确论及俾斯麦,但一方面,当尼采论政治家的时候,指的往往就是俾斯麦,尼采将俾斯麦类型化了;另一方面,在遗留笔记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俾斯麦的踪迹,拉吉甚至不无夸张地称之为一种“隐匿的对话”。

尼采的政治哲学

尼采的政治哲学
• 第十二章 世纪之交的政治哲学 • 第一节 尼采的政治哲学 : • 重估一切价值
一、孤独的思想家(生平与著作)
• 1、生平:
• (一)生平 •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年10月15
日~1900年8月2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 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 师家庭。
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
• 换言之, 能提高权力感的就是真理, 反之则 是谬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相对固定的善 恶, 一切以权力意志为衡量标准。对狮子和 鹰来说是善的, 对绵羊和鸟来说便是恶。
• 他说: “认识的意志达到什么程度, 取决于一 类生物的权力意志增长到什么程度: 这类生 物狠狠抓住了实在, 为的是宰割实在, 役使 实在。”他由此得出结论, “真理本身是一种 幻觉的结果”,“一切都是假的, 什么都可以 做! ”
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当时 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这个天性 敏感的孩子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 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
后来他自己回忆说:“在我早年的生涯
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 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 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 打扰的地方。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殿 堂里,我在那里找到了真实的快乐。”
• 第二, 超人有极大的权力欲,统治欲。他疯狂 地企图占有一切, 统治一切, 他的言论就是 人类的法律, 并且为了实现权力意志而无所 不用其极。“他从来不知什么是责任和义 务”,“他可以毫不动心、毫无愧心、毫无限 制地牺牲别人, 使这些人为了他们遭受践踏, 降为不完全的人, 降为奴隶, 降为工具。”
三、权力意志论——尼采政治哲学 的理论基础
• “权力意志”则是其政治哲学的重要的理论 基础。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有着怎样的哲学成就?有着怎样的思想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有着怎样的哲学成就?有着怎样的思想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有着怎样的哲学成就?有着怎样的思想本文导读:对尼采来说,哲学思索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学思索。

他创立了不同以往的形态迥异的奇特哲学,展示自己的哲学思想。

他的哲学无须推理论证,没有体系框架,根本不是什么理论体系,是他对人生痛苦与欢乐的直接感悟。

尼采,在他的第一部学术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文明的批判。

他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尽管物质财富日益增多,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僵死的机械模式压抑人的个性,使人们失去自由思想的激情和创造文化的冲动,现代文化显得如此颓废,这是现代文明的病症,其根源是生命本能的萎缩。

尼采指出,要医治现代疾病,必须恢复人的生命本能,并赋予它一个新的灵魂,对人生意义做出新的解释。

他从叔本华那里受到启示,也指出世界的本体是生命意志。

尼采猛烈的揭露和批判传统的基督教道德和现代理性。

在认识论上,尼采是极端的反理性主义者,他对任何理性哲学都进行了最彻底的批判。

他认为,欧洲人两千年的精神生活是以信仰上帝为核心的,人是上帝的创造物,附属物。

人生的价值,人的一切都寄托于上帝。

虽然自启蒙运动以来,上帝存在的基础已开始瓦解,但是由于没有新的信仰,人们还是信仰上帝,崇拜上帝。

尼采的一句名言“一声断喝——上帝死了”——是对上帝的无情无畏的批判。

他借狂人之口说,自己是杀死上帝的凶手,指出上帝是该杀的。

基督教伦理约束人的心灵,使人的本能受到压抑,要使人获得自由,必须杀死上帝。

尼采认为,基督教的衰落有其历史必然性,它从被压迫者的宗教,转化为统治者压迫者的宗教,它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杀死了作为神的上帝,又迎来了资本的上帝,资本化身的上帝。

他的“上帝死了”的呼喊,断喝的启蒙价值是不能低估的。

尼采认为,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人们获得了空前的机会,必须建立新的价值观,以人的意志为中心的价值观。

为此,要对传统道德价值进行清算,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上帝的最后掩体,他深深的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腐蚀人们的心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采的政治思想
尼采(F. W. Nietzsche,1844-1900),代表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也是生命本质,人类进步的原动力。

“权力意志只有凭反抗来表现”。

通过这种反抗的形式,权力意志成就了自身,表现为拒强而欺弱。

在没有取得权力的时候,人们想要自由,有了权力就开始建立霸权,一旦争不到霸权,人们即要求正义。

“群畜”与“超人”
追求平等是“群畜”的本能,而近代社会追求平等的根源就在于基督教的影响,是上帝面前灵魂一律平等的概念遗传了平等现代性的血肉。

他认为,基督教否定了人与人之间有任何根本的价值差别,因此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宗教,一种堕落的宗教。

他批评基督教存心要毁掉强者,要挫折他们的锐气,要利用他们的疲惫虚弱的时刻,把他们的自豪的信心转化为焦虑和良心苦恼,直到强者由于过度的自卑和自我牺牲而死亡。

超人是权力意志的化身。

在群畜与超人这种分野的基础上,尼采露骨地主张等级制。

反民主的政治观
理想的政治是强人和主人种族统治的政治。

权力意志说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帝国主义时代弱肉强食的严酷现实;他所谓的“重估一切价值”,说明了在残酷的生存竞争压力下,传统的道德和价值已经难以保障人们的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