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疝与腹股沟疝的CT鉴别PPT课件
腹股沟疝ppt
加强国际间学术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腹股沟疝诊疗技术的进步 与发展。
2023 WORK SUMMARY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手术治疗
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为主流术式,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
基础研究
对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临床 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研究热点与方向
新型材料研究
01
探索新型生物材料在腹股沟疝修补中的应用,以提高手术效果
和降低并发症。
腹腔镜技术
02
研究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减少手术创
增强腹部肌肉
进行适当的腹部肌肉锻炼,如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腹部肌 肉,提高腹壁的强度。
避免重体力劳动
重体力劳动会增加腹部压力,容易导致疝气的发生。因此,尽量避免 重体力劳动或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戒烟
吸烟会导致咳嗽、打喷嚏等症状,增加腹压,应尽量避免吸烟或戒烟 。
日常保健
观察病情
定期观察腹股沟区域, 注意是否有肿块、疼痛 等症状出现,如有异常
详细询问病史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发病时间、病情变 化等,以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
仔细进行体格检查
医生应仔细触诊腹股沟区,观察是否存在可复性 肿块,并注意与对侧的比较。
综合分析检查结果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检和辅助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得出准确的诊断。
PART 04
腹股沟疝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
饮食调理
定期复查
术后需注意饮食调理,选择清淡易消化的 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品。保持 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和咳嗽。
术后需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 能出现的问题。复查内容包括伤口愈合情 况、是否有复发迹象等。
外科学ppt课件腹外疝
腹股沟疝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以下婴幼儿及年老体弱或伴有严重疾病不能 耐受手术者。手术治疗是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方式包括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 修补术。
03
股疝
股管解剖结构特点
01
股管位置
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股静脉内侧的潜在性间隙。
器疾病的患者,应先治疗原发病。
06 其他类型腹外疝
白线疝
定义
病因
发生在腹壁正中线处的疝,绝大多数在脐 上。
白线由腹前外侧壁3层扁肌的腱膜在腹正中 线上相互交织而成。白线疝好发于脐上, 多为腹白线发育欠佳或有孔隙所致。
临床表现
治疗
早期肿块小而无症状,不易被发现,以后 可因腹膜受刺激而出现上腹钝痛、消化不 良、恶心、呕吐。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B超、 CT等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疝。因此,股 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 ,更应进行紧急手术。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McVay修补法。
注意事项
术后需卧床休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 力劳动,防止复发。同时,积极治疗咳嗽、便秘等引起腹压 增高的疾病。
发病原因构成腹壁的完整性,当腹壁强度降低时, 容易发生腹外疝。常见原因有腹壁外伤、感染、手术切 口愈合不良等。
02
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 ,可促使腹外疝的发生。
03
遗传因素
部分腹外疝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腹壁组织发 育不良有关。
绞窄性疝
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 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 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外科学PPT课件 腹外疝 斜疝直疝股疝
McVay法: 在精索后方把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至耻骨梳韧带上。适用于后壁严 重薄弱、股疝。
Shouldice法:将腹横筋膜自耻骨结节处向上切开,直至内环,然后将切开的两叶予 以重叠缝合,先将外下叶缝于内上叶的深面,再将内上叶的边缘缝于 髂耻束上,以再造合适的内环,发挥其括约肌作用,然后按Bassini 法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腱缝于腹股沟韧带深面。适用于较大的成人 腹股沟斜疝或直疝。
该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 筋膜比周围薄,故易发生疝。
由该处发生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腹股沟区新的解剖理论
肌耻骨孔﹙Fruchaud孔﹚
• 内侧缘为腹直肌外缘,外侧缘为髂腰肌,上缘为腹内斜肌与腹横肌的弓 状下缘,下缘为耻骨梳韧带
• 该部位无横纹肌支持 • 腹横筋膜承受着腹腔内压力 • 该部位有精索和股血管通过
分类
腹股沟斜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
管深环(内环)突出,斜行经过腹股沟管,穿出腹 股沟管浅环(皮下环),并可进入阴囊。
腹股沟直疝:疝囊经腹壁下动脉内侧的直疝三
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过内环,很少进入阴
囊。
双侧腹股沟直疝
股沟管解剖
内口: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横筋膜而形成的 一个卵圆形裂隙,即腹股沟管深环(内环 或腹环)。
有张力
Ⅱ型 1.5 ~3.0cm ﹙约二指尖﹚ 薄弱且张力降低
Ⅲ型 ≥3.0cm ﹙大于两指﹚
薄弱无张力或已萎缩
Ⅳ型 复发疝
腹股沟管
完整 不完整 缺损
鉴别诊断
• 睾丸鞘膜积液 :无蒂,透光阳性,不能触及睾丸。 • 交通性鞘膜积液 :透光阳性,渐大或渐小。 • 精索鞘膜积液 :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可见包块移动。 • 隐睾 :包块较小,挤压胀疼,同侧阴囊内睾丸缺如。 • 急性肠梗阻 :肠管被嵌顿,可伴发急性肠梗阻。肠梗阻时要想到疝 。
疝的分类及腹股沟疝讲课PPT课件
介绍几种特殊的疝
Richter疝 肠管壁疝 既嵌顿物为部份肠管壁,肠腔 未完全梗阻
Littre疝 既嵌顿物为小肠憩室(Meckel) W疝 既嵌顿物有多个肠袢,肠袢之间的肠管可
在腹腔 Amyand hernia 疝内容物阑尾所具的性质,将
Amyand疝分为四型:I型,正常阑尾;II型,疝囊内 急性阑尾炎;III型,急性阑尾炎合并腹膜炎(疝囊 积脓);IV型,急性阑尾炎合并其他腹部病变。
17
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
后天 前面讲过了疝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腹壁 强度薄弱或缺损。
任何腹外疝都存在腹横筋膜不同程度的薄弱 或缺损
18
腹股沟疝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腹股沟区有突出的肿块,早期疝较小未进入 阴囊不易诊断,病人除有肿块胀痛外并无其 它症状,肿块常站立、行走、咳嗽、劳动时 出现,多呈带蒂柄的梨形,降入阴囊或大阴 唇,用手按肿块,嘱咳嗽有膨胀性冲击感, 平卧休息,肿块可环纳回腹腔消失,指检外 环口可扩大,指压内环口病人咳嗽、站立腹 物不再出现
15
腹横筋膜
位于腹横肌深面,其下面部份的外侧1/2附着于腹股 沟韧带,内侧1/2附着于耻骨梳韧带。腹横筋膜至腹 股沟韧带向后游离缘处加厚形成髂耻束。
现代疝修补术特别强调这一结构。 在腹股沟中点上方2cm,腹壁下动脉外侧处男性精
索女性子宫圆韧带穿腹横筋膜而形成卵圆孔裂隙, 即内环。腹横筋膜由此向下包绕精索,成为精索内 筋膜,深环内侧的横筋膜组织增厚称凹间韧带,在 腹股沟内侧1/2腹横筋膜还覆盖着股动、静脉,并在 腹股沟韧带后方伴随血管下行至股部。
16
腹股沟疝的发病机制
先天 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 后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深环处带动腹膜、 横筋膜以及各肌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而 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突,睾丸紧贴 其后壁。鞘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不久成为睾丸固有 鞘膜,其余部份自行萎缩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鞘 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就成了先天性斜疝,右侧睾 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疝多 见。
腹外疝影像学诊断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6
腹股沟斜疝
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 腹股沟内环突出,沿 腹股沟管向内下前方 斜行,再穿过腹股沟 管外环形成的疝块, 并可下降至阴囊(女 性可至大阴唇),是 最常见的一种疝。男 性较女性好发,右侧 较左侧好发。
可编辑课件PPT
7
腹股沟区解剖
可编辑课件PPT
8
Herniated large bowel in a 55- year-old man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28
股疝
可编辑课件PPT
29
—Extent of hernia sac was evaluated visually ba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hernia sac and pubic tubercle on axial CT images.
Suzuki S et al. AJR 2007;189:W78-W83
肌间
耻骨结节外下
股静脉受压 与精索关系
突出路径
很少见 斜疝与精索紧密
相邻
经腹股沟管或 Hesselbach三角
—
—
经闭孔管于耻骨 肌深层、股三角
的下端突出
很常见
反之
经股管疝入,并 于股静脉内侧的
腹股沟疝PPT演示课件
并发症风险评估
肠梗阻
腹股沟疝患者如不及时治疗,疝 块逐渐增大,可导致肠梗阻,表 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
肠坏死
疝块嵌顿时间过长,可导致肠管受 压缺血坏死,引发严重并发症。
感染性休克
肠坏死后继发感染,严重者可引发 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家属参与照护技能培训
为家属提供照护技能培训,如术后护理、并发症预防等,提高家属 的照护能力,促进患者的康复。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 展趋势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
通过本次项目,我们成功推动了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提高了治疗效果 和患者生活质量。
提高手术技巧
采用先进的手术方式和技巧,如腹腔镜疝修补术 ,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
加强术后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如 阴囊血肿可采用局部加压包扎等方法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探讨及效果评价
肠梗阻处理
对于发生肠梗阻的患者,首先采取胃肠减压、补液等保守治疗措施 ;若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解除梗阻。
体征
腹股沟区触及肿块,质地 软,边界清,可回纳。
影像学检查
B超、CT等可辅助诊断, 明确肿块性质及与周围组 织关系。
鉴别诊断要点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睾丸肿瘤
淋巴结质地较硬,边界清,活动度好 ,无回纳现象。
肿块位于阴囊内,质地硬,边界不清 ,活动度差。
精索鞘膜积液
《腹股沟疝)》课件
疝修补术
通过修补腹股沟管后壁, 加强腹壁强度,预防疝的 复发。
无张力疝修补术
使用人工材料修补腹股沟 管后壁,具有术后疼痛轻 、恢复快等优点。
术后护理与康复
术后护理
定期复查
定期换药、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 等。
术后定期到医院复查,评估治疗效果 和恢复情况。
康复指导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增 强腹部肌肉力量,预防疝的复发。
腹股沟疝临床研究
开展腹股沟疝的临床研究,探索最佳治疗方案、手术方式、并发症 预防及处理等,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新技术新方法
腹腔镜技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利用腹腔镜技术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是当前治 疗腹股沟疝的重要手段之一。
组织工程技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04
腹股沟疝的预防与保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体重
避免过度肥胖,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以 减少腹腔压力和腹股沟区的负担。
改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长 时间久坐或长时间站立。
避免重体力劳动
减少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特别是需要长 时间弯腰、负重等动作。
积极治疗慢性疾病
如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等,这些疾病 会增加腹压,诱发腹股沟疝的发生。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生物材料支架,结合干细胞或细胞因子等生物活性物质,促进腹股 沟疝的修复和再生。
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应用
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精准、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快等优 点,是未来治疗腹股沟疝的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展望
1 2 3
探索新型治疗策略
针对不同类型的腹股沟疝,探索更加个性化、精 准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腹股沟直疝(疝气)讲课PPT课件
疝气的分类
腹股沟直疝: 最常见的疝 气类型,发 生在腹股沟
区域
斜疝:发生 在腹部侧面, 通常在肚脐
附近
股疝:发生 在大腿根部,
较少见
切口疝:发 生在手术切 口部位,常 见于腹部手
术后
脐疝:发生 在肚脐部位, 常见于新生
儿和儿童
阴疝:发生 在阴囊部位,
较少见
腹股沟直疝的发病机制
腹壁薄弱:先天 性或后天性腹壁 薄弱是腹股沟直 疝发病的基础
腹股沟直疝(疝气)讲课 PPT课件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X
YOUR LOGO
目录
CONTENTS
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2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基本概念 3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诊断与鉴别 4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治疗方法 5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预防与康复 6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病例分享与讨论
并发症的诊断与鉴别
疝气:腹股沟直疝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腹 股沟区疼痛、肿胀、包块等
肠梗阻:腹股沟直疝可能导致肠梗阻,表 现为腹痛、腹胀、呕吐等
肠坏死:腹股沟直疝可能导致肠坏死,表 现为腹痛、腹胀、发热等
睾丸炎:腹股沟直疝可能导致睾丸炎,表 现为睾丸疼痛、肿胀、发热等
尿潴留:腹股沟直疝可能导致尿潴留,表 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
手术效果:可以有效地修复疝气,防止复发 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注意事项:术后需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术后恢复: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期,期间需要定期复查
腹股沟直疝(疝气)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方法
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便秘 保持良好的体重,避免肥胖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腹股沟疝ppt演示课件
•2021/4/18
•7
• 股疝 • 脐疝 •腹股沟疝
•2021/4/18
•8
腹股沟疝(inguinal Hernia)
• 定义: 腹腔内脏在腹股沟通过腹壁缺 损突出者,称为腹股沟疝。
•是最常见腹外疝,占全部腹外疝90%。
•2021/4/18
•9
腹股沟区解剖(Dissection of Inguinal area)
•2021/4/18
•18
体格检查(Physical check)
• 还纳后可在腹股沟三角区直接扪及腹壁缺损,咳嗽时 指尖有膨胀性冲击感。
• 用手指在腹壁外紧压内环,让病人起立咳嗽,仍有疝 块出现,可与斜疝鉴别。
• 双侧性直疝、疝块常于中线两侧互相接近。
•2021/4/18
•19
二、腹沟股斜疝(Indirect Hernia ) •腹股沟斜疝有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2021/4/18
•29
(二)手术治疗(Surgical treatment )
•斜疝的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 • 高位结扎术 • 疝修补术 • 疝成形术三类
•2021/4/18
•30
腹股沟疝手术发展史: 中世纪: •不上麻醉
•烙铁、沸油止血
•切除疝囊及睾丸
•2021/4/18
•31
文艺复兴~近代:技术的飞跃
The history of HERNIA OPERATION is the history of SURGERY
•2021/4/18
•53
thanks
•2021/4/18
•54
•4
现代医学的观点
• 腹股沟区结构薄弱 • 腹腔内压力增高 • 结缔组织代谢异常
常见疝CT影像诊断PPT课件
最新课件
38
腹股沟斜疝CT检查的思考
• 腹股沟斜疝,疝出物还纳入腹腔后。 临床医生及放射科医生的重点
最新课件
39
• 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 • 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 • 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 • 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 • 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
易脱出,外环口较大而松弛,包块大、形态不规
则,在女婴及女童滑动疝中附件及子宫多见而且
易嵌顿,卵巢嵌顿时局部症状重而全身症状轻, 肠管嵌顿时则全身症状重。
最新课件
35
临床分类
1,易复性疝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块,站立或负 重时出现,平卧休息或用手推送,肿块可回纳腹 腔。
2,难复性斜疝者,平卧时疝亦不消失。 3,嵌顿性疝表现为肿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并伴
中医:寒疝,湿热疝,狐疝。
最新课件
1
最新课件
2
• 颅内脑疝 • 眼部及副鼻窦 • 胸部,膈疝 • 腹部盆腔:腹内疝,腹外疝 • 脊柱:椎间盘突出 • 四肢
最新课件
3
大脑镰下疝
最新课件
4
颞叶海马钩 回疝
最新课件
5
腹股沟疝
最新课件
6
最新课件
7
闭口疝
最新课件
8
最新课件
9
最新课件
10
最新课件
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 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 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 阴囊,仅占5%。腹股沟斜疝疝囊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内 环开始进入腹股沟管,再经外环突出进入阴囊。 直疝是
从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直疝多
(医学课件)腹股沟疝课件
2023腹股沟疝课件contents •腹股沟疝概述•腹股沟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股沟疝的治疗•预防与康复•总结与展望目录01腹股沟疝概述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腹股沟管突出体表,形成局部肿块。
定义根据疝气的发生部位,腹股沟疝可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两种。
分类定义与分类发病率腹股沟疝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男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上升。
死亡率腹股沟疝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当发生嵌顿或绞窄时,死亡率会明显升高。
发病率与死亡率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腹膜鞘突闭锁不完全等先天因素是腹股沟疝发生的原因之一。
后天性因素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等引起的腹腔内压力增高,以及腹部肌肉的退行性变和萎缩等后天因素也是腹股沟疝发病的原因。
发病原因02腹股沟疝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临床表现23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物,早期仅在剧烈活动或久站后出现,平卧休息后消失。
腹股沟区可复性肿物肿物牵拉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可引起同侧下腹部或腹股沟管近端的牵涉性疼痛。
牵涉痛当疝内容物卡嵌时,可出现腹痛、呕吐、发热等表现。
肠梗阻观察疝块的大小、质地和是否进入阴囊。
诊断方法体格检查超声检查为无创诊断方法,准确性较高,有助于鉴别精索鞘膜积液等其他疾病。
超声检查对于嵌顿性疝气,CT检查有助于了解疝内容物的成分和有无绞窄性肠梗阻。
CT检查鉴别诊断睾丸鞘膜积液的临床表现与腹股沟疝相似,超声检查可鉴别。
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精索鞘膜积液多见于儿童,表现为腹股沟管内较小的肿块,牵拉同侧睾丸可见肿块移动。
交通性鞘膜积液常于出生后不久出现,肿块大小随体位改变而变化,透光试验阳性。
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可表现为腹股沟区肿块,常继发于下肢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病变。
03腹股沟疝的治疗观察与随访对于小儿腹股沟疝,可采取观察与随访的方式,部分患儿可自愈。
非手术治疗包括局部压迫、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手段。
疝带治疗对于不能自愈的患儿,可使用疝带进行保守治疗。
腹股沟疝和股疝的鉴别–影像PPT
腹股沟疝和股疝的鉴别–影像PPT腹股沟疝和股疝的鉴别腹部疝80%为腹股沟疝,5%为股疝,其他还有切口疝、脐疝、食管裂孔疝等上腹部疝。
腹股沟疝男性多见,男女比为7:1。
股疝女性多见,男女比为1:2。
有文献报道,腹股沟疝发生嵌顿和绞窄的可能性较低,18岁者为27.2%,75岁者为3%。
但股疝嵌顿和绞窄的可能性却较高,为40%。
因此,手术前鉴别二者非常重要。
因为腹股沟疝一般是可以观察的,而股疝常推荐手术。
方法一:冠状位CT重建图像可用于鉴别二者,冠状位是所有的位置上显示腹股沟韧带最清晰的位置。
股疝的颈,也就是其疝出的位置,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后方,在冠状位的连续图像上,可见自腹股沟韧带的后方疝出。
而腹股沟疝,常自腹股沟韧带的前方疝出。
资料显示,28例股疝、47例腹股沟疝,除1例腹股沟疝外,均在CT上作出正确鉴别。
方法二:依据病变与耻骨结节的关系和是否压迫股静脉。
压迫股静脉的判断:需满足以下3条标准1 与疝囊相邻的股静脉为椭圆形, 2 疝囊位于股静脉短径的轴线上, 3 股静脉的直径小于正常值的2/3(可与对侧比较)一组资料显示,45例股疝中,43例(93.3%)伴有相邻股静脉的受压。
98例腹股沟疝中,10例(10.9%)伴有股静脉的受压。
45例股疝中,所有的疝囊均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侧。
98例腹股沟疝中,65例疝囊至少有一部分位于耻骨结节的内侧,其余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侧。
本文的另一组资料显示:如果把股静脉受压和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侧统一考虑,11例股疝为100%,92例腹股沟疝为1.3%(1/92)。
并且,嵌顿的股疝疝囊(7例)均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侧,而嵌顿的腹股沟疝疝囊(11例)均位于耻骨结节的内侧。
但嵌顿的腹股沟疝伴有较高的股静脉压迫(5/11,45.5%)。
所以,腹股沟区疝,若疝囊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侧(称之为局限性疝囊),且伴有股静脉的受压,应考虑为股疝。
《腹内疝CT表现》课件
了解腹内疝的CT表现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本PPT课件将介绍腹内 疝的概述、CT扫描技术、常见表现、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发症、诊断局限性 以及结论与展望。
疝病概述及分类
什么是腹内疝?
腹内疝是指腹腔内脏器(如肠管、脾脏等)穿过腹壁缺陷进入腰肌间隙或骨盆内的异常情况。
3 三维重建
提供更直观的空间解剖信 息,有助于术前计划和器 械选择。
腹内疝的CT表现
梗阻性腹内疝
脏器被固定在腹壁缺陷中,可能 引起肠管扭转或感染。
挤压性腹内疝
脏器供血受限,可能导致组织坏 死和穿孔。
切口疝
手术切口处的组织被腹腔内脏器 穿过,形成疝囊。
腹腔镜手术治疗腹内疝病
微创手术
通过小切口引入腔镜和器械, 减少术后恢复时间和并发症风 险。
修补腹壁缺陷
使用网片或缝合物修补腹壁缺 陷,避免再发生疝囊。
提高手术成功率
腹腔镜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使 腹内疝的手术成功率更高。
常见并发症
疝口狭窄 肠管梗阻
疝囊扭转 疝囊穿孔
疝病CT诊断的局限性
1 CT辐射暴露
对于孕妇、儿童和年轻人
2 不能替代临床评估
3 一些小的疝囊难以发
现
CT结果需结合症状、体征
来说,CT扫描应避免辐射
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才能
较小的疝囊在CT中不易被
暴露。
进行全面评估和确诊。
发现,可能需要其他影像
学检查来确认。
结论与展望
CT扫描在腹内疝病的诊断和治疗规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 展,我们可以期望更准确、更安全的腹内疝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出现。
疝病分类
腹腔内疝、外疝和复发性疝为常见的分类。每种类型都具有不同的CT表现。
常见疝CT影像诊断医学PPT课件
20
腹股沟斜疝
凡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 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皮下环并 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斜疝是最多见的 腹外疝,发病率约占全部腹外疝的90%,或占腹 股沟疝的95%。男性占绝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
见。
22
23
• 当疝内容物经股环、股管的卵圆窝突出所形成的 腹外疝称为股疝
26
直疝
27
斜疝
28
斜疝
29
• 斜疝 CT 图像上表现为腹股沟管内囊实性或混杂 密度肿块,呈圆形、椭圆形或管状,向上与腹腔 相通。绝大部分向下延续至阴囊,部分停留在腹 股沟内。
• 多见组织有肠襻、大网膜及肠系膜组织,伴有嵌 顿、肠梗阻及血运循环障碍时,疝囊内可见渗出 液体。肠壁增厚,可见气液平面。
• 腹脏内脏自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
(Hesselbach三角) 直接脱出形成的疝, 称为腹股沟直疝
24
腹股沟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上内方,股疝 则位于腹股沟韧带的下外方
25
• 根据疝环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腹股沟疝分为腹股沟斜疝 和腹股沟直疝两种。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 管内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 沟环,可进入阴囊中,占95%。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 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也从不进入 阴囊,仅占5%。腹股沟斜疝疝囊是从腹壁下动脉外侧内 环开始进入腹股沟管,再经外环突出进入阴囊。 直疝是 从腹壁下动脉内侧腹股沟三角区直接由后向前突,直疝多 为管状囊袋,内容物多为肠管、大网膜及肠系膜样结构, 疝囊由腹壁缺损或薄弱处呈管状向腹外突出,疝囊位于精 索或子宫韧带内侧
38
腹股沟斜疝CT检查的思考
• 腹股沟斜疝,疝出物还纳入腹腔后。 临床医生及放射科医生的重点
腹股沟疝pptppt课件
01腹股沟疝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原因定义发病原因腹股沟疝类型及特点类型特点腹股沟疝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出现一梨形或椭圆形的肿块,大多数患者无特殊不适。
部分患者可有局部胀痛和牵涉痛,严重者可出现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诊断方法腹股沟疝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站立位,做咳嗽动作或用力屏气以增加腹压,观察腹股沟区有无肿块出现。
如有肿块出现,则让患者平卧,用手轻轻将肿块推回腹腔内,观察肿块是否消失。
同时,医生还会进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以辅助诊断。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VS02腹股沟疝解剖学基础Chapter腹股沟区域结构特点腹股沟三角腹股沟管又称海氏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
股管腹壁肌肉与筋膜层关系腹外斜肌在髂前上棘与脐连线水平以下移行为腱膜,参与构成腹股沟管的前壁和浅环。
腹内斜肌下缘呈弓状越过精索上方,前部肌束延续为腱膜,与腹横肌腱膜会和形成联合腱,参与构成腹股沟管的后壁。
腹横肌最下部的肌束及其腱膜张于腹股沟韧带上面,构成腹股沟管的内环和深环。
血管、神经及淋巴组织分布动脉静脉神经淋巴结03腹股沟疝影像学检查与评估Chapter透视下动态观察患者站立于透视机前,在透视下动态观察腹部加压时腹股沟区软组织影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疝内容物性质。
站立位腹部平片患者站立于X 线机前,腹部暴露于照射野中,进行前后位或侧位投照。
此检查可显示腹股沟区软组织影,提示疝囊存在。
疝囊造影通过向疝囊内注入造影剂,然后进行X 线摄片,以显示疝囊的形态和大小。
X 线平片检查方法及表现CT和MRI在诊断中应用价值CT检查MRI检查其他辅助检查手段介绍超声检查01下消化道造影02实验室检查0304腹股沟疝手术治疗策略与技巧Chapter传统开放手术方法介绍Bassini法McVay法Shouldice法01020304创伤小复发率低恢复快并发症少微创手术(腹腔镜)治疗优势不同年龄段患者手术选择依据婴幼儿青壮年老年人05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Chapter01020304由于手术切口部位细菌污染或术后护理不当导致。
腹股沟疝(完整)ppt课件
.
25
鉴别诊断
▪ (一)腹股沟直疝:与斜疝的鉴别 。
.
26
斜疝和直疝的鉴别
斜疝
直疝
发病年龄
突出途径
疝块外形
回纳疝块后压住 内环 精索与疝囊的关 系 疝囊颈与腹壁下 动脉的关系 嵌顿机会
多见于儿童及青 壮年 经腹股沟管突出 ,可进阴囊 椭圆或梨形,上 部呈蒂柄状 疝块不再突出
精索在疝囊后方
疝囊颈在腹壁下 动脉外侧 较多
.
14
直疝(Hesselbach)三角
.
15
一 、腹沟股直疝
▪ 腹股沟直疝系指从腹壁下动脉内侧、 经腹股沟三角区突出的腹股沟疝。
▪ 其发病率较斜疝为低,约占腹股沟疝 的 5%。多见于老年男性。常为
▪ 双侧。
.
16
病因
▪ 腹股沟直疝绝大多数属后天 ▪ 性,没有先天发生的。 ▪ 主要病因是腹壁发育不健全、 ▪ 腹股沟三角区肌肉和筋膜薄弱。
▪ 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 ▪ 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 ▪ 内回纳消失。
.
24
▪ 检查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 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 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 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食 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 大的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 感。
.
19
治疗
▪ 直疝多采用手术疗法。 ▪ 手术要点: ▪ 加强腹内斜肌和腹横筋膜的抵抗力,
以巩固腹股沟管的后壁。 ▪ 直疝修补方法,基本上与斜疝相似。
.
20
▪ 常用 Bassini法,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 ▪ 现腹横筋膜缺损很大,不能直接缝合时, ▪ 可利用自身阔筋膜、腹直肌前鞘,以及 ▪ 尼龙布等材料,作填充缺损成形术。 ▪ 直疝属继发性疝。术前须考虑其发病原 ▪ 因(慢性咳嗽、前列腺肥大、便秘等), ▪ 应予处理。 ▪ 若不能控制或另伴有严重内脏疾病者, ▪ 则不宜手术,可使用疝带治疗。
疝的CT诊断思路及技巧PPT精选课件
2019/6/27
1
腹部疝定义 腹内脏器或组织通过腹膜/系膜正常 或异常孔道/裂隙或腹壁薄弱处突出 到其他解剖间隙 通过正常的孔道 通过自身薄弱区 通过医源性裂隙 经医源性薄弱区
2019/6/27
2
2019/6/27
3
2019/6/27
4
2019/6/27
2019/6/27
39
2019/6/27
40
2019/6/27
41
(2)Winslow孔疝 Winslow孔又称网膜孔,是网膜囊的唯一孔道,其前 方为肝十二指肠韧带,后方为覆盖下腔静脉的腹膜, 上界为肝尾状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一般可通过 1—2横指。
2019/6/27
42
2019/6/27
5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 —直疝 —斜疝 股疝 并发症 —腹痛 —箝闭性 —梗阻性 —绞窄性
2019/6/27
6
2019/6/27
7
2019/6/27
8
腹股沟斜疝 —最常见的腹部疝 —腹腔内脏器经腹壁 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 内突出
特点 —经深环突出 —穿腹股沟管 —穿出浅环 —可进入阴囊
2019/6/27
2019/6/27
46
2019/6/27
47
3.膈疝 膈肌纤维薄弱的两个小的三角间隙 —突入胸腔水平 —脊柱旁水平 分类 —裂孔疝 —滑动疝或食管旁裂孔疝 —侧疝,发生于前方称Morgagni疝;后方称 Bochdalek疝
2019/6/27
2019/6/27
33
小肠系膜腹膜壁隐窝(亦称Waldeyer隐窝)位于十二指 肠水平部下方,并向右深陷入小肠系膜的上部,口大,向 左,口的前方有一由肠系膜上动脉引起的皱襞,成人出现 率仅1%。肠管突入小肠系膜腹壁隐窝即形成右十二指肠旁 疝。亦称右结肠系膜疝。其开口向左,上界为十二指肠, 前界为肠系膜上血管,后界为腰椎,疝囊向右侧深入,浅 面为升、横结肠,深面为右肾、输尿管、下腔静脉和腰大 肌。
腹股沟直疝与腹股沟斜疝的区别ppt课件
平卧时消失,没有任何疼痛症状。
老年人腹股沟直疝危害
老年人腹股沟直疝转变为左直疝时就会出现危险,广州后勤
医院疝气诊疗中心专家指出临床上称左直疝为左侧腹股沟直疝,
若不及时处理,疝块可逐渐增大,终将加重腹壁的损坏而影响劳
动力。故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取“NSS腔镜纤维疝
修术”治疗老年人直疝。
腹股沟斜疝的介绍
腹股沟直疝与腹股沟斜疝的区别
腹股沟直疝的介绍
老年人腹股沟直疝的临床症状
1.肿块基底宽,罕见坠入阴囊。
2.直疝三角可触及明显的腹壁缺损。
3.肿块回纳后,指压内环和增加腹压后肿块仍可出现
4.若部分膀胱壁构成滑动性疝的一部分,则可出现膀胱刺激
症状。
5.耻骨结节外上方出现的半球形可复性肿块,直立时出现,
腔镜纤维疝修术治疗疝气的目前尚无复发案例,且兼有手术时间
短、疼痛度低、复原速度快等优点,通常患者手术后只需住院1- 3
天,可以快速回复正常工作及生活,是广大疝气患者的最,使通过更小的切口来实施手术成为可能。
这样,对组织的破坏比传统的外科手术小。广州后勤医院疝气诊
疗中心采用的NSS腔镜纤维疝修术是利用一个比疝气缺口更大的
纤维补片来修补并加强受损的腹壁缺口,运用水坝修补的抗压原
理加强抗压力,可挡住腹壁的压力,不会导致腹壁拉力增加,减
少患者术后疼痛与复发的可能性。经过术后调查显示,使用NSS
老年腹股沟疝气发病高
由于老年人肌肉、韧带、肌健等组织萎缩变性,以及脂肪组
织的增多,致使腹壁及盆腔组织松弛,同时或多或少伴有某些老
年性疾病的因素如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导致久咳,前列腺肥大引
起排尿困难及习惯性便秘等,往往导致腹内压力增高,容易使老 年人发生腹股沟疝。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腹股沟疝气的机率会高 出青壮年约3倍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管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3
股疝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4
定义
腹股沟疝: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 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 1.斜疝:从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深环 (腹横筋膜卵圆孔)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 经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浅环(皮下环), 可进入阴囊。 2.直疝:从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三角区直 接由后向前突出,不经内环,不进入阴囊。
股疝与腹股沟疝的CT鉴别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1
定义
股疝:疝囊通过股环、经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 疝称为股疝。股疝的发病率约占腹外疝的3%~ 5%,多见于40岁以上妇女。
股管是人体一个狭长的漏斗形间隙,长1厘米至 1.5厘米,内含脂肪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和淋巴 结。股管的上口称为股环,直径约为1.25厘米, 前方为腹股沟韧带;后缘为耻骨梳韧带; 内缘为 腔隙韧带,外缘为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隔。股管 下口为卵圆窝,位于腹股沟韧带内侧
PS.依据与持股结节的关系和是否压迫股动脉
据数据统计:腹股沟区疝,若疝囊位于耻骨结节的外侧(称之为 局限性疝囊),且伴有股静脉的受压,应考虑为股疝。而嵌顿的 腹股沟疝疝囊位于耻骨结节的内侧。但嵌顿的腹股沟疝伴有较高 的股静脉压迫。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16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8
股疝与腹股沟疝对比
腹股沟斜疝位于腹股沟韧带的内上方,而股疝则位 于腹股沟韧带的下外方。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9
影像鉴别
冠状位CT重建图像可用于鉴别二者,冠 状位是所有的位置上显示腹股沟韧带最 清晰的位置。 股疝的颈,也就是其疝出的位置,位于 腹股沟韧带的后方,在冠状位的连续图 像上,可见自腹股沟韧带的后方疝出。 而腹股沟疝,常自腹股沟韧带的前方疝 出。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10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11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12
直疝与斜疝的影像鉴别
直疝与斜疝的 主要区别在于 是否穿过直疝 三角,故其主 要在疝囊颈部 位于腹壁下动 脉的方位,内 侧为直疝,外 侧为斜疝。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13
腹股沟斜疝的影像学表现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14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5
腹股沟管
腹股沟管是腹股 沟韧带内侧上方 的腹壁组织中的 一个斜行裂隙, 长2.5~5.0 cm。 腹股沟管与腹股 沟韧带平行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6
斜疝
博爱 诚信 敬业 创新 7
直疝
直疝三角构成外 侧边是腹壁下动 脉,内侧边是腹 直肌外侧边缘, 底边为腹股沟韧 带,故直疝也发 生在腹股沟韧带 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