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人教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 电生磁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第2节电生磁一、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介绍法拉第的实验及其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2. 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本质,即磁场与导体运动相互作用产生电流的现象。
3. 感应电流的方向:介绍楞次定律,解释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变化的关系。
4. 电磁感应的应用: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能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生过程。
2. 掌握楞次定律,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3. 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及楞次定律的运用。
2. 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发电机、变压器等)。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易的发电机模型,让学生观察到电磁感应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1)介绍法拉第的实验,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讲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磁场与导体运动相互作用产生电流的现象。
(3)讲解楞次定律,让学生掌握感应电流的方向判断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一个简单的例题,让学生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巩固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5. 知识拓展:介绍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电磁感应现象1. 发现:法拉第实验2. 原理:磁场与导体运动相互作用产生电流3. 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4. 应用:发电机、变压器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描述法拉第实验的过程,解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a. 导体棒在磁场中从左向右运动b. 导体棒在磁场中从右向左运动c. 导体棒在磁场中保持静止2. 答案:(1)法拉第实验:通过实验观察到,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
2024年秋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教案)第1课时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第1课时电磁感应现象【教学目标】1.知道电磁感应现象,知道磁生电过程中能量的转化.2.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能对导体有无感应电流做出判断3.知道感应电流方向跟什么因素有关.4.经历磁生电现象,感知逆向思维.5.通过探究磁生电的条件,进一步了解电与磁的联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联系简单现象探索物理规律的能力.6.认识自然现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进一步了解探索自然奥妙的科学方法.7.认识任何创造发明的基础是科学探索的成果,初步具有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感应电流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教学难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教具准备】小电动机、电源、导线、开关、电流表、线圈框、U型磁体、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 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电动机的使用,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请列举电动机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实例,并简要说明使用电动机的意义.学生讨论、回答.师电动机及其他用电器运作时,消耗大量的电能从何而来?学生积极思考.可能:热能→电能、化学能→电能、核能→电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电能.(再找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课本P138页第一自然段,然后请学生提出问题)师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即电能生磁,那么逆向思维将会怎么样?生: 磁能否生电?生: 怎样能使磁生电?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磁能否生电.【进行新课】知识点1 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师电能从何而来的,同学们做出了多样的猜测.这些猜想,人们大都变成了现实.现在我们一起重点探索一下: 机械能→电能.首先,我们再观察一下电动机的转动.要求:①同桌的二位同学合作进行;②画出电路图.生: 连接电路,电动机运转.师很好!我们观察到给电动机通电,电动机转动.反过来,想想让电动机转动(如用手转动它的轴),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学生猜想、创新.师与周围的同学说说你这样猜想的原因吧.学生议论.师对学生的猜想肯定、赞许.引导生:转动电动机的轴,可能产生电流,是因为电动机能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输入机械能可能产生电能.(尝试逆向思维)对我们上述的猜想,准备通过什么方法加以验证,请用文字表达一下.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引导学生,可用电流表(耳机、喇叭)检测电流.师请把你看到的现象写在纸上,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学生文字表达、口语表达.(交流)师在这现象中,发生能的转化吗?学生思考议论:机械能→电能.师下面我们来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师大家已经知道小电动机是由一对磁体和线圈构成的.利用一只小电动机可以获得电流.那么是不是只要存在磁场和导线框,就能产生电流呢?学生猜想、议论.师为了更好地探究磁生电,我们使用课本P138页图20.5 - 1的器材装置进行试验,同学们可探索下面的问题.师请分析一下上面看到的现象,你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师把你得到的结论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引导: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电路中产生电流.学生体验“切割”的含义.明确:以镰刀割麦子类比,说明当导线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有一定夹角时叫切割,当运动方向与磁感线方向平行时,不切割.知识点2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师由于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它是根据电流能生磁逆向思维而获得的科技成就,是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10年的探索在1831年首先发现的.在这个现象中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个发现,使人类大规模用电成了可能,开辟了电气化的时代.学生归纳: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及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如下)①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a.电路必须是闭合电路;b.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②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改变磁场方向或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感应电流的方向改变;若同时改变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不变.特别提醒:正确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内容:“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①电路应该是闭合的而不是断开的,即组成电路的各个器件连接成一个电流的通路;②要有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这里要注意的是“一部分导体”(不是整个电路,去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也就是说:切割磁感线的导体一定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还要注意的是“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所谓切割磁感线,类似于切菜,垂直地切割或斜着切割都可以.这就是说,导体的运动方向一定与磁感线成一定的角度,而不是与磁感线平行,否则无法切割磁感线.“切割磁感线运动”指的是导体与磁场的相对运动.磁场不运动,导体运动时,导体能切割磁感线,能产生感应电流;导体不运动,磁场运动,导体也能切割磁感线,同样能产生感应电流.知识拓展:影响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①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速度越大,感应电流越大;②磁场越强,感应电流越大;③线圈匝数越多,感应电流越大.师电磁感应实现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其他形式的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吗?①请列举生活实际,讨论一下生产、生活中的电能来源.②请结合你家及你周围的情况.思考:你所在的地方可采用什么来获得电能?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结束语】同学们,我们今天研究“磁生电”的方法,和当年法拉第等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基本类同,也可以这么认为,我们重走了伟人走过的路,说明科学研究并非一件很神秘的事情,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我们一定也会取得成功.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的习题.1.本节课在探究“磁生电”的过程中,采用了“逆向思维”、“科学探究”等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之中,把“教学过程”转变为“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2.这节课的关键是设计并做好演示实验,要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提出明确的问题,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并对实验现象加以归纳、概括,培养学生从实验事实中归纳、概括出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电磁感应现象》WORD教案1
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电磁感应现象》WORD教案1摘要:关于电磁感应现象教学,学生往往感到比较抽象,在本案例中,教师利用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第一,教师利用运算机演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明白得。
在正式开始实验前,教师先为学生演示实验差不多操作,而后学生以小组方式动手实验,并归纳实验结论。
最后时期,教师通过展现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电磁感应应用实例,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提供者信息:北京天坛中学张向红老师二、对应的标准与 CNETS.T 的相关性Ⅰ意识与态度1. 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爱好与愿望2. 具有运用技术不断丰富教学资源的意识与愿望Ⅱ知识与技能1. 了解现代教学理论和新型教育观念2. 了解中小学学生认知进展规律及学习理论3. 了解教育传播理论和系统方法4. 把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5. 把握教学系统设计一样方法6. 把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Ⅲ应用与创新1. 有效地分析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照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优化教学的措施2. 积极开展不同学科内容之间的整合,并积极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3. 把握、应用和整合与学科教学相关的技术资源和校内外学习资源4.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为学生创设各种应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Ⅳ社会责任1. 促进不同性别、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利用技术和资源上享有均等的机会2. 促进不同背景、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利用技术和学习资源均能得到良好进展3. 促进学生健康地使用技术与信息,减小技术和信息带来的负面阻碍三、案例描述在本案例中,教师依照如下步骤进行教学:1. 教师利用运算机演示“奥斯特实验”,并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引导学生摸索电流能产生电磁场,反之磁场能否产生电流。
学生通过观看屏幕,摸索与回答问题。
2. 利用电脑演示英国物理学法拉第的照片,介绍他通过长达 10 年的研究,终于在1831 年发觉了利用磁场获得电流的现象,指出本节课确实是来探讨这一问题。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初中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初中引言: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电磁感应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电磁感应是指在磁场变化时,导线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的现象。
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对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电磁感应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介绍一种适用于初中学生的电磁感应现象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包括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2.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3. 能够解释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用于呈现相关的实验和图表。
- 实验器材和材料,包括电磁铁、导线、铁磁体、电池等。
2. 学生准备:- 提前准备课前阅读材料,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10分钟):- 向学生简要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并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 提问:你们在什么情况下观察过电磁感应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 回顾学生所提供的例子,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共性和规律。
2. 理论讲解和实验演示(30分钟):-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述和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感应电动势的产生原因和方向。
- 进行简单的实验演示,如在导线中放置磁铁并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等,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
- 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
3. 实践活动(40分钟):-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实践活动,设计并实验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感应电动势与磁场变化和导线线圈特性的关系。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如电动车充电、发电机的原理等。
4. 总结和拓展(20分钟):- 进行课堂讨论,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心得体会。
-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电磁感应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 引导学生拓展思考,进一步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01磁现象磁场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磁场、磁感线、电流与磁场关系等知识点,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共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知识。
4.多元化教学手段,突破难点: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以图片、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磁感线的分布、电流与磁场的关系等难点内容,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5.适时引导,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时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6.知识拓展,提升素养:结合物理学史和现代科技发展,介绍磁现象在生活、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
4.学会运用右手螺旋法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5.能够运用磁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团队合作的能力。
2.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总结磁现象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磁感线的认识:磁感线是描述磁场分布的工具,学生对磁感线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磁感线的特点,并能够运用磁感线分析磁场问题,是教学的难点。
3.电流与磁场的关系:电磁感应现象是本章的另一个重点,学生需要掌握电流产生磁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等规律,这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二)教学设想
2.制作简易指南针:利用磁铁、缝衣针等材料,制作一个简易指南针。并观察指南针在磁场中的指向,分析指南针指向与地磁场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掌握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技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原理。
2. 弗莱明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
3. 电磁感应的应用:发电机、变压器等。
4. 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1. 弗莱明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的理解和运用。
2. 发电机和变压器原理的理解。
3. 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实验演示。
2. 小组讨论和合作研究。
3. 教师引导和学生自主探索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关电磁感应实际应用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讨论和猜测图片中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2. 理论研究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电磁感应的概念、原理和基本公式,并引入弗莱明右手定则和左手定则的应用。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如用磁铁在导线上产生电流、通过电磁感应点亮小灯泡等,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4. 计算练通过一些例题和练题,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的计算方法,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分组进行一些实际问题的探究和应用,如设计一个简单的发电机模型,或通过变压器实验观察电压变化等,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实验操作能力等进行评价。
2. 练成绩评价:通过作业和练题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3. 实际应用评价:根据学生在拓展应用环节中的表现和结果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应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优质教案教学设计的大致内容。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实验能力。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优秀教案范本
九年级物理电磁感应的优秀教案范本引言:电磁感应作为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中学生来说往往是一项相对较为复杂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磁感应的相关概念和原理,本教案将以易懂、直观的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使用实验、图示和例题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电磁感应的深刻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2.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电磁感应现象,并解决相关问题;- 能够运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阐述电磁感应定义和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理解磁场变化对导体中的电荷运动所产生的作用。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和应用- 介绍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形式;- 利用实验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法:结合简洁明了的图示和实例,讲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思考。
2. 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亲自感受电磁感应现象,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互相讨论、分享,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入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通过提问和展示相关图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 讲解电磁感应的定义和基本理论,并阐述磁场变化对导体中电荷运动的影响。
3. 实验探究- 设计实验:在磁场中穿过线圈的磁铁运动,观察线圈两端是否有电流产生。
中学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分享
中学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分享。
一、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在任何一堂物理实验课中,实验目的要明确并清晰地呈现出来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电磁感应实验,我们可以简单地做出如下的实验目的:1.认识电磁感应现象2.理解电动势的概念3.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原理4.了解电磁感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5.巩固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二、教学设计在确定了实验目的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设计实验内容。
具体来说,电磁感应实验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实验器材的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通常包括电池、导线、磁铁、电流表等。
这些器材要事先准备好,确保教学顺利。
2.实验的操作过程电磁感应实验的操作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步:(1)将导线绕到磁铁周围(2)给导线通以电流(3)观察电流表的变化(4)讨论实验结果和应用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形成实验报告。
这也是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的重要环节。
4.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纠正学生的错误。
同时,在实验结束后,教师也需要进行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指导学生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预期结果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之前,我们需要预测实验结果。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基本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就会在其两端引起电势差,这就是电动势,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循环的速度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预测实验结果应该是:当导线绕在一个磁铁上,通电时,会在导线两端引起电势差,产生电流。
四、实验的注意事项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实验器材的质量要保证2.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和烧伤等危险事件3.实验步骤要清晰明确,学生应该按要求进行实验4.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保证,避免误差的发生五、实验的思考与讨论在进行电磁感应实验之后,学生应该对实验结果进行思考和讨论。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教学内容: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与磁场之间的关系,掌握静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及磁通量的概念。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相关问题
3.了解电磁感应的应用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及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二、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实例,使学生容易理解。
2.实验结合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
1.由学生回顾并介绍电磁现象。
2.对比磁场与电场的不同点,引入电磁感应。
3.教师讲解磁通量和磁感应强度等概念,并进行探究活动。
4.了解电磁感应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含义和是何时被发现的。
5.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电磁感应定律。
6.掌握电磁感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电磁感应的含义及其意义
2.掌握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3.实验的安全措施及实验报告的撰写。
五、教学效果检查及评估
1.通过课堂演示及探究活动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估
2.实验及其报告成绩占教育评估的20%。
3.分析结果和评价教学质量,以达到教学的优化。
六、教学设计思路
初中物理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和应用。
因此,本教学方案旨在使学生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其应用,同时培养他们实验操作与报告撰写的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探究等多种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知识的积累,以达到优化教学质量的目的。
20.1磁现象 磁场(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在设计这节物理课“磁现象——磁场”时,我的意图是让学生在生活现象中感受磁场的存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磁场的性质,并运用磁场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这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磁场的概念,了解磁场的性质,知道磁感线的方向规定,能用磁场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教学目标:1. 知道磁场的概念,了解磁场的性质。
2. 掌握磁感线的方向规定,能用磁场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场的性质,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难点:磁场方向的规定,磁感线的性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铁屑、磁铁、小铁钉、直尺、圆规、黑板、粉笔。
2.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铁屑、磁铁、小铁钉、直尺、圆规。
活动过程:一、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卡、磁带、磁盘等,引导学生关注磁现象。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磁现象背后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让学生思考磁现象的本质。
二、探究磁场的概念(10分钟)1. 让学生拿出实验套件,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吸引铁屑的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屑?这个吸引力的方向在哪里?”三、理解磁场的性质(10分钟)1. 教师演示磁铁的极性和磁场方向,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磁铁的极性和磁场方向。
四、学习磁感线的方向规定(10分钟)1. 教师讲解磁感线的定义和方向规定,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磁感线的性质。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磁感线的性质。
五、运用磁场知识解释日常现象(10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些磁现象,并尝试用磁场知识解释。
2.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指导。
活动重难点:重点:磁场的概念,磁场的性质,磁感线的方向规定。
教科初中物理九上《8.1 电磁感应现象 》word教案 (1)
免费下载网址/《电磁感应现象》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奥斯特的发现说明了电能产生磁,而法拉第的发现说明了磁能产生电,从另一角度揭示了磁和电之间的联系,使电能的大规模利用成为可能,为发电机的制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因此这一章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之一。
学生学好这一节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为升入高中学习电磁感应定律奠定了基础。
重点: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感应电流的方向与那些因素有关。
动卷式话筒的原理难点:法电机的结构原理。
关键:本节的教学关键是指导学生边学边试验,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及其规律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电磁感应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知道动卷式话筒的和发电机的结构原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法拉第的事迹,培养学生刻苦学习,探索真理的精神。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训练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采用改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性实验,边设疑,边讨论,启发诱导,指导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介绍科学家的事迹,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三、说学法1、通过猜想、讨论、答疑、设计试验方案,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培养顽强意志,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四、说手段利用多媒体或投影仪学习提纲,归纳实验结论,讨论练习。
学生实验操作歩骤、探究的问题,印刷在纸上课前发放在课桌上,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五、说教学程序设计1、设疑引学前面我们学习了“奥斯特的发现”它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联系,说明电能生磁,电流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反过来进行逆向思索:磁能否生电呢?让学生猜想。
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怎样才能使磁生电呢?板书:一、实验目的:探索磁能否生电,怎样使磁生电2、讨论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师问:根据实验目的,本试验应选择哪些实验器材,为什么?师生讨论认同:根据研究的对象,需要有磁体和导线,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需要有电流表,控制电路通断必须有开关等。
新课标人教版1-1选修一3.1《电磁感应现象》WORD教案5
电磁感应现象教案(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会使用线圈以及常见磁铁完成简单的实验。
(二)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记录结果、分析论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举例说明电磁感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验探究,理解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 教学难点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分析法、实验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用具条形磁铁(两个),导体棒,示教电流表,线圈(粗、细各一个),学生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CAI课件,计算机等。
★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在漫漫的人类历史长河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的问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我们刚刚跨过的二十世纪,更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
经济建设离不开能源,人类发明也离不开能源,而最好的能源是电能,可以说人类离不开电。
饮水思源,我们忘不了为发现和使用电能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法拉第。
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受到启发,开始了“由磁生电”的探索,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于1831年8月29日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开辟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
(二)进行新课1、实验观察(1)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教师:在初中学过,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如图4.2-1所示。
演示:导体左右平动,前后运动、上下运动。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1中。
如图所示。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
表1(2)向线圈中插入磁铁,把磁铁从线圈中拔出演示:如图4.2-2所示。
把磁铁的某一个磁极向线圈中插入,从线圈中拔出,或静止地放在线圈中。
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2中。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其中指出:“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科学素养,认识了电磁学和电磁感应现象,会在生活中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但我们也要看到,目前很多中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不够重视,对其本身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和把握。
而电磁感应现象又是一种电磁场中的现象。
如果不能及时掌握规律,就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问题。
我们应该重视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水平提高。
因此小学阶段学生是比较容易接触到电磁感应现象的,而初中阶段则更为难一些,下面我就来谈谈这节课应该如何教学了哦!一、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磁场的组成、形状和分布,形成对磁场的认识,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及时解决问题方法,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了解磁性与电磁力、电磁场在运动、感生、电与磁场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及其规律。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析和综合信息处理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3、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用实验探究电磁学基本知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4、过程与方法目标:形成实验探究的能力。
理解和掌握简单的电学知识和基本方法,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自然良好习惯和初步素养。
养成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
6、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形成对电磁感应现象等有关信息技术学科意义的认识,初步具有探究能力等基础上,发展创新意识和能力;理解和掌握影响电磁感应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问题等科学素养。
7、能力与过程目标:初步学会使用工具,学会基本操作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科学素养;养成良好求知习惯;初步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发展思维能力等6项能力。
即:初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产生及其意义、发展与应用、电磁学基础知识、学习科学态度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欲和创新意识;养成初步科学思想方法等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学习新知识,掌握发现问题的方法。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教案(人教版)
初中物理《电磁感应》教案(人教版)目标- 了解电磁感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电磁感应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能够应用电磁感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1. 电磁感应的概念介绍- 介绍电磁感应的定义和背景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电磁感应与磁场变化之间的关系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讲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和原理- 示范实验,展示电磁感应的基本现象3. 电磁感应的公式和计算方法- 教授电磁感应的相关公式和计算方法- 通过例题和练,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能力4. 应用实例分析- 分析电磁感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指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与电磁感应相关的问题教学过程1. 导入- 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一个与电磁感应相关的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2. 知识讲解- 清晰并简明地讲解电磁感应的概念、公式和计算方法- 结合具体例子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点3. 实践操作- 布置一些简单的实践任务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并观察电磁感应现象-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4. 讨论和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践经验并展示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和深化对电磁感应的理解5. 拓展应用-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和实际应用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与生活科技的关系,开展相关探究活动6. 总结和评价-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收获- 提供反馈和评价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学资源- 教材《初中物理》人教版- 演示材料:投影仪、电磁感应实验器材等- 实验材料:磁铁、线圈等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和成果- 通过讨论和提问,检测学生对电磁感应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情况,评估研究效果。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20.1 磁现象磁场(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我设计的这节物理课,主题是磁场,属于九年级全一册的教材内容。
设计本节课的初衷,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磁场的概念和磁现象的基本规律,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知道磁场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磁现象,理解磁感线的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形象化描述,磁感线的绘制。
2.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磁现象的基本规律。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铁架台,条形磁铁,小磁针,直尺,粉笔。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磁针,一张白纸,一支铅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现象,引发学生对磁场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磁场的概念,磁感线的绘制方法,以及磁场的基本性质。
3. 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磁铁在白纸上绘制磁感线,观察和分析磁现象。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特点。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磁感线的绘制,磁场的形象化描述。
2. 活动重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磁现象的基本规律。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些磁场的实际应用,如冰箱贴,指南针等,观察和分析其原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这节课的设计,我希望能够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磁场的概念和磁现象的基本规律,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如何在引入环节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对磁场产生好奇。
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这是他们在学习磁场时的一大难点。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
文档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20.5“磁生电”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0.5节“磁生电”,主要内容包括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的贡献、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第的贡献和楞次定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电磁感应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法拉第的贡献、感应电流的条件、楞次定律。
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发电机、电流表、导线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视频,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讲解法拉第的贡献。
(2)讲解感应电流的条件,引导学生理解楞次定律。
3. 实验演示:进行电磁感应实验,让学生亲眼目睹实验现象,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2. 法拉第的贡献3. 感应电流的条件4. 楞次定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2. 简述法拉第的贡献。
3. 根据楞次定律,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
答案:1. 电磁感应现象是指在导体周围的磁场发生变化时,导体中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2.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提出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根据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总是要使得其磁场与原磁场的变化趋势相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电磁感应现象,掌握了法拉第的贡献和楞次定律。
但在课堂上,对于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楞次定律的讲解,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电磁感应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发电机、变压器等,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九年级物理9-8-1电磁感应现象教案
让学生4人一组,根据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并说出器材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适当提示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各小组的同学指出其他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的缺乏之处,以完善各组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连接电路,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磁生电的条件.
课型
新 授
电 教设备
教具实验仪器
教师:手摇发电机,多媒体课件和影视资料.学生:蹄形磁铁两个,条形磁铁两个,线圈、条形导体、灵敏电流计、电流表、灯泡、小磁针、开关各一个,导线假设干.
学活动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新课引入
二、
1.导体静止时,没有电流产生;
2.加大磁场,仍保持导体静止,没有电流产生;
3.导体运动轨迹与磁感线平行时,没有电流产生;
4.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产生.
观察,思考,答复下列问题.
自学.
观看多媒体,思考,讨论,发言.
用奥斯特实验引入新课,既能复习旧知识,又能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新、旧知识的连接更连贯流畅.
如果判断是片面的,教师可以找其他组的同学到讲台演示实验结果.鼓励他们大胆把在实验中发现的情况说出来,和同学们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启发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找出规律.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及时稳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物理对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业布置
A
初中九年级物理精品教案设计:1.电磁感应现象
教学目标知识要点课标要求1•法拉第的发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2.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原理,知道发电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国外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能量采集船”,如图所示,在船的两侧附着可触及水面的旋转“工作臂”,每只“工作臂”的底端装有一只手掌状的、紧贴水面的浮标•当波浪引起浮标上下浮动时,工作臂就前后移动,获得电能储存起来•你知道这种“能量采集船”的工作原理吗?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法拉第的发现活动1: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从而使导体发生了运动,那么反过来,如果让导体在磁场中先运动,导体中会不会产生电流呢?如何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交流、发言。
让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观察灵敏电流计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
活动2:学生根据实验装置进行实验验证:步骤:(1)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2 )闭合开关,让直导线在蹄形磁体中上、下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3)闭合开关,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4 )开关断开,将直导线在磁场中左右运动,观察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
活动3 :展示自己组的实验探究现象:1.电磁感应现象总结:按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in归纳总结:(1)定义: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在导体中就会有电流产 生,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
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① 电路必须是闭合的;② 磁场中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活动4:那么要想改变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应该如何操作?自己进行实验验证。
活动5:展示自己的探究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
实验现象:甲 乙 丙归纳总结: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只要导体切割磁感线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中的任何一个改变,就会使原来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发生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感应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想
这节课的设计思想是:把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从教育的角度编制成既有一定难度、又有操作可能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认识电磁感应现象,体会实验探索的艰辛,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家执着探究科学真理的精神。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分析归纳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从而进一步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理解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电磁感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电磁感应现象及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探索过程。
2.教学难点:对切割磁感线运动的认识及探究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问
题办法的猜想。
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经过教师的提示点拨、分析比较与实际的动手操作,可以探究并归纳出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
引入: 1820 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
和磁之间存在着联系,受到了这一发现的启发,人们开始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既然“电能生磁”,“磁能不能生电”呢?不少科学家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英国
平民科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有密切的联系。
经过10 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在
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之后,终于在1831 年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发现了利用磁场
产生电流的条件。
法拉第的发现使发电机等用电设备的发明和应用成为可能,我们现在能很方便的用电。
我国令人瞩目的三峡工程等都与法拉第的发现有着联
系。
我手中就有一个发电机模型(简介其结构),它为什么能发电呢?其发电的
条件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电磁感应现象。
师:同学们,我们在初中就学过,导体切割磁感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产
生。
(教师演示)在这个实验中,磁场是由马蹄形磁体提供的。
是不是只有马蹄形磁铁才能提供磁场呢?
生:不,电流也能产生磁场,通过电螺线管也能产生磁场。
师: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与哪种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
生:条形磁铁。
师:好。
除了这个演示实验所示的方法外,还有没有另外的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办法呢?请大家选用桌上的实验器材,两个同学一组,共同探究利用磁场怎么样才能产生电流。
将你们的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若实验器材不够,请到台前来取。
实验探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的记录表格
探究设计活动过程现象记录初步分析初步结论
活动 1
活动 2
活动 3
:是大家通察到的象,我将其列在表格之中。
大家看活①与活② 生流
的条件相同,都是要体切割磁感,而活③不切割磁感也能生流。
同学,大家想三种情形下都是利用磁生了流,其中肯定有某种共同的原因,我象法拉第信磁能生流一信一点。
只是我通表象无法得知其本的原因。
不,共同的原因肯定并不是“切割” 。
那么,个共同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思考,教停)
: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候,是我来重温才的三个探究程。
(画展示)
希望大家眼睛不要着的切割,在幅画面上,有很多西得我去察、思考。
大家看一看,体所的磁可以是一个匀磁,体左右运,体所在回路在磁中的面是否有化呢?
生:有化。
:怎么?
生:⋯⋯
:好。
不定,我着个思路可以找到利用磁生流的共同原因。
大家下初步分析。
活①是,那么活②呢?
(画展示)学生回答
生: S 不, B ,有流。
:非常好,大家下来,那么活③呢?
(画展示)学生察回答。
生: S 不, B ,有流。
:很好。
我一起再来看个表格。
有什么想法?
生: B , S ,均有可能生流。
师:也就是说,感应电流的产生与 B、S 两者都有关系。
与两个因素都有关,
我们不好把握,我们能不能找出产生感应电流的唯一原因呢?在学习磁感应强度时,为了将磁感应强度大小形象地描绘出来,我们引入了什么概念?
生:磁感线。
师:磁感线的疏密反映了什么?
生:反映磁感强度的大小。
师:也就是说,B 的大小可以由磁感线的疏密来体现,磁感线越密是指什么?
生:指穿过单位面积内的磁感线的条数越多,反之越小。
师:可见,磁感线的条数与 B、S 两者都有关系,那么,穿过回路的磁感线
的条数是否是产生感应电流的唯一因素呢?
让我们大家一起再来回顾刚才的三个动画展示。
师:活动①虽然 B 不变,但 S 变,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变了;活动②
B 变, S 不变,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条数变了;请大家看下面这个俯视图,情
况更清楚,活动③与活动②的类似。
师:通过以上分析,大家可以得到一个什么结论呢?
生: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感线的条数发生变化,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
师:这个结论虽然是正确的,但我要提醒大家,仅仅通过上面三个探究实验要得到以上结论是远远不够的。
实际上,以上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之上的。
大家下去之后,还可以做更多的探究。
但我们知道,磁感线是人为作出的,磁感线的疏密虽然能形象地表述磁场的
强弱,但磁感线的条数并不方便我们进行精确计算。
这样,我们很有必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 磁通量
五、科学猜想
明确了探究的问题,就要对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科学的猜想。
但“怎样做才
能使磁生电” 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还需利用奥斯特实验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和方法启示,架起原知识与新问题间的桥梁。
奥斯特研究的是电生磁,他在导线两端接上电源,使导线内的电荷定向运动起来形成电流,提供
了生磁的前提条件;磁场看不见摸不着,他用小磁针进行检验;把磁针平行地放在导线下,建立起电流与磁针的联系。
现在,我们研究的是磁怎样生电,需要什
么器材?该怎么办?大胆地猜一猜。
有效的引导和启示,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产生许多猜想:有的猜拿一个磁铁,把导线直接放进去,用与导线串联的电流表来检验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有的猜把导线缠绕在磁铁上才行;还有的猜让导线在磁场中运动起来,电流表指针才会偏转。
六、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教师在原课件中加上磁感线,再进行动画演示,并要求学生把导体运动的情况和磁场方向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到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争取能用一句话准确地表示出来。
由于课件把本不存在的磁感线形象化了,降低了学生空间想象的难度,学生易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有感应电流,从而认识了电磁感应现象,认识到此过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且实培养了学生从众多事物中抽取本质特征的能力。
七、布置作业
收集电磁学发展史上科学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