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伤仲永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王之波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及答案 (2)
. .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题集(一)阅读《伤仲永》,完成 19-25 题。
(共 15 分)金溪民方仲永, 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 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 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2 分)世隶耕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固众人或以钱币乞之20.“之”的用法主要有 6 种:①代词,一般用作第三人称②动词,到……去 ③结构助词,的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凑足音节⑥宾语前置的 标志。
指出下面“之”分别是哪一种用法。
(只需写出序号,2 分)忽啼求之( ) 卒之为众人(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送孟浩然之广陵( )21. 翻译(2 分):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2.仲永小时才华横溢、才智过人体现在哪三件事上?摘录文段中语句回答。
(3 分)23.仲永才华衰竭的原因,王子认为是“ ”,而这又是由 “ , ”造成的。
(2 分)24.20XX 年 5 月,在中国斯诺克台球公开赛上赢得冠军的台球“神童”丁俊 晖,面对某体育报记者时说: 读书有什么用?将来毕业了还不是要找工作? 找不到工作就会待在家里让父母担心。
我觉得人活着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现在我打球有钱挣,挺好的。
”一时间,这些话语引起轩然大波,网民纷纷进 行评论。
下面摘录的是一些网民的帖子。
网民甲:读书是为了成才,读书当然也是绝大多数人成才的一条大道。
(完整版),2004-2013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推荐文档
B.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C. 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9.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B. 作者先后三次和方仲永见面,发现他的文才下降很快,一次不如一次。
C. 《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D. 《伤仲永》中,作者认为天资一般的人如不接受教育结果将更加糟糕。
10.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A.《伤仲永》详写了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略写了他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B.“世隶耕”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为写他到我家来求见我作铺垫。
C.《伤仲永》结尾部分先分析一般人,再总结方仲永的悲剧,由一般到特殊。
D.《伤仲永》的语言平实、精当,叙述故事冷静客观,不带任何私人感情。
6.B7.D8.C9.B 10.A(2013年福建省泉州)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16分)(甲)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04宁德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伤仲永》2004-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汇总含答案
《伤仲永》2004-2011年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题汇总1(黄石市·2011)(二)比较阅读。
(14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材料,完成10-13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王安石《伤仲永》)【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2分)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乡为身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鱼我所欲也》)C.或以钱币乞之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睢不辱使命》)D.色愈恭,礼愈至日中不至,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1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B.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C.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陈涉世家》)D.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12.用“/”为甲文中画浪线句子断句。
(断五处,不要求加标点。
)(2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
《伤仲永》中考试题汇编一、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 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2、(或)以钱币乞之() 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宾客其父() 5、泯然(众人)矣()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1 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3.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 /自为其名。
其诗 /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 /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 /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 /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 /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 /不受之人,得为 /众人/而已邪?”。
一、常识积累作 者 : 王 安 石 , 字 介 甫 , 号 半 山 , 江 西 临 川 人 , 北宋、 、 。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 、其诗以养父母() 、稍稍宾客其父()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宾客 1、稍稍宾客其父()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中考复习总结试题(带答案人教版)
七下语文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伤仲永》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5(2013年中考)10.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C.泯然众人矣(常人)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8.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中考一轮复习专题05文言文七下伤仲永测含解析试题
语文中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时间:2022.4.12 单位:……*** 创编者:十乙州伤仲永?分值:30分时间是:30分钟一、〔2021届中考〕古诗词名句默写〔8分〕①,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②,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④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⑤,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瘼。
〔李清照<醉花阴>〕⑦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⑧,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答案】①何当一共剪西窗烛②正是江南好风景③芳草萋萋鹦鹉洲④天涯假设比邻⑤鸡声茅店月⑥莫道不消魂⑦赢得生前身后名⑧举杯邀明月【解析】【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才能层级为识记A。
二、〔龙马潭区江北2021—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课内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的题〕〔1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者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祖先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邪!选出加点字用法一样的一项是哪一项〔〕〔2分〕A.自:自以为大有所益自是指物作诗立就B.闻: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C.但:但当涉猎,见往事耳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D.之: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于舅家见之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伤仲永》专项文言文复习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伤仲永》专项文言文复习题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伤仲永专项文言文复习题一文学常识积累1.出处: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世称“临川先生”。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
3.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4、写法: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本文叙事手法先扬后抑。
三、生字读音。
世隶耕(lì)邑人(yì)扳(pān)环谒(yè)泯然(mǐn)贤(xián)乞qǐ不能称前时之闻chèn今夫不受之天fú而已邪yé五、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六、一词多义。
1.书未尝识书具(书写)、即书诗四句(写)2.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的样子)3.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蒙乃始就学(开始从事)4.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到)、于舅家见之(在)、贤于材人远矣(比)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
5.自并自为其名(自己)、还自扬州(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从)6、夫:今夫不受之天(指示代词,那些)夫起大呼(丈夫)《口技》7、宾客: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口技》8、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卒之为众人(助词,不译。
)9、.闻:a(动词,听说),余闻之也久;b.(名词,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0、.其:a.(代词,这)其诗以养父母;b.(代词,他的)稍稍宾客其父。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第一单元《伤仲永》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字,晚号;是北宋家、家和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每空0.5分,共3分)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每空1分,共4分)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④明道中,从先人还家()3.翻译下列句子。
(每空2分,共8分)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下列句中划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2分)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6.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2分)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8.联系上下文回答: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3分)答:9.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 ";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学生版)
七年级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面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世隶耕()②指物作诗立就()③稍稍宾客其父()④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4•方仲永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最想对他说的一句话是什么?我眼中的方父:我最想对他说:5•古代有不少勤奋好学的成语典故,请写出两个成语或人物典故。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勤奋好学的人物典故:1.2.3.4.( )( )( )()( ) ()()32.3.4. ( )( ) 1ABCD2B. 良玉为置酒/父母宗族,皆为戮没C. 邵公不以此时争山夺险/余与四人拥火以入D. 之勃许之,而无兵可发/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良玉“饶胆智”的一组是()①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②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③令破及我,我败尚能救重庆急乎④良玉图全蜀形势,上之巡抚陈士奇⑤悉召所部约曰:“有从贼者,族无赦!”⑥后献忠死,良玉竟以寿终。
A. 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②③④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秦良玉曾和丈夫并肩作战,立下战功。
丈夫死后,她继承了丈夫的职位。
因勤王有功,她受到崇祯皇帝的召见和嘉奖。
B. 巡抚邵捷春不懂用兵,丧失地利。
秦良玉向陆逊之恳切进言,分析利弊,陆深为赞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及答案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试题★★★伤仲永一、常识积累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爽,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纳了的方式,然后进展争论,提示道理。
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争论的根底,不追求细微环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
经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贤于材.人远矣〔〕三、一词多义自: 1.并自为其名〔〕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 1、余闻之也久〔〕 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 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来宾其父〔〕然: 1、父利其然也〔〕 2、泯然众人矣〔〕来宾:1、稍稍来宾其父〔〕 2、于是来宾无不变色离席〔〕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来宾其父〔〕5、泯然〔众人..〕矣〔〕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六、问题探究1、以下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 ),属于侧面描写的有( )。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示意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化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示意了方仲永由于出身卑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E.“世隶耕〞: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示意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古诗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七八级,含答案】
【古诗文阅读】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中考真题精选【七、八级,含答案】七下5伤仲永1、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天资非凡却“ ”,最终“泯然众人”的实例,说明。
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2、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
因为仲永的父亲“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钱财(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从而使方仲永失去后天学习的有利时机。
(结合原文1分,说出理由1分,共2分)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
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15孙权劝学1、孙权是用什么方法劝吕蒙学习的?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来劝吕蒙学习的。
2、从文中找一个成语形容吕蒙的变化。
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成语:刮目相待启示:示例:学习的起步晚了,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孙权劝学》的内容。
本文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
20口技1、文章结尾交代道具的简单是为了侧面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
2、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一家四口由睡而醒;第二个场面:一家四口由醒而睡;第三个:失火、救火。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所选各句属于侧面描写的是: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0狼1、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的神情可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
《伤仲永》真题汇编一、2004年宁德市《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二、2005年乌鲁木齐《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1 / 7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第一单元伤仲永1.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字,晚号;是北宋家、家和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每空0.5分,共3分〕2.说明以下句子中划线词语。
〔每空1分,共4分〕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④明道中,从祖先还家()3.翻译以下句子。
〔每空2分,共8分〕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以下句中划线词意思完全一样一项为哪一项( )〔2分〕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5.以下句中停顿有误一项为哪一项〔〕〔2分〕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父/利其然也D.余闻之也/久6.以下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有(),属于侧面描写有()。
〔2分〕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E.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
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世隶耕"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示意了方仲永父亲由于未受教化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示意了方仲永由于出身卑微而将"泯然众人"可悲结局。
8.联络上下文答复:方仲永改变经验了哪几个阶段〔3分〕答:9.事实上,方仲永犹如常人缘由有许多,其一,从乡邻"";其二,从其父角度来看,"";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文言文真题汇编《伤仲永》一、2004年宁德市五、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17分)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
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
及暮归,足成之……(母)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
他们童年时的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9分)(1)稍稍宾客其父:(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参考答案:19.他们小时都很聪明。
(意思对即可给分)20.回答要点: (1)后天努力的重要性; (2)家庭环境及教育的重要性。
以上两点,只要答对一点即可得满分,能从其它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1.(1)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渐渐地以宾客之礼接待他父亲;或:渐渐地以他父亲为宾客。
(2)那诗的文字和道理都有值得一看的地方;(3)这孩子要呕出心才会停止!22.援笔辄就如素构。
二、2005年乌鲁木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
(共15分,每题3分)伤仲永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
叙事部分按照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20.C21.(1)每天带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
(3)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2.时间三受于人者不至23.天资是人成材的基本条件;天资好,再加上后天努力,就一定能成材;天资好,但后天不努力,再好的天资也会泯灭(方仲永便如此)。
天资不算好;后天又不努力,就根本不能成材;天资不算好,但后天勤奋学习,最终也能成材。
(联系实际1分,二者关系2分,关系阐述清楚严谨者可酌加l一2分)三、2005山东济南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2分)余闻之也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3分)参考答案:6、余/闻之也久7、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8、略,能言之成理即可。
四、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
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
”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
②[资]盘缠。
③[审]详细。
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
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
⑦[邑]地方,⑧[丘]孔子。
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卒之为众人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至: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④终无济于天下济: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译文: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译文: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
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3分)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
(4分)甲文:乙文:参考答案: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7.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4分。
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8.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
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3分。
答对甲文所强调的重点得1分,答对乙文所强调重点的两个方面即可得2分]9.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4分,各2分)6.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五、2005年四川资阳市(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2分)(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5分)(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译文:(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译文: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2分)参考答案:24.(1)啊,表感叹语气(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
(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
(该题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
(2)题3分。
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
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7.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六、2008年东营市【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王安石《伤仲永》【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①邑人奇.之()②非淡泊无以..明志()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译文: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文: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共同观点相通之处:根据(或理由):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参考答案:10.①感到惊异②没有用来……(的方法或途径)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