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储存要求58401

合集下载

血液储存要求58401

血液储存要求58401

WS 399-2012 血液储存要求日期:2013年5月27日 15:53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4.1.7为推荐性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卫生部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福建省血液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力行、孟忠华、钱开诚、衣梅、郭永建、王鸿捷。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液的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储存。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203 输血医学常用术语3 术语和定义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储存设备 storage device 用于血液储存的仪器或装置。

3.2 保存期 storage period血液在适宜条件下适合人体输注的最长储存期限。

3.3 隔离 quarantine将不合格、待检、质检、报废等血液与合格血液区分,并储存于特定区域,置以清晰的提示标识(计算机信息和实物),杜绝实物与实物之间、实物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混淆。

3.4 密闭系统 closed system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其内容物在分离、分装等处置过程中与系统外部环境完全阻隔。

无菌导管连接仪将数个密闭系统经无菌高频热合成新的系统,并经检查连接无误后,该新的系统仍为密闭系统。

3.5 开放系统 open system密闭系统在血液分离等处置过程中被开放、暴露于局部100级洁净度的环境后再行密闭的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

3.6 冰冻血浆 frozen plasma采用物理的方法在全血的有效期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将剩余部分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新鲜冰冻血浆一年保存期满后的血浆。

血液标本保存应注意的事项

血液标本保存应注意的事项

血液标本保存应注意的事项血液标本在医学诊断和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保存和处理血液标本可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以血液标本保存应注意的事项。

正确的采集和储存血液标本是确保结果准确性的基础。

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医务人员应使用无菌的采血器具,避免污染。

采血时,需要注意避免气泡的形成,因为气泡可能影响血液的分析结果。

采集后,应将血液标本转移到适当的容器中,并确保容器密封良好,避免血液的外泄和污染。

正确的储存条件对于血液标本的保存至关重要。

血液标本应储存在恒温环境中,通常是2-8摄氏度。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血液成分的改变,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血液标本应避免长时间的震荡和振动,以防止血细胞的破坏和血浆的分离。

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也需要注意。

根据实际需要,医务人员应确定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

一般来说,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血细胞的破坏和血浆的分离。

一旦超过保存时间,血液标本应及时处理或销毁,以避免结果的误差。

血液标本的标签和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个血液标本都应贴上清晰的标签,标注患者的姓名、标本类型、采集日期和时间等信息。

这样可以确保标本的追踪和识别,避免混淆和错误。

同时,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血液标本的相关信息,包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保存条件和保存时间等。

这些记录对于结果的解读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当血液标本需要运输时,应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容器。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标本的稳定性和完整性,避免温度的变化和机械的震荡。

同时,需要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标本安全和保密,以防止信息的泄露和标本的丢失。

正确的保存血液标本对于医学诊断和研究至关重要。

在采集、储存、标记和运输血液标本时,医务人员应遵循相应的操作规范和标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血液标本来了解疾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血液标本保存的注意,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血液储存标准2023

血液储存标准2023

血液储存标准2023血液储存标准是指在医疗机构或血液中心等相关单位中,为确保储存的血液安全和有效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血液及其成分的质量、稳定性和可追溯性,以提供给患者最安全和有效的输血服务。

1. 温度控制:血液储存标准要求,在血液储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温度,以确保血液的质量和效力不受损。

一般要求血液保存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例如2-6摄氏度。

同时,还需要确保储存设备的温度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定期校准和维护来确保储存设备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2. 标签标识:血液储存标准要求对储存的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清晰明确的标签标识。

标签应包含相关信息,如供血者的姓名、血液类型、采集日期、有效期等。

通过标签标识,可以实现血液的正确识别,避免混淆和误用。

3. 血液成分分开储存:根据血液成分的不同,血液储存标准要求将不同成分的血液分开储存。

常见的血液成分有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物等,它们在输血时可能有不同的适应症和用途,因此需要根据需要将其分开储存,以便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成分。

4. 储存时间限制:血液储存标准要求规定了不同血液成分的储存时间限制。

一般而言,储存时间不容超过一定的期限,以确保血液成分的质量和有效性。

对于不同的血液成分,储存时间限制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血液成分的特性和稳定性来制定。

5. 定期检查和检测:血液储存标准要求定期进行血液样本检查和检测,以确保储存的血液符合质量和安全要求。

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型鉴定、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红细胞形态学检查等。

通过定期检查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血液异常,确保储存的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6. 清洁和消毒:血液储存设备和容器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以确保血液储存环境的卫生和无菌性。

清洁和消毒应遵循相关的卫生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血液储存设备和容器不会成为潜在的污染源。

7. 废弃物处理:血液储存标准要求对废弃的血液和血液成分进行正确处理。

废弃血液和血液成分应按照相关环保和卫生要求进行妥善处理,以确保废弃物的卫生和环境安全。

血液储存标准(完整版)

血液储存标准(完整版)

血液储存标准(完整版)2024年9月1日将实施WS 399-2023《血液储存标准》。

该标准为强制性标准,规定了血液储存设施、储存条件和保存期等要求,适用于一般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储存。

基本内容如下供参考。

01、血液储存设施血液储存区1)血液储存区连续储存血液≥24h 时,应有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备。

2)血液储存区的空间应满足整洁、卫生和隔离的要求,具有防火、防盗、防鼠等安全设施,未经授权人员不得进入。

3)血液储存区应有足够的照明光源。

4)血液储存区应分别设置待检测血液隔离储存区、合格血液存放区和不合格血液隔离储存区,标识清晰、明确。

血液储存设备1)血液应储存于专用的储存设备,储存设备的配置应考虑应急状况。

2)血液储存设备应有可视温度显示,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置和电源故障报警装置。

3)监控血液储存设备的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置,具备24h连续温度监测电子记录。

血液储存温度的监控1)血液储存设备使用人工监控时,应至少每4h 监测记录温度1 次。

2)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时,应至少每日人工记录温度2 次,2 次记录间隔8h 以上。

3)血液储存设备的温度监控记录至少应保存到血液发出后1 年,以保证可追溯性。

02全血与去白细胞全血全血1)储存温度:2℃~6℃。

2)保存期:保存液为ACD-B(枸橼酸-枸橼酸盐-葡萄糖)、CPD(枸橼酸-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保养液时保存期为自采集之日起21d;保存液为CPDA-1(含腺嘌呤)时保存期为自采集之日起35d。

使用其他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保存液时,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期执行。

当密闭系统变为开放系统,保存期为24h,且不超过原保存期。

去白细胞全血1)储存温度:2℃~6℃。

2)保存期:保存液为ACD-B(枸橼酸-枸橼酸盐-葡萄糖)、CPD(枸橼酸-枸橼酸盐-磷酸盐-葡萄糖)保养液时保存期为自采集之日起21d;保存液为CPDA-1(含腺嘌呤)时保存期为自采集之日起35d。

血液的贮存条件

血液的贮存条件

血液的贮存条件血液的贮存条件是指人类或动物血液在采集后,需要在一定条件下储存保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与血液贮存条件相关的内容,该部分包含人体血液和血液制品两个方面的内容。

人体血液的贮存条件:1.温度控制:-进行全血贮存时的最佳温度为2°C到6°C,保持血液在该温度范围内,可以延长其保存时间。

-血浆保存在-30°C以下,使用时需解冻恢复到2°C到8°C的温度。

-血小板最好在20°C到24°C保存,超过24°C会缩短其保存时间。

2.防止血液凝固:-血液中含有抗凝剂,如肝素、柠檬酸和乙酸等,以防止血液在贮存过程中凝固。

-血液保存过程中需轻轻摇晃或定期改变血液袋的位置,以防止血液成分分离。

3.防止细菌感染:-采集血液时,需按照无菌操作,以减少细菌污染。

-血液袋要密封,以防止环境中的细菌进入。

-贮存血液的设施和设备要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

4.防止氧化:-血液中含有抗氧化剂,如维生素C和葡萄糖等,可以防止血液成分受到氧化的影响。

-血浆和红细胞贮存时要避免光照,以减少氧化反应的发生。

血液制品的贮存条件:1.血浆制品:-血浆制品如新鲜冷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需在-30°C或更低的温度下保存,以保持血浆成分的活性和有效性。

-购买的冷冻血浆要密封,包装完好。

2.红细胞制品:-红细胞浓缩液在2°C到6°C保存,可持续存放35天。

红细胞贮存袋内需要加入适量的保护溶液,以保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贮存的红细胞制品要定期检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3.血小板制品:-血小板制品需在20°C到24°C保存,最长保存时间为5天。

血小板制品不能遭受冷冻和过度振荡,以防止其失活。

总结起来,血液的贮存条件非常重要,它能够确保血液成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包括温度控制、防止血液凝固、防止细菌感染和防止氧化等方面。

血液存储标准

血液存储标准

血液存储标准血液存储标准概述血液是医疗救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之一,在临床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广泛。

为了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血液存储标准。

本文将介绍血液存储的标准和要求,以及存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血液存储的环境要求血液存储必须在遵循一定的环境要求下进行,以确保血液质量的稳定和安全。

主要环境要求如下:1.1 温度血液存储的温度应在2-6摄氏度之间,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血液成分的降解和变质,过低的温度则会冻结血液。

1.2 光照血液应该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或其他人工光源之下,光照会导致血液内有机成分的分解。

1.3 洁净度血液存储的环境应保持干净、无尘、无细菌污染,以避免对血液的污染。

2. 血液容器的要求存储血液时使用的容器也对血液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有一些要求需要被满足。

2.1 材质血液容器的材质必须符合相关的卫生标准,以确保与容器接触的血液没有被污染。

2.2 密封性血液容器必须具备良好的密封性,以防止血液和容器之间的气体和液体交换,避免血液的变质。

2.3 容积血液容器的容积应根据需要进行选择,以满足存储一定量血液的需求。

3. 血液存储的时间和期限血液是一种易变质物质,因此在存储过程中需要确定一定的时间和期限。

3.1 存储时间新鲜采集的全血应该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存储,最好不超过24小时;而经过分离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浆等则应在采集后尽快进行分装,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存储。

3.2 存储期限根据不同的血液成分,存储期限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新鲜采集的全血的存储期限为35天,而红细胞可以存储42天,血浆可以存储1年,血小板可以存储5天。

4. 血液存储的记录和追溯为了做到血液质量和安全的追溯,存储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应的记录和追溯。

4.1 记录在血液存储过程中需要记录血液的种类、来源、数量、存放位置、存储时限等信息,以便日后的追溯和管理。

4.2 标签血液容器必须贴有相应的标签,上面应包含血液的种类、来源、采集时间、存放位置等必要的信息,以便于辨识和管理。

血液储存要求

血液储存要求

血液储存要求血液是人体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救治疾病和创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有效而安全地储存血液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确保血液质量的保持和有效的储存,以下是血液储存的要求。

1. 储存环境要求血液储存的环境应该始终保持恒温,通常在2°C至6°C之间。

这是因为低温可以有效延缓血液的新陈代谢过程,从而保持其稳定性和质量。

同时,储存区域应该保持干燥,避免受潮或受到外界的污染。

2. 包装要求血液在储存前需要进行适当的包装。

常见的包装方式是使用特殊的血袋,内含抗凝剂。

这样可以避免血液凝固,并确保储存期间的安全性。

包装应该严密密封,防止血液的氧化或者污染。

3. 标签要求每袋血液都需要进行标签,以确保其可追溯性和管理。

标签中应包含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血型、献血日期以及储存开始日期。

这样可以方便储存和使用血液的追踪及管理。

标签应该清晰易读,并且耐受低温和湿度。

4. 储存期限要求血液的储存期限是按照类型和特性来确定的。

新鲜全血可以储存的时间较短,一般为35天左右。

血小板储存期较短,通常为5至7天。

而冷冻血浆和冷冻红细胞可以储存更长时间。

对于过期的血液,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5. 储存容器要求血液应该存放在特定的储存容器中,以确保其安全和质量。

这些容器通常由玻璃或塑料制成,具有一定的耐低温能力。

容器应该具备防震、防漏和防污染等功能。

6. 储存记录要求对于储存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详细和准确的记录。

记录内容应包括献血者信息、储存开始日期、储存温度、储存容器信息等。

这些记录对于确保血液质量和追溯来说都非常重要。

为了确保血液储存的安全和有效,血液库必须严格遵守以上要求。

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以及培训献血者和工作人员都是非常关键的。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储存的血液在需要时能够提供给病患,为救治疾病和挽救生命做出贡献。

临床用血的血液存储条件

临床用血的血液存储条件

临床用血的血液存储条件血液,作为生命的源泉,在临床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使其在需要时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严格的血液存储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温度是血液存储的关键因素之一。

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有着特定的适宜存储温度。

全血和红细胞类制品一般需要在 2℃至 6℃的环境中保存。

这个温度范围能够有效地减缓血液细胞的代谢活动,降低能量消耗,从而延长血液的保存期限。

如果温度过高,会加速细胞的代谢和破坏,导致血液变质;而温度过低,则可能会使细胞受到损伤,影响其功能。

血小板的存储条件则有所不同。

血小板需要在 20℃至 24℃的环境中,并且需要持续振荡保存。

这是因为血小板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和结构,振荡可以防止血小板聚集,保持其活性和功能。

血浆的存储通常在-20℃以下的低温环境中。

低温能够有效地防止血浆中的蛋白质变性和生物活性物质的失活。

除了温度,血液存储的时间也是有严格限制的。

全血的保存期限相对较短,一般为 35 天左右。

红细胞类制品的保存期限会稍长一些,但也通常不超过 42 天。

血小板的保存期限较短,通常为 5 天左右。

血浆在-20℃以下可以保存 1 年以上。

在血液存储过程中,无菌环境至关重要。

血液存储设备和容器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以防止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一旦血液受到污染,不仅无法用于临床治疗,还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感染风险。

另外,血液的存储还需要合适的包装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要能够保持血液的质量,还要具备良好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同时,包装上要有清晰准确的标识,包括血型、采血日期、有效期等重要信息,以避免混淆和错误使用。

为了确保血液在存储期间始终处于适宜的条件下,监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

温度监控设备需要实时监测存储环境的温度,并在温度异常时及时发出警报。

湿度监控也同样重要,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可能影响血液的质量。

血液存储的地点也有一定的要求。

存储场所需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和强烈的电磁场干扰。

血液的保存与运输

血液的保存与运输

血液的保存及运输血液的保存及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血液储存要求6月1日起实施血液运输要求6月1日起实施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7月1日起实施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4℃只能保存红细胞,对其他成分无保存作用血液的保存●血液保存温度一般在2-8°C●血液保存温度在8°C 以上时,有可能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疏忽进入血液的细菌会繁殖到一定程度,从而导致输血出现致命的危险。

2-8°C可以将血液中细菌的生长抑制在最小程度。

●2°C下限同样重要:红细胞对冰冻非常敏感,如果被冰冻,红细胞会破坏,发生溶血,从而导致致命的危险。

血液的保存(血站、储血点)按A、B、O、AB 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 1.浓缩红细胞(CR 4±2C ACD: 21天天CPD:28天CPDA:35天● 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4±2°C 35天● 3.红细胞悬液(CRC3)4±2°C (同浓缩红细胞)● 4 洗涤红细胞(WBC)4±2°C 24 小时内输注● 5.冰冻红细胞(FTRC)-80°C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22±2°C 24 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7.机采血小板22±2°C 24 小时内输注●8.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22±2°C 24 小时内输注●9.新鲜液体血浆4±2°C 24小时内输注●10.新鲜冰冻血浆-20°C 一年●11.普通冰冻血浆-20°C 四年●12.冷沉淀-20°C 一年●13.全血4±2°C (同浓缩红细胞)●14.准备推出冰冻血小板、冰冻红细胞●15.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

血液标本保存应注意的事项

血液标本保存应注意的事项

血液标本保存应注意的事项血液标本的保存是临床诊断和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正确的保存能够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后续的检测和分析提供准确的结果。

以下是血液标本保存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温度控制:血液标本应保存在适当的温度下,一般来说,常规的血液标本保存温度为2-8摄氏度。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血液中的细胞和蛋白质发生变性,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 防止冷冻和解冻:血液标本一旦冷冻和解冻,其中的细胞和蛋白质就会受到破坏,导致检测结果不可靠。

因此,在保存血液标本时,应避免频繁的冷冻和解冻过程。

3. 防止血液凝固:血液标本应尽快分离血浆或血清,以防止血液中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导致血液凝固。

分离血浆或血清的方法包括离心和加入抗凝剂。

4. 避免污染:血液标本应保存在干净无菌的容器中,以避免细菌、病毒等的污染。

另外,在处理血液标本时,应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外源性的污染。

5. 标签标识:每个血液标本都应标注清楚病人的姓名、年龄、性别、标本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以避免标本混淆和信息丢失。

6. 保存时间:不同类型的血液标本保存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血浆和血清可以保存数天至数周,全血标本可以保存数天。

在保存血液标本时,需要按照标本类型和检测要求确定保存时间。

7. 合理处理:在血液标本保存期限结束后,如无需要,应及时处理废弃的标本,避免对环境和人员的危害。

8. 安全保存:血液标本属于生物危险品,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保存和处理。

在保存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标本,避免感染和交叉污染。

血液标本的保存是临床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正确的保存能够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和可靠性,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因此,在保存血液标本时,我们必须严格遵循以上的注意事项,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以保障血液标本的安全保存和使用。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血液标本保存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检验科血液标本的保存标准

检验科血液标本的保存标准

检验科血液标本的保存标准
血液标本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下是关于血液标本保存的一些标准和注意事项:
1. 温度,血液标本应该在2-8摄氏度的温度下保存。

这个温度范围可以确保血液标本的稳定性和防止细菌的生长。

2. 容器,血液标本应该储存在干净、密封的容器中,以防止标本的污染或者蒸发。

通常使用的容器有血液采集管或者试管。

3. 标签,每个血液标本容器都应该有清晰的标签,上面包括病人的姓名、出生日期、采集时间等信息。

这可以确保标本不会被弄混,并且可以追踪每个标本的信息。

4. 保质期,血液标本应该在采集后尽快送到实验室进行分析。

如果不能立即送到实验室,标本可以在2-8摄氏度的条件下保存,但是保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为宜。

5. 防止冻结,血液标本在保存过程中应该避免冻结,因为冻结会破坏血液细胞的结构,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血液标本的保存标准包括适当的温度、干净的容器、清晰的标签、尽快送到实验室以及避免冻结。

这些标准的遵守可以
确保血液标本的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卫生部血液保存标准

卫生部血液保存标准

卫生部血液保存标准血液保存标准是卫生部为保证血液及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所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它的目的是确保从采集、保存到输血的全过程中,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质量能够得到有效保证,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风险和损害。

以下是关于血液保存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1. 采血标准:采血是获取血液和血液制品的重要步骤,因此有关采血的标准非常关键。

标准通常包括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采取洁净的操作环境、按照采血技术规范进行采血、确保采集血液的数量和质量等。

2. 血液保存标准:血液的保存对于确保血液的质量十分重要。

保存标准通常包括血液的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的控制,确保血液在保存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变质。

3. 血液制品保存标准:血液制品是从血液中提取和处理得到的,如血浆、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制剂等。

这些制品也需要保存以保证其质量。

保存标准通常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的控制,确保制品在保存过程中不失活、溶解或遭受污染。

4. 血液运输标准:血液从采集点到使用点需要通过运输过程。

运输标准通常包括运输温度的控制、运输容器的选择和消毒、运输方式的规范等。

目的是确保血液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污染和剧烈震动。

5. 临床使用标准: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临床输血,因此对于临床使用的标准也非常重要。

标准通常包括用血前的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输血前血浆抗体筛查等,以确保患者在输血过程中不发生输血反应。

6. 血液管理标准:血液的采集、保存、运输和临床使用都需要有严格的管理标准。

这包括个体血站的管理,如血液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血液质控等,也包括全局血液管理,如血液库存管理、血液使用监管等。

以上是关于血液保存标准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确保血液及其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至关重要,能有效保障患者的用血需求,并降低患者的风险和损害。

为此,卫生部及相关部门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些标准,以适应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血液科学和技术。

血液的储存标准

血液的储存标准

红细胞
• 浓缩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 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 余的部分所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 浓缩去白细胞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 的全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 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去除后制成的红细胞成 分血。 • 1. 储存温度:2℃~6℃。 • 2. 保存期:同全血。
• 5.外观:肉眼观察浓缩血小板,应呈淡黄色云 雾状,应无纤维蛋白析出、无黄疸、无气泡及 重度乳糜出现。储血容器应无破损,应热合保 留注满血小板的多联袋转移管至少15cm。 • 6.容量 • 保存期为24h的浓缩血小板容量为25~ 30mL/200mL或400mL全血制备; • 保存期为5天的浓缩血小板容量为25~ 35mL/200mL全血制备;50~70mL/400mL全血 制备。
• 悬浮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血中大部 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并向剩余物 加入红细胞添加液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 悬浮去白细胞红细胞:将采集到多联袋内的全 血中的大部分白细胞、血小板及血浆在全封闭 的条件下去除后向剩余物加入红细胞添加液所 制成的红细胞成分血。 • 1. 储存温度:2℃~6℃。 • 2. 保存期:同全血。
• 冰冻红细胞:采用物理方式在无菌条件下 将保存时间在6日内的全血、浓缩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血液制剂中的红细胞分离出并 加入红细胞保护剂甘油于低温冷冻保存。 • 1.储存温度: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120℃以下储存,含4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 在-65℃以下储存。 • 2.保存期:自采血之日起10年。
• • • • •
• • •
3.外观:同全血。 4.容量: 浓缩红细胞容量包括两种规格: 200mL全血分离的浓缩红细胞的容量: 120mL±10%。 400mL全血分离的浓缩红细胞的容量: 240mL±10%。 浓缩去白细胞红细胞容量包括两种规格: 200mL全血制备的容量为100mL±10%。 400mL全血制备的容量为200mL±10%。

血液储存制度

血液储存制度

血液储存制度
1、所有血液及其制品必须在30分钟内登记入库完毕,入库前再核对一次送(取)血单、献血条码、血型、血量、血液品种、采血日期、血液的外观、内外包装等。

准确无误后方可入库贮存。

2、分类储存:合格成分血液分品种或规格存放于2-6℃冰箱中,按血型、日期存放于冰箱的不同层次,合格血浆应分品种、血型、日期存放于-20℃低温冰箱内。

2.1、全血及成分血液贮存于2-6℃的专用储血冰箱中;
2.2、血小板贮存在专用的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
2.3、新鲜冰冻血浆及普通血浆贮存在温度为-20℃的低温冰箱内;
2.4、冷沉淀凝血因子贮存温度为-20℃以下
以上贮血设备均应设有完好的高低温报警装置,温度记录或温度指示正常。

3、正确存放:按采血日期将血液及其成分制品依次放于冰箱框架内,不得挤压,标签向外,不得靠冰箱壁和门存放,血液存放后防止不必要的开启冰箱门。

4、做好冰箱温度记录:密切观察储血冰箱温度是否在
2-6℃范围内,低温冰箱是否在-20℃以下,每日记录温度3次。

5、密切观注血液质量:随时观察储存血液及其成分制品,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分界线、溶血、凝块、絮状物、气泡等。

6、做好冰箱消毒工作:储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用消毒液擦拭冰箱内各个部位,并做好消毒记录。

同时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要求储血冰箱和储血室空气达到二类清洁区标准,无霉菌生长,细菌菌落〈200cfu/m3。

7、做好储血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工作,随时保持冰箱和储室内整洁卫生;严禁储血冰箱内存放其它任何物品、防止血液污染,每周检查蒸发器一次,及时除霜,每月检查清扫冷凝器、压缩机一次,每月检查报警器一次。

血液储存标准

血液储存标准

血液储存标准如下:
储存温度:血液及其制品的存储温度应在特定的范围内,一般为2-8摄氏度。

存储时间:全血和红细胞保存于4±2℃内可保存35天,血小板保存于特制的袋内,在22±2℃内并不断振荡,可保存5天,新鲜冰冻血浆在-20℃以下可保存1年。

容器要求:血液和血液制品应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专用塑料血袋或玻璃瓶等容器。

标签要求:每袋血液制品都必须贴上标签,标明采血日期、血液类型、血量、保质期等信息。

环境要求:储存血液的环境应保持干燥、清洁,远离阳光直射和有害气体。

运输要求:在运输血液制品时,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冷藏车或保温箱等设备,确保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

质量控制:血液制品在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包括外观、颜色、可溶性等指标,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根据所提供的知识,血液的储存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血液成分、保存方式和储存条件等。

一般来说,红细胞在2-8℃的温度下可以保存21天,血小板在22℃的温度下可以保存5天,新鲜冰冻血浆在-20℃的条件下可以保存1年。

如果血液保存在抗凝管中,在4℃左右的温度下可以保存7天左右。

然而,如果将血液保存在特殊的运输条件下,例如在零下40℃左右,红细胞可以保存6个月左右。

另外,如果使用特殊的冻干法进行保存,血液可以保存1年左右的时间。

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必须由正规血库进行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血液一旦离开标准的储存条件,建议立刻使用。

血液的保存与运输

血液的保存与运输

血液的保存及运输血液的保存及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血液储存要求 6月1日起实施血液运输要求 6月1日起实施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 7月1日起实施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4℃只能保存红细胞,对其他成分无保存作用血液的保存●血液保存温度一般在2—8°C●血液保存温度在8°C 以上时,有可能在采血过程中由于疏忽进入血液的细菌会繁殖到一定程度,从而导致输血出现致命的危险。

2—8°C可以将血液中细菌的生长抑制在最小程度.●2°C下限同样重要:红细胞对冰冻非常敏感,如果被冰冻,红细胞会破坏,发生溶血,从而导致致命的危险。

血液的保存(血站、储血点)按A、B、O、AB 血型将全血、血液成分分别贮存于血库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并有明显的标识。

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1。

浓缩红细胞(CR 4±2C ACD:21天天 CPD:28天CPDA:35天● 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 4±2°C 35天●3。

红细胞悬液(CRC3) 4±2°C (同浓缩红细胞)● 4 洗涤红细胞(WBC) 4±2°C 24 小时内输注● 5.冰冻红细胞(FTRC)—80°C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22±2°C 24 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7.机采血小板 22±2°C 24 小时内输注●8。

机采浓缩白细胞悬液 22±2°C 24 小时内输注●9。

新鲜液体血浆 4±2°C 24小时内输注●10。

新鲜冰冻血浆—20°C 一年●11。

普通冰冻血浆—20°C 四年●12.冷沉淀 -20°C 一年●13。

全血4±2°C (同浓缩红细胞)●14。

常用血液及成分的保存条件及离开血库后的最长保存时间

常用血液及成分的保存条件及离开血库后的最长保存时间

常用血液及成分的保存条件及离开血库后的最
长保存时间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常用血液及成分的保存条件及离开血库后的最长保存时间
一、全血
保存条件:血库2—6℃专用冰箱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离开血库冰箱到输注结束在常规温度中不超过4小时。

二、红细胞悬浮液同全血。

三、浓缩红细胞及少白红细胞同全血
四、洗涤红细胞
保存条件:在血库2-6℃专用冰箱内保存不超过24小时。

因洗涤红细胞采用开放式洗涤,被污染的机率高,取回病房后应立即输注。

五、冰冻红细胞
解冻洗涤后的红细胞在2-6℃血库专用冰箱内保存6小时。

取回病房后立即输注。

六、血浆
保存条件:-20℃以下血库专用低温冰箱保存,在有效期内使用。

血浆在血库完全融化后原则上是立即输注。

因故不能输注者在无污染的前提下,只能作为普通血浆存放于4℃冰箱内不超过24小时。

七、冷沉淀保存条件:同血浆。

冷沉淀完全融化后以病人耐受的速度立即输注,2-6℃保存不得超过6个小时。

八、血小板
保存条件:在20-24℃温度范围内振荡保存,在有效期(采集后五天)内输注。

血小板取回病房后以病人能耐受的速度立即输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S 399-2012血液储存要求
日期:2013年5月27日15:53
刖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4.1.7为推荐性条款,其余均为强制性条款。

本标准由卫生部血液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浙江省血液中心、上海市血液中心、福建省血液中心、北京市红十字血液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严力行、孟忠华、钱开诚、衣梅、郭永建、王鸿捷。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血液的储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血站和医疗机构的血液储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 203输血医学常用术语
3术语和定义
WS/T 2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储存设备storage device用于血液储存的仪器或装置。

3.2 保存期storage period
血液在适宜条件下适合人体输注的最长储存期限。

3.3 隔离quara ntine
将不合格、待检、质检、报废等血液与合格血液区分,并储存于特定区
域,置以清晰的提示标识(计算机信息和实物),杜绝实物与实物之间、实物与信息之间、信息与信息之间的混淆。

3.4 密闭系统closed system
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其内容物在分离、分装等处置过程中与系统外部环境完全阻隔。

无菌导管连接仪将数个密闭系统经无菌高频热合成新的系统,并经检查连接无误后,该新的系统仍为密闭系统。

3.5 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密闭系统在血液分离等处置过程中被开放、暴露于局部100级洁净度的
环境后再行密闭的一次性塑料血袋系统。

3.6 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
采用物理的方法在全血的有效期内,将血浆分离出并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从新鲜冰冻血浆中分离出冷沉淀凝血因子后将剩余部分冰冻呈固态的成分血,或新鲜冰冻血浆一年保存期满后的血浆。

4血液储存设施
4.1血液存放区
4.1.1血液存放区连续储存血液》24 h时,应有双路供电或应急发电设备。

4.1.3血液存放区应有足够的照明光源。

4.1.2血液存放区的空间应满足整洁、卫生和隔离的要求,具有防火、防盗、防鼠等安全设施。

5.1.3血液存放区应有足够的照明光源。

iFFF-r-F-FFF F-=. FXF —…八扌彳-FFFFF-* - F.-F- - - = *XFXF* " ~ ' 4.1.4血液存放区应分别设置待检测血液隔离存放区、合格血液存放区和报废血液隔离存放区,标识清晰、明确。

4.1.5血液和血液成分应储存于专用的血液储存设备。

4.1.6血液储存设备应有可视温度显示,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置。

4.1.7监控血液储存设备的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应有温度超限声、光报警装置,有24 h连续温度监测电子记录。

4.2血液储存温度的监控
4.2.1血液储存设备使用人工监控时,应至少每4h监测记录温度1次。

4.2.2血液储存设备使用自动温度监测管理系统时,应至少每日人工记录温度2次,2次记录间隔8h以上。

4.2.3血液储存设备的温度监控记录至少应保存到血液发出后1年,以保证可追溯性。

5全血与去白细胞全血
5.1全血
5.1.1储存温度:2 C〜6C。

5.1.2保存期:含ACD-B、CPD血液保存液的全血保存期为21 d;含CPDA-1 (含腺嘌吟)血液保存液的全血保存期35 d。

使用其他血液保
存液时,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期执行。

5.2去白细胞全血
5.2.1储存温度:2 C〜6C。

6.2.2保存期:同5.1.2。

5.2.3去白细胞全血应在血液米集后48 h内去除白细胞。

7.2.2保存期:同5.1.2。

6红细胞
6.1浓缩红细胞
6.1.1储存温度:2C〜6C。

6.1.2保存期:同5.1.2。

6.2去白细胞浓缩
红细胞6.2.1储存温度:2C〜6C。

6.2.2保存期:同5.1.2。

6.3悬浮红细胞
6.3.1储存温度:2 C〜6C。

6.3.2保存期:红细胞保存液为ACD-B、CPD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为21 d 红细胞保存液为CPDA-l或MAP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为35 d。

红细胞保存液为0.9%氯化钠溶液的悬浮红细胞保存期为24 h。

使用其他血液
保存液时,按其说明书规定的保存期执行。

6.4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6.4.1储存温度:2 C〜6C。

6.4.2保存期:同6.3.2。

6.5洗涤红细胞
6.5.1储存温度:2 C〜6C。

6.5.2保存期:添加液为0. 9%氯化钠溶液的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为24 h。

在密闭系统中洗涤且最后以红细胞保存液混悬,洗涤红细胞保存期与洗
涤前的红细胞悬液相同。

6.6冰冻红细胞
8.6.1储存温度: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120C以下储存,含40%
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65C以下储存。

9.6.1储存温度:含2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在-120C以下储存,含40%
662保存期:自采血之日起10年。

6.7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
6.7.1储存温度:2 C〜6C。

6.7.2保存期:添加液为0. 9%氯化钠溶液的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保存期为24 h。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保存期内宜尽早使用。

6.8保存期特殊情况
红细胞成分分离时,若密闭系统变为开放系统,保存期24 h,且宜尽早使用。

采集血液的血袋[单(多)联塑料血袋]在采集血液后,其有效期与所储存的血液相同。

7血小板
7.1浓缩血小板
7.1.1储存条件:储存温度20 C〜24 C,并持续轻缓振摇。

7.1.2保存期:储存于普通血袋时保存期24 h o储存于血小板专用血袋时保存期5d。

当密闭系统变为开放系统,保存期6h,且不超过原保存期。

当数个浓缩血小板汇集到同一个血袋,须保持可追溯性,汇集后保存期6h,且不超过原保存期。

当无专用血小板保存设备进行持续轻缓振摇时,保存期24 h,且不超过原保存期。

7.2去白细胞浓缩血小板
7.2.1储存条件:储存温度20 C〜24 C,并持续轻缓振摇。

7.2.2保存期:同10.1.2
7.3单采血小板7.3.1储存条件:储存温度20C〜24 C.井持续轻缓振摇。

7.3.2保存期:同7.1.2。

7.4去白细胞单采血小板
7.4.1储存条件:储存温度20 C〜24 C,并持续轻缓振摇。

7.4.2保存期:同7.1.2。

7.5少血浆血小板
7.5.1储存条件:储存温度20 C〜24 C,并持续轻缓振摇。

7.5.2保存期:保存期24 h。

7.6洗涤血小板
7.6.1储存条件:储存温度20 C〜24 C,并持续轻缓振摇。

7.6.2保存期:悬浮于0. 9%氯化钠溶液后保存期24 h o
8粒细胞
8.1储存温度:20C〜24Co
8.2保存期:保存期24 h,应辐照后使用,且宜尽早使用。

9血浆
9.1新鲜冰冻血浆
9.1.1储存温度:低于-18C
9.1.2保存期: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年。

9.1.3解冻后2C〜6C保存、应24 h内输注。

9.2单采新鲜冰冻血浆9.2.1储存温度:低于-18C。

9.2.2保存期:同9.1.2
923解冻后2C〜6C保存、应24 h内输注。

9.3冰冻血浆
9.3.1储存温度:低于-18C。

9.3.2保存期:自血液采集之日起4年。

9.3.3解冻后2C〜6C保存、应24 h内输注。

9.4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使用亚甲蓝-光化学法灭活病毒)
9.4.1储存温度:低于-18C O
9.4.2保存期:同9.1.2。

9.4.3解冻后2C〜6C保存、应24 h内输注。

9.5病毒灭活冰冻血浆(使用亚甲蓝一光化学法灭活病毒)
9.5.1储存温度:低于-18C O
9.5.2保存期:同9.3.2。

9.5.3解冻后2C〜6C保存、应24h内输注。

9.6冷沉淀凝血因子
9.6.1储存温度:低于-18C。

9.6.2保存期:自血液采集之日起1年。

9.6.3解冻后宜尽早输注。

解冻后2C〜6C保存,应24 h内输注。

解冻并在开放系统混合后应4h内输注。

10辐照血
10.1辐照全血或辐照红细胞成分
10.1.1储存温度:2C〜6C。

10.1.2保存期:全血和红细胞应在采集后14 d内辐照,辐照后保存期14 d
肩£吵叶彳
10.2辐照血小板10.2.1储存条件:储存温度20C〜24 C,并持续轻缓振摇。

10.2.2保存期:辐照后保存期同7.1.2,且不超过原保存期。

10.3辐照粒细胞
10.3.1储存条件:20C〜24Co
10.3.2保存期:同8.2,且不超过原保存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