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参考文本
防火防爆知识
防火防爆知识火灾和爆炸是常见的事故类型,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提高公众对火灾和爆炸的防范意识,本文将介绍一些基本的防火防爆知识和应对措施。
一、火灾的防范和应对火灾是由于可燃物质被点燃而导致的不可控制的火焰蔓延。
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防止明火带来的火灾危险。
禁止在易燃场所使用明火,如禁止在卧室使用蜡烛或燃放烟花爆竹。
同时,要确保用火用电的安全,不得私拉乱接电线。
2. 定期检查和维护电气设备。
电线老化、插座松动等都有可能引发火灾,因此要定期对电气设备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3. 做好家庭火灾逃生演练。
了解家庭的安全出口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制定好逃生路线图,并定期进行逃生演练,以提高家庭成员的应急能力。
4. 加强火灾监测和报警系统。
安装可燃气体探测器、烟雾探测器等火灾监测设备,并确保它们的正常运行。
如果不幸发生了火灾,我们需要冷静应对,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安全:1. 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在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拨打当地的火警电话报警,以便救援力量迅速到场。
2. 切勿贸然开门。
火灾发生时,门后面可能是被火焰包围的区域,如果开门会导致火势扩大。
因此,在开门前,用手背探测门把手的温度,如果感觉很热,应该选择其他逃生的方式。
3. 低姿势爬行逃生。
由于烟雾比空气密度大,它在较低的高度聚集,所以在火灾逃生时,应该尽量低姿势爬行,以减少烟雾吸入。
4.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湿毛巾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烟尘,降低吸入有毒气体和灰尘的危险。
二、爆炸的防范和应对爆炸是由于燃烧、腐蚀、电弧等引发的瞬间释放大量能量的现象。
为了预防爆炸事故的发生,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存储和使用爆炸品。
对于易燃易爆物品,应当按照规定的存储条件进行存放,禁止私自携带这些物品,尽量避免接触高温和明火。
2. 定期检查和维护容器和管道。
容器和管道的损坏或老化可能会导致泄漏或爆炸事故,因此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并及时修复或更换出现问题的部件。
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
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引言消防安全燃烧是指在保持火源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燃烧进行各种应用的过程。
了解消防安全燃烧基本知识不仅有助于防止火灾的发生,还能提高我们对火灾的应对能力。
本文将介绍消防安全燃烧的基本知识,包括火的基本特性、燃烧过程、燃烧三要素及各种常见燃料的燃烧特性等。
一、火的基本特性火是一种快速的氧化反应,它产生火焰、烟雾和热量。
火焰是火与空气的接触处,燃烧时火温高达1000°C以上。
烟雾是燃烧产生的气体与空气中的微粒混合形成的,其中包括一些具有毒性的气体。
热量是火的另一个重要特性,火的热量可以引起物质燃烧,传导给周围的物体,导致火势迅速扩大。
二、燃烧过程燃烧过程包括点燃、燃烧和熄灭三个阶段。
点燃是指引燃料达到可燃条件时,在适当的点燃源下着火。
燃烧是指在燃料、氧气和适当的温度条件下,形成并维持燃烧反应,释放大量热能。
熄灭是指停止供应燃料或氧气,使燃烧反应停止。
三、燃烧三要素燃烧三要素是指燃料、氧气和点燃源三个要素。
没有这三个要素的任何一个,燃烧是无法进行的。
燃料是燃烧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木材、煤、油、天然气、汽油等。
氧气是燃烧的氧化剂,大气中的氧气含量约为20%。
点燃源是引起燃烧的火源或火星。
四、常见燃料的燃烧特性1. 木材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燃料,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当木材接触到火源时,经过干燥和炭化两个阶段的燃烧过程。
干燥是指木材中的水分被蒸发掉,木材温度上升。
炭化是指木材中的有机物分解生成固态炭质。
木材的燃烧速度受到木材的密度、湿度、大小和形状等因素的影响。
2. 煤煤是一种常见的固体燃料,主要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
煤的燃烧过程包括挥发、焦化和灰化等阶段。
挥发是指煤中的挥发分质分解生成燃气。
焦化是指煤中的固定碳聚合生成焦炭。
灰化是指煤中的灰分在燃烧过程中生成灰渣。
3. 油油是一种常见的液体燃料,有机化合物是油的主要组成成分。
燃烧和爆炸与防火防爆安全技术讲义
第九节 火灾爆炸危险与防火防爆措施
•④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 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 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 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 防护服、各类防毒面具)等;
法: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管 理制度等管理软件的实用性与完善程度 环:环境影响。
第九节 火灾爆炸危险与防火防爆措施
•为了安全生产、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减少事故发 生后的损失,而采取的方法、手段、规定、制度、 技术和做法等。包括:
– 安全技术措施 – 安全管理措施 – 应按措施等级顺序选择安全措施 (直接
第十二节 火灾和爆炸的局限化措施
•对于同一车间的各个工段,应视其生产性 质和危险程度适当隔离;
•为了便于易燃有害气体的扩散,减少因设 备泄漏造成的易燃气体积聚的危险性,这 类装置或设备应尽可能露天或半露天设置。
第十二节 火灾和爆炸的局限化措施
•2.防爆泄压措施
•可燃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形成的爆炸性混 合 物 , 其 爆 炸 最 高 压 力 可 达 0.4~1.1MPa , 而 0.3m厚的砖墙只能耐受0.002MPa的压力。建造 能够耐受这样高压力的厂房和库房是不现实的。 通常在具有爆炸危险的厂房设置轻质板的屋顶、 外墙或泄压窗,发生爆炸时这些薄弱部位首先遭 受爆破,卸掉爆炸压力,从而使承重结构免遭倒 塌破坏。
在化工生产中常用的惰性气体有氮气、 二氧化碳、水蒸汽及烟道气等。
第十一节 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数的控制
燃烧基础知识
燃烧基础知识目录一、燃烧概述 (1)二、燃烧要素 (2)1. 可燃物 (3)2. 氧化剂 (4)3. 点火源 (4)三、燃烧过程及阶段 (5)1. 燃烧过程的物理变化 (7)2. 燃烧过程的化学变化 (8)四、燃烧类型 (9)1. 扩散燃烧 (10)2. 预混燃烧 (11)五、燃烧反应方程式及计算 (12)1. 燃烧反应方程式的编写原则和方法 (13)2. 燃烧反应的计算方法与应用实例 (14)六、燃烧的应用与控制系统 (16)一、燃烧概述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过程,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人类生产生活中。
燃烧的本质是物质之间的氧化反应,其中包含了能量的转化与释放。
燃烧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
可燃物是燃烧反应的主体,助燃物主要是氧气,而点火源则是引发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
燃烧反应是一种放热反应,意味着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热量。
这种热量释放的形式多样,可以表现为火焰、热辐射等。
燃烧反应的速度和强度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可燃物的性质、助燃物的浓度、点火源的能量以及环境温度等。
了解燃烧的基础知识对于防止火灾、控制燃烧过程以及有效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日常生活等领域,燃烧知识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发动机中燃烧燃料以产生动力,在烹饪中使用火来加热食物,以及在火灾发生时如何正确使用灭火设备等。
对燃烧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燃烧带来的好处,还能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将更详细地介绍燃烧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二、燃烧要素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通常涉及燃料、氧气和热量。
要使燃料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基本要素,即燃料、氧气和热量。
燃料:燃料是燃烧过程中产生能量的来源。
它可以是一种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木材、纸张等。
燃料的种类和性质对燃烧过程有很大影响,不同燃料具有不同的燃烧特性和效率。
氧气:氧气是燃烧过程中的必要成分,燃料无法燃烧。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三篇)
防火与防爆安全管理知识培训一、火灾与爆炸的基础知识在生产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凡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而造成人身伤害和一定的财产损失的都称为火灾,不造成损失的称为火警。
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同时产生巨大声响的现象。
(一)火灾的形成和发展1、燃烧条件(1)有可燃物质存在,如木材、棉花等。
(2)有助燃物质的存在,如空气、氧、强氧化剂等。
(3)有能导致燃烧的能源,即火源的存在,如明火、电火花、化学反应等。
这三个条件是构成燃烧的三个要求,必须同时具备,并互相结合、相互作用,燃烧才能进行。
2、燃烧的发展过程火灾的发生过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酝酿期。
在这个阶段,可燃物质在着火源的作用下析出可燃气体,发生冒烟、阴燃等火灾苗子。
(2)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火苗突然窜起,火势迅速扩大蔓延。
(3)全盛期。
在这个阶段,火焰包围所有可燃物质,并使燃烧面积达到最大程度,此时,温度不断上升,气流加剧,同时放出强大的辐射热。
(4)衰灭期。
在这个阶段,可燃物质逐渐燃完或灭火措施奏效,火势逐渐衰弱,最终熄灭。
(二)爆炸形成和发展1、爆炸的分类爆炸可以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指物质因状态或压力突变等物理性因素形成的爆炸,如锅炉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超压引起的爆炸等。
在物理爆炸的前后,爆炸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均不改变。
化学性爆炸是指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其它物质,并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的爆炸,如炸药、炮弹、爆竹等爆炸就属于化学性爆炸。
2、爆炸形成的条件燃烧的三要素一般也是化学性爆炸的必要条件。
而且,可燃物质与助燃物质必须预先均匀混合,并以一定的浓度比例范围组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着火源才会爆炸。
这个浓度范围叫做爆炸极限。
常见易燃易爆液体、气体的自燃点和爆炸极限见表4-1,常见粉尘的爆炸特性见表4-2。
爆炸混合物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下限,最高浓度叫做爆炸上限。
防火防爆知识
防火防爆知识防火防爆知识:守护生命与财产安全的重要一环一、引言火灾和爆炸是生活中常见的灾害,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这类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充分了解防火防爆知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安全措施和应对方法,以帮助大家提高防火防爆意识,确保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防火基本原理1.燃烧三要素: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助燃物(如氧气)和火源三个条件。
破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无法进行。
2.防火措施:根据燃烧三要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火灾:(1)控制可燃物:储存易燃物品时要远离火源,保持通风良好,避免阳光直射。
(2)隔绝助燃物: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进行装修,保持容器、管道等设备的密封性,防止空气泄漏。
(3)消除火源:禁止在易燃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三、防爆基本原理1.爆炸分类:爆炸可分为物理性爆炸和化学性爆炸。
物理性爆炸是由气体、液体等物理变化引起的,而化学性爆炸则是由于化学反应释放大量能量导致的。
2.防爆措施:针对不同类型的爆炸,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1)物理性爆炸:加强设备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查压力容器、管道等设备的安全性能。
避免设备超压、过热等现象,确保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完好有效。
(2)化学性爆炸:严格控制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储存和使用,遵守操作规程。
加强通风和散热,防止化学品自燃或接触火源引发爆炸。
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防火防爆安全规定,明确责任和义务。
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高防火防爆意识。
2.配备消防器材:根据场所的火灾危险性,配备适当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灭火毯等。
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完好性和有效性。
3.定期检查电气线路:定期检查电气线路的老化、破损情况,及时更换维修。
避免使用劣质电器产品,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4.保持通道畅通:确保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无阻,避免在火灾发生时造成人员拥堵和伤亡。
燃烧爆炸基础知识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可燃液体的燃烧过程及形式
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首先蒸发, 可燃液体在火源或热源的作用下,首先蒸发,然 后蒸气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后蒸气氧化、分解进行燃烧。 可燃液体的燃烧,实质上是燃烧可燃液体蒸发出 可燃液体的燃烧, 来的蒸气,所以叫蒸发燃烧 对于难挥发的可燃液体, 蒸发燃烧。 来的蒸气,所以叫蒸发燃烧。对于难挥发的可燃液体, 其受热后分解出可燃性气体, 其受热后分解出可燃性气体,然后这些可燃性气体进 行燃烧,这种燃烧形式称为分解燃烧。 行燃烧,这种燃烧形式称为分解燃烧。 分解燃烧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可燃气体的燃烧过程
可燃气体最易燃烧 , 可燃气体 最易燃烧, 燃烧 最易燃烧 所需热量只用于本身氧化 分解 , 所以将可燃气体加 热到其燃点即可燃烧。 热到其燃点即可燃烧。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可燃气体的燃烧形式
当可燃气体流入大气中时, 当可燃气体流入大气中时 , 在可燃性气体 与助燃性气体的接触面上所发生的燃烧叫扩散 与助燃性气体的接触面上所发生的燃烧叫 扩散 燃烧。 燃烧。 当可燃性气体和助燃性气体预先混合成一 定浓度范围内的混合气体, 定浓度范围内的混合气体 , 然后遇到点火源而 预混燃烧( 产生的燃烧叫预混燃烧 动力燃烧) 产生的燃烧叫预混燃烧(动力燃烧)。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燃烧的条件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述三个 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 条件:可燃性物质、助燃性物质、 点火源。 点火源。每一个条件要有一定的 量,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 相互作用,燃烧方可产生。 (1)可燃物 可燃物 (2)助燃物 助燃物 (3)点火源 点火源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燃烧三要素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
燃烧特性(1) 燃烧特性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
编号:SM-ZD-33246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
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燃烧及燃烧条件1. 燃烧的含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氧气或空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消耗热量的反应。
燃烧具有两个特征:①有新的物质产生,即燃烧是化学反应;②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①可燃物,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②氧化剂,常见的为空气和氧气;③点火源,即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火花、高温气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构成燃烧的三要素,即三角形原理,见图2-1。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
二、燃烧的种类1. 闪燃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
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棒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在闪点的温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
防火防爆重要知识点
防 火 防 爆(安全主任培训讲课提纲 教材:第二册 安全技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一、燃烧及其发生的条件和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p1~3)1、燃烧的特征(1)燃烧是发光放热的激烈的氧化反应,这是燃烧的化学本质。
(2)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形成高温烟气,这是火灾蔓延的主要条件。
放热是燃烧的重要特征,放热多少与燃烧的持续、火势蔓延速度、火灾扑救难易有直接关系。
(3)反应消耗氧并产生大量有毒烟气,窒息中毒是火灾致死的主要原因。
2、燃烧的发生条件:燃烧三要素(即可燃物、氧化剂、点火源)同时具备、都有足够数量并彼此相互作用(P1~2)。
即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时燃烧才能也必定会发生:(1)燃烧三要素同时具备(2)燃烧三要素都有足够数量(3)燃烧三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可燃物、氧化剂是燃烧的物质条件,点火源是启动燃烧氧化反应并使反应持续进行的能量条件,明火是常见的点火源,但点火源不仅仅是明火,凡是可以把可燃物加热达到着火温度,引燃可燃物的能量条件都可以成为点火源。
点火源的本质是热量,启动燃烧反应的点火源是外部火种提供的热量,使燃烧持续的点火源是燃烧产生的热量。
燃烧产热大小与着火物的热值及重量有关。
3、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p2)防火原理:防止形成燃烧的条件 灭火原理:消除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防火灭火途径:使燃烧三个要素(1)不同时具备(2)没有足够数量(3)分隔不能相互作用4、燃烧的历程(p3~4)(1)可燃气体,气体直接燃烧。
(2)可燃液体,除金属熔体是直接燃烧外,其余是蒸发或分解为气体再燃烧。
(3)可燃固体,除金属与碳等个别例外是表面固体燃烧,其余是升华、熔化后蒸发或分解为气体再燃烧。
二、燃烧的类型与相应的火灾危险性指标(p4~6 p26~31)1、点燃(强制着火)与燃点(p4)点燃的特征是可燃物被外部火源强制点着,燃烧从局部开始,然后扩大到整体。
2、自燃(自发着火,包括受热自燃与自热自燃)与自燃点(p5) 自燃是指可燃物因受热升温不需要明火作用而自发着火。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三篇)
防火防爆基础知识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有何安全要求?制造和使用易燃物品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1.在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建筑物内,电气设备应为防爆的。
电气装置、电热设备、电线、保险装置等都必须符合防火要求。
这类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要向外开。
2.车间、实验室内存放易燃物品的量不得超过一昼夜的用量,不得放在过道上,也不得靠近热源及受日光暴晒。
3.制造和使用易燃液体、可燃气体时,禁止使用明火蒸馏或加热,应使用水浴或蒸汽浴。
使用油浴时,不得用玻璃器皿作浴锅;操作中应经常测量油的温度,不得让油温接近闪点。
4.各种易燃、可燃气体、液体的管道,不得有跑、冒、滴、漏的现象,检查漏气时使用肥皂水,严禁用明火试验。
气体钢瓶不得放在热源附近,或在日光下暴晒,使用氧气时禁止与油脂接触。
5.强氧化剂能分解放出氧,加热、摩擦、捣碎这类物质时,不得与可燃物质接触、混合。
经易燃液体浸渍过的物品,不得放在烘箱内烘烤。
6.易燃物品的残渣(如钠、白磷、二硫化碳等)不准倒入垃圾箱内和污水池、下水道内,应放置在密闭的容器内或妥善处理。
粘有油脂的抹布、棉丝、纸张,应放在有盖的金属容器内,不得乱扔乱放,防止自燃。
7.生产或实验结束后,要将工作场所收拾干净,关闭可燃气体、液体的阀门,清查危险物品并封存好,清洗用过的容器,断绝电源,关好门窗,经详细检查确保安全时,方可离去。
8.制造、使用易燃物品的车间、化验室,应为耐火程度较高的建筑物,一般不得少于2个出入口,门窗向外开。
在建筑物内外适宜的地方放置灭火工具,如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和沙箱。
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储运原则是什么?1.爆炸性物品:必须专库储存、专人保管、专车运输,不能同起爆药品、器材混储混运。
搬运过程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严禁摔、滚、翻、撞和摩擦。
避免存放在高温场所。
2.氧化剂:除惰性不燃气体外,不得同性质相抵触的物品混存混运。
避免摩擦、日晒、雨淋、漏撒。
3.压缩气体和液态气体,不能混储混运,即使都是瓶装的气体或物质也不能混储混运。
消防培训知识(燃烧)
消防安全设施的使用与维护
灭火器
了解不同类型的灭火器及其使用范围,掌握 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火灾报警器
了解火灾报警器的种类和安装要求,掌握正 确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消防栓
了解消防栓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知道如何正 确连接水源和灭火器材。
消防通道
了解消防通道的标识和要求,知道如何保持 通道畅通无阻。
火灾扑救方法
根据不同类型的火灾采取不同的扑救方法,如干粉灭火器、水灭火、 泡沫灭火等。
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在扑救过程中,应注意自身安全,避免火势蔓延至自己或他人身上。
火灾的逃生
火灾逃生原则
01
保持冷静,迅速撤离,利用现场条件进行自救和互救。
火灾逃生方法
02
熟悉逃生路线和出口,遇到烟雾时尽量保持低姿前行,寻找安
感谢您的观看
THA的点火源来启动化 学反应。点火源可以是火柴、打 火机、闪电等高温或强烈的能量
源。
02
燃烧的类型与方式
燃烧的类型
闪燃
在一定温度下,液态物 质表面产生的短暂、不
连续的火焰。
自燃
物质在没有外部点火源 的情况下,由于内部化 学反应产生的热量引发
的燃烧。
爆炸
燃烧在极短时间内剧烈 进行,释放大量热量和 气体,造成巨大破坏。
消防培训知识(燃烧)
contents
目录
• 燃烧的定义与特性 • 燃烧的类型与方式 • 燃烧的危害与预防 • 火灾的扑救与逃生 • 消防安全知识
01
燃烧的定义与特性
燃烧的定义
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 应,它需要可燃物、助燃物(通 常是氧气)和足够的高温或点火
源。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讲解
如:苯的燃点是-11 C; 乙醇为12 C; 0 0 0 0 汽油-58 C 10 C; 原油为-35 C; 甲苯4 C。
0
0
(2)着火和燃点 着火:可燃物在有足够助燃物(充分空气、氧)的情况下, 有点火源作用引起的持续燃烧现象叫着火。
燃点: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或 着火点.燃点越低,越容易着火。
七:灭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1.隔离法 2.冷却法 3.窒息法
八:爆炸及其分类
1. 爆炸:是物质在瞬间以机械工的形式释放出大量气体 和能量的现象. 爆炸的特征: 内部特征: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突然释放,造成高温 高压。 外部特征:压力急剧升高,产生冲击波造成破坏发出 巨大声响。 如:氧气与乙炔混合发生爆炸,0.01秒完成化学反应。
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最小点火能量: 乙炔 0.019mJ;甲醇 0.215mJ;甲烷 0.47mJ; 3. 爆炸的破坏作用
① 冲击波;② 碎片冲击;③ 振荡作用;④ 造成二次事故。
九: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1)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的条件 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能发生: 第一,存在可燃物质,包括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第二,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并达到爆炸极限, 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三,爆炸性混合物在火源作用下。 (2)防爆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 防爆技术基本理论: 防止可燃物质化学性爆炸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 首先, 消除可燃物,通常采取防止可燃物跑、冒、滴、漏。 同时应保证厂房通风良好。 其次, 为消除可燃物与空气混合,采取正压操作。 再次,控制着火源。如 :采用防爆电机电气,静电防护, 铜制工具,严禁明火,保护性接地(零)以及防雷措施等。
防火防爆知识
本文由淮安高邮张爱雪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防火防爆知识一、燃烧(1)燃烧的化学本质:燃烧是一种同时伴有放热和发光效应的激烈的氧化反应。
放热、发光、生成新物质是燃烧现象的三个特征。
人们往往根据这三个特征来判断哪些现象属于燃烧。
需要说明的是,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其中氧气是最常见的氧化剂,但氧化剂并不限于氧气,氧化并不限于同氧的化合。
(2)燃烧的发生条件: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氧化剂和点火源。
一般称之为燃烧三要素。
这三个要素只是引起燃烧的“质”的方面的条件,还要有“量”的方面的条件。
考虑到量方面的因素,则燃烧条件可进一步叙述为:(l)具备一定数量的可燃物;(2)有足够数量的氧化剂;(3)具备一定数量的点火源。
这三个条件要同时具备,相互作用,燃烧才会发生。
(3)燃烧的类型 1、(强制着火)点燃 2、(自发着火,自燃包括受热自燃与自热自燃)闪燃(可燃液体的蒸气着火)一、闪点:可燃液体能挥发变成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温度升高,挥发加快。
当挥发的蒸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与火源接触能够闪出火花时,把这种短暂的燃烧过程叫做闪燃,把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从消防安全观点来说,液体闪点就是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的最低温度。
闪点越低,引起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测定闪点的方法有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两种。
开口杯法是将可燃液体样品放在敞口容器中,加热进行测定。
闭口杯法是将可燃液体样品放在有盖的容器中加热测定。
同一种可燃液体样品,测定的方法不同,其值也不同,一般开口闪点要比闭口闪点高 15~25℃。
二、燃点:不论是固态、液态或气态的可燃物质,如与空气共同存在,当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就会燃烧,并移去火源后还继续燃烧。
这时,可燃物质的最低温度叫做燃点,也叫做着火点。
液体的燃点可用测定闪点的开口杯法来测定。
一般液体燃点高于闪点,易燃液体的燃点比闪点高 1~5℃。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4155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示范文本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燃烧及燃烧条件1. 燃烧的含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氧气或空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消耗热量的反应。
燃烧具有两个特征:①有新的物质产生,即燃烧是化学反应;②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①可燃物,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②氧化剂,常见的为空气和氧气;③点火源,即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火花、高温气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构成燃烧的三要素,即三角形原理,见图2-1。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
二、燃烧的种类1. 闪燃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
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棒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在闪点的温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
但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兆,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被火点燃的危险。
2. 自燃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的着火燃烧,通常是由缓慢的氧化作用而引起,即物质在无外部火源的条件下,在常温中自行发热,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积蓄逐渐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燃烧。
自燃又可以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使温度升高,当达到其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这种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消防安全技术实务燃烧的基本知识部分
一、燃烧①有焰燃烧:气体、液体只会发生有焰燃烧②无焰燃烧:只发生在固体表面的燃烧③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④燃烧的条件:有足够的数量或浓度⑤燃烧四面体: 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链式反应自由基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燃烧是一种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即在瞬间进行的循环连续反应。
自由基是化合物或单质分子中的共价键在外界因素(如光、热)的影响下,分裂而成含有不成对价电子的原子。
二、燃烧分类(一)气体燃烧(1)气体的扩散燃烧即可燃气体与氧化剂互相扩散,边混合边燃烧,如家用煤气燃烧。
可燃气体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过程比燃烧反应慢,燃烧过程处于扩散区域内,整个燃烧速度的快慢由物理混合速度决定。
(2)气体的预混燃烧指可燃气体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如氧乙炔焊。
一般发生在封闭体系中或在混合气体向周围扩散的速度远小于燃烧速度的敞开体系中,燃烧放热造成产物体积迅速膨胀,压力升高。
气体燃烧方式分为扩散燃烧和预混燃烧。
(二)液体燃烧液体燃烧时,火焰并不紧贴在液面上。
这表明在燃烧之前,液体可燃物元蒸发形成可燃蒸气,可燃蒸气发生扩散并与空气掺混形成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后在空间某处形成火焰。
(1)闪燃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时或者可燃性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
闪燃是引起火灾事故的先兆之一。
(2)沸溢含有水分、黏度较大的重质石油产品燃烧时,沸程较宽的重质油品产生热波,在热波向深层运动时,会使乳化水汽化,大量蒸汽在向上移动的过程中形成油包气的气泡,使油罐体积膨胀向外溢出。
未形成泡沫的油品也被下面的蒸汽膨胀力抛出罐外,使液面猛烈沸腾,这种现象就是沸溢。
(3)喷溅在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不断加大。
当热波达到本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沸溢形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②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③原油黏度较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
烧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防火防爆基本知识——燃烧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燃烧及燃烧条件
1. 燃烧的含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氧气或空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
热的化学反应,是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消耗热量
的反应。
燃烧具有两个特征:①有新的物质产生,即燃烧
是化学反应;②燃烧过程中伴随有发光发热现象。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①可燃物,如木材、乙醇、甲烷、乙烯等;
②氧化剂,常见的为空气和氧气;
③点火源,即点火源,如撞击、摩擦、明火、火花、
高温气体、光和射线等。
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构成燃烧的三要素,即三角
形原理,见图2-1。
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燃烧便不能发生。
对于已经进行着的燃烧,若消除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便会终止。
二、燃烧的种类
1. 闪燃
各种液体的表面都有一定量的蒸汽存在,蒸汽的浓度取决于该液体的温度。
闪燃是在液体表面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
引起闪燃时的最低温度叫做闪点。
闪点这个概念主要适用于可燃性液体,某些固体如棒脑和萘等,也能在室温下挥发或缓慢蒸发,因此也有闪点。
在闪点的温度下,液体蒸发产生的蒸汽还不多,所以闪烁一下就灭了。
但闪燃往往是着火的先
兆,当可燃液体温度高于其闪点时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被火点燃的危险。
2. 自燃
自燃是可燃物质自发的着火燃烧,通常是由缓慢的氧化作用而引起,即物质在无外部火源的条件下,在常温中自行发热,由于散热受到阻碍,使热量积蓄逐渐达到自燃点而引起的燃烧。
自燃又可以分为受热自燃和自热自燃。
可燃物质在外部热源作用下,使温度升高,当达到其自燃点时,即着火燃烧,这种现象称为受热自燃。
在工业生产中,可燃物由于接触高温表面、加热、烘烤过度或冲击摩擦等,均可导致的自燃就属于受热自燃。
而自热自燃是指某些物质在没有外来热源影响下,由于物质内部所发生的化学、物理或生化过程而产生热量,这些热量在适当条件下会逐渐积聚,导致温度上升,达到自燃点而燃烧。
造成自热自燃的原因有氧化热、分解热、聚合热、发酵热等。
自热自燃的物质常见的有自燃点低的物质,例如磷化氢;遇空气、氧气发热自燃的物质,如油脂类、钵粉、铝粉、金属硫化物、活性炭;自然分解发热的物质,如硝化棉;易产生聚合热或发酵热的物质,如植物类产品、湿木屑等。
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都是在不接触明火的情况下“自动”发生的燃烧,它们的区别在于热的来源不同。
引起自热自燃的热来源于物质本身的热效应,而引起受热自燃的热来自于外部的热源,因此它们的起火特点也不同。
一般来说自热自燃大都从内向外燃烧,而受热自燃往往从外向内燃烧。
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
国家标准《可燃液体和气体引燃温度试验方法》(GB 5332—85)规定了可燃液体和气体引燃温度(自燃点)的试验方法。
3. 点燃
点燃亦称强制着火,即可燃物质与明火直接接触引起
燃烧,在火源移去后仍能维持燃烧的现象。
物质被点燃后,先是局部被强烈加热,首先达到引燃温度产生火焰,该局部燃烧产生的热量,足以把邻近部分加热到引燃温度,燃烧就得以蔓延开去。
点燃与自燃的区别在于:自燃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高,反应与燃烧是在整个可燃物或相当大的范围内同时发生的。
而在点燃时,可燃物整体温度较低,只在火源局部加热处燃烧,然后向可燃物其他部分传播。
可燃物质在空气充足条件下,达到一定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行着火(出现火焰或灼热发光),并在移去火源之后能继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称为该物质的燃点或着火点。
易燃
三、点火源
能够引起可燃物燃烧的热能源叫点火源,主要的点火源有以下几种。
1. 明火
有生产性用火,如乙炔火焰等;有非生产性用火,如烟头火、油灯火等。
明火是最常见而且是比较强的着火源,它可以点燃任何可燃性物质。
2. 电火花
包括电器设备运行中产生的火花,短路火花以及静电放电火花和雷击火花。
随着电器设备的广泛使用和操作过程的连续化,这种火源引起的火灾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如加压气体在高压泄漏时会产生静电火花,人体静电放电产生静电火花,液体燃料流动时的静电着火,加注燃料时的摩擦与由于燃料和输油管道、容器以及其他注油工具的互相摩擦,能产生大量的静电荷,注油的速度愈快,产生的静电愈多。
在采用明流加油时,由于油流和空气或油气混合气的互相摩擦以及飞溅的液滴和油气之间的摩擦,都能产生静电荷。
3. 火星
火星是在铁与铁、铁与石、石与石之间的强烈摩擦与撞击时产生的,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一种现象。
这种火星的温度一般有1200℃左右,可以引起很多物质的燃烧。
4. 灼热体
灼热体是指受高温作用,由于蓄热而具有较高温度的物体。
灼热体与可燃物质接触引起的着火有快有慢,这主要是取决于灼热体所带的热量和物质的易燃性、状态,其点燃过程是从一点开始扩及全面的。
5. 聚集的日光
指太阳光、凸玻璃聚光热等。
这种热能只要具有足够的温度就能点燃可燃物质。
6. 化学反应热和生物热
指由于化学变化或生物作用产生的热能。
这种热能如不及时散发掉就会引起着火甚至燃烧爆炸。
四、燃烧产物
1. 燃烧产物的含义
燃烧产物是指有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全部物质,也就是说可燃物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固体和蒸汽等物质均为燃烧产物。
燃烧产物按其燃烧的完全程度分为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物质燃烧后产生不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如CO₂、SO₂、水蒸气等),这种燃烧叫做完全燃烧,其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物质燃烧后产生还能继续燃烧的新物质(如CO、未燃尽的碳、甲醇等),则叫做不完全燃烧,其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
燃烧的完全还是不完全与氧化剂的供给程度以及其他燃烧条件有直接关系。
燃烧产物的成分是由可燃物的组成及燃烧条件所决定的。
无机可燃物大多数为单质,其燃烧产物的组成较为简单,主要是它的氧化物,如CaO、H₂0、SO₂等。
有机可燃物的主要组成为碳(C)、氢(H)、氧(0)、硫(S)、磷(P)和氮(N),完全燃烧时主
要生成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二氧化硫(SO₂)和五氧化二磷(P₂0₅)。
如果在空气不足或温度较低的条件下,则会发生不完全燃烧,不完全燃烧就不仅会产生上述完全燃烧产物,同时还会生成一氧化碳(CO)、醛类、醇类等。
2. 燃烧产物的危害
二氧化碳(CO₂)是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CO)是有强烈毒性的可燃气体;二氧化硫(SO₂)有毒,是大气污染中危害较大的一种气体,它严重损伤植物,刺激人的呼吸道,腐蚀金属等;一氧化氮(NO)、二氧化氮(NO₂)等都是有毒气体,对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会危及生命。
烟灰是不完全燃烧产物,由悬浮在空气中未燃尽的细碳粒及分解产物构成;烟雾是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液滴形成。
两者都会污染环境,并对人体有害。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