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事迹

合集下载

司马迁事迹300字

司马迁事迹300字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

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初任郎中,奉使西南。

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

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3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3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3篇司马迁,字子长,司马谈之子,左冯诩夏阳人,西汉时期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1司马迁是我国西汉时伟大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从小就接受当史官的父亲关于历史知识的教育,因而对历史发生了浓厚兴趣。

他从二十岁开始的几次全国性的大游历,获得了史籍上没有的大量史料,同时初步熟悉了全国的地理环境,广泛接触了广大人民和现实生活,更使他立志要写一部空前的史书。

为了集中精力写好这本书,他杜门谢客,每天一办完公务,就钻进书房里去了,一直写到深夜。

正当他写得比较顺利的时候,一件意外的事使他不得不中断写作。

他过去的同事李陵,随李广去打匈奴,结果因寡不敌众,被俘后投降了敌人。

由于他对李陵的印象很好,就上书为李陵辩护,说他是假投降,不要深责。

当时汉武帝看后,大为震怒,马上就下令把他投进大牢。

司马迁在狱中,受尽了折磨,但他还想着出狱后完成他的著作。

谁知一年以后,不仅没有获释,反加重了刑罚:对他施以宫刑。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真想一死了之。

因为这种刑罚弄得人不男不女,还有什么活头呢?但他想起自己未完成的著作,就咬紧牙关,接受了这残酷野蛮的刑罚。

后来,他遇赦出狱,并奉旨当了中书令,但那些官僚们却不时的嘲笑他的长相和近似女人的说话声音。

他忍住肉体的痛苦和精神的打击,继续写他的书。

一天,他又来到自己的书房,望着窗外的古柏沉思,从触摸自己的下颊,因没有了心爱的胡须,猛然又想起自己的奇耻大辱,顿时怨气直冲脑顶,头上过早出现的白发仿佛都一根根竖了起来。

他想:“我是为了这著作才活下来的,我一定要象窗外的古柏那样,不怕风吹雨打,坚持写到底!”就这样,他整整写了十八年,直到成为六十岁老人的时候,才完成五十二万多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如果从二十岁搜集资料时算起,一共用了四十年的时光。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2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是专门负责管理天文历法、记载史事的官员。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优秀8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优秀8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优秀8篇司马迁及史记篇一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鲁迅称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篇二司马迁幼年时就很刻苦,十岁开始学习当时的古文,二十岁时满怀求知的欲望,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考察古迹,采集传说。

这为后来编写《史记》作了很好的准备。

其父司马谈死后,司马迁承袭父职,做了太史令,有条件看到大量的图书文献和国家档案,这对司马迁编写《史记》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天汉二年(前99),李陵出击匈奴,乒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

后获赦出狱,为中书令,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和润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和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除《史记》外,司马迁作赋八篇,又撰《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修史的抱负。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篇三五年级时,老师给我们上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这篇课文之后,我非常想了解司马迁和他的故事。

可是没有时间。

暑假终于到了,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司马迁的故事》,然后回家细细地从头到尾阅读了一遍。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司马迁从出生到逝世发生的事情。

司马迁出生在龙门,从小生性好奇,很有志向也很好学。

司马迁9岁时,通读《诗》和《书》,10岁时,能诵读《左传》、《春秋》、《国语》等古代史籍,还拜孔安国和董仲舒为师。

司马迁成年之后,四处游历,立志要编写一部史书。

之后数年,发生了许多的事情。

在“封禅”的路上,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去世了。

司马谈临终时拉着儿子的手嘱咐他一定要帮自己把这400多年来,应该列入史册的人物都记载下来。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以下是分享的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司马迁遵从父亲遗嘱,立志要写成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

就在他着手写这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

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

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

于是忍辱奋起,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史记》。

这部伟大著作共526500字。

开创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

鲁迅曾以极概括的语言高度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

司马迁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

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

他到过浙江会稽,看了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

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

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

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

现在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

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

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

《司马迁生平》课件

《司马迁生平》课件

学术交流
与当时著名学者进行学术 交流,拓宽视野和知识面
CHAPTER 02
司马迁的生平事迹
游历四方
司马迁在年轻时曾游历四方,积 累了丰富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知
识。
他通过实地考察和采访,深入了 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 ,为后来的历史研究奠定了基础

游历四方不仅拓宽了司马迁的视 野,也让他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
司马迁对后世的影响
史学研究
司马迁的《史记》为后世的史学 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史论, 对中国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
推动作用。
文学创作
司马迁的文笔和叙事技巧对后世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
多文学家都从中汲取营养。
思想启蒙
司马迁的独立思考精神和追求真 理的勇气,对后世的启蒙思想家
和改革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司马迁生平》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司马迁简介 • 司马迁的生平事迹 • 司马迁的文学成就 • 司马迁的思想和价值观 • 司马迁的影响和评价
CHAPTER 01
司马迁简介
出生背景
01
出生时间
公元前145年
02
03
04
出生地点
龙门(今陕西省韩城市)
家庭状况
父亲为史官,家境较为优渥
社会背景
西汉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 定
家庭环境
01
02
03
家庭成员
父亲为史官,母亲为富商 之女
教育状况
家庭重视教育,从小受到 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族影响
家族中有多位史学家,对 司马迁的成长产生了积极 影响
教育经历
启蒙教育
在家庭中接受启蒙教育, 学习文字、算术等基础知 识

历史人物故事简短注音版

历史人物故事简短注音版

历史人物故事简短注音版司马迁(Sì mǎ Qiān)司马迁,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西汉朝廷功臣,公元145年-公元86年出生于河南宝丰,拜荆山侍献太师,西汉的相枢密之臣。

他代表着一定的政治与文学思想。

他后来被认可为历史学家的头领,并成为中国史学的首屈一指的代表,且被尊称为中国历史的传神,而他的著作《史记》也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财富。

以下是司马迁一生相关事迹:一、诞生之年司马迁出生于西汉初年,公元145年,他是一个官宦之家中的第三子,他的母亲是宝山侍献太师的南宋绛夫人,他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也拥有很好的教育,在他的父兄的帮助下,他的时间几乎全部都花在读书上。

二、九章算术之坐标在公元107年,司马迁通过设计了九章算术,它是一本关于数学和科学方面综合性论文,全书分为九章论述,他们涉及古算法学,天文学,地理学,政治学,哲学,语言学,计算学等等。

作为一个有着主题,章节明确的文献,它有效地延伸了中国数学和知识的影响。

三、思想追求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司马迁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形式,他的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政治秩序的合法性,法制的定义和政府的功能。

他的作品居然得到了唐朝机构的赞赏,他的独到的观点在刺客和游客中得到了普遍的认可,有效地影响了他以后的观点。

四、着作史记司马迁在唐朝时期,最为著名的着作就是《史记》。

《史记》是他在西汉朝廷到唐朝时期,对中国历史的编纂与整理。

《史记》收录了国外外传史官报与古、典之证,从中着重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变迁以及中国历史事件的过程。

五、壮烈牺牲在公元75年,司马迁去执行当时洪武的指示前往前线担任将领,但最终他在抗敌过程中牺牲,他的着作与精神思想永远留在了历史的台面上,并且让他成为古代著名历史学家的代表,深受中国后人尊敬与爱戴。

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及个人事迹简介

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及个人事迹简介

司马迁的人生经历及个人事迹简介司马迁是中国古代一名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关于他的人物生平事迹大家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司马迁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司马迁的人物生平事迹司马迁确切的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记载。

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五年),一说生于公元前135年(汉武帝建元六年);大约卒于公元前86年(汉昭帝始元元年),一说卒于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又一说卒于公元前90年(汉武帝征和三年)。

据说司马迁家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

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

司马迁自称其先祖是颛顼时期的天官,《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

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周宣王时期,司马迁的祖上来到秦国。

他的直系八世祖先是战国中后期秦国著名的武将司马错。

秦惠文王时期,司马错曾经在朝堂上与张仪辩论,辩论内容被收入《战国策·秦策》,后收入《古文观止》,名为《司马错论伐蜀》。

辩论胜利后,秦惠文王派司马错等人出兵巴蜀,得胜而守之。

六世祖司马靳(司马错次孙)为名将武安君白起副手,参与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人,司马错、司马靳等军事之功为秦国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军事基础。

高祖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

曾祖司马无泽,在汉初作长安的一个“市长”(管理市场)。

祖父司马喜,没有做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

司马迁的父亲是西汉武帝时期太史令司马谈。

司马谈是当时一位非常杰出的学者,著有《论六家要旨》一文,系统总结了春秋战国秦至汉初以来阴阳、儒、墨、法、名、道各家思想的利弊得失,并对道家思想进行了高度肯定,该文是对春秋战国以来的诸子百家思想的高度概括和凝练总结。

司马谈在约汉武帝建元六年至元封元年间任太史令。

有志者事竟成的司马迁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的司马迁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的司马迁事例在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以其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其中,司马迁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司马迁,字子长,汉朝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他出生在一个学者世家,父亲是当时著名的学者,给了他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质的教育。

从小,司马迁就展现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然而,他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

年轻的司马迁进入国子监学习,但由于他的背叛行为,被关入监狱。

在监狱中,他经历了长时间的苦难和痛苦,但他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他利用监狱中的时间,专心致志地研究历史文献,并开始撰写《史记》这部伟大的著作。

司马迁坚信,只有通过研究历史,才能真正了解人类的过去,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他相信,在自己的努力下,历史会记住他,他的著作会成为后人学习的重要资料。

于是,在监狱的艰难环境下,他毫不气馁,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思考和写作。

艰苦的岁月过去了,司马迁终于重获自由。

他放弃了过去的一切,专心致志地投入到《史记》的撰写中。

他广泛收集资料,细致入微地考证,力求做到史实准确,文辞流畅。

他用自己的笔写下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将中国古代的历史展现在世人面前。

然而,司马迁的著作并没有得到当时的重视和认可。

他的文字被人诟病为“杂乱无章”,他的观点被认为过于激进。

面对这些质疑和指责,司马迁并没有气馁,他继续努力完善自己的著作,坚信自己的价值和才华。

经过多年的努力,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被誉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之作。

它不仅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于保留中国古代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司马迁的毅力和才华终于得到了认可,他的名字被载入了史册。

司马迁的一生是充满坎坷和艰辛的,但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毅力,最终取得了不凡的成就。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司马迁的故事简短

司马迁的故事简短

司马迁的故事简短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影响深远。

司马迁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家境优渥,但他并不满足
于享乐,而是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历史学家。

他从小就酷爱读书,
勤奋好学,深得父母的喜爱。

然而,司马迁的求学之路并不平坦,
他历经了许多挫折和磨难。

在他年轻的时候,家国深陷战乱,司马迁的父亲被敌军杀害,
家道中落。

面对家族的衰落和国家的动荡,司马迁并没有沉沦,而
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以史为鉴,总结历史教训,希望能够为国家的
复兴出一份力。

他辗转各地,广泛学习历史文献,深入田野调查,
积累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宝贵的经验。

最终,司马迁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
传体通史《史记》,这部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以
其卓越的历史眼光和文学才华,将中国历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和杰
出人物生动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中国古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

然而,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遭受了许多苦难和磨难。

他因不满当时的统治者而遭受酷刑,双目被剜,身体受尽摧残,
但他仍然坚持不懈,毫不动摇地完成了这部伟大的著作。

他的坚韧不拔和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后人,成为中国古代的楷模。

司马迁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后人,成为了中国古代史学的典范,也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

司马迁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现在,展望未来。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

司马迁的励志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司马迁的励志故事司马迁的励志故事15篇司马迁的励志故事1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

有志者事竟成司马迁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司马迁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以司马迁为例司马迁,古代中国著名的史学家与文学家,是《史记》作者之一。

他生于汉朝初期,家庭背景优裕,但他常年追求学问,追求真理,对
权贵不屈服,因此多次遭受打压和囚禁。

但是,最终他通过自己的努
力和坚持,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以下是他的事迹及
其启示:
1、志向决定成败
司马迁自幼聪明好学,家境富裕,但是他不满足于家族的安逸和
舒适生活,而是追求真理和学问,有志于成为一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
文学家。

他的志向和信念,成为他成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关键。

2、坚持不懈
司马迁在成为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

当他被囚禁时,他仍然继续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通过不断写作
和研究,最终完成了伟大的著作。

他的坚持和毅力,成为了他成为一
名伟大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保证。

3、敢于批判权贵
司马迁秉持着公正正义的态度,不屈从于权贵,多次被囚禁和折磨。

但是,他仍然不怕强权,批判权贵,敢于说出真相。

他的公正和
勇气,成为他成为一名伟大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不可或缺的品质。

4、尊重学问
司马迁一生追求学问,在文学和历史学领域均有很大的成就。

他始终尊重学问,热爱学问。

他的学识和伟大的著作,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司马迁的事迹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无论面临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恒,不屈服于强权,尊重学问,最终就能成为一名伟大的人物,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

司马迁的生平经历

司马迁的生平经历

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司马迁的生平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经历西汉景、武年间(时间不详),在黄河龙门的一个小康之家中,司马迁出生了。

司马迁的祖父司马喜在汉文帝诏入栗米受爵位以实边卒的政策下,用四千石栗米换取了九等五大夫的爵位,因此全家得以免于徭役。

年幼的司马迁在父亲司马谈的指导下习字读书,十岁时已能阅读诵习古文《尚书》、《左传》、《国语》、《系本》等书。

汉武帝建元年间,司马谈到京师长安任太史令一职,而司马迁则留在龙门老家,身体力行,持续着耕读放牧的生涯。

学游天下稍稍年长之后,司马迁离开了龙门故乡,去到京城长安父亲的身边。

这时的司马迁已学有小成,司马谈便指示司马迁遍访河山去搜集遗闻古事,网罗放失旧闻。

去司马迁在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天下,他从京师长安出发东南行,出武关至宛。

南下襄樊到江陵。

渡江,溯沅水至湘西,然后折向东南到九疑。

窥九疑后北上长沙,到旧罗屈原沉渊处凭吊,越洞庭,出长江,顺流东下。

登庐山,观禹疏九江,展转到钱塘。

上会稽,探禹穴。

还吴游观春申君宫室。

上姑苏,望五湖。

之后,北上渡江,过淮阴,至临淄、曲阜,考察了齐鲁地区文化,观孔子留下的遗风,受困于鄱、薛、彭城,然后沿着秦汉之际风起云涌的历史人物故乡,楚汉相争的战场,经彭城,历沛、丰、砀、睢阳,至梁(今河南开封),回到长安时任太史令的父亲司马谈身边。

回朝为官因为父亲司马谈的缘故,司马迁回京后得以仕为郎中。

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驰义侯授命平定西南夷,中郎将郭昌、卫广率八校尉之兵攻破且兰,平南夷。

夜郎震恐,自请入朝称臣。

汉军又诛邛君,杀笮侯,冉震恐,请臣置吏。

之后汉武帝在西南夷设置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五郡。

而此时正随汉武帝东行巡幸缑氏的司马迁在继唐蒙、司马相如、公孙弘之后,再次出使西南,被派往巴、蜀以南筹划新郡的建设。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6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6篇】

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6篇】司马迁史记励志故事篇1《史记》既是大一统社会的产物,又是这个大一统社会所不容的“谤书”,因为它敢于冲出为尊者讳的藩篱,把如椽之笔伸向统治阶级内部,揭露其丑恶行径,甚至把至高无上的皇帝头上的神圣光圈剔除干净。

又由于它敢于把热情洋溢的笔墨付诸下层人物,对刺客、游侠表示极大的同情,敢于儒家罕言之“利”挑战,表现出卓越的经济思想,所以,在正统思想家眼里,《史记》又成了叛经离道之作。

从另一方而看,当时的文人学士,舞文弄墨,喜欢的是铺张扬厉、对偶工整、语言华丽的辞赋,而司马迁的《史记》则是用一种自由奔放、参差不齐的散体长短句与世相争。

这就决定了它在当时文化氛围中的命运,正如司马贞所叹:“《史记》比于班书,微为古质,故汉晋名贤未知见重所以魏文侯听古乐则唯恐卧,良有以也。

”(《史记索隐序》)又说:“其人好奇而词省,故事核而文微,是以后之学者多所未究。

”(《史记索隐后序》)同时,史学在两汉对期还没有它应有的独立的地位,它被作为经学的附庸而列入《春秋》类中。

这儿股势力的融合,使《史记》的流布和研究都很难迈开大步。

魏晋以后,强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击着儒家的传统思想,人们从禁锢中解放出来,在新的文化氛围中,人们的认识、思想都有了新的特色。

与此同时,学术上的一大变化就是:史学摆脱了经学附庸地位,在学术领域内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西晋秘书监苟勗《中经新薄》把史学从经学的附庸中划分出来,列为丙部,体现出史学的独立性。

东晋著作郎李充《晋元帝书目》又把史部提升到仅次于经学的地位。

史学本身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数量繁多,甚至出现了“一代之史,至数十家”的局面。

人们对史学认识的提高,尤其是“正史”地位之尊,也使《史记》的身价得到相应的提高。

尽管《史记》有时也被视为洪水猛兽,但更多的人是站在赞同的立场上去评价《史记》,一反过去“尊班抑马”而为“尊马抑班”,并有人仔细研读,乃至于出现了《史记集解》这样的著作,为后代的研究开了一个先河。

有志者事竟成的司马迁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的司马迁事例

有志者事竟成的司马迁事例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古训,意味着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努力去追求目标,最终定能成功。

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无数个成功故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是中国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的一位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自幼聪慧好学,对历史、文学非常感兴趣。

然而,他的家族却在他还很小的时候遭受政敌的打击,他的父亲因此被迫自杀。

司马迁在家族破败的环境下,丧失了一切身份和财富,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继续努力学习。

年轻的司马迁拜读了很多古代文献,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特别对历史感兴趣。

他决定将自己的才能和热情付诸实践。

司马迁辞去孝廉的官职,离开了家乡,踏上了寻找知识的道路。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历史,司马迁到了当时学术繁荣的长安(今天的西安),入东汉朝廷任职于太学,开始了他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司马迁积极利用太学的资源,沉浸在古籍之中,学习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包括史书、传记等等。

他不仅研读中国历史,还广泛涉猎外国史书,例如《史记》对世界历史的记载,使他对历史的研究更加深入全面。

然而,司马迁的人生并不一帆风顺。

在学问上,他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挫折,但是他没有放弃。

据说在编写《史记》这本历史巨著的过程中,司马迁一度被腰斩一事虚构出来戏剧化的描写。

这段描写表达了司马迁面对挫折和残酷现实时的坚定决心和不屈精神。

他时刻铭记着自己的使命,不断奋发努力,砥砺前行。

最终,司马迁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他成功完成了《史记》,这是一本纵贯五千年的巨著,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绝世之作”,在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司马迁在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双重身份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后人称为“史家之宗”。

司马迁的成功不仅表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也是他努力与天赋相结合的结果。

他坚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取得了辉煌成就。

司马迁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

司马迁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

司马迁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司马迁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源自于《史记》中的记载,意思是有决心和毅力的人最终会实现自己的目标。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一生就是最好的例证。

以下是关于司马迁有志者事竟成的例子:1. 司马迁年轻时立志撰写一部中国历史的宏篇巨著,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最终完成了《史记》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史书。

2. 司马迁在编写《史记》时,遭遇了无数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完成了这部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的著作。

3. 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过程中,经常遭受到各种非议和批评,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以更加执着的态度继续前行,最终获得了众多后人的尊敬和赞誉。

4. 司马迁在整理和编纂《史记》的过程中,不断深入研究历史资料,勤奋钻研,耐心细致地查找和整理史料,最终呈现了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的史学巨著。

5.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面对着种种历史事件和复杂人物,他不断克服困难,努力解决史料矛盾和不完整之处,最终完成了一部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的历史巨著。

6. 司马迁在整理《史记》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记录者,更是一个思考者和分析家,他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教训。

7.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秉持着客观、公正、真实的原则,不偏不倚地呈现历史事实,他的执着和坚持为后人提供了一部真实可靠的历史参考资料。

8. 司马迁在整理《史记》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史学家,更是一个文学家,他运用优美的文笔和生动的描述,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历史更加生动有趣。

9. 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深入研究历史文献和资料,勤奋钻研,不断完善自己的史学理论和方法,最终成为中国史学史上的一代宗师。

10. 司马迁在整理《史记》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一个文字工作者,更是一个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他通过自己独特的史学观点和深刻的历史分析,为后人提供了一部永恒的历史经典。

司马迁事迹

司马迁事迹

关于司马迁的故事1(诚实).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

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

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

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司马迁要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忌讳"的问题。

可是他在给人物作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

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以及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尤其揭露了汉代统治阶级的罪恶。

他虽是汉武帝的臣子,但对于他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

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

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

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

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处。

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

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

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

比如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

他既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迁事迹.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幸福生活九字经:有希望,有事干,有人爱。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绿叶的姿态,同时也要暗藏红花的心机。《史记》
(李健锋)
司马迁事迹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龙门阳夏(今陕西韩城人)。其生卒年代,史无明文。近人王国维《太史公行年考》认为他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大约卒于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享年60岁。据说司马氏自唐虞至周,都是世代相传的历史家和天文家。司马错是秦惠王时伐蜀的名将,司马昌是秦始皇的铁官,到了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又做汉武帝的太史令,恢复了祖传的史官恒业。司马迁的少年时代,“耕牧河山之阳”。他在这“山环水带,嵌NB021蜿蜒”(《韩城县志序》)的自然环境里成长,既被山川的清淑之气所陶冶,又对民间生活有一定体验。十岁,司马迁随父亲至京师长安,得向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家学渊源既深,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不浅。这个时候,正当汉王朝国势强大,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候,张骞奉使通西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汉武帝设立乐府……;也是司马迁在京城里丰富见闻,热情迸发的时候。大约二十岁,司马迁开始外出游历——“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回到长安以后,做了皇帝的近侍郎中,随汉武帝到过平凉、崆峒,又奉使巴蜀,最南到了昆明。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史官,本应从行,但病死在洛阳。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遗志,赶到泰山,参加封禅,随后沿着东海,绕道长城塞外回到长安。元封三年(前108年),司马迁三十八岁时,正式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览汉朝宫廷所藏的一切图书、档案以及各种史料的机会,他一边整理史料,一边参加改历。等到太初元年(前104年),我国第一部历书《太初历》完成,他就动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出塞攻打匈奴战败被俘,司马迁替李陵说了几句解释的话,触怒了汉武帝,把他投下监狱,第二年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司马迁《报任安书》)几乎断送了性命。但他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希图出现一线转机。
思考题:
1.司马迁“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理想的内涵是什么?2.谈谈你读《刺客列传》、《游侠列传》后的感想。
推荐阅读书目Βιβλιοθήκη 1《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2《报任安书》,司马迁著3《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李长之著,三联书店1984年版
第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著作越来越多。于是,晋朝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第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史记》不但是中国史传文学的集大成者,而且,它的文章对于魏晋小说、唐宋古文,甚至宋元戏曲,都有很大影响,成为中国文学重要的源头活水。当然,司马迁修撰《史记》的最高理想是“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要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历史哲学体系。更深入的理解,要留待我们对《史记》的具体学习中去体会了。
《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本纪”实际上就是帝王的传记,因为帝王是统理国家大事的最高的首脑,为他们作纪传而名之曰“本纪“,正所以显示天下本统之所在,使官民行事都有一定的纲纪的缘故。同时,也是全书的总纲,是用编年体的方法记事的。在“本纪”的写作中,司马迁采取了详今略远的办法,时代愈远愈略,愈近愈详。“本纪”托始黄帝,是因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又是“正名百物”的祖师。将项羽列入“本纪”,一是秦汉间几年“政由羽出”,一是推崇其人格。“表”,所以列记事件,使之纲举而目张,以简御繁,一目了然,便于观览、检索。“书”,是记载历代朝章国典,以明古今制度沿革的专章,非是熟悉掌故的史家,是无法撰写成书的。班固《汉书》改称“志”,成为通例。“书”的修撰,为研究各种专门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世家”是记载诸侯王国之事的。这因诸侯开国承家,子孙世袭,也就给了他们的传记叫做世家。从西周的大封建开始,发展到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先后称霸称雄,盛极一时,用“世家”体裁记述这一情况,是非常妥当的。司马迁把孔子和陈涉也列入“世家”,是一种例外。孔子虽非王侯,但却是传承三代文化的宗主,更何况汉武帝时儒学独尊,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将之列入“世家”也反映了思想领域的现实情况。至于陈涉,不但是首先起义亡秦的领导者,且是三代以来以平民起兵而反残暴统治的第一人,而亡秦的侯王又多是他建置的。司马迁将之列入“世家”,把他的功业和汤放桀,武王伐纣,孔子作《春秋》相比,将他写成为震撼暴秦帝国统治、叱咤风云的伟大历史英雄,反映了作者进步的历史观。“列传”是记载帝王、诸侯以外的各种历史人物的。有单传,有合传,有类传。单传是一人一传,如《商君列传》、《李斯列传》等。合传是记二人以上的,如《管晏列传》、《老庄申韩列传》等。类传是以类相从,把同一类人物的活动,归到一个传内,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刺客列传》等。司马迁把当时我国四周少数民族的历史情况,也用类传的形式记载下来,如《匈奴列传》、《朝鲜列传》、《大宛列传》等,这就为研究我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来源。七十篇列传的最后一篇,是《太史公自序》,把自序摆在全书的最后,这是古代学者著书的惯例。总之,司马迁写作《史记》以“本纪”叙帝王,以“世家”载诸侯,以“列传”记人物,以“书”述典章制度,以“表”排列大事,网罗古今,包括百代,打破了以年月为起迄如《春秋》的编年史、以地域划分如《国语》的国别史的局限,创立了贯穿古今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通史先例,成为正史的典范。
太始元年(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前91年)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
《史记》的写作
《史记》是一部纵横古今数千年的巨著。它的出现一方面是时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史学家艰苦劳动的产物。对司马迁而言,首先是秉承遗命,继续先祖的太史事业。他的父亲司马谈早就打算编写一部史书,但是,这个愿望未能实现。临终司马谈嘱咐儿子:“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鳞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修纂史记,这是延续祖先文化生命的名山事业,作为太史令,不能履行使命,罪莫大焉。此后,父亲的遗命总是在司马迁的耳际回旋着:“先人有言,自周公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时代也提出了构建新的历史文化文本的内在要求——“余闻之先人曰:‘伏羲至淳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以来,至明天子,获瑞符,封建禅,改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泽流罔极。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为了写作,司马迁可以说耗尽了毕生精力。撰写史书,需要大量收集材料。《史记》的取材极其广泛,一是文献材料,其中有《夏小正》、《世本》、《秦纪》、《春秋》、《国策》、《楚汉春秋》等数十种。二是交游所得。司马迁一生交游很广,彼此过从往来,也获得了许多极珍贵的史料。三是实地采访。司马迁二十岁即四处游历,行程几乎达到西汉王朝的全境,看了好些古代遗迹,听到了好些古代的轶闻,这也极大地丰富了他的历史材料宝库。在游历的过程中,司马迁还特别注意金石碑刻的记录,开创了运用金石材料的先例,如《秦始皇本纪》等。如果仅仅是历史材料的堆积,当然也完成不了一部伟大的著作。司马迁之所以蒙受奇耻大辱却“就极刑而无愠色”,是因为具有伟大的抱负。他说:“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衰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只有如此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才支撑着艰苦卓绝的编写工作,给中国历史学留下一部光辉不朽的著作。
《史记》的评价
《史记》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为知言。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巨大。第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