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合集下载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

范文一:计量经济学教学问题与改革分析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理论和应用分析工具。

正因为其重要性,1998年教育部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将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在本科生阶段,除了经济、管理专业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外,不少高校将其作为全校性选修课程。

计量经济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日益显现的重要性,对当前普通高校学生的课程学习和老师教学,特别是对商科背景的本科生,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二、文献评述作为一门以经济与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综合数学、统计学分析工具,以现代电子计算技术为依托的计量经济学,其知识面涉及之广、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之强,是经管类专业课程中所罕见的,这也是计量经济学难教、难学的根本原因。

李均立、许海平归纳了该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教研教改建议。

马成文、金露、魏文华强调案例教学在计量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并指出了案例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张柠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实验教学力度,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已有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是通过对有关文献仔细地梳理后发现,现有文献存在一个特点:将焦点聚焦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困难上。

上述文献既存在合理的地方,也存在一定的偏见。

三、商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一)学生本身的问题1.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计量经济学需要大量计算与演算,学科本身与其他一些学科相比显得枯燥乏味一点。

在安徽省教学研究一般项目(2022jyxm240):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这一研究中完全不喜欢,不太喜欢以及持中立态度的同学占比59%,超过半数的同学是不非常喜欢这门课程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太高。

2.数学基础薄弱商科学生有大多数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薄弱。

而计量经济学需要良好的统计学,运筹学和数学基础,这就导致了商科学生难以学好计量经济学这门学科。

(二)老师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过于死板目前,国内教学很多教师只进行理论教学,而没有实验教学。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计量经济学论文范文摘要: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计量经济学方法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经济系统复杂性认识的深入,现代计量经济学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

我们介绍计量经济学的产生、发展以及它所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和方法,以促进计量经济学的普及推广和学习研究。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统计检验;预测分析;参数估计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亦称经济计量学。

传统的经济学是研究经济变量之间关系的科学,计量经济学则是研究如何度量这些关系的科学。

当代科学发展的特点,第一就是数学化,从定性研究到定量描述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是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说过,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

第二是互相渗透,计量经济学正是传统的经济学数学化和几门科学互相渗透的结果。

一现代计量经济学的本质及其产生发展的过程1.计量经济学本质所谓计量经济学,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数学方法为手段,经济理论为指导,考察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经济的数量关系,预测经济发展趋势,是检验经济政策效果的工具。

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理论当然是指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其中占显著地位的是凯恩斯的经济理论。

而统计学则主要是指数理统计,数理统计作为认识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很多领域广为应用,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高效逻辑运算工具,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至于数学模型,其实就是用来反映客观实际的数学方程式。

不过,计量经济学中的数学模型,更多的是联立方程组,而不是单个方程式,并且一般是以概率模型出现的。

挪威经济学家,计量经济学的始祖弗瑞希在1933年的计量经济学》》杂志创刊号社论中有这样一段话:“用数学方法探讨经济学可以从好几个方面着手,但任何一个方面都不能与计量经济学混为一谈。

因此,计量经济学与经济统计学决非一码事。

它也不同于我们所说的一般经济理论,尽管经济理论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数量特征。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

计量经济学简单的课程论文范文计量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学界越来越被关注,其方法与工具也在实证研究中被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篇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计量经济学论文》一翻转课堂的内涵传统的教学流程是教师通过课堂讲授完成知识传递,然后通过课外作业促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

翻转课堂则是对传统教学流程的颠倒安排,它将知识传授过程由课堂移到课外,让学生借助观看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课件或利用网络资源等自主、协作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则成为教师答疑解惑,指导学生完成作业、讨论探究问题和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的地方。

因此,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根本改变,教师由教学“主导者”和“控制者”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则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成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自主或协作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

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通过提供教学视频、课件、文本等教学资源,使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完成知识的传授,然后在课堂上通过答疑解惑、协作探究和互动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打破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垄断,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动去探究和构建知识,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技术发展推动教育变革的产物,被誉为预见未来的教育。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与传统教学有本质的不同。

翻转课堂要想取得预期成效,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

首先,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由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协作探究去完成,需要学习者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由于翻转课堂把知识的学习过程放在课外,所以需要有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系统来支持,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自主、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再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教学视频、课件的制作以及各种系统工具的操作和应用,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计量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实证分析的重要方法与工具。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量经济学期末论文范文一: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在教学实践中如果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因为网络抄袭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段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具体设计思路,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新的认识。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设计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段作为经济学实证经验分析的一门重要方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核心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方法,计量经济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依据,更需要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计和检验模型,对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结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

所以对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只是手段,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现实的经济问题。

为了方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方法应用的理解,常用的教学手段是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1-2]。

虽然案例分析和实验教学能够对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有所帮助,但这两种教学手段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方法的应用。

因为要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实证分析除了理解方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悉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完整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观察(行为分析)→关于经济理论的抽象(理论假说)→建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计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实证分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获得性怎么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实证结果跟预想结论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怎么办、如何从实证分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点、规范的实证分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分析研究具有随机性特性的经济变量关系的学科,以济理论和统计资料为基础,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与电脑技术,以建立经济计量模型,本篇文章主要给大家介绍几篇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供给大家作为一个参考。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授热荐10篇之第一篇: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中的"四步法"摘要:"四步法"可以将计量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的核心呈现出来,让晦涩难懂的厚厚的一本计量经济学教科书变得"越来越薄", 从而收获良好的理论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对"四步法"在模型和参数的显著性检验以及计量经济学检验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学生学习和掌握其他所有的假设检验方法提供思路。

关键词:四步法;课程教学;计量经济学;一、引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面向经济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专业必修课,199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计量经济学为经济学门类各专业的八门核心课之一。

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克莱因教授指出:"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中最权威的一部分",对其他专业课的学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从教学实践上来看,各普通高校普遍存在着"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的双重困境,因而引发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学者们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比如,王乃静和李国锋(2001)、黄雪燕(2006)、李锐(2009)在教学过程中结合Eviews、R软件等应用软件探究了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难点问题;胡新艳和陈文艺(2006)提出了"探究(Exploration)-讨论(Discussion)-实践(Practice)"教学模式;万冰魂等(2018)将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理念引入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4个方面设计了OBE改革的具体内容;叶霖莉(2017)和王文静(2017)则提出了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与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双轨教学模式以及刘冬萍(2018)基于任务驱动式教学(Task-driving Teaching)及问题导向式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的"三线一体"教学模式试图改进传统计量经济学讲授式教学的弊端。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具有应用性较强的课程。

计量经济学强调理论、案例和实验三者的有机结合。

为了加强学生对计量经济学的了解,知道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得该课程的教学达到预定的效果,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教师应正确理解计量经济学在整个经济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理论与应用并重首先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的位置及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即使部分经济理论有数量特征的,但经济统计学、一般的经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是不可以混为一谈的。

也不能将计量经济学简单地看作是数学在经济学上的应用。

只有真正的清楚经济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将其结合着理解,我们才能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内涵及本质。

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由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相互结合的交叉学科,但是我们不能简单的将计量经济学看作是经济学、统计学、或者应用数学在经济学上的一种应用,而应将其看作一门在经济学科中占举足轻重地位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计量经济学教学应当理论与应用并重,计量经济学笼统的可以分为理论和应用计量经济学两部分。

理论计量是以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为主,以数学推理为基础,强调理论的数学证明与推导;应用计量侧重理论的应用,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实际问题进行处理。

在这方面的教学中,尤其应侧重结合我国国情,设计相关的实例分析教学,使得学生能够结合应用模型,加深对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应用理解和训练。

教师应当将计量经济学这门课程作为经济学人才所需掌握的基本方法论来设计。

如果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基本的方法论原理,就具备了解决经济学中的相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本科计量经济学的课程内容的设计中,应当坚持应用和理论并重,着重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案例,加深对计量理论的理解程度。

再次,对于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思路是优于数学过程而更加需要重视的部分。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计量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来分析经济学中的问题,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其次,计量经济学在企业经济决策和市场预测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许多企业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市场需求、价格变动、产品销售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

同时,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组合优化,提高投资收益率和降低风险。

另外,计量经济学在社会政策评估和效果分析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评估各种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例如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客观评价政策的效果,为政府改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经济决策、市场预测、社会政策评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进一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对推动经济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计量经济学也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准确地理解市场行为与市场效率。

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供需关系、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等因素进行经验分析,为市场营销、产业咨询和市场调研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这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战略计划,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关贸协定、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及它们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且对一些相关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其中,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基础的模型之一,它可以用来分析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预测和检验。

另外,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研究经济变量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从而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

面板数据分析则是研究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不同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研究个体特征对经济现象的影响,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实际经济研究中,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等。

其中,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研究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消费者选择等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在金融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等问题。

通过金融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规律,以及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我将通过一个实证分析来展示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我选择了一个关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课程Array论文论文题目:影响我国国内旅游经济的因素分析课程名称:计量经济学任课教师: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年月日[摘要]本文旨在根据我国旅游相关数据,分析出影响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部分因素。

首先基于对旅游发展的一些考证以及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业收入的因素分析,同时综合了相关的市场细分和消费分析理论,选取了国内国内旅游人数等三个解释变量建立了理论模型。

在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基础上,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

最后,我们对所得的结果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政策建议。

[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我国人均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其主要表现在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的转变。

特别是对“旅游”这一朝阳产业,人们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2000年到2009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次从7.44亿增加到19.02亿,国内旅游总花费从3175.5亿元增长到10183.7亿元,分别增加了1.55倍和2.20倍。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据最新统计,2009年底,全国旅行社总资产585.96亿元,同比增长12.28%,其中,负债345.99亿元,同比增长15.34%;所有者权益239.97亿元,同比增长8.15%。

按形态分,固定资产106.31亿元,占总量的18.14%,同比增加14.23%;流动资产430.39亿元,占总量的73.45%,同比增加20.95%;其他类型资产49.26亿元,占总量的8.41%。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旅游业标准管理的先进国家。

旅游业是中国与国际接轨最早并紧跟世界潮流的行业,已初步形成了“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格局。

旅游业已成为中国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扩大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

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入境国和第四大旅游出境国,形成由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转变。

旅游产业正在向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迈进。

旅游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功能越来越综合,贡献越来越巨大。

[关键词]旅游收入市场细分国内旅游多重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一、问题的提出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带薪假期的普遍实行。

由于旅游条件的改观,人民的旅游热情将进一步焕发,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

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理论研究的有力支撑。

因此,对影响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因素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影响旅游消费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旅游者的主观需求因素,包括旅游者的收入情况和闲暇时间等;二是旅游资源的客观供给因素,包括旅游资源及其设施、交通情况等。

具体说来包括:(一)居民旅游观念的变化国内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GDP指标越高,国民的富裕程度越高,消费观念越强。

(二)居民可支配时间增多1999年9月,国家出台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根据这一放假办法,形成了三个各约一周的集中假期,即“春节”、“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

集中的假日,使出游者实施的中长距离旅游有了时间保证,人们有可能走得更远,逗留得更久,去更多的旅游景点,享受更多的旅游经历,也支出更多的费用。

“黄金周”使居民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加,在我国的国内旅游发展方面起着十分良好的作用。

(三)旅游人数旅游消费与旅游人数有着一定的关系:旅游人数越多,消费水平通常就越高。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外出旅游,为旅游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交通情况随着经济的逐步增长,我国的交通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

铁路、公路的增多,条件的完善,使出行变得更加方便,居民也因此更乐于到各个地方旅游。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对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现阶段,对于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我们应该着重发展哪些方面来促进这个朝阳产业继续发展壮大?这主要取决于哪些方面能给我过国内旅游业收入带来更大幅度的增长,即是我们研究课题的关键。

针对此种情况,我们收集了1985--2005年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相关因素的时间序列数据,诸如国内生产总值、旅游人数、交通建设等,并用计量方法进行细致分析和水平比较,以解决以上我们所提出的问题。

二、变量的选取和分析(一)影响因素分析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他能衡量外界提供的旅游消费所需环境的完善程度;GDP指标越高,相应的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基础公共设施越完善,国民的富裕程度越高,消费观念越强。

经济的增长对消费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类似旅游这样的消费。

2.闲暇时间1999年9月,国家出台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

根据这一放假办法,形成了三个各约一周的集中假期,继“春节”、“五一”、“十一”旅游黄金周。

虽然如今三个取消了两个,但长久以来的节假日旅游观念仍然使得许多人选择在这一时期出门旅游。

这是国内旅游在居民可自由支配时间增多的条件下获得的一次新的提升,是国内旅游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3.人口人口数量的多少会影响旅游人次,从而影响旅游收入。

要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市场,必须以一定数量的人口作为基础。

由于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因此巨大的人口规模是促进我国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发展的有利条件。

(二)指标选择基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我们在研读了大量统计和计量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了三个大方面进行研究,既包括旅游人数,人均旅游花费和基本交通建设。

从数据的可获得性考虑,将国内旅游收入作为衡量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作为自变量Y(单位:亿元)。

因变量的选取考察:(1)居民消费观念变化对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影响,选取对居民消费观念变化有显着影响的国内生产总值GDPX1来衡量;(2)影响旅游消费的人数用旅游人数X2来横量;(3)交通状况的影响,用公路里程和铁路里程来衡量;在我国,交通一般分布为公路,铁路,航班,航船等。

由于考虑到我国一般大众的旅游交通方式集中在公路和铁路上,为了避免解释变量的过多过繁以及可能带来的多重共线形等问题,我们只选取了前二者。

即确定了X3公路长度和X4路长度这两个解释变量。

(4)居民的可支配时间的影响,设置表示闲暇时间选X5为解释变量。

3、模型选择目前关于旅游消费的理论模型主要有旅游引力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和时间序列模型,但各模型都既有优势,又都存在一些缺陷。

由于影响国内旅游消费的因素较多,我们决定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方程来构建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模型。

多元回归线性模型为:μββββ+++++=n n 22110X ...X X Y (二)样本数据采集根据我们对影响我国旅游业收入的因素分析,以及解决我们提出的问题的需要,初步选取了以下四个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旅游人数、公路长度和铁路长度。

鉴于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阶段性和我们分析的即时性,收集了1995—2005年最近二十年的统计数据。

年份旅游消费支出(元) (Y)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X1) 旅游人数(百万人) (X2) 公路里程(万公里) (X3) 铁路里程(万公里)(X4)闲暇时间 (X5)1984 76 7226.3 220 92.22 5.44 0 1985 80 9016.0 240 94.24 5.50 0 1986 106 10275.2 270 96.28 5.57 0 1987 140 12058.6 290 98.22 5.58 0 1988 187 15042.8 300 99.96 5.61 0 1989 150 16992.3 240 101.43 5.69 0 1990 170 18667.8 280 102.83 5.78 0 1991 200 21781.5 300 104.11 5.78 0 1992 250 26923.5 330 105.67 5.81 0 1993 864 35333.9 410 108.35 5.86 0 1994 1023.5 48197.9 524 111.78 5.90 0 1995 1375.7 60793.7 629 115.70 5.97 0 1996 1638.4 71176.6 640 118.58 6.49 0 1997 2112.7 78973.0 644 122.64 6.60 0 1998 2391.2 84402.3 695 127.85 6.64 0 1999 2831.9 89677.1 719 135.17 6.74 1.0 2000 3175.5 99214.6 744 140.27 6.87 1.0 2001 3522.4 109655.2 784 169.80 7.01 1.0 2002 3878.4 120332.7 878 176.52 7.19 1.0 20033442.3135822.8870180.987.301.02004 4710.7 159878.3 1102 187.07 7.44 1.0 20055285.9183084.81212193.057.541.02006 6229.7 217656.6 1394 345.7 7.71 1.0 2007 7770.6 268019.4 1610 358.4 7.80 1.0 2008 8749.3 316751.7 1712 372.0 7.97 1.0 2009 10183.7 345629.2 1902 386.1 8.55 1.0 2010 12579.8 408903.0 2013 400.1 9.12 1.0 2011 19305.4 484123.5 2641 410.6 9.32 1.0 2012 22706.2 534123.0 2957 423.8 9.76 1.0 2013 26276.1 588018.8 3262 435.6 10.31 1.0 2014 30311.9 635910.2 3611 446.4 11.18 1.0三、 模型及处理(一)建立模型根据以上各变量的设置,初步建立以下模型:其中, i Y 代表旅游消费支出,即当年的旅游收入;1X 代表国内生产年总值;2X 代表旅游人数;3X 代表公路里程;4X 代表铁路里程;X5={0, 1999年以前 1, 1999年以后(含1999年); i 代表随机扰动项.(二) 参数估计在EViews 中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 )进行参数估计,即出现以下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15/16 Time: 11::25 Sample: 1984 2014 C -4554.805 2253.323 -2.021373 0.0615 X1 -0.001227 0.012050 -0.101820 0.9202 X2 3.510607 1.391009 2.523785 0.0234 X3 1.355916 6.747678 0.200946 0.8434 X4 636.6679 355.1465 1.792691 0.0932 R-squared0.991377 Mean dependent var 1787.410 Adjusted R-squared0.988503 S.D. dependent var1691.457S.E. of regression 181.366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47387从回归结果看,可决系数很高,通过F检验,但在显着性水平下,、和的回归系数并不显着,而且的系数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该模型很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