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科专题三作业模板
2019_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3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达标练]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
据此回答1~2题。
1.下表表示划分我国四大地区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四大地区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①③④②D.②③①④2.我国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自然条件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1.D 2.D [第1题,由表可知①矿产和能源资源优势突出,但经济基础最差、发展水平最低、对外开放程度最低,因此为西部地区;②经济基础雄厚,发展水平高,经济外向型明显,因此为东部地区;③各方面都居中,为中部地区;④除矿产资源丰富其余都居中,为东北地区。
第2题,产业结构差异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三次产业比重差异。
] 不同区域要素的组合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
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3~4题。
3.甲区域和乙区域气候的差异是(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B.甲区域降水较少C.乙区域气候的大陆性较强D.甲区域高温多雨4.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A.此地区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3.B 4.A [第3题,甲区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因而作物生长期较短。
乙区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甲区域降水较少,年均温较低,气候的大陆性较强。
第4题,乙区域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以水田为主,耕地分布较为分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6.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5.B 6.C [第5题,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半干旱的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为落叶阔叶林;该线以南的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华中地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华南为热带季雨林。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提升作业三2.1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新人教版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xx·温州高二检测)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区域在荒漠化之前,盛产优质向日葵的自然条件是( )A.光照强B.气温年较差大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2.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3.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B.①②种草,③种树C.①种树、②③种草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解析】1选A,2选B,3选C。
第1题,影响农作物品质高低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弱和气温日较差的大小。
图示区域降水少,说明光照强。
第2题,草原景观出现在降水量相对较多的地区,而⑤地降水量在100 mm以下,则可能该地有较充足的地表水和地下水。
第3题,降水量在400 mm以上的半湿润地区可以种树,而半干旱地区的②③由于降水少只能种草。
4.下图是全球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判断造成该地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解析】选D。
图中荒漠化分布地区降水量较小,外力作用以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
(xx·衡水高二检测)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 436平方千米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 717平方千米。
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份会加快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6.形成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解析】5选C,6选D。
2021-2022学年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第三册课时作业:3
第三章自然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一、单选题(共18题)1.农业生产在获得人类所需产品的同时,也强烈地改变着环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造成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壤污染主要是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的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清除③土壤污染直接影响植物,不会危及人类健康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严重,尤其是城郊、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较重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④(2)有关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进行农业生产就会导致自然环境的破坏B.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与农业生产活动无关C.滥垦草原、过度放牧是造成土壤盐渍化的主要原因D.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给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2.据报道,陕西省2017年第三季度全省环境质量状况监测显示,第三季度省内6条主要河流:渭河、延河、无定河、汉江、丹江、嘉陵江的44个断面水质总体呈轻度污染。
但是,渭河干流的14个水质断面以劣V类水质为主,为重度污染,同比水质有所下降。
如图为黄河中游某支流一水文站流量和污染程度的实测结果。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渭河干流污染较重的主要原因,下列有关选项错误的是()A.工业企业向河流中排放大量的废水B.流域内人口密度大C.农药、化肥等进入河流D.居民生活废水排放到河流2下列有关减轻该地的水污染措施,正确的是()①清洁生产,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使污水达标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减少化肥、农药的污染③对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④实施生态移民,减少生产、生活用水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0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0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4. 湖泊富营养化是一种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含量过多所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地理分布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一、分布类问题1、点状地理事物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疏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映什么规律。
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④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异。
2、线状地理事物①延伸方向②变化趋势③极值④疏密⑤弯曲二、特征描述类问题1、地理位置特征(1)绝对位置:经纬度(半球位置,纬度带或热量带)(2)相对位置:①海陆位置(临近的海洋,位于…大陆…部)②临近地区(邻国,临近地理分区,地形区)2、地形特征①地形类型及分布②地势(高低、起伏、变化)④特殊地形区(喀斯特地貌、火山、地震、沼泽、黄土高原、海岸线等)9、盐度影响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降低,反之较高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增温,蒸发较强,经过盐度偏高;寒流,降温,蒸发较弱,经过盐度偏低,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氺江水的海区,盐度偏低,④高纬度海区节融冰量的大少(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⑤海区的封闭度,⑥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必修一一、地球与地图5、水库坝址应建在等高线密集的河水流峡谷出口最窄处,避开地壳断裂,并考虑移民,生态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地区,或“口袋形”洼地,或小盆地。
6、气象站应选在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点.7、疗养院应建在地势坡度较缓,气候宜人,空气清新的地方。
8、宿营地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防突降暴雨的带山洪暴发;避开陡崖、陡坡,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9、输油输气管线线路尽可能短,避开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二、地球(一)地球的宇宙环境(二)地球运动三、大气圈与天气气候(一)大气受热过程(二)热力环流(三)风(四)大气环流(五)天气系统(六)气候1、气候特征(1)气温:①夏季、冬季气温②气温年较差大小(2)降水:①年降水量大小②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季节变化2、气温①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两极递减②海陆位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沿海地区夏季气温低,冬季气温高,气温年较差小。
2021-2022学年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3作业:4.1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课时分层作业(七)(建议用时:45分钟)2014年以来,黑龙江省全面启动建设全国“生态大粮仓”和“绿色大厨房”工程,提出率先建成全国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
据此回答1~2题。
1.与“长三角”相比,有利于黑龙江省建成现代化大农业示范、生产、供给基地的条件是()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地广人稀D.市场广阔2.按照“稳面积、调结构、增产量、提品质”的原则,2014年黑龙江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水稻等优质粮食生产。
该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全球变暖B.雨热同季C.市场需求D.交通改善1.C 2.C[第1题,结合材料和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有利于黑龙江省大农业生产的条件是地广人稀,便于机械化生产。
第2题,东北地区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糖分积累,水稻质量好,市场需求量大,故该省水稻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市场需求。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玉米生产大国。
甲、乙两图是中国和美国本土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表示玉米带)。
据此回答3~4题。
3.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集中产区,与美国玉米带相比,我国东北玉米产区单产相对较低的最主要原因是()A.种植技术落后B.玉米品种差C.纬度较高,光热不足D.经营方式受限4.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乙醇)转变,关于其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玉米生产过剩B.玉米能源加工产业链长C.玉米深加工技术水平提高D.国际能源紧张3.C 4.B[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纬度相对较高,热量条件相对不足,致使粮食单产较低。
第4题,美国是世界上的产粮大国,粮食深加工技术水平提高,适逢国际能源紧张,其迅速将玉米迅速向能源加工业转变是为提高经济效益。
] 下图为我国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有关图示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林地由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扩展B.湿地面积减少得最多C.土地利用方式趋向多样D.过度砍伐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6.图示土地利用变化给该地造成的影响有()①地下水位升高②沙尘暴多发③旱涝灾害增加④水土流失严重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5.B 6.C[第5题,由两幅对比可看出湿地面积减少得最多,B正确;林地面积减少;土地利用方式主要是林地、湿地和耕地;过度农垦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因。
高考地理总复习 旅游地理课时作业(选修3)(2021年最新整理)
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旅游地理课时作业(选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旅游地理课时作业(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旅游地理课时作业(选修3)的全部内容。
旅游地理1.(2016·广东佛山二模)近年来,“采摘游”在一些大城市周边地区兴起,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浙江建德市是全国最大的大棚草莓生产基地之一,阳春三月,天气渐暖,大量游客来到这里,摘草莓、尝草莓、赏美景。
草莓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颇受人们喜爱的鲜食水果.分析建德市草莓采摘点的分布特点及近年来“采摘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解析:注意要分析分布特点,图示采摘点位于交通线两侧,便于自驾游客前往。
采摘游一般属于个性化、体验性质的短途自驾旅游,则其发展与经济发展、距离、交通条件,以及资源条件、个性化需求的兴起有关。
答案:由于游客多来自周边地区,为了方便自驾游客的采摘,草莓采摘点主要分布在交通干线两侧.原因:靠近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市场距离较短;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对休闲娱乐体验旅游的需求增加;附近旅游景区数量多,地域组合好,对游客吸引力大;有高速公路、国道等,交通通达度好。
(答对其中三点即可)2.(2016·兰州实战考试)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普遍高温,由于居民经济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夏季避暑旅游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
简述我国夏季避暑型旅游地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答案: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南、西北地区少,西南、东北地区多。
影响因素:我国东南地区夏季避暑型旅游地少,东北地区多,主要是由于纬度因素的影响;西南等全国大部分夏季避暑型旅游地,主要受地形地势因素的影响;西北、西部地区少主要受人口因素、经济因素的影响.3.(2016·陕西联考)随着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重走丝绸之路”成为新的旅游热点。
高中地理大题万能答题模板——自然地理部分、人文地理部分、区域地理、旅游地理、环境保护
地理高考万能答题模板(全套)一、自然地理部分1.航天发射基地选址因素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越低,地球线速度越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节省燃料。
(2)天气因素:尽量选择多晴天,降水少、风速小、大气污染轻、透明度高的地区,便于航天发射和跟踪测控(3)地形因素:要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地区(4)交通因素:交通条件要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5)人口你因素:要选择人口稀少的地区(6)其他因素:科技、国防安全等等例题:海南文昌成为我国除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外第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其建设的有利条件是什么?答案:纬度低,自传线速度大,可以加大发射的推动力;交通便利(海运大大方便运输),可以发射大吨位火箭;可以多方位发射,直接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
2、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纬度):太阳辐射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则太阳辐射强度越大(2)天气状况:晴天多,降水少,云层薄,削弱太阳辐射作用越弱,则太阳辐射强度越大(3)地势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薄,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大(4)昼夜长多:白昼时间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年太阳辐射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原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地势高,空气稀薄且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虚弱作用少;晴天多,日照时数长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原因:盆地地形,地形封闭;云量大、雾日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高考真题:古代阿拉伯人把今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所在地区统称为马格里布地区。
甲图为马格里布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5分)(1)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8分)答案:冬季①城市比②城市日照时数少。
原因:①城市比②城市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①城市较②城市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强,阴雨天气较多;①城市处于迎风坡,多阴雨;①城市比②城市海拔低,日出较晚。
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3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最新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3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我国国家林业局透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荒漠化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沙化土地由20世纪末的年均扩展3 436 km2转变为目前的年均净减少1 717 km2。
据此回答1~2题.1.我国西北地区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A.喀斯特荒漠化B.水蚀荒漠化C.风蚀荒漠化D.盐渍荒漠化2.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是()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高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1.C 2.D [第1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大,最常见的荒漠化类型是风蚀荒漠化,选C。
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这是其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世界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等的控制;二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受高大山地等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形成原因多样,干旱本身就包含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据此完成3~4题。
3.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4.关于西北地区自然条件对荒漠化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雨年促进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B.山地丘陵区裸露的地表有利于风沙活动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为风沙活动提供了条件D.气候因素对荒漠化的发展起决定作用3.B 4。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4.1区域农业发展作业Word版含解析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1节区域农业发展读我国东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草地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D.草地、耕地、林地2.下列关于A所在省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荒地、沼泽面积广大,应大规模开垦为耕地②适宜建设商品粮和乳、肉等农畜产品基地③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干旱缺水和低温冷害④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当地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答案】1.D 2.B针叶樱桃性喜光热,怕低温冷害,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越高,采摘后维生素C流失很快。
巴西彼得罗利纳是世界少有的针叶樱桃产区。
2008年,我国养生堂药业公司在彼得罗利纳建立含有维生素C的保健品生产基地。
下图为彼得罗利纳的地形和降水量,读图完成3—5题。
3.彼得罗利纳适合针叶樱桃生长,对其生长环境的成因分析正确的是A.地势低,日照充足B.距海较近,降水量大C.晴天多,紫外线强D.纬度低,昼夜温差大4.根据材料推测,下列地区最适合引种针叶樱桃的是A.成都B.哈尔滨C.三沙市D.拉萨5.养生堂保健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对当地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市场需求增加,种植面积扩大B.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C.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D.减轻环境压力,缓解人地矛盾【答案】3.C 4.C 5.D5.在彼得罗利纳建立含有维生素C的保健品生产基地,由于对针叶樱桃的市场需求增加,因此会导致种植面积扩大;能够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能够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但由于工业的发展,环境的减压力会加大,人地矛盾会加剧。
故选D。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四项指标占全国比重的统计图。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信息说明该区A.水资源短缺B.农业粗放经营C.劳动力数量少D.水土流失严重7.该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增施化肥和农药,提高单产B.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C.扩大耕地面积,保证粮食供给D.加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科技投入【答案】6.A 7.D读中国农业十二五期间“七区二十三带”战略格局示意图,回答8—9题。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特别好哦)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怎样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描述河流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较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作业:1.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三)(建议用时:40分钟)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是()A.a—原料B.b—土地C.c—劳动力D.d—技术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A.数量B.质量C.类型D.区位1.D 2.D[第1题,狩猎文明时期,人类依赖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人类改造自然,技术影响程度逐渐增大;工业文明时期,技术影响程度迅速增大。
第2题,工业文明时期,土地资源的区位对工业部门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从Ⅰ阶段到Ⅲ阶段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径流量减小B.城市人口数量增大,乡村人口数量减小C.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D.农业生产产值下降4.影响该地阶段Ⅲ到阶段Ⅳ农业结构变化的主导因素是()①政策②交通运输③劳动力④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3.C 4.C[第3题,对比阶段Ⅰ到阶段Ⅲ的三幅图可知,阶段Ⅲ相比阶段Ⅰ,村庄的数量增多,且出现了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由此可知该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第4题,从阶段Ⅲ到阶段Ⅳ,耕地的面积减小,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
随着该地区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粮食的直接需求量有所减小,而对花卉的需求量在增大,同时,为了保持水土及美化环境,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使得林地、花卉和绿化树的面积增大。
]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回答5~6题。
5.下列地点与海洋矿产资源分布组合正确的是()①渔业资源②石油③天然气④锰结核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6.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海底矿产资源是()A.深海锰结核B.海水中的钠C.海水中的镁D.滨海砂矿中的金属5.B 6.A[第5题,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上。
第6题,深海锰结核因含有丰富的金属矿产而成为未来可利用潜力最大的海底矿产资源。
区域地理(必修3为主)答题模板
常见地理问题建模大全1、水土流失成因分析模式:
[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主要水土流失成因的比较:
2、土地荒漠化成因分析模式:
3、区域(或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成因分析模式:
4、干旱发生的一般机制及防御:
[分析模式的应用] 中国干旱多发地区成因的异同比较:
5、洪涝灾害成因分析模式:
[分析模式的应用] 黄河、淮河、长江洪涝成因的比较:
6、江河咸潮成因分析模式:
7、河流航运的评价模式:
8、农业区位分析模式:
[中国主要农业地区气候条件的对比分析]
9、工业区位分析模式:
10、铁路区位分析模式:
[青藏铁路、南昆铁路的制约因素]
11、环境污染成因分析模式:
[分析模式的应用] 墨西哥湾污染事件
12、沼泽的成因分析模式:
[分析模式的应用] 几个区域的沼泽成因的比较;
13、水利工程(水库)利弊的评价模式:
14、自然资源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分析模式:(以某地资源为例)
11、附:世界主要地区的地形特点及部分地区地形剖面示意图:
①北美洲沿36°N 的地形剖面图 ②澳大利亚大陆沿23.5°S 的地形剖面图 ③南美洲沿36°N 的地形剖面图 ④非洲沿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⑤俄罗斯沿60°N地形剖面图⑥死海地区地形剖面图。
地理-七下-第3-4周书面作业设计
地理七年级书面作业设计样例〔下学期第3-4周〕图1为“南美洲轮廓图〞,据此完成1~4题。
图11.以下降水柱状图中能反映①地的是〔〕A B C D答案:B2.以下有关南美洲说法正确的是〔〕图2为“南美洲气候类型图〞,据此完成5~7题。
图25.南美洲以_____气候为主A.热带B.季风C.温带D.大陆性答案:A6.巴西高原所属的气候类型主要是1.阅读图文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坐落在赤道附近的高山山谷中,平均海拔2850米,人口达140万,是世界上年温差最小的地点之一,素有“永春城〞之称。
材料二利马是秘鲁的首都,坐落在西部滨海的热带沙漠中,人口达600多万,气候温和,降水极少,有世界“无雨城〞之称。
材料三基多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材料四利马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表澜沧江—湄公河国家合作,简称澜湄合作,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于20xx年共同发起和建设的新型次区域合作平台,其中农业是优先合作工程之一。
水稻喜温喜湿,中缅两国都是水稻种植大国。
缅甸土地面积广,水稻总产量高,但雨季降水过多易造成农田倾灌,导致减产。
中国提供澜湄合作专项基金助力培育缅甸水稻优良品种。
图3为“东南亚示〞,据此完成1~6题。
图31.澜湄合作中,有关中方以外五国的地理位置表达,正确的是图4〔1〕近年来中国人到东南亚的“新马泰〞旅游成为一大热点。
“新〞指________,图中代号________,其首都有________的美誉;“马〞指________,图中代号________;“泰〞指________,图中代号________。
〔2〕国家A是________,首都是________;国家B是________,首都是________;国家C是________,首都是________。
〔3〕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海峡,②________________半岛③________________岛,④________________〔国家〕⑤________________洋,⑥________________洋⑦________________海。
2024_2025学年高中地理课时作业3第一章综合测评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作业(3)第一章综合测评19世纪50年头,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接连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
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
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样C.无对应的自然标记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3.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下图是一幅绘画作品。
读图,完成4-6题。
4.图示绘画作品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5.形成图示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山河相间,降水匀称6.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的地方剧种是()A.川剧B.豫剧C.粤剧D.越剧读某河流三角洲海岸线和陆地变迁图,完成7-8题。
7.据图可推断出()A.河岸线向海洋延长的位置主要在刁口段B.南部的河口段以沉积作用为主C.北部的刁口段不易受海浪侵蚀D.河口段陆地面积增长幅度小于减小幅度8.利用“3S”技术探讨该河河口形态改变,正确的是()A.利用GIS获得该河河口形态改变的影像B.利用GPS分析该河河口形态改变规律C.利用RS监测该河河口形态的改变D.利用GPS模拟该河河口形态将来的改变下表为海南省某市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在2024年6月10日至6月14日不同时段停放车辆统计表。
读表完成9-10题。
6:00 10:00 12:00 14:00 16:00 20:00 6月10日28 3 7 6 12 226月11日27 7 6 6 9 196月12日28 7 9 4 6 266月13日23 4 7 8 6 246月14日26 8 7 5 5 179.有关该租赁点的位置推断,正确的是()A.位于某公园入口处B.住于某大型商场入口处C.位于某住宅小区人口处D.位于某学校入口处10.城市自行车租赁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实时査询全市每个租赁点车辆运用状况,其所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B.GISC.GPSD.GPRS下面两图为某区域示意图。
地理必修三答题模板及典型例题
地理提分方案——张源一、全世界要紧气候类型:气候分布中、低纬度的高大山地和高原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等地二、理想大陆气候散布模式图一、温度带的判定:二、依照降水特点确信具体气候类型:三、河流的治理一、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要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缘故和人为缘故。
下面咱们从成因和治理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自然缘故:要紧从水系特点、水文特点、气候特点三个方面分析。
②人为缘故:主角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分析。
二、河流的治理方法:上游:治理原那么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
南北半球的判断:6、7、8月高温:属于北半球;12、1、2月高温:属于南半球热带(南北纬30°之间):T最冷月>15℃:1、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南北纬30°—40°之间):T最冷月>0℃:5、亚热带季风气候、6、地中海气候温带(南北纬40°—60°之间):T最冷月>07、温带季风气候、8、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北纬60°—90°之间)):T最热月<15℃10、亚寒带针叶林气候、11、苔原气候、中游:治理原那么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治理原那么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3、举例:以长江为例①自然缘故:A、水系特点:·流域广,支流多。
·中上游植被破坏严峻,含沙量增大。
·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水流不顺畅。
B、水文特点:流经湿润地域,降水丰沛,干流汛期长,水量大。
C、气候特点:有些年份,气候异样,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②人为缘故:A、过度砍伐,植被破坏严峻,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流域修养水源,调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降低;泥沙入江,淤积举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从而致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降低※四、区位优势的分析(注意一样先答自然条件层次要清楚,再加上必要的分析,空答理论而无材料分析也无法得分)(高考必考)①自然条件:水:水源。
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实用模板必修3
实用文档高中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必修3:区域地理一、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如何描述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1〕地理位置: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相对位置;〔2〕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位置、气候、地貌、植被、水文、土壤、自然资源;〔3〕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商业、科技、旅游等。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①整体描述:分布是否均匀〔平衡〕,总体变化趋势。
②局部描述:哪里多,哪里少;哪里最多,哪里最少。
③描述该地理事物与其他地理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对应关系。
区域特征及实践意义:特含义实践意义举例征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区域内部各地理要和开发资源,正确处整理资源开发利用与青藏高寒区的整体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体环境保护的关系,否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互影响,构成一个统性那么“牵一发而动全体性一的整体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域)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因地制宜,扬长避差存在着差异性,区域短,充分利用本区优新疆长绒棉基地;陕异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势条件,促进区域经西苹果基地性域内的一致性只是济开展相对的表现为A、B内局部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开区域不是孤立存在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我国的“西气东文案大全实用文档放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优势互补,协调开展输〞“西电东送〞表现为A、B之间的性之间有着各种各样工程;经济全球化联系性,能提供彼此的联系,使地理空间所需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区域差异比较区域差异既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的差异,也包括人文地理要素的差异,在进行区域差异比较时可从下表所示方面加以分析:要素主要内容纬度位置→温度带、气候的光热条件的差异地理位置海陆位置(沿海、内陆、岛国等)→气候的大陆性与海洋性的差异板块位置→地壳稳定性的差异自气候气候类型及分布、特征、成因、光照、气象灾害等然地形组成、地势、山脉及走向等地河湖类型、河流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流域面积、长度、理水文流速等要地质地质构造、地貌形态、地层稳定性等素植被植被类型、覆盖率等土壤土壤类型、肥力状况等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种类、数量、组合、状况等人口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及人口变化等科技科学技术开展水平人交通、通讯交通、通讯的通达度、速度文政策政策的合理性、对外开放程度地城市城市的数量、规模、布局及开展、影响理农业开展水平、农业结构、农业地域类型、农产品种类、农业开展的要农业有利和不利条件素工业开展水平、工业部门、工业地域、工业布局及工业结构调整方向工业等区域开展特点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文案大全实用文档区域的开展中随着资源开发规模的扩大,城市和工业区不断向外扩展,人地关系越来越复杂,从而形成不同的开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专题三“课堂教学实录与点评”作业模板
您选修的课
程模块名称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作业要求与提
示要求:字数不少于700字。
应为原创,发现抄袭,零分处理。
提示:评课报告要针对本模块的课例和主题,内容要具体和有专业性,并注意条理清晰和简洁明了。
作业内容
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节课从总体上看,王老师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强调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显得开放而有活力。
从学案设计指导思想来看,第四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是本章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内容。
就教材内容本身而言,对这部分知识的阐述思路非常清楚,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理解文字内容。
因此,学案的设计思路是以教材内容为纲,将知识点以填空和思考题的形式呈现,让学生通过自学完成对重要知识点的把握。
同时,学案也进一步帮助学生理清了教材的知识体系,从内、外力两个方面了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教学方法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方式,每一种力的作用形式都结合一些案例来进行讲解,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导入部分,用多媒体想学生展示了一组图片,内容是地表各种不同的形态,让学生首先对这节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结合学案,从内力和外力两个方面来了解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案部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来作更正和补充。
同时,教师适时地引入实例,以图片、表格、思考题等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提升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
教师精心的设计,以期提高教学的效果。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多媒体中大量视频、图片等可视材料的使用,可能使学生更关注声光、色彩,而忽略应学习的内容,应正确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要注重思维与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都由老师预设好问题;本节教材内容较多,受时间限制,学生对问题的探讨不能深入展开,设计的反馈练习来不及完成。
如果课时许可,将本节内容分在两节课上完成,可能教学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