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专题》作业3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作业(一)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3.环境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9.依恋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社会化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1.请按显性基因效应来举例说明遗传也造成亲子相异性。
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具有完全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的机能,当等位基因由显性和隐性基因组成时,总归表现出显性基因的作用、影响或效果。
这告诉我们对一个个体来说,遗传既可以造成相似性,也会造成差异性。
比如对有些人来说,父母都不色盲,子女也不色盲,这是相似性的表现;对有些人来说,虽然父母都不色盲,但是由于父母都带有色盲的隐性基因,因此有可能遗传给子女,造成子女色盲,这就不像父母了。
此外还可以造成同胞之间的相似和差异,比如在多子女家庭里,可能其他孩子都不色盲,唯有一个例外。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说的差异,表现为“截然不同的两种表现”,就如不色盲和色盲。
2.简述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
布鲁纳的“关于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结构的好处。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Love and liking, January 6, 2019作业二一、名词解释1.学习是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学习定义中“经验”表明学习而能的行为不包括生来即能的和随着成长自然而然即能的行为;“变化”包括行为和心理的变化..“持久”表明短暂的变化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学习过”.. 2.自发恢复是指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出现的反弹现象.. 3.分化就是对刺激做出精确的反应.. 4.条件刺激的泛化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反应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它表明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的识别不精确.. 5.效果律的基本思想是:如果在一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伴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或跟随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削弱.. 6.强化是指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7.惩罚在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框架里被宽泛地定义为“一有机体的行为结局是出现了烦恼子”.. 8.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表现为得知特写关系里的一个对象出现了;便预言、等待或猜测、推想另一对象的出现..9.替代学习通俗地说学习者把榜样记在心里;印在脑子里;实质上是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记忆里..意思是:“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败、遭罚;如果人;就得我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出代价;可些代价是我会不起的..”10.行为-结局期望是认识了自己的行为与结局的关系后所产生的预料;表现为肯定或猜测自己的一项行为会是怎样的结局..二、简答题1.简述人的意识在经典条件作用学习中的作用..人的意识在人的经典条件作用学习中是有重要作用的..人的意识性可以表现为好几个方面:⑴人能够回想过去;预想未来;这里所说的“回想”或“预想”都可以是形象的、图画似的;甚至栩栩如生到恍如现实的乱真地步..⑵人有语言;即使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也有良好的口语能力;中高年级的学生还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不论听说和阅读;语言、文字、符号都可以激起生动形象的回忆和预想..⑶人有牢固的特殊记忆能力;不但能够记住话语;而且能够记住意思;记住场景、事件;并且能够回忆起和浮现出记住的东西..⑷人有能力对保持在头脑里的信息进行联想、组合、改造和创造..⑸人有情绪、情感;它们可以激活保持在头脑里的话语、意思和图像..这引起方面都相互联系;造成了包括小学生在内的人类个体在形成、保持和消退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时的特殊性..2.系统脱敏与暴露法的应用区别有哪些系统脱敏法在消除焦虑和恐惧方面很管用;“暴露法”是由系统脱敏法衍生出来的;它和系统脱敏法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想像而是直面真实的焦虑-恐惧刺激;至于辅导过程;仍然是系统脱敏法的实质;而效果以暴露法稍长..3.强化四式的特点是什么强化是指这样的程序、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可能性.. 强化四式的特点为:⑴固定比率强化..当学习者每做满一定次数的行为就强化一次;可以在短时间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⑵可变比率强化..平均强化比率是不变的;但是行为次数与一次强化的配比不是固定的;强化次数不受学习者控制..⑶固定时距强化..每隔固定的一段时间就给予一次强化;而不论学习者做了多少次正确的反应行为..这种强化的特点是学习进步的轨迹呈一节一节的J形曲线;固定时距强化常见于周期性的事件里..⑷可变时距强化..在一个长时段里随机分配强化次数..可变时距强化最有利于特定行为的长期保持和巩固..4.简述尝试-错误的含义..⑴学习要成功;多少需要尝试;⑵尝试难免产生错误;⑶后继尝试会消除先前尝试的错误;⑷足够多的尝⑸此时;学习者会很快地把最初的问题情境与达到成功的关键操作联贯起来;从而表现出熟练地解决问题的行为..5.托尔曼用三组老鼠做的潜在学习实验确立了什么重要观念托尔曼的这个实验确立了两个相联系的重要观念:⑴“学习”和“表现”是两回事;⑵强化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它只影响学习成果的表现..换言之;没有强化也能学习;而学到的东西也未必就表现出来;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有机体没有做出一项行为来;就断定它没有学到或学会该行为;真相很可能是这样:学习者已经学到了、学会了;但是没有强化就不表现出来..这就是“潜在学习”的含义..6.简述攻击性影片对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⑴真人的攻击行为和影片角色的攻击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是一样的..⑵如果我们不拘泥于特定的攻击动作;单讲攻击性行为;那么比之真人的行为;影片角色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比真人的攻击行为对儿童的影响更大;而动画片又比真人扮演角色的影片对儿童有更大的影响..7.替代学习的长处有哪些替代学习是相对亲历学习而言;模仿学习、观察学习也可以称为“替代学习”..学习者把他人的经验保持在自己的记忆里;也就是“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会失败、遭罚”;替代学习的最大长处是风险大大降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挫折、不受伤害;非常安全;也就容易没顾虑;轻易做出行为来;结果以或根本不可挽回的结局..三、论述题1.论述经典条件反应联结次数的教育含义..形成一项经典条件反应所需的联结次数多寡不一;难以预定;这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般意义的启示:⑴当学生老学不会或学不好教师意欲学生学会的项目时;教师要耐心;这耐心的最起码的表现是等待;等待水到渠成;⑵学生也可能偶然经历一两次后就学会了教师不欲其学会的项目;而且相当巩固;祛除不掉;这样的情况值得教师当心..2.联系实际论述保持与消退原理对教育工作的意义..所谓保持;是指当学生做出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要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所谓消退;是指当学生做出不合乎我们的教育理想的条件反应行为时;不伴随以无条件刺激..但是消退过程中会出现自发恢复现象;不过总的趋势仍然是反应的力度、强度或频率在减弱、在下降..这样的保持与消退具有基本的教育含义..一方面;保持启迪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这对生性比较严肃的教师而言尤其如此..另一方面;消退启迪教师预计到学生在改正错误时会有反复;从而事先做好思想准备..这样;当学生真地出现反复时就既不会急燥;又不会失去帮助的信心..相反;根据自发恢复现象的本性;教师会坚定地一以贯之地实施消退过程;最终使学生持久地改变不良行为..3.联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实施辨别学习的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小学教师容易忽视辨别教学有小学仍然具有基础性;应该列在小学生教育和教学序列的最初部分..教师不要被自己的经验所蒙蔽而看轻了辨别学习对小学生的重要性..⑴小学里的辨别学习最明显地体现在识字和音乐、美术、体育的教学中..汉字的形体区别只在一点一划的有无和长短上;音乐教学中也首先要求学生聆听时能辨别音阶和节奏;歌唱时更要自我监控对音阶和节奏的操作;在体育教学中;体育善于帮助学生辨别和抓住动作到位睦的肌肉感觉..⑵辨别学习也发生在小学儿童的概念学习中..需要运用概念教学的一系列技巧;在概念所辖的成员里个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儿童能对千姿百态的具体事物作正确的分类..⑶辨别学习也发生在小学儿童的日常行为守则学习中..我们希望少年儿童既活泼可爱;又遵守纪律..可是他们常常把握不好其间的分寸;有时太过拘谨;有时又雀跃欢腾得妨碍当前工作的进行..这些都是泛化的表现..正需要教师通过辨别教学过程而使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情境;从而作出合乎情境的反应行为要言之;我们通过辨别学习;使学生知道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境或条件下作出何种行为反应是恰当的..4.论述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⑴方便..不必呈现真实的事物;不必制造实际的事件;就能有效地控制儿童的行为..⑵安全..对于有些真实的事物或实际的事件改用语言来控制;则可以避免伤害..⑶传递..不但可以指着事物或事件来解释一个词;而且还能够以另一个词来解这一个词..⑷灵活..人的特殊性在于主要是按词的意思来控制行为的;因此其反应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口音、语气等物理线索的影响..5.论述处罚及其作用、局限和有效使用的原理..惩罚的作用在于降低特定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恰与强化提高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相反;老师们对此要有十分明确的认识..惩罚的局限性在于它无力互解行为的结构;因此惩罚无法消除不当行为..不明白惩罚的这个局限性;就容易滥用惩罚;而滥用惩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引发其他更糟糕的问题..有效使用惩罚的原理可以概括为:⑴惩罚要有效;即惩罚不能违法..⑵惩罚要有效;则惩罚就要有良知..因此教师实施不违法的惩罚时也要慎思明辨;不要仅仅为“出一口气”而惩罚学生..⑶惩罚有有效;则惩罚要符合心理学程序..于是要注意两点:①当不当言行实际上干扰了集体活动的正常进行时;应当机立断地实施惩罚;以立即压制住不当行为的持续或蔓延;②惩罚之后要跟随以强化;惩罚之后的强化;既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在惩罚之后跟随以强化;可以使学生从烦恼转移到愉快来;从退缩转移到进取来;从不知所措转移到清楚地知道如何行为..6.论述两种期望的转化及教育含义..期望也是一种内部表征..期望分为对象-对象期望和行为-结局期望两种..对象-对象期望是指认识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成的预料..两种期望可以转化:一方面个体形成了特定的对象-对象;如果觉得自己可以操控其中一个对象;就会操控之;并一个对象会出现;这就转化为行为-结局期望了..另一方面;行为-结局期望可以转化为对象-对象期望;这就是把自己的行为放在“心里”“看”;放在头脑里想;从而巩固或提炼特定的关系;这反过来更有利于形成行为-结局期望.. 期望的教学含义:如果预料的关系屡试不爽;那么特定关系的期望就会转化为“信念”;其中对象-对象信念开始成为儿童的一般世界观的砖石;而行为-结局信念开始成为儿童的一般人生观的砖石..学校的教育教学对儿童的期望之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⑴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帮助儿童形成对象-对象期望;进而在帮助儿童形成自然观、宇宙观和无神论世界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⑵道德和人文学科知识帮助儿童形成行为-结局期望;进而在帮助儿童形成符合我国教育理想的历史观、人生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1年(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三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精华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三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做的。
正确答案华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
正确答案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
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
正确答案一致性效度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正确答案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主观题二、名词解释(共3题,共15分)辨别学习(试题分值:5分) 即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
在对成年人两个刺激时,只需要运用语言进行听和答即可,但对很小的小孩和动物是做不到的。
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
“行为指示子”(试题分值:5分) 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的种种可观察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答“行为指示子”即可“理解”、“欣”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陈述性知识(试题分值:5分) 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答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试题分值:20分) 答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
(4分)其次,促进儿童达成最初社会化的教养,受父母对传统与新风的选择与认可的程度所制约,还受到家族内足以刺激儿童作出反应的不同教养人士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制约。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册也是复习重点
《教育心理专题》课程考核本课程由国家开放大学组织考核,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课程考核总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0% ,终结性考核占课程考核总成绩的50% ,两部分成绩合成为课程考核总成绩。
课程考核总成绩60分(含60分)以上为及格。
本学期的考试是第一次实施网考,就是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都要及格综合成绩才能及格。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册这个也是复习重点,请大家多复习第1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族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
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9、儿童的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1、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说明遗传也造成同胞之间的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的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的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的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的子女,若与另一方的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的子女。
这样就出现了遗传造成兄弟姐妹间的差异。
2、布鲁纳关于“学科基本结构”的思想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三答案
《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3答案(第7---9章)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40分)1.什么是产生式?产生式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199答:产生式就是有关条件和行动的规则,简称C—A规则。
基本观点:前后两项学习任务产生迁移的原因是两项任务之间产生式的重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两项任务之间的迁移,是随其共有的产生式的多少而变化的。
2 、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原则。
P206答:( 1 )科学精选教材( 2 )合理编排教材内容( 3 )确立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4 )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 )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6 )注意启发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概括( 7 )教学中多应用比较的方法( 8 )灵活地运用变式进行教学( 9 )重视学习策略于学习方法教学3.专家和新手在解决问题能力上有何不同之处?P222答:第一、与新手相比,专家解决自己专业领域内的问题对较为出色,在不熟悉的领域,专家通常并不比新手好。
第二、在解决问题时专家以较大意义单元即组块加工信息。
第三、专家的短时记忆在长时记忆比新手大。
第四、专家问题解决比新手快。
第五、问题解决过程中,专家比新手要用多的时间来表征问题。
第六、专家比新手在更深层上表征问题。
第七、专家比新手具有更好的自我监控能力。
4 .简要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P 225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问题表征,知识经验,认知策略,心理定势,功能固着,酝酿效应,原型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
5 简述强化训练的形式。
P253答:外部强化可激发人的外来动机,影响人的行为。
运用外部强化影响人的形式有多种,依随于是否做出某个反应进行正强化或负强化被称之为强化训练,它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形式:奖赏训练;取消训练;惩罚训练;回避训练。
在运用上述强化训练的方式来激发动机时,人们经常根据实际情况将各种形式结合在一起使用。
6.什么是成就动机?成就动机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P256答:成就动机是指个体为达到某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
2023年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考答案册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参照答案册第1次作业一、名词解释:1、基因旳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旳显性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不仅导致亲子相似性,或者说导致亲子间和家族组员间旳生物性状旳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导致相似性。
并且也导致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应旳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旳术语,指旳就是我们平常说旳“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构造,又用于组织其他不一样对象旳动作。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种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旳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近来发展区是指小朋友独立完毕智力作业所及旳水平与他(她)通过成人或教师旳点拨而能到达旳水平之间旳区域。
8、依恋在心理学上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旳心理安全而靠近呵护人。
9、小朋友旳社会化是成人社会规定小朋友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旳一般方式行为,就是规定小朋友伴随年龄旳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旳成人那样行为。
二、简答题:1、按显性基因效应,通过实例也可以阐明遗传也导致同胞之间旳相异性。
例如父母都不近视,却都带有决定近视旳隐性基因,于是在先后生育两名孩子时,父母一方旳这个隐性基因若与另一方旳等位显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不近视旳子女,若与另一方旳等位隐性基因相组合,那就生育出遗传上近视旳子女。
这样就出现了遗传导致兄弟姐妹间旳差异。
2、布鲁纳有关“学科基本构造”旳思想布鲁纳旳“学科基本构造”是指学科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规律。
布鲁纳认为学生理解了学科旳基本构造,就更善于进行探索了,而只有在探索性学习中,才能更真切地体味到学科基本构造旳好处。
因此布鲁纳很主张通过探索性学习来发展学生旳认知能力。
不过学科旳基本构造又是学生不轻易掌握旳。
为了处理这个难点,布鲁纳提出了“螺旋式课程”旳设计思想。
3、维果茨基有关“内化”旳思想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强调社会文化以及社会交互作用对小朋友认知发展旳重要,他旳小朋友认知发展观可以公式化地归结为是不停地“由外向内”旳转化过程,也就是“内化”。
东北财经大学《教育心理学》单元作业三
东北财经大学《教育心理学》单元作业三
1. 个体差异对教育的影响
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这
些差异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到每个
学生的差异,并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掘
和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力。
此外,教育工作者还可以通过教育研究,
了解不同个体差异对研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帮助
学生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效。
2. 研究策略的作用
研究策略是指学生在研究中采取的计划、方法和技巧。
正确使
用研究策略可以提高研究效率,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研究环境和任务。
研究策略包括记忆、阅读、思考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技能。
教育工
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研究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 社会情境对研究的影响
社会情境是指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所处的位置和所展现的角色。
社会情境对于研究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不同的社会情境可以对学
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家庭、学校、同龄人、社交媒体等。
对于教育者来说,了解学生所处的社会情境,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研究状态,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任务,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讨论了个体差异、学习策略和社会情境对教育的影响。
这些因素都是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教师应该正确地应对这些因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三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三套真题题库及答案盗传必究试卷总分100 答题时间90分钟客观题一、单选题(共5题,共15分)“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做的。
A 巴甫洛夫B 华生C 斯金纳D 班杜拉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B 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C 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项行动D 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项行动。
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
A 否认质的差异B 无视质的差异C 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D 与确定质的差异无关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
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
A 信度好B 表面效度好C 内容效度好D 一致性效度好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B 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C 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D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主观题二、名词解释(共3题,共15分)辨别学习(试题分值:5分) 即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
在对成年人两个刺激时,只需要运用语言进行听和答即可,但对很小的小孩和动物是做不到的。
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
“行为指示子”(试题分值:5分) 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的种种可观察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答“行为指示子”即可“理解”、“欣”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陈述性知识(试题分值:5分) 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答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2020秋国开小教专科《教育心理学专题》网核形考任务三试题与答案
2020秋国开小教专科
《教育心理学专题》网核形考任务三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
1命题网络的形成
2视觉意象
3陈述性知识
4精制
5组织
6程序性知识
7模式
8概念
9序列行动
10合成
二、简答题(共 6 道试题,共 30 分。
)
11简述意象作为知识表征的特点。
12请对意象的可操纵性作4点形象的描述。
13简述陈述性知识提取的两种情况。
14对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的产生式进行简要比较。
15大一统产生式有哪些优缺点?
16简述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的相互区别与支持。
三、论述题(共 5 道试题,共 40 分。
)
17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学含义。
18论述“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系统”及其教学含义。
19谈谈促进精制与组织的4种基本做法。
20请比较概化与辨别。
21如何促进概化与辨别。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专题作业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旨在研究教育情境中人类学习和发展的规律。
它涉及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策略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环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2、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它是学生追求学习目标的动力来源。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和建构,形成新的知识或技能的过程。
4、认知失调理论:认知失调理论是一种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它认为人类有一种维持认知一致性的倾向,当新信息与现有认知冲突时,会产生认知失调。
个体为了消除这种失调,会采取行动以恢复认知的一致性。
5、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成功完成某项任务或达到某种成就的信念和判断。
它是影响学生学习和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1、简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规律,以便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2)为教师提供评估和诊断学生问题的工具和方法,为个别化教学提供依据;(3)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4)为教师提供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境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
学习动机的激发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2)利用学习动机的迁移:将学生对其他学科或活动的兴趣迁移到新的学习任务上,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3)给予恰当的反馈和评价: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机;(4)提供挑战性的任务: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3、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教育心理专题 网上作业3及答案
教导心理专题网上功课3及答案一.名词解释(共10道试题,共30分.)1.命题收集的形成命题收集就表征着个别脑筋里的常识构造.命题收集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收集.2.视觉意象视觉意象即指闭上眼睛时可以或许显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常识又一种根本的表征情势.3.陈述性常识陈述性常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晰的常识;一般所说的“书本常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常识的领域里.4.精制精制也称作“精致加工”,是指对有待进修并记住的信息做加强意思的添加.5.组织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集,并且标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程序性常识是关于若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常识,也是关于若何解决问题的常识.产生式作为常识的一种表征,它表征程序性常识.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响的构造,个中含有若干须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必定的组织方法.一个概念,就其最简略的说话情势而言,是一个词,用来指一类对象或个中的一个成员.概念不克不及用错.它可以规范地表示为“……是……”的命题.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动或动作.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利地睁开至停止.合成是进修行动序列常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义务是把若干自力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甚至形成举世无双的“大一统”产生式.二.简答题(共6道试题,共30分.)11.简述意象作为常识表征的特色.(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有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别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连接,因而是持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暗示不合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因为命题表征的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合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的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4)意象也是常识的一种平常经济的表征情势.要保持蕴涵很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12.请对意象的可把持性作4点形象的描写.(1)我们可以或许显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 (2)我们可以或许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3)我们对意象能做心理扭转,正比如我们在看故事片;(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片子胶片…….13.简述陈述性常识提取的两种情形.陈述性常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想.陈述性常识的提取就是陈述性常识的运用,表示为答复听到的或想到的提问.提取的两种情形:一种是直接提取,产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方答复本身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取的提问.从理论上说,陈述性常识的这两种提取,进修者应当都擅长,都具备.但是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加倍重要.所谓“建构性的提取”,其实就是推理.14.对序列行动与模式识此外产生式进行扼要比较.若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常识两种最根本的过程,即模式辨认和序列行动.模式辨认是序列行动的先决前提.模式识此外产生式的特色是前提有多项,行动在本质上只有一项.须要抓住的特点可所以很具体的,也可所以很抽象的.为促进学生形成准确的模式辨认产生式,概化过程供给“是样例”,而分辩过程侧重供给“非样例”. 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动或动作.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利地睁开至停止. 序列行动也可以用产生式来表征,但有两点不合:(1)模式识此外产生式只有一项行动成分,即分类或归属,而典范的序列行动产生式却有多项行动成分.(2)模式辨认是序列行动的须要前提或先决前提. 尽管序列行动与模式辨认关系亲密,可两者的进修过程毕竟很不合.序列行动的进修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15.大一统产生式有哪些优缺陷?合成后的¾¾特别是大一统的¾¾产生式有两个根本长处:(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激活速度快.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须要激活的对象少了.(2)具有“特长性”或“专家性”.表示为在大一统产生式,前提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门”.如许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如许的实际气象:人们呈现一个很“大路”的近况,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请求,而专家履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成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恰是“特长”.“专家”的特点.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因为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底,中央无需思虑,是以就轻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消失“定势效应”.16.简述陈述性和程序性常识的互相差别与支撑.差别:(1)陈述性常识是关于“是不是”的常识,而程序性常识是关于“若何做”的常识.(2)陈述性常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述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是以是变更多端,平常丰硕的;程序性常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不雅的规程,是以相对而言是单调.同一的.(3)陈述性常识是相对静态的,重要表示为回想的性质,讲求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雷同;程序性常识是加倍动态的,重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出的信息和输入的信息显著不合.互相支撑:陈述性和程序性常识也是互相支撑的. 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常识时,平日须要陈述性常识来引诱的,陈述性常识促过程序性常识进修,反之程序性常识也促进陈述性常识的进修,比方当进修者设法看一看.做一做.体验一下时,他们可以更稳固地保持响应的陈述性常识.从用的一面讲,在运用程序性常识时,往往须要陈述性常识供给材料或判别准则,而这些具体的陈述性常识都以概念的方法消融在产生式的前提子句里,使得每一个前提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常识.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前提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另一方面,当有了丰硕的程序性常识时,再卖力地进修透辟地懂得有关的陈述性常识,再与逻辑推理和想象联合起来,就轻易导致创造创造.三.阐述题(共5道试题,共40分.)17.试论命题抽象性及其教授教养寄义.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点我们在听.读词句时,一般老是掌控个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词句的字词分列次序.这有万纳的试验为证据.命题抽象性的教授教养寄义在于:(1)教师要身先冲破词句的字词分列次序而掌控本质意思,这就请求教师卖力备课;(2)教师要揣摩和转换本身说写表达时的字词分列次序,以相符学生习惯的字词分列次序,从而使学生先离开教材而掌控本质意思;(3)在学生掌控了本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忙他们解析教材上的字词分列次序,指出若何冲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控制的谁人本质意思的各种路径,也就是教授教养生若何进修.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怀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控制了本质意思.18.阐述“同时激活于工作记忆体系”及其教授教养寄义.若两个信息单元有配合的成分,是以想把它们构成一个常识收集,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遇同时处在工作记忆体系里.因为工作记忆体系的运作表示为有意识地发觉和思惟,是以所谓“激活”,就是指“自发地想一想”.是以在教授教养中,当教师估量前后两次教授教养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愿望学生把它们接洽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 19.谈谈促进精制与组织的4种根本做法.精制与组织都能促进陈述性常识的获得与提取,教授教养就应当设法促成这两个过程的产生.下面是促成精制与组织的几种轻便易行的手腕.(1)意象指点.教授教养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可以或许促进回想.(2)类比指点.意象指点比较实用于相当熟习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习的或抽象的材料,类比是管用的.(3)精制指点.改由学生本身来供给类比.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拿本身熟习的器械来作类比的,这就不会产生因采取不熟习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4)促进组织.在组织方面供给指点的根本做法是先供给提纲,再浏览或凝听文本.在这里,提纲起着勉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感化.20请比较概化与分辩.所谓概化,即指以同样的方法来反响不合的对象.所谓分辩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奇特前提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别的产生式.(1)概化是去除各自力产生式中奇特的但导致同样成果的前提成分,而分辩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奇特前提成分;(2)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分辩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别的产生式;(3)概化是扩展一个产生式的运用规模,而分辩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运用规模;(4)概化过程是扩展一个产生式的包涵性,从而标明被包涵的各自力产生式“本质上一样”,而分辩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涵性,从而标明它和本来此外产生式“本质上不一样”.21.若何促进概化与分辩.促进准确概化的根本做法是紧凑呈实际例和呈现变式实例.紧凑呈实际例的根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2)接踵呈现;(3)同时-接踵结正当.呈现变式实例的根本做法是如许: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它们应当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症结特点方面普遍变更,从而凸起这一概念的症结特点,帮忙学生形成准确的概念.例如我国的教导心理学教科书常以进修“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来解释呈现变式实例的须要性.教师在教授教养生一个新概念时,会斟酌到概念的症结特点,并下功夫去讲授之.但是任何概念的实例都有本身的奇特点,它们构成概念的无关特点,是以尽管教师再三地讲一概念的症结特点,个别学生还会不知不觉地把某些无关特点参加到辨认概念的前提中去.所以从本质上讲,呈现变式实例就是要教师擅长从学生的角度去看一个新概念的教授教养,懂得或猜测学生可能会犯的参加无关特点的错误类型,从而事先预备好有关的变式例子,以便实时地改正学生在进修中消失的错误.促进分辩过程的有用根本做法有二:一是同时呈现一个概念的是样例和非样例;二是选择“乱真的”非样例.。
教育心理学教学实践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为了提高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我通过本次教学实践作业,结合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实践作业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3. 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及其影响。
4. 教师心理素质与教学效果的关系。
5. 教育心理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策略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教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回答问题,提高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讲授新课:结合案例,讲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学习动机、认知发展、情感教育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案例,探讨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不同心理状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教学反思:让学生总结本次教学实践作业的收获,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表达能力等。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三套真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第三套真题题库及答案A巴甫洛夫B华生C斯金纳D班杜拉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B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C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项行动D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项行动。
3.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
A否认质的差异B无视质的差异C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D与确定质的差异无关4.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
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
A信度好B表面效度好C内容效度好D一致性效度好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B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C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主观题二、名词解释(共3题,共15分) 1.辨别学习(试题分值:5分)即区别两个或两个以上刺激的学习。
在对成年人两个刺激时,只需要运用语言进行听和答即可,但对很小的小孩和动物是做不到的。
答:所谓“辨别学习”,就是从泛化走向分化的学习过程,即有机体精确地只对条件刺激作反应。
2.“行为指示子”(试题分值:5分)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
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答:“行为指示子”即可“理解”、“欣赏”的种种可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内容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3.陈述性知识(试题分值:5分)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答:陈述性知识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三、简答题(共2题,共40分) 1.简述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试题分值:20分)答:首先,不同的家庭在社会-经济地位方面有差异,这会在成年前的子女身上体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专题》形成性考核册作业3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命题网络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视觉意象是指当你闭上眼睛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来的形象。
3、陈述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4、精制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增强意思的添加。
5、组织是指把一个大的信息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许多的子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地说,这也就是分门别类,甚至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6、模式是指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
7、程序性知识是指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件事的知识,也是关于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
8、概念就其最严整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定义,它可以规范地表现为“——是——”的陈述句,或者说命题。
9、序列行动是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10、合成是学习行动序列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形成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二、简答题
1、视觉意象是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式。
它的特点有:(1)命题的表征是线形的,而意象的表征是块面的;(2)命题的表征以字词为点,因而是分离的;意象的表征以线条衔接,因而是连续的;(3)在命题的表征里,表示不同大小的事物的文字都一般大小,因为命题表征乃是抽象的意思,而在意象的表征里,不同大小的事物就可以有相对的大小,因为意象表征乃是事物的空间方面。
意象显得十分具体而形象。
(4)意象也是知识的一种非常经济的表征形式。
要保持蕴涵许多命题的一个意象是比较轻松的。
2、(1)我们能够浮现出视觉意象,正像我们看画片;(2)我们能够扫描意象,正像我们看长长的摄影底片;(3)我们对意象能够做心里旋转,正好比我们在看故事片;(4)我们可以“剪辑”意象,正仿佛剪辑电影胶片。
3、一种是直接提取,发生在正好有一个现成答案时,比如回答自己的姓名、住址、乘法运算之类;另一种建构性提取,专门应对没有现成答案可以采用的提问。
从理论上说,陈述性知识的这两种提取,学习者应该都擅长,都具备。
但从实际上看,建构性提取更加重要。
所谓建构性提取,其实就是推理。
4、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即模式识别和序列行动。
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模式识别的产生式的特点是条件有多项,行动在实质上只有一项。
需要抓住的特征可以是很具体的,也可以是和抽象的。
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概化过程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
一组奏效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序列行动也可以用产生来表征,但有两点不同:(1)模式识别的产生式只有一项行动成分,即分类或归属,而典型的序列行动产生式却有多项行动成分;(2)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必要条件或先决条件。
尽管序列行动与模式识别关系密切,可两者的学习过程毕竟很不同。
序列行动的学习有两个子过程,一是程序化,另一是合成。
5、合成后的,特别是大大一统的产生式有两个基本优点:(1)激活速度比多个产生式的速度快。
这是因为大一统产生式需要激活的对象少了;(2)具有“专长性”或“专家”性。
表现为在大一统产生式,条件成分很大路,而行动成分很专门。
这样的大一统产生式运作起来将显示为这样的现实景象:人们呈现一个和大路的现状,提出一个很大路的要求,而专家执行一系列专门的行动,结果很快解决了问题,这正是“专长”、“专家”的特征。
但是大一统产生式有潜在的弱点,那就是由于产生式里的诸行动可以顺溜而下,一泻到底,中间无需思考,因此就容易成为套路,流为僵化,出现定势效应。
6、区别:(1)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不是”的知识,而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陈述性知识因为是靠词句话语来表达某事某物是否为真的,因此是变化多端、异常丰富的;程序性知识因为是做,而做得按照客观的规程,因此相对而言是单调的、统一的。
(3)陈述性知识是相对静态的,主要表现为回忆的性质,讲究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得相同;程序性知识是更加动态的,主要的性质是“转换”,即输入和输出的信息明显不同;(4)甚至测验里的同一题型也可以侧重于考察陈述性的或程序性的知识,考察陈述性知识的题目主要是再认或回忆性的,而侧重于考察程序性知识的题目主要是应用规则的。
相互支持: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也是相互支持的:从学的一面讲,初学一项程序性知识时,通常需要陈述性知识引导的,陈述性知识促进程序性知识学习,反之程序性知识也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从用的一面讲,在使用程序性知识时,往往需要陈述性知识提供资料或判别标准,而这些具体的陈述性知识都以概念的方式溶解在产生式的条件子句里,使得每一个条件子句就蕴涵着一条陈述性知识。
一个产生式有越多的条件子句,则这个行动的认知成分就越重要。
另一方
面,当有了丰富的程序性知识时,再认真地学习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就容易导致创造发明。
三、论述题
1、所谓命题的抽象性,是指导我们在听、读文句时,一般总是把握其中的意思,而不是去抓住文句的字句排列顺序。
这有万纳的实验为证据。
命题抽象性的教学含义在于:(1)教师要身先突破文句的字词排列顺序而把握实质意思,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2)教师要琢磨和转换自己说写表达时的字词排列顺序,以符合学生习惯的字词排列顺序,从而使学生先脱离课本而把握实质意思;(3)在学生把握了实质意思后,教师再帮助他们解析课本上的字词排列顺序,指出如何突破它们而达到已经掌握的那个实质意思的种种路径,也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习。
此外,教师还要特别关心那些对答如流的、说或写的和书上一模一样的学生,去探测他们是否掌握了实质意思。
2、若两个信息单元有共同的成分,因此想把它们组成一个知识网络,那么就要确保这两个信息单元有机会同时处在工作记忆系统里。
由于工作记忆系统的运作表现为有意识的觉察和思想,因此所谓“激活”,就是指自觉地想一想。
因此在教学中,当教师估计前后两次教学内容逻辑上有关,并且希望学生把它们联系起来保持在心里的话,就要有意识地向学生同时提到这两个信息单元。
3、促进命题网络的激活扩散,从而使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有效,有两项基本手段,即精制与组织。
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1)意象指导。
教学过程要促使学生形成意象,意象能够促进回忆。
(2)类比指导。
意象指导比较使用于相当熟悉的或具体形象的材料,对于不熟悉的或抽象的材料,类比是管用的;(3)精制指导。
改由学生自己来提供类比。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拿自己熟悉的东西来作类比的,这就不会发生因采用不熟悉的类比而导致不管用的问题了。
(4)改进组织。
在组织方面提供指导的基本做法是先提供提纲,再阅读或聆听文本。
在这里,提纲起着鼓励学生去组织他们的记忆的作用。
4、所谓概化,即以同样的方式来反应不同的对象。
所谓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条件成分,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
(1)概化是祛除各独立产生式中独特的但导致同样结果的条件成分,而辨别是对一个产生式添加导致同样行动的独特成分;(2)概化是形成一个新的一般产生式,而辨别是形成一个新的更特殊的产生式;(3)概化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而辨别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应用范围;(4)概化过程是扩大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被包容的各独立产生式“实质上一样”,而辨别过程是缩小一个产生式的包容性,从而表明它和原来别的产生式“实质上不一样”。
5、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样例。
紧凑呈现实例的基本做法有(1)同时呈现(2)相继呈现(3)同时——相继呈现;呈现变
式实例的基本做法是:就拟呈现的一组实例而言,他们应该在不属于某一概念的关键特征方面广泛变化,从而突出这一概念的关键特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
念。
促进辨别过程的有效基本做法是:同时呈现一个概念的是样例和非样例;选择“乱真的”非样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