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 问题解决(3)
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分数乘法第一课时 分数乘整数1、我会填空。
(1)+ + = ( )+( )+( )=( )( )×( )=( ) (2)72×4=()()()⨯=()7 5×41=()()4⨯ (3)求3个103是多少列成算式是( ) (4)、15千克的31是( )千克 3吨的83是( )吨2、我会判断。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4×74=4×74=71( )(2)52×2=252⨯=103 ( )(3)1米的32和2米的31一样长。
( )3、我会计算52×4 = 5×83= 91×5 = 61×6=157×6= 75×14= 3×97= 15×54= 24×83= 57×193= 7×214= 85×12=4、每米铁丝重52千克,15米铁丝重多少千克? 5、正方形边长95米,它的周长多少米?6、体育课上列队形,每个同学间隔53米,21名同学排列成一列,队伍有多长? 第二课时1、我会填空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 )计算。
(2)、18个61的和是( ) 132的6倍是( )(3)、26的132是( ) 12的43是( )(4)、125时=( )分 53米=( )厘米 65日=( )小时知 识 漫 步 技 能 跨 越 趣 味 空 间 知 识 漫 步(5)、4千米的32和( )个32千米一样重 2、计算97×3= 8×165= 157×5= 33×2213= 73×3= 4011×8=152×25= 21×145=50×2511=3、一个正方体的一个面的面积是85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4、在抗震救灾活动中,光华小学六年级学生捐款400元,五年级学生捐款是六年级的107,五年级学生捐款多少元?5、一本科技书240页,小明看了全书的83,小明看了多少页?6、一根钢材锯成2段用了83分钟,如果锯成9段用多少分钟?第三课时:分数乘分数1、我会填 (1)、分数乘分数,用( )相乘的积作分子,( )相乘的积作分母。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 第4课时 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或少)几求这个数_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第4课时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或少)几求这个数_西师大版第三单元问题解决 第4课时 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或少)几求这个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4,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或少)几,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 教学提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分数乘除混合运算以及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以及其他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解答一些稍复杂的与分数有关的实际问题。
这些问题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发展,需要学生用分数乘除法或列方程加以解决。
教材中只安排了一个例题——例4,这是一道已知比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多(或少)几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它是用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
教材只强调呈现了一种解题思路——抓两个小女孩对话框中“西陵峡长的21加上2千米等于巫峡的长”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解。
◆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方法;学会分析信息,寻找等量,能按照构建方程的基本程序和格式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交流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体会学数学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找准单位“1”的量,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找应用题的等量关系。
◆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峡风光图片等)学具准备:事先了解长江三峡的地貌、景观等有关知识卡片。
◆ 教学过程:教师从中发现画的比较规范的同学的线段图用投影展示。
教师给予鼓励性评价。
教师适时引导:你从线段图可以看出西陵峡的长与巫峡长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寻找等量,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学生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反馈情况归纳板书:西陵峡长度的21+2千米=巫峡的长度 教师在揭示等量关系之后,让学生尝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通过小黑板或投影将学生列式的情况进行展示,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格式进行规范。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数乘法(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2,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1.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欣赏主题图,激趣引入教师: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看看愉快的数学之旅又将带我们到哪些新的站点呢?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
教师:认真观察,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回答) 你们能根据主题图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你们能试着列出算式吗?它们都是些什么算式? (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的连加算式或分数乘法算式) 这些算式中的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有的是加法算式,有的是乘法算式,但这些数都与分数有关。
揭示课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数乘法。
二、探究新知1.感知分数乘法的意义。
(1)复习整数乘法的意义。
小黑板展示,并配上声音:每人吃5个饼,4人共吃多少个饼? 学生列式:5+5+5+5=5×4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4个5相加的和是多少?5的4倍是多少? (2)分数乘法的意义。
小黑板展示例1的情境图:每人吃51个饼,4人吃多少个饼? 学生尝试列式:51+51+51+51=51×4或4×51教师:表示什么意思呢?与整数乘法的意思相同吗?(4个51是多少;51的4倍是多少?)2.利用意义探索计算法则。
(1)教师:51×4该怎样算呢?自己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全班汇报,说说你得多少,怎样想的?指名学生回答,得出:51×4表示4个51相加,4个51就是54。
(2)试一试。
54×2= 3×41= 5×92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好后,集体订正。
并请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 问题解决(3) (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7课时问题解决(3)(2)第7课时问题解决(3)【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1~8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师生合作互动交流。
3.情感态度:接受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难点:能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对话引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谈谈对零花钱支配的看法。
教师结合课前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养成教育。
(赞扬一些同学把剩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在学校开展向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的活动中,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积极捐款或买学习用具给贫困地区孩子,有的还主动帮助小区里的孤残家庭,希望这样的精神在班上继续得到发扬)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位同学的存款情况。
(出示在某储蓄所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每条信息)在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提供的信息中直接告诉了小红的存款是多少了吗?揭示课题:解决问题(3)。
二、合作探究1.明确信息。
请学生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①小明、小华和小红的钱都存在了储蓄所里。
②小明存了88元。
③小华存的钱是小明的3/4是把小明的钱数看作单位“1”。
④小华存的钱是小红的6/5是把小红的钱数看作单位“1”。
学生反馈在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与小红的存钱有关系?并请学生说出理由。
学生要能表达清楚:第②、③、④条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系。
因为小红的存款与小华的存款有关,而小华的存款又与小明的存款有关,所以他们说的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相等的量。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红所存钱数的6/5=小明所存钱数的3/42.拟定解决方案。
西师大版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单元《解决问题(2)》教学课件

解答:
折叠部分的面积
=圆的面积-正方形பைடு நூலகம்面积
圆的面积:S=πr2
=3.14×0.62
=3.14×0.36
=1.1304(平方米)
正方形的面积=2个等腰三角形面积之和
0.6×1.2÷2×2 =0.72(平方米)
折叠部分的面积:
1.1304-0.72
=0.4104
≈0.41(平方米)
答:折叠部分的面积约是0.41平方米。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会用“切割法”“平移法”等方法求组合图
形的面积。
能够运用“转化法”把无法找出已知条件的
问题,换个角度思考,把未知条件转化成已
知条件来解决。
课后作业
从教材课后习题中选取。
课后作业
谢谢观看!
花坛小路的面积:
314-200.96=113.04(㎡)
答:花坛周围的小路的面积是113.04 ㎡。
计算下面涂色部分的面积。(单位:米)
4
7
涂色部分面积
=外圆面积-内圆面积
解:3.14×(72-42)
=3.14×33
=103.62(平方米)
答:涂色部分的面积是103.62平方米。
64米
有一个运动场,两端是半圆,中间是长方形。它的
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解:周长=长方形两条长+圆
的周长
100米
左右两个半圆刚
好能组成一个圆。
C=100×2+3.14×64
=400.96(米)
64米
有一个运动场,两端是半圆,中间是长方形。它的
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解:面积=长方形面积+
圆的面积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4课时 问题解决(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4课时问题解决(2)第4课时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5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意义,能合理、灵活地解答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3.情感态度:通过自主思考、小组讨论等形式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在自己的内省过程中感悟到按比例分配这种方法的优势。
【重点难点】重点:提高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填空。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的只数比是3:4,公鸡()只,母鸡()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01年全世界大约有2000只丹顶鹤,我国有()只。
其他国家有()只。
(3)农业专业户计划在承包的28公顷地里种植水稻和玉米,种植的面积比是4:1。
水稻种了()公顷,玉米种了()公顷。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二、揭题,学习新知1.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2.走进建设现场。
(观察例2图)教师:从图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一堆混凝土中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6。
要配制2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中你看出要分配的是什么?按照什么来分?3.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
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1)这种混凝土要按照沙子、石子、水泥所需重量的比去分配,这三种材料的比你是在哪儿找到的?(2)找到三种材料的连比后,为了方便计算,你应该先做什么?(3)怎样计算沙子、石子、水泥各占混凝土的几分之几?……(教师在组织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同时要利用评价优化解法)三、巩固拓展,应用知识1.教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计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为5:3:12。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7课时)问题解决PPT课件西师大版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 问题解决(2)

西师大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之:第6课时问题解决(2)第6课时问题解决(2)【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二第6~8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红玫瑰种植面积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并画线段图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解决问题的灵活性、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理解分数连乘问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分析分率句,找出单位“1”的量和其他相关信息。
(1)三峡工程的5/7发电量用在了东南沿海地区。
(2)学校总面积的2/9是绿地。
2.分别说出两个分数的单位“1”的量。
全校的4/7是男生,一年级男生占全校男生的2/9。
教师出示第1、2题。
学生观察后,独立思考。
抽学生回答,第1题让学生找出单位“1”的量和几分之几对应的量,根据分率句说出基本的数量关系。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1.分析信息,弄清题意。
教师出示例2,学生齐读题目。
提问: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提问:从题中我们发现这里有两个分数,这两个分数的单位“1”一样吗,分别是什么呢?抽学生回答,强调:3/4是把20公顷土地看作单位“1”,而3/5是把玫瑰种植面积看作单位“1”。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20公顷土地,你能画图表示题目中的信息吗?学生画图,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全班反馈,集体订正。
2.尝试解决,发现方法。
教师提问:要求种了多少公顷红玫瑰,该怎么解决呢?结合图,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尝试解决,教师巡视发现学生不同的方法,并指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方法。
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方法。
(1)先算种玫瑰的面积,再算种红玫瑰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7课时问题解决(3)
教科书第42页例3及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1~8题。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
2.
3.情感态度:接受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
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
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
教师结合课前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的养成教育。
(赞扬一些同学把剩余的零花钱都存起来,在学校开展向贫困地区孩子献爱心的活动中,用自己存的零用钱积极捐款或买学习用具给贫困地区孩子,有的还主动帮助小区里的孤残家庭,希望
这样的精神在班上继续得到发扬)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其他小学,也有不少同学把自己的零花钱存起来。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几位同学的存款情况。
(出示在某储蓄所情境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每条信息)
在学生仔细阅读信息的基础上,说一说图中提供的信息中直接告诉了小红的存款是多少了吗?
揭示课题:解决问题(3)。
二、合作探究
1.
②小明存了88
③小华存的钱是小明的3/4是把小明的钱数看作单位“1
④小华存的钱是小红的6/5是把小红的钱数看作单位“1
学生反馈在这些信息中,哪些信息与小红的存钱有关系?并请学生说
学生要能表达清楚:第②、③、④条信息都与小红的存款有关系。
因为小红的存款与小华的存款有关,而小华的存款又与小明的存款有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小红所存钱数的6/5=小明所存钱数的3/4
2.
教师:除了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外,同学还可能有别的思路,请先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交流,最后推出一名代表向
3.
方法1:解:设小红存了x元钱
6/5x=88×3/4
x=66÷5/6
x=55
答:小红存了55
思路:小红、小明的存款都与小华的存款有关,小华存的钱既是小明的3/4,又是小红的6/5。
这样小华的存款数既可以用“小明的存款数×6/5”表示,又可以用“小红的存款数×3/4”表示,也就是:小红的存款数×6/5=小明的存款数×3/4。
用x表示小红的存款数,小华的存款数就可以表示为6/5x元,小明的存款是88元,小华的存款数是88×3/4
方法2:解:小华存的钱数:88×3/4=66(元)
小红存的钱数:66÷6/5=55(元)
答:小红存了55
思路:小红、小明的存款都与小华的存款有关系,要想求出小红的存款数,必须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数,所以第一步先求出小华的存款是多少元,也就是求出小明的3/4是多少。
第二步根据小华的存款数是小
红的6/5,求出小红的存款是多少元。
三、巩固应用
第43页课堂活动第1题。
1.请学生拿出测量的数据,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信息,用自己已掌握的方法,独立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并理清思路。
3.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方法1:x厘米。
2/5x=40(不定数)÷5/8 2/5x=64
x=64÷2/5
x=160
答:××的身高为160厘米。
方法2
40÷5/8÷2/5=160(厘米)
答:略
4.请学生对比本题与例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解答时要注意什么?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之处吗?在解决信息比较复
【板书笔记】
问题解决(3
例3小明存了88元,小明存钱数的3/4是小红的6/5。
小红存了多
解:设小红存了x
6/5x=88×3/4
x=66÷6/5
x=55
答:小红存了55元。
教学过程始终以生活中的活动为线索,从生活情境中抽取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方程解决较为复杂分数问题的策略。
在分析数量信息的时候,加入了学生的活动体验,从比划长短到画出线段图,降低了线段图的难度。
在问题的具体解决中,教师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和对知识的总结归纳,在教学设计中坚持边教边练,通过练习反馈及时公告学生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在例4的教学中,正确处理解题方法多样化与基本策略之间的关系,照顾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中突出了数学方法与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测量上重视列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是一致的,努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