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变育种的意义

合集下载

园艺通论试题及答案

园艺通论试题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园艺通论作业题(一)绪论和第一章园艺植物分类一、名词解释1. 园艺:2. 园艺学:3. 果树:4. 蔬菜:5. 观赏植物:6、落叶果树:7、常绿果树:8、生态学分类:二、填空题1、植物性食物包括( )、()、()等。

2、人类食物可分为()和()。

蔬菜和水果属于()。

3、植物学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4、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果树约()科,()种左右;蔬菜普遍栽培的有()科,860多种。

三、选择题1、下列园艺植物属于十字花科的是()A 草莓B 萝卜C 芹菜D 仙客来2、下列园艺植物属于蔷薇科的是()A 白菜B 番茄C 苹果D 丁香3、下列果树中属于仁果类果树的是()A 树莓B 椰子C 桃D 梨4、下列果树中属于常绿果树的是()A 苹果B 芒果C 板栗D 葡萄5、下列蔬菜中属于瓜类的是()A 西葫芦B 结球甘蓝C 大头菜D 番茄6、下列蔬菜中属于多年生蔬菜的是()A 石刁柏B 茭白C 芋D 笋瓜7、下列观赏植物中属于一年生花卉的是()A 菊花B 鸡冠花C 茉莉D 丁香8、下列观赏植物中属于球根花卉的是()9、下列果树中属于藤本类果树的是()A 石榴B 葡萄C 芒果D 荔枝10、下列蔬菜中属于绿叶蔬菜的是()A 茼蒿B 白菜C 大葱D 韭菜11、下列园艺植物属于豆科的是()A 马铃薯B 豇豆C 大丽花D 大蒜12、下列园艺植物属于芸香科的是()A 甜瓜B 茴香C 柑橘D 君子兰13、下列果树中属于核果类果树的是()A 樱桃B 杨桃C 山楂D 梨14、下列果树中属于草本类果树的是()A 香蕉B 荔枝C 醋栗D 枣15、下列果树中属于热带果树的是()A 醋栗B 槟榔C 核桃D 无花果16、下列蔬菜中属于豆类的是()A 豆薯B 黄瓜C 莴苣D 菜豆17、下列蔬菜中属于水生蔬菜的是()A 竹笋B 茭白C 蕨菜D 苋菜18、下列观赏植物中属于宿根花卉的是()A 瓜叶菊B 万年青C 牡丹D 令箭荷花19、下列观赏植物中属于蕨类植物的是()A 龙舌兰B 早熟禾C 结缕草D 卷柏20、下列果树中属于落叶果树的是()A 菠萝B 荔枝C 柑橘D 桃四、简答题1、蔬菜和水果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2、园艺生产的意义3、园艺植物分类的目的和意义4、观赏植物生态学分类主要包括哪几类?5、果树生态学分类主要包括哪几类?6、蔬菜按生态学分类是怎样分类的?五、论述题1、试述中国园艺发展简史及现状2、试述中国园艺的主要发展趋势第二章园艺植物生物学一、名词解释1、实生根系:2、不定根:3、气生根:4、芽的异质性:5、单轴分枝(总状分枝):6、叶面积指数:7、叶幕:8、花芽分化:9、自花授粉:10、常异花授粉:11、受精:13、休眠期:14、长日照植物:15、物候期:二、填空题1、叶是植物进行()和()的主要器官。

作物育种学(专)-作业题

作物育种学(专)-作业题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物育种学通论网上作业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作物品种*2.作物育种学*3.自然进化**4.人工进化**二、填空1.作物进化的三个基本因素包括()、()和()。

*2. 1927年美国出版的Hayes和Garber所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较系统的论述有关育种知识的专著。

**3.20世纪60年代小麦、水稻等作物通过()掀起“绿色革命”。

20世纪80年代兴起(),使现代作物育种发展成为包容多学科发展的现代科学。

**三、简答1. 作物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四、论述1.遗传、变异和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如何?***第一章育种目标一、名词解释1.育种目标*2. 2. 产量结构性状**3. 3.高光效育种**二、填空1.在开展作物育种工作时,首先要确定(),它是选育新品种的设计蓝图。

**2.禾谷类作物的产量结构性状为()、穗粒数和()。

**3.目前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还很低,只有()或以下,通过提高光能利用率来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潜力是很大的。

**三、简答1、制定作物育种目标遵循的原则?*2. 矮化品种的选育有什么优势?***3适应机械化作业作物应具备的性状?**四、论述1.制订育种目标时应考虑哪些主要目标性状?*第二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一、名词解释1.有性繁殖*2.无性繁殖*3.自交作物*4. 异交作物*5. 常异交作物*6.营养体繁殖*7.无融合生殖*8.纯系品种*9.杂交种品种*10. 多系品种*11. 无性系品种*12.纯系**13. 雌雄同花**14. 雌雄同株异花**15.雌雄异株**16. 自然异交**17. 标志性状**二、填空题1. 作物繁殖方式分为()和()。

*2. 有性繁殖的主要授粉方式有()、()和()。

*3. 植物授粉方式的分类,是根据()高低而定的。

一般该值在4%以下为典型的()植物;该值在50%以上为典型的()植物。

**4. 作物品种应具有的三个基本要求为()、()和()。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第一节诱变育种的概念、意义和特点诱变育种是人为地采用物理、化学的因素,诱发有机体产生遗传性的变异,并经过人工选择、鉴定、培育新品种的途径。

诱变育种的目标是改变或增加一个满意品种的某一特性,而在其他方面保持品种不变。

如果需要一个适应性好、独特的、非常合意的和受欢迎的品种,这种方法特别吸引人。

诱变育种的特点:1)提高突变率,扩大变异谱;2)适于进行个别性状的改良;3)育种程序简单,年限短;4)变异的方向和性质不定(已有人把人工合成低聚核苷酸片段引入基因组中,以一定方式改变某一基因,进行定向诱变)。

作为一种育种方法,诱发突变技术在培育那些在种内有足够的遗传变异和由显性基因确定其特性的作物,是可有可无的或无前途的。

但是,显性突变型曾被诱发,特别是抗病型,部分由于寄生植物的基因与病原体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完全不育或无性繁殖的植物中,诱变育种是品种改良的唯一方法,例如专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它不产生有合子胚的种子。

无融合生殖在柑橘类和某些苹果属、树莓属的种中是普通的。

诱变育种是常规育种的一个补充或在园艺植物育种某些方面潜在替代者:1)在适应性广泛的种中诱发变异性,假若进一步的杂交提供有限的变异性和改良,而品种已接近选择的极限;2)诱发一个新的特性,如果没有通过杂交能传递的已知基因源,例如抗病性、企望的生长型或自交亲和性;3)在有性繁殖中将会消失的特定突变,通过营养繁殖产生和保存;4)打破与不良的特性或基因多效影响的连锁;5)使现存的嵌合体显露和均质化,并使突变型获得稳定;6)在远缘亲本之间杂交中遏制不亲和性;7)诱发单倍体;8)在无融合生殖植物中产生过渡性有性状态。

成功的诱变育种需要:1)处理可用于筛选的大的植物群体;2)预期的特性突变率高;3)可以用视力诊断或简单测定鉴别突变的有效方法。

第二节诱变因素在诱发突变中,有两类诱变剂被使用:物理的和化学的。

物理的诱变剂有:1)紫外灯发出的紫外线(UV)照射;2)电磁辐射:X射线发生器发出的X射线;从放射性同位素钴60或铯137发出的ϒ射线;3)微粒辐射:从核反应堆发出的热中子或慢中子;从放射性同位素磷32或硫35发出的β粒子(电子)。

生物育种知识专题

生物育种知识专题

生物育种知识专题一、知识整理在高中阶段所介绍的育种方法主要有: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细胞工程育种(组织培养育种)、基因工程育种(转基因育种)、植物激素育种等。

1、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中子、激光、电离辐射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硫酸二乙脂、秋水仙素等各种化学药剂)或空间诱变育种(用宇宙强辐射、微重力等条件)来处理生物。

(3)发生时期: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4)优点:能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变异范围广。

(5)缺点:有利变异少,须大量处理材料;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

改良数量性状效果较差,具有盲目性。

(6)举例:青霉素高产菌株、高产小麦等2、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不同个体间杂交产生后代,然后连续自交,筛选所需纯合子)(3)发生时期: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四分体时期(4)优点:使同种生物的不同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个体,具有预见性。

(5)缺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才能选育出需要的优良性状。

(6)举例:矮茎抗锈病小麦等3、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3)优点:可培育出自然界中没有的新品种,且培育出的植物器官大,产量高,营养丰富。

(4)缺点:结实率低,发育延迟。

(5)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八倍体小黑麦4、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3)优点: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加速育种进程。

(4)缺点:技术相当复杂,需与杂交育种结合,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的支持,多限于植物。

(5)举例:5、细胞工程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2)方法:基因操作(提取目的基因→装入载体→导入受体细胞→基因表达→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新品种)(3)优点:目的性强,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造生物;育种周期短。

【精品】绿豆文献综述

【精品】绿豆文献综述

绿豆品种M2代诱变效应研究摘要:现代绿豆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优质专用的芽用绿豆品种、规模化的优质芽用绿豆原料基地建设与生产为重要支撑.诱变育种是利用理化因素诱发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辐射育种不仅可以有效地改良品种中的个别性状,而且可以创造一些新资源。

辐照诱变已经成为绿豆遗传改良的有效途径之一。

同时,诱变育种具有缩短育种年限,提高突变频率和创造新的基因型等特点,有助于加快芽用绿豆作物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以前期筛选的不同粒重和外观特性的6个芽用绿豆品种材料为基础,研究不同绿豆品种M2代的诱变效应,以期为芽用绿豆品种寻找优良变异品种.1、研究意义绿豆是-种高蛋白、低脂肪、中淀粉的医食同源豆类作物,是人们理想的营养保健食品.绿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及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具有清热去暑、消炎解毒、保肝明目、降低血压、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

食用芽菜是近年来的新时尚,芽菜中以绿豆芽最为便宜,而且营养丰富,绿豆芽也是自然食用主义都所推崇的食品之一。

绿豆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C会增加很多,而且部分蛋白质也会分解为各种人所需的氨基酸,可达到绿豆原含量的七倍,所以绿豆芽的营养价值比绿豆更大。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人们膳食观念的改变和对保健意识的增强,对绿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农民种植绿豆的积极性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开花结荚的时间较长,成熟期不一致,并且大多集中在干旱半干旱的地区,所以产量较低。

因此,培育抗旱的绿豆新品种,实现绿豆的高产、优质、高效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

绿豆是闭花授粉作物,人工杂交成功率很低,一般采用天然突变从地方品种中筛选。

现代绿豆芽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优质专用的芽用绿豆品种、规模化的优质芽用绿豆原料基地建设与生产为重要支撑。

芽菜用绿豆类作物品种选育已成为制约我国现代绿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诱变育种具有缩短育种年限,提高突变频率和创造新的基因型等特点,有助于加快芽用绿豆类作物品种的选育。

作物学试题及答案

作物学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作物:广义:凡对人类有应用价值,为人类所栽培的各种植物。

狭义:指田间大面积栽培的农艺作物,即农业上所指的粮、棉、油、麻、烟、糖、茶、桑、蔬、果、药和杂等农作物。

作物生产:指通过人类的栽培活动,绿色植物将日光能转化为人类所需有机质的过程。

生长:指作物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的过程,是数量变化的过程,同时伴随着植株形态有规律的演化。

发育:指作物在一生中,其形态结构及机能的质变过程,包括作物单一器官及整个植株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

生育期:作物种子出苗到新的种子成熟之间的总天数,即作物的一生。

生育时期: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外部形态特征及内部结构总是呈现阶段性的显著变化。

营养生长:营养器官的生长生殖生长:生殖器官的生长作物产量:指单位面积作物产品器官的数量生物学产量:指在一定的生育阶段内或生长周期中,单位面积所积累的干物质产量。

经济产量:指栽培目的所需要的有经济价值的主产品的数量。

收获指数(经济指数):指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的比值,反映了作物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

源:指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同化产物的供应,它是作物发育及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库:指贮藏冠光合产物的器官,同时也指贮存能量的器官。

流:指光合产物的运转和分配,它与作物体内输导系统的状况及其运转速度有关。

作物群体:指同一块地上的作物个体群。

基本苗:指作物播种后在田间单位土地面积上长出的幼苗数量。

群体密度: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作物群体的密集程度。

叶面积指数:指作物群体的总绿色叶面积与该群体所占据的土地面积的比值。

净同化率:指单位叶面积在单位时间内积累的干物质的数量。

光合势(叶日积):指在某一生育期间或整个生育期内作物群体绿叶面积的和数,积每日叶面积的累加。

光能利用率:指作物光合作用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其吸收太阳光能的百分数。

种植制度: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和种植方式的总称。

作物布局: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栽培作物的种类、面积和配置的总称。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03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与方法
引种驯化
总结词
通过将野生或外地园林植物引入本地,经过适应性栽培,使其成为本地园林植物的过程。
详细描述
引种驯化是园林植物育种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引入具有优良性状的野生或外地园林植 物,经过适应性栽培,使其逐渐适应本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成为本地的园林植
物资源。引种驯化的目的是丰富本地的园林植物种类,提高园林绿化的质量和效果。
详细描述
基因工程育种是园林植物育种的最新方法之 一,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园 林植物中,如抗虫基因、抗病基因等,使其 获得新的性状和特性。再从中选育出新的品 种,可以提高园林植物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基因工程育种需要掌握基因工程技术,并需
要对转基因植物进行多代的选育和培育。
04
园林植物育种实践与案例分析
详细描述
在园林植物育种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新品种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避免 引入具有潜在生态风险的品种。同时,加强生物安全管理,防止外来物种入侵和病虫害
传播,也是保障生态安全和园林植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 引言 • 园林植物遗传学基础 • 园林植物育种技术与方法 • 园林植物育种实践与案例分析 • 园林植物育种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01
引言
定义与背景
定义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一门研究园林植物遗传规律、种质创新和育种技术方法 的学科。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园林植物在美化环境、生态修 复和丰富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园林植物的遗传 改良和品种创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多基因控制,表型是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3
基因突变与诱变育种

简述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简述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简述诱变育种的意义和特点
诱变育种是改变生物体遗传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获得一些新的特性,而且可以获得各种不同性状的集合,从而达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病力的目的。

诱变育种的主要特点有:
(1) 改变繁殖模式:采用异交、细胞融合、基因的分离和交换等方式,改变传统的繁殖方式,培育出适合于现在的新品种。

(2) 易于获得新的特性:它可以培育出一些具有全新组合的特性,而这些特性大多是人们所期望的,如抗病力、产量和品质的提高等。

(3) 迅速发展:诱变育种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技术日益成熟,在使用过程中可以获得更大的效果。

因此,诱变育种是培育更好的品种,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手段。

它可以借助一些异种和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农作物的综合性能,满足人们对粮食、水果等农作物的要求。

- 1 -。

遗传育种学——精选推荐

遗传育种学——精选推荐

遗传育种学【题型:名词解释、填空、是非、简答、问答(计算)】第一部分遗传学概论染色体的结构与行为1.基因控制着性状的表达,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各种生物染色体数目都是恒定的。

2.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

3.单倍体:性细胞或配子中只含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4.根据染色体功能可以分成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常染色体一般不具有决定性别的主要基因,一对同源的常染色体形态总是相同的。

性染色体上具有决定性别的相关基因。

5.染色体(质)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6.生物染色体的一般特征:①数目恒定②体细胞(2n)数目是性细胞(n)的2倍③与生物进化无关,可用于物种间的分类④染色体数目恒定是相对的(例:动物的肝,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和胚乳)7.细胞的有丝分裂⑪细胞周期: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⑫间期:从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到下一次细胞分裂开始的时期。

间期的特点:①生理代谢非常旺盛②间期在显微镜中看到染色质,染色体进行复制。

③间期复制好的染色体共用一个着丝点,所以染色体数目没变。

⑬有丝分裂的意义:①增加了细胞数目与体积②维持个体正常生长发育③保证物体的连续性和稳定遗传学意义:①两个子细胞的遗传基础与母细胞完全相同②拥有同样质量和数量的染色体8.细胞的减数分裂⑪减数分裂: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分裂方式。

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特点:①各对同源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配对(联会)。

②细胞分裂过程包括两次分裂;⑫减数分裂意义①生物生活周期和配子形成过程中必要阶段②最后形成雌雄性细胞,各具板书染色体9.双受精:花粉管进入胚囊后末端破裂,释放两个精核,一个与卵细胞结合形成核子,另一个与中心细胞中极核结合形成胚乳核。

孟德尔定律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

①单位性状:个体表现的形态和生理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之后的性状。

②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2.纯合体:细胞内等位基因相同。

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植物育种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与繁殖园艺植物优良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品种:经人类选育的,经济性状及农业生物学特性符合生产要求的,遗传上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群体。

优良品种:用常规种原种繁殖的种子,其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项指标均达到良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品种的时间性:品种在一定时间内其产量、品种和适应性等经济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地区性:每一个品种的生物学特征适应于一定地区生态环境和农业技术要求。

一致性:同一品种个体间在一些主要经济性状方面是相对整齐一致的。

稳定性:品种经过反复繁殖后其相关特征或特性保持相对不变。

主要目标性状:园艺作物特别需要改良的性状。

生物产量:是指作物在生产期间生产和积累有机物质的总量,即全株根、茎、叶、花和果实等干物质总重量,称作生物产量。

计算生物产量时通常不包括根系(块根作物除外)。

经济产量:经济产量是植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所累积的可直接供人们食、用或作其它用途的产品的重量,通常用单位面积上生产的鲜重或风干重或干物质重表示。

产量构成因素:组成产量的因素。

种质资源:把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统称为种质资源。

种质: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

当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栽培与选育得到的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良品种。

外地种质资源:指在国内不同气候区域或由国外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包括人工诱变而产生的突变体、远缘杂交创造的新类型、育种过程中的中间材料、基因工程创造的新种质。

引种:从外地或外国引入本地区所没有的植物,使它在新的地区生长发育,以增加本地区的植物资源,这种人工的植物迁移过程叫引种。

简单引种:是指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或栽培区域人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该植物品种由于环境适应能力强或两地之间的环境差异小而能够直接栽培。

驯化引种:通过人工栽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使野生植物、外来(外地或外国)的植物能适应本地的自然环境和栽种条件,成为生产需要的本地植物。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4.取未照射的制备菌液和照射菌液各0.5ml进行稀释 分离,计数活菌细胞数。 5.取照射菌液2ml于液体培养基中(300ml三角瓶内装 30ml培养液),120r/min振荡培养4~6h。 6.取中间培养液稀释分离、培养。 7.挑取菌落进行筛选。
化学诱变剂:主要有烷化剂、碱基类似物、吖啶化 合物、脱氨剂等。
1.提高有效产物的产量
包括提高野生菌种和改变菌种的代谢产物和中间 产物的产量。 2.改善菌种特性、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诱变育种,除了可以获得高产突变株之外, 还可以选育到一些具有良好性质的变株,包括改 善产品的质量、提高有效组分比例、缩短周期以 及适合发酵工艺要求的变株
3.简化工艺条件
选育出更适合工业化发酵的要求的突变株。(例如选育 孢子生产能力强的变株;泡沫产生少的变株;发酵液黏 度小的变株;抗噬菌体变株;无油的变株;发酵低热变 株;低空气量要求的变株等)。
一、诱变前对出发菌株的了解
1、区分不同菌落类型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种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往往会出现 多种形态类型的菌落(2~5种),从中找出正常性菌落。
2、出现不同菌落类型的原因
①遗传因素决定的 是出现不同菌落类型的主要原因(如自 发突变、回复突变、异核体分离等)。
②非遗传因素引起的(因培养条件的变动,菌种会产生一 些类似遗传的现象,一旦恢复原来的条件,其就会恢复到原 有性状)。
1.培养基是影响孢子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碳氮的 种类及浓度对其影响很大。
2.斜面制备技术(培养基的灭菌条件的控制,平板的制 取,琼脂的加入量选择等).
3.移种的密度。
4.温度 温度对菌种影响很大,一般情况下温度高则生 长快,但超过一定范围,则会使生产能力显著下降, 甚至引起变异。

化学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

化学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

化学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微研二班訾小利602071005024菌株优劣对于微生物药物的工业化生产具有决定性意义,野生菌株往往因为产率低不能直接用于工业生产,而是通过菌种改良,选育出高产的优良菌株。

在育种研究中,近来还发现有些突变株可代谢产生新产物,具有可供作药源新菌株资源的潜在应用前景,使育种技术进一步拓展了新的应用研究发展空间。

化学诱变具有成本低、使用方便、诱变作用专一性强等特点,是一种迅速发展的育种途径。

在实际应用中,化学诱变既有利用某一种化学诱变剂的单一诱变,也有组合利用化学或其他多种诱变剂的的复合诱变,还有化学诱变联合抗生素抗性筛选等。

化学诱变育种与物理诱变相比,很多化学诱变剂产生了高比例的点突变、低比例的染色体畸变,而物理诱变如以射线和x射线为代表的电离辐射,其穿透力较强,易被染色体组吸收,对染色体结构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化学诱变育种具有以下特点:诱变突变率较高,具有位点特异性;染色体畸变的比例相对较少,很少有致死型发生,对处理材料损伤轻;有迟效作用,即诱变引起的损伤和染色体断裂,有的并不立即断开;存在残留药物的后效作用,在M.代引起的生物损伤大;引起的突变范围广,后代选择需要足够大的群;价格便宜,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

本文简要综述常用化学诱变剂及其作用机制,以及化学诱变技术在微生物育种领域中的新近应用研究进展。

1.常用的化学诱变剂1.1碱基类似物作为化学诱变剂的碱基类似物主要有嘧啶类似物和嘌呤类似物两大类。

其中,常用的嘧啶类似物有5-溴尿嘧啶(5-BU)、5-氟尿嘧啶(5-FU)、6-氮杂尿嘧啶(6-NU)等;嘌呤类似物有2-氨基嘌呤(AP)、6-巯基嘌呤(6-MP)、8-氮鸟嘌呤(8-NG)等[1]。

1.2 烷化剂烷化剂类化学诱变剂种类较多,如硫芥(氮芥)类、环氧衍生物类、硫酸(磺酸)酯类、重氮烷类等。

其中,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等较为常用。

1.3移码诱变剂移码诱变剂是指能够引起DNA分子中组成遗传密码的碱基发生移位复制,致使遗传密码发生相应碱基位移重组的一类化学诱变物质。

诱变育种的意义

诱变育种的意义

.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

(二)植物辐射的敏感性差异
诱变处理的材料包括:种子、绿色植物、花 粉、子房、合子和胚细胞、营养器官、离体 培养中的细胞和组织等。 1. 不同的植物辐射敏感性不同 2. 不同品种对辐射敏感性差异很大 3. 同种植物的器官、组织以及发育时间和 生理状况不同,其敏感性也不同 4. 处理前后的环境条件也影响诱变效果
➢ 体细胞变变常会形成嵌合体,不易分离 纯的组织变异。 突变又多是隐性突变, 有利突变性状与不良性状常呈连锁关系, 需要结合有性杂交予以分离。
第二节 物理诱变
物理诱变:用不同种类的射线处理,引起基因突 变或染色体变异。
一、物理诱变剂的种类(表11-1,P186) 紫外线:辐射源是紫外光灯,能量和穿透力低, 能成功地用于处理花粉粒,波长200-390nm。
2. 生理代谢损伤大,容易引起生活力和可 育性下降;
3. 使用所需的设备比较简单,成本较低, 诱变效果较好;
4. 对人体更具有危险性
三、化学诱变处理方法
(一)药剂配制: 1. 化学诱变剂的性质:包括溶解度和毒性; 2.处理浓度:诱变剂的浓度高于种子细胞中的
浓度,浓度也不能过大。 3.处理时间:以使受处理组织完成水解作用以
第四节 诱变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一、处理材料的选择
(一)材料的选择 正确地选择诱变处理的亲本材料非常重要, 原则有四点:
1. 首先必须根据育种目标来选择亲本材料; 2. 亲本材料必须是综合性状优良而只具有一、
两个需要改进的缺点;
3. 选用的处理材料应避免单一化; 4. 适当选择单倍体、原生质体和多倍体等 做诱变材料。
能与植物体的遗传物质发生作用,并能改 变其结构,使其后代产生变异的化学物质 称为化学诱变剂。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类型:范围选修课学时:48(3 学分)适用对象:园艺专业先修课程:遗传学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以及对先开课程的要求《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重要的专业课,是园艺学科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在园艺专业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掌握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遗传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教学重点:育种目标、育种途径(查、引、选、育)2、教学难点:选择方法、杂种优势育种三、与其他课程关系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与遗传学为本门课程的基础,园艺植物良种繁育学为本课的后续课程,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及花卉栽培学与本课程紧密相关。

四、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绪论(1 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品种的特性及良种的作用,明确园艺植物育种学的任务与发展趋势。

重点:掌握园艺植物育种学、品种的概念及品种与植物学上种、亚种、变种等概念的关系。

一、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和任务二、品种的概念与作用三、园艺植物育种学的历史、成就与发展趋势第一章育种目标及育种途径(2 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园艺植物的育种目标和育种途径的概念,育种目标内容及制定原则,理解育种目标与育种途径的关系。

重点:育种目标的内容及其制定原则、育种途径与育种目标的关系难点:育种目标与目标性状的关系1、现代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及其特点2、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3、制定育种目标的主要原则4、园艺植物育种途径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种质资源(2 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种质、种质资源的概念、种质资源的工作内容和园艺植物的繁殖方式、品种类型及育种特点,充分认识种质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保护的迫切性,了解国内外种质资源的工作概况、作物起源中心论以及起源于我国的园艺植物种质资源。

[精华]诱变育种的意义

[精华]诱变育种的意义

.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9.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发育着的种子。

20.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变育种的意义:提高变异的频率,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特点: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

3.细胞分裂间期最主要变化: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4.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主要特点是:(a-氨基酸)都至少含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氨基酸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碳原子上。

5.核酸的主要功能: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性,变异性及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重要意义。

6.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

7.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特点是:水分子可自由通过,被选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可以通过,而其他小分子、离子、大分子却不能通过。

8.线粒体功能: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9.叶绿体色素的功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10.细胞核的主要功能:遗传物质的储存和复制场所,是细胞遗传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新陈代谢主要场所:细胞质基质。

11.细胞有丝分裂的意义:使亲代和子代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12.ATP的功能:生物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13.与分泌蛋白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14.能产生ATP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结构))能产生水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能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结构):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结构))14.确切地说,光合作用产物是:有机物(一般是葡萄糖,也可以是氨基酸等物质)和氧15.渗透作用必备的条件是: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要有浓度差。

16.矿质元素是指:除C、H、O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17.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8.呼吸作用的意义是:(1)提供生命活动所需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19.促进果实发育的生长素一般来自:发育着的种子。

20.利用无性繁殖繁殖果树的优点是:周期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

21.有性生殖的特性是: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具更大的生活力和变异性,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2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是:对维持生物体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重要意义。

23.被子植物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生殖生长的起点是:花芽的形成24.高等动物胚胎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分化、器官形成→幼体。

25.羊膜和羊水的重要作用:提供胚胎发育所需水环境具防震和保护作用。

26.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作用是: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变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分解者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保证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正常进行。

27.DNA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理由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仅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28.DNA规则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是:(1)DNA分子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的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9.DNA结构的特点是:稳定性——DNA两单链有氢键等作用力;多样性——DNA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特异性——特定的DNA分子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30.遗传信息: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或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31.DNA复制的意义:使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DNA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多起点多片段32.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33.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使遗传信息以一定的方式反映到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上,从而使后代表现出与亲代相同的性状。

包括转录和翻译两阶段。

34.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DNA RNA 蛋白质3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分离定律呢?)36.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的DNA复制时。

意义: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原材料。

37.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后期。

意义: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

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

38.可遗传变异的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39.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40.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基因组:由24条双链的DNA组成(包括1-22号常染色体DNA与X、Y 性染色体DNA)人类基因组:人体DNA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

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内容:绘制人类基因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DNA测序是测DNA上所有碱基对的序列。

41.人工诱导多倍体最有效的方法:用秋水仙素来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42.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单倍体特点:植株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单倍体育种过程:杂种F1 单倍体纯合子。

单倍体育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4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44.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和繁殖,并能够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4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

局限: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46.常见物种形成方式:种群小种群(产生许多变异) 新物种47.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和它们的无机环境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8.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49.研究能量流动的目的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如:草原上治虫、除杂草等。

50.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循环”是指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生态系统是指:生物圈,所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要求能写出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图解)51.能量循环和能量流动关系: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食物网形成原因:许多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53.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习稳定性等方面。

54.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55.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方向发展,它的结构和功能能保持相对稳定。

56.池塘受到轻微的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57.一种生物灭绝可通过同一营养级其他生物来替代的方式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58.生物的多样性由地球上所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意义: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共有的宝贵财富。

59.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不易分解的化合物,被植物体吸收后,会在体内不断积累,致使这类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超过外界环境。

随食物链的延长而加强。

60.富营养化是指:因水体中N、P等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含量过多而使水质恶化的现象。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种,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没有一种是生物特有的,这说明生物与非生物具有统一性的一面,同时,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含量又与非生物有明显不同,这是生物与非生物差异性的一面。

9.原生质泛指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原生质以蛋白质和核酸为主要成分,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构成细胞的细胞壁。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升高,细胞代谢活动增强。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生物的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

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n-m(其中n是该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m为肽链条数),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相对分子总质量-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总质量。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者。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6.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决定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结构的流动性保证了载体蛋白能从细胞膜的一侧转运相应的物质到另一侧,由于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因此,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数量、速度及难易程度也不同,即反映出物质交换过程中的选择透过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