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治疗性小组基本方法

合集下载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秀教学案例: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秀教学案例: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优秀教学案例: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
一、案例背景
在九年级物理教学中,第13章第1节“分子热运动”是一个重要且较为抽象的内容。学生需要理解分子运动的概念、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以及温度与分子运动的关系。然而,由于分子是微观粒子,学生难以直接感知其运动状态,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借助实验、多媒体等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分子运动的规律。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本案例以“北大绿卡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为依据,结合分子热运动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分子热运动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观察、思考、实验能力,提高其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分子的概念,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等。
2.学生进行自我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巩固记忆。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鼓励其不断进步。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观察并解释家中的扩散现象等。
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3.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理解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分子运动的动画,讲解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原理,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分子运动的状态。
2.教师讲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以及这些作用力如何影响分子的运动。
3.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如吹肥皂泡、扩散现象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分子运动的规律。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蒸发、扩散等,巩固学生对分子运动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其学习物理的兴趣。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第2节《角边角》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第2节《角边角》教学设计
(2)新课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分类、性质、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角的知识的理解。
(5)课后作业:布置与角相关的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
2.书面作业要求字迹工整,解答过程简洁明了,便于教师批改和指导。
3.实践作业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动手操作,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
4.探究作业和拓展作业鼓励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1.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角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角相关的知识。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和这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二、学习新课
(一)角的分类
1.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及特点。2.角的表示方法:数字表示源自、字母表示法。(二)角的性质
(2)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角。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4)适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思考深度和沟通能力。
3.解决问题:针对实际问题,如角的计算、角的比较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堂练习,500字
1.设计练习题:针对角的定义、分类、表示方法、性质和运算,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为学重点整理组织⾏为学第⼀章组织⾏为学概述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④员⼯因素:⽬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为科学的⼜⼀个重要发展⽅向是对组织⾏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和群体的⾏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电⽓公司所属霍桑⼯⼚进⾏的⼀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个重⼤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的活动只是受⾦钱的驱使,认为⼈是“社会⼈”。

另⼀个重⼤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为,甚⾄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业⽂明中⼈的问题》⼀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群关系学说。

5、组织⾏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为学是在⼼理学、⽣理学、⽣物学、⼈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为学的研究⽅法有:①⾃然实验法;②⾏为观察法;③⼼理测验法;④现场调查法。

第⼆章个⼈⾏为基础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的知觉;②⼈际知觉;③⾃我知觉。

8、⾃我概念:就是⾃⼰对⾃⼰的看法,莱⽶认为,⾃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观察⽽获得的有关⾃⼰的知觉组织,是对⾃⼰的⼀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们对他⼈或⾃⼰的所作所为进⾏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们对⾃⼰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能⼒、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盾或失调,使个体⼼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促使个⼈的态度发⽣改变。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复习题集(第1961篇)

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复习题集(第1961篇)

2019年国家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老年社会工作的方法包括( )。

a.个案工作 b.小组工作 c.社区工作 d.社区照顾 e.机构照顾A、abcB、abcdC、abdeD、abcde>>>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4章>第3节>老年人问题和需求评估的目的与方法【答案】:D【解析】: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和社区照顾、机构照顾。

这与其他目标群体的服务方法有所区别。

本题考查的是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考生需要将其与儿童、青少年、妇女等其他群体的社会工作方法区别开来。

2.将“妇女的暴力行为”界定为:“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进行这类行为、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而不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中”的是( )法规性质的文献。

A、《关于对婚姻法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B、《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C、《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D、《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答案】:B【解析】:考点:针对妇女的暴力。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宣言》中,对“妇女的暴力行为”界定为:对妇女造成或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进行这类行为、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而不论其发生在公共生活还是私人生活中3.以下不属于外来务工的流动妇女所扮演的身份的是( )。

A、农村人B、女性C、被雇佣者D、雇佣者>>>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知识点】:第5章>第2节>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工作【答案】:D【解析】:流动妇女群体集农村人、女性、被雇用者三种身份于一身,使得她们在流动打工生活中面临包括来自性别、阶层等的歧视和压迫。

13章 牙颌面畸形

13章   牙颌面畸形

第十三章牙颌面畸形一、教学内容和目的要求1.教学内容(1)牙颌面畸形的概念;正颌外科的定义、治疗原则、治疗步骤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

(2)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3)临床常用的正颌外科术式与适应证;正颌外科手术的生物学基础。

(4)牵张成骨的定义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2.目的要求(1)掌握正颌外科的治疗原则、治疗步骤及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2)掌握常见牙颌面畸形的诊断及其治疗方法。

(3)熟悉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的临床表现。

(4)了解牵张成骨的定义及其在口腔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5)了解常用正颌外科术式及其生物学基础。

二、重点和难点1.重点(1)牙颌面畸形的概念及正颌外科的定义(2)正颌外科的治疗原则(3)正颌外科的治疗步骤(4)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的临床表现与其治疗方法2.难点(1)临床常用的正颌外科术式与适应证(2)常见的牙颌面畸形的诊断与矫治方案方设计(3)正颌外科的概念与方法在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扩展应用(4)正颌外科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处理三、试题及参考答案【A型题】1. 1848年,采用骨切开术矫治一名因幼年时面颈部烧伤后瘢痕挛缩,致颏颈粘连,引起下唇外翻,继发下颌前部的前突伴开牙合畸形的医师是A.FanchardB.HullihenC. CunninghanD. KostechaE.Bell2.1957年,首次报道经口内途径行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矫治下颌发育畸形的是A. WassmuundB. SchuchardtC.ObwegeserD.BellE.Fanchard3. 20世纪60~70年代,在颌骨及颌周组织血供的应用解剖,以及骨切开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规律作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奠定了现代正颌外科生物学基础的是A.HullihenB.BellC.ObwegeserD. TraunerE.Dal Pont4.正颌外科手术骨切开线设计时,为避免牙髓坏死,切骨线应距根尖A.1mmB.2mmC.3mmD.4mmE.5mm5.牵张成骨术中适当的牵张速率非常重要,在颅颌面骨的牵张过程中,目前认为较适宜的牵张速率为A. 0.5mm/dB. 1.0mm/dC. 1.5mm/dD. 2.0mm/dE. 2.5mm/d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治疗方案中,选用适合的正颌外科手术可有效地解除或缓解症状,可选用A.全上颌骨水平向骨切开术B.经口内下颌升支斜行骨切开术C.经口内下颌升支矢状骨劈开术D.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E.下颌前部根尖下骨切开术【B型题】X线头影测量中,反映下列关系的项目是A.下颌与前颅底的前后向位置关系B.下颌与前颅底的前后向位置关系C.上、下颌基骨的前后向位置关系D.上、下颌基骨相对于面平面的前后向的位置关系E.下中切牙与下颌基骨的相对位置关系7.∠ANB8.∠SNA9.∠SNBA.∠SNB增大B.∠SNB减小C.∠SNA增大D.∠SNA减小E.∠uA-SA增大10.上颌前突11.下颌后缩12.下颌前突13.下颌后缩在正位片头影测量中,下列项目代表A.额宽距(Mf-Mf)B.眶横距(L0-L0)C.颧弓横距(Z yg-Z yg)D.上颌宽距(M x-M x)E.下颌角宽距(G0-G0)14.上面宽15.中面宽16.下面宽X线头影测量中对应的测量项目是A.颌平面角B.面角C.上、下牙槽座角D.颅底-上牙槽座角E.颅底-下牙槽座角17.∠SNA18.∠SNB19.∠ANB20.∠SN-MP头影测量中相对应的项目是A.前颅底平面B.下颌平面C.面平面D.鼻根点至上牙槽座点连线E.鼻根点至下牙槽座点连线21.SN22.NA23.NB按Steiner头影测量法,我国汉族正牙合的平均角度为:A.79°±1°B.80°±1°C.82°±1°D.2°±1°E.3°±1°24.∠SNA25.∠SNB26.∠ANB下列术后并发症多见于A.口底血肿B.腭降动脉大出血C.下齿槽动脉大出血D.牙髓坏死E.整个骨块坏死27.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28.颏成形术29.全上颌骨水平向骨切开术30.经口内下颌支斜行骨切开术31.经口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C型题】下列畸形宜选择的手术术式A.上颌前份节段性骨切开术B.Le FortI型骨切开术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32、上颌前突,AngleI类牙合33、上颌前突,AngleII类牙合34、双颌前突、AngleI类牙合35、下颌前突、AngleIII类牙合下列畸形宜选择的手术术式A.经口内下颌支斜行骨切开术B.经口内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C.二者均可D.二者均不可36、下颌骨发育不足、小下颌畸形37、真性下颌前突,Angle III类牙合38、下颌前突,Angle I类牙合下列畸形宜选择的手术术式A.Le FortI型骨切开术B.经口内下颌支矢状骨辟开术C.两者均可D.两者均不可39、下颌前突伴上颌发育不足40、上颌垂直向发育过度伴下颌骨发育不足41、双颌前突,Angle I类牙合【X型题】42、以下对牙颌面畸形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A.是颌骨生长发育异常B.上、下颌骨关系异常C.颌骨与颅面其它骨骼的关系异常D.牙牙合关系异常E.口颌系统功能异常43、颌骨发育畸形是A.基因遗传B.母体内环境异常C.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感染、创伤等引起的牙颌面发育障碍D.少数是全身器官遗传性发育异常在口腔颌面部的表现E.大多数是一种独立存在的颌面生长发育异常44、以下对牙颌面畸形的理解,正确的是A.是患者出生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因各种疾病及其治疗才出现的畸形,是后天因素作用的结果与先天性因素无关B.有牙颌面畸形,必然存在错牙合C.颌骨骨性畸形者,往往存在颌与颅、颌与牙合、、上颌与下颌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异常D.畸形可单独发生在上颌骨或下颌骨E.畸形可以是对称的或非对称的45、牙颌面畸形一般是指:A.颌骨发育过度畸形B.颌骨发育不足畸形C.前牙伴牙槽突前突的牙源性错牙合畸形D.进行性偏面萎缩E.先天性唇、腭裂畸形46、牙颌面畸形的特点常包括A.前后向发育畸形B.垂直向发育畸形C.横向发育畸形D.上、下颌骨位置关系不协调E.口颌系统功能异常47、正颌外科术前准备应包括A.术前正畸B.深入了解病员的治疗要求C.病员的心理状态D.颅颌面三维形态的美学评估E.X线头影软组织测量分析48、一患者以反就诊,可能存在地畸形:A.真性下颌前突B.上颌发育不足C.上下颌骨发育不足D.下颌前突伴上颌发育不足E.宽面综合征【填空题】49、Cephalometric radiography的中文名称是,它是牙颌面诊治程序中必须进行的一项重要步骤,包括位和位两种。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全等三角形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学习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
2.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特布置以下作业:
1.强调作业完成的时间和质量,培养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可以与同学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3.注重作业反馈,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
2.教学目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唤起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的回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
-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进行复习,强调全等三角形的含义和性质。
-详细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SAS、ASA、AAS等,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拓宽知识视野。
四、教学内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全等三角形图案,如风筝、自行车三角架等,引起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好奇心和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特点吗?它们在几何学中有什么特别之处?”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中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3章土壤的生物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2(新版)苏科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13章土壤的生物第2节土壤里的微生物教案2(新版)苏科版
2.使学生理解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土壤生物的能力。
【教学内容】
1.土壤微生物的种类: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等。
2.土壤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分布广泛,适应性强。
3.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参与物质循环,如分解有机物,释放 Nhomakorabea分;-影响土壤结构,如形成土壤孔隙,改善通气性;
-抵御土壤病虫害,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实物展示土壤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
-提问:“你们知道土壤中都有哪些微生物吗?它们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
2.新课内容学习(20分钟):
-介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及其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微生物的多样性。
-讲解微生物在土壤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的重要性。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思维导图和问题通过学习平台提交,与同学和老师分享。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和微信群,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动交流。
-作用与目的:
让学生提前接触土壤微生物的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反思总结: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学习进步。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形成长期记忆。
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个人成长。

人教版八上第13章轴对称13.3等边三角形习题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上第13章轴对称13.3等边三角形习题课教学设计
2.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出错误原因,引导学生正确解题。
4.针对共性问题,教师进行集中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轴对称性质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1.请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完成课本第13章轴对称中的相关习题,特别是涉及到等边三角形判定和轴对称性质的应用题。
2.设计一道与等边三角形相关的实际问题,要求运用轴对称性质进行解答。在解答过程中,注意体现解题思路和步骤,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发现并总结至少三个含有等边三角形的美丽图案,分析其轴对称性质,并尝试用几何画板进行绘制。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提高对等边三角形及其相关性质的认识。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巩固。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5.结束语: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几何图形的奥秘,培养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对等边三角形及其轴对称性质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3.演示讲解,突破难点:针对学生在判定等边三角形和运用轴对称性质方面存在的困难,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演示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4.多样化练习,巩固知识: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融入,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适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自信心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第13章社区社会工作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第13章社区社会工作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区公共服务 (1)社区就业服务: 1)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开发社区
就业岗位,鼓励创业、灵活就业等多种形式就业; 2)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工商
登记优惠政策,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政策,场地安排 优惠政策; 3)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开展就业服务,开 展就业培训。
残疾人、失业者、贫困者、低收入群体者等群体)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4.社区需求分析 (1)感觉性需求(用言语表达出来的需要) (2)表达性需求(用行动表达出来的需要:排
队)
(3)规范性需求(专家、行政官员评估决定的 需求)
(4)比较性需求(与其他类似社区进行比较)
第十三章 社区社会工作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2)社区福利服务: 1)为老年人提供的福利服务(养老服务;文化教育服务;健康服
务;再就业服务) 2)为优抚对象提供的福利服务(落实优抚政策;帮助优抚对象解
决生活方面的困难;开展军民联谊活动,开设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培 训班) 3)为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服务(康复服务;安置服务;生活服务) 4)为贫困者提供的福利服务(帮助再就业;执行最低生活保障制 度;动员各方力量提供救济和经济援助;) 5)为青少年提供的福利服务(生活照顾服务,校外教育,失足青 年帮教服务)
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资源连接 1.社区资源的含义和类型 :社区资源是指可以被社区运用为社区
居民服务的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资源。 2.社区资源连接的方式包括:a.资源整合;b.资源共享;c.资源流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走出抑郁的阴影:伯恩斯新情绪疗法(精选) 作者:[美]大卫·伯恩斯第1章治疗情绪紊乱的一项重大突破(1) 第1章治疗情绪紊乱的一项重大突破(2) 第1章治疗情绪紊乱的一项重大突破(3) 第2章如何诊断你的情绪(1)第2章如何诊断你的情绪(2)第2章如何诊断你的情绪(3)第3章理解自己的情绪(1)第3章理解自己的情绪(2)第3章理解自己的情绪(3)第3章理解自己的情绪(4)第3章理解自己的情绪(5)第3章理解自己的情绪(6)第3章理解自己的情绪(7)第4章从建立自尊开始(1)第4章从建立自尊开始(2)第4章从建立自尊开始(3)第4章从建立自尊开始(4)第4章从建立自尊开始(5)第4章从建立自尊开始(6)第4章从建立自尊开始(7)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1) 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2) 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3) 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4) 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5) 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6) 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7) 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8) 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9) 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1第5章什么也不做主义:如何打败它(1第6章语言柔道(1)第6章语言柔道(2)第6章语言柔道(3)第6章语言柔道(4)第6章语言柔道(5)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1)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2)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3)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4)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5)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6)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7)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8) 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9) 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10) 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11) 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12) 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13) 第7章愤怒了吗?你的IQ怎样(14) 第8章战胜内疚的方法(1)第8章战胜内疚的方法(2)第8章战胜内疚的方法(3)第8章战胜内疚的方法(4)第8章战胜内疚的方法(5)第8章战胜内疚的方法(6)第8章战胜内疚的方法(7)第8章战胜内疚的方法(8)第8章战胜内疚的方法(9)第9章悲伤不是抑郁(1)第9章悲伤不是抑郁(2)第9章悲伤不是抑郁(3)第9章悲伤不是抑郁(4)第9章悲伤不是抑郁(5)第9章悲伤不是抑郁(6)第9章悲伤不是抑郁(7)第9章悲伤不是抑郁(8)第10章抑郁的诸多原因(1)第10章抑郁的诸多原因(2)第10章抑郁的诸多原因(3)第10章抑郁的诸多原因(4)第11章寻求赞成的嗜好(1)第11章寻求赞成的嗜好(2)第11章寻求赞成的嗜好(3)第11章寻求赞成的嗜好(4)第11章寻求赞成的嗜好(5)第11章寻求赞成的嗜好(6)第12章寻求爱的嗜好(1)第12章寻求爱的嗜好(2)第12章寻求爱的嗜好(3)第12章寻求爱的嗜好(4)第13章你的工作不等于你的价值(1) 第13章你的工作不等于你的价值(2) 第13章你的工作不等于你的价值(3) 第13章你的工作不等于你的价值(4) 第13章你的工作不等于你的价值(5) 第13章你的工作不等于你的价值(6) 第13章你的工作不等于你的价值(7) 第14章敢于平庸(1)第14章敢于平庸(2)第14章敢于平庸(3)第14章敢于平庸(4)第14章敢于平庸(5)第14章敢于平庸(6)第14章敢于平庸(7)第15章最后的胜利:选择活下来(1)第15章最后的胜利:选择活下来(2)第15章最后的胜利:选择活下来(3)第15章最后的胜利:选择活下来(4)第15章最后的胜利:选择活下来(5)第15章最后的胜利:选择活下来(6)第15章最后的胜利:选择活下来(7)第16章如何身体力行(1)第16章如何身体力行(2)第16章如何身体力行(3)第16章如何身体力行(4)第17章抗抑郁药使用指南(1)第17章抗抑郁药使用指南(2)第17章抗抑郁药使用指南(3)第17章抗抑郁药使用指南(4)第17章抗抑郁药使用指南(5)第17章抗抑郁药使用指南(6)第17章抗抑郁药使用指南(7)第1章治疗情绪紊乱的一项重大突破(1)认知疗法郁症被称做世界头号公共健康问题。

第十三章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十三章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十章多重比较1.什么是多重比较?为什么要进行多重比较?多重比较给推论统计带来的问题是什么?(1)方差分析中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仅仅表明某种差异的存在,但是要真正知道差异的性质和意义,需要进行其他的检验,当方差分析表明一个主效应显著时,研究者可能需要在个平均数之间做进一步的比较,即多重比较,依据实验的目的,性质和条件,多重比较式多种多样的,平均数之间的比较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事前比较和事后比较。

(2)如果在一个试验中,主效应的F值显著,我们拒绝了虚无假说,接受了备择假说,表明了主效应的存在,但是哪些自变量水平之间的差异是真正存在,哪些不存在,通常自变量的水平大于2时,通过接受或拒绝一个全无假说不能提供对主效应结果的完整解释,在很多情况下,研究者还需要对一些特定、更详细的假说进行比较就是用于检验这样的一些特殊假说。

(3)当权方差分析中的主效应差异显著是,需要进行额外的检验,就是多重比较,饿额外的多重比较检验,带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I型错误的增加,进行的平均数之间独立比较的数量越多,当比较虚无假设为真时,我们会犯I型错误。

2.什么是多重比较重的累积错误?什么是每个比较的错误率?什么是实验错误率,两者的关系式什么?在多重比较重,我们需要区分两种错误。

第一个是每个比较的错误率,第二个是实验错误率。

每个比较的错误率是指研究者选择设置的控制I错误的a水平,我们在每个比较重设置的I 型错误率。

如果研究者在一个实验中需要进行多个平均数的比较,整个实验犯I型错误的可能性就是实验错误率,检验错误率最常用的概念就是每个实验的错误率。

实验错误率不是研究者直接设置的,而是每个比较设置的A水平和比较的数量。

Aew=1-(1-apc)c当比较的次数少时,Aew=C*aAew是实验错误率,apc是每个比较的错误率,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将每个比较的I型错误率限制的更严格些,有可能将实际的实验错误率控制在我们预想的I型错误率a=0.05范围内。

第13章 治疗性小组基本方法

第13章 治疗性小组基本方法


(二)结构化的弊端 1.压制组员的创造性 2.减低组员的投入性 工作者一定要明确的是,小组的结构在多大程度 上能够帮助组员实现小组目标。工作者要选择什 么方式,取决于对小组组员问题的评估和对小组 整体需要的评估。工作者不能在没有评估的情况 下,一成不变地运用一种方法。
案例
1.在一个教育儿童如何解决冲突的小组中,工作 者对每次小组活动给出具体的指引,包括:如何 解决冲突的教育性资料、家庭作业的回顾、角色 扮演、观察记录和录音、对角色扮演的反馈和建 议、示范新的回应、回顾新的回应、分配任务等。 2.在为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父母开办的小组中,工 作者鼓励组员畅谈自己担心的问题,讨论如何面 对自己残疾的子女做合格的父母,工作者认为这 样的结构有利于在家长中形成一个互助的支持网 络。
※在协助组员克服障碍时,工作者不要提“为什
么”的问题,“怎样”和“什么样”的问题让组 员聚焦于那些可能会导致加重目前问题的行为。
(四)协助组员实施治疗计划 工作者可以运用五种干预角色来协助组员实施 治疗计划,这些角色包括:(1)使能者;(2)经纪 人;(3)调解者;(4)倡导者;(5)教育者。
?工作者应该向组员指出拒绝参与的后果是什么要向这些非自愿的组员们说清楚如果他们选择了参加小组在参与过程中就要遵守出席和参与的规则?要讲清楚组员有什么权利和选择余地
第十三章 治疗性小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治疗性小组中期的特点
治疗性小组中期的特点是,组员在与其他组员建 立关系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试探、冲突 和调整。组员间需要不断地建立协约关系,在与 他人互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地位,小组也需要与 自己的赞助方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关系。
二、基本任务 在小组中期,小组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完成小组 早期制定的小组目标和任务上。工作者应该与组 员深入讨论小组的目标,与组员一起制定小组的 协约,以确保保密性、出席率以及小组活动的次 数,并且为每个组员都制订特定的治疗目标。 同时,小组作为一个整体,也应该发展出一个基 本的动力过程,包括:沟通和互动模式、人际吸 引的水平、小组凝聚力、规范、角色和其他社会 控制的机制以及小组文化。工作者在中期的一个 基本任务就是协助组员实现自己早已约定的目标。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3课五四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五四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章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主义革命的兴起有一定的了解。

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复杂,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较多,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新主义革命的兴起。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和深层含义。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和过程。

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史料准备:收集与五四运动相关的史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2.课件准备:制作课件,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内容。

3.学生活动准备: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巴黎和会的相关史料,引导学生了解五四运动的背景。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五四运动的相关史料,包括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史料,分析问题,理解五四运动的深层含义。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五四运动的理解和感悟。

第13章 医院学科建设ppt课件

第13章 医院学科建设ppt课件
2、科学研究: 学科发展的内在动力,反映学科的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
3、人才培养: 学科发展的关键
四、医院学科建设的规律
医院学科建设六大规律: 1、由传统分科向专科化、综合中心化转变 2、由专业技术特色向功能优化拓展转变 3、由依靠学科带头人向学科带头人与合理人才梯队并重转变 4、由注重重点学科的带动效应向注重以疾病为纽带的学科群发展转 变 5、由重点投入向追求可持续发展转变 6、由传统医学向转化医学转变
讨论题
谈谈如何进行医院学科建设?
思考题
1.医院学科建设的概念是什么? 2. 医院学科建设有哪些规律? 3. 医院学科建设的内容是什么? 4. 医院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哪些要素? 5.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
学科管理
• 定义:指学科或学科群为管理对象,通过发挥学科体系内外效应,对 学科发展的全过程及其相关要素实行的全面统一管理。
• 包括:1、在学科内部建立完善的学科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明确责
、权、利,充分调动学科内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形成良性竞争,营造 良好、和谐的学科文化与氛围。
2、在院级层面推动学科建设、发展与评估,对学科间的相互
二、重点学科及学科带头人的选择和管理
• (二)学科带头人的选用标准 1.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2.较高的业务水平和学术威望 3.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4.合适的年龄及身体状况
• (三)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
• 可采用选举制、推荐制、考核择优制等办法遴选。
• 要有公开、平等的学术竞争氛围和专家评审等严格程序。
第一节 医院学科建设概述
一、医院学科建设概念与内涵
(概念)医院学科建设(Hospital Discipline Construction):指
运用科学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对学科建设进行科学的统筹规划, 促进和加强医疗实践中的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包括人才培养、 学科管理、医疗服务、科学研究、开展新技术以及购置设备等内容。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第2节《角边角》优秀教学案例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3章第2节《角边角》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角边角(ASA)几何证明的方法和步骤,掌握ASA证明的基本原理。
2.学生能够运用ASA证明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学生能够总结和归纳ASA证明的规律,提高几何证明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体验几何证明的方法和步骤,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ASA证明的方法和步骤。
2.强调ASA证明在几何证明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对ASA证明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和示范,提高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精神:本案例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设计具有开放性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相互交流、分享想法和观点,提高了学习的互动性和实效性。
4.反思与评价提升自我认知:本案例设计了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能力。
3.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与同学进行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如何运用ASA证明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2.鼓励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帮助。

小组工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海民族大学

小组工作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青海民族大学

第一章测试1.根据组员的联系来划分,可以把小组分成()。

A:形成小组和自然小组B:自愿小组和非自愿小组C:计划小组和偶遇小组D:初级小组和次级小组答案:D2.根据成员的界限来划分,可以把小组分成()。

A:封闭小组和开放小组B:形成小组和自然小组C:自愿小组和非自愿小组D:计划小组和偶遇小组答案:A3.通过小组组员的互动,小组工作者协助组员改变认知、情绪或行为问题,或者治愈组员在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创伤的小组是()小组。

A:教育小组B:成长小组C:社会化小组D:治疗小组答案:D4.()教授在 1946 年“全美社会工作大会”上提出,“小组工作应是社会工作方法”的论点被大会接受,从此小组工作成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

A:拉策尔B:阿德勒C:柯意尔D:莫雷诺答案:C5.社会化小组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哪几种?()A:支持小组B:治疗小组C:娱乐小组D:社交技巧培训小组答案:BCD6.小组社会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有()。

A:矫正的功能B:社会化的功能C:康复的功能D:能力建立的功能答案:ABCD7.最早的学校小组工作者是(),前者开办的小组是为了进行教育及职业价值观的指导,后者引进职业和生涯小组,用小组的形式来进行信息和知识传播。

A:帕森斯B:拉策尔C:戴维斯D:阿德勒答案:AC8.开放小组指的是从小组首次聚会到小组结束,不会随着时间增加或减少组员的数量。

()A:错B:对答案:A9.小组工作的社会化功能指的是协助组员学习社会规范和人际关系技巧的功能。

()A:对B:错答案:A10.随着发展,小组工作的运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包括自我成长、拓展训练、生命教育、婚姻家庭问题处理、亲子关系、特殊家庭支持等等。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在小组静态的结构要素中,又分为小组的()结构要素和外部结构要素两类。

A:动态B:内部C:建构D:组成答案:B2.()是组成小组的基本单位。

A:活动节目B:小组协议C:小组D:组员答案:D3.米勒提出一个数字作为小组成员多寡的标准,即()。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三角形全等判定第二课时角边角教学设计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13章三角形全等判定第二课时角边角教学设计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几何规律,将操作经验上升为理论认识,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难点:如何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团队整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角边角”全等判定的条件和证明方法。
(2)运用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几何关系,提高几何作图和观察几何关系的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2.教学步骤:
(1)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并总结“角边角”全等判定的规律。
(1)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它们之间的夹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2)条件: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相等,且它们之间的夹边相等。
(3)示例:通过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演示两个符合ASA条件的三角形是如何全等的。
2.探究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ASA全等判定的规律。
(1)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尝试拼凑符合ASA条件的三角形。
3.小组合作的作业,要求每个成员都参与其中,共同完成任务。
2.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和归纳,强调重点,指出易错点。
3.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几何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角边角”(ASA)全等判定方法,提升学生的几何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教学设计
(1)完成课本第13章内能与热机第一节物体的内能的相关练习题,巩固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以及热量传递方式。
(2)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内能的变化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提高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内能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太阳能电池、热泵等,并撰写一篇小短文,分享你的发现。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热量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并撰写实验报告。
2.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内能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内能的概念、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以及热量传递的方式。
2.教学方法:教师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内能知识。
3.教学过程:
a.解释内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和建议,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策略:
(1)针对重点内容,采用直观演示、实例分析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2)针对难点内容,设计梯度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解难点。
(3)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5.教学关注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的内能知识进行总结,梳理重点和难点。
2.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内能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以及热量传递方式。
b.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c.强调内能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
1.基础作业: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内能和热量传递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治疗性小组基本方法
第一节 概述 一、治疗性小组中期的特点
治疗性小组中期的特点是,组员在与其他组员建 立关系的过程中,需要经历一系列的试探、冲突 和调整。组员间需要不断地建立协约关系,在与 他人互动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地位,小组也需要与 自己的赞助方之间建立一个合适的关系。
二、基本任务 在小组中期,小组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完成小组 早期制定的小组目标和任务上。工作者应该与组 员深入讨论小组的目标,与组员一起制定小组的 协约,以确保保密性、出席率以及小组活动的次 数,并且为每个组员都制订特定的治疗目标。 同时,小组作为一个整体,也应该发展出一个基 本的动力过程,包括:沟通和互动模式、人际吸 引的水平、小组凝聚力、规范、角色和其他社会 控制的机制以及小组文化。工作者在中期的一个 基本任务就是协助组员实现自己早已约定的目标。

(二)结构化的弊端 1.压制组员的创造性 2.减低组员的投入性 工作者一定要明确的是,小组的结构在多大程度 上能够帮助组员实现小组目标。工作者要选择什 么方式,取决于对小组组员问题的评估和对小组 整体需要的评估。工作者不能在没有评估的情况 下,一成不变地运用一种方法。
案例
1.在一个教育儿童如何解决冲突的小组中,工作 者对每次小组活动给出具体的指引,包括:如何 解决冲突的教育性资料、家庭作业的回顾、角色 扮演、观察记录和录音、对角色扮演的反馈和建 议、示范新的回应、回顾新的回应、分配任务等。 2.在为唐氏综合征患儿的父母开办的小组中,工 作者鼓励组员畅谈自己担心的问题,讨论如何面 对自己残疾的子女做合格的父母,工作者认为这 样的结构有利于在家长中形成一个互助的支持网 络。
二、小组工作结构化 结构化指的是运用有计划的、系统的、有时间限 制的千预计划和小组活动。结构化小组的一个优 点是,它们会给组员提供一个高效手段来学习新 的技巧,促使组员快速学习新的知识。 高度结构化的干预方案更多地要依靠工作者的指 导,而结构化程度较低的方法则会鼓励组员对小 组的目标和目的以及采用的干预方法负全部责任。
(一)工作者要发展一个非判断的、接纳性的、 安全的小组环境,让组员感到能够自由表达自己 的观点,说出自己的问题,鼓励组员表达和控制 自己的抵制情绪。
(二) 运用合作性解决问题的技巧。 合作性解决问题包括要听取组员的观点和他们对 自己问题进行的界定,协助他们发展出合适的、 可行的且他们又愿意实施的目标,鼓励他们团结 协作,发展出策略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些目 标是组员自己发展出来的,而不是由工作者发展 出来的。)
(五)对质的技术。 对质的技术有时也会帮助组员克服他们自己的抵 制。最好是让组员互相进行对质,而不要让工作 者与组员对质。工作者要努力培养小组的文化, 鼓励组员间的建设性对质,从而提高他们参加小 组的动力。

建设性的对质应该包括这些要素: (1)请求而非强加; (2)温和处理又充满关心; (3)描述性的而非评价性的; (4)具体翔实; (5)在信任的气氛中进行; (6)及时,以至于组员得以倾听和感受这种全面 的互动。
使能者:协助组员利用他们自己的资源和力量;鼓 励组员在小组中分享自已的想法;在组员中支持 形成一种彼此互助的文化。 经纪人:发掘社区中那些能够帮助组员实现自己 治疗目标的资源,让组员与这些资源建立联系。 调解者:解决组员之间、组员与外部机构之间的 冲突、纠纷和不同的观点;采取中立的立场,协 助组员获得一种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协议。
倡导者:代表组员的利益和需要,帮助组员获取 相关的服务和资源。 教育者:给组员提供新的信息,以协助他们解决 自己的问题;向他们示范新的行为;引导角色扮演、 模拟,在实际活动中帮助组员在问题情境中练习 新的或不同的行为方式。
五、处理非自愿和抵制的组员 非自愿小组通常是通过外部法律压力或者来自家 庭、转介机构等非法律外部压力而形成的。与这 些非自愿的组员一起工作,工作者需要记住,组 员是有权利拒绝参与的。 工作者应该向组员指出拒绝参与的后果是什么, 要向这些非自愿的组员们说清楚,如果他们选择 了参加小组,在参与过程中就要遵守出席和参与 的规则, 要讲清楚组员有什么权利和选择余地。工作者要 试图让组员在面对法律压力和非法律压力的前提 下,拥有最大的自由度,以促进其行为的改变。
(四)鼓励组员走出去,实现互相帮助。指出组 员之间的互助和自助,培养组员间的凝聚力。 (五)鼓励组员在组内外尝试新的行动。 可以鼓励组员从一些小的行动开始,并仔细观察 结果。组员也可以把自己尝试新行动后的结果在 小组中分享。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各自的成就,在 遇到困难时,促使他们彼此互相支持。
三、领导技巧
(1)准备小组聚会; (2)小组工作结构化; (3)吸引组员参与并协助组员赋权; (4)协助组员实现自己的目标; (5)处理非自愿和抵制参与的组员; (6)监督和评估小组的进展。
第二节 中期基本技巧
一、准备小组聚会 在小组中期,工作者要不断地评估小组的需要 和组员的需要,计划在后面的聚会中满足这些需 要。不断地进行评估、修订计划和再评估,是工 作者确保小组不断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主要手段。 在有时间限制的结构化小组中,工作者在每次小 组聚会间隔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准备下次小 组聚会日程。
(六)协助组员改变信念,改变外部环境(后面 谈及) 工作者要避免将不同的行为个人化。同时,还要 避免出现报复、威胁和惩罚性措施等情况。相反, 工作者要具有很好的耐心、热心,保持幽默,不 要觉得自己是万能 六、监督和评估小组的进展 监督和评估小组的进展,能给工作者和组员提 供反馈,这些反馈对于发展、修订和改变治疗计 划非常重要。它还可以帮助维持小组整体的功能 性。 在小组中期,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每次小组活 动结束时,向组员提供一个小组活动评估表。 其他一些常用的监督和评估的方法,包括组员的 自我监督报告、周围熟人的评估报告(其他工作 者或者家人等)。
案例
在一个等待收养子女的家长小组中,约定的目标 包括了解:(1)儿童发展;(2)收养的法律程序;(3) 收养儿童的特殊问题;(4)收养父母和儿童的支持 性资源和服务等。 在每次聚会时,工作者会问组员聚会的内容是否 对他们有帮助,这样组员就有机会来表达自己对 小组进展的反馈,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以改进小组 内容,或者按照既定计划来开展小组活动。
案例
在给未来的寄养父母开办的一个教育性小组中, 工作者在准备第四次小组活动时,需要准备: (1)如何协助孩子建立价值观的材料; (2)关于价值观的讲义; (3)准备一个活动,来解释某些概念,以协助孩 子发展自己的价值系统; (4)协助组织小组讨论价值观的问题。 在准备下一次聚会时,工作者要选择一些资料, 能够激发组员的兴趣来参加讨论。此外,工作者 还要预计需要多少时间来完成每个教育环节的活 动,并记得在聚会开始时就要跟组员们讨论这个 问题。
(三)自然地将出现的某些后果呈现出来。 工作者要避免谈论抽象性的后果,相反,要关注 那些必然出现的后果,因为组员自己常常无法面 对这些问题。 另外,工作者要避免唱高调或者指责组员,要用 直接的、陈述性的方式来讨论他们的问题行为。 在合适的时候,可以让组员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 述自己的问题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后果。
三、吸引组员参与并协助组员赋权
(一)第一步:说明对组员动机和坚强毅力的信 心,指出组员的能力,说出他们的成就,帮助培 养增强组员实现小组目标的决心。 (二)第二步:当组员在努力实现目标时,需要 指出他们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同时还应肯定 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努力。 (三)让组员明白,在小组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中, 他们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组员认识到,不能 只由小组领导者一人来负责小组的发展。

治疗计划的要素: (1)谁; (2)做什么; (3)时间; (4)地点; (5)频率; (6)条件
(三)克服组员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的障碍 首先,工作者需要与组员核实他们是否承认自己在 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障碍。 其次,工作者要鼓励组员来探讨怎样才能避免在目 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工作者还可以 邀请全体组员来参与这个讨论,分析有哪些因素会 阻碍组员实现目标。 第三,协助组员明确、修订和重新界定协约目标。 第四,提高组员的动机,以采取行动来克服他们自 己前进中遇到的困难。 第五,协助组员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来克服实现目标 过程中的漳碍,不断更新自己实现目标的进展。
(二)发展具体的治疗计划; 在决定治疗计划之前,工作者要协助组员探讨和 收集有关自己状况的信息;在发展治疗计划时, 工作者要评估组员的能力,与组员一起来制订初 步计划,要确保这个计划很容易就能够实现;工 作者要鼓励组员一次完成一项任务; 在每次聚会 结束时,工作者要请组员来回顾一下本次聚会大 家都同意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协约本身的问题: 协约中的目标非常模糊,过于宽泛,难以实现。 目标在目前的治疗阶段难以实现。 工作者和组员关注长期目标,忽视短期目标,而短期目标 则是在短期内更加可能实现的目标。 工作者与组员对特定的协约目标的本质产生了误解。 没有认真评估组员的状况就制定了不切实际的目标。 不断变化的问题和状况导致需要不断修正在小组发展早期 制订的治疗目标。

(一)小组工作结构化的主要内容 1.通知组员小组活动按时开始准时结束。 2.给小组总结留下足够的时间。 3.设定日程安排:口头的或者书面的。 4.建立并保持有序的沟通和互动模式。 5.协助组员朝着目标前进。 6.聚焦组员在每次小组活动间隔中的改变。 7.聚焦多层次的干预:个体、小组和环境层面。
※在协助组员克服障碍时,工作者不要提“为什
么”的问题,“怎样”和“什么样”的问题让组 员聚焦于那些可能会导致加重目前问题的行为。
(四)协助组员实施治疗计划 工作者可以运用五种干预角色来协助组员实施 治疗计划,这些角色包括:(1)使能者;(2)经纪 人;(3)调解者;(4)倡导者;(5)教育者。
(四)工作者可以使用“我”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