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数学下教学设计实数(第2课时)

合集下载

6.3.2 实数的大小比较与运算(第二课时)(导学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3.2 实数的大小比较与运算(第二课时)(导学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6.3.2实数的大小比较与运算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在有理数范围内的运算及运算法则,运算性质等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能熟练地进行实数运算;2.实数的比较大小.重点:实数的意义及运算.难点: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二、学习过程:自主学习(1)当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之间不仅可以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0)、乘方运算,而且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意一个实数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2)在进行实数运算时,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性质同样适用.1.交换律:加法__________________,乘法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律:加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解析考点1:实数的运算例1.【类比思想】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3-33;(2)(7-5)-(7+25).【迁移应用】1.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2+3=5B.32+22=52C.381=3D.(−2)2=-22.下列算式中,能说明命题“两个无理数的和还是无理数”是假命题的是()A.2+2=22B.(1-2)+2=1C.π+2π=3πD.4+4=43.计算:(1)26+36;(2)(5+2)-5;(3)3+2(5-3);3.考点2:实数的近似计算求实数的近似值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例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迁移应用】1.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2+5≈_______;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2;(2)10+考点3:实数的近似计算例3.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3+2)+3(2-3);(2)327-(2+2)+2(2-−3.【迁移应用】1.计算:(1)6(2-6)=________;(2)3−8+−2522.若13的整数部分为a,小数部分为b,则a2+b-13的值为_____.3.已知实数a,b,c,d,e,f,且a,b 互为倒数,c,d 互为相反数,e 的绝对值为2,f的算术平方根是8,则12ab-c+d 5+e 2+3f 的值为_______.4.计算:2+9+(−2)2-3−27;- 2.25-3−27-3(3+(3)|3-2|+|3-2|-|2-1|.考点4:实数的大小比较例4.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10和-3.1;(2)3-2和1-2.【迁移应用】1.实数a,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a<-2B.b<1C.a<bD.-a>b2.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直接在空格处填写符号“>”“<”或“=”.(1)365____4;39____2.5;(4)5-3____3.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π3和1.1;(2)3-1考点5:实数的大小比较例5.物体自由下落的高度h(单位:m)与下落时间t(单位:s)之间的关系:在地球上大约为h=4.9t2,在月球上大约为h=0.8t2.试求物体在地球上自由下落39.2m的时间比在月球上少多少.(8≈2.828,结果精确到0.01s)【迁移应用】如图①,这是由8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组成的魔方,体积为8.(1)求出这个魔方的棱长;(2)图中阴影部分是一个正方形ABCD,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及边长;(3)如图②,把正方形ABCD放到数轴上,使得点A与-1对应的点重合,那么点D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方根)实数课件教学(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平方根)实数课件教学(第2课时)

(2)因为6>4,所以 6 > 2,所以
61 >
21 =1.5.
2
2
归纳 比较数的大小,先估计其算术平方根的近似值
例3 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 为300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她不知能否裁得出来,正 在发愁.你能帮小丽算出她能用这块纸片裁出符合要求的纸片吗?
能否用两个面积为 1 dm2 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 2 dm2 的 大正方形?
如图,把两个小正方形分别沿对角线剪开,将所得的 4 个直角 三角形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面积为 2 dm2 的大正方形.
你知道这个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吗?
解: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x dm,则 x2 = 2.
由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可知
直线平行.
3.互如相果平两行 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 条直线也
.
[检测]
1.在同一平面内,不是重合( 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C系
A.平行或垂直
B.相交或垂直
C.平行或相交
D.不能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D的是 ( ) A.不相交的两条线段是平行线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C.不相交的两条射线是平行线
按键顺序:
a=
注意:不同的计算器的按键方式可能有所差别
例4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 3136=
2=
利用计算器计算下表中的算术平方根,并将计算结果填在表中,你 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 0.062 5 0.625 6.25
62.5
… 0.25 0 6 2.5
7.906
625
第 五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3实数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3实数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教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列夫·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约翰·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别林斯基、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谢觉哉、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11、时间只是过客,自己才是主人,人生的路无需苛求,只要你迈步,路就在你的脚下延伸,只要你扬帆,便会有八面来风,启程了,人的生命才真正开始。 12、不管做什么都不要急于回报,因为播种和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的一段时间,我们叫它为坚持。 13、你想过普通的生活,就会遇到普通的挫折。你想过最好的生活,就一定会遇上最强的伤害。这个世界很公平,想要最好,就一定会给你最痛。
D. 8
11.计算: (1)3 3-5 3; (2)1- 2+ 3- 2; (3)2 3+3 2-5 3-3 2; (4)| 3-2|+| 3-1|.

2024年人教版七年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6章 实数

2024年人教版七年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第6章 实数

一、单元学习主题本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数与式”主题中的“实数”.二、单元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分析《标准2022》指出初中阶段数与代数领域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和“函数”三个主题,学生将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知道实数是由有理数和无理数组成的,感悟数的扩充;初步认识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一些具体的实数,能比较实数的大小;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知道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立方根;知道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会用乘方运算求百以内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和千以内完全立方数的立方根(及对应的负整数),会用计算器计算平方根和立方根;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初步认识近似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会按要求进行简单的近似计算,会对结果取近似值;会用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在中学阶段,实数的知识贯穿于中学数学学习的始终,多数数学问题是在实数范围内研究的.实数不仅是初中阶段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学习高中数学内容的基础.2.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本章包括三个小节:6.1平方根;6.2 立方根;6.3实数.本单元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很多内容是有理数相关内容的延续和推广.类比有理数,引入实数的绝对值和相反数的概念,实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性质,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平方与开平方、立方与开立方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等都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数的扩充过程中表现出的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和发展变化.本章前两节“平方根”“立方根”在内容和展开方式上是基本平行的,因此充分利用类比的方法,通过类比“平方根”展开“立方根”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加强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类比已学的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学习形成正迁移.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揭示出像√2这种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存在,从而引入无理数的概念,使学生把数的概念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这不仅对学生今后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终身的发展非常有益,而且也是深入贯彻实施《标准2022》的素养理念的渠道,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探究、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业质量.三、单元学情分析本单元内容是人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实数,是在有理数的基础上学习实数的初步知识.学生在前面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有理数,对有理数的概念和运算等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初步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化”的活动经验.运用类比的数学思想,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数的扩充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和发展变化,会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典型的问题情境,会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索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无理数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探究意识.而让学生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以及实数的概念、运算和实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是学习本章内容的主要目标,平方根和实数的概念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生虽然积累了一定的有理数的数学活动经验,但对于实数理论知识的理解还不够深刻,所以学生在正数开平方时往往会忽略一个结果,容易将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混淆.对于负数没有平方根,学生接受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实数的概念是一个构造性的定义,比较抽象,学生真正理解这个概念也有一定的困难.四、单元学习目标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百以内完全平方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千以内完全立方数(及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综合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并初步认识“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作用.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五、单元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概览续表六、单元评价与课后作业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整体设计体现以下原则:针对性原则:每课时课后作业严格按照《标准2022》设定针对性的课后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业质量情况.层次性原则:教师注意将课后作业分层进行,注重知识的层次性和学生的层次性.知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渗透人人学习数学,人人有所获的思想.重视过程与方法,发展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根据以上建议,本单元课后作业设置为两部分,基础性课后作业和拓展性课后作业.。

SX-7-022第六章6.3实数第二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SX-7-022第六章6.3实数第二课时导学案附教学反思

O
2 3 2 (2) 2 2 3
(3)
2
5
5
1. 应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图,平面上有四个点,它们的坐标分别是 A ( 2 ,
2
, C ( 5, 2 ) , D ( 2, 2 ) .(1)顺次连接 A、B、C、D 围成的四边形是什 么图形?(2)这个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将这个四边形向上平移 2 2 个单位长度, 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变为多少?
2
2)
, B ( 5,
2
2)
(4)
a
2 a
1
2
3
4
5
(5)(-2)3×
(4)
2

3
(4) (
3
1 2
)
2
9
.
2.化简: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1) 已知实数 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
c
b
O
2
a
教 与 学 反 思
化简
a b a b
c a
总结: 实数范围内的运算方法及运算顺序与在有理数范围 内都是一样的 例 3、用精确度计算实数(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 5 + 、 (2) 3 2 、
学 案 整 理
总结: 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 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 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6.3 第二课时 实数的有关性质 实数运算 【拓展延伸】 1.计算: (1)2
2
-3
2

(2)
学 习 过 程
2
3 2 2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6.2实数 第二课时 教案

数学沪科版七年级下册6.2实数   第二课时    教案

教案6.2实数第二课时安徽王玉杰教学目标:1、了解实数的意义,能对实数按要求进行分类。

2、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

3、了解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实数意义,能对实数进行分类,明确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并能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难点: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无理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出实数的概念1、什么叫无理数,什么叫有理数,举例说明。

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1)你能把2,72,0.3,71-,4-,8,31,0,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等各数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中?正有理数:负有理数:有理数:无理数:(2)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3)实数除了可以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外,实数还可怎样分?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实数概述并板书: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

教师点明:实数可分为有理数与无理数。

二、议一议1、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在有理数中,有理数a 的的相反数是什么,不为0的数a 的倒数是什么。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例如,2和2-是互为相反数,3和31互为倒数。

三、想一想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a 是一个实数,它的相反数为,绝对值为;2、如果,那么它的倒数为。

让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并板书:实数a 的相反数为a -,绝对值为a ,若 不为0,它的倒数为a 1(教师指明:0没有倒数四、实数运算1.例:计算①3233+②2132÷⨯分析:实数运算与有理数的运算一样,可以运用运算律。

解:按课本讲解。

2.实数大小比较类似有理数大小比较,实数大小比较3.一样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七年级数学下《实数》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实数》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下《实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认真思考、勇于探索的
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
1.导入:回顾有理数的概念,通过与有理数对比,引出实数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实数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强调实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与联系。

3.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活动,如比较实数的大小、进行实数的四则运算等,让学
生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实数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4.应用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长度或质量时产生的
误差等,让学生体会实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与提升:总结实数的主要知识点,通过综合性题目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PPT演示、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实数的概念和性质。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
略。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

3.测试与反馈:组织阶段性测试,检测学生对实数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
题并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预习下一节内容,了解无理数的基本概念。

初中数学_实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实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2课时实数的性质及运算1.了解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意义;(重点)2.了解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仍适用,能利用化简对实数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难点)一、情境导入如图所示,小明家有一正方形厨房ABCD和一正方形卧室CEFG,其中正方形厨房ABCD的面积为10平方米,正方形卧室CEFG的面积为15平方米,小明想知道这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和BG的长是多少米,你能帮他计算出来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实数的性质分别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1)3-64;(2)225;(3)11.解析:根据实数的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的定义写出相应结果.注意(1)(2)中的两个数要先化简为整数.解:(1)∵3-64=-4,∴3-64的相反数是4,倒数是-14,绝对值是4;(2)∵225=15,∴225的相反数是-15,倒数是115,绝对值是15;(3)11的相反数是-11,倒数是111,绝对值是11.方法总结: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和在有理数范围内的完全相同.探究点二:实数的运算【类型一】利用运算法则进行计算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23-55-(3-55);(2)|3-2|+|1-2|+|2-3|.解析:按照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解:(1)23-55-(3-55)=23-55-3+5 5=(23-3)+(55-55)=3;(2)因为3-2>0,1-2<0,2-3>0,所以|3-2|+|1-2|+|2-3|=(3-2)-(1-2)+(2-3)=3-2-1+2+2- 3=(3-3)+(2-2)+(2-1)=1.方法总结:进行实数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以及正确运用运算律.【类型二】利用实数的性质结合数轴进行化简实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化简:a 2-|b -a |-(b +c )2.解析:由于a 2=|a |,(b +c )2=|b +c |,所以解题时应先确定a ,b -a ,b +c 的符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化简.解:由图可知a <0,b -a >0,b +c <0.所以,原式=|a |-|b -a |-|b +c |=-a -(b -a )+(b +c )=-a -b +a +b +c =c .方法总结:根据实数的绝对值的意义正确去绝对值符号是解题的关键:|a |=⎩⎪⎨⎪⎧a (a >0),0(a =0),-a (a <0).三、板书设计实数⎩⎪⎨⎪⎧实数的性质实数的运算由实际问题引入实数的运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复习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并强调这些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同样适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具体的运算(包含无理数的运算)感知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培养学生严谨务实、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在涉及用计算器求近似值时,一定要注意题目中的精确度.本节经历从具体实例到一般规律的探究过程,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实数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使学生清楚新旧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对运算技能要求恰当定位。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6.3.2实数的性质及其运算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6.3.2实数的性质及其运算教案
教学难点
利用实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进行正确运算。
教法学法
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资源课前准备
PPT、计算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预习新知
1.一个正实数的绝对是,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0的绝对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实数的绝对.
2.如何求一个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
2.下列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3 与 B.2与(-2)2
C. 与 D.5与|-5|
3. 的值是( )
A.5 B.-1 C. D.
4.比较大小:(1) 与 ;(2) 与4
方法总结:1.可以先估算无理数处于哪两个数之间,进行比较;2.可以比较被开方数,被开方数越大,结果就越大。
5.- 是的相反数;π-3.14的相反数是.
3.怎样表示无理数的相反数?
4.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应如何计算?
自主归纳:
1.无理数 的相反数是( )
A. B. C. D.
2. 的绝对值是( )
A.3 B.-3 C. D.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实数的性质
问题1:如果a表示一个正实数,那么就表示一个负的相反数是。
第6单元
课 题 名 称
6.3 实数
6.3.2实数的性质及运算
总课时数
2
第( 2 )课 时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本章内容不仅是学习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以及解三角形的基础,还为以后高中数学的不等式等学习做好准备。
经过上学期对有理数的学习,以及学习了相反数,绝对值,倒数的概念,求法和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在这学期实数的性质中,对无理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和倒数的求法跟在有理数范围内的求法是一样的。有了上学期的基础,相信同学们能够较为轻松地学习实数的性质并进行正确的运算。

第二课时实数的性质及运算-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第二课时实数的性质及运算-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
1
A.3与
3
B.2与(-2)2
3
C. ( − 1)2与 −1
D.5与/-5/
课堂练习
3.判断:
(1)

−=5
(× )
的绝对值是 −

×

(3) − 的相反数是


(2)
课堂练习
4.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C )
A.3



C.
(−)
B.2与(-2)2

(2)指出 5 , 1 3 3 分别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3)求 −的绝对值
(4)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是 3 ,求这个数.
解: (1)因为 ( 6) 6, (π 3.14) 3.14 π ,
所以 6, π 3.14 的相反数分别为 6, 3.14 π ;
(2)因为 ( 5) 5, ( 3 3 1) 1 3 3 ,

巩固练习
3.- 是 的相反数; - 的相反数
.
4.| -3|- |2- |的值是( C )
A.5
B.-1
C.5-2

D.2 -5
新知探究
实数的运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这些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这些运
算律在实数范围内能使用吗?
加法交换律
3 + 2= 2+ 3
乘法交换律

巩固练习
5.计算(-

)-

(-
【解析】原式=

)+


(-

(-

6。3实数(课时2)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

6。3实数(课时2)课件(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

(a b) c a (b c)
ab ba (ab)c a (bc)
a b ba
你认为这些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是否适用呢?
尝试应用
【例2】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 3 2) 2
(2) 3 32 3
解: ( 3 2) 2 3 ( 2- 2) _____, 8 ____, 3
3
2 _____, 3
2 1.4 . 1.7 1.4 2 __________ 3 1.7 3 _______,
课中探究 3.(1)在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运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你能说出其中有哪些规定吗? 答: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_____, ____数及____ 0 0 而且只有 正 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任何一个实数都可以进行开立方 运算. (3)你还记得有理数满足哪些运算律吗(用字母表达)? 加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 乘法交换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法结合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配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 b) am bm
创设情境
同学们,想一想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 运算律有哪些? 这些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在实数范围内 是否也适用呢?
课中探究
比较下列各组数里两个数的大小 (用“>、=或 ﹤”连接起来)
> (1) 2 ____1.4,
﹤ 6, (2) 5 ____
﹤ (3) 2 ____

喜德县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3实数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法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7

喜德县第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实数6.3实数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法则教案新版新人教版7

第2课时实数的运算法则实数的运算法则.重点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难点实数运算法则的正确应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是什么?生:先算高级运算,同级运算从左至右,遇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内.二、讲授新课师:很好.有理数运算法则仍适用于实数,请大家看几个题目:展示课件:【例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1)(3+2)-2;(2)33+2 3.学生活动:尝试独立完成,两名学生上黑板板演,其余学生在位上做.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师生共同完成:(1)(3+2)-2=3+(2-2)(加法结合律)=3+0= 3(2)33+2 3=(3+2) 3 分配律=5 3师:在实数运算中,当遇到无理数并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以按照所要求的精确度用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去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例2】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1)5+π;(2)3· 2.学生尝试独立计算,一学生上黑板板演.教师巡视、纠正.师生共同完成:(1)5+π≈2.236+3.142≈5.38(2)3· 2≈1.732×1.414≈2.45三、随堂练习课本第56页第4题,第57页第4、5、6题.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首先通过课本引例问题,旨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经过老师的引导,感受并经历实数的运算、化简;让学生根据实例进行探索,通过学生互相交流合作,得出两个化简的公式,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索能力,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典型例题:平行线的特征例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 )A .同位角必相等B .内错角必相等C .同旁内角必互补D .同位角不一定相等例2 解答下列问题:①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角的两边,则这两个角( )A .相等B .互补C .相等或互补D .这两个角无数量关系②已知:(如图所示),则不正确的是:( )A .21∠=∠ ,∴43∠=∠B .52∠=∠ ,∴76∠=∠C .︒=∠+∠18085 ,∴21∠=∠D .︒=∠+∠18043 ,∴21∠=∠例3 如图,︒=∠︒=∠70,60,//BAE C CD AB ,求x ∠的度数.例4 如图:︒=∠651,//,//3221l l l l ,求2∠的度数.例5 如图,已知直线b a //,直线︒=∠1051,//d c ,求32∠∠、的度数.例6 试说明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例7 如图,AD ABC ADC ,18021,︒=∠+∠∠=∠为FDB ∠的平分线,试说明BC 为DBE ∠的平分线.例8 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如图)放置的,光线AB 经镜面反射时,43,21∠=∠∠=∠,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参考答案例1 分析:这题是考查学生审题是否仔细,概念是否清楚,可举例说明.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显然同位角21∠≠∠,内错角32∠≠∠,同旁内角︒≠∠+∠18042,故A.B.C 均不正确.只有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才有同位角必相等,内错角必相等,同旁内角必互补.故选D .例2 解析:①应选C (如图所示)②选D .A .21∠=∠ ,∴b a //,∴43∠=∠正确B .52∠=∠ ,∴b a //,∴76∠=∠正确C .︒=∠+∠18085 ,∴b a //,∴21∠=∠D .不正确,不能推出21∠=∠例3 分析:由CD AB //,可得︒=∠+∠180BAC C ,从而求出x ∠的度数.解:因为CD AB //,所以︒=∠+∠180BAC C ,即1806070=++x所以50=x ,答:x ∠等于50°.说明:平行线的特征必须是在两条直线平行的前提下,才存在后面的结论,所以在应用两条直线平行的特征时,必须先找到平行这个条件.例4 分析:由21//l l ,可得32∠=∠,由32//l l 可得31∠=∠,所以有21∠=∠,故求出2∠.解:因为21//l l ,所以32∠=∠;又因为32//l l ,所以13∠=∠;所以︒=∠=∠=∠65132.答:2∠是65°.说明:这是应用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这一结论,在应用时应注意找出结论存在的条件.例5 分析:这里要利用平行线的条件弄清321∠∠∠、、与直线d 之间的关系才能解决问题.解:b a // (已知),∴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051 (已知),∴︒=∠1052(等量代换).d c // (已知),∴2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053(等量代换).例6 分析:如图,3231//,//l l l l ,画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则有32,31∠=∠∠=∠,所以21∠=∠,所以21//l l .解:作3231//,//l l l l ,直线a 截321,,l l l ,得3,2,1∠∠∠. 因为3231//,//l l l l ,所以32,31∠=∠∠=∠,所以21∠=∠,所以21//l l .即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说明:(1)这类通过单纯文字给出的题,我们在说明时应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该题既用到了平行线的特征,也用到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在应用时我们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例7 解:︒=∠+∠18021 (已知),而︒=∠+∠18032(补角意义),∴31∠=∠(同角的补角相等).∴CF AE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80C ABC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又ABC ADC ∠=∠(已知),∴︒=∠+∠180C ADC (等量代换).∴BC A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65,4∠=∠∠=∠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又CF AE // (已证),∴7∠=∠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74∠=∠(等量代换).又AD 为FDB ∠的平分线(已知),∴76∠=∠(角平分线的意义).∴54∠=∠(等量代换).∴BC 为DBE ∠的平分线.例8 解析:光线CD AB //,PQ MN // (已知)∴3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43,21∠=∠∠=∠ (已知)∴4321∠+∠=∠+∠∴65∠=∠(平角定义)∴CD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知识与技能】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与方法】1.渗透“化归”的思想.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教学难点】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解吗?(1)3x-5=22;(2)0.28-0.13y=0.27y+1.【教学说明】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实验演示: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教科书第81页图3.1-1的方法演示实验.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2.归纳: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有“8-11=8-11”.3.表示: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个式子.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在学生观察图3.1-2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学生用实验验证.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如:用5元钱可以买一支钢笔,用2元钱可以买一本笔记本,那么用7元钱就可以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15元钱就可以买3支钢笔.相当于:“5元=买1支钢笔的钱;2元=买1本笔记本的钱.5元+2元=买1支钢笔的钱+买1本笔记本的钱.3×5元=3×买1支钢笔的钱.”问题4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怎样运用上面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呢?我们来看一下教科书第82页例2中的第(1)、(2)题.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设问1: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解:两边减7,得:x+7-7=26-7,x=19.设问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用同样的方法给出方程的解.小结:请你归纳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步骤.【归纳结论】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一般分为两步:一是在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使一元一次方程左边是未知项,右边是常数;二是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使未知项系数化为1,从而求出方程的解.如:(1)x+a=b,解法:方程两边同时减去a,得x=b-a. (2)ax=b(a≠0),解法: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得x=b/a.(3)ax+b=c(a≠0),解法:方程两边同时减去b,再同时除以a,得x=c ba.【教学说明】归纳结论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阐述以下两点:(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故可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求解过程实质是等式变形为x=a的过程.(2)通过将所求结果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的方法,可以检验所求结果是否正确,这一点在下面的例题中我们会讲到.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并说明等号成立的依据:【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1或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或式子;或同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解:(1)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3,得x=1.(2)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2,得x=6.(3)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2a,得5a=-3.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5,得a=-3/5.(4)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73y,得-2y=-4.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y=2.例2小涵的妈妈从商店买回一条裤子,小涵问妈妈:“这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妈妈说:“按标价的八折是36元.”你知道标价是多少元吗?要求学生尝试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出示范.解:设标价是x元,则售价就是80%x元,根据售价是36元可列方程:80%x=36,两边同除以80%,得x=45.答:这条裤子的标价是45元. 例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1)0.5-x=3.4(2)-13x-5=4【教学说明】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①要把方程0.5-x=3.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5,怎么去?②要把方程-x=2.9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号,怎么去?然后给出解答:解:两边减0.5,得0.5-x-0.5=3.4-0.5化简,得-x=2.9,两边同乘-1,得:x=-2.9.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教师向学生提问: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3”?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试一试教材第83页练习.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m,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1.5xm,根据题意,得80×3.5+1.5x=355.化简,得280+1.5x=355,两边减280,得280+1.5x-280=355-280,化简,得1.5x=75,两边同除以1.5,得x=50.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教学说明】对于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断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0代入方程80×3.5+1.5x=355的左边,得80×3.5+1.5×50=280+75=355.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试一试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13x-5=4的解吗?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3.七年级(3)班有18名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求七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教学说明】这些题目较简单,教师让学生口答上述题目,并给予评讲.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让学生进行小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归纳:1.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最终必须化为什么形式?3.在字母与数字的乘积中,数字因数又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培养,教师对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要直观演示,指导学生观察图形,从实验中归纳结论,并用实验验证.对发现的结论用文字、数学语言分别表达出来.突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解方程时,要求说明每一步变形的依据,解题后及时小结.扎实做到这些,可为后面教与学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实数(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实数(第2课时)一等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
6.3实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实数是人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 章第二节课。

本节课在学生学习了平方根以后,接触了具体的无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揭示出使学生把数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对今后的数学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且是同学们进一步学习方程、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2)会对实数进行简单的运算。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有理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同样适合于实数的运算,并会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难点:绝对值的意义。

简单的无理数计算。

突破难点的方法:真正的让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实数范围内的简单计算,突破难点。

二、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三、教学过程:。

人教版2019学年数学七年级下 6.3 第2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课件 (共17张PPT)

人教版2019学年数学七年级下 6.3 第2课时 实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课件 (共17张PPT)

随堂训练 1.判断:
(1)
(×)
×
B
B > >
5.计算: (1)2 3 3 2 5 3 3 2;
3 3
(2) 3 2 3 1; 1
(3)2 3 (4)2 2 3. 4
练一练
规律总结
2.①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②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③0的绝对值是0.
a, 当a 0时; a 0, 当a 0时;
a, 当a 0时.
2.实数的运算
填空:设a,b,c是任意实数,则
(1)a+b =
b+a
(加法交换律);
(2)(a+b)+c = a+(b+c)
(加法结合律);
0
ba
(5)(ab)c =
(乘法结合律);
(6) 1 ·a = a ·1 = a ;
ba+ca
倒数

实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 每个正实数有且只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的平 方根是0. 在实数范围内,负实数没有平方根.
在实数范围内,每个实数有且只有一个立方根,而且与 它本身的符号相同.
例2
解:
例3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 5 π ;

(2) 3 2.
(1) 5 π 2.236 3.142 5.38;
(2) 3 2 1.7321.414 2.45.
【方法总结】在实数运算中,如果遇到无理数,并 且需要求出结果的近似值时,可按要求的精确度用 相应的近似有限小数代替无理数,再进行计算.
③倒数 如果两个数的积是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 思考:无理数也有相反数吗?怎么表示?有绝对值吗?怎么 表示?有倒数吗?怎么表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2《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2《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2《实数的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2《实数的运算》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实数的运算。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以及实数的乘方、开方运算。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掌握实数运算的法则,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对于实数的运算,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是,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对实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容易出错。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实数运算规则的理解,提高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掌握实数的乘方、开方运算。

2.能够熟练地进行实数的运算,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

2.实数的乘方、开方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法,通过讲解实数运算的规则,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数运算的方法。

2.采用例题演示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实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实数运算的能力。

4.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数运算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实数运算的规则和例子。

2.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的运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运算,那么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是什么?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实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规则,以及实数的乘方、开方运算。

同时,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实数运算规则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数运算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实数》(第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实数》(第2课时)
(2)∵ 225 =15, ∴ 225 的相反数是-15,绝对值是15.
(3) 11 的相反数是- 11 ,绝对值是 11.
探究新知
6.3 实数
知识点 2 实数的运算
填空:设a,b,c是任意实数,则
(1)a+b = b+a (加法交换律); (2)(a+b)+c = a+(b+c) (加法结合律);
4. - 17是 17的相反数;2π-6.28的相反数是 6.28-2π.
课堂检测
5.计算:(1)1 3 3 (-4)3 3 3
1 3(- 4) 3
=-4 (2) (15)2 ( 15)2
=15-15 =0
6.3 实数
课堂检测
(3) (2)3 (2)2 2 (9)2 3 (8)2
探究新知
6.3 实数
实数的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 1.每个正实数有且只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0的平方根是0. 2.在实数范围内,负实数没有平方根. 3.在实数范围内,每个实数有且只有一个立方根, 而且与它本身的符号相同.
此外,前面所学的有关数、式、方程的性质、法 则和解法,对于实数仍然成立.
=-8×2-9+4 =-21
(4) 225 196 3 64
=15-14+4 =5
6.3 实数
课堂检测
能力提升题
6.3 实数
3 的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差是多少? (结果保留3位小数)
解: 整数部分:1
小数部分: 3-1
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的差是:
1-( 3-1) 2- 3 0.286
课堂检测
学习目标
6.3 实数
3. 掌握实数的运算法则,熟练地利用计算器去解 决有关实数的运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桦甸市横道河子乡中学教案教师:焦博
学科
数学
班级
7.3
7.4
第四周第四节总课时19
授课日期
2021.03.25
课题
6.3实数(第2课时)
学生数
应出席
40
实出席
40
授课时间
45分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授课方法
讲授法
课前准备
教材,教案,习题册,直尺




教学目标: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2)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具有一一对应关系,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运用新知,巩固复习:
通过运用本机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解决实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和绝对值问题
运用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
运用新什么事实数的
相反数和绝对值,从而让什么是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举例说明.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内容
布置作业:
通过课后练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的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6页练习第3题,
习题6.3第3、4、5题
板书设计
交流与反思
业务
检查
(3)类比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指出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一一对应关系.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复习引入:
复习有理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探究新知:
通过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回顾,引出本节课内容,得出新知
结合有理数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你能说说实数关于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