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贵阳一中物理实验报告_模板_高二十九班

Tiger工作室
贵阳一中高二十九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高二十九班物理课代表组Tiger工作室物管中心XX年XX月XX日
©2010 Tiger’s Office. All rights reserved.
【注】
1.此文档由高二十九班的同学制作,请尊重作者的劳动,不要去除或变相去除有关作者
的标识(如“高二十九班”“Tiger工作室”等),违反者将被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作者也不对文档负一切可能免去的责任.
2.建议调整好显示比例(文字宽度)后单击菜单栏视图>>全屏显示以达到最佳放映效果.
3.本实验报告中“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已经简述,“结论”仅供参考.
4.实际实验与本实验报告可能不完全相符,特别是“实验数据记录(含图表)”可能会有
不同之处,请先用铅笔绘制、填写.
5.“实验步骤”和“实验要点”必须在进行实验前理解透彻.
---------------------------------------------------------------------------------------------------------------------- 实验名称:模板
[实验目的]
[实验原理](简述)
[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简述)
[实验数据记录](含图表)
[数据处理]
[误差分析]
[结论]
[实验要点]
高二十九班物理课代表组
Tiger工作室
高二十九班物管中心
XX年XX月XX日
©2010 Tiger’s Office. All rights reserved.
第1页共1页。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格式模板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格式模板实验名称:测量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探究摆长对于摆的周期的影响。
实验原理: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通常来说,摆长越长,摆的周期越长。
这是因为摆的周期与重力加速度和摆长有关,根据摆的定律可知,摆的周期T与摆长L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2π√(L/g),其中,T为周期,L为摆长,g为重力加速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摆长下的摆的理论周期,然后与实际测量的周期进行比较。
实验器材:摆,计时器,尺子,手机实验步骤:1. 首先在实验室内准备好摆,并将摆长度调整至固定数值。
2. 使用尺子测量摆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将摆摆动起来,让它在一个固定的角度内摆动。
4. 同时打开计时器,记录下摆的周期,重复多次以确保结果准确。
5.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整理成表格,并计算出平均值。
6. 按照实验原理的公式,计算出理论周期。
7. 比较实际测量的周期与理论周期,分析摆长对于摆的周期的影响。
实验数据:摆长(cm)实际周期(s)平均值(s)理论周期(s)20 1.2 1.1 1.0830 1.5 1.4 1.3240 1.8 1.7 1.5150 2.1 2.0 1.8460 2.4 2.3 2.05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摆长的增加,摆的周期也在不断增长。
而根据理论计算得到的数据也与实际测量的数据相符合,说明实验结果是可靠的。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摆长对于摆的周期有一定的影响,摆长越长,摆的周期越长。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探究了摆长对于摆的周期的影响,并验证了摆的周期与摆长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表明,摆长越长,摆的周期也越长。
这一结果与理论相符合,验证了实验的可靠性。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成功探究了摆长与摆的周期之间的关系,了解到了摆长对于摆的周期有一定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摆的摆动幅度要相同,保持角度一致,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探究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其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n_1 \sin\theta_1 = n_2 \sin \theta_2$的关系式,其中$n_1$和$n_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theta_1$和$\theta_2$分别为入射角和折射角。
实验器材,光源、凸透镜、白纸、直尺、介质(如水、玻璃等)。
实验步骤:1. 将凸透镜放在桌面上,使其凸面朝上。
2. 在凸透镜的一侧放置一块白纸,使光源照射到凸透镜上并产生清晰的光斑。
3. 在光斑的一侧放置介质(如水或玻璃),观察光线在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4.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记录实验数据。
5. 更换不同的介质,重复步骤3和步骤4,观察和记录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不同介质中的光线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折射现象。
在实验中,我们测量了不同介质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并计算了不同介质的折射率。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这与不同介质的光密度有关。
光在光密度较大的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较大的折射现象,而在光密度较小的介质中则会发生较小的折射现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折射定律。
实验结果表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受到介质折射率的影响,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这对我们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进一步学习光学知识奠定了基础。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中要注意光源的选择和光线的稳定,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测量入射角和折射角时,要保证测量工具的准确度,尽量减小误差。
3. 实验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光的折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汇总完整版完整版.doc

实验名称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 1.研究自由落体运动2.测量重力加速度g值。
实验器材:铁架台、学生电源、电磁打点计时器、导线、纸带、重锤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v 与时间t 满足关系v=gt,v-t 图像是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为重力加速度g 值。
由h=1/2 gt2,经过0.02s 纸带下落的位移约为2mm,所以,实验中选前两个点间距为2mm 的纸带进行研究。
实验步骤:1.把铁架平台放在桌面边缘上,将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铁架台上,注意打点计时器的安装要使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以减少摩擦阻力。
2.纸带下端挂重物、穿过打点计时器,上端用夹子夹好,并调整纸带顺利穿过限位孔,用手托住重物。
3.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打开夹子,释放纸带;4.纸带离开打点计时器后,关闭电源,取下纸带;5.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6.在纸带下端重新换上另一重物,重复上述操作,打完后立即关闭电源。
7.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8.选取两条比较好的纸带将所得纸带中各点的速度计算出来填入下列表格中:实验数据处理:根据下表50g钩码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绘制速度—时间图像:织带粘贴处:50g钩码100g钩码123456实验结论:1、自由落体的运动轨迹是_______,速度方向__________;位移h与时间t的平方成____________;2观察图像特点,总结出物体在重物的牵引下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得出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大小g=______。
实验名称探究弹簧的伸长与弹力的关系实验人 1 2指导教师日期实验目的:探究弹簧的_______与________的关系。
实验器材:铁架台,金属横杆(带铁夹),弹簧(带指针),钩码,米尺。
实验原理:用悬挂砝码的方法给弹簧施加拉力,用直尺测量弹簧的伸长或总长,根据实验所测量实验数据,探索弹簧弹力和弹簧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步骤:(1)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让其自由下垂。
唐官屯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单 4范文

唐官屯中学高一物理实验报告单班级:小组:姓名:实验名称:一、实验目的:本实验借助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二、实验仪器:打点计时器、纸带、交流电源、导线、重物、铁架台、夹子、天平、毫米刻度尺三、实验原理:要证明上式是否成立,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这些物理量?研究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方案1:从起点开始计算方案2:从一般位置开始计算四、实验步骤:1、选择重物时,选轻一点的好还是重一点的好?为什么?我们要求重物作自由落体运动,而阻力是不可避免地存在的,为了减少阻力对实验的影响,应采用密度较大的重物。
2、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计时器平面与纸带限位孔调整在竖直方向,计时器要稳定在铁架台上,并将计时器伸出桌外。
3、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减小纸带与限位孔的摩擦带来的实验误差;保证重物有足够的下落空间,以便在纸带上能够打出较多的点,有利于进行计算.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先通电源,再释放纸带5、释放纸带时应注意什么问题?释放重物前,重物应靠近打点计时器,以便能打出较多的点。
拉稳纸带的上端,确保重物由静止释放。
按如下实验步骤进行实验①用天平测量重物的质量②按照课本所示装置安装打点计时器③将纸带穿过计时器,下端与重物相连④接通电源,待计时器工作稳定后释放纸带⑤及时切断电源,取下纸带,标上纸带号⑥更换纸带,重复以上步骤⑦整理器材,使器材复位五、实验处理:本实验要不要测量物体的质量?无需测量物体的质量如果实验要求计算势能和动能的具体数据,那就必须要知道物体的质量。
六、实验数据分析:纸带上的第一个点为计时起点0 (起始点的速度应该为零,即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第一个点时纸带刚开始下落)。
对于实际获得的纸带,如何判定纸带上的第一个点就是纸带刚开始下落时打下的呢?x = gt2 = ×9.8×0.022m ≈2×10-3m = 2 mm可以回避起始点吗(即处理纸带时可以不用到起始点吗)?我们可以选取A、B两点,比较它们的机械能EA和EB。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I.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物体的密度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II.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a. 秤: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b. 游标卡尺:用于测量物体的尺寸;c. 水槽:用于容纳水并进行水位的测量。
2. 实验方法:a. 测量物体的质量:使用秤测量所选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b. 测量物体的体积: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尺寸,计算出物体的体积;c. 测量水的位移:将物体放入水槽中,测量水的位移量,并记录数据。
III. 实验过程1. 选择一个固体物体,使用秤称量其质量,记录数据为m。
2. 使用游标卡尺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并计算物体的体积(V = 长 ×宽 ×高)。
3. 准备一个水槽,将水槽内注满清水,并测量初始水位。
4. 将物体缓慢放入水槽中,观察水的位移,并测量末水位。
5. 计算水的位移量(V' = 末水位 - 初始水位)。
IV. 数据处理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物体的密度(ρ = m / V)。
2. 计算水的密度(ρ' = m' / V'),其中m'为水的质量(假设水的密度为常数)。
3. 比较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若两者相等,则验证了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V. 实验结果1. 假设所选物体的质量为50克,长、宽、高分别为5厘米、3厘米、2厘米,计算得到物体的体积为30立方厘米。
2. 在实验中测得水的位移量为20立方厘米。
VI. 数据分析1. 计算物体的密度:ρ = 50克 / 30立方厘米≈ 1.67克/立方厘米。
2. 假设水的密度为1克/立方厘米,计算得到水的质量为20克。
3. 物体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相等,即ρ ≠ ρ',从而验证了密度公式的正确性。
VII. 实验误差分析1. 实验误差可能来源于秤和游标卡尺的读数误差,以及水位测量的不精确等。
2. 为减小误差,可以采用更精确的仪器,如电子秤和测量仪器,并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和测定电极的电势。
2、观察电流的特性。
3、计算分支电极的电势和电流的系数。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测量分支电极的电势,用电压表测量多节电阻分支网络中各电极的电势。
本实验中采用的实验环境是由三个带灯的欧姆实验环和三节电阻构成的分支电极网络。
实验中将电源开关打开,放电到各电极处,使各电极上的电压和电流变化,观察钮上灯的变化情况,然后测量带灯电阻的电势,在此基础上继续测量各电极的总电势,最后计算电极方程的系数。
三、实验结果
电极电势:
电极1、2、3的电势为:V1= 5.36V,V2=2.90V,V3=3.90V
电极系数:
K1 = V1/V2=1.86;K2=V2/V3=0.74;K3=V3/V1=0.73
四、实验总结
本实验综合运用电压表和欧姆实验环,通过观察钮上灯的变化情况,测量分支电阻网络中的电极的电势和电流的特性,计算分支电极的系数。
实验结果表明,分支电极的系数K1>1,K2、K3<1,表明分支电极的电势和电流分配规律是:电流的大的电极电势相对比较小,电流的小的电极电势相对比较大。
本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电势和电流特性的认识,较好地提升学生对电力学中定理的理解。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10篇实验物品:水一瓶,稀释盐水一瓶,热电偶两个,温度计一只实验思路:在水和稀释盐水的容器中,分别放入一个热电偶,将另一个热电偶放在温度计上,同时打开温度计和热电偶的电源。
在一定时间段内,一直记录两个热电偶和温度计上的温度变化情况,以用来计算出两个容器各自的导热系数。
篇二实验题目: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实验物品:调谐振荡电路、振荡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实验思路:将调谐振荡电路中的频率调节至一定值,然后测量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的声压级,并用波形分析仪和数据采集系统进行记录,分析出声压级与频率之间的关系。
篇三实验题目:电容器在频率变化条件下的电容实验物品:电容器、变压器、实验台、晶体管、示波器实验思路:将电容器连接到变压器的一侧,另一侧连接到实验台,然后通上晶体管,用示波器观察其频率变化的电容,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出其变化的规律。
篇四实验题目:直流电流的测量实验物品:直流电源、电流检测仪、表示电阻的电阻器实验思路:将电阻器和电流检测仪连接到直流电源中,并且调节直流电源上的电压,观察电流检测仪上的读数,记录不同电压下直流电流的读数,以得出直流电流的变化规律。
篇五实验题目:动量定理的实验实验物品:一支木棍,一块牛皮纸,一把牛津钳,一根尼龙绳实验思路:使用木棍削成三段,分别绑上牛津钳,尼龙绳和牛皮纸,重新合并木棍,使用牛津钳作为必要的支撑,然后把尼龙绳和牛皮纸一头连接一侧木棍,另一侧则受到一定的拉力,接下来记录力和动量的变化,以验证动量定理。
篇六实验题目:耦合电感器实验实验物品:两只耦合电感器、两只外形相同的电容元件实验思路:将两只耦合电感器和两只电容元件连接成一个电路,然后测量出电容元件的频率变化,通过计算比较出电感器的耦合程度。
篇七实验题目:重力引起的变化实验物品:空气罐、活塞组、可调节活塞实验思路:将活塞组放入空气罐中,使用可调节活塞控制空气压力,在一定时间内不断改变空气压力,记录活塞组大小变化,以此验证重力对物体大小变化的影响。
【优质】高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word范文 (4页)

【优质】高中物理实验报告-优秀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由x=V0t y= 得:
V0=x
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
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
3.线水平。
在纸上记录O点,
4.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调整卡片的位置,
8.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
物理高中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探究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目的:1. 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力的图示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原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是力学中的基本概念。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完成。
同样,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与原力共线,并且与原力的方向相反。
实验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毛细管3. 纸带4. 毛细管支架5. 铅笔6. 直尺7. 白纸8. 记号笔实验步骤:1. 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至水平状态。
2. 在纸带上标记出两个力的作用点A和B,用铅笔轻轻画出两个力的方向。
3. 将弹簧测力计与纸带连接,在A点处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在B点处用铅笔标记出第二个力的作用点,并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5. 用毛细管将两个力的作用点A和B连接起来,形成平行四边形。
6. 用直尺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即为合力的长度。
7. 用记号笔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画出合力的方向。
8. 将弹簧测力计与纸带连接,在A点处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9. 在B点处用铅笔标记出第三个力的作用点,并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10. 用毛细管将两个力的作用点A和B连接起来,形成平行四边形。
11. 用直尺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即为合力的长度。
12. 用记号笔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画出合力的方向。
13. 将弹簧测力计与纸带连接,在A点处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14. 在B点处用铅笔标记出第四个力的作用点,并施加一个已知大小的力,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
15. 用毛细管将两个力的作用点A和B连接起来,形成平行四边形。
16. 用直尺量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长度,即为合力的长度。
17. 用记号笔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画出合力的方向。
实验数据:力1:大小为F1,方向为θ1力2:大小为F2,方向为θ2合力:大小为F合,方向为θ合实验结果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两个力的合成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完成。
新课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册(共十一份)

姓名班级实验台号实验课题实验器材取点123456x /m 0.09100.11400.12700.13900.15400.1670y /m 0.05000.08000.10000.12000.15000.1800v 0/(m·s -1)0.900.890.890.890.880.87在轨迹上取六个点(或各斑点)并用1、2、3、4、5、6标出,如图2。
然后测出各点的坐标(x ,y )并填入表中,用每组(x ,y )求出一个初速度值并填入表中。
会宁四中物理实验报告单(示例四)研究平抛运动(2)把接球槽放在最高位置,接通直流2V电源,让电磁铁将钢球吸在轨道上。
打开开关,释放钢球,钢球落在接球槽上,通过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撞击的斑点。
(3)将接球槽逐次下降,反复从同一高度释放小球,便可在白纸上得到一系列斑点。
实验步骤及结论实验日期2.根据描出的轨迹求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4)从水平轨道口外沿作竖直向下(利用重锤线)的直线,作为纵坐标,并从水平轨道上小球的球心沿水平方向作横坐标。
取下白纸,用光滑曲线将各点连接,即得小球作平抛运动的轨迹。
如图2。
3、求平抛小球的初速度。
实验目的 2.平抛物体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1)将白纸和复写纸叠放在一起,用夹子固定在面板上。
使小球做平抛运动,利用描迹法描出小球运动轨迹,建立坐标系,测出轨迹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x 和y ,根据公式 x=v 0t 和y= gt 2,就可求得v 0=x v 0即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1.用实验方法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初速度的平均值为:v 0=0.89m/s -1实验原理 1.如图1,仪器由面板、平抛轨道、电磁铁、接球槽、开关、平抛球等组成。
平抛轨道固定在面板上,接球槽可沿板面上下滑动,定位于预设位置。
由于接球槽与面板成V形状,上宽下窄,小球沿抛物线轨迹落至接球槽,同时撞击面板,在白纸上留下色斑,即得平抛迹上一个点。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精选3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篇1一、实验目的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安阻法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
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1(R1+r)(1)E=I2(R2+r)(2)联立(1)、(2)可得EI1I2(R1R2)I1R1I2R2r,I2I1I2I1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1REr(3)I1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I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伏阻法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实验数据。
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电压表U的内阻RV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R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压的值U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
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U1和R2、U2。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3(2)油膜法测分子直径对于物质分子大小的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像离子显微镜或扫描隧道显微镜已经能观察到物质表面的分子。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报告模板

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报告模板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报告模板
一、课题概述
1. 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二、理论依据
1. 相关的物理理论和定律
2. 相关的前人研究成果
三、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
1. 选取的实验方法和工具
2. 实验步骤和操作流程
3. 实验数据的采集方法和处理方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数据展示和描述
2. 结果的统计和分析
3. 结果的讨论和解释
五、结论与展望
1. 实验结果的总结
2. 课题研究的不足和可改进之处
3. 对进一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
列出课题研究过程中参考的相关文献,包括书籍、期刊、论文等。
七、附录
1. 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清单
2. 数据处理的详细计算过程
3. 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的解答
注:以上为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报告最基本的模板,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内容。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以及格式的规范性。
同时,还可以根据课题的特点和要求,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精编范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word范文模板 (3页)

【精编范文】高中物理实验报告-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由x=V0t y= 得:V0=x
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
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
3.线水平。
在纸上记录O点,
4.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调整卡片的位置,
8.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
9.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的缺口上点个黑点,
10.这就记下了小球平抛的轨迹通过的点。
多次实验,
11.描下多个点。
12.用平滑的曲线将小球通过的点连接起来,。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打印手写)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用打点计时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分析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实验原理:将打点计时器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纸带系重物穿过计时器。
启动计时器后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在纸带上留下一串小点,通过纸带可研究重物的运动情况。
实验器材:纸带、打点计时器、铁架台、重物实验步骤:(1)按上图实验装置固定电磁打点计时器,并接好电路。
(2)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重锤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用手竖直向上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打点计时器。
(3)接通电源,然后松开纸带,让重锤带着纸带下落,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关闭电源,取下纸带。
(4)更换纸带,重复作3~4次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0121416180.250.300.350.400.45Y A x i s T i t l eX Axis Title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m=0.025kg 小桶质量m 0/表一: m= 0.025 Kg F= m /g= (m 0/+ m X /)g次数 a F 110.10.252 12.1 0.3 3 14.2 0.35 4 15.9 0.4 518.00.45表二:F= 0.4 N24681012141618051015202530354045a1/m次数m(kg)a(m/s 2) 1/m(1/kg)1 0.025 15.9 402 0.075 5.3 13.3 3 0.125 3.2 84 0.175 2.3 5.7 50.2251.84.4注意事项:(1)要使重物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m /<<m )(2)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 (3)调节木板上的滑轮使拉小车的细线要与长木板平行(4)起始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处,且先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 (5)注意不要让小车撞到定滑轮实验结论:研究平抛运动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班级姓名日期成绩实验名称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实验目的:1 用圆锥摆验证向心力表达式实验原理:利用向心力公式测量向心力的大小,利用圆锥摆的合力计算公式F合=mgtanθ求出F合,比较两者的大小。
2024年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样本(二篇)

2024年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样本开展匀变速运动研究工作,探讨打点计时器的应用方法如下:一、操作要点使用打点计时器时,需接入频率为50HZ、电压在4至6伏的交流电源。
在选取纸带上的点时,应确保从纸带中间部分选取适当数量的点,以获取准确的数据。
二、纸带分析重点(一)判断物体运动状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若各段位移S1、S2、S3等相等,则表明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
若各段位移的差值△S1、△S2、△S3等均为常数,则说明物体进行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测定加速度1. 公式法:首先计算位移差值△S,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加速度。
2. 图象法:绘制速度-时间(v-t)图象,通过图象的斜率求得加速度a。
(三)测定即时速度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即时速度:V1 = (S1 + S2) / 2TV2 = (S2 + S3) / 2T三、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一)实验原理:依据物体在合力恒定作用下的运动规律进行实验。
(二)实验条件:确保合力恒定,细线与木板保持平行;同时接入50HZ、4至6伏的交流电源。
(三)实验器材:电磁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片、低压交流电源、小车、细绳、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刻度尺、钩码、导线及两根连接导线。
(四)主要测量:选择合适的纸带,标出记数点,并测量每个时间间隔内的位移S1、S2、S3。
(五)数据处理:通过逐差法处理数据,计算加速度。
具体公式如下:S4 S1 = 3a1TS5 S2 = 3a2TS6 S3 = 3a3T最终加速度a = (a1 + a2 + a3) / 3 = (S4 + S5 + S6 S1 S2 S3) / 9T。
2024年高中物理实验总结样本(二)开展动量守恒定律验证实验一、实验理论基础本实验旨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中,两小球在水平方向发生正碰,由于水平方向合外力为零,因此系统动量保持守恒。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该原理的正确性。
实验中,两小球碰撞后均作平抛运动,通过测量水平射程来间接反映小球的初速度。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学习科学实验方法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学习科学实验方法引言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理规律,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同时,撰写实验报告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给出一个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学习科学实验方法和撰写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杆上悬挂物体的平衡条件,并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杆的重心位置。
实验器材•一根细长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一根细线和一个绳块•一个支撑夹子实验步骤1.在杆的一端固定一个支撑夹子。
2.将细线通过绳块,并将绳块串联杆的另一端。
3.将两个不同重量的物体用细线吊挂在杆的两端。
4.调整杆的位置,使得杆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5.测量细线的长度和杆的长度。
6.记录不同物体的质量。
7.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杆的重心位置。
实验原理在杆上悬挂物体的情况下,杆能够保持平衡的条件是重心对称。
重心是指物体的质量均匀分布时的平衡位置。
通过调整杆的位置,使得两个悬挂物体在杆两端具有相同的杠杆力矩,可以实现杆的平衡。
其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要点:1.质量的平衡:通过在杆的两端分别悬挂不同质量的物体,使得杆保持平衡。
2.杠杆力矩平衡:调整杆的位置,使得两个物体在杆两端产生的杠杆力矩相等,达到平衡状态。
3.重心位置计算:利用实验数据计算出杆的重心位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杆的总长度:50cm•细线的长度:30cm•物体A的质量:100g•物体B的质量:200g通过测量,我们发现在杆上悬挂物体后,杆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两个物体产生的杠杆力矩相等。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杆的重心位置。
根据质量平衡条件和杠杆力矩平衡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方程组:100g⋅x=200g⋅(50cm−x)100g⋅x=10g⋅50cm−200g⋅x解方程组得到:3x=50cm因此,杆的重心位置为:x=50cm≈16.7cm3结论通过本次实验, 我们学习了科学实验方法并成功地进行了一次杆的平衡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