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二)

合集下载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竹枝词九首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

【优质文档】竹枝词九首(刘禹锡)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1页)

【优质文档】竹枝词九首(刘禹锡)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1页)

【优质文档】竹枝词九首(刘禹锡)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阅读答案
竹枝词九首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本诗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抒情之间主要是什么关系?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意象?
答案:刘2、①托物其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山恋水
依的图画。

“满”和“拍”可展开,这两句写景,景中也含又女主人公的复杂
感情。

)②语言清新简洁,格调明朗自然,就像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的少女心绪,同时含有怕他变心的淡淡清愁,就像绕山流淌的江水一样无
尽无休。

全诗表现了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诗词鉴赏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诗词鉴赏

【导语】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祖籍洛阳,唐朝⽂学家,哲学家,⾃称是汉中⼭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政治改⾰集团的⼀员。

唐代中晚期诗⼈,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门第。

政治上主张⾰新,是王叔⽂派政治⾰新活动的中⼼⼈物之⼀。

后来永贞⾰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的“汉寿城春望”。

下⾯是为⼤家带来的刘禹锡《⽵枝词·⼭桃红花满上头》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枝词·⼭桃红花满上头 唐代:刘禹锡 ⼭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拍⼭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流⽆限似侬愁。

译⽂ 春天,⼭上的野桃花红艳艳的开的正旺,蜀江的江⽔拍着旁边的悬崖峭壁。

⼀位姑娘看见了,认为丈夫的喜爱如同这桃花转瞬即逝,⽽⽆限的忧愁就如这源源不断的江⽔。

注释 ⼭桃:野桃。

上头:⼭头,⼭顶上。

鉴赏 头两句写眼前景⾊:“⼭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拍⼭流。

”上句写满⼭桃花红艳艳,下句写江⽔拍⼭⽽流,描写了⽔恋⼭的情景,这样的情景原是很美的,但对诗中的⼥⼦来讲,如此美景恰恰勾起了她的⽆限痛苦:“花红易衰似郎意,⽔流⽆限似侬愁。

”这两句是对景抒情,⽤的是两个⽐喻:花红易衰,正像郎君的爱情虽甜,但不久便衰落;⽽流⽔滔滔不绝,正好像⾃⼰的⽆尽愁苦。

这两句形象地描绘出了了这个失恋⼥⼦的内⼼痛苦。

⽐喻贴切、动⼈,使⼈读了,不禁为这个⼥⼦在爱情上的不幸遭遇⽽深受感动。

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词:“问君能有⼏多愁,恰是⼀江春⽔向东流。

”⽤江⽔⽐拟亡国之痛的深沉悠长,历来被⼈们称为写愁的名句,其实这正是从“⽔流⽆限似侬愁”⼀句脱胎⽽来的。

这⾸诗和前⾸诗⼀样,⽤的也是民歌常⽤的⽐兴⼿法,先写眼前⽔恋⼭的景象,然后再⽤它来作⽐喻,抒写愁绪,从⽽形象地描绘出⼈物的内⼼情感。

全诗⽐喻新颖别致,形象感强。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

《竹枝词》刘禹锡唐诗原文阅读翻译赏析【原文】竹枝词二首其一(经选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其二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注释】⑴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⑵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⑶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

一名乳水。

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

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

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

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巴山:①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⑷巴人:①古巴州人。

②古曲名。

“《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晋张协《杂诗》之五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⑸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⑹纥(hé)那:踏曲的和声。

刘禹锡另有《纥那曲》:"杨柳郁青青,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听唱纥那声"。

"踏曲兴无穷,调同词不同。

愿郎千万寿,长作主人翁"。

绿罗:①绿色的绮罗。

②比喻绿水微波。

③荔枝名。

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

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

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白话译文】刘禹锡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正月至长庆四年(824)夏在夔(kuí)州任刺史,作《竹枝词》十一首。

十一首《竹枝词》分为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作于另九首(《竹枝词九首》)之后,大约是诗人前组九首完成后,又重新创做完成的,又不想在前九首后面再加上十首、十一首之题,故又题为《竹枝词二首》。

【作品介绍】《竹枝词二首》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组诗作品。

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

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

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成语大全、谜语大全、汉语拼音、美文、教案大全、实用模板、话题作文、写作指导、试题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dioms, riddles, pinyin, American writing, lesson plans, practical templates, topic essays, writing instructions, test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materials Format and writing, please pay attention!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竹枝词[唐]刘禹锡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①。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竹枝词九首唐代:刘禹锡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文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标签生活、民歌、爱情、组诗、景物、山川、风土、人情译文注释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上,下临瞿塘峡口之夔门。

东汉初公孙述筑城。

述自号白帝,因名。

三国时刘备为吴将陆逊所败,退居于此,卒于城中永安宫。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野桃。

上头:山头,山顶上。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瀼西:今重庆奉节瀼水西岸。

陆游《入蜀记》:“土人谓山间之流通江者曰瀼。

”縠文:水波纹。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兰桡:兰木桨。

兰指木兰树,又名杜兰、林兰。

但古诗、文中常说兰舟、兰桨、兰桡等,只是一种美称,不一定都是兰木所作。

凭寄狂夫书一纸,信在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永安宫:故址在今重庆奉节县城内。

公元222年,蜀先主刘备自猇亭战败后,驻军白帝城,建此宫,次年卒于此。

城西门:此当指奉节城西门。

滟滪堆:原是瞿塘峡口江中的大石(今已炸去),亦作“淫预堆”“犹豫堆”“英武石”“燕窝石”等。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瞿塘峡,在重庆奉节县。

嘈嘈:水的急流声。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在重庆巫山县东,湖北省巴东县西。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篇一」原文:竹枝词朝代:明代作者:何景明十二峰头秋草荒,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翻译: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瞿塘:即瞿塘峡,险峻为三峡之首。

孤舟客:作者自指。

赏析: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

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

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

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竹枝词刘禹锡原文赏析及翻译「篇二」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踏歌声一作: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却有晴一作:还有晴)译文:杨柳青青江水宽又平,听见情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下起雨,说是无晴但是还有晴。

注释: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

又名《竹枝》。

原为四川东部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创作新词,多写男女爱情和三峡的风情,流传甚广。

后代诗人多以《竹枝词》为题写爱情和乡土风俗。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晴:与“情”谐音。

《全唐诗》:也写作“情”。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诗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古代诗歌赏析刘禹锡《竹枝词》竹枝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刘禹锡《竹枝词》竹枝词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竹枝词(其二)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其九)刘禹锡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①。

【注】①畲(she ):指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指粗放耕种的田地。

15.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一首诗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色彩明朗,格调凄清,含蓄婉转,颇富情韵。

B.第一首诗中的一个“满”字表现了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一个“拍” 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之情。

C.第二首诗的第二句写诗人遥望山顶,看到花木掩映之中升起了炊烟,由此推断岀山中有人家。

D.第二首诗每句一景,既相对独立成图,又构成了一个艺术整体,给读者一种审美享受。

16.这两首诗都写到了“花”,它在诗中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歌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在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从春来万物的欣欣向荣里,感到大自然的生生不息和人生短暂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有异曲同工之妙。

(2)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里写到他们出洞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来的人,对此作者的想法是(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中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好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5・A16.①第一首诗以红花比兴:第一句以桃花相依山头起兴,引起下文所要表达的情思;第三句以“红花易衰”比喻爱情易老,表达女主人公的担忧。

②第二首诗借描写桃李花展现出一派山间色彩绚烂的美景,同时花对人起到了衬托作用,表现了温馨和谐的农家生活情景,也对劳动创造美好生活进行了赞美。

竹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竹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

竹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以下是作者精心整理的竹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共含11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竹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竹枝词阅读答案附赏析竹枝词①二首(其一)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注】①竹枝词:乐府近代曲名,又名《竹枝》,原为四川东部一带的民歌。

(1)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3分)(2) 道是无晴还有晴的晴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

(4分)参考答案10.【答案】(1)抒情主人公是一位情窦初开(情感丰富或内心微妙复杂)的少女。

(1分)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春日里,她听到情郎的歌声时内心波动。

尽管早就情有所钟,但所爱的人尚未明确表态,所以她的心忽阴忽晴、时喜时忧。

(大意对即可,2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诗歌形象题目,要解读描写手段、分析关键词句、借助诗中意象等。

【答案】(2) 晴和情谐音(或谐音双关),(1分)表面上说晴雨的晴(晴朗),(1分)实际上说情感的情(情感)(1分)(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含蓄贴切地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听到情郎的歌声时所产生的疑虑不安、含羞、惊喜等微妙复杂的情感。

(大意对即可,1分)【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解答这类题目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明确词或句的含意;第二步,指出其所用的表达技巧;第三步,结合诗句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二首。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

《竹枝词》全诗及赏析一、《竹枝词》全诗及注解《竹枝词》作者: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词释义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

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

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二、《竹枝词》赏析赏析一《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kuí)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这是其中一首。

这是一首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歌。

它描写了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清丽的春日里,听到情郎的歌声所产生的内心活动。

首句“杨柳青青江水平”,描写少女眼前所见景物,用的是起兴手法。

所谓“兴”,就是触物起情,它与后文要表达的情事。

并无直接关系,但在诗中却是不可少的。

这一句描写的春江杨柳,最容易引起人的情思,于是很自然地引出了第二句:“闻郎江上唱歌声”。

这一句是叙事,写这位少女在听到情郎的歌声时起伏难平的心潮。

最后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两个巧妙的隐喻,用的是语意双关的手法。

“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晴”。

“晴”和“情”谐音,“有晴”、“无晴”是“有情”、“无情”的隐语。

“东边日出西边雨”,表面是“有晴”、“无晴”的说明,实际上却是“有情”、“无情”的比喻。

这使这个少女听了,真是感到难以捉摸,心情忐忑不安。

但她是一个聪明的女子,她从最后一句辨清了情郎对她是有情的,因为句中的“有”、“无”两字中,着重的是“有”。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诗词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诗词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诗词赏析竹枝词二首·其二唐代:刘禹锡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译文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注释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

一名乳水。

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

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

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

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巴山:①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巴人: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思乡情也。

纥(hé)那:踏曲的和声。

绿罗:①绿色的绮罗。

②比喻绿水微波。

③荔枝名。

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

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

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屈原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

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

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

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竹枝词赏析及练习与答案

竹枝词赏析及练习与答案

竹枝词赏析及练习与答案竹枝词赏析及练习与答案【专题解读】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进士。

刘禹锡曾和柳宗元等参加永贞政治革新的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后遭贬。

公元822年,即唐穆宗李恒长庆=年。

刘禹锡来到三峡,这期间,刘禹锡创作了《竹枝词九首并序》、《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的这十一首竹枝词,汲取了巴人竹枝歌舞的精华,色泽清莹,音调和美,具有优美圆熟的艺术技巧。

至此,竹枝词终于吐露芳华,在中唐诗坛上别开生面,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宋诗人黄庭坚评价说:“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

”清代翁方纲评说刘禹锡“以竹枝歌谣之调,而造老杜诗史之地位”。

然而。

可能连诗人自己也没有想到的是,“三峡竹枝词”在他的倡导下,会在文学史上光芒大白。

后世传唱不衰。

高手就是高手,贬谪苦旅中的一次次不经意的吟唱,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一道诗意的长河。

竹枝词二首【唐】刘禹锡(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道是无晴却有晴。

(二)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赏析】第二首是刘禹锡写自己的切身感受。

瞿塘之险,乃峡中有“滟滪堆”,致使滩多水急,险象丛生,故而自古以来道路艰难。

这一点,人人皆知。

而世上“人心”之险,则比止住瞿塘之水更为凶险。

纵然在“等闲平地”,也无风“起波澜”,以“莫须有”的罪名陷害无辜,令人防不胜防。

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对那些蓄意制造事端的卑鄙小人的忿恨和强烈谴责。

两首诗都是借眼前景抒发内心的感慨。

第一首诗从身边的杨柳、江水和歌声写起,第二首诗从瞿塘峡的险恶地理形势起兴,诗由自然引向爱情和政治,使抽象情感和哲思具象化,给人感受极深。

【练习】请赏析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参考答案】这里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它们是谐声的双关语,同时是基于活跃联想的生动比喻。

它们往往取材于眼前习见的景物,明确地但又含蓄地表达了微妙的感情。

竹枝词其二阅读题答案

竹枝词其二阅读题答案

竹枝词其二阅读题答案竹枝词是一种诗体,是由古代巴蜀间的民歌演变过来的。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关于《竹枝词》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参考学习。

《竹枝词》阅读原文竹枝词(唐)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阅读题目1、本诗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抒情之间主要是什么关系?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意象?《竹枝词》阅读答案1、托物其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

“满”和“拍”可展开,这两句写景,景中也含又女主人公的复杂感情。

)2、语言清新简洁,格调明朗自然,就像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的少女心绪,同时含有怕他变心的淡淡清愁,就像绕山流淌的江水一样无尽无休。

全诗表现了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

《竹枝词》阅读赏析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语可歌。

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

恋爱给她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

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

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

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

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

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

“花红易衰似郎意”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

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但小伙子的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

【诗歌鉴赏】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原文及翻译赏析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原文杨柳枝?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起,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其二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二者充分发挥。

杨柳枝?其三凤阙重啰翡翠帏,龙池眺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杨柳枝?其四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天下,争似垂杨无穷时?杨柳枝?其五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阵腰两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杨柳枝?其六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至花如雪,飞进宫墙不见踪影人。

杨柳枝?其七御陌青门倚地雕,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杨柳枝?其八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一棵,唯有垂杨雍离别。

杨柳枝?其九轻盈袅娜占到年华,舞榭妆楼时时啰。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注解、半轮秋:半圆的秋月。

2、平羌:即平羌江,又名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自宝兴经芦山、雅安、洪雅、夹江,至乐山与大渡河汇流向岷江。

本诗所指当在乐西北、峨眉县东一段。

3、清溪:应在平羌江边。

过去说是犍为的青溪驿,或说在纳溪县西。

君:指峨眉山月。

4、渝州:今重庆市为唐代渝州州治。

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翻译等待更新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赏析《杨柳枝词九首》就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词作品,这九首作品轻易民歌曲调创作,维持了纯正的民歌风味,提升了民歌的艺术水平,既有较多样的思想内涵,又谐音合律易于传诵,并使古今优势互补,融为一体,达至了较低的艺术水平。

此组《杨柳枝词》共九首,当为刘禹锡晚年所作。

旧说是刘禹锡在唐文宗大和六至八年(832?834)在苏州时所作。

然据诗意,皆言长安、洛阳风物,恐非苏州之作。

这组诗的风格已不似在湘沅、巴渝时期所作《踏歌词》、《竹枝词》那样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了。

虽仍标民歌题目,但其中已有较多文人诗的味道。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竹枝词九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竹枝词九首》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读理解《竹枝词九首》含答案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5-6题。

竹枝词九首刘禹锡[注](其六)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注]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后,屡遭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这两首诗写于他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期间。

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六说城西门外江中的滟滪堆。

一年又一年,江水掀起的波浪没能将它摧毁。

B.“瞿塘嘈嘈十二滩”中,“嘈嘈”写流水下滩发出的声音,“十二滩”犹言险滩之多。

C.人间世道即使是“等闲平地”也会横生波澜,令人防不胜防,人心不像瞿塘峡水那样凶险。

D.“人心不如石”“人心不如水”可知诗人深感世路维艰,内心苦痛,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

6.《竹枝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结合选诗简要说明。

【答案】5.C6.①全诗语言直白清新,富于生活气息。

“年年波浪不能摧”“人言道路古来难”语意直白,富于生活气息。

②善于将抽象事物具体化,给人以生动形象之感。

以滟滪堆之石与人心对比,化无形为有形。

人的心竟不如这石头,“滟滪堆”坚不可摧,而人心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摇摆不定;以人心与瞿塘水的凶险对比,瞿塘水再险也比不上人心之险。

【解析】5.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

C. “人心不像瞿塘峡水那样凶险”错误,“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意为人心比不上流水,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特色的能力。

其六用波浪不能摧毁滟滪堆起兴,并以此比喻“人心不如石”。

作者把“人心”和“石”这些原本不相关的物象在特殊的语境联系起来,于平常中出新意,使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形象化。

诗人把他的人生感悟融进这两个比喻之中,形象而深刻地传达心中的隐痛和感伤。

其七中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

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

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
竹枝词阅读理解答案及对比赏析
竹枝词
[唐]刘禹锡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①。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竹枝词
[明] 何景明
十二峰头秋草荒②,冷烟寒月过瞿塘。

青枫江上孤舟客,不听猿啼亦断肠。

【注释】①郦道元《水经注》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十二峰:指巫山十二峰。

1.填空。

(从原文中找出有关词语填入)两首诗歌都写了三峡景色尤其是的情景,都抒发了诗人的之感。

2.结合注释①《水经注》里的句子,比较赏析,说说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

(4分)
参考答案
1.猿啼断肠
2.两首诗的'最后一句与《水经注》上说的舟行三峡闻猿啼而断肠不同,而是说不听猿声也肠断,再听猿声,“愁人”“孤舟客”的愁苦之情怎能忍受?这样更深一层,翻出新意,可谓新奇之笔。

赏析
竹枝词本为民歌,大抵唐人所写多为儿女柔情,或离人旅思;后世所作,除上述主题外,多歌咏风俗人情。

这首竹枝词为作者舟过瞿塘峡的旅思之作。

长江三峡凄清冷峻自古闻名,“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作者此时孤舟过峡,眼见秋草荒芜,寒月当空,冷烟萦绕,峡深流急,令人胆寒心悸。

作者在此“实话实说”,倒跳出了前人窠臼。

这样写来更见出瞿塘峡之险,“断肠”并非是凄厉的猿声,而是这阴森恐怖的江峡,江峡之险才是
令人“断肠”的真正原因。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诗词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诗词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二》诗词赏析竹枝词二首·其二唐代:刘禹锡楚水巴山江雨多,巴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回入纥那披绿罗。

译文巴山楚水江上雨水多,巴人擅长吟唱本乡歌。

今朝北方客子思归去,回乡迎来纥那披绿罗。

注释楚水巴山:楚水:①水名。

一名乳水。

即今陕西省商县西乳河。

楚水注之,水源出上洛县西南楚山。

昔四皓隐于楚山,即此山也。

其水两源合舍于四皓庙东,又东迳高车岭南,翼带众流,北转入丹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丹水》)。

②泛指古楚地的江河湖泽。

巴山:①大巴山。

巴山夜雨涨秋池。

②泛指巴蜀一带。

楚水巴山:泛指蜀楚之地的山水。

巴人:此诗中指古巴州人。

北客:作者自指,言客有情也。

纥(hé)那:踏曲的和声。

绿罗:①绿色的绮罗。

②比喻绿水微波。

③荔枝名。

川人有称荔枝为绿罗者。

诗中所指解释历未能统一。

三种解释者皆有,也都讲得通。

赏析《竹枝词》是古代四川东部的一种民歌,人民边舞边唱,用鼓和短笛伴奏。

赛歌时,谁唱得最多,谁就是优胜者。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非常喜爱这种民歌,他学习作《九歌》的精神,采用了当地民歌的曲谱,制成新的《竹枝词》,描写当地山水风俗和男女爱情,富于生活气息。

体裁和七言绝句一样。

但在写作上,多用白描手法,少用典故,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流畅,民歌气息浓厚。

刘禹锡创作多首《竹枝词》,分两组,这是其中一组的第二首。

第二首不像第一首那样以谐音写含蓄情事,而是从身居蜀地耳闻巴人歌唱自然引发怀乡幽思。

首句“楚水巴山江雨多”看似平易概括的摹写却流露出诗人因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案多年贬谪远任的愁苦。

楚地巴山远离长安,虽然暂时避开政治漩涡,但对于心怀远大抱负的诗人来说却是心仍有不甘的。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这也许正是诗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这不能不使人愁苦,伤心失意下也属正常。

压在心头的大石无法移开,难以消除的寂寞和烦闷更无法排遣。

江雨又来,淅沥不歇,更添伤情。

竹枝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竹枝词刘禹锡阅读答案

《竹枝词》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作,是他仿效民间歌谣的作品。

下面是此诗的原文以及赏析,欢送大家阅读。

竹枝词原文: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竹枝词阅读答案:你认为这首诗歌最妙的手法是什么?为什么?答:最妙的是双关的手法。

“西边雨〞自然是“无晴〞,这个“晴〞字与“情〞谐音,“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着重点在有晴〔情〕上,听到郎的歌声,感受到其中的情,表现极为委婉巧妙。

翻译:无竹枝词字词解释:1. 竹枝词:巴渝〔今四川省重庆市〕一带的民歌。

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这一优美的民间文学形式,曾引起一些诗人爱好并仿制。

刘禹锡仿作的《竹枝词》现存十一首。

2. 晴:与“情〞同音,诗人用谐音双关的手法,外表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似“无情〞,又好似“有情〞,难以捉摸。

竹枝词赏析:竹枝词是巴渝〔今四川省东部重庆市一带〕民歌中的一种。

唱时,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

声调宛转动人。

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依调填词,写了十来篇,这是其中一首摹拟民间情歌的作品。

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

她爱着一个人,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

诗人用她自己的口吻,将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成功地与以表达。

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

江边杨柳,垂拂青条;江中流水,平如镜面。

这是很美好的环境。

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

在这样动人情思的环境中,她突然听到了江边传来的歌声。

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啊!一飘到耳里,就知道是谁唱的了。

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

姑娘虽然早在心里爱上了这个小伙子,但对方还没有什么表示哩。

今天,他从江边走了过来,而且边走边唱,似乎是对自己多少有些意思。

这,给了她很大的抚慰和鼓舞,因此她就想到:这个人啊,倒是有点象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捉摸不定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鉴赏阅读试题
答案及赏析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二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竹枝词九首其二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1、本诗前两句的景与后两句的抒情之间主要是什么关系?
2、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意象?
①托物其兴,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山恋水依的图画。

“满”和“拍”可展开,这两句
写景,景中也含又女主人公的复杂感情。


②语言清新简洁,格调明朗自然,就像所描绘的红
花绿水一样明媚动人。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
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的少女心绪,同时含有怕他变心的淡淡清愁,就像绕山流淌的江
水一样无尽无休。

全诗表现了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
复杂的心理。

赏析
这首《竹枝词》含思宛转,清新活泼,音节和谐,语
语可歌。

特别是把比兴揉而为一,此诗兴中有比,比中
有兴,颇富情韵。

诗中刻画了一个热恋中的农家少女形象。

恋爱给她
带来了幸福,也带来了忧愁。

当她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象
的时候,这种藏在心头的感情顿被触发,因而托物起兴:“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描绘出一幅山
恋水依的图画。

山桃遍布山头,一个“满”字,表现了
山桃之多和花开之盛。

一眼望去,山头红遍,象一团火
在烧,给人以热烈的感觉。

而山下呢,一江春水拍山流过,一个“拍”字,写出了水对山的依恋。

这两句写景,却又不单纯写景,景中蕴涵着女主人公复杂的情意。

但这种托物起兴,用意隐微,不易看出,于是诗人
又在兴的基础上进而设喻,使这种情意由隐而显。

“花
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让女主人公对景抒情,直接吐露热恋中少女的心绪。

“花红易衰似郎意”
照应第一句,写她的担心。

一个“红”字,说明鲜花盛开,正如小伙子那颗热烈的心,让人高兴;但小伙子的
爱情是否也象这红花一样易谢呢?“水流无限似侬愁”,照应第二句,写少女的烦忧。

既相恋,又怕他变心,这
一缕淡淡的清愁。

就象这绕山流淌的蜀江水一样,无尽
无休。

诗所表现的是初恋少女微妙、细腻而又复杂的心理,
十分传神。

诗的格调也明朗、自然,就象所描绘的红花绿水一
样明媚动人。

而诗的情境的创造、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却恰恰是靠了这个最明显、最巧妙的手法──比兴。

阅读答案:《木笛》阅读答案解析《荆轲塔断想》阅读答案解析《雾霾之下岂有完卵》阅读答案解析,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钱玄同:真的猛士》阅读答案解析,白鹭洲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三大名锦中,蜀锦最有人气,云锦最为贵气》阅读答案解析,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怜悯的高度》阅读答案解析,湖北省重点高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梁思成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感慨》阅读答案解析宁夏育才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龙虎斗》阅读答案解析,宁夏育才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涵养我们的“精神道统”》阅读答案解析,广东省百所学校2015届高三11月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2015届高三11月质量分析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八节洞》阅读答案解析《孤鸿林风眠》阅读答案解析焦虑症阅读答案解析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阅读答案解析网络文学的新贡献阅读答案解析文玩核桃
阅读答案解析揭开“埃博拉”的神秘面纱阅读答案解析
步云桥阅读答案解析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文化的内涵阅读答案解析扣子阅读答案解析宫崎骏:造梦师谢幕阅读答案解析“垓下”问题阅读答案故乡的胡同阅读答案良乃入,具告沛公。

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文言文阅读答案他代表了一代人的理想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暮雪现代文阅读答案人类早期的某一个段落,历史学与文学曾经浑然一体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守山人阅读答案选自《李斯列传》文言文阅读答案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选自苏辙《逍遥堂会宿二首》诗序文言文阅读答案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真州东园记阅读答案寂寞中的叩门声阅读答案丝绸之路与丝路学研究(节选)阅读答案汪元量《秋日酬王昭仪》阅读答案鉴赏赏析理解解析选自《祭十二郎文》文言文阅读答案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比邻而居阅读答案选自《试论李安华语电影影像风格特征》现代文阅读答案李安华语电影创作以其思想深刻、故事性强、画面优美忆启功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白马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旧唐书·列传七十八》文言文阅读答案颜真卿,字清臣。

少勤学业《红楼梦》的开篇神话现代文阅读答案忆韦素园君现代文阅读答案(唐)刘商《画石》(宋)黄庶《怪石》比较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黄庭坚《寄黄几复》鉴赏阅读答案及赏析沈佺期《独不见》鉴赏试题阅读答案赏析〔宋〕韩淲【柳梢青】鉴赏
试题阅读答案及赏析王昌龄《送柴侍御》阅读答案鉴赏及赏析夜归阅读答案鉴赏_落日下山径,草堂人未归虞美人
阅读答案鉴赏黄机_十年不作湖湘客,亭堠1催行色《岸帻》阅读答案鉴赏陈与义_岸帻立清晓,山头生薄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