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最新整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docx
最新整理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1、坚持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
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新闻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任务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准确,新闻中涉及到任务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注意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地辩证结合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
微观科学固然是客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
在很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把它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
以点代面、用一个侧面否定另一个侧面、片面性、绝对化等都会造成新闻的“总体失实”。
•加强作风建设,消除“客里空”影响“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的剧作《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前线记者的名字。
后来成未记者浮夸作风的代名词。
1947年《晋绥日报》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反‘客里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新闻界也曾多次以“客里空”为戒,端正作风。
但“客里空”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合理想象”(reasonable imagination)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加大提前量;夸大其词,胡编乱造;见风使舵,强扭角度。
•提高记者素质,增强辨别能力有时记者本意并不想造假,但由于素质上的欠缺,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2、坚持时新性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
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新闻姓“新”,时间性是新闻的本质特征之一。
记者采访必须雷厉风行,随时处于待机状态,争取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在写作上则要坚持新鲜性:内容新(角度新、主题新),形式新(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新闻的最前面、寻找“最近点”)。
新闻写作的基础_写作指导
新闻写作的基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
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
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小编收集了新闻写作的基础,欢迎阅读。
(一) 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是由新闻作品的基本特征决定的。
1、坚持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
如果新闻不能坚持真实性,新闻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
新闻真实性的具体要求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要准确无误;新闻反映的事实的环境条件、过程和细节,任务的语言甚至动作都必须真实;新闻中引用的各种材料,如数字、史料、背景材料等,都必须准确,新闻中涉及到任务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注意微观真实与宏观真实地辩证结合整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宏观也并非微观的简单放大。
微观科学固然是客观科学的前提,但宏观科学更是微观科学的指导和保证。
在很多情况下,单就某一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把它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进行考察,就失去了原来意义上的真实性。
以点代面、用一个侧面否定另一个侧面、片面性、绝对化等都会造成新闻的“总体失实”。
加强作风建设,消除“客里空”影响“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的剧作《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前线记者的名字。
后来成未记者浮夸作风的代名词。
1947年《晋绥日报》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反‘客里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新闻界也曾多次以“客里空”为戒,端正作风。
但“客里空”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具体表现在:为了追求生动感人,“合理想象”(Reasonabl e Imagination)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加大提前量;夸大其词,胡编乱造;见风使舵,强扭角度。
提高记者素质,增强辨别能力有时记者本意并不想造假,但由于素质上的欠缺,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2、坚持时新性时新性是时间性与新鲜性的合称。
新闻写作不但要讲究时间性,还要给人以新鲜感。
新闻遵循的规律
新闻要遵循的共同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在新闻要遵循的共同的基本规律上,至少有三点值得在这里谈一谈。
一、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
我国传媒上有客观公正的报道,但就主体而言,仍是宣传味甚浓的报道,甚至多是以报道形式出现的宣传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闻学者的倡导和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客观公正的报道增多了,但是基本格局没有明显改变。
因为新闻媒体从有关部门获得的工作指示中,几乎没有被要求过作客观公正的报道,而总是被要求作“大力宣传” 或“加大宣传力度”等。
因此,即使在具有很强的可视性的电视新闻中,听到的也常常是充满激情的诗歌语言和一串串形容词的散文化的句子。
一位国外学者说,说两面话是报道,说一面话是宣传。
这话可能有点绝对化,但也能大致说明问题。
我国传媒的作品,几乎都是对要宣传的事物,不说一句坏话,对要批评的事物不说一句好话,所以反映出来的事物总是和受众头脑中的印象对不上号,这就是我国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公众形象不好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是好的事物、坏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可是媒体总是告诉我们,事物是合二为一的。
所以尽管我们的媒体并不是公然造假(少数造假的也常常能得到揭露),但它也会给人不可信的印象,原因就在这里。
西方新闻学讲究客观公正,实践中也大体做到客观公正,当然在某些时候也有赤裸裸地表现其倾向性的时候。
其实,客观公正的相对性,决定了它与倾向性并不完全对立。
就拿客观公正的实现手法——全面、平衡和不在新闻中发表作者意见来说,事实的选择和不同事实传达的信息量的大小不同,都使报道不可能是绝对全面、平衡的,都可能体现稿件的一定的倾向性。
而这种在全面、平衡地报道事实中体现出来的倾向性,则是受众能够接受的。
这本来就是一个基本规律,但是我们长期不能接受,视客观、公正为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东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国际报道中首先承认了客观、公正的必要性,但在国内报道中,我们还是主要依靠“宣传”和“大力宣传”这样急功近利的手法。
新闻遵循的规律
新闻要遵循的共同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在新闻要遵循的共同的基本规律上,至少有三点值得在这里谈一谈。
一、新闻报道要客观公正。
我国传媒上有客观公正的报道,但就主体而言,仍是宣传味甚浓的报道,甚至多是以报道形式出现的宣传品。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新闻学者的倡导和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客观公正的报道增多了,但是基本格局没有明显改变。
因为新闻媒体从有关部门获得的工作指示中,几乎没有被要求过作客观公正的报道,而总是被要求作“大力宣传” 或“加大宣传力度”等。
因此,即使在具有很强的可视性的电视新闻中,听到的也常常是充满激情的诗歌语言和一串串形容词的散文化的句子。
一位国外学者说,说两面话是报道,说一面话是宣传。
这话可能有点绝对化,但也能大致说明问题。
我国传媒的作品,几乎都是对要宣传的事物,不说一句坏话,对要批评的事物不说一句好话,所以反映出来的事物总是和受众头脑中的印象对不上号,这就是我国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公众形象不好的根本原因。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是好的事物、坏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可是媒体总是告诉我们,事物是合二为一的。
所以尽管我们的媒体并不是公然造假(少数造假的也常常能得到揭露),但它也会给人不可信的印象,原因就在这里。
西方新闻学讲究客观公正,实践中也大体做到客观公正,当然在某些时候也有赤裸裸地表现其倾向性的时候。
其实,客观公正的相对性,决定了它与倾向性并不完全对立。
就拿客观公正的实现手法——全面、平衡和不在新闻中发表作者意见来说,事实的选择和不同事实传达的信息量的大小不同,都使报道不可能是绝对全面、平衡的,都可能体现稿件的一定的倾向性。
而这种在全面、平衡地报道事实中体现出来的倾向性,则是受众能够接受的。
这本来就是一个基本规律,但是我们长期不能接受,视客观、公正为资产阶级新闻学的东西。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国际报道中首先承认了客观、公正的必要性,但在国内报道中,我们还是主要依靠“宣传”和“大力宣传”这样急功近利的手法。
新闻稿逻辑确保信息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新闻稿逻辑确保信息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连接社会各个方面的桥梁,也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在新闻报道中,信息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们能确保传递给公众的信息准确无误,不会引起误解或混淆。
而实现信息连贯性和一致性的关键就在于新闻稿的逻辑。
新闻稿的逻辑是指一篇文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布局来确保信息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首先,标题是新闻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能够准确地概括文章的主旨,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简明扼要地表达文章的核心内容,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
其次,新闻报道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的写作结构。
这种写作结构意味着在文章的开头就要披露出最重要的信息,然后再逐渐展开。
这种结构的好处是即使读者只读了开头的几句话,也能够对文章的主旨有所了解。
在新闻稿中,“五个W和一个H”(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是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回答这些问题,读者能够了解到文章中最重要的信息。
此外,段落的结构也是确保信息连贯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
每个段落应该只讨论一个主题,而且应该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组织,保证前后之间的衔接流畅。
一个段落的结尾应该对下一个段落进行铺垫,使整篇文章的内容有机地连接在一起。
在新闻稿中,事实和数据的引用也是确保信息连贯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方式。
引用可靠的数据和事实能够增加报道的可信度,并且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传递的信息。
然而,在引用的同时,需要注意数据和事实的来源和准确性,避免不准确或未经证实的内容渗入报道中。
此外,在新闻稿中,语言的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应该准确简洁,避免使用复杂难懂的专业术语和词汇。
在涉及专业知识的报道中,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使更多的读者能够理解。
另外,要避免使用个人化的言论,保持中立客观的立场,尽量减少主观色彩和个人观点的插入。
总而言之,新闻稿的逻辑对于确保信息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至关重要。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10月18日是星期日,上午9时许,记者来到位于北京 房山区的某垂钓园。这里有20多个露天垂钓池和近千平 方米的垂钓宫。垂钓部一位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我 们这个垂钓园开放几年来一直很‘火’,每天来的不是 ‘公款’,就是‘大款’。”
Who What Why) • “原因”的概括尤其要注意,避免单向思维、直
线思维所造成的片面性与绝对性。 • 2、对现场描写务求真实 • (美)斯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亲自到现
场采访,设法获得第一手材料,是保证新闻真实 的重要基础;稿子写成后送给被访者或知情者核 对事实,是保证新闻真实的有效措施。
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 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 述出来。(画面感)
• (美)记者威尔·柯里姆斯:“最好的写稿 人总是把报道写成似乎可以触摸到的有形 物体。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的报道就 会变成过眼烟云。读者也就感觉不到它的 存在。”
• 现场目击式新闻
京城公款钓鱼暗访记(人民日报《海外 版 》1998-10-28 第4版)
《南方周末》驻京记者方进玉从核对这篇报道 的一些常识性疑点入手,前往陕西深入采访,实 地调查,结果证实这是一篇假新闻。其学历、经 历甚至年龄都是捏造的。
——《一个小保姆和她编造的谎言》
• 2、失实新闻:“失真”——与事实的原貌不相吻合
• 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 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 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 在新闻这写作中引用。—— “三角定位法”
CNN被指对西藏的报道有倾向性
德国RTL电视台网站承认对西藏
暴力事件报道失实
新闻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一、基本概念1.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为获取新闻所进行的观察、访问、倾听、记录和思索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特殊的调查研究。
2.新闻敏感: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的线索识别新闻价值的特殊职业能力。
3.隐性采访:指“三不公开”(身份、意图、手段)的采访,关键是“偷”。
即记者部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采访目的,在采访对象不知情的情况下以偷拍、偷录或亲身感受的方式对新闻事实进行的采访。
4.精确新闻采访:是记者运用调查、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手段搜集新闻资料。
查证新闻事实的一种采访方法。
5.新闻策划:是关于媒体行为的策划,包括媒体定位策划、新闻产品生产的策划,媒体经营、媒体形象策划。
6.消息:是以最直接最简短的方式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到体裁。
狭义的“新闻”概念即指消息。
7.消息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是概括消息主要信息的部分。
8.通讯:定义一: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报道新闻的一种文体。
定义二:关于新闻事实的延展性报道。
(从深度报道引申而来)定义三:是一种比较生动,详细地报道事实/事件的新闻体裁。
9.新闻评论:有关论者就具体新闻价值的事实或当前的社会现象所做的分析评论。
还指在媒体上发表的言论的总称。
10.深度报道:定义①.反映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社会意义和发展趋势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
定义②.报道理念、报道方式而不是一种独立的新闻文体。
11. 新闻小故事:又叫‘小通讯’,是记述情节曲折完整的新鲜事实的短通讯。
12. 新闻特写:用写通讯的方法写消息。
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事物特征的精彩片断生动形象地再现典型事件、人物和场景的新闻体裁。
13 “DDE”写作法:三断论式写作技法:描写=>解释=>评价。
(它由三个英语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D”(Description)代表“描写”,中间一个“E”(Explanation)代表“解释”,后面一个“E”(Evaluation)代表“评价”)基本特征是: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代,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再引述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件做出评价,指出其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
新闻写作规范与技巧
母女两代守布店裁剪时光五十载 “一丈三尺六,不管高矮肥瘦每年每人只有这么多 布票,一户人家往往是做了被子就没了新衣。”“一丈 三尺六”的时代已经远去,但在白云区江高镇的骑楼街, “江村供销社高唐布匹商店”的漆红大字却依然瞩目。 20年前,王秋霞从母亲徐维好手中接过裁衣剪,如今她 熟练地抖了抖一块紫红丝绵布料,量好长度,“呲呲” 地裁剪起来。颜色鲜艳的布匹紧裹在一块块长木板上, 整齐地列在一旁的旧式货架上,五十年的岁月无声地滑 过这间辉煌一时的老布店。王秋霞笑着说,“如今来帮 衬我们的都是一些老街坊喽!”
北京出租车调价听证会今日举行 涨价几成定局 根据北京发改委公布的日程安排,北京市出租车调价听证 会将于今日下午2:30举行,10名消费者将参加此次听证会。 分析称,北京出租车涨价几成定局,但涨价后能否解决打车难 等问题还有待实践进一步验证。 出租车调价听证会今日举行 5月7日,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交通委网站公布了北京市 出租汽车租价调整和完善燃油附加费动态调整机制听证方案, 并将于今日下午2:30召开调价听证会,听取社会意见。据了解, 本次听证会参加人共25人,其中消费者为10人。 此次提交听证会讨论的2个租价方案起步价调整相同,都是 由现行的10元调到13元,同时将原来超过基价公里加收3元的 燃油附加费降为对全部乘客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而每公里的里 程价格,方案一是从现在的2元提高到2.3元,方案二是提高到 2.6元。 此外,早、晚高峰期间(7:00-9:00和17:00-19:00)低速等候 费(时速低于12公里)由每5分钟加收1公里租价调整为每5分钟加 收2公里租价。预约叫车服务费由每次3元调整为提前4小时以上 预约每次8元、4小时以内预约每次5元。
500万人去年离了
据新华社电 民政部昨日发布的《民政事业发展 统计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有 246.8万对,比上年增加19.9万对,增长8.8%,粗离 婚率为1.85%,比上年增加0.14个千分点。报告认为, 从近五年情况看,离婚人数逐年上升,平均增幅为 7.65%。民政部有关负责人解释,粗结(离)婚率是 指当期登记结(离)婚宗数除以当期的平均人口数, 这种算法也是国际惯例。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凸显事实的新闻价值,需要对此进行突出和放大。具体方法有
很多种:
1.以较大篇幅详细叙述。 2.以相应背景进行烘托。 3.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
例如,多年前一篇报道的标题为: 安徽省的一桩奇闻 6.2公里铁路建成10年不通车 原来:着急的无权,有权的不急果:忙坏了 公路,闲坏了铁路 上述事实的新闻价值在于,6.2公里铁路建成10年不 通车。但仅仅如此报道,其新闻价值尚不够突出。引题 ‚安徽省的一桩奇闻‛,突出一个‚奇‛字,吸引了受 众的注意力,为新闻价值的凸显进行了必要的铺垫。 ‚无权‛者的干着急与‚有权‛者的不着急、‚忙坏‛ 了的公路与‚闲坏‛了的铁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 人感受到铁路建成10年不通车的不可思议。
1.新闻五要素真实准确
2.对现场的描写务求真实 3.追求细节的真实 例:《这个路虎司机,你好嚣张》
现场目击者用手机拍下了 路虎司机打人一幕
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 例:英国《每日邮报》在一篇报道中说,近几年来,中国人在 英国的奢侈品消费一个月达到10亿英镑(折合成人民币105亿出头)。 负责退税的金融服务公司‚环球蓝联‛和英国旅游局以及中国旅游局 的统计数据,都无法支撑报道中提到的数据。那么,10亿英镑的数字 究竟从何而来呢?执笔记者汤姆•凯利事后承认,数字来自顾问公司 世拜魏理仕的商业分析师乔纳森•米罗,同时承认这并不是一个统计 数字,而是计算出来的估数。因为他们估算整个英国奢侈品销售中有 30%被中国人买走,他将这个数字除以12,再加上一些购物季带来的 打折诱因,得出10亿镑这个数字。 这是一个为吸引受众眼球不惜编造 虚假数据、造成恶劣影响的典型案例。 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案例:《交口县委大院竟挖出‚升官符‛ 山西省委领导作出批 示要求严查》
(二)完全用事实说话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我今天主要介绍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以及几种常用新闻题材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要从事新闻写作,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新闻。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报道在后,也可以这样说,事实是构成新闻的细胞,离开了事实,新闻也就不存在了。
新闻写作,实际上就是客观地记叙事实、评述实事。
在新闻写作中,要更好地用事实说话必须做到:第一,事实要具体。
新闻中的人名、地名、现场、情节、数字、结果都要写得具体。
还有因为新闻稿是面向全院的所有师生,切记不能说XX学长XX学姐。
交代清楚新闻五要素,即五个“W”。
什么事(What,何事)?谁被牵连到这个事件之中(Who,何人)?这个事件是什么时候发生的(When,何时)?是在什么地方发生的(Where,何地)?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Why, 何故)?有的还要加上一个H(How,怎么样)?写新闻只有交代清楚人物、时间、地点、原因、过程等,才能使读者、听众和观众觉得新闻实实在在,可感可信。
事实要典型。
如果不作选择,罗列一大堆材料,反而会冲淡或淹没新闻主题,造成人物、事件不突出,观点不鲜明,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事实要生动。
新闻事实本身要有新意,生动感人,同时还要生动地描写情节和细节,避免生硬、刻板、老套。
新闻语言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具体新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不是抽象的,它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事件原因、结果等因素构成,因而新闻语言必须具体,应当少用抽象的概念。
这就要求如实地记叙具体人、具体事、具体时间、具体地点、具体经过,也要求具体形象的现场描写、细节描写等。
新闻当然要求写得鲜明、生动,但必须以能够准确、具体地反映客观事物为前提,不要以为抄了好多华丽辞藻就能够吸引人、感动人。
新闻不同于诗词歌赋,从语言的角度来说,总以平实朴素为宜,加之新闻要求完全真实,报导篇幅有限等原因,写新闻不能采用合理想象和虚构的手法,并应讲究表达上的简练和质朴,因此,新闻报道更多地运用白描手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目录(丁柏铨高等教育出版社)绪论第一节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二、新的舆论格局对新闻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二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一、新闻采访: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第三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三、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第四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一、新闻采访的定义二、新闻采访的特点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一、新闻采访本质上是一种信息互动行为二、新闻采访本质上特定主体的一种认知活动第三节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一、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二、采访对象:新闻采访不可忽视的另一主体第二章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第一节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一、新闻线索的含义及其特点二、新闻线索在实践中的作用三、新闻线索的多种来源渠道第二节新闻敏感与新闻线索一、获得线索有赖于新闻敏感二、新闻敏感:发现和判断三、新闻线索离不开新闻敏感四、新闻线索的追寻与跟踪第三节采访与新闻报道策划一、报道策划的实际含义二、策划对于新闻报道的意义第三章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第一节新闻采访前的资料准备一、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二、采访前资料准备工作的内容三、资料准备的“十比一”原则第二节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一、从个性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二、从社会心理层面对采访对象进行分析第三节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一、确立采访活动的意图目标二、制定行之有效的采访计划第四节想方设法创造采访机会一、在合适场合中创造采访机会二、在强硬交锋中创造采访机会三、在侧面迂回中创造采访机会四、在多次接触中创造采访机会五、在转换身份后创造采访机会第四章新闻采访的基本方法第一节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方法一、采访提问面临的诸多难题二、牢牢掌握采访提问主动权三、审时度势地问出精彩问题四、采访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新闻采访中的倾听方法一、采访中仔细倾听的作用二、采访中倾听谈话的原则三、当倾听谈话的有心人第三节新闻采访中的观察方法一、放开多种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二、活用观察所得寻求更多发现三、采访中的几种常用观察方法第四节新闻采访中的记录方法一、新闻采访中笔录的作用二、新闻采访中记录的方法第五章新闻采访的其他方法第一节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一、隐性采访的含义及类型二、隐性采访的方法和程序三、隐性采访的法律道德风险第二节利用网络作在线采访一、使用E-mail进行采访二、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采访三、使用网络聊天室和BBS进行采访四、使用微博、微信搜集信息进行采访第三节悄然兴起的精确新闻采访一、利用实验手段进行采访二、通过民意调查进行采访三、结合统计分析进行采访四、以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五、数据新闻及相应的采访工作第六章采访素材的整理和加工第一节整理采访素材: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一、防止有价值的材料被遗忘二、发现采访中被忽视的事实三、弥补采访中的不足与疏漏第二节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一、对采访所得材料进行浏览二、对采访笔记进行回忆补充第三节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一、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二、确定写作时使用的采访素材三、重视新闻素材中的“边角料”四、形成文章写作的思路和脉络五、形成副产品第七章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第一节充分体现对象主体的价值一、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二、发现和判断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三、凸显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和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第二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一、新闻真实性:一个重要的命题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素三、在写作实践中体现新闻真实性第三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一、新闻报道:用有价值的事实说话二、新闻评论:摆事实与讲道理结合第四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一、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拼抢意识二、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新闻敏感三、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真实性四、新闻的时效性与记者的写作能力第八章新闻写作:因媒体而异第一节文字符号与视听符号一、不同媒体的报道方式不同二、两类符号各自的表意功能三、两类符号表意方面的异同第二节报纸媒体:拥有图文符号的优势一、以文字语言符号进行新闻写作二、图片符号在报道中发挥重要作用三、报纸在新闻报道中具有的优势第三节广播电视:彰显声画的感染力一、广播电视的优势与劣势二、广播:以有声语言报道新闻事实三、电视:凭借声音、图像传播新闻第四节互联网:包容诸多优点的新媒体一、网络在信息传输途径上的变革二、网络新闻信息编码的若干特征三、网络新闻写作和编辑的特殊要求第九章消息文体写作(上)第一节消息文体的分类和结构一、消息的含义二、消息的分类三、消息的结构第二节正确处理写作中的几组关系一、尊重事实与精选角度的关系二、语言精确与语言生动的关系三、用事实说话与发议论的关系第三节各类消息作品个案评析一、对动态消息个案的评析二、对述评消息个案的评析三、对综合消息个案的评析第十章消息文体写作(下)第一节消息标题的撰制一、消息标题的不同形态二、消息标题撰制的规律三、消息标题撰制的技巧技法第二节消息文本导语的写作一、消息导语的含义二、消息导语的特点三、消息导语的类型四、消息导语的写作要求第三节消息主体的写作一、消息主体的含义二、消息主体写作的几个关键环节第四节消息背景的写作一、消息背景的意义二、消息背景的类型三、消息背景运用的原则第五节消息结尾的写作一、消息结尾的作用二、消息结尾的写作方法第十一章通讯写作(上)第一节通讯写作概述一、通讯的含义二、通讯的特点三、通讯的分类四、通讯与相关文体的比较五、通讯对采访工作的要求第二节通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一、确立和提炼主题的重要性二、通讯主题的确立三、通讯主题的提炼第三节通讯的表达方式一、通讯中的叙述二、通讯中的描写三、通讯中的抒情四、通讯中的议论五、通讯中的说明六、不同表达方式的交融第十二章通讯写作(中)第一节通讯的结构一、通讯结构方式的多样性二、叙事记述型通讯的结构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结构四、谈话实录型通讯的结构第二节通讯的行文一、以精彩的开头吸引受众二、设法实现作品的主旨三、体现“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原理第三节通讯的语言一、通讯中的标题语言二、通讯中的非标题语言第十三章通讯写作(下)第一节叙事记述型通讯的写作一、新闻小故事的写作二、新闻特写的写作三、大型人物通讯的写作第二节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一、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含义二、与叙事记述型通讯的比较三、调查分析型通讯的写作要诀第三节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写作一、谈话实录型通讯的含义二、对谈话所作的分类三、写作之前的访谈程序四、访谈之后的写作阶段第十四章深度报道的写作第一节对深度报道相应理论的探讨一、深度报道的概念界定二、深度报道的具体分类三、深度报道的深度探源四、深度报道的写作原则第二节独立文体深度报道的写作一、化抽象为具体的故事化写作二、把新闻背景材料用足、用好第三节非独立文体深度报道写作一、连续性深度报道的写作二、组合式深度报道的写作第十五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上)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分类一、新闻评论的概念二、新闻评论的特点三、新闻评论的分类第二节新闻评论的选题一、新闻评论选题的来源二、新闻评论选题的角度三、新闻评论选题的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立论一、新闻评论立论的要求二、新闻评论立论的方法第十六章新闻评论的写作(下)第一节新闻评论的结构一、新闻评论的常见结构二、新闻评论的特殊结构三、新闻评论的结构技巧第二节新闻评论中的论证一、新闻评论中论证的要求二、新闻评论中的论证技巧第三节新闻评论的行文一、新闻评论的文字表述二、新闻评论中的叙与议三、新闻评论中的理与情第十七章新闻写作的创新第一节新闻和思维创新一、新闻理念创新二、新闻思维创新第二节新闻题材内容创新一、准确拿捏有一定敏感性的题材二、触及此前尚未涉及的内容三、发人们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之声第三节新闻文体的创新一、新闻文体发展的规律二、新闻文体创新的必然性三、新闻文体的推陈出新第四节新闻写作方法创新一、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意义二、新闻习作方法创新的表现三、新闻写作方法创新的原则。
电视新闻稿写作的4大规律
电视新闻稿写作的4大规律电视新闻稿写作的4大规律电视新闻稿是配合电视新闻图像的播出、供电视新闻播音员播音的文字稿。
它与新闻图像互相配合,构成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一条条既看又听的电视新闻。
所以,电视新闻稿的写作既是一门为听而写的艺术,也是一门为看而写的艺术。
下面是关于电视新闻稿写作的4大规律的内容,欢迎阅读!播音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的理论基础是字词、语句和文章的语法文法规范,播音员在电视新闻播音时要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有声语言的创作。
播音的基本规律也要求新闻稿在字词、语句和文章的写作中,创作适合播音员的有声语言表达的新闻稿。
1、多用双音词和多音节词单音词只有一个音节,读起来声音短促,不够响亮,很容易一晃而过,受众听不清楚;单音词表达的意思也没有双音词清楚,也不符合人们日常的口语习惯。
所以,应尽量少用单音词,改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声波留得长一些,给受众留下的印象深一些。
如因、能、但,电视新闻稿的写作,一般应将这些单音词改为因为、能够、但是等双音词或多音节词。
2、多选用响亮的字为了让播音员在播报电视新闻时朗朗上口,尽量将读音不够响亮的字换成读音响亮的字,尽可能使观众听得清楚明白。
汉字中有两类字声音响亮:一是开口度大的字,就是以拼音字母a、i、o等为主要元音的字;另一类是平声字,即普通话中的阴平、阳平。
平声字说起来能拉长声音送得远,且比较洪亮。
譬如,将此次、立即、气候换成这次、马上、天气等,多用开口度大的响亮的字词,增加语言的美感,提高传播的效果。
3、适用口语化语言,少用书面语和文言词电视新闻讲究真、新、快,具有瞬时易逝的特点,电视新闻稿应尽量用受众一听就懂的口语化生活化语言,避免出现书面化的词句,让受众不容易理解,失去传播效果。
例如乃、换言之、曾几何时等等,由于它书面化,半文半白,很容易影响观众对新闻的理解。
在撰写电视新闻稿时,应将这些词语改为就是、换句话说、不知什么时候等通俗易懂的词。
不过,对于通俗易懂语言的运用还需要把握一个度,新闻播音也不能全照搬家常口语,过于通俗。
新闻写作的规则
• 引语的用法:
• 引述材料多时,新闻价值较大的言论应该 使用直接引语 • 记者希望一笔带过的内容或出于过渡的需 要不想详加引述的内容,宜使用间接引语 或混合引语 • 将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交替使用,使文字 变得活泼而 凌霄决赛完满落幕
2014年11月1日晚8:00,由文学院学生会学习 部主办的“凌霄杯”新生辩论赛决赛在教二201教室 拉开帷幕,来自文学院2014级本科的八位辩手围绕 “人在江湖是否身不由己”这一辩题展开了激烈辩 论。 本场比赛由文学院资深辩手姚思彧、吴鸿亮、 王泽人同学担任评委,文学院学工办徐河老师、熊 艺钧老师、文学院学生会主席蓝青作为嘉宾出席此 次活动。正方辩手为文学院本科生祝贺、单金彤、 王英杰、吕子立同学,反方辩手为文学院本科生田 子卉、张佳琪、孙傲、朱思谕同学。
第一节
• 为何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
• 事实是新闻的本源 • 事实胜于雄辩 • 事实最符合受众的需要
第二节 选择典型事实说话
• • • • 典型事实必须是鲜活的、读者未知的 典型事实重要且具体 典型事实具有接近性 典型事实有的放矢
第三节 再现场景
• 再现场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 述出来。 • 不要急于概括对新闻事件的观察结论,而要注重 展现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
使用直接引语的好处
• 使新闻具有现场感、真实性 • 直接引语能使读者直接聆听新闻人物“说话”, 如果新闻中使用了直接引语,读者就可以这样推 断:既然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在直接说话,那么这 件事必定真实无疑。 • 使新闻更富人情味、语言上更富个人色彩、行文 更富变化。 • 直接引语会使新闻增加色彩,改变新闻的节奏和 韵律,使板着的面孔“多云转晴”。
在辩论赛第一环节,双方一辩各自提出本方观点,正方 认为人情与规则使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反方认为人自主选择、 理性判断、为自己行为负责皆为身可由己的表现。在一辩陈述 观点后,双方二辩向对方一辩提出质询,反方二辩提出了社会 是否等同于江湖这一问题,而正方二辩则以“地心引力”为例 说明存在不可感知的制约。双方辩词均逻辑清晰、有理有据, 令人信服。双方二辩进行简短小结后,比赛进入了第一个高 潮——双方三辩对辩。在这一环节中,双方三辩围绕反方提出 的”午休时室友很吵该怎么办”展开激烈争论,辩词贴近生活, 生动有趣。接下来,比赛进入自由辩论环节,关于“高考报志 愿权衡自己与父母意见是否是身不由己的表现”、“理性判断 能否说明身可由己”、“古代的例子是否还适用于现代社会” 等问题,双方辩手各持己见、雄辩滔滔,表现出缜密的思维与 严密的逻辑。随着双方四辩总结陈词,比赛进入尾声,反方再 次强调人作为一个主体应体现个性与尊严,正方则以规则使江 湖更有秩序这一观点证明人的身不由己。
新闻写作基本规则与布局
新闻写作基本规则与布局一、电视新闻报道的概述电视新闻报道,就是通过电视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甚至包含一些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分析与评论的新闻节目在内。
电视新闻报道包含三个部分,即文字语言、电视画面与现场效果,其中占主体地位的是文字语言。
文字语言能够把一个个没有次序的画面排列成一个有序且完整的情节,将真实的场景再次展现。
【1】电视新闻报道是一种视听相互结合的“阅读”形式,精美的文字语言能够使电视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得到增强。
它对电视画面起到了补充的作用,渲染了新闻报道现场的气氛,同时画面的内涵被进一步挖掘。
二、基于电视新闻报道特点的新闻写作基本规则1.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中,最基本的规则是用事实说话。
要表达新闻报道的公正性与客观性,就务必用事实来说话。
电视新闻的报道最忌讳的就是说大话、说空话甚至说假话、假的新闻报道对社会将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用事实说话的新闻写作规则能够通过下列两个方面来表达,第一,在新闻写作的时候,记者务必将新闻发生的具体地点、时间、原因与概况等等准确地交代清晰,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报道的事实不得虚构、缩小或者夸大,务必是真实的人与事;第二,记者在对新闻报道中的事实进行解释、说明的时候,不得扭曲或者是掩盖客观事实的本质,务必与客观事实的真实面目相符合。
对客观事实进行透彻的认识与推断,是反映事实本质的关键。
2.通俗易懂新闻报道所服务的对象是普通百姓,因此用他们熟悉的语言来讲述最新鲜的新闻事实将变得尤为重要。
电视新闻报道的写作中,应该躲开那些深奥难懂的语言,选择通俗易懂的文字语言来描述新闻事实,让观众听得更加清晰明了。
还应该注意在新闻报道中不要大量地堆砌数字,不光说明不了问题,甚至说了等于没有说,由于观众是记不下报道的数据的。
3.朴实自然电视新闻报道,应该强调朴实自然,让观众听得入耳顺耳。
假如新闻事实报道得拐弯抹角,观众懂得新闻事实会变得困难,常常听完这句就会不记得上句。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案例:《交口县委大院竟挖出‚升官符‛ 山西省委领导作出批 示要求严查》
(二)完全用事实说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部分新闻作品,采用纯粹用事实说话的方式进行新闻报道, 记者除了陈述事实之外,几乎没有或根本就没有说过一句其他的话。 上例即如此。
案例:《‚本地企业发展快,群众都坐着火车又回来了‛ 火车 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
(二)关于评论对象的议论价值 新闻评论的对象,也有一个是否具备价值的问题。这主要是 指是否值得议论。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事实,但它们的议论价值 是存在着很大差别的。比如,有的人冬天还吃冰棍,有的人睡前 喜欢看报,有的人不喜欢骑自行车而喜欢步行,有的人是足球迷 而不是篮球迷,这类事大量存在,在一般情况下并不值得议论, 不宜作为新闻评论的选题。 新闻评论的对象应当蕴含某种意义,具有议论价值。这种价 值往往是某种事理,经过评论者发掘、点化、揭示而呈现于受众 面前,就能起到引导受众辨别是非、消除疑惑、激浊扬清、弘扬 正气的作用。 具有议论价值的新闻评论对象,既可以是正面的事实,也可 以是反面的事实。评论的作者既要善于从正面的事实中树立具有 认识价值之见,也要善于从反面的事实中树立具有正面启迪意义 之论。
(三)新闻真实性与心理描写 对人物描写提出新闻真实性要求,主要是指: (1)由有关当事人提供彼时彼地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2)由其他人提供的真实情况作为采访依据;
(3)如果当事人已经死亡,则应由与之亲近的人实事求是 地提供当事人当时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4)因为有关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内容难以核 对,因此写作时更应强调采访依据,不允许进行主观臆断。
二、发现和判断报道对象或评论对象的价值
(一)认真发现、准确判断对象的新闻价值 能否发现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取决于报道者是否具有新闻 敏感。人所共知,生活中的事实所具备的新闻价值是不一样的: 有的有、有的无,有的高、有的低。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其新 闻价值的表现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明显,有的隐蔽。一个记 者,如果能在别人看不到新闻价值的事实中发现其新闻价值,或 者能够在别人对事实的新闻价值只是作浅层次把握的时候能够作 深层次的把握,那么他所写出的新闻作品就能比其他人的作品高 出一筹。 例:《新华日报》记者对‚战士提建议,敢敲团长的门‛小 事的描写
新闻写作的要求、规律、语言、结构
总结
新闻结构只需坚持一个理念和两个原则 一个理念是:视受众为上帝,受众喜欢怎样 看(听),记者就应当怎样写,不怕不伦不类。 两个原则是:一是用最短的篇幅把事件或事 实写清楚;二是能吸引受众看(听)完全篇。
课堂训练
1、辨析下面这条新闻属于什么结构: [美联社5月5日电]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钻塔—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能够移动 的东西——今天开始了从苏格兰西岸到尼尼安油田的30英里的第一段行程。 这个价值 3亿英镑(5亿4千万美元)的60吨钻塔正在由8个牵引车拖到它的 新址。该地在舍得兰群岛西北105英里。这一行程需用14天。 随着这个钻塔启运,英国的钻机工业发现自己再度陷入危机。在苏格兰北 部的8个建造厂有一半现在关闭了,只有一个工厂今年年底以后才有工作。 这个钻塔高达 500英尺,它的混凝土钻台伸入水面以下 275英尺。 建造这个巨型钻塔的霍华德· 多里斯公司的肖基恩湖建造厂目前也成了寻求 订货的厂了。 预料今年北海石油开发工程的投资为5亿英镑( 9亿美元),其中不到五分 之一用来建筑混凝土钻台。 据认为,混凝土钻台性能较好,因为它抗腐蚀。
作业哦
• 1、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 2、新闻写作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 3、“用事实说话”大体有哪些方式?
新闻语言和结构
一、新闻语言
1、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
(1)强烈 的时代 气息 (3)“辞 约而旨 达”
(2)准确 明晰
(4)生动 真切
1.白描 白描是从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中借用过来的名词。写作上 的白描主张运用极质朴的文笔,不事雕琢浮夸,简练而 具体生动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2.模糊语言 模糊语言理论来源于美国电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家查德 在1965年发表于美国《信息和控制》杂志的《模糊集》 一文。模糊语言学属尚处于探索的新兴科学,其定义虽 然尚在争议,但至少应当明确:模糊语言的模糊性,使 之与一所体现的概念外延,即概念的边缘区域没有泾渭 分明的界限;而中心区域,此一概念和彼一概念的区分 则是清楚的,如“早晨”与“中午”、“青年”与“中 年”、“胖”与“瘦”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鲜活的读者所未知的事实。 • 北京城市规划历来严格限制建筑高度,以保护古 城风貌。但新修订的北京城市规划,最引人注目 的一点是打破了这个禁区,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同 时,允许郊区突破对建筑高度的限制。例2把这 个典型事实提炼出来,并放在导语中加以强调, 还用了“网开一面”这个词来加强力度。 • 2、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 • 重要:突破建筑限高、重点发展望京这个新的卫 星城,加速发展第三产业,每年斥巨资建设城市 基础设施等。 • 具体:数据( 88层、300米高,平均每年100个 亿人民币的资金投入),列举要建设的重大工程 (电力基地、南水北调、陕北天然气进京、地铁 和高速路等)
• 2、善于对比 • 通过背景材料进行对比与衬托。 • 例:关于赫鲁晓夫的报道 “赫鲁晓夫昨日深夜派人把斯大林的遗 体从红场水晶棺中抬出,烧成灰烬。 赫鲁晓夫任乌克兰第一书记的时候,在党 的会议上高呼:斯大林是他的父亲。”
• 3、不同的背景材料表现不同的观点 • 1994年俄罗斯出兵车臣共和国,两家西方 通讯社的报道: • 这刚好是苏联出兵阿富汗十周年。 • 1944年,当时的苏联曾把这个被指控勾结 纳粹的难以驾驭的民族迁往中亚。 • 4、综合立体地使用背景材料加大说话的深 度和力度。
二、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 就是把新闻事实的某些现场情景具体地描 述出来。(画面感) • (美)记者威尔· 柯里姆斯:“最好的写稿 人总是把报道写成似乎可以触摸到的有形 物体。如果你不这样做,那么你的报道就 会变成过眼烟云。读者也就感觉不到它的 存在。” • 现场目击式新闻
赏析:穆青《金字塔夕照》
《环球》1982年第9期
二)新闻真实性与细节描写
• 为了使报道更为精确,更具有可读性,需 要对某些细节进行叙述和描写。 • 记者所描写的细节必须就有采访的依据 (本人亲眼所见,或由采访对象提供并经 过核实),不能合理想象。
例
• 苏联记者波列沃依是世界闻名的军事记者。第二 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转入和平建设的报道。有 一次,他到工厂采访,写了一篇以一位老工人为 中心人物的报道。采访时这位老工人头上戴着帽 子。回到编辑部写稿时,波列沃依为了生动,加 了这样一段细节描写:“他早早地起来了,穿上 了节日的盛装,刮了刮脸,仔仔细细地梳了梳头 发。”稿件登出两天,老工人找到编辑部来了, 他当场摘下帽子,波列沃依尴尬地看到:老人的 头上连一根头发也没有。
三、新闻真实性与心理描写
人物心理描写的真实性要求: • 1、由有关当事人提供彼时彼地心理活动的具体 内容; • 2、由其他人提供的真实情况作为采访依据; • 3、如果当事人已经死亡,则应由与之亲近的人 实事求是地提供当事人当时心理活动的具体内容; • 4、因为有关当事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活动内 容难以核对,因此写作时更应强调采访依据,不 允许进行主观臆断。
党中央、国务院深情关注着海南。江泽民指出,通道是海南经济 发展的生命。于是,一条致富线作为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杰作写 进南国热土。 1998年8月开工的粤海通道,投资45亿元、全长345公里,由湛海 线、火车轮渡和西环线组成。其中高科技的渡船,减摇能力达50%, 在8级风浪中可平稳行进。 通道连接全国7万公里铁路网,将全面整合海南的经济结构和物流 资源:90%的港口吞吐量、80%的商贸业、70%的仓储业因铁路正呈 现出蓬勃生机。 铁路使海南的交通能力提升一倍。运价降低2/3。仅瓜果菜出岛, 一年将多收入50亿元。 10点48分,吴邦国为火车轮渡开通剪彩后,上千海南人涌向码头看 热闹。一位老大爷挤进去又被挤出来,帽子都挤掉了,他嘴里喊着:” 让我再看一眼。” 这时,一首《春天的故事》骤然响起,人们感受到”铁龙渡大海, 琼崖尽是春”。 据悉:由于琼州海峡火车轮渡成功,大连到烟台间火车轮渡即将上 马。
1942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财富,在八所一 带用4万中国人的生命筑了200公里的铁路。解放 后,虽经改建,但作为”孤立的存在”几乎被人 遗忘。 交通不畅,物流不旺,经济难上:1993年启 动的洋浦开发区,计划15年建成一座40万人口、 600亿元产值的现代化城市,目前生产总值仅 3.3亿元,人口不足4万。1995年,海南引进外 资14.6亿美元,2001年降到5.7亿美元。去年 瓜果菜出岛340万吨,卖了53亿元,而汽车运费 付掉18亿元,还有40%因登不上汽车烂在地里。 海南有年2000万人的旅游接待能力,因交通不畅, 只能接待1200万人。
• 3、追求细节的真实 • 例:西方媒体对细节的挑剔(p174) • 1982年6月25日《陕西日报》:商县一位67岁的 老妇,在山上挖药时打死一只豹。——美国记者 质疑,核实细节 • 4、使用真实可靠的数据 • 数据来源:一是由有关部门或机构提供,二是由 有关个人提供,三是由记者亲自调查统计得 出。——确保真实可靠,不随意估算,不道听途 说。
第七章 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
第一节、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第二节、注重发挥事实本身的作用 第三节、在真实的前提下追求时效
第一节
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原则
• 一、新闻真实性的内涵 • 新闻真实性所衡量的,是新闻作品报道事 实所达到的与事实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 • 基本要求:据实报道(确有其事),如实 报道 • 杜绝虚构,慎用夸张(叙说记者强烈的主 观感受,报道新闻人物的带有夸张色彩的 语言)
• 5、确保引语的真实准确 • 新闻报道所引用的人物语言应当是真实的、准确 的: • 1)人物确有此言(并非报道者根据写作需要杜 撰而成); • 2)间接引语符合人物语言的原意; • 3)直接引语与人物的原话高度一致(关键性的 词语一致,表达的意思一致,语气、语调一致) 严禁记者按己之需杜撰或改变人物语言。Leabharlann (二)杜绝失实新闻和虚假新闻
• 1、虚假新闻: • “造假”——报道子虚乌有之事
• 2、失实新闻: • “失真”——与事实的原貌不相吻合
• 西方新闻传播学有一条规则:新闻报道必须经过 与所报道的事件或人物无关的、独立的、两个以 上的来源证实,才能被认为“大致准确”,才能 在新闻这写作中引用。—— “三角定位法”
例:《九米拼搏》(第五届中
国新闻奖评选落选) • 报道大客车司机毛计三为救乘客而牺牲的通讯。 • “当特别快车从土坡和茂林背后风驰电掣般窜出 来时,他惊呆了……他绝没有想到,开车10年, 铁轨不止越过万千次的他,竟会面对面与一列车 遭遇……焦灼、紧张、懊丧似钢针刺着他的心, 要是有一米的宽余,或者再有一秒的延拓就好了, 他可以避开撞击,可以将客车倒出来。可是,环 境对他是那么苛刻和险恶。他一跃而起,大把大 把地朝左猛打方向盘……他知道,只有将车头顺 着火车前进方向,偏转过来,避免垂直方向相撞, 才能将撞击烈度减到最小……”
今天火车登陆海南(《中国铁道
建筑报》2003年1月11日 朱海燕 )
• 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
我国第一艘跨海火车渡船--粤海铁1号,像漂移的陆地, 载着火车驶向海南。 今天上午9点15分,渡船从琼州海峡北港出发,10点1 分抵达海口南港。 6级海风掀起滔天白浪,汪洋大海上不见一片帆影。渡 船在波峰浪谷间行进,十分平稳,杯水不摇。 吴邦国站在布满鲜花飘扬彩旗的南岸栈桥上,临风而立, 迎接渡船上岛。他满脸喜悦,似乎在对大海说:执政为民的 共产党人彻底改写了海南与大陆不通火车的历史。 自古以来,天涯路短,思念情长。苏东坡被贬海南时, 这里的路只有1195里;洪武元年,官道仅2230里。苏东坡、 海瑞一批千古功臣,均无力将孤悬海外的海南与祖国拉近。 张之洞曾提出”筑铁路至海南腹地”的设想;孙中山勾 画了火车轮渡琼州海峡的蓝图。然而这些宏愿终被大海吞 没。
CNN被指对西藏的报道有倾向性
德国RTL电视台网站承认对西藏 暴力事件报道失实
• 新华网柏林3月23日电(记者王勍) 德国RTL电视台网站23日在其网 站上发表声明,承认对中国西藏发 生的暴力事件的报道存在失实问题。 • RTL电视台网站的新闻栏目日 前曾登出一幅表现4名挥舞棍棒的警 察追打游行者的照片,并将其注解 为"中国警察在西藏镇压抗议者"。 德国RTL电视台网站23日承认对 这幅照片做出了错误的文字说明, 说这一照片事实上反映的是3月17日 尼泊尔警察在首都加德满都驱散游 行者。 • RTL电视台网站在其声明中承 认了这一错误,并对此表示遗憾。 • 近日,中国媒体以事实揭露西藏 打砸抢烧暴力事件真相后,一些德 国媒体开始核查其有关报道。23日 除RTL电视台网站明确承认报道 失实外,德国电视新闻频道N-T V也表示正在对相关报道进行核查。
二、与新闻真实性相关的诸多因 素 • 一)新闻真实性与主观倾向 • 记者在报道生活中的事实(事件)的时候, 必须尊重客观事实,不为个人成见、偏见 和私利所左右。 • 记者在报道新闻事实(事件)的时候,必 然要进行带有主观倾向的判断、选择和表 现。但带有主观倾向的判断应当符合实际, 与客观实际尽可能统一。
• 3、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 • 介绍会主要面对外国驻华官员和记者,中 国新闻社主要从事对外报道的,例2所选用 的几个新闻事实,注意了满足境外读者权 的需要,寻找他们的心理接近点。 • 使馆用地(第5自然段)、大型基础设施建 设鼓励外商投资参与(最后一自然段)
• 4、有的放矢地选择典型事实 • 1993年9月中国申办2000年奥运会以两票 之差落败。国外舆论有一种说法认为北京 因争办失利,所许诺的有关工程将不再建 设,国内老百姓也有这个担心。 • 选择外国记者“申办奥运未果,总体规划 是否做了调整”这个问题给予回答,有针 对性,用事实解惑,“整个城市基础设施 和环境建设方面的规划不仅没有改变,而 且将加快实施”。
“用事实说话”的方法
• 一、学会用典型事实说话 • 在大量的事实中,要经过层层集中,选取 新闻事实;在新闻事实中还要选取它的精 华,即典型事实。 • 用典型事实说话就是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 事实说话。 • 例:《交口县委大院竟挖出“升官符”, 山西省委领导作出批示要求严查》p178
分析:两家不同传媒在同一个情 况介绍会上分别采写的消息 • 例1:所选择的事实主要是会议的程序、会 议的主办者与参加者,尤其是突出了主办 者的身份,即他们的政府头衔。——比较 典型的官本位的会议新闻。 • 例2:透过若干个新闻事实,回答了北京城 市建设前景的问题。没有一句议论或记者 自己出面所做的结论,但阐述了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修订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 义。——用典型事实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