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边塞诗鉴赏学案(完美整理版)

合集下载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转)(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转)(完美整理版)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转)诗歌鉴赏指导1113 0817永年二中王新辉近四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现了一种新题型——比较鉴赏题。

这种比较鉴赏题,信息容量大,综合检测性强,能更准确地考查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005年有4套高考试卷(上海卷、浙江卷、湖南卷、辽宁卷),2006年有3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南卷、湖北卷),2007年有5套高考卷(重庆卷、湖北卷、江西卷、浙江卷、辽宁卷),2008年有2套高考卷(湖南卷、广东卷),均采用了这种题型。

本类题型一般是两首诗词的比较阅读鉴赏,2007年高考浙江卷甚至是3篇作品的比较鉴赏。

一、提问方式和答题思路【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鉴赏评价。

【答题思路】①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曲),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注释)。

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

③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解题指导与典型例题1.意象、意境比较鉴赏【解题指导】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

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人“意”,由“象”至“境”。

【典例1】(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形象鉴赏例举及训练(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形象鉴赏例举及训练(完美整理版)

诗歌鉴赏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形象鉴赏例举及训练未0120 1542诗歌鉴赏第一部分:诗歌中的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试题类型一:分析意象型例析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07广东)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答:例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06广东卷)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

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

(3分)答:例析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景物形象,有什么作用?答:例析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金陵驿①文天祥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去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宿于驿站时所作。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本诗首联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怎样的现实?答:练习1: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6分)(07浙江卷)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金·吴激①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

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

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元)赵善庆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完美整理版)

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诗歌鉴赏指导1230 1510:诗歌鉴赏题答题模式例说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2007年全国卷II第12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练习:(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08全国I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完美整理版)

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未0102 1457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修辞手法(一)拟人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案: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学案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学案

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2、边塞军旅诗景:人统治者:将士:友人:边塞诗(词)的艺术风格:①豪放旷达。

②雄奇壮美。

③豪壮悲慨。

④委婉清丽。

意境特点:雄健雄浑雄壮浑厚悲凉苍凉苍劲萧瑟奇寒奇丽辽阔壮阔【边练边悟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2015·全国卷Ⅰ)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简要分析。

(5分)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边练边悟2】望蓟门祖咏〔唐代〕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蓟门:在今北京西南,盛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投笔吏:指汉人班超,曾投笔从戎,终以功封侯。

请长缨:指汉代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3.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诗人登临燕台,却着一“惊”字,下句点明诗人是因为国家处于战乱之中而惊惧忧思。

B.诗人看见积雪闪着寒光,曙色中旌旗飘扬,这肃穆的景象暗写出军营气势的庄严、军容的严整。

C.颈联前句写前方烽火连天,表现出征战的激烈;后句写蓟城背山靠海,可见此地防守非常牢固。

D.全诗紧扣诗题中的“望”字,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与之类似的还有《观沧海》的“观”字。

4.本诗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下列诗句没有使用这种手法的是()A.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李白《将进酒》)B.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李贺《李凭箜篌引》)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诗鉴赏之把握情感类型(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诗鉴赏之把握情感类型(完美整理版)

古诗鉴赏之把握情感类型诗歌鉴赏指导1230 1512:古诗鉴赏之把握情感类型把握情感类型忧国伤时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④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建功报国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如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杜甫《春望》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⑥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⑦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屈原《涉江》思乡怀人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矿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温庭钧《商山早行》②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生活杂感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⑥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辛弃疾《西江月》长亭送别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鉴赏的答题格式总结(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诗词鉴赏的答题格式总结(完美整理版)

诗词鉴赏的答题格式总结诗歌鉴赏指导1118 0814诗词鉴赏的答题格式总结诗词鉴赏的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要把各题像这样才给分~!技巧型题考查方式①这首诗(两首诗或句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技巧)?并作简要分析。

②从某个角度(如动与静、情与景、修辞等)来赏析这首诗。

解题提示表现技巧是诗人用来抒发情感、表达题旨的一种手段方法,要准确回答就要熟悉古诗中常用的一些表现方法。

①修辞手法:比喻、对偶、夸张、对比、拟人、双关等。

②描写手法:A.衬托手法,又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哀衬等;B.侧面描写;C.虚实结合;D.象征手法等。

③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和托物寓理三种。

解题秘诀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运用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常用术语: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说明)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衬托、对比、用典等。

表现手法有: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思想感情有: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诗歌鉴赏解题技巧*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

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高考诗歌鉴赏边塞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边塞诗特点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一、高考真题体验1、(2015新课标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厲县.在今新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诮简要分析。

(5分)【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答案】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

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

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2、(2015年高考语文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夜纪怀[宋]陆游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④(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注]①眀河:银河。

②太清:指天空。

③散关: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3分)答:____________【答案】(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呼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完美整理版)

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诗歌鉴赏指导1026 1613:古诗鉴赏万能答题模式(语文新高考博客整理)角度设问示例答题步骤答题范式考题直击参考答案修辞手法1.本诗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表现)手法?试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2.诗的第X句/X联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试结合全①先答出具体运用的某修辞手法,②再答该修辞的作用术语+诗句内容,③最后点出运用该修辞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本诗(或第X句或第X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该修辞的作用术语)地写出了…(诗句解说),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公式】表现手法赏析的表述:具体手法+作用术语+诗句内容+表达情感野夕答孙郎擢何逊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2008·四川卷延考区)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表现出诗人因“幽居”、“无宾客”而“乏欢趣”的心情。

诗人末句中用“流水”来比喻对朋友的一种连绵不断的思念之情。

诗作简要赏析。

描写手法1.这首诗的细节描写很成功,试结合诗句作简要简要析。

2.这首诗在景物描写上有何特色和作用?3.这首诗在描写方面有何特色?①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景物描写的特色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②后相关诗句简要解说;③再作用分析(1)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2)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公式】同上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2014·全国卷Ⅰ)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复习及练习含答案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边塞诗鉴赏练习知识链接一、【边塞诗概述】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初盛唐边塞诗繁荣,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

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

正如杨炯诗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王维诗句“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岑参诗句“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

”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

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

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作家。

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言等人也创作边塞诗。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他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

二、【边塞诗常见术语等】意象:烽火、狼烟、画角、宝剑、马、铠甲等。

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书、干戈、吴钩、鸣镝、矛、剑、戟、斧、钺、刀、铩地名和民族名: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碛qi、轮台、龟兹、夜郎;单于、吐(而谷5)浑出的)、胡、羌、羯、夷、楼兰、安西乐器或古曲:如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杨柳:汉横吹曲辞名《杨柳枝》的省称,又名《折杨柳》。

唐俗,赠别常以柳枝,取其“丝长”(与“思长”谐音)之意。

故《杨柳枝》也多用作送别曲。

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歌词云:“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下马吹长笛,愁杀行客见。

”语义双关又埋怨杨柳尚未返青]、《落梅花》、《关山月》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三、【边塞诗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三)(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三)(完美整理版)

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三)高考试题及解析0805 1348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三)山东卷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赏析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

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

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

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

“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

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

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

“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

“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

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

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土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

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

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

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

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

沈德潜称赞此诗说:“眼前语便是奇绝语,几于万口流传。

【免费下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 边塞征戍诗鉴赏共2课时

【免费下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 边塞征戍诗鉴赏共2课时
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包 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中晚唐时期的边塞诗,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 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 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尽管仍 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2. 高考相关:
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 报生擒吐谷浑。),首句极其生动地描绘出大漠的风光。浩瀚的大沙漠,一望无际,“平沙万 里绝人烟”,每当北风振漠,尘土遮天盖地,惊沙扑面,日色无光。这就渲染出激烈的战斗 场面,反衬出唐军将士英勇杀敌的豪情。 王维的《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 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中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 出大漠奇异风光──大漠上升腾起的燧烟是那么的直,黄河中倒映着的落日是那么的圆, 这简直让诗人感到震惊,精神为之一振,前面的惆怅则被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刹时 一扫而光。抑扬顿挫的手法很好地突出了大漠的壮丽、奇特和诗人的激昂情绪。诗人通过 对大漠壮丽风光的描绘,抒发了对为国御敌守边,立功绝域的将士们崇敬之情,充满了崇 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
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把 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也可以归为同类。例如沈佺期的《杂诗》(闻道黄龙戍,频年 不解兵。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以闺中少妇和远征的丈夫两地相思之情,表现出广大人民群众的厌战情绪,感情虽然凄 怨,但仍不失希望。又如岑参的《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 疾如鸟。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有评论家认为“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 。此句意义极为深刻,其意是说只要我军发动进攻,就能全歼敌军,大获全胜,使西域重 见光明。”这和一般的送别诗有着极大的差异,诗人将惜别与祝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谓 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高考复习黄沙百战穿金甲——边塞诗鉴赏导学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高考复习黄沙百战穿金甲——边塞诗鉴赏导学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黄沙百战穿金甲——边塞诗鉴赏导学案学习目标:、能读懂诗歌,会准确描述诗歌内容、能够准确读出边塞诗的思想内容、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提问准确答题知识链接:、什么是边塞诗: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到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常见意象: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从地名和民族名看: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单于;从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主旨: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对比、烘托、用典、鉴赏边塞诗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明确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通过典型意象的开拓,体察这些特定的景物描绘出的特定的地域特征和反映出的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

()把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创作的时代背景密切结合起来,做到知人论世。

()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体味边塞诗的艺术风格和技巧课前自主学习:、从军行(其四)(七言绝句)(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楼兰,古国名,这里泛指西部边地少数民族政权。

()从诗中看,唐代边防军驻地在哪里?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说说第三句在诗中的作用。

()如何理解首句中的“暗”和三句中的“穿”?试解说一、三句的具体意思。

课上合作探究:、塞上听吹笛(七言绝句)(唐)高适雪尽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高考语文边塞诗鉴赏专题复习学案

高考语文边塞诗鉴赏专题复习学案

边塞诗鉴赏专题复习学案一.边塞诗考点有:1、字词、语句的理解。

对字词的理解,重在考查:①对词义的理解。

主要是考查正确解释诗中实词的语境义。

如对《望蓟门》“三边曙色动危旌”一句中“危”字意义的考查,对“烟台一望客心惊”一句中“客”所指代的对象的考查,皆属此类。

②在诗中的表达作用,如《望蓟门》中“望”在全诗中的地位和作用,“海畔云山拥蓟城”一句中“拥”字的作用。

③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描绘的景象。

如《凉州词•其一》要求学生通过解读语句来描绘诗中所写的边塞景象。

2、写作手法分析。

写作手法的分析,其考查点多为语言风格、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①明确作品的背景和作者,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学生还应该积累一些描述语言风格的固定术语,这样有助于准确标书作品的语言特色。

②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如果诗中有议论性语句,多为直接抒情。

边塞诗中的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选特定的景抒特定的情;借眼前之景抒一己之情)、怀旧用典(回顾往事,景中寄情;借助典故,抒发襟怀)。

③修辞手法的考查,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判定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手法的,它们在传情达意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对常见的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基本作用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方能答题。

④对诗眼的准确把握与理解。

答这种题时,学生首先要理解该字的基本含义;其次是展开想象,体会这个字在句中描绘的景象;最后,结合诗歌的思想感情,说明该字是如何活化画面,构筑意境,表达情感的。

⑤ 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如“‘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考查的就是表达方式的选用及其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明确表达方式类型: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并且了解其各自的作用。

二、边塞诗的特征:1.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汉塞归雁胡天大漠长河琵琶马上沙场征战黄河孤城羌笛杨柳玉门关大漠红旗关门洮河土谷浑长征龙城胡马阴山天山雪横笛《行路难》碛里征人月2.意境:壮阔、苍凉、雄浑、高昂3.掌握边塞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1).歌颂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2).表现自己投笔从戎、建功立业的;(3).描写边塞山川景物、生活艰苦的;(4).描写征人念远思归、想念亲人的;(5).描绘美满幸福生活、向往和平的;(6).痛斥君主穷兵黩武,草菅人命的;(7).揭露军中苦乐不均、深切同情的;(8).抒发平生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3.艺术风格和技巧。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38张

2023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边塞诗鉴赏+课件38张
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 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 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四、边塞诗常见的思想感情主题
(一) 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与边陲人民的生活状况
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 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 例如:
三、了解边塞诗发展特点 ——体会国运兴衰
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 (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 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 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 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王维的《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贺的《马诗·大漠沙如雪》“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高适的《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皮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 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描写了营州少年习惯原野生活环境,表现 边地少数民族的骑射生活。
(二) 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
内 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 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 为题材的诗。
内 容
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 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
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 张、对比、互文、用典
等。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 征人”“塞”“戍”等与军旅 有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 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 、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 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 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完美整理版)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完美整理版)

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博文收藏0626 1502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学法学案教学目标1、在例析与解题训练中,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学会以“行话”规范表述鉴赏题。

教学过程与内容(一)主观型阅读(二)客观型阅读(一)主观型阅读一、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1、诗歌的“形象”(1)人物形象:a.诗人的形象(或抒情的主人公)b.特定人物形象。

(2)蕴含某种品质或思想人的象(意象)2、诗歌塑造人物的方法(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3、诗歌“语言”意象语言:如“松、竹、梅、菊”等。

(2)情感语言:如“悲、喜、孤”等。

(3)象征语言。

(4)特定称谓语言:如“秋水”(眼睛)、“鸿雁”(书信)等。

4、语言风格①平淡②工丽③直率④委婉⑤自然⑥清幽⑦雄奇⑧奔放⑨悲慨⑩洗练沉郁5、语言结构①叠词②倒装③意象罗列6、语言效果①为形象服务②为主题服务③为意境服务7、表现手法:①记叙、议论、抒情、描写②衬托(烘托)、正侧、白描、虚实、扬抑③平仄、讽喻、用典、含蓄、互文、迫感、色彩、明暗、动静、远近、声寂、高低、大小、点面、哀乐、情景、铺垫、情理、悬念。

卒章显志、承上启下、过渡呼应、画龙点睛、发人深省、开门见山、耐人寻味。

8、描写手法:①渲染②烘托③白描④动静⑤虚实⑥扬抑9、修辞手法:①夸张②拟人③对比④比喻⑤排比⑥移用⑦通感⑧对仗⑨衬托⑩设问(反问)10、炼字与诗眼诗眼、词眼、句眼,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练句)所作的理论概括。

炼字不单是炼声、炼形,同时也炼意。

(一)炼字的一般规律:①五言炼第二、三或第五个字。

②七言炼第二、五中第七个字。

(二)炼字的种类:①炼数量词。

②炼形容词。

③炼动词。

④炼虚词。

(三)诗眼、词眼、句眼、文眼。

“炼字”就是重视字句的锤炼,字工句警。

“诗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

在诗词的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文眼”能揭全文之首,或在篇首,中在篇中,或在篇末。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鉴赏-边塞诗教案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的鉴赏-边塞诗教案

边塞诗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难点:同上课时安排:2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学生背诵几首边塞诗——杨炯《从军行》、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杜甫《兵车行》。

二、介绍边塞诗及主要特点A.什么是边塞诗:(简介“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为壮观的边塞诗派。

又称为“高岑诗派”。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读边塞诗应注意的几点:赏析边塞诗,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

B.边塞诗的特点:1.反映主题:(1)抒发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揭露将领的腐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3)作战艰苦——“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轮台九牛二虎之力月风夜吼,一川啐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4)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2.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对比——“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3)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三、边塞诗特点——最能体现国运兴衰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

)2.盛唐之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边塞诗鉴赏学案诗歌鉴赏指导0322 2039:边塞诗鉴赏学案转自学习目标:1、了解唐代边塞诗的主要特点。

2、学习鉴赏边塞诗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形象分析、感情把握、手法赏析。

一、总述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二、边塞诗特征(一)常用词语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乐曲: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安西、瀚海、长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战车、辕门、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箭飞马走(二)常见思想主题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王昌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2.表现战士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达对将士英勇威猛的赞美。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岑参)3. 表现连年征战的残酷,表达对战士及其家属的同情。

誓扫凶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4.批评边将无能、腐败,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三)体会不同的艺术风格总体来说,边塞诗的格调是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有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四)常用表现手法:情景交融、对比、反衬、比喻、夸张、用典、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试判断:1、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2、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李益)3、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岑参)4、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5、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6、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7、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高适)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9、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李白)10、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李颀)三、赏析方法点拔:1、时代特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1)初唐诗风: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杨炯)(2)盛唐诗风: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

(王昌龄)(3)中晚唐诗风: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4)宋代之诗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2.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3.抓住直接抒情议论的句子。

入夜思归切,笛声清更哀。

(李益)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忆长安。

(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四、链接高考1、(04江苏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

2、(09年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军城早秋严武[注]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西)人。

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答: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局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

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昂扬的豪迈情怀。

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3、(07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8分)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1)更喜欢本诗。

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

“将军”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馆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指代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五、回顾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意境类题目:情感类题目:形象类题目:手法类题目:炼字炼句类题目:语言风格类题目:六、实战演练1、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⑴“雪净胡天牧马还”句所写景物显示了怎样的氛围?在全诗中有怎样的作用?⑵三、四句中将“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怎样的虚景?2、塞下曲唐•王昌龄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①。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②。

从来幽并客③,皆共黄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④。

[注释]①萧关:古关名,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

②黄芦草:枯黄的芦苇。

③幽并:幽,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并,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

《隋书•地理志》云:“自古言勇侠者,皆推幽并。

”④紫骝:骏马名。

⑴首联写景的作用是什么?⑵颈联和尾联运用什么手法?其目的是什么?3、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①。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②。

[注释] ①燕脂:同“胭脂”。

②玉龙:指剑。

③黄金台: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其上,招揽贤才,以报齐毁国杀父之仇。

⑴鉴赏首联的艺术手法。

⑵颔联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战争的?⑶全诗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诉衷情南宋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①。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②。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③,身老沧州④。

【注释】①梁州:今陕西南郑一带。

②貂裘:貂皮大衣。

③天山:即祁连山,这里指抗金前线。

④沧州:指隐士住的地方。

⑴上阕“尘暗旧貂裘”句的诗眼是什么?请作分析说明。

⑵分析“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5、(10年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

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

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⑴.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答:⑵.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答:6、(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⑴.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答:⑵.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答:7、阅读卢纶的《塞下曲》,回答问题。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⑴“月黑”句在全诗的作用。

⑵诗中能表现主题的形象是什么?8、读李益的两首边塞诗,回答问题。

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⑴两首诗都表达了主题⑵试分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诗句中的形象。

⑶“沙似雪”“月如霜”有什么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