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起点
说“地”讲“理”——等你来(茶马古道)
春季(4—5月),茶马古道上的冬季积雪已经消融;雨季尚未来临,降水相对较小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相对较少);气温不高,瘟疫、疾病不易流行。(夏季多雨,道 路泥泞;气温高,瘟疫、疾病流行;冬季较高海拔地区大雪封山,天冷路滑,难以通 行。)
茶树适宜在温暖湿润的酸性土壤中,多云雾天气更佳;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地区 气候高寒,降水少,空气干燥,不适合茶叶生长。
藏民以种植青稞、饲养牲畜为主要农业活动; 其膳食结构以糌粑、酥油、牛羊肉 为主,缺乏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能够分解脂肪,故藏民在长期 的生活中,形成了喝酥油茶的生活习惯。
【解析】
A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解析:材料提到,“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四川和西藏 相邻,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是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的主要原因。选择A项。
茶马古道
说”地“讲”理“——等你来
茶马古道是以马 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 民间国际商贸通道, 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 文化交流的走廊。茶 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 殊的地域称谓,是一 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 壮观,文化最为神秘 的旅游绝品线路,它 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 化遗产。
2013年3月5日,茶马古道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什么是茶马古道
什么是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但是你有没有进一步了解过茶马古道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什么是茶马古道,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茶马古道简介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西藏及南亚、东南亚,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以普洱茶和马匹牲畜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民间国际古贸易通道。
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地势最高最险的文明传播古道,全凭人力和牛马踩出,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也是各民族融合的桥梁。
茶马古道加强了藏同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南亚、东南亚各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打开了方便之门。
茶马古道之名因茶马互市而得,主要包括川滇古道、滇藏古道、川藏古道、滇缅印古道四个大方向,每个大方向还可以分出若干条路线。
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木霁弘是茶马古道最早的正式提出者之一。
他经过实地考察证实了其中七条路线的真实性。
这七条路线包括雪域古道、贡茶古道、买马古道、漓缅印古道、滇越古道、滇老东南亚古道、采茶古道。
雪域古道始于云南南部的产茶地大理、丽江迪庆,进西藏,进入印度、尼泊尔等国。
这条古道有两条岔道,一条由云南的德宏,保山,经怒江到西藏,与主道会合另一条由四川的雅安、巴塘、理塘,经西藏,西藏境内怒江岸边古道上行进的马帮与主道会合。
贡茶古道从云南南部经思茅、大理、丽江,到四川西晶,然后进入成都,再到内地各省及北京。
该道有两条岔路:一是从大理、楚雄到昆明、曲靖,再从胜景关进入贵州,经湖南进入中原地区;二是从云南曲靖、昭通进入四川宜宾,经水路或旱路到中原地区。
买马古道开拓于大理国时期,主要是采购马匹的通道,路线是由广西进入云南文山,经红河、昆明再到楚雄、大理。
滇缅印古道是史书中记载的最早的一条茶马古道,从四川西昌出发,经云南丽江、大理到保山,再由腾冲淡入缅甸,再进入印度,转口到红海沿岸。
这条古道的岔口兰坪、澜沧江,翻碧罗雪山,跨怒江,再翻高黎贡山进入缅甸,再到印度。
滇越古道是云南和越南之间的贸易通道,从云南昆明出发,经红河,由河口进入越南。
中国历史关于茶马古道的历史线路介绍
中国历史关于茶马古道的历史线路介绍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中国茶马古道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是古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之一。
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始于汉代,由陕西商人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形成。
由于明清时政府对贩茶实行政府管制,贩茶分区域,其中最繁华的茶马交易市场在康定,称为---蹚古道。
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它南起云南茶叶主产区西双版纳易武、普洱市,中间经过今天的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香格里拉进入西藏,直达拉萨。
有的还从西藏转口印度、尼泊尔,是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
川藏茶马古道:唐宋时期,内地输往藏区的茶叶主要是青藏道。
从明代开始,川藏茶道正式形成,川藏川茶道的兴起,促使川藏沿线商业城镇的兴起和西藏和内地的联系。
是陕康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东起雅州边茶产地雅安,经打箭炉(今康定),西至西藏拉萨,最后通到不丹、尼泊尔和印度,全长近四千余公里,是古代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
历史线路茶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名。
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关的。
历史上滇藏线茶马古道有三大道路:一条由内江鹤丽镇汛地塔城,经过崩子栏、阿得酋、天柱寨、毛法公等地,至西藏;一条由剑川协汛地维西出发,经过阿得酋、再与上一条道路相合至西藏;一条由中甸出发,经过尼色落、贤岛、崩子栏、奴连夺、阿布拉喀等地至西藏。
其主要通道即与今滇藏线接近。
茶马古道在云南境内的起点就是唐朝时期南诏政权的首府所有地大理。
其中,大理、丽江、中甸、阿墩子(德钦)等地是茶马贸易十分重要的枢纽和市场。
滇藏线茶马贸易的茶叶,以云南普洱的茶叶为主,也有来自四川和其他地方的茶叶。
秦蜀茶马古道考述
期 ,它 南起 云南 茶 叶主产 区思 茅 、普洱 ,中间 经丽
江 、中旬 、德钦 、芒康、察雅至昌都 ,再 由昌都通 往卫 藏地 区直 达 拉萨 。有 的还 从西 藏转 口印度 、尼 泊尔 ,是古代 中国与南亚 地区一条重要的贸易通 道。川藏道以今 四川雅安为起点 ,进入康定 ,自康 定起 ,川藏道 又 分成南 、北两 条支 线 :北线 ;秦 蜀道 是西南茶 叶输送至西北 的最早 的商道 ,在 两宋时期 ,大规模 的茶 马交易主 要发 生在 陕、甘地 区,明代是我 国历史上茶 马互市 的黄 金 时期 ,也是秦蜀道 最兴 盛、最繁荣 的时期 ,承担 了四
川 、汉 中及 湖南等地 同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番地茶马 交易的主要任 务,成为 当时最重要的茶马商道 ;秦蜀道
摘
要 :茶 马古道是人 类历史上极为 重要的文化遗产 。从历史文 献资料来看 ,除 了西南 的滇 藏道 、川滇道 、
川藏道 、岷 山道 外,从 四川通往 陕甘地 区之 间也存在着一条极其 重要 的茶马 古道 ,即秦蜀道 。秦蜀道 始 自今 四川 省成都 市 ( 古称 蜀) ,终 止于今 甘肃省天水市 ( 古称秦 州), 由主干 线和 若干条支线构成 ,官府在道路 沿线设 立有
塘 、芒康 、左贡至 昌都 ( 即今川藏公路 的南线 ) , 再 由 昌都 通 向卫藏 地 区 。
通过 十 多年来 的研 究 ,人 们对 于茶 马古 道 有 了 进 一 步 的认 识 。 如 近 年来 四 川 的一 些 研 究 者 就 认 为 ,成 都是 茶 马古道 的中心 。他们 认 为茶 马古 道 以
2 1 年 5月 02
天水 师 范学 院学报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2]
关于茶马古道的资料[2]古丝道、茶道、盐道交汇的地⽅在古代,清溪是四川的重要交通枢纽。
当时的牦⽜道、沈黎道、清嘉道交汇于此。
牦⽜道为南⽅丝绸之路北端之⼀段,是四川五路驿道⼲线之⼀,凿于汉代,起⾃凰仪堡(今属荥经县),经清溪、九襄、西昌、云南,达缅甸;沈黎道是连接川藏的主要通道,凿于汉代,起⾃凰仪堡,经清溪、富林,沿⼤渡河进⼊泸定,再达康定,为茶马古道之“官道”,南路边茶主要由此进⼊藏区;清嘉道凿于秦汉,起⾃清溪,经九襄、皇⽊⼊峨边、峨眉达乐⼭,乐⼭的⾷盐由此道运到清溪,再⼊藏区,因以运盐为主,所以有“盐道”之称。
这条重要的古驿道虽然废弃多年,但是出清溪古城北门沿⼭⽽上5华⾥,到达王建古城遗址后,仍可见到保存完好的古道。
王建城遗址呈梯形,南北长600余⽶,东西宽约200⽶。
据汉源县志记载,这⾥是汉武侯的置军旧垒。
为确保清溪县城的安全,唐代的韦臬、李德裕先后于此增置三堡,⾄五代王建置城,故名王建城。
如今旧城已毁,然城外的3处古堡废迹仍然可见,⽽且城尾仍有两户农家居住。
南北⾛向的清溪古驿道从古城中⼼穿过,古道两旁的宅基地⾥虽种上庄稼,⽽残墙破窗犹存,据说这⾥当年也是背夫的⼀个驿站。
背夫们晚上到达这⾥,放下沉重的“背⼦”,吃顿饱饭烫个脚,睡个好觉,第⼆天⼜⾛。
要知道,从这⾥到清溪城,短短5华⾥,背夫们还要⾛整整⼀天!古道约两⽶宽,⽤不规则的⽯块铺成。
古时⽆数的丝绸、边茶和⾷盐就从这经过。
每个⽯块都光溜溜的,可以想象上边留下多少⼈的脚印,浸透了多少背夫的汗⽔。
记者沿古道向深⼭⾛去,越⾛风越⼤,真有“风萧萧兮易⽔寒”的感觉。
据介绍,由此⽽上,翻过海拔2900⽶的相岭⼭到达凰仪堡,约60华⾥。
古道盘⼭⽽上,中间要经过24个“之”字拐,称为24盘。
这天,云雾低垂,站在王建城遗址,相岭⼭直插云霄。
⼭势险峻,道路崎岖,⾏路之难,远⾮当代⼈所想象。
四川是"蜀⼭⽒⼥"的公婆嫘祖发明蚕桑丝绸的地⽅,是中国丝绸的原产地和早期起源地之⼀。
丽江的茶马古道文化与古镇印象
丽江的茶马古道文化与古镇印象丽江的茶马古道文化与古镇印象在中国云南省的西北部,有一座美丽的城市,那就是丽江。
丽江以其独特的茶马古道文化和古镇印象而闻名于世。
这里保存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无数游客的驻足观赏。
一、茶马古道文化茶马古道是一条古老的商业通道,连接了中国内地和东南亚的贸易。
这条古道贯穿了云南、四川、西藏等地,而丽江作为茶马古道的起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古道上的茶叶和马匹是贸易的主要商品,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马古道文化在丽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传承。
古道上留下了许多茶马驿站和商业街区,展示了古代商贸的繁荣景象。
丽江的茶文化也源自于茶马古道,这里出产的普洱茶闻名遐迩。
游客可以品味到正宗的普洱茶,感受茶马古道的魅力。
二、古镇印象丽江的古镇印象主要指的是丽江古城,这是一座占地面积约为7.279平方公里的历史古城。
古城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和石板街巷而闻名,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古城内的纳西族建筑风格独特,有着精美的木雕和石雕装饰。
古城内有许多独特的建筑群,如四方街、大水车、木庄院等,展示了纳西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古城内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木制家具、布鞋、绣品等,让游客领略到纳西族的文化艺术。
除了丽江古城,丽江周边还有许多古镇值得一游。
束河古镇是其中之一,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保存了许多明清建筑和民俗风情。
束河古镇的古玩市场和手工艺品展示是游客购物和观赏的好去处。
三、丽江的非遗文化丽江作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有着丰富的非遗文化。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纳西族舞蹈和纳西音乐。
纳西族的舞蹈以“阿庚赛”为代表,舞姿独特优美。
而纳西音乐则通过纳西三弦等乐器表达出纳西人民的情感和思想。
游客可以在丽江欣赏到丰富多样的非遗表演,感受纳西族的独特魅力。
四、茶马古道文化与古镇印象的结合茶马古道文化和古镇印象在丽江相互交融,共同构成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景观。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历史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历史茶马古道,一听起来,有没有感觉像是一首诗里面的一句话。
很是吸引人的一个地方,茶马古道,当然这里是以香茶,古道而闻名。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历史,一起来看看。
茶马古道茶文化的历史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也称茶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
"榷茶",最早起于唐代。
到了宋初,由于国用欠丰,极需增加茶税收入,其次,也为革除唐朝以来茶叶自由经营收取税制的积弊,便开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重要的国策。
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
但未成定制。
就是在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还是用铜钱。
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
因此,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
"《宋史·职官志》)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
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
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
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
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茶入吐蕃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
唐代对吐蕃影响汉族政权的因素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与吐蕃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丝绸之路的正常贸易,包括长安到西域的路线,及由四川到云南直至境外的路线和区域。
因为这些路线和区域都在吐蕃的控制和影响之下。
茶马古道的故事
茶马古道的故事茶马古道,是一条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西藏的古老商路,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代商业通道之一。
它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时期,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茶马古道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商品,贯穿了云南、四川、西藏等地,连接了东方和西方的贸易往来,成为了中华民族和藏族的友谊之路。
茶马古道的故事,源远流长。
古道上的商旅往来不断,他们穿越崇山峻岭,跋涉荒原沼泽,穿越大江大河,历经千辛万苦,将茶叶和马匹运往西藏高原。
茶叶是中国的特产,而西藏则需要大量的茶叶来换取马匹和藏区的特产,因此茶马古道的贸易十分繁荣。
在茶马古道上,商旅们不仅要面对自然环境的考验,还要应对盗匪的袭击,历尽艰辛才能完成这段漫长的商业之旅。
茶马古道的故事,还有着许多传奇。
在这条古道上,传说有许多英雄豪杰,他们保护商旅,驱除盗匪,维护着古道的安全。
同时,茶马古道也见证了许多商人的成功和失败,他们或是一夜暴富,或是一夜财散人安。
这条古道上发生的故事,如同一部史诗,记录着古代商人的勇敢和智慧,也记录着茶马古道的兴衰和传奇。
茶马古道的故事,也是一部民族友谊的史诗。
在茶马古道上,汉藏两族商人互通有无,相互帮助,共同谱写了友谊的篇章。
茶马古道不仅是商品的交换地,更是文化的交融地,汉藏两族在这条古道上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形成了独特的茶马文化。
这种文化在古道上流传,成为了中华民族和藏族文化的交流之路。
茶马古道的故事,如同一本浓墨重彩的历史巨著,它见证了古代商业的繁荣,记录了汉藏两族的友谊,传承着茶马文化的精髓。
如今,茶马古道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探寻这段历史的足迹。
茶马古道的故事,将永远流传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和藏族的共同记忆,也成为了世界文化的瑰宝。
茶马古道研究报告——茶马古道考察记
茶马古道研究报告——茶马古道考察记茶马古道,是古代中国与西南亚、中亚、南亚等地区进行茶叶和马匹贸易的重要通道。
茶马古道的开辟和发展,不仅促进了中国内外贸易的繁荣,也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为了深入了解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意义,我们进行了一次茶马古道的考察。
我们的考察团队选择了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城市,云南丽江作为考察的起点。
丽江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集散地,是贸易活动频繁的地方。
我们首先参观了丽江古城,这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城,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年茶叶和马匹通过古道进出古城的繁忙场景,还了解了古城内外商贸活动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前往维西,这是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贸易市场。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维西古城和当地的贸易市场,了解了当地茶叶和马匹的交易情况。
维西地处高山峡谷之中,交通不便,但通过茶马古道的发展,这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
我们还看到了当地茶叶种植和制作的过程,对茶叶贸易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还前往了临沧和保山两个重要的茶叶产地,这里的茶叶质量优良,是茶马古道上的一大特色。
我们参观了当地的茶叶种植园和制作工坊,了解了当地茶叶的制作过程和贸易情况。
在临沧和保山,我们还了解到了茶马古道在当地的文化影响,茶叶贸易不仅仅带来了经济繁荣,还将不同地区的人文交流和融合。
茶马古道的研究和保护非常重要。
一方面,通过对茶马古道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另一方面,对茶马古道的保护和修复,可以保留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
通过旅游和文化推广的方式,茶马古道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总之,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贸易通道,通过茶叶和马匹的贸易促进了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对茶马古道的考察,我们对茶马古道的历史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保护和研究茶马古道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保留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同时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茶马古道的起点(2)
茶马古道的起点(2)从大理分道的另一条茶马古道向西北而行,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昌都、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
这是一条隐没在滇西的群山中,也隐没在中国历史书中的茶马古道,一两千年来,它的生命只是在一代代的茶商、赶马人、探险家、僧人艰难的行走中得以延续。
与茶马古道的其它线路相比,它延伸的路径更加的艰难和隐晦,以至于除非是亲身走过,否则不会想到有人能用双脚去丈量滇西北雪山与雪山的距离。
在云南生活的诗人于坚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一辈子也看不见地平线/要看得远,就要向高处攀登/但在山峰你看见的仍然是山峰/无数更高的山峰……这其实也是当年行走在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赶马人最直观的感受。
这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线路,它不像中原平坦地区的道路那样显眼,而是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但是这样的路却因地理环境的险恶而呈现蜘蛛网一样的布局,不同的茶叶商和赶马人走的茶马道不尽相同,没有一条显而易见的捷径,有的只能是探索,只要存在走得通的可能,都有人去尝试,因此,这条茶马古道也就成为了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商业道路,它的复杂在于,要抵达西藏,就必须穿越亚洲大陆板块最险峻的横断山脉,必须穿越澜沧江、怒江、金沙江,这也是今天茶马古道滇藏线为什么没有一条清晰而固定线路的原因。
其实想想也就明白,在通向西藏的过程中,沿途的高山与大河足以将世界上的任何道路埋藏,所有从这一地区穿过的道路都必须低调和谦虚,必须不示声张地顺从山的脾气江河的脾气,否则小小的一次雪崩或者小小的一次洪流,都可能将所谓的道路拦腰折断。
那么,在漫长的岁月里,又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无数的人宁愿以生命为代价,一次次行走在茶马古道的滇藏线上?回答竟然是一个“茶”字。
据专家考证,这条线路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因西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不但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
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雅安茶文化
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雅安茶文化公元前53年,蜀农吴理真在雅安蒙顶山首开人工植茶先河,由此而发展到全国和世界,吴理真因此被称为“茶祖”,世界茶文化也由此发源。
下面是WTT精心为你整理的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一起来看看。
雅安茶文化的发源历史茶马古道同丝绸之路一样,是我国西部自古以来对外交往的商贸通道。
它肇始于唐代茶马互市,但千百年来,其功能延伸已远远超出单纯贸易范围。
历史上,茶马古道前端起始有两条路线:一条在云南,一条在四川。
四川茶马古道以今四川雅安一带产茶区为起点,由南北两条支线通向西藏地区。
雅安边茶从唐代开始传入西藏,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藏族人民喜爱的饮用品。
雅安与藏区接壤,两地间容易发生沟通和交流,从最初的简单以物易物,到后来便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以茶易马”和“茶土交流”,使得从四川雅安到西藏拉萨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非常重要的古代商道。
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雅安的茶叶就经四川茶马古道(雅安段)运到大渡河以西,这条当年的牦牛道就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茶道。
而雅安,既是茶马古道川藏线的起点,也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
宋代时,官府曾在雅安设立“茶马司”,清代更将雅安指定为专为藏区生产茶叶的基地之一。
如今,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县新店镇的长春村仍然保留着一座古建筑,在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兴盛场面。
它就是始建于宋神宗熙宁七年的“茶马司”。
据了解,“遣官以主之”,专司茶马互市事宜,茶马司是宋以来专管茶政机构所在地。
当时名山茶马司属成都府路统领,办理筹集边茶上缴成都府路,同时承担了名山县和百丈县“名山茶”筹措和以茶换马事务。
鼎盛时期,达到“岁运名山茶二万驮”(每驮50公斤)之多。
占官方统筹总数的一半以上。
在天全县始阳镇新中村六组老街边,至今还保留了清代官方储藏边茶的仓库。
据了解,该仓库正是当时储存边茶的仓库。
现在该建筑只存梁柱,但从整体结构来看,仍可见当时的气势之恢宏,规模之大。
在新建成的雅安市博物馆中,专门陈列了“茶马古道”主题。
茶马古道介绍
茶马古道介绍
茶马古道是中国古代的一条重要商贸路线,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这条古道起源于唐朝,发达于明清时期,主要负责连接中国和西南亚的贸易。
茶马古道得名于它的两个主要贸易品:茶叶和马匹。
从四川、云南等地到西藏、印度、缅甸等地,都是通过茶马古道进行的贸易。
茶叶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之一,而马匹则是西南亚地区的主要需求之一。
除了茶叶和马匹外,古道上还有许多其他商品的贸易,如丝绸、瓷器、铜器等。
茶马古道的交通条件相当艰苦,因为它经过了高山、峡谷和沙漠等恶劣的地形。
但是,这条古道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展示了中国的商业精神和山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今天,人们可以通过旅游的方式,沿着茶马古道走一遍,了解中国古代的商业文化和历史。
同时,茶马古道也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重要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 1 -。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什么是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源于中国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是一个交通网络,陕康藏道、滇藏道与陕甘道三条大道,以陕甘道开通最早,运输量最大。
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是一条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绝品线路,它蕴藏着开发不尽的文化遗产。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和西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尼泊尔、印度境内(此为滇越茶马古道),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中国茶马古道有三条,第一条是陕甘茶马古道,是中国内地茶叶西行并换回马匹的主道。
第二条是陕康藏茶马古道(蹚古道),主要是陕西人开辟,第三条是滇藏茶马古道。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
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的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上内地和边疆地区进行茶马贸易所形成的古代交通路线,分川藏、滇藏两路。
茶马古道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
茶马古道分陕甘、陕康藏、滇藏大概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东非红海海岸。
【扩展资料】
(一)黄金旅游之路
茶马古道游,风景独特,文化内涵深厚,资源独家,举世无双。
(二)文明传播古道
茶马古道不仅是卫藏与今川滇地区之间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一条重要通道,同时也是今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传播和交流的重要孔道。
(三)民族文化的迁徙走廊
在这条绵亘10000多里的古道上,几千年来汉、藏、彝、纳西、傈僳、哈尼、基诺、羌、普米、白、怒、景颇、阿昌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凸显了我国西南地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原始形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云南的高山与深谷之间,道路的延伸与一望无际的中原有着很大的不同。
来过这里的人会发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是行走在云南大地上最普遍的感受。
以至于在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人们误以为古老中国最初与外界的联系,靠的是那条起自西安、横贯欧亚大陆的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事实上,在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之前的几个世纪,横穿云南并最终抵达印度的南丝绸之路就顽强地传递着东西方文明。
而这条南丝绸之路,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茶马古道的前身,因为它是云南最早与外界相连的通道,这一点已经不容置疑。
公元前322年建立的印度孔雀王朝的两部重要著作《政事论》和《摩奴法典》中,就已有“支那”及“丝”的记载。
而茶成为世界第一饮料以及公元前5世纪凯撒大帝身着丝绸盛装出现在王公贵族面前,引起朝野震动的记载,更是茶马古道沟通东西传递文明的有力佐证。
但是这一条条在云南崇山峻岭中艰难穿行的古道,因其道路的重重险阻而不为外人所知,甚至那些编纂史书的人也不愿提及它。
因此,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艰险、也最漫长的茶马古道,只能在中国历史的深处,隐隐约约极不自信地延伸着。
当然,茶马古道真正在云南大地上频繁地延伸,是在茶成为云南主要的输出商品之后,据研究茶马古道的学者统计,当年以思茅地区的六大茶山为始发地的茶马古道,竟然有十八条之多。
这些以六大茶山为中心的茶马古道,在漫长的岁月中,源源不断地将茶输送到四面八方,滋润着无法计数的苍生。
一、茶马北道尽管当年以思茅、六大茶山、勐海等地为始发地的茶马古道交错着延伸到各地,但其主道大体可分为北道、西道和南道。
茶马北道指的是思茅至昆明,再由昆明一直北上直至京都。
这条道最初是以运送皇家的贡茶为主,但在“普洱茶名重京师”之后,它也是思茅地区六大茶山的茶叶流向中原市场的主要通道。
雷继初先生在《茶马古道的主要线路及旅游开发》一文中谈到,当年的普洱茶由产地运至昆明,要经过思茅、那科里、普洱、磨黑、通关、墨江、因远、元江、青龙厂、化念、峨山、玉溪、晋宁、昆明15个驿站。
由于人马流量太大,原来的土路不堪重负,于是在道光六年,也就是1820年开始修筑五尺道,历时30年完成了始于昆明止于思茅最终延伸到六大茶山的茶马古道。
实事上,五尺道的修筑,是从公元前250年开始的。
那时,秦孝文王在稳定对巴蜀的统治之后,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于是开始经营巴蜀以南的地区。
李冰,就是那位因修筑都江堰而名垂青史的蜀郡太守,又承担起了开修通向南方的道路。
然而这条道路遭到了云南高原峭壁千仞的群山阻挡,面对那些坚硬的岩石,智慧的李冰想出了积薪烧岩的办法,从而保证了五尺道艰难地向南延伸。
据《华阳国志》记载,李冰积薪烧岩,坚硬的岩石上留下了赤、橙、黄、黑、紫的斑纹。
二十多年以后,秦统一了全国,又派人把李冰修筑的道路向前延伸到了建宁,也就是今天的曲靖。
此后到了汉代,又将这条道路延伸到汉王朝开拓与经营西南最远的地方——永昌郡,也就是今天的保山。
由于云南山高谷深,河川纵横,这条官道仅宽五尺,故称其为“五尺道”。
这条从两千多年前延伸过来的五尺道,像一本厚重的历史书,记录了许多重大的事件与雄壮的话剧,也记录下了无数历史人物纵横南疆的不凡经历。
公元225年,诸葛亮就是沿着李冰始修的这条道路开始南行的,这也才有后来六大茶山对于“茶祖”诸葛亮的种种传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茶马北道的历史就从那时开始了。
当然,公元794年,袁滋受朝廷的委派到云南来册封蒙异牟寻为南诏更是五尺道上一次盛大的演出,这位在平原地区生活惯了的唐朝官员,在行至云南境内的豆沙关时,被横江两岸千仞峭壁所震慑,心想此次前去大理恐怕再也不能回中原了,于是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豆沙关一侧的岩壁上刊石纪事,告之后人他此次南行的目的。
于是为我们留下了极为宝贵的历史遗存“袁滋摩崖”。
如果说秦、汉及唐对五尺道的修筑更多的是从政权考虑的话,那么清朝道光年间将五尺道往南延伸到六大茶山的倚邦,纯粹就是为了茶。
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清政府设思茅厅,开始征茶捐,当年普洱府就发出了三千担茶。
尤其是乾隆九年(1744年)以后,由于普洱茶被朝廷列为贡品,更由于普洱茶那特有的品质让皇族和京都的人们爱不释手,销量大增,这条从倚邦起直抵北京的古道基本上就成了皇家贡道,从上面走过的运送茶叶的马帮,将五尺道上坚硬的岩石也踩踏出了深深的印痕。
二、茶马西道茶马西道的起始点同样在六大茶山。
这条向西北而行的古道经思茅、那科里、普洱、西萨、景谷、按板、恩乐、者后、景东、鼠街、南涧、弥渡十三个驿站进入下关,进入有六百年古国历史的大理,进入这个被人们称之为亚洲文明十字路口的古都。
对于普洱茶的流向来说,这里同样是一个十字路口。
六大茶山的茶叶通过马队运到大理之后,常常分为两路,一路经保山入缅甸、到印度再到欧洲。
这也是东方土地上最早与外界沟通的南丝绸之路。
尽管史书将更多的文字留给了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但是这条古道的存在却不容置疑,它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人们忽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古道穿行的地区过于险峻。
其实只要对东方大陆的地理环境稍加分析,就会发现这条古道成为中国与外界交流的最早通道,是有其必然性的。
在远古时代,西南的确是中原通向外界的最好的出口,至少在行程开始的时候是会给人造成这样的假象。
那时,北边是蒙古草原,更北边则是西伯利亚荒原,而西边是令人生畏胆寒的沙漠,至于东边,则是茫茫的大海,唯一的出路,似乎只有春光明媚生机盎然的西南了。
毕竟原始的林莽与荒原、沙漠以及大海相比,要显得柔软和容易征服一些。
但是在漫长的西南开发史中,最初给人感觉容易通行的西南,实际上是一个关山险阻难以逾越之地。
唐代的诗人李白到四川,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如果他当年能沿着茶马古道见识一下滇西那雄浑的大山与湍急的江河,他也许会后悔到蜀地时把话说得太死。
真正使这条古道从尘封的历史中显露出来,则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中国进行探险考察,并因《丝绸之路》一书声名遐迩的斯文·赫定就曾预言,中国将依靠丝绸古道来与日本一决胜负。
的确,在八年抗战中,斯文·赫定的预言几乎变成了现实,只是为中国输送战略物资最重要的生命线并不是他所指的丝绸古道,而是大后方云南连接外界的茶马古道。
此后进行的滇西抗战,实际上就是围绕对茶马古道的控制权展开的。
从大理分道的另一条茶马古道向西北而行,经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昌都、拉萨再到尼泊尔、印度。
这是一条隐没在滇西的群山中,也隐没在中国历史书中的茶马古道,一两千年来,它的生命只是在一代代的茶商、赶马人、探险家、僧人艰难的行走中得以延续。
与茶马古道的其它线路相比,它延伸的路径更加的艰难和隐晦,以至于除非是亲身走过,否则不会想到有人能用双脚去丈量滇西北雪山与雪山的距离。
在云南生活的诗人于坚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一辈子也看不见地平线/要看得远,就要向高处攀登/但在山峰你看见的仍然是山峰/无数更高的山峰……这其实也是当年行走在茶马古道滇藏线上的赶马人最直观的感受。
这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令人惊心动魄的线路,它不像中原平坦地区的道路那样显眼,而是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但是这样的路却因地理环境的险恶而呈现蜘蛛网一样的布局,不同的茶叶商和赶马人走的茶马道不尽相同,没有一条显而易见的捷径,有的只能是探索,只要存在走得通的可能,都有人去尝试,因此,这条茶马古道也就成为了亚洲大陆历史上最为复杂的商业道路,它的复杂在于,要抵达西藏,就必须穿越亚洲大陆板块最险峻的横断山脉,必须穿越澜沧江、怒江、金沙江,这也是今天茶马古道滇藏线为什么没有一条清晰而固定线路的原因。
其实想想也就明白,在通向西藏的过程中,沿途的高山与大河足以将世界上的任何道路埋藏,所有从这一地区穿过的道路都必须低调和谦虚,必须不示声张地顺从山的脾气江河的脾气,否则小小的一次雪崩或者小小的一次洪流,都可能将所谓的道路拦腰折断。
那么,在漫长的岁月里,又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无数的人宁愿以生命为代价,一次次行走在茶马古道的滇藏线上?回答竟然是一个“茶”字。
据专家考证,这条线路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
因西藏属高寒地区,海拔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食。
在高寒地区,需要摄入含热量高的脂肪,但没有蔬菜,糌粑又燥热,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不但能够分解脂肪,又防止燥热,故藏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
明万历年间王庭相作《严茶议》说:“茶之为物,西戎吐蕃古今皆仰给之。
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
是则山林茶木之叶,而关国家政体之大,经国君子,固不可不以为重而议处之地也。
”王庭相的这段文字,清楚地说明了藏区与茶区的自然与历史的关系。
在藏语中,“茶”的发音是“加”,藏族古谚有云:“加察热!加霞热!加梭热!”翻译为汉语就是:“茶是血!茶是肉!茶是生命!”然而西藏虽然是茶叶消费大区,但却不产茶,而在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藏区和川、滇边地却又产良马。
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这样,藏区和川、滇边地出产的骡马、毛皮、药材等和川滇及内地出产的茶叶、布匹、盐和日用器皿等等,在横断山区的高山深谷间南来北往,流动不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趋繁荣,形成一条延续至今的“茶马古道”。
三、茶马南道茶马南道分为三线,即东出老、越,南出缅、泰,西出缅、印。
在这三条线中,马帮常走和运量最大的是南出缅、泰这一条,即从普洱县出发,经那柯里、思茅、车里、勐海、打洛通往缅甸的景栋。
在旱季,由普洱经德化、那迁、六顺、糯扎渡口至澜沧、孟连、通往缅甸的景栋也是马帮常走之路。
然而到了雨季,由于澜沧江水涨,常常导致马路不通。
李佛一先生1939年发表在《教育与科学》杂志上的文章谈到,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缅甸所属猛艮土司境内,尚未通行汽车,勐海每年出口的茶叶,须取道澜沧江之孟连土司地出缅。
西北直运到缅属北掸邦中心锡箔上火车,由锡箔西南运经瓦城(曼德勒),再直南经大市而达仰光,再由仰光换船三日或四日到印度加尔各达上岸。
再上火车北运至西里古里。
由西里古里用牛车或汽车运至葛伦堡。
至此又须改用骡马运入藏。
这样的茶马商道,不要说走一遍了,就是说一遍也让人感觉到累,然而这样的路线到拉萨不过三四十天,而走茶马西道经下关、中甸入藏,顺利的话也要三四个月。
因此,即使是运至西藏的茶叶,走茶马南道的也渐渐多了起来。
当年,随着勐海茶叶产销的日渐兴盛,云南南部的茶叶运输繁忙异常,据《十二版纳志》载:“每届冬晴季节,祥云、镇南、蒙化、景东等成千上万的后路马帮都向勐海集中。
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出入思茅区的马帮分为前路马帮、后路马帮以及藏族马帮。
从滇中、滇东南一带而来的马帮称之为前路马帮;从滇西方向而来的马帮称之为后路马帮,而从滇西北方向而来的马帮则被称为藏族马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