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 第3单元 角的度量:4 画角(1课时)》教案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角的度量:4画角(1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什么是角,了解角的概念。
2.能够用角度量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3.能够通过绘制角的方式展示角的大小。
4.能够认识到角度的大小可以用数字表示。
二、教学重点1.理解角度,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通过绘制角,展示角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1.熟练掌握角度的度量方法。
2.理解角度的概念,能够准确绘制不同大小的角。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彩笔等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好相应的学习用具,如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角的度量和绘制角,让学生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并引起兴趣。
第二步:讲解角的概念(10分钟)1.讲解角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端点构成的图形。
2.介绍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可以用度数表示。
第三步:绘制不同大小的角(25分钟)1.老师示范如何用尺子和圆规绘制不同大小的角,让学生跟随操作。
2.学生们轮流站在黑板前绘制不同大小的角,教师给予指导和指正。
第四步:角度的计量(10分钟)1.讲解角度计量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如何用角度表示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练习在纸上画出特定角度的图形,并标明角度值。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度量和绘制方法,引导学生复习巩固。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相关练习。
2.练习纸上画出指定大小角度的图形并标明角度值。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角的度量和绘制展开,学生积极参与,但也存在部分学生对角度计量理解不深,需要在课后加强巩固练习。
下节课将继续巩固角的度量和计量知识,引导学生更深入理解角的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 第2课时(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观察物体观察物体第2课时(苏教版)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归类,分类理解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发现其特征。
•归类分析物体,并总结归纳规律。
教学重点•正确观察物体发现特征。
•通过归类分析,理解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性。
教学难点•通过归类分析,总结归纳规律。
教学准备•展示用物体:红蓝黄绿色的小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锥、圆柱体、圆锥体、橙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来导入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开始进行观察。
•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什么物体?这些物体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球、橙子、手表、花盆、电视机、书桌……•教师:这些物体有什么相似之处或共同的特点?Step 2 观察物体让学生观察展示用物体,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物体的特点和不同之处。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认真观察这些物体,他们的形状、颜色、质地、大小等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或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梳理出每个物体的特点和不同之处,并总结出相似之处。
Step 3 归类分析根据观察的特点,让学生将物体分类,可以先分类为球体、长方体、正方体、三角锥、圆柱体、圆锥体和橙子,然后根据颜色进行细分。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将这些物体按照他们的形状、颜色分类,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并将他们分类整理。
Step 4 总结归纳让学生将分类整理后的物体摆在桌上,让学生观察,从中找出每组物体的不同之处和共同之处,并将其归纳总结。
•教师:同学们,请你们用笔画出相同的物体或特点,再用框圈出每组物体不同的地方,最后让我们总结一下不同组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评价•能够正确观察物体,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
•能够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归类,分类理解物体的共性和差异性。
•掌握分类的方法和步骤,并总结归纳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以内的分数,认识分数1的概念。
2.掌握分数1的写法。
3.通过一些生活实例,理解1以内的真分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掌握分数1的概念。
2. 理解真分数的概念。
难点: 1. 区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
2. 确保学生对分数1的写法准确。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及准备好的教辅材料。
2.学生练习册和纸笔。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教师出示一个圆形的巧克力,并说这是一个完整的巧克力,让学生们想象如何把这个巧克力平均分成两份。
2. 引入介绍分数1的概念,让学生通过上述实例,理解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的概念。
3. 讲解教师讲解1以内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分数1的写法。
4. 练习让学生通过书上的练习,固定分数1的写法和认识。
第二课时1. 复习第二课时开始先进行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巩固分数1的概念。
2. 实例引入给学生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们判断这些图片中是否表示了分数1。
3.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组讨论一些真分数的实例,分享给全班。
4. 再讲解通过学生的讨论,加深对真分数的理解。
第三课时1. 教学游戏设计一个分数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强对分数1和真分数的认识。
2. 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完成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总结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让学生能够全面复习。
五、教学反思本单元主要围绕分数1和真分数展开,通过生活实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在教学中注重互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未来可以结合更多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1.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
直线、射线、线段和角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
接着引出角的概念,介绍了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分类以及角的画法。
2.教学内容的编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能力,从直观过渡到抽象,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能力。
3.本单元主要教学直线、射线、角的认识和角的度量,这是学生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扩展和提高的。
掌握直线、射线、角的相关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基础。
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交流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
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好基础。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
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现在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
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恰当地把握教学目标。
本套教材把有关角的知识分了三个阶段编排,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前后又有连贯性。
老师要树立整体意识和目标意识,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明确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理顺学科教学总目标、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学期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练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2.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正确运用运算规则和方法。
2. 教学重点: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练习本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
例子: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2. 讲解:通过PPT,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讲解和示例。
例子:(1)加法:1 + 2 = 3(2)减法:5 2 = 3(3)乘法:3 × 4 = 12(4)除法:12 ÷ 4 = 3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练习题:(1)2 + 3 =(2)7 4 =(3)5 × 6 =(4)24 ÷ 4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解决,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例子: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如:小华买了2个苹果,又买了3个香蕉,请问小华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加法:1 + 2 = 3减法:5 2 = 3乘法:3 × 4 = 12除法:12 ÷ 4 = 3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完成练习本上的练习题。
2.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算规则和方法进行解决,并写解题过程和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知识。
2.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
2. 理解角的分类,特别是直角、平角和周角的概念。
(二)教学难点。
1. 量角和画角时对度数的准确把握。
2. 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如周角与平角、直角的关系等。
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一)角的度量(3课时)1. 第一课时: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
- 教学目标。
- 让学生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符号“°”。
- 认识量角器的构造,知道量角器的中心、刻度线和刻度。
- 教学过程。
- 导入。
- 展示不同大小的角的实物或图片,如打开的折扇、剪刀张开的角度等,提问学生如何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 新授。
- 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的定义,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 拿出量角器,向学生介绍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刻度。
- 让学生观察量角器上的刻度,找出直角对应的刻度(90°)。
- 练习。
- 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指出30°、60°、120°等角的刻度位置。
- 总结。
- 回顾角的度量单位和量角器的基本构造。
2. 第二课时:用量角器量角。
- 教学目标。
- 使学生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 能正确地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 教学过程。
- 导入。
- 复习上节课学习的量角器的构造。
- 新授。
- 教师示范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 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
- 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注意是内圈0刻度线还是外圈0刻度线)。
- 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些简单的角(如锐角、直角等),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本单元内容包括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物体的认识。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图形的拼接和组合,以及物体的相对位置,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等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钉子板拼图、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利用简单几何体进行组合等方法,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操作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物体的特征。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钉子板、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套几何图形卡片、组合几何体等。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例文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例文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例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2、让学生在比较中学会观察,学会总结。
3、渗透科学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1、出示一张测量表:这是小强学习测量以后,课外测量的几组数据。
你能根据这些数据算出它们的面积吗街心广场长30米宽20米花坛长3米宽2米地板砖长0.3米宽0.2米(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汇报。
(2)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出3个算式:街心广场: 30×20=600(平方米)花坛: 3×2=6(平方米)地板砖: 0.3×0.2=二、探索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位数之间的关系。
1、讨论:街心广场和花坛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长与宽之间又有什么关系总结:长与宽都扩大到原来10倍,面积扩大——100倍;长与宽都缩小到原来10倍,它的面积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缩小到原来的100倍也可以说是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2位。
2、小组讨论:我们应用刚才发现的现象,来比较花坛和地板砖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地板砖与屏幕相比,长和宽都缩小到原来的10倍,它的面积也就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所以它的积也会缩小到原来的100倍。
结果是0.06平方米。
3、这种方法得出来的结果是否正确你能用其它的方法验证吗(可以引导学生从直观涂一涂的方法来验证刚材的结论是否正确。
)4、引导学生总结:在小数乘法中,我们可以先把它们看成是整数来算,然后再看乘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积的末尾数出几位小数点上小数点。
三、尝试练习,再探规律。
1、试一试:根据第一算式求下面2个算式的积。
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的。
2、填一填:将上一题的计算结果填入表格中。
然后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15篇四班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篇1)一、说教材本课时内容是在同学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熟悉了小数的特征,并把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同学已有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在经受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洁的生活实际状况来猎取学问,从而提高同学对数学的学习爱好。
二、说学情分析同学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详细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
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化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同学慢慢脱离详细内容采纳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
本课中支配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阅历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同学的学习热忱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力量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使同学能结合详细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等活动,培育同学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沟通意识;培育同学有挨次地思索、争论问题的力量。
3、情感态度目标:让同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同学探究数学的爱好,猎取胜利的喜悦。
三、说教法学法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同学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同学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
同学们经通过观看、比较和沟通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究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提问供应话题:你喜爱运动吗?最喜爱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同学沟通活动,老师加以鼓舞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1.情境呈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竞赛的成果单)。
并出示如下信息:发现-队的成果分别是5.87米、5.85米、5.95米和6.30米.依据它们的跳远成果你能给它们排出名次吗?要使同学明确名次与米数大小有关.让同学实行小组合作的的方式,自己找出答案.汇报沟通.同学能想出2-3种解决方法.第1种把米化成分米, 5.85米是585厘米,5.87米是587厘米.305.95 5.875.85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假如整数部分相同,就从非常位开头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多位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第 37~38 页的教学内容,第 41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
1.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常用部件的名称及功能。
2.知道计算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正确使用计算器加减法。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
能正确使用计算器进行加减法。
多媒体。
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时候人们用什么工具计算吗?(生:算盘)显示算盘。
2.介绍算盘,引出计算器:算盘是汉族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简便的计算工具,迄今已有 2600 多年的历史。
无非现代人们拥有更方便的计算工具——计算器。
(出示各种各样的计算器。
)二、主动探索、学习新知1.了解计算器多媒体出示多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试题。
6897+5329+91267830+6780-136007328-1680-2099教师:你准备采用怎样的方法使计算又快又准?(多媒体出示选择项目)口算、笔算、珠算、计算器。
学生:计算器。
(闪烁此选项)教师:为什么想到用计算器?学生 1:因为数太大,步骤太多了。
学生 2:因为计算器算得很快,我以前用过。
学生 3:不用打草稿。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人们使用计算器?学生:(略)教师:计算器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很广泛,而且计算器算得又快又准,还携带方便,易操作(显示计算器优点)。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计算器。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一)。
)2.认识计算器(1)说一说:①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计算器,你认识上面的哪些按键,小组内说一说。
②上台给班上的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计算器和自己认识的按键。
(2)认一认:出示计算器示意图,教师指,学生说出各部份名称。
教师适时介绍相应按键的作用。
……教师:计算器上还有不少奇怪的符号。
这些是计算器的功能键,随着今后的学习,大家就会用到这些功能键了。
3.探索例 1(1)初次尝试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计算器,你们会用计算器来计算加减法吗?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来计算 181+63,181-63。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1. 教学目标•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掌握乘法的基本性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乘法的兴趣和应用能力。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乘法的概念•数的乘法是逐个数相等的若干个数的集合。
•乘法的基本符号和读法。
3.2 乘法的性质•乘法的交换律。
•乘法的分配律。
3.3 乘法的运算方法•基础乘法口诀表的掌握。
•单位乘一数不变。
•乘法中的拆分、组合。
3.4 乘法的应用•小学生的生活中的乘法应用。
•数学问题的解法。
4. 教学步骤4.1 导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乘法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定义和基本符号。
4.2 讲解乘法的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讲解乘法的交换律和分配律的概念,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意义和应用。
4.3 演示乘法的运算方法•示范演示基础乘法口诀表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掌握。
•通过练习题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乘法中的拆分、组合等运算方法。
4.4 引导学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解决,培养他们运用乘法的能力。
5. 教学方法•演示法:通过演示和解释,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实践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教学评估•课堂练习:出示乘法练习题,考察学生对乘法运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实际应用评估: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际运用乘法解决问题,评估他们的应用能力。
7. 教学资源•乘法口诀表;•乘法练习题。
8.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究更复杂的乘法运算方法,如多位数相乘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通过阅读相关数学故事和练习题深入理解乘法的应用。
以上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乘法教案的详细内容和安排。
根据教案的步骤和方法,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培养他们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教案(共4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观察物体》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不同视角,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共有4个课时,内容包括: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以及立体图形的拼接。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简单的平面图形,对图形的认知和观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立体图形的观察和理解,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3.让学生学会用展开图的方法,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让学生理解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采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展开图的示例,用于讲解展开图的方法。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物体,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观察物体。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正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教案,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大学教案、其他教案等等,想了解不同教案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lesson plan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university lesson plans, other lesson plan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lesson plans, stay tuned!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每一个四年级数学教师都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面积的计算》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面积的计算》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面积并能够正确计算面积;- 掌握常见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的面积计算方法;-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板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 教具:纸板、直尺、量角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不同形状的桌子,并询问学生这些桌子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决定了一个桌子的大小?如何衡量桌子的大小?2. 研究面积的概念- 简单介绍面积的概念: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用的空间大小;- 通过示例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等)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的面积,并引导学生观察、总结规律。
3.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并回顾正方形的特点: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过示例计算,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面积= 边长 ×边长。
4. 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并回顾长方形的特点:两条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通过示例计算,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面积= 长边长 ×短边长。
5.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并回顾三角形的特点:三条边,三个角;- 通过示例计算,引导学生研究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面积= 底边长 ×高 ÷ 2。
6. 综合运用- 给学生布置一些练题,结合所学知识计算不同形状图形的面积;-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思路与结果。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的研究状态,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针对学生群体或个体,提供适当的支持和辅导;- 对学生在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并激励学生。
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不同形状的事物,并利用所学知识计算其面积;-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情境可以运用到计算面积的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角的度量 人教版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
2.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2 亿以内数的读法。
教学难点:1. 大数的读法规则。
2. 数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数器、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如人口数量、财政收入等),引导学生感受大数的大小和意义。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大数的认识和了解。
二、探究(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1.2 亿以内数的特点,如数位、计数单位等。
2.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规则。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实践(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 1.2 亿以内的数,让学生尝试读出来。
2. 学生分组进行读数比赛,提高读数的准确性和速度。
3.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和讲解。
五、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2 亿以外的数该如何读?2. 学生分小组讨论,尝试总结出 1.2 亿以外数的读法规则。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规则。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了 1.2 亿以内数的读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发现数学规律。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三篇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练习册1号2号2,3,4题,3号4号1,2题
家庭作业:学习与评价
作业反馈
课后反思:
2. 五千零六十万写作( ),它是一个( )位数,最高位是( )位。
二、比大小。
492400883 492883440
493004883 492883440
【达标检】
教材44页、45页1、2、3题。
【拓展训练】
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980000000 504000000
258000000 207950000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一
十、万、百、千万、亿
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多位数的读法写法
比较多位数的大小
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近似数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练习册综合训练练习(2)2号,3号,4号1,2,3题。1号1,2,4题
家庭作业:学习与评价(第三单元第六课时)
作业反馈
课后反思:
课题
整理与复习二
课时
第七课时
2.周角:当角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后与另一条边重合时,这时的角就是周角。
3.1周角=2平角=4直角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巩固提升】
一、填空。
1.用量角器量角时,要注意( )与( )的重合,( )与( )的重合。
2.∠1与∠2的和是126°,∠1=71°,∠2=( )。
二、判断。
学习难点:大数的改写以及比较方法。
落 实 目 标
自主调整
【温故知新】
1.体会大数的意义、读法、写法、比较、改写。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单元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认识线段、直线、射线和角,角的分类和画角。
线段、直线、射线和角都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是其他几何图形的基础。
首先将线段、直线、射线进行比较。
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引出角的概念。
学情分析:1.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2.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
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过程与方法:1.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加强动手操作,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难点: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课时安排:本单元6课时总课时使用时间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题线段、直线、射线知识与技能:六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分。
进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关于射线、直线、线段的空间观念。
情绪、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操作研究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策略选择(教法、学法)教法:演示讲解。
学法:观察思考与小组合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课件、手电筒、直尺。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温铺垫,导入。
二、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1.出示一条线段:问:a.这是什么?(板书:线段)b.为甚么说它是线段?(即线段的特点?)c.你能画一条3cm长的线段吗?2.画一画:你能画出一条与线段不同的线吗?自由练(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启发)3.反馈汇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教案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个、180个?(课件依次显示每个整十度角的边,同时显示相对应的度数)。
师: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作了度量角的工具▬▬量角器。
2.认识量角器。
(1)师: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半圆仪。
(课件出示量角器的图形),同时,让学生拿出学具“量角器”。
请大家仔细观察自己的量角器,看看你有什么发现?(2)学生合作研究量角器。
(3)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此处重点说明量角器的组成: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90°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
(板书: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和外刻度)师:请你指出量角器上1°角的顶点及它的两条边。
10°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吗?20°、100°、180°(课件依次显示每个整十度角的边,同时显示相对应的度数)。
(4)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这里所有角的顶点都在哪里?(中心);所有角的一条边都在哪里?这共同的一条边也就是0°刻度线,而另一条边所指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3、认识几度角(1)课件显示:在量角器上出示30°、150°角让学生读出角的度数。
为什么同一个刻度,一个表示30°,另一个却表示150°,(此处可以多出几组这样的度数。
)那么我们在量角器上读角的度数时要注意什么?(2)量角器上找出60°,100°,145°的角,并指出这些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3)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
4、尝试量角的方法师:要读出这个角的度数该怎么办?请大家用量角器试一试,看看能不能量出它的角度?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动手量一量,然后,学生汇报结果。
角的度量量角器:中心、0°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量角的方法:中心对顶点,0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边1、角的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教学目标- 认识整数的含义和概念- 理解整数的正负之分- 掌握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 进行简单的整数运算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教具:数轴、整数卡片等- 备课内容:浏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运算规则,准备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案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张数轴展示整数的正负之分,引发学生对整数的兴趣。
2. 引入:通过实际场景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整数的存在和应用。
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
3. 概念解释:简单明了地解释整数的定义和含义,并通过实物数轴让学生直观感受整数的表示方法。
4. 表示法:教授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画出一些简单整数的表示。
5. 比大小:通过数轴和实例,让学生掌握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6. 整数运算:教授整数加法和减法的规则和运算方法,通过实例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整数运算练。
7. 反思总结:让学生对整堂课进行反思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重点- 整数的定义和含义- 整数的表示方法及比较大小-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扩展- 引导学生应用整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给学生一些拓展性的整数运算练,提高他们对整数运算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评估-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对整数概念的理解和表示方法的掌握程度- 练测试:通过小练或作业,检验学生对整数运算规则的掌握情况- 总结反思:听取学生对整堂课的总结和回顾的答辩教学反馈- 对学生在课堂互动、练测试和总结反思中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记录学生的研究情况,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依据教学扩展-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兴趣,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拓展性的教学内容,如整数乘除法等。
备注此份教案为一份参考教案,根据教师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情况,可以作适当调整和修改。
教案中的实例和练习题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增加或改动。
四年级上册数教案-学第3单元《第2课时 角的度量》人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第2课时角的度量》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
2. 使学生理解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3.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角的度量。
2. 角的画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角的度量方法。
难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角的初步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角的大小,从而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1)认识量角器让学生观察量角器的形状,了解量角器的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圈刻度。
(2)学习量角的方法教师示范量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量角器的放置、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的对齐、角的起始边与0刻度线的重合等要点。
(3)学习画角的方法教师示范画角的方法,引导学生注意量角器的放置、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的对齐、角的起始边与0刻度线的重合等要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量角和画角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 巩固提高通过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5. 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量角器的使用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辅导。
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学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的关键。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多花一些时间,通过详细的讲解、示范和指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射线、直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2、认识角,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和画法。
3、掌握角的分类。
过程与方法:1、经历射线、直线、线段以及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2、经历量角、画角和角的分类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直线、射线;认识角和角的构成,掌握角的表示方法;理解各种角的意义;掌握画指定度数的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线段、直线、射线;建立角的正确概念;角的分类及其之间的关系;利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整体思路:1、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学生对图形的基础认识,内容比较形象直观,学生生可以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来掌握本单元的知识要点2、学生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获得直接的感性体验,再在小组交流中形成知识技能。
3、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学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加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1课时:线、射线、线段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教学重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尺,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民族团结内容:民族团结心连心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一、认识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下面的板书填在一个表里)出示线段(长4分米)提问:谁来告诉大家,黑板上的图形叫什么?(板书:线段)提问:线段要怎样画?(按学生的回答画线段)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指出: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师:谁能来量一量黑板上的线段,告诉大家,它的长是多少。
现在看老师再来画一条5分米长的线段。
2.认识射线师:如果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老师延长第二条线段)就得到一条射线。
(板书:射线)师:把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直尺或三角尺可以画出射线:先点一点,再沿着尺的一边画射线。
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射线。
师:谁再来说一说,射线有哪些特点?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3.认识直线师:现在,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
(板书:直线)师: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师:谁来说一说,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直线。
4.提问: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师: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二、巩固练习做“练—练”第1题三、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四、布置作业课本39页做一做板书设计:认识射线、直线、射线课后反思:第2课时:角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射线,直线,能识别射线、直线和线段三个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线、射线和角的表象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学。
教学重点:角的意义教学难点:射线、直线和线段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活动角、尺或三角板教学课时:1课时民族团结内容:三个离不开学生掌握“三个离不开”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认识射线和直线1.认识线段的特征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是有限长的,我们可以用直尺量出线段的长度。
2.认识射线指出:射线也是直的,它只有一个端点。
另一方没有端点,可以无限地延长下去,是无限长的。
指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是无限长的,所以不能量出它的长度。
3.认识直线我们把线段两端无限延长,(边说边把第三条线段延长就得一条直线。
二、区别与联系师:大家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直线有哪些特点?学生自主交流。
三、学习新知认识角1.引入课题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角,谁能说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角?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进一步学习角。
2.认识角和各部分名称师:角是怎样的图形呢?现在仔细看老师画三个角,联系刚才学的知识,想想角是怎样组成的。
师: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问题,看第110页上面的三节。
出示小黑板上的三个问题:(1)角是怎样组成的?(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提问:角是怎样组成的?师;从这点(在黑板上点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画一个角? 这个点叫做角的什么?这两条射线呢?师:谁能来写一个表示角的符号?教师说明角的符号“∠”的写法,并举例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
提问:如果写数字2,应该怎样读?四、巩固练习1.做“练—练”第2题2.学生拿出三角尺放在课桌上,一边指顶点和边,一边自己说出名称。
出示三角尺,并且手指每个角的三个部分,学生齐说各部分名称。
五、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六、布置作业同步练习册板书设计: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角的符号“∠”,写成∠1,领学生读“角一”。
课后反思:第3课时:角的度量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的角,并知道它的度数,会用量角器量角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同时使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怎样读出角的度数教学准备:量角器、三角尺教学课时:1课时民族团结内容:热爱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乡树立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建设美好家乡的信念和理想。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3.引入课题。
也许有的同学会说我们可以用尺子进行测量线段的长度,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那该多好啊。
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
(板书课题)二、认识量角器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
这就是一个量角器,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
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
(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
(板书:)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
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
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 拉出10、30、90、120、180,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
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180呢?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45呢?80?)90呢?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
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
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
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 刻度线。
(老师巡视)三、教学角的量法1.自学课本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
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
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
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
师: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四、课堂小结你学会了什么?五、布置作业1.课本40页做一做1、22.课本43页的第2题、第3题板书设计:角的度量量角的方法课后反思:第4课时:角的分类教学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平角和周角形成过程,并根据角的度数加以区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教学准备:量角器、活动角、尺或三角板,各种角的学具教学课时:1课时民族团结内容:同呼吸共命运让学生体会新疆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谁也离不开谁。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最近讲了什么知识?(角的知识)师:谁愿意说说什么叫做角?师打开一个口袋,里面是各种角:21 34 5 6师:我们每组都准备了许多角,面对这些角,你们打算怎么分类研究?二、探究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把每组的角进行分类师: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你们知道比直角大的角、比直角小的角叫什么角吗?学生边小结什么是直角、锐角、钝角。
板书: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2.你们是按角的度数进行分类的吗?师:你们量了吗?量一量这些角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三类角中,哪一类角比较特殊?(直角)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直角?3.请选择适当的学具,每人画一个直角指名汇报,你选择了什么学具?怎么画的?4.用最快的速度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指出你用什么方法帮同学检查的?(板书:目测、量、比三角板)5.小结:以90°的直角为标准,来判断锐角、钝角,所以直角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