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案例(四)

合集下载

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曲突徙薪》练习题及答案.doc

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曲突徙薪》练习题及答案.doc

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曲突徙薪》练习题及
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的必考题型,要想解答好这类题型必须在课下多做练习,在做完阅读练习之后要认真总结归纳,下面为大家带来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曲突徙薪》练习题及答案,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水平。

曲突徙薪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烟囱),傍有积薪。

客胃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则且有火患,主人默()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 ),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

灼烂者在于上行(hng),余各()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

今论功()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请之。

1.文中四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词,依次正确的一项是()
A.焉尔因以
B.然之以而
C.焉尔因且
D.然之以且
2.指出下面两句中的通假字。

①不则且有火患( 通) ②曲突徙薪亡恩泽( 通)
3.翻译以下两句。

①不则将有火患
②焦头烂额为上客
4.主人乃悟而请之,主人悟出了什么道理?()
A.应该首先感谢有先见之明的人。

B.不应忘记提醒过自己的人。

C.更要感激进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听忠告的教训,勇于承认错误。

参考答案:曲突徙薪
1.B
2.①不通否②亡通无
3.①否则将有火灾②头和额都烧焦了的人为上等客
4.D
上文为大家带来了2017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曲突徙薪》练习题及答案,希望中考生能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题做题水平,这样就能使大家轻松应对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上海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上海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

2017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斗折蛇行,。

(柳宗元《小石潭记》)(2)锦相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落曰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4)试问卷帘人,。

(李淸照《如梦令》)(5),草盛豆苗稀。

(陶渊明《归园田居》)2.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下列各题四块玉•别情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1)这首元曲的作者是。

(2)下列对这首元曲的内容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一点相思几时绝”表现出相思之苦。

B.“袖拂”是为了避免杨花妨碍视线。

C.“溪又斜”中的“斜”指溪流拐弯。

D.对离别情景的描写贯穿了整首曲子。

3.阅读下文,宪成下列各题登泰山记(节选)姚鼐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隧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是“五岳之首”。

B.姚鼐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泰山又称“估宗”。

D.姚鼐是桐城派古文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蹬几不可登(3)这段文字主要写了和。

4.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人有馈一木者,家僮曰:“留以为.梁。

”余曰:“木小不堪也。

”僮曰:“留以为栋。

”余曰:“木大不宜也。

”僮笑曰:“木一也,忽病其大,又病其小。

”余曰:“小子听之,物各有宜用也,岂惟木哉?,’他日,为余生炭满炉,烘人。

余曰:“太多矣。

’’乃尽.湿之,留星星三二点,欲明欲灭。

余曰:“太少矣。

”僮怨曰:“火一也,既嫌其多,又嫌其少。

”余曰:“小子听之,情各有所适也,岂惟火哉?”(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留以为.梁②乃尽.湿之(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木料只有一根,(你)忽而痛恨它大,忽而又痛恨它小。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上海市各区2017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2017年初三二模徐汇区(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①,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

”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

”帝然之。

(有删改)【注释】①行义:行为道义。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4分)(1)少.与王安石游( ) (2)以吝故不及.(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2分)安石何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曾巩认为王安石的优点有文章学问高超、行为道义杰出、 等,14.选文内容体现曾巩的为人特点是( )(2分)A. 嫉恶如仇B.左右逢源C.春风化雨D.客观理性(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1——14题(12分)11.(4分,每空2分)(1)年轻 (2分)比得上12.(2分)王安石为人怎样?13.(4分,每空2分)敢于有所作为 不愿改正自己的过错14.(2分)D2017年初三二模闵行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 先主一见马超,以为平西将军,封都亭侯,超见先主待之厚也,阔略无上下礼,与先主言,常呼字,关羽怒,请杀之,先主不从,张飞曰:“如是,当示之以礼。

”明日大会诸将,羽、飞并挟刀立直,超入顾坐席,不见羽、飞座,见其直也,乃大惊。

自后乃尊事先主。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先主不从.( ) (2)明日大会.诸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超入顾坐席 13.关羽“请杀之”的原因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4.对本材料中人物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先主宽厚仁爱B.张飞求贤若渴C.关羽简单粗暴D.马超知错就改(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11.(4分)(1)听从(2分) (2)会合(或:聚会、集会)12.(3分)马超进入,环顾座位。

2017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停顿和断句

2017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停顿和断句

2017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真题考点---停顿和断句一、【2017年福建省中考】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壁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幔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嶂。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注】①三姑:地名。

②幔亭峰:山峰名。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答案】(2)A【解析】由于划线句中有“以--------为---”作为固定句式的标志,所以较容易划出第一层: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排除CD项,再看B项“土人新”明显错误,排除B项,选A。

划线句的译文是:当地人用木板沿岩壁修筑房屋,弯曲、笔直、高低不一(有的弯曲,有的笔直,有的高,有的低矮),都是顺着宛转的岩壁修筑。

(一)文言断句的基本概念。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例: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断句为: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译文:你先回家,等(我)回来,(我)给你杀猪(吃)。

夔一足也,断句为:夔一/足也---译文:有像夔这样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二)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 1.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

2017初三中考模拟专题四阅读理解与鉴赏之文言文(有答案解析)

2017初三中考模拟专题四阅读理解与鉴赏之文言文(有答案解析)

专题四文言文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洪渥传(宋·曾巩)洪渥,抚州临川人,为人和平。

与人游,初不甚欢,久而有味。

家贫,以进士从乡举,有能赋名。

初进于有司,连辄出;久之乃得官。

官不自驰骋,又久不进,卒监黄州麻城之茶场以死。

死不能归葬,亦不能返其孥。

里中人闻渥死,无贤愚皆恨失之。

予少与渥相识,而不深知其为人。

渥死,乃闻有兄年七十余,渥得官而兄已老,不可与俱行。

渥至官,量口用俸,掇其余以归,买田百亩,居其兄,复去而之官,则心安焉。

渥既死,兄无子,数使人至麻城,抚其孥,欲返之而居以其田。

其孥盖弱,力不能自致。

其兄益已老矣,无可奈何,则念辄悲之。

其经营之由不已,忘其老也。

渥兄弟如此,无愧矣。

渥平居若不可任以事,及至赴人之急,早夜不少懈。

其与人真有恩者也。

【注释】①驰骋:奔走钻营。

②孥(nú):妻子和儿女。

③摭(zhí):摘取,选择。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初/进于有司B.渥得官/而兄已老C.掇/其余以归D.其与人/真有恩者也2.贾逵年五岁,明惠过人。

其姊韩瑶之妇,嫁瑶无嗣①而归居焉,亦以贞明见称。

闻邻中读书旦夕抱逵隔篱而听之逵静听不言姊以为喜。

至年十岁,乃暗诵《六经》。

姊谓逵曰:“吾家贫困,未尝有教者入门,汝安知天下有《三坟》、《五典》②而诵无遗句耶?”逵曰:“忆昔姊抱逵于篱间,听邻家读书,今万不遗一。

”乃剥庭中桑皮以为牒③,或题于扉屏,且诵且记,期年,经文通遍。

于闾里每有观者,称云振古④无伦。

门徒来学,不远万里,或襁负子孙,舍于门侧,皆口授经文。

赠献者积粟盈仓。

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舌倦,世所谓‘舌耕’⑤也。

”注释:①嗣:子孙后代。

②《三坟》《五典》泛指故书。

③牒,供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

④振古:自古。

⑤舌耕:靠教授学生谋生。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嫁瑶无嗣而归居焉又何间焉(《曹刿论战》)B.亦以贞明见称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C.舍于门侧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D. 乃暗诵《六经》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3.(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山东省聊城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标准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聊城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标准解析)(解析版)

山东省聊城市2017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忆往昔,运河畔商旅chuān liúBù xī(),鲁西重镇百业兴盛;看今朝,京九侧宾客纷至沓来,江北水城 wàn xiàng gēng xīn()。

【答案】川流不息万象更新【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注重在本土文化背景下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以传统文化为指引,命题人煞费苦心,选取了一幅精致的对联,嵌入了“川流不息”“万象更新”,两个词语很基础,难度不大。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藤野先生》中,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都饱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B.《秋天的怀念》《我用残损的手掌》《苏州园林》《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史铁生、戴望舒、叶圣陶、都德。

C.成语“温故知新”“豁然开朗”“门庭若市”分别出自《论语》《岳阳楼记》《邹忌讽齐王纳谏》。

D.武松是《水浒》中着力塑造的人物形象,他景阳同打虎、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是一位快意恩仇的好汉。

【答案】C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3.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①《论语》《孟子》《庄子》《礼记》均为儒家经典。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现出屈原勇于追求真理的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答案】①×②√【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学”的浅显认知。

十多年来,聊城市一直关注社会文化热点。

在“国学”一度如火如荼的今天,今年的题型变动,是个鲜明的导向。

第一小题中,《庄子·礼记》显然不是儒家经典。

庄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4.按要求答题。

(2分)“每天进步一点点,三年语文灿年华。

”三年初中生活里,你一定学会了一些阅读积累的方法。

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山东省13市2017年中考语文试卷按考点分项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文言文阅读滨州(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5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

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①任:推荐。

②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③仕:指做官。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亭亭净植.植:立B.有狱.久不决狱:案件C.囚法.不当死法:法律D.将弃官去.去:离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判断正误。

C“法”,名词作状语,“依照法律”。

届时错误。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意义的理解。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一)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一)

2017年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一)一、(15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气氛(fēn)感慨(kǎi)吮吸(yǔn)春风拂面(fú)B.发酵(jiào)缄默(jiān) 鸟瞰(k àn) 恪尽职守(kè)C.窈窕(yǎo) 弦歌(xián) 摇曳(yè)随声附和(hé)D.踌躇(chóu) 造诣(zhǐ)苗圃(pǔ)脍炙人口(kuài)【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吮—shǔn,属于形近字误读;C.和—hè,是多音字;D.诣—yì,属于形近字误读。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A.粗犷家具城沧海一栗戛然而止B.脉搏名信片再接再厉脱颖而出C.寒暄口头禅克不容缓左右逢源D.追溯座右铭世外桃源金榜题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沧海一栗——沧海一粟;B.名信片——明信片;C.克不容缓——刻不容缓。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面对此情此景,他居然在心里无动于衷....。

B.暑假即将来临,许多资质不全的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C.那一天,阳光明媚,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到处传递着幸福的味道。

D.校长在开学典礼上夸夸其谈....,赢得了全体师生热烈的掌声。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无动于衷”的意思是“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用在此处与前面的“在心里”重复;B.“雨后春笋”一般用来形容新事物、进步事物,用在此处不妥;D.“夸夸其谈”是贬义词,用来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与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色彩相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由于进攻技术单一,使球队面对强敌束手无策。

B.81岁的胡院士在摘得山东科技最高奖后,殷殷嘱咐“科技创新还要靠年轻人”。

2017年湖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7年湖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

2017年湖北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解析】汇集2017年武汉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

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王闻之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王且何利利:好处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译文:答案:8.B9.C10.D11.魏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鼗半个魏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秦军一定会离开。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范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一讲 文言文阅读 第15篇 岳阳楼记(范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欲访姑苏台未果.( 实现 ) (2)未至木渎二里许.( 左右 ) (3)缘.山麓而东( 沿着,顺着 ) (4)时.正午( 正值,正当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A.桔槔与.歌声相答
吾与.汝毕力平险
B.其.劳苦殊甚 其.西南诸峰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 和小洲上的兰花,茂盛青翠。 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三、问题探究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旷达胸襟。 2.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 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迁客骚人 ”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的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 者之为”的“异”,是指古代文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 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我第二次到苏州任职将近四年了,一直想去探访姑苏台却没有实现。丙子五月二 十四日,雨后,我们乘小船从胥江出了日晖桥,看到农夫在插稻秧,田间的畦埂上 到处是妇女儿童,农夫满身都是泥滓,桔槔汲水的转动声与歌声相互应和,他们的 劳作特别辛苦。船缓缓地过了横塘,我们看到两岸群山郁郁青青,一片浓绿。快到 木渎两里左右,我们由别的水港过了两座小桥,就到了姑苏台下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真题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真题训练含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9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歌,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来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艾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6.对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3 分)()A.①古来共谈共:共同②高峰入云入: 耸入B.①五色交辉交:交相②四时俱备俱:都C.①猿鸟乱鸣乱:纷乱②沉鳞竞跃竞:争相,争着D.①盖竹柏影也盖: 只是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大概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18.“自康乐(谢灵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有什么言外之意? (3 分)二、(2018年山东省枣庄市中考题)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乙】崇祯五年①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②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③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④,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注】①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案例(一)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案例(一)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案例(一)导读:一:诬告杀牛《折狱龟鉴》①朝散大夫②钱和知秀州③嘉兴县,有村民告牛为盗所杀。

和令亟归,勿言告官,但召同村解之④,遍以肉馈⑤知识⑥,或有怨即倍与⑦。

民如其言⑧,明日有持肉告民私杀牛者,和即收讯,果其所杀。

【注释】①本篇选自《折狱龟鉴》,未注明出处。

《宋史·包拯传》有盗牛舌一案,于此类似。

②朝散大夫——封建时代对官员一种荣誉头衔,并非实职。

③秀州——今浙江嘉兴和上海淞江一带地区。

④解之——分割。

解音姐(jiē)。

⑤馈——音愧(kuì),赠送。

⑥知识——互相认识的人。

⑦倍与——加倍给他。

⑧如其言——按他的话去办。

【译文】朝散大夫钱和任秀州嘉兴县令的时候,有个农民告状说他的耕牛被人杀死。

钱和叫他赶快回家,不要讲上告的事,但是找同村人把牛屠宰分割,将牛肉分送给相识的人,如有怨恨你的人可以加倍给他。

这个农民按钱和的话办了,第二天有个人前来告那农民私宰耕牛,钱和把他拘捕起来进行审讯,果然耕牛就是他杀的。

二:投井岂复自缢《宋史》〔李兑〕①徙邓州②,富人仆死,系颈投井中而以缢③为解④。

兑曰:“既赴井,复自缢,有是理乎?必吏受赇⑤教之尔!”讯之果然。

【注释】①李兑——字子西,许州临颍(今河南许昌)人。

宋仁宗时曾任工部尚书。

本篇选自《宋史(李兑传》。

②邓州——今河南邓县。

③缢——音易(yì),用绳子勒死,吊死。

④解——解释,借口。

⑤赇——音求(qiú),贿赂。

【译文】李兑调任邓州,有个财主打死了仆人,在他脖子套上绳子投入井中,说是上吊死的。

李兑说:“既已投井,又自己再上吊,有这样的道理吗?一定是官吏接受贿赂教唆干的!”经过审讯,果然如此。

三:井尸《梦溪笔谈》①张杲卿②丞相知润州③日,有妇人夫出外数日不归。

忽有人报菜园井中有死人,妇人惊往视之,号哭曰:“吾夫也!”遂以闻官。

公令属官集邻里就井验是其夫与非,众皆以井深不可辨,请出尸验之。

公曰:“众皆不能辨,妇人独何以知其为夫?”收付所司④鞫问,果奸人杀其夫,妇人与闻⑤其谋。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8篇出师表(诸葛亮)课件

陕西地区2017中考语文第4部分古诗文阅读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第8篇出师表(诸葛亮)课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躬.耕于野( 亲自、亲身 ) (2)身使.孙权(出使 ) (3)乘胜克.捷(攻克、战胜 ) (4)江南悉.平( 全、都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 以.残年余力 B.乃.建奇策 乃.悟前狼假寐 C.而.备失势众寡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D.甚敬重之. 呼尔而与之.
三、问题探究 1.诸葛亮向刘禅提出哪些建议,主要陈说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因 为只有做到亲贤远佞、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馋邪开方便 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才不至于忠奸不分,赏 罚不明。 2.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哪几件大事? 三顾茅庐 临危委重任 临崩寄大事 3.作者在第五段自叙身世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自叙身世,说明自己的低微的身份,表达追念和感激先帝的知遇之 恩的深厚感情,也表达了对刘氏父子的忠心耿耿的情感。
四、文章中心 本文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 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作者“报 先帝”“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 ,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 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 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 ,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 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节选自陈寿《进〈诸葛亮集〉表》)

2017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17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含答案与翻译)

2017年内蒙古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宋初古文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穆修、张景辈始为平文①,当时谓之“古文”。

穆、张尝同造朝,待旦于东华门外。

方论文次,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穆修曰:“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曰:“有犬死奔马之下。

”时文体新变,二人之语皆拙涩,当时已谓之工,传之至今。

【注释】①穆修、张景:北宋初年人,提倡散文,对后来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欧阳修等都有影响。

平文:即散文,是区别于当时骈体文的一种文体。

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往岁士人多尚对偶为文()(2)穆、张尝同造朝()9.(4分)翻译下面的句子。

(1)适见有奔马践死一犬。

译文:(2)二人各记其事,以较工拙。

译文:10.(2分)穆、张二人描述“逸马毙犬”的用语,后人认为“拙涩”,为何当时“谓之工”?答:11.(2分)穆、张二人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答:【参考答案】8.(2分)(1)崇尚((2)到……去9. (4分)(1>(他们)恰好看到有一匹奔跑的马踏死—条狗。

(2)两人各自记述这件事情,来比较谁写得好谁写得差。

10. (2分)因为当时文体新变,可供参照的范例少,人们的评价标准还不够高。

11.(2分)珍惜时间。

在上朝之前的空暇还在探讨写作问題。

关注生活。

把生活看作写作的源头活水。

【参考译文】以往士人多喜欢用对偶句写文章,穆修、张景等人开始写散文,当时称为“古文”。

穆修、张景曾一起上朝,在东华门外等天亮,正议论文章时,恰好见到一匹奔跑的马踩死了一条狗,两人各自记述这件事情,来比较行文的优劣,穆修说:“马逸,有黄犬遇蹄而毙。

”张景说:“有犬死奔马之下。

”当时文体刚有所变化,张景和穆修的行文都还呆板生硬,那时已很认为出色了,一直是传诵到现在。

(2017内蒙古包头)【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

2017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7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1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7年贵州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公输(节选)墨子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胡不见.我于王于舅家见.之(王安石《伤仲永》)B.今有人于.此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舍其文.轩醒能述以文.者(欧阳修《醉翁亭记》)D.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复立楚国之.社稷(司马迁《陈涉世家》)20.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A.然胡不已乎这些胡人不会停止进攻B.此为何若人这是什么样的人呢C.荆之地方五千里楚国的土地方圆有五千里D.宋无长木宋国没有高大的树木21.选文中,通过“文轩之与敝舆”“①”“锦绣之与短褐”对比,墨子得出楚国攻宋是“②”的结论。

(4分)22.《邹忌讽齐王纳谏》与这一段选文都围绕“劝说”展开,下表对此进行了梳理。

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分)【参考答案】19. (2 分)D20. (2 分)A21. (4分)①梁肉之糟糠②为与此同类22. (4分)①)以家事设喻②楚王必定取宋【参考译文】墨子先生说:“但是为什么不停止呢?”公输盘说:“不行,我已经向楚王说了这件事了。

”墨子先生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好吧。

”墨子先生拜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自己装饰华美的车,邻居有破车,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华美的衣服,邻居有件粗布的短衣,却想要去偷;舍弃自己的好饭好菜,邻居只有粗劣饭食,却想要去偷。

2017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水调歌头》

2017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水调歌头》

2017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水调歌头》导读: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2017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的内容。

【原文】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翻译一]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我)只愿人能平安健康,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照翻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

)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记叙文《回家》以及文言文《潘生》

浙江省杭州市2017年中考语文记叙文《回家》以及文言文《潘生》

PART ONE
(3)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PART ONE
(4)示例: ①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苗苗奶奶精心准备 儿子儿媳爱吃的菜肴;苗苗爸妈、苗苗都想给亲人惊喜;苗苗奶奶寻找孙子时焦 虑、恐惧、自责、欣慰的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既有细腻的关爱,也有对家人的责 任和承担,还有久别后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中有不少文字写邻居们在寻找苗苗过程中的热心表 现,以及警察对苗苗的悉心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 ③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是小说通过写苗苗爸妈即将回家时家里发生的故事,反 映了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人聚少离多;老人小孩得不到充 分的关爱和照顾; 留守家庭成员对亲情的渴望。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令人担忧, 需要社会关注和思考。
PART ONE
这篇小说以祖孙两人的行为,道出了留守老人与孩子的辛酸。全文可分为三 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乐呵呵跑进了厨房”),写苗苗的奶奶听说儿子和媳 妇要回来过年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跑进厨房开始准备;第二部分(“ 就是, 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到“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写奶奶突然发 现苗苗不见了,在邻居们的帮助下,警察发现了苗苗在车站;第三部分(“工夫 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到结尾),写奶奶与大伙来到车站,奶奶生气的骂苗 苗不听话,警察说,苗苗来这里只是为了给爸爸妈妈一上惊喜。
(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PART ONE
(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案例(四)
本文是关于2017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案例(四),感谢您的阅读!
十九:辨伤有术《涑水纪闻》
李南公知长沙县,有斗者①甲强乙弱,各有青赤②。

南公召使前,以指捏之,乙真甲伪也。

诘之果服。

盖方有榉柳③,以叶涂肤则青赤如殴伤者。

剥其皮横置肤上,以火熨之,则如棒伤者,水洗不落。

南公曰:“殴伤者,血聚而硬,伪者不然,故知之。


【注释】
①斗者--打架斗殴的人。

②青赤--打伤后皮肤呈现出青一块红一块的颜色。

③榉柳--树名,落叶乔木,质地坚硬,可以做箱几之用。

榉音举(jǔ)。

【译文】
李南公任职长沙县的时候,有斗殴的,甲身体强而乙力气弱,双方身上都有青赤伤痕。

南公叫他们走到面前,用手指捏伤处,得知乙是真伤而甲是假造的。

经过审讯果然如此。

原来当地有一种榉柳树,用树叶涂抹在皮肤上,就呈现青赤色象是殴打的伤痕。

剥下树皮贴在皮肤上,用火烤后,就和用棒子打的一样,用水也洗不掉。

李南公说:“斗殴致伤,血聚在一块,里面是硬的,如果假造伤痕,皮下是软的,因此可以鉴别真伪。


二十:验尸《梦溪笔谈》
太常博士①李处厚知庐州②慎县,尝有殴人死者,处厚往验
伤,以糟、灰、汤③之类薄之④,都无伤迹。

有一老父救见曰:“邑之老书吏⑤也,知验伤不见其迹,此易辨也,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以水沃⑥其尸,其迹必见。

”处厚如其言,伤迹宛然⑦。

自此江淮⑧之间,官司⑨往往用其法。

【注释】
①--太常博士--官名,始于战国。

以后各代都设有五经、诸子、律学、算学和方伎等博士,教授贵族子弟。

因为西汉时隶属于太常寺,所以通称太常博士。

②庐州--今安徽合肥一带地区。

③糟、灰、汤--酒糟、肉块、草灰、米汤,相传用这类东西,可以查验尸体的伤痕。

参见宋代宋慈著《洗冤集录》。

④薄之--涂抹在上面。

⑤书吏--旧衙门里办理文书的小吏,俗称师爷。

⑥沃--用水浇泼。

⑦宛然--清楚,明显。

⑧江淮--长江淮水。

⑨官司--主管诉讼的官员。

【译文】
太常博士李处厚在庐州慎县任县令的时候,有个人因斗殴致死,他前去验尸,用酒糟、肉块、草灰和米汤等一类东西敷在尸体上面,还是查不到伤痕。

有个老汉求见说:“我是本县的老书吏,听说验伤没有查出;其实很容易辨认,用新红油伞在太阳光下覆照尸体,然后
用水浇泼,伤痕就可以现出来。

”李处厚按照他讲的办法,果然伤痕清楚可见。

以后江淮一带地方,处理这类案件常常使用这种方法。

二十一:罚款制斗《梦溪笔谈》
鞫真卿守润州,民有斗殴者,本罪之外,别令先殴者出钱以与后应者。

小人①靳②财,兼不愤③输钱于敌人,终日纷钱相视,无敢先下手者。

【注释】
①小人--指老百姓。

封建时代把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泛称为君子和小人。

在统治阶级内部,有时也因观点、品质的不同,互指为君子或小人。

②靳--音禁(jìn),吝惜。

③不愤--不甘心,不服气。

【译文】
鞫真卿任职润州时,老百姓有打架斗殴的,除判处本罪以外,还罚先动手的一方出钱给后还手的一方。

老百姓吝惜钱财,同时也不甘心拿钱给对方,所以整天相对争吵,但是没有人敢先动手打人。

二十二:叫子申诉《梦溪笔谈》
世人以竹木牙骨之类为叫子①,置人喉中吹之,能作人言,谓之“嗓叫子”。

尝有病②者,为人所苦③,含冤无以自言。

听讼者④试取叫子令嗓之,作声如傀儡子⑤,粗能辨其一二,其冤获申。

【注释】
①叫子--俗称“哨”或“笛”。

用竹木等两片相合,用气吹过中缝,即发出声响。

②--音阴(yīn),嗓子哑,不能说话。

③苦-欺压凌辱。

④傀儡子--木偶。

槐儡音kuílěl。

【译文】
民间用竹木牙骨一类做成叫子,放进喉中用气一吹,能发出人说话的声音,称作“嗓叫子”。

曾经有个哑巴受人欺辱,有冤无法倾诉。

办案人员试用嗓叫子放在他口中,发音如同木偶戏一样,大体能够辨出十分一二,他的冤情得到了申述。

二十三:还钞得钞《寄园寄所寄》①
聂以道曾宰江右②一邑,有人早出卖菜,拾得至元③钞十五锭④,归以奉母。

母怒曰:“得非盗而欺我!况我家未尝有此,立当祸至,可速送还!”子依命携往原拾处,果见寻钞者,付还。

其人乃曰:“我原三十锭,汝何匿其半邪?”争不已,相持至聂前。

聂推问村人,是实,乃判云:“失者三十锭,拾者十五锭,非汝钞也,可自别寻。

此钞宜给坚母以养老!”
【注释】
①《寄园寄所寄》--清代赵吉士著。

赵吉士,字天羽,安徽休宁人。

顺治年间举人,康熙时任山西交城县令,后调任国子监丞。

本篇转选自胡文炳所编《折狱龟鉴补》手抄本。

本篇的内容,元代杨著的《山居新语》中已有记述,聂以道也是元代人。

②江右--即江西。

元代把全国划分若干路,江西路是今江西省北部沿长江一带地区,首府在德化(今九江市)。

③至元--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在位时的年号。

④锭--古代银币铸成固定形状,叫锭,轻重不同,一般是一两为一锭。

元明以后通行纸钞,但仍以锭为计算单位。

【译文】
聂以道曾在江西一个县任县令。

有人早起卖菜,在路上拾得至元钞十五锭,拿回来交给母亲。

母亲生气地说:“莫非是偷来的钱骗我!况且我家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钱,一定要生大祸,赶快送还人家!”儿子依从母命,带了钱回到拾得的地方,果然看见有人来寻找,就还给了他。

可是那个人却说:“原来是三十锭,你为什么藏下一半?”双方争执不下,一起来到聂以道那里。

聂以道向村人调查,证明卖菜人所说属实,于是判决说:“丢的是三十锭,拾得是十五锭,说明拾得的不是你丢失的钱,你可以到别处寻找。

这十五锭应该给贤母作养老金!”
二十四:改恶从善《后汉书》。

王烈①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事陈②,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

盗请罪曰:“刑戮③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④之,遗⑤布一端⑥。

或问其故,烈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⑦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问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⑧,乃先盗牛者也。

【注释】
①王烈--字彦方,后汉献帝时人,以品德高尚称著乡里。

后来天下大乱,王烈逃亡辽东。

本篇选自《后汉书·王烈传》。

②陈--后汉颖川人,字仲弓,当时有名的学者,曾任太丘令,办事公正,为人称道。

③刑戮--受刑处死。

④谢--酬劳,感谢。

⑤遗--音位(wèi),赠送。

下文“遗剑于路”中的“遗”读音为移(yí),意为遗失。

⑥端--古时计算布帛的尺度,每两丈为一端,两端为一匹。

⑦激--激励,促进。

⑧推求--查访追究。

【译文】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

青年时曾在陈门下学习,因为品德高尚,称著乡里。

有个盗牛的被主人抓住,盗犯向牛主认罪,说:“判刑杀头我都心甘情愿,只求不要让王彦方知道这件事。

”王烈听说后派人去看望他,还送给他半匹布。

有人问这是为什么?王烈说:“盗牛人怕我知道他的过错,说明他有羞耻之心。

既然心怀羞耻,必然能够改正错误,我这样做正是为了促使他改过。

”后来有个老汉在路上丢了一把剑,一个过路人见到后就守候剑旁,直到傍晚,老汉回来寻剑,得到了遗失的剑,惊奇地询问他的姓名,并将这件事告诉了王烈。

王烈派人查访守剑人是谁,原来就是那个盗牛的人。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