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案: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
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之间》教案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之间》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提升沟通技巧。
3. 引导学生学会控制情绪,处理同学间的冲突,维护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教学重点1. 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重要性。
2. 沟通技巧的运用,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
3. 情绪控制和冲突处理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实践互相尊重、关心、帮助。
2. 培养学生运用沟通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情绪和冲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重要性,沟通技巧,情绪控制和冲突处理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做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沟通技巧。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实际场景,运用沟通技巧解决同学间的冲突。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 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3. 准备教学PPT,包括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内容,沟通技巧,情绪控制和冲突处理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真实故事,引出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同学之间应该具备的良好品质,如尊重、关心、帮助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如何做到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同理心等沟通技巧。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实际场景,运用沟通技巧解决同学间的冲突。
6.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重要性。
七、课堂练习1. 设计一道关于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填空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2. 设计一道关于沟通技巧的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沟通技巧的掌握程度。
3. 设计一道关于情绪控制和冲突处理的简答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之间》教案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之间》教案一、教学目标2. 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同学之间的基本关系2. 同学之间的互相尊重3. 同学之间的关心与帮助4. 解决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技巧5. 心理健康与同学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2. 教学难点:解决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1. 情景模拟2. 案例分析3. 小组讨论4. 视频观看5. 角色扮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情景,引出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同学之间的基本关系,强调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验。
5. 视频观看:观看一个关于同学之间关系的视频,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同学关系的重要性。
6.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同学之间关系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深入思考并在生活中实践。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角色扮演等。
2. 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实践能力:评估学生在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检验其是否能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包含图文并茂的PPT,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2. 案例材料:收集一些真实的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
3. 视频资料:寻找与同学关系相关的视频,用于课堂观看和讨论。
4.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学生角色扮演活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同学之间的基本关系,强调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重要性。
2. 第二课时:分析同学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验。
4. 第四课时:观看一个关于同学之间关系的视频,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同学关系的重要性。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2. 帮助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解决同学间的冲突。
3.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同学之间的相互尊重: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尊重他人的差异,不嘲笑、歧视同学。
2. 同学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包容他人的缺点。
3. 同学间的有效沟通:教授学生如何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达成共识。
4. 解决同学间冲突的方法:引导学生以和平、理智的方式处理矛盾,寻求共赢的解决方案。
5.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关系的思考。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相互尊重、理解与包容、有效沟通、解决冲突和团队协作的含义和重要性。
3.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同学间的真实案例,让学生讨论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4.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活动,通过实践体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相互支持、协作。
5. 总结: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同学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小组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沟通、协作等方面。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和案例。
2. 真实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小组活动材料:用于实践体验。
4. 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在不同情境下如何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有效沟通技巧解决同学间的冲突。
3. 分享体验:学生分享在团队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以及如何将这些体验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全国通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友好相处的重要性,认识到与同学友好相处对个人成长和班级团结的积极影响。
2. 培养学生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的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友好相处的技巧,学会尊重、理解、关心和帮助同学。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教学内容:1. 友好相处的意义:友好相处对个人成长和班级团结的积极影响。
2. 友好相处的技巧: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同学。
3. 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如何与同学共同面对困难,共同进步。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友好相处的重要性,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技巧。
难点:引导学生主动与同学交流、合作,培养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精神。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案例,引起学生对友好相处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讲解友好相处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友好相处对个人成长和班级团结的积极影响。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友好相处的正面案例,让学生了解友好相处的技巧,如尊重、理解、关心、帮助同学等。
5.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友好相处的场景,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1. 与同学友好相处2. 副团结协作,共同进步3. 内容:友好相处的意义、技巧、案例等。
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关于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感悟或心得。
2. 设计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同学们在友好相处方面的需求和困难,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友好相处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困难,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实践友好相处,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课《与同学友好相处》优秀教案
心理健康课《与同学友好相处》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
2. 提升学生的情商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3. 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促进班级和谐稳定发展。
教学内容:1. 同学友好相处的意义与重要性。
2. 培养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与技巧。
3. 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同学们字条、纸牌等小道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和学生进行简单互动,了解同学们之间的关系,并引入本课主题。
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同学友好相处的意义与重要性:同学友好相处能够促进班级和谐,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有利于共同成长和学业进步。
2. 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宽容包容、诚实守信。
三、方法与技巧分享(25分钟)1. 表达关心和赞许:鼓励同学们学会赞美他人,关心他人的需要与感受。
2. 学会倾听与沟通:培养学生积极倾听他人、准确表达自己的能力。
3. 协作与团队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在团队中相互支持和协作的能力。
4. 学会妥善处理矛盾冲突:教导学生冲突解决的基本原则,如适当沟通、寻求第三方协调等。
四、角色扮演(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同学演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其他同学做观众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五、情景训练(2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常见的同学关系问题,要求学生们结合课堂所学方法与技巧,提出恰当的解决方案。
六、课堂总结(5分钟)学生回答几个导入问题,总结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和意义。
七、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的作业: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班级的小团体活动,通过团队合作来提升同学友好相处的能力,要求给出活动计划和目标。
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理论讲解、小组活动和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方法与技巧。
通过情景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 全国通用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友好相处的含义2.掌握友好相处的基本方法3.培养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促进班级和谐氛围教学重点1.友好相处的含义和重要性2.基本的友好相处方法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和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2.如何在班级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促进班级和谐氛围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讨论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良好的团队合作需要友好相处和沟通的能力。
2. 学习友好相处(20分钟)1.学生阅读课本上有关友好相处的课文,思考问题:什么是友好相处?为什么友好相处很重要?2.引导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梳理友好相处的核心思想和方法,例如:尊重他人、接纳不同、理解同情、帮助他人等。
3.提供一些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实践这些友好相处方法,例如:如何在小组合作中解决矛盾和冲突、如何与陌生人交流。
3. 拓展(20分钟)1.学生小组间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汇总归纳出关键点,尝试制定针对班级情况的友好相处规则和行为准则。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班级或社交场合中落实这些友好相处方法,如何鼓励和帮助其他同学,让班级更加和谐。
4. 总结(5分钟)简单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并教育学生,建立友好关系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健康习惯,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多关注周围同学的感受,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回家与家人一起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并与他们一起思考如何在家庭中落实这些友好相处方法。
同时,学生需要继续在班级和日常交往中实践这些方法,并记录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育案例小明是班级中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
在上学期,小明和同桌因为一道数学题发生了争执,互相指责。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和同桌慢慢地沟通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们也变得更加友好了。
上了这堂课之后,小明更加明白了友好相处的重要性,他开始更加主动地与同桌交流,主动地与班级中其他同学打招呼,也更加自信了。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帮助。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技巧,学会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
二、教学重点:1. 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不嘲笑、歧视他人。
2. 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
3. 掌握处理同学间矛盾和冲突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视频或图片。
2. 教学素材(故事、案例等)。
3. 课堂活动所需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介绍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帮助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同学之间相处的正反案例,引导学生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互相尊重、关心和帮助。
5. 小组分享: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总结出同学之间相处的准则。
6. 情景模拟:设置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场景,让学生模拟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7.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沟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理解他人。
8.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关心、帮助。
9.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同学之间相处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10. 课后跟进:教师在课后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引导。
六、教学拓展:1. 邀请心理咨询师或社会工作者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组织一次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让学生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学会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冲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对同学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 同学间的互动评价: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做到互相尊重、关心、帮助。
和同学友好相处班会教案(五篇范例)
和同学友好相处班会教案(五篇范例)第一篇:和同学友好相处班会教案和同学友好相处【班会背景】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了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如何正确对待矛盾。
学生经常因一点小矛盾而出口骂人、动手打架,给同学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班会目的】通过“如何和同学友好相处”这个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理解至上”、理解“善待他人”,能够更好地相处,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与人交往的艺术,懂得以“宽容”来维护自己的友谊,巧妙地避免矛盾冲突,提高自己的性格修养,养成良好品质与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心理调节能力,从而懂得尊重,学会欣赏,提高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从容化解矛盾,珍惜同学友谊。
【班会过程】一、故事导入。
《对着大山喊话的孩子》: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
大山答应了。
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孩子忍不住生气了,喊道:“我恨你。
”他哪里知道这一喊不得了,整个世界传来的声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孩子哭着跑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对孩子说:“孩子,你回去对着大山喊‘我爱你’,试试看结果会怎样,好吗?” 孩子又跑到山上。
果然这次孩子被包围在“我——爱——你,我——爱——你……”的回声中。
孩子笑了,群山笑了。
男孩不解的、迷惑的摇摇头。
(一)、从故事中感悟。
师:仔细回想这个故事中的小男孩前后有什么变化? 这样的变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用吗?(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想让别人爱你,你就先去爱别人!” “你对他人付出了什么,他人也会回报你什么!”……)(二)师生谈话:“对啊!这段时间你们经常在老师面前抱怨其他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太冷漠、情绪太不友好,却不知道自己是对方的一面镜子,什么都是相互的,你是如何对待别人的,也决定了别人是如何来对你的。
即使有时候你的真诚换来的是一些小恶作剧,你也不必为此而伤感而报怨,放开心胸接纳包容别人,真诚总有回报。
《与同学友好相处》心理健康辅导方案
《与同学友好相处》心理健康辅导方案一、方案简介:本方案旨在提供一系列方法与技巧,帮助学生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促进同学间友好相处,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目标:1.了解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重要性;2.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彼此尊重和包容心态;4.解决学生在同学关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三、具体实施方案: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a.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同学间的沟通训练,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b.安排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同学们相互倾听与交流,建立互信的关系;c.学校打造开放的交流平台,如班级会议、社交活动等,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交流。
2.倡导尊重与理解a.学校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和价值观;b.鼓励学生主动了解他人的需求和背景,培养同理心;c.引导学生学会处理冲突,解决问题,并鼓励积极、合理的沟通。
3.增强合作意识和技能a.开展团队合作训练,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b.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的重要性;c.学校设置学生合作项目,让学生通过合作实践解决问题。
4.处理友好关系中的问题a.学校设置有专门负责学生关系处理的辅导员,提供帮助与指导;b.引导学生学会寻求帮助,及时处理友好关系中的问题;c.鼓励学生借助支持网络,找到可信赖的人与之交流。
5.发挥领导榜样的作用a.鼓励学生学会以身作则,成为同学中的榜样;b.学校设置学生领导小组,引领同学们建立友好关系;c.培养学生忠诚、正直和公正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四、评估与反馈:1.学校定期开展同学友好相处方面的测评,了解学生的进展情况;2.针对测评结果,不断改进方案,提供更好的辅导措施;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听取家长对学生友好关系的反馈和建议。
五、总结: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与同学们友好相处,建立彼此的信任和尊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本方案也将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创造和谐、友好的校园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之间》教案
最新心理健康教育《同学之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
2. 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良好品质,如善良、宽容、友善等。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掌握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处理好人际关系。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模拟: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和理解同学之间如何相处。
2.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自己的同理心。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习他人的优点,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成长的目的。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和理解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场地:教室2. 教学材料:PPT、案例、道具等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情境,引发学生对同学之间相处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3. 情境模拟: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
4. 案例分析:分享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提高自己的同理心。
5.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案例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6.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从不同角度去体验和理解同学之间的相处之道。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情境模拟、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中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同学之间的相处中存在的问题。
8.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同学之间相处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思考和践行。
9.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同学之间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对同学之间相处的理解和认同。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
五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题目:与同学友好相处一、教学目标:1.理解友好相处的重要性,了解友好相处的技巧。
2.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技巧,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3.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增进同学间的友谊,构建和谐班级。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友好相处?2.友好相处的技巧。
3.如何处理冲突?4.同学间的互帮互助。
5.班级协作和参与。
三、教学过程:1.开场:通过一些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入,诱发学生对友好相处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2.新授知识:首先介绍什么是友好相处,强调友好相处对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然后介绍友好相处的技巧,如尊重他人、耐心倾听、表达自己、诚实、善良等。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和体验技巧之间的关系。
3.探究对话:分小组讨论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冲突,并结合个别或群体案例分析和总结冲突处理的策略和方法。
4.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等活动,让学生在身体、情感和心灵层面上体验友好相处的价值和乐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5.互动教学:以班级为单位,学生在协作中体验、学习、反思和分享,在实践中加深交往技巧的领会和使用效果。
6.深化应用:通过问答、作业、分组讨论等形式检验和总结本次课程提供的交往技能,并提醒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己的交往技能。
四、教学要点和难点:1.友好相处的价值和基本技巧。
2.有效的冲突处理方式和方法。
3.班级协作和参与的重要性。
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建设,并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交往技能,增进友情,提高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水平。
五、教学评价:1.个人表现评价:学生在实践中表现出的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班级评测评价:班级在集体合作和参与方面的表现。
通过展现、项目、讨论、学生提供的意见和建议等形式进行评价。
3.学习评价:能够总结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班级和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人际纠纷和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同学之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
2. 帮助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同学之间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互相学习。
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实际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冲突。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制作包含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的PPT。
2. 实际案例:收集一些同学之间的实际案例,用于分析讲解。
3. 角色扮演道具: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用于角色扮演环节。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出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的意义,以及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同学之间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互相学习。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实际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冲突。
6. 总结:总结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关心和支持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如何处理同学之间冲突的课后作业,让学生思考和练习。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教学内容:学习同学之间如何互相尊重和倾听。
2. 教学活动:a. 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练习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b. 分析案例,讨论如何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尊重。
c. 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尊重行为。
通用版心理健康七年级 如何与同学相处 教案
如何与同学相处【年级】初一【教学目标】了解初中学生交往的特点,掌握与同学相处的技巧,学习相处之道,做一个健康快乐的中学生。
【教学重点】学会与同学、老师、父母好好相处,促进学习进步和提高。
【教学难点】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生往往不知道怎样和身边的同学相处,不愿意跟老师、父母交流,有的学生甚至封闭自己等等。
和同学相处有时喜怒无常。
【设计思想】教他如何交朋友,有选择性的交朋友;给他自己的空间,让他能够在家长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他一定的自由和指导,这也是家长和孩子之间一种互相尊重的表现【教学器材】PPT【教学过程】一、播放幻灯片图片,展示同学们活动的场景二、性格小测试当你和一个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你最反感的是:A、跟你很疏远,不够大方。
B、主动靠近你,拍你的肩膀,跟你称兄道弟。
C、抢着说话,油腔滑调,把你当听众。
D、不停地问你个人的问题,查户口一样。
老师分析(PPT)三、同学交往门诊部案例分析《小吴的故事》小吴对周围很多事情看不顺眼:她看不惯一些同学一天到晚只读书,连下课也忙着去问老师;她也看不惯有些同学下了课就只知道玩,无所事事,认为这是不思进取。
一次,全班去郊游,看到同学们兴高采烈加入了自己满意的小组,可她挑来挑去,没有选好加入哪个小组,最后由老师安排,可是活动中同学们丢下她自由活动去了,她心里难过得只想哭。
她在日记中写到:“我没有一个朋友,一个真正的朋友。
没有一个人理解我、信赖我、尊重我、我将我的一切忧愁、欢悦、恐惧、希望、疑惑压抑在心理,却不能向人倾述。
我在伙伴群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我是多么希望能够拥有一个理解我的朋友啊!•思考问题:小组讨论:4个同学一组•1、小吴想交朋友而又找不到朋友,请你帮她找找原因?•2、请你帮小吴想想办法解除苦恼?四、人际交往的要点1、走出自我中心、学会与别人分享2、学会宽容3、学会妥协妥协可能一时使你失去了面子,可是却赢回了朋友.总结进行心理训练,克服社交焦虑。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与同学友好相处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与同学友好相处全国通用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到与同学友好相处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宽容、帮助同学的良好品质。
3. 引导学生掌握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4. 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二、教学内容1. 同学间友好相处的意义。
2. 尊重、理解、宽容、帮助同学的表现。
3. 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
4. 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的途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帮助同学,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做到恰到好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同学之间的互动道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引起学生对友好相处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详细讲解尊重、理解、宽容、帮助同学的表现,以及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典型的同学间友好相处的案例,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同学间的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友好相处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同学友好相处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与同学友好相处2. 主体部分:尊重、理解、宽容、帮助同学的表现;与人沟通的基本技巧;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的途径。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感悟。
2. 让学生设计一些同学间友好相处的活动,提高班级凝聚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师要定期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在同学间友好相处方面的困惑,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一、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小学时期是孩子们建立基本价值观和人际关系的关键时期。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心理健康和友好相处的能力,我们需要设计一套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本文将会介绍一套以同学友好相处为核心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二、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间的友好相处和团队合作。
三、教案内容1. 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1.1 通过观看有关心理健康的视频,介绍什么是心理健康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1.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和感受。
2. 发展社交技巧2.1 游戏环节:以合作为核心的小组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并和他人分享想法和感受。
2.2 角色扮演练习:设计一些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决冲突。
3.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1 讲解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问题识别、制定解决方案、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案。
3.2 情景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情景,让学生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友好相处和团队合作4.1 学习团队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4.2 学习共情和包容: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尊重和包容他人的差异。
5. 情绪管理5.1 情绪认知:教导学生识别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帮助他们掌握情绪管理的技巧。
5.2 情绪表达:引导学生学会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而不是通过冲动或攻击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评估1. 教学方法1.1 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1.2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1.3 反思讨论:在每个教学环节结束后,鼓励学生思考和分享他们的教学收获和体会。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一、教学目标1.理解友善和沟通的重要性。
2.能够识别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
3.成为能够积极解决问题的团队成员。
4.发展自我意识和同理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5.应用所学知识,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教学内容1. 友好的意义友好的含义和作用,并举例说明友好的具体表现。
2. 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识别探究不良情绪和行为对人心理的影响,并指导学生如何识别和处理不良情绪和行为。
3.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理解自我和同理心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状态,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和同理心。
5. 友好相处的技巧学习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包括正确沟通、尊重他人、宽容和谅解等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解法:传授各项知识,澄清相关概念和技巧。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影响,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形式:利用小组合作形式,强调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友善和相处的意义和技巧。
4.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感受不同的情感状态,加强意识和同理心。
四、教学流程环节内容教学方法时间导入问候讲解法3分钟主题友好的意义讲解法10分钟不良情绪和行为的识别案例分析法20分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20分钟理解自我和同理心角色扮演20分钟友好相处的技巧小组合作20分钟总结巩固所学知识讲解法7分钟五、教学评估1. 问答练习用问题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友好相处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角色扮演用角色扮演评估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友好相处方面的表现。
3. 学习笔记通过学生笔记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资源1.教师提供的教案和课件。
2.教师自己精心挑选的网上资源。
3.学生自己提供的和所需材料。
七、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流程,学生能够了解友好相处的意义和技巧,识别不良情绪和不良行为,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我意识和同理心,最终应用所学,在与同学间实践友好相处。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 全国通用
三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与同学友好相处一、教学目标1.了解友谊的重要性,认识友谊的积极作用;2.掌握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维护和谐的班级氛围;4.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增强自我价值感。
二、教学重点1.讲述友谊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2.介绍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分析和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和问题。
三、教学难点1.培养良好的同伴关系,维护和谐的班级氛围;2.如何处理同学间的矛盾和问题。
四、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友谊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朋友关系及心理状态。
讲解友谊的重要性(10分钟)1.带领学生回忆自己在和家人和朋友的相处中所收获的快乐和支持;2.通过故事、图片等方式传达友谊的温暖和重要性;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友谊的重要性。
介绍与同学友好相处的基本方法(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同学间的友好相处方式;2.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语言沟通能力;3.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良习惯和行为,讲解正确的态度和做法;4.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总结出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分析和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和问题(25分钟)1.讲解矛盾的形成原因和处理方法;2.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针对学生提出的具体问题,提供解决方案;4.鼓励学生多与同学沟通,以达到问题和矛盾的最优解。
练习道谢的礼仪(10分钟)1.讲解如何向同学道谢并练习基本的礼貌用语;2.强调友谊之间信任、尊重和支持的重要性。
总结(5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本次课程内容;2.引导学生总结学习的收获和感受;3.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同学互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五、教学评估1.通过分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方式评估学生掌握的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2.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问题的处理方式和态度;3.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进行评价。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_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家庭生活的改变,加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各种行为问题比比皆是,而且这些心里问题正向低龄化发展,常常表现出:与老师、同学、家长的不和谐,张扬个性、拔尖、以大欺小、任性等。
所以我教学《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这节课.二、教学目标1、通过看情景剧表演,让学生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
同时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
2、培养同学们积极健康的心理,让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使其拥有积极稳定的情绪。
3、使学生懂得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出示人缘评价表,引出课题人缘评价表30分以上 25—29分 19—24分 15—18分 15分以下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2.出示案例,分析问题.a.小明很想和别的同学交朋友,于是他经常用铅笔戳同学,他以为这样是和同学玩,就可以和同学做朋友了。
b.小芳也很想和同学做朋友,她自以为很有幽默的天分,于是经常拿同学的错误和缺点来开玩笑,她以为同学会欣赏她的幽默,和她做朋友。
3.小品表演《课间风波》4.明辨是非:十种行为5.与人交往的规则:讨论,交流,汇报6.活动:真诚赞美他人7.冥想:坚信自己能和同学和睦相处8.总结:课后发人缘评价表,过段时间再测一测。
同学们,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自信。
多一份自信,就多一份健康。
让我们都拥有健康的心理,学会相处,学会交往,拥有更多的朋友,相知、相伴。
【板书设计】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学情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家庭生活的改变,加上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各种行为问题比比皆是,而且这些心里问题正向低龄化发展.常常表现出:与老师、同学、家长的不和谐,张扬个性、拔尖、以大欺小、任性等。
让某些学生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心理大学同学相处之道教案
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学同学相处的原则和技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同学关系,促进班级和谐。
3.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大学同学相处的原则和技巧。
2. 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教学难点:1.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原则和技巧。
2. 如何解决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学中的同学关系,提出问题:“在大学中,我们如何与同学相处?”2. 引导学生思考同学关系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1. 大学同学相处的原则a. 尊重他人:尊重同学的个人观点、兴趣和习惯。
b. 诚信为本: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
c. 宽容大度:对待同学的小过失,要有宽容的心态。
d. 合作共赢:与同学共同进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发展。
2. 大学同学相处的技巧a. 善于倾听:关注同学的需求和感受,给予关心和支持。
b. 学会沟通:运用恰当的沟通方式,解决同学之间的误会和矛盾。
c. 保持微笑:用微笑传递友好,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d. 善于赞美:发现同学的优点,给予真诚的赞美。
三、案例分析1. 分析案例:某同学因性格内向,与同学关系紧张,导致人际关系恶化。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帮助这位同学改善同学关系?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策略。
四、总结与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学同学相处的原则和技巧。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同学关系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 布置作业:撰写一篇关于大学同学相处的感悟,字数不少于500字。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其对同学关系的认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感悟文章,评估其对同学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其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关注其在同学关系中的困惑和矛盾,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案——如何与同学和睦相处
20060401342 历史0603 卢诗泳
一、课程指导思想
和谐、宽松的人际环境,对于每一个中学生来说都十分重要。
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同学们不仅需要获取知识,也需要获得友谊,感受快乐,而这一切,都需要以和谐的人际环境为前提.但是,并不是每个中学生都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
由于心理的不成熟,情绪的不稳定,社会经验的不足,不少同学难以或不知道怎样与同学和睦相处。
他们可能只因一点小事就和同学闹矛盾,也可能因别人的一句话而伤害了自己的自尊心.他们常常只顾及自己的需要,而忘记了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因而交往时容易从自己的需要出发,遇事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考虑。
因此,我们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与人和睦相处,帮助学生树立平等待人,宽容待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信任他人,接纳他人,井掌握恰当的人际交往方式,改变自己的不良个性。
二、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学会尊重他人。
2、帮助学生掌握恰当的人际交往方式。
3、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个性和行为有利于与人和睦相处。
三、教学过程
1、播放碟片《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思考:看后有什么感受?并指生说说一起分享。
2、小品表演:课间风波
情节:下课时,甲从座位上走出去室外,一不小心碰到了乙,乙刚在发学生作业本,所以甲把乙手中的所有本子都撞倒在地上了。
这时,乙开口就骂:“你有毛病,你不长眼的?”于是,两人就打成一团……
3、看小品后讨论:
(1)这两位同学做得对吗?为什么?
(2)你们喜欢这样的行为吗?这两位同学讨人喜欢吗?
(3)假如别人这样对待你,你会怎样?
(4)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呢?
(5)这两位同学如果想交到好朋友,他应该怎么做呢?
4、教师评价:
教师讲评时详细分析了小品中的两位学生不能和睦相处的原因,并澄清学生中的错误观念。
(1)分小组讨论:
a.在人际交往中,哪些言谈举止、态度方式是会令人愉快的?哪些是不会令人愉快的?
b.什么样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什么样的人是不受欢迎的?
c.自己今后与同学相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5、教师总结:
同学们与人相处一定要懂得尊重别人;对人要同情,有礼貌;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自私自利;不斤斤计较,不乱发脾气;学会与人和睦相处,做一个受欢迎的好学生。
6、行为自查:
同桌、学习小组以及全班同学都会成为我的学习资源;同样,我也可以是他们的学习资源。
回答下列问题,看一看自己有哪些方面值得自豪。
(1)平时我会留意同学是否有困难。
(2)别人有问题求教,我会热情地帮助他。
(3)我会替别人着想,如借给同学一些文具。
(4)和朋友吵架时,我愿意主动和好。
(5)和同伴相处时,我容易发现他们的优点。
(6)我会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7)别人获得好成绩,我会替他高兴。
(8)我有接受别人意见的气度。
(9)别人无心的过错,我能原凉。
(10)我会善意地指出同学学习上的失误。
(11)我不做损人利已的事,更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12)我不隐瞒自己的过失。
(13)对不喜欢我的人,我仍会对他表示好意。
(14)我尝试过与他人合作。
赠言:如果已问心无愧地做到了自测题中列出的项目,那你就—定能成为受人欢迎的学习搭档,也能顺利获得别人的帮助,如果还未能做列或做得不够,那么就赶快学着去做。
7、测一测:
你的人缘怎样?
(1)你平时是否关心自己的人缘?(是否)
(2)在食堂里,你一般都是独自吃饭吗?(是否)
(3)和一大群人在一起时,你是否会产生孤独感或失落感?(是否)
(4)你是否经常不经同意就使用他人的东西?(是否)
(5)当一件事没做好时,你是否埋怨合作者?(是否)
(6)当你的朋友有困难时,你是否发现他们不打算来求助你?(是否)
(7)假如朋友们跟你开玩笑过了头,你会不会板起面孔?(是否)
(8)在公共场合,你有把鞋子脱掉的习惯吗?(是否)
(9)你认为在任何场合下都应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吗?(是否)
(10)当你的同事、同学或朋友取得成功时,你是否真的为他们高兴?(是否)
(11)你喜欢拿别人开玩笑吗?(是否)
(12)和与自己兴趣爱好不同的人在一起时,你会感到兴趣索然无话可谈吗?(是否)
(13)当你住在楼上时,你会往楼下倒水或丢纸屑吗?(是否)
(14)你经常指出别人的不足,要求他们去改进吗?(是否)
(15)当别人在融洽地交谈时,你会贸然地打断他们吗?(是否)
(16)你是否关心并常常谈论别人的私事?(是否)
(17)你善于和老年人谈他们关心的问题吗?(是否)
(18)你讲话时经常出现一些不文明的口头语吗?(是否’
(19)你是否经常会做出一些言而无信的事?(是否)
(20)当有人与你交谈或对你讲解一些事情时,你是否常觉得很难聚精会神地听下去?(是否)
(21)当你处于一个新的集体中时,你会觉得交新朋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吗?(是否)
(22)你是一个愿意慷慨地招待你的同伴的人吗?(是否)
(23)你会向别人袒露自己的抱负、挫折以及个人的种种事情吗?(是否)
(24)告诉别人一件事情时,你是否试图把事情的细节都交待得很清楚?(是否)
(25)遇到不顺心的事,你会意志消沉,把气出在家人、朋友、同事身上吗?(是否)
(26)你是否经常不加思索地随便发表意见?(是否)
(27)你是否注意到赴约前不吃大葱、大蒜?(是否)
(28)你是否经常发牢骚?(是否)
(29)在公共场合,你会很随便地喊别人的绰号吗?(是否)
(30)你关心报纸、电视等信息渠道中的社会新闻吗?(是否)
(31)你发觉自己无意中做错了事或损害了别人时,你是否会很快地承认错误或作出道歉?(是否)
(32)有闲暇时,你是否会喜欢跟别人聊聊天?(是否)
(33)你跟别人约会时,是否常让别人等你?(是否)
(34)你是否有时会与别人谈论一些自己感兴趣而他人不感兴趣的话题?(是否)
(35)你有逗乐儿童的手法吗?(是否)
(36)你平时告诫自己不要说虚情假意的话吗?(是否)
记分与评价:
请把你的答案与下面的答案逐个对照:
(1)是(2)否(3)否(4)否(5)否(6)否(7)否(8)否(9)否(10)是(11)否(12)是(13)否(14)否(15)否(16)否(17)是(18)否(19)否(20)否(21)是(22)是(23)是(24)否(25)否(26)否(27)是(28)否(29)否(30)(31)是(32)是(33)否(34)否(35)是(36)是
如果你的答案与上述答案相同,每个得1分,不同的不得分。
把全部分值加起来,得分越高,表明你的人缘越好。
评价表
朋友,怎么样,你测得的结果与你平时对自己的评价一致吗?
如果你的总分在25分以下,请不要气馁,建议你继续阅读本书中有关内容,注意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同时成为受别人欢迎的人。
相信你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注意克服改正,一定会成为一个受别人喜欢的人。
四、教学后记:
本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讨论、参与、体验、领悟,真正懂得了一些人际交往的基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