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项测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专项试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卢沟桥的狮子
北京人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刻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小的只有几厘米,甚(sh èn)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像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像正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有501只。
卢沟桥是“七七事变”的发生地。1937年7月7日,侵华日军向中国军队挑衅,驻扎在宛平的中国军队奋起反击。这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起点。正是由于这件事,卢沟桥成为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形态各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A.卢沟桥是一座______________,它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
B.短文开头引用一句__________,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第二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话是从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狮子的。
(4)文中有一处省略号,它表示________________。
(5)卢沟桥为什么成了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二)
在少年儿童画展色彩缤纷的画幅中,我看到一幅没有色彩,线条也极为简单的画,那是一幅盲童的画。雪白的纸上,用圆珠笔画着一个太阳,照耀着一座小屋,小屋前有一条小溪,还有一棵高大的树。寥寥几笔,勾画了一个和平幸福的人家。从这里走过
的人,都会停下脚步仔细地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为简单的画,看得那么久。他们不仅是在看这张画,好像是透过这张画,看到了这个盲童的心灵。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复杂—( ) 痛苦—( )
矮小—( ) 战争—( )
(2)用“简单”写一句话。
(3)用“”画出这幅画的内容。
(4)人们为什么都仔细看着这张没有色彩的极为简单的画?从这幅画可以看出这个盲童是个怎样的孩子?
(三)苏州园林之沧浪亭
沧浪亭地处城南三元坊,在现存苏州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是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沧浪亭园外的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向北而开,门前有一座石桥,一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的假山,山上有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堪:__________________ 宜:__________________
环: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__________ 2.读画线的句子,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山因为有水相伴而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水因为有山相伴而让人感觉到_________ 。
3.短文的第二自然段已用“∥”分为三层,请写出每层的大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沧浪亭特点的话,画上“”。
(四)踏花归去马蹄香
北宋皇帝徽宗赵佶喜欢绘画,是一个善画花鸟的能手。他绘画特别注意构图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试画家的时候常常以诗句为题,让应考的画家按题作画,择优录取。
有一次,朝廷决定考试天下的画家,诏命一下去,各地的画家都纷纷来到京城。到了考试那天,主考官出了一个试题“踏花归去马蹄香”,让画家按这句诗作一幅画,把诗句的内容表现出来。
开始,画家们个个面面相觑,一筹莫展。过一会儿,便先后动起笔来。有的画家绞尽脑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许多花瓣儿,一人骑着马在花瓣儿上面行走,表现出游春的意思。有的画家煞费苦心,在“马”字上下功夫,画面上的主体是一位跃马扬鞭的少年,在黄昏的时候疾速归来。有的画家运思良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画面上画了一只大大的马蹄子,特别醒目。只有一位画家独具匠心,他不是单纯着眼于诗句中的个别词,而是在体会诗句义的基础上,着重表现诗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画面是:在一个夏天落日的时刻,一个官人骑着马,马儿疾驰,马蹄高举,几只蝴蝶追着马蹄翩跹飞舞。
考卷交上来以后,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审看,看了一张不满意,放在一边;又看了一张还是不满意,又放在一边……等到看见蝴蝶追逐马蹄翩跹起舞的这幅时,他的脸上绽开了笑容,他连声称赞:“好极了!好极了!”于是选中了这一幅。
1、找出表现画家认真作画的词语,并选择其中的两个写出意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到主考官连声称赞“好极了!好极了!”这幅画好在什么地方?
3、短文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