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一 国际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近年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稳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努力。
首先,政治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确保国家政治稳定。
第二,经济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
通过深化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证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三,文化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灵魂。
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公民。
第四,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们要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推动社会稳定和谐。
此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如法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需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紧密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
同时,要加强党组织的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民主法治。
民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法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我们要加强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广泛开展群众性自治,推进基层民主。
同时,要依法治国,严格依法行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监督,健全法治机制,提高法治能力和水平,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法律保障。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 社会 主义 和谐 社会 的提 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起 源于十六报告。在提出全面建设 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时有六个更加,即使经济 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 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 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中央在总结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经 验基础上采取了“四位一体”的表述, 把社会和谐纳入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 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 涵,从而深化和拓展了对社会主义本 质的认识,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丰富 了内含和明确了方向!
16
第二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进入21世纪后,以胡锦涛为首的党 中央领导集体,把社会和谐纳入了社 会主义本质的范畴,从而丰富了社会 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深化和拓展了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
本章的重点提示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背景?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社 会主义 和谐社 会理论 产生的 背景。
•第一个背景,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背景。 •中国古代思想最有影响的 是儒法道墨。 •在某种意义上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理论,是中国传统和 谐理论在今天的一次升华。
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社 会主义 和谐社 会理论 产生的 背景。
1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二节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一、 深化 认识 社会 主义 本质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练习含解析
专题十一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30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5颗星 27题考点31 新航路的开辟及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2颗星 27题考点3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2颗星 26题考点37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质的建立 2颗星26题考点47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颗星1到4题考点48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2颗星 5到12题考点49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3颗星 12题到24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来源】湖北省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17届高三5月押题考试考点47 难1955年,世界贸易额增长至新的记录,但不发达国家的贸易量却徘徊于20世纪50年代初的水平上,它们与发达国家的贸易甚至下跌了。
1956年8月,苏联提出在联合国框架下召开世界经济会议,以商讨成立面向所有国家开放的贸易组织。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 贸易机制存在明显不足B. 金融体系缺乏制度基础C. 战后世界整体发展加快D. 自由贸易秩序亟待重建2.【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点47 易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
l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
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
材料表明A. 美俄两国的意识形态有分歧B. 全球化是“寄生虫”出现的根源C.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D. 美国寄生主要依靠美元垄断地位3.【来源】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第二次(4月)模拟考点47 易1959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指出,从美国国库中获得黄金比重最大的国家,恰恰是美国派出军队予以保护的国家,他们几乎要“吸干”山姆大叔。
国际关系的和谐演讲稿
国际关系的和谐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国际关系的和谐是当今世界所迫切需要的。
和谐的国际关系不
仅是各国发展繁荣的基石,更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关键。
我们生
活在一个地球村的时代,各国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因此,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和谐的国际关系需要尊重和平等。
各国不论大小、贫富,都应该在国际事务中平等相待,尊重彼此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只有
平等相待,才能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实现共同
发展繁荣。
其次,和谐的国际关系需要互利共赢。
各国之间的合作应当是
互利互惠的,而不是一方受益,另一方吃亏。
只有通过合作共赢,
才能实现世界的共同繁荣。
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说,“一方水土
养一方人”,只有各国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发展。
最后,和谐的国际关系需要包容和理解。
世界上的国家各有自
己的历史、文化和制度,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包容彼此的不
同。
只有在包容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合作,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在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和谐已经成为了各国共同的愿望。
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世界。
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专业课复习指导专业课笔记—育明教育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考研考试分析报录比数据-育明教育一、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考试内容招生统计(育明考研课程中心资料)育明教育陈老师解析:总成绩=〔(笔试成绩+外语口试成绩+专业面试成绩)÷2.5〕×30%+(初试总分÷5)×70%1、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报录比:2011-2013年报录比一般在8:1-9:1,2014-2015年平均在9:1-10:1(有竞争,但性价比超高)2、初试成绩排名靠前的这部分考生公共课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
能否顺利进入复试很大程度上是由专业课的分数高低决定的。
参加考试的大部分考生专业课分数都集中在80-90分之间。
想要进入外交学院考研的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每门专业课平均要达到110分(政治学综合100分,国际关系史120分)。
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3、复试中笔试和公共外语口试一般不会太难,重点在专业面试环节。
二、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汇总(育明教育考研课程中心最新整理)2015年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考研真题专业一:711政治学综合一一、名词解释1、法制2、政治社会化3相互威慑困境4、依赖的脆弱性5、时代主题二、简答题1、比较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2、分析政治权力的特性专业名称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面试国际关系统考生推免生①101政治(100分)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4法语(100分)③711政治学综合一(150分)④802国际关系史(150分)①笔试:专业外语(翻译+写作)(100分)②公共外语口试(50分)③专业面试(专业问答)(100分)2013年57人2014年52人2015年32人2013年4人2014年8人2015年14人3、洛克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三、论述题(真题答案解析、复习资料、高分课程可咨询育明教育外交学院考研陈老师扣扣:547.063.862)1、区域一体化不断加强在欧洲一体化过程中那些一体化理论论述过什么观点2、世界体系和世界格局是国关的重要观点,探寻体系稳定有霸权稳定论、两极稳定论、多边稳定论的理论和用历史事件举例专业二:802国际关系史一、名词解释1、名词解释2、拉宾3、柏林墙4、国际联盟5、日本“和平宪法”二、简答题1、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外战略调整的原因、表现和结果。
中考历史国际关系与和谐世界的建立
中考历史国际关系与和谐世界的建立1、16-18世纪,西欧国家争夺殖民霸权。
主要矛盾有英西、英荷和英法矛盾;结果英国打败西、荷、法,18世纪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主要矛盾有法德、俄奥和英德矛盾,其中英德矛盾为主要矛盾;结果引发了“一战”,摧跨了俄、德、奥、土,削弱了英法,美日崛起,诞生了苏俄社会主义国家。
3、一战后—二战,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
主要矛盾有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之间、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30年代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加剧;结果引发了“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从冷战(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
主要矛盾有美苏矛盾和南北矛盾。
结果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1、相同点(1)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的结果。
(2)战争结果:都给世界带来巨大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都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都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3)战争影响:战后都对战败国进行了处置,形成了以战胜国意志为主导的新的国际秩序,建立了具有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2、不同点(1)目的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进行的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时法西斯国家要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法西斯制度,世界人民进行的是争取人类安全、社会进步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2)背景不同:一战前世界上只有资本主义体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成两大侵略集团,巴尔干成为战争的火药库,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导火线。
二战前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产生新的战争的温床,而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则推动了法西斯的上台及挑起战争。
尊重与包容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
尊重与包容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在当今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流日益频繁。
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成为了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
其中,尊重和包容是实现和谐的基础和重要因素。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尊重与包容如何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
首先,尊重是构建和谐国际关系的重要前提。
尊重包括尊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尊重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地位,以及尊重国家的文化和社会制度。
国家之间应当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对话和协商,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应该尊重小国的权益,不干涉其内政,以维护国际公平与公正。
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国家之间才能建立起互信和友好的关系,最终达到和谐共处。
其次,包容是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的重要保障。
包容即要求国家对其他国家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保持宽容的态度,并以包容之心对待不同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
国家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并不妨碍彼此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包容可以通过对话、沟通和交流来实现,通过相互了解和互相尊重的方式来处理分歧和争议。
例如,在贸易合作中,国家应当将彼此的差异视为互补而非排斥,摒弃保护主义,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更加多元化、包容性发展。
尊重与包容的构建和谐国际关系的方式,不仅体现在政治层面,还体现在经济和社会层面。
在经济领域,尊重体现在国际合作与竞争的平等基础上。
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国家应当树立共赢的意识,通过贸易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经济的共同发展。
同时,包容体现在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援助上。
发达国家应当提供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步伐,缩小南北差距,实现全球共同繁荣。
在社会层面,尊重和包容的关系体现在对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上。
通过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各国可以更好地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尊重与包容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和参与。
不同国家应当以开放的姿态和友好的态度彼此交流,增进相互的了解与认知。
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也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推动国际体系的改革与完善,为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提供有效机制和平台。
作文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文和谐社会的构建在当今社会,和谐是指各个成员之间的和谐,国家、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责任和目标。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和谐社会的构建呢?首先,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
一个和谐社会需要每个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无论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政府与民众之间、家庭成员之间,都需要建立起平等互利的关系。
只有通过合作、对话和共识,才能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并减少冲突的发生。
其次,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在一个和谐社会中,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政府应该建立公平透明的法律体系,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同时,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扶持,确保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
只有通过这样的制度保障,社会才能实现公平正义,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此外,提高社会公德和文明素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尊重他人,关爱弱者,遵守社会规则。
城乡之间要加强互动交流,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互利发展。
同时,注重公共教育的力度,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社会公德和文明素质。
只有通过这样的教育和培养,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最后,妥善解决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当社会中出现各种矛盾和冲突时,应该采取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
政府和社会机构应当提供必要的调解和帮助,促进各方面的沟通与协商。
同时,个人也要学会包容和宽容,通过理性的对话和妥协来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这样的解决方式,才能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结而言,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提高社会公德和文明素质,妥善解决社会矛盾和冲突,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
只有当每个人都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上海市高三历史等级考(高考)复习经典重难点专题11 社会主义国家的调整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专题十一社会主义国家的调整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虽然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但是,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社会主义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全球化、多极化、多样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增强。
(1)威胁和平的因素依然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对峙,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和平与发展;苏联解体后,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国际社会并不太平。
(2)人类进步力量的不断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民权运动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有所缓和;社会主义国家取得巨大成就;新兴民族国家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这些因素都使人类维护和平与发展的力量不断增强。
(3)国际政治多极化的趋势不断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是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日本、中国、新兴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多极化的趋势日趋明显。
(4)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化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市场向制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苏联解体后,世界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同时,在全球化浪潮中,各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各国都在努力维护自己的文化根脉。
(5)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信息化的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产、生活,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使人类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
重难精粹内容4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机制的调整—苏联的改革42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新经济的形成精粹41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机制的调整—苏联的改革1.背景(1)取得成就: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面临问题: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3)改革契机: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试图对旧体制进行改革。
2.赫鲁晓夫改革(1)主要内容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研真题答案-参考书讲解招生人数-育明教育
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研招生目录参考书解析-育明教育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研究生招生目录系所代码及名称专业代码及名称拟招生人数研究方向代码及名称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003外交学系030206国际政治10(3)12当代国际政治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12政治学综合二④808国际政治概论13比较政治制度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4法语③712政治学综合二④808国际政治概论二、、外交学院国际政治专业考研专业课参考书讲解(育明课程中心资料)考试科目:“712政治学综合二”参考书①《政治科学基础》,唐晓、杨帆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年版;②《政治学十五讲》,燕继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育明考研课程中心陈老师解析:《政治科学基础》这本书是专业一复习的重中之重,每年的试题都会考到大量书中的知识点。
建议考生要把这本书研读4-5遍,千万不要因为知识点比较琐碎而产生复习的死角,像15年的考试中出现了“政府四职能说”相关的命题,很多考生在复习中就并没有作为重点。
另外“全读”的同时还应当“精读”对于书中的重要知识内容需要还要做到熟练背诵。
对于笔记整理,按照“类型”和“方法”的主线来进行,一看到标题就能够想到有几方面的内容、每一方面包含几点、没一点的关键词是什么。
唐晓老师和杨帆老师都是我们外交学院的老师,其中唐晓老师更是我们外教系的系主任,虽然专业课的命题基本是众多硕士生导师轮流出题,但这本书每位老师在出题是都会重点参照。
《政治学十五讲》这本书几乎是所有学政治学、考政治学的人都会认真研读的一本书。
书的写作脉络以及框架是非常清晰的,阅读起来也并没有大的难度。
从《政治学十五讲》这本书成为指定参考书之后,每年考试中专属于本书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
但这本书在复习过程中的辅助作用确实不容忽视的,建议考生要把书中专属性的知识点记忆清楚最好有一本优秀的笔记来协助。
更多参考书权威解析高分笔记考点汇总可咨询育明考研课程中心陈老师考试科目:“808国际政治概论”参考书①《国际政治学概论》,李少军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②《国际政治学概论》,陈岳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③《当代西方政治制度导论》,唐晓、王为、王春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④《当代中国政府》,王春英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015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真题讲解免费资料高分学长推荐辅导课程班怎么复习
2016年外交学院外交学考研复习高分内部资料-历年真题汇总(育明教育)一、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育明教育陈老师整理更新)2015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专业一:712政治学综合二一、名词解释(每个8分,共40分)1.民族主义2.政治主体3.政治决策4.政治参与5.政治心理二.简答题(每个15分,共60分)1.政治学学科的范围2.“政府四职能说”的内容3.体系论下政治领袖的责任4.政党与其他社会团体的区别三.论述题(每个25分,共50分)1.评价中国利益集团对中国地方政府的影响和作用,并谈谈你对现阶段利益集团的看法。
2.从政治发展和法治的关系,谈谈你对依法治国的理解。
(真题答案解析、考研课程可咨询外交学院考研咨询老师陈老师:伍四七.零六叁,捌六贰)育明教育2016年外交学院考研集训营开营时间:第一期7.17日,第二期:8.16日专业二:806外交学第一部分.外交学概论(8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1.外交调研的手段和途径2.正式照会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4.对等5.外交代表机关的职责二.论述题1.请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关多边外交的论述,分析当代外交实践中多边外交的作用。
(20分)2.请对外交决策这一概念予以解析,并请论述外交决策在外交工作中处于何种作用,及说明外交决策可以分成几个层次?(30分)第二部分/中国外交史(70分)三、名词解释1、万隆会议(6分)2、“一带一路”(6分)3、中缅谈判解决边界问题(8分)四、论述题1、请从目标、结果、影响等方面评价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20分)2、有学者曾这样总结中国外交史60多年来的发展演进: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外交是“十年一变”。
但从80年代以来,“十年一变”的周期被打破,中国外交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请结合中国外交史的相关内容,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30分)2013年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考研专业课真题专业二:806外交学第一部分.外交学概论(80分)一、名词解释(每个6分,共30分)1、观察员2、主权平等原则3、临时代办4、正式照会5、中共中央外办二、论述题1、21世纪初中国外交外事工作特点(20分)2、外交谈判的定义、规则和程序、举例说明决定外交谈判结果的主要因素。
国际关系的和谐演讲稿
国际关系的和谐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
国际关系的和谐,是当今世界所迫切需要的。
和谐,是指各国之间相互尊重、
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相互发展的良好关系。
在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和谐的国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和谐的国际关系是世界和平的保障。
和平是每个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
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
只有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才能实现和平共处,避免战争和冲突的发生。
和谐的国际关系,是世界和平的基石,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其次,和谐的国际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贸易往来日益频繁。
只有通过和谐的国际关系,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相互合作、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再次,和谐的国际关系有利于应对全球性挑战。
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
怖主义、传染病等,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只有通过和谐的国际关系,才能实现全球合作,共同解决这些挑战。
没有和谐的国际关系,就无法应对这些全球性问题,也无法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
最后,和谐的国际关系有利于促进文明交流。
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有利于增
进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增进合作。
只有通过和谐的国际关系,才能实现文明的交流与共享,实现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共同繁荣。
在全球化的今天,和谐的国际关系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们应该摒弃冷战思维,摒弃零和游戏的观念,摒弃强权政治,共同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为实现世界和平、共同发展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和平共处建立和谐与友好的社会
和平共处建立和谐与友好的社会社会和谐与友好是每个国家和地区追求的目标,也是构建美好社会的关键。
在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成为共同发展的动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和平共处对于建立和谐与友好社会的重要性,并讨论一些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
第一,和平共处可以有效解决国际冲突。
国与国之间往往存在着领土争端、资源争夺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和平解决,将导致战争和冲突。
只有通过和平对话和协商才能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从而确保以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友好关系的建立。
第二,和平共处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在和谐与友好的社会中,人们可以享受到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会。
没有战争和冲突的干扰,社会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
这将促进社会的繁荣与进步,使每个人都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第三,和平共处有助于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和平共处要求各个社会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尊重与包容。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可以通过交流与对话来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习俗与传统,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与信任。
这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社会,减少偏见和歧视,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第四,和平共处有助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和谐与友好的社会需要通过保护环境来保持持续的发展。
各国之间需要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只有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才能为后代留下一个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在实现和平共处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一些关键要素。
首先,公平和正义是维护和平共处的基础。
各国应该遵守国际法和准则,妥善处理分歧与争端,确保所有国家都能在平等的基础上享有和平与发展的权利。
其次,互信与合作是推动和平共处的动力。
各国之间需要建立起信任与合作的关系,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只有通过合作,我们才能实现互利共赢,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繁荣。
11专题11十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专题十一: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关系是指国家与国家、国际组织间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国际关系是国际利益在某一时期的汇合。
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分三种类型:①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②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侵略与反侵略、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与斗争;③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复习本专题应注意:促使国际格局变化的最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国际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因。
一、近现代国际关系概况1、17世纪-19世纪早期特征:西欧国家争夺殖民地和欧洲霸权。
主要矛盾:从英荷矛盾到英法矛盾。
结果:英国打败荷兰、法国,成为殖民国家2、19世纪晚期-一战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主要矛盾:从法德矛盾到英德矛盾结果:一战摧跨了四大帝国,削弱了英、法,美国和日本崛起,诞生了苏联社会主义家3、一战后-二战特征: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并逐步瓦解。
主要矛盾:从英美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到法西斯国家与反法西斯国家的矛盾。
此时期还增加了社会主义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结果:经过二战,法西斯国家被消灭,英法遭到进一步削弱,美国掌握了世界霸权。
4、二战后:特征:从冷战格局向多极化格局趋势发展主要矛盾:美苏矛盾、南北矛盾。
结果: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兴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二、两次世界大战A原因:一战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②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③1914年6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导火线)二战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②经济危机的影响;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④英法美的纵容侵略。
B经过一战:1、爆发—1914年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2、交战双方—同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协约国的英法俄意美中和塞尔维亚。
专题十一 国际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专题十一国际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建立专题导读一、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二﹑世界政治格局三次变动的原因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三、世界三次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四、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上升;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处于敌对状态,70年代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第三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专题十一国家和国际组织(教学设计)-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专用)
专题十一国家与国际组织教学设计【考情考向分析】【思维体系构建】全书主线本专题知识体系【知识整合突破】议学情境:阅读材料材料一:汪文斌强调,破坏一个中国原则、改变台海现状的正是美国和“台独”分裂势力。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保持台海风平浪静的定海神针。
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就是掀起台海惊涛骇浪的罪魁祸首。
我们将同国际社会一道,坚定维护一个中国原则,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遏阻一切‘以台制华’图谋,坚决粉碎台湾当局‘倚美谋独’的幻想。
材料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美国联邦政府将各州政府推到应对疫情第一线,出现联邦缺位、各州各自为战的混乱局面。
共和党和民主党分别把持参众两院,致使两党在很多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种种原因使美国政府在疫情中没有制定统一而强有力的防控措施,死亡人数达50余万例,而中国从2019年底暴发新冠肺炎疫情,到2020年4月,全国除湖北外全面复工复产,实现快速成功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历史性壮举。
材料三:近年来,美国枪支暴力犯罪日趋恶化。
仅2021年一季度就已超一万人倒在枪案下,美国民众对控枪的呼声很高。
在美国,共和党议员几乎都拥枪,他们的当选大多得到与美国军火商有紧密联系的美国全国步枪协会的资金支持,并深受其影响。
目前的美国,民主党把持着总统职位,控制着国会众议院,但在参议院两党又平分秋色。
拜登政府试图推行控枪计划,但有学者认为“美国枪支暴力问题积重难返,拜登政府控枪计划必然无解”议学问题:结合议学情境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请运用所学知识阐述什么是国家?2、台湾和我国是什么关系?我国为什么可以理直气壮的反对美国和“台独”分裂势力?3、有人认为中美防疫成效差距如此之大,归根到底在于中国政体完胜美国政体。
请运用所学知识,评价这一观点。
4、运用美国利益集团的知识,说明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是如何影响美国枪支立法的。
从美国政体角度,分析该学者观点的合理性。
议学提示:1、可从国家的产生、基本要素、性质、本质、职能等几方面阐述2、中从国家主权和我国是中央集权型单一制国家两方面回答3、国体决定政体。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针对国际国内形势要求作出的战略决策。为此,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便成为摆在 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本课程正是基于对如上问题的 思考而展开的,具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基本内容;二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面临和急待解决的 主要问题;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路和要求即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方向和出路。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内容
一、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提出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传统思想资源 (二)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中国 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理论的 思考和实践探索 (三)当代中国提出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现实根据
二、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内容
(一)社会系统内部诸种基本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和要素之间关系的和谐 1. 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 之间的和谐 2. 城乡发展的和谐 3. 区域发展的和谐
第三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要求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路
(一)保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 谐的文明发展 (二)维护公平正义,营造人与社会和 谐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以人为本,创建人的身心和 谐的精神世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
(一)构建民主法治的社会 (二)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 (三)构建诚信友爱的社会 (四)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 (五)构建安定有序的社会 (六)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三、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 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 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广大人民 群众的共同愿望以及利益诉求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应对国 际环境挑战的必然要求
构建国际和谐社会论文
构建国际和谐社会论文摘要: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可以说是当代中国建立国内“和谐社会”思想在国际层面的自然延伸和扩展。
国际法是构建和维护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工具。
国际法治是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原则;民主与平等,保障人权与自由是国际法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基础;促进发展,维护安全是国际法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功能。
关键词:国际和谐社会;国际法;国际法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建设国家的理念和目标,推及世界,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可以说是这种思想的自然延伸和扩展。
中国政府2005年12月发表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明确提出“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观点,即:人类只有地球一个家园。
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
中国认为,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
国际法,作为一种主要调整国家行为、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规范,是维护国际秩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在构建国际和谐社会过程中国际法的重要作用。
2005年7月,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中指出:“只有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和准则为基础,在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下,才能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
”)2005年9月,胡锦涛在会见出席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的部分国家、国际组织和港澳台代表时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
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的和平共处,都需要法治加以规范和维护,并强调法治在建设国际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特别首脑会议上,指出要“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强调要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该文将考察在国际法视角之下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法律原则,法律基础,以及法律的主要功能,探讨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与国际形势下,如何运用国际法的方法来应对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和危机,构建人类共同的和谐家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一国际关系与和谐社会的建立
专题导读
一、世界政治格局的三次演变
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
3、冷战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世界政治格局三次变动的原因
1、第一次原因:①一战打破原有格局,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
②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二次原因:①二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
②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称霸世界的野心膨胀
③苏联实力强大,成为唯一能够同美国抗衡的国家
④美苏冷战,北约和华约先后成立,两极格局形成
3、第三次原因:①政治多极化趋势的根源是世界经济结构的多级化
②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③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欧盟、中、日、俄等实力不断增强
④第三世界的崛起等
三、世界三次政治格局变动的影响
第一次:①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世界局势相对稳定②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能从根本上帝国主
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这一体系不能长久维持下去。
第二次:①标志着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②美苏争霸造成国际局势紧张;③美苏势均力敌,防止
了新的大战的爆发。
第三次: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②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依然存在,威胁世界和平。
四、世界三次政治格局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国际地位的影响)
1、第一次:由于中国综合国力低下,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
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要求遭到拒绝。
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国际地位依然低下,任人宰割。
2、第二次:中国取得抗战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有所上升;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处于敌对状态,70年代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第三次: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在国际事务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及其原因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b、英国拥
有广阔的殖民地
②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
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
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
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
b、两
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 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
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在发展。
原因:两极格局的结束;日本、西欧经济的发展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
【点拨】:(一)国际政治格局变化的规律
①国际经济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
②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
③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④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
(二)两极格局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比较
1.相同点:(1)都是在世界大战破坏了原有的世界体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都通过一系列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体系;
(3)都是大国意志的体现,其内容体现大战前后各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变化,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都随着各国力量的消长而
瓦解、破坏。
2.不同点:(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两极格局体现了美苏两国的意志;
(2)前者调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4)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的崛起而破产,而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的妥协;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6)体系的性质不同。
前者的本质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由于二战后反法西斯性质和社会主义的介入而是有反法西斯、实行民主政治以及大国称霸的多重性质
(三)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前两次世界格局变动的不同
(1)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2)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地位变化的。
(3)新的国际关系格局的确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的综合国力的强弱,而综合国力对比相对稳定的局面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较长时间,所以,新旧世界格局的交替过程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
(四)推动或制约世界格局演变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力量的消长、军事实力的变化、新兴势力的崛起。
(五)世界近现代史上国际关系的三种类型
1.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的矛盾与斗争。
2.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国家侵略与反侵略、称霸与反称霸的矛盾与斗争。
3.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竞争与对抗。
(六)制约各国相互关系和对外政策的重要因素
1.各国的国家利益。
谋求国家利益是对外交往的根本目的。
国家利益决定着外交政策的走向。
2.各国的综合实力。
国家实力往往决定该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目的和方式,从而影响国际关系的全局,综合实力包括:稳定的政治局势、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科技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3.各国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反映国家的社会需求,影响到国家外交政策的制定。
一些大国总是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他国,造成国际矛盾。
4.地缘政治的存在。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国际问题,围绕这些问题产生特定的国家间关系。
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政策、美国对拉丁美洲的控制、中国努力发展同周边国家间的友好关系,这些都是地缘政治的重要表现。
5.各国的历史传统。
各国长期的历史发展形成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各国在国际交往中具有自己的特色。
6.各国的国内斗争。
在近代民主制度下,各国内部的利益集团互相攻击,使得对外政策的制定带有党派斗争的色彩。
甚至,有的国家统治者企图通过发动对外战争来平息国内的政治斗争。
(七)认识
1.国际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国际经济关系,它影响着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
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是导致国
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的根源,而这一切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世界主要矛盾的变化是由大国间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决定的。
4.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国家间的竞争实际就是实力的较量。
5.冲突和合作是国际关系中最活跃、最鲜明的特征。
6.地缘关系也是国际关系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7.在近现代史上的国际格局中,由于各国谋求自身的国家利益,其冲
突和摩擦也就不可避免。
因此,任何格局从它们形成之日起就孕育着变动的因素。
因而任何一种格局,实际上是一种不稳定的、充满矛盾斗争的国际关系状态。
(八)20世纪中国在国际关系格局三次变动后的国际地位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条”等,遭到无理拒绝,华盛顿会议签定《九国公约》,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之下。
2.雅尔塔体系中: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
斯作出重大奉献,中国国际地位提升,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3.两极解体,多极化形成过程中: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成为建立国际新秩序中的重要力量。
(九)和谐世界
1、我国为建立和谐世界所作的努力
(1)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如70年代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
系等。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推进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如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战略,加入APEC、WTO、创建上海经济合作组织。
(4)加强国际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如“9.11”后,我国与国际社会相互合作,联合反恐等。
(5)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台湾的主张。
(6)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提高综合国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贡献。
2、建立和谐国际秩序的举措
(1)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恐怖主义。
(2)发挥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作用。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4)国际间应该和平共处,用和平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求得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