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个案案例
心理咨询oh卡案例
心理咨询oh卡案例
以下是心理咨询OH卡案例:
一、个案概况
来访者:小于
年龄:15岁
性别:男
家庭情况:家中独子,长期居住在本地,有房子。
母亲全职家庭主妇,照顾小于的饮食起居,对其较溺爱。
父亲长期在外市工作,一周甚至是两周回家一次,对小于要求较高、期望也很高。
二、问题表现
1. 成绩下降:从初二下学期开始沉溺于网络后,成绩一落千丈。
2. 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情绪反应大。
3. 不良习惯:假期期间不出房间玩游戏,如果父母断了网络或不给玩手机或电脑,就砸东西。
4. 社交问题: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睡觉,不做作业,精神较萎靡。
三、OH卡使用过程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小于从OH卡中联想到了自己存在的问题。
其中包括不注意时间、经常迟到甚至忘记重要的会面;在社交中说话很直接,不注意他人的感受,虽然事后会后悔,但基本不会改正。
当咨询师将“压抑”和第三张图卡组合在一起时,小于体验到了强烈的情绪波动。
他意识到这是由于幼年的寄养经历导致他非常渴望和父母的亲近,但由于种种原因,他和父母都压抑了自己的情感需求。
四、问题分析和解决
通过OH卡的使用,小于意识到自己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是导致形成独立自我的散漫性格和不顾及别人感受的原因。
他开始接受自己存在的问题,并有了改变的动机。
咨询师进一步通过静心冥想等方法帮助小于处理情绪和应对问题。
心理辅导个案优秀案例单亲家庭
心理辅导个案优秀案例单亲家庭优秀案例:心理辅导在单亲家庭中的应用引言:单亲家庭是当代社会常见的家庭类型之一。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只有一个父母陪伴,在心理上容易出现问题。
为了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心理辅导在单亲家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个优秀的案例,旨在分析心理辅导如何运用于单亲家庭,并探讨其价值和可行性。
一、个案背景与挑战小明(化名)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10岁男孩。
他在学校表现出情绪不稳定、自卑消极等行为,经教师观察后建议他接受心理辅导。
小明对这种建议持开放态度,并期待得到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
二、心理咨询过程1. 评估阶段为了更好地了解小明的问题和需求,心理辅导师首先进行详细评估工作。
通过面谈和测试等方式,收集到了小明情感状态、行为特点以及内外部压力因素等信息,并结合他所处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制定个性化的心理辅导计划。
2. 建立信任关系在开始具体辅导工作之前,心理辅导师与小明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
通过倾听、尊重和关心,帮助小明感受到自己被接纳和支持的程度,并营造出积极安全的环境,让他愿意主动分享内心世界。
3. 情绪管理与情绪表达考虑到小明情绪波动较大,无法有效地控制情绪,心理辅导师将情绪管理作为主要目标。
通过教授正面而实用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放松技巧等,帮助小明应对不同情境下产生的消极情绪。
同时鼓励他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供指导来改善人际沟通能力。
4. 自尊及自我价值感提升由于单亲家庭中缺乏一个衡量标准,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负面评价。
因此,在心理辅导中注重培养小明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激励和认可他的进步,以及帮助他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成功地提升了小明的自信心。
5. 家庭辅导与支持在单亲家庭中,孩子所处环境对其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针对小明家庭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家庭辅导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与小明母亲进行沟通,并提供相关指导,帮助她更好地理解儿子需求并给予恰当支持,从而促进整个家庭环境的改善。
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心理咨询案例记录案例概述:小明(化名),25岁,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外企工作。
最近因为感情问题,与交往两年的女友分手。
他在工作中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和工作效率下降,需要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来处理失恋带来的情绪困扰。
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小明在咨询室内表现出情绪低落和消极情绪。
他描述了分手后的心情,感到失落、无助和对未来充满恐惧。
他认为失去了女友就失去了生活的意义,无法面对每天的工作和生活。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小明逐渐表达了自己的内心痛苦和困惑。
在第一次咨询中,心理咨询师主要通过倾听和同理心的沟通,让小明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同时,咨询师还对小明的情绪进行了评估和分析,帮助他认识到失恋带来的情绪困扰,并提出了一些情绪调节的方法和建议。
第二次咨询:在第二次咨询中,小明的情绪有所好转,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消极情绪。
他开始思考分手的原因和自己的责任,逐渐意识到自己在感情中的一些问题和成长的空间。
在咨询师的引导下,他开始接受自己的情绪,并尝试寻找新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咨询师在这次咨询中,主要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情绪焦虑管理技巧,帮助小明理解失恋的情绪反应,并学会如何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咨询师还鼓励小明尝试新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以分散注意力,增加生活乐趣。
第三次咨询:在第三次咨询中,小明的情绪明显好转,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他逐渐接受了失恋的事实,并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他还开始尝试新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渐找回了生活的乐趣和动力。
在这次咨询中,咨询师主要对小明进行了情绪管理和自我调节的训练,帮助他建立积极的情绪态度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同时,咨询师还对小明的成长和未来规划进行了引导和建议,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总结:通过三次咨询,小明逐渐走出了失恋带来的情绪困扰,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他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寻找新的生活方向和目标。
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在感情中的一些问题和成长的空间,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共5篇)
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共5篇)第一篇: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心理健康个案分析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对心理健康存在着误区,简单地以为是心理有问题的人,所以很排斥这方面的知识。
而在上了大学之后选了这门课我才逐渐清晰地认识了这个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绝不仅仅是指心理有问题,一个正常人同样可能存在着这些问题,只是表现的方式不一样罢了,但我们也不能将他们列为神经病、精神有问题这些范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
在上了这门课之后,我才发现原来在自己身上存在着很多大学生普遍都有的心理问题,在这之前我不太明白为什么自己会有这种心态,甚至会焦躁不安、感到羞愧,不敢让别人知晓。
但是渐渐地我能正确看待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同时我也看到一些同学身上存在的心理问题,比如人际交往关系、学习上的压力、自我认知低下等等,这都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把它压抑在心里,只会愈演愈烈。
以下我就将自己发现的问题归结到一位同学身上,以她为典型来分析这种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法,为自己也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大学生活环境。
同时为了保证同学的隐私,我会以姓代替名字来进行陈述。
王同学:女,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做班干部,学习很好,所有任课教师、系领导对她评价都很高,是那种大家都认可的“优秀学生”,并且顺利考上了心仪的浙江大学。
主要个性特征:(1)内向与外向并存,内省理智,与人友善;(2)感情自制力好,情感不易外露,好胜心强,追求完美,做事井井有条:(3)敏感,多虑,遇事过于细致严肃,易从消极方向进行归因:(4)不安于现状,易产生内心冲突,对自己要求很高:(5)执着,具有坚持性。
状态:大一,入学快一年了,却发现自己却怎么也融入不进大学生活,产生了许多烦恼。
原本在高中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本来以为到了大学也会混的如鱼得水,却发现在学习上问题很多,不懂的题目也找不到老师询问,不像高中老师常常来班级辅导,又不好意思向同学询问,怕丢脸。
和同学们的关系不融洽,班级上的同学都很陌生,平时都见不到面。
初中生个体心理辅导案例范文
初中生个体心理辅导案例范文一、个案基本情况。
小阳(化名),男,14岁,初中二年级学生。
小阳是个看起来很机灵的孩子,但最近他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而且在课堂上总是走神,还时不时地和同学发生小冲突。
二、问题表现及背景。
1. 学习方面。
小阳以前的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中上游水平,可是最近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一落千丈。
我和他聊天的时候,他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说:“老师,我也不知道怎么了,看着那些题目就觉得头疼,以前觉得简单的题现在都不会做了。
”经过深入了解,发现小阳在初一下学期的时候,数学有一次考得特别差。
从那以后,每次做数学题他就很紧张,这种紧张情绪慢慢蔓延到了其他科目。
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门学科的失利影响到了他整体的学习状态。
2. 人际交往方面。
在学校里,小阳和同桌的关系变得很紧张。
同桌不小心碰了他的文具,他就会大发雷霆。
其他同学也反映小阳最近变得很“暴躁”。
原来,小阳的家庭环境在这方面也有一定影响。
他的父母最近经常吵架,家里的氛围很压抑。
小阳就像一只惊弓之鸟,在学校里也变得很敏感,一点小事就容易触发他的情绪。
三、辅导过程。
1. 建立信任关系。
我把小阳叫到了心理咨询室,刚开始的时候,他很拘谨,坐在椅子上都不敢乱动。
我就笑着对他说:“小阳啊,这里可不是教室,不用那么紧张,就当咱们是朋友聊天呢。
”我还给他拿了一颗糖,他接过糖后,表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我跟他聊他喜欢的篮球明星,他一下子就来了精神,眼睛都亮了。
从篮球明星聊到他自己平时打篮球的趣事,就这样,我们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很多。
2. 针对学习问题的辅导。
我和小阳一起分析他的学习情况。
我对他说:“小阳啊,你那次数学没考好,就像一个小怪兽把你的信心给吓跑了。
咱们得把这个信心找回来。
”我们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从最基础的知识点开始复习。
我给他找了一些有趣的数学学习视频,就像看动画片一样学数学。
每次他做对了题,我就给他一个小奖励,比如一个小贴纸。
慢慢地,他对学习又有了兴趣,不再那么害怕做题了。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小学生心理辅导个案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小学生心理指导个案基本状况介绍:王玮,男, 8 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主要问题概括:上课不恪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搞一些引人注意引人发笑的恶作剧。
作业不正直,喜爱讲一些不文明的脏话,常常平白无故的侮辱同学。
背景资料:王玮在幼儿园时就比其余孩子明显表现出多动俏皮。
父亲母亲都初中毕业,均出门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把孩子交托给爷爷、奶奶照料。
当老师责备他,同学还击他时,毫无不快乐的表现,反而感觉快乐;下课时,常常平白无故的侮辱同学,所以同学都不肯意和他在一起。
指导策略和实行:关于他所出现的各种行为,我经过认真检查,发现原由是多方面的,有主观要素,也有客观要素,主要有以下几条: 1、没有理想的家庭教育环境; 2、教师和家长的责备增强了他的攻击性行为; 3、同学对他的不友善、不相信造成了他的逆反心理;我对这位同学进行以下几次的心理指导:第一次咨询改变其家庭教育环境。
第一,我同他的父亲母亲和爷爷奶奶进行一次诚心的谈心。
经过讲话使他们理解,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优异的家庭教育。
要求他的父亲母亲多抽一些时间来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敦促他认真达成老师部署的作业。
当孩子有错时,应耐心开导,而不该用谩骂、欧打的教育方式。
爷爷奶奶不可以一味地放纵,要跟他多讲些他们那时学习生活的艰辛环境,使他从中遇到一些启迪。
其次多进行校访,认识孩子的在校表现,报告在家的活动状况。
第二次咨询采纳感情导入策略正面转变。
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都需要爱,特别是陶豫浩,平时遇到责备、冷淡太多,爱的需要得不到知足,当他犯错时,假如再进行谴责、谩骂,那只好增强他的负面影响。
所以,针对陶豫浩的这类心境,我信心想方法和他交流心理。
第一用我的热忱来换取他的相信,对待他的疑惑我热情帮助,对待他的忧思我热情化解,有时有点进步,我就在晨间讲话上大加夸奖。
体育活动课时,同学们不肯跟他在一起,我就特地走到他身旁,和他做游戏 ` 聊天,让他感觉教师的可敬可亲。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16篇完美版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一):一、基本状况:姓名:金家迪性别:男年龄:11所属班级:五(2)家庭住址:联系电话二、问题行为概述:在校经常打骂同学,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生,严重违反行为规范,他的行为引起了班上同学的极大反感和很多家长的强烈不满。
三、个案生活背景:自入学以来,暴躁伤人事件屡屡发作:经常无缘无故打同学,揪女同学的辫子,上课影响其他同学,简直是一个小恶霸,严重违反了校园行为规范。
在家里也很不听父母的话,经常发脾气,动辄摔东西,与父母吵闹。
他的爸爸坦然自身修养不高,对孩子的管教较粗暴,一不听话,就打就骂。
我还了解到孩子个性喜欢爱攻击性较强的漫画、电视等,这又为他带给了模仿攻击行为的条件。
四、个案现状分析:从以上现象证明,陈晶的行为是一种攻击性行为。
攻击性行为不外乎三种:暴力攻击,动作攻击和言语攻击,对于陈晶来说,这三种行为兼而有之。
儿童具有任何一种不良行为,一般都具有必须的起因,要帮忙他们改正这些不良行为,首先应找到引起这一行为的原因。
五、辅导策略及过程:(一)父母的配合人们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经过和金家迪父母长时间的沟通,在如何教育陈晶的问题上,我们逐步达成了一致意见。
我劝导金家迪的爸爸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要多和儿子相处、交谈,用温情和儿子沟通。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听到金家迪爸爸打儿子的事了。
金家迪个性爱看打斗火暴的场面,还时不时地拳打脚踢进行模仿。
对此,我与他父母交换意见后,在家长的引导下,改看一些既有教育好处,孩子又喜欢爱的书报、片子。
当孩子的坏习惯逐渐改变时,我又要求他的家长即时给予表扬。
激励,并用奖励的方法给孩子买些学习用具、玩具等,从正应对孩子的行为予以肯定。
(二)教师的教育我用心地与孩子作交流,我耐心地对他说:你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对的,对别人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你是被打的同学,你有什么感想?多想想自己给别人带来了多少痛苦,决能够不再干!老师相信你会努力去改的!我还在班中要求同学要谅解金家迪,不与他对着干,而要采取冷却、忍耐的方法。
心理咨询如何做个案分析
心理咨询如何做个案分析心理咨询典型案例分析——趋避冲突案例一:赵某,女,45岁。
前几年丧夫,一直过得很不如意,幸好有一位男同事经常照顾她。
最近,她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这位男同事,男同事也向她表白过。
但这位男同事已经有了妻子、孩子,又不肯离婚。
她本人则离不开这位男同事,又怕落下破坏他人家庭的名声,因此十分烦恼。
分析:该个案初步判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中的趋避冲突。
面对已婚男同事,是否应该继续与他保持情人关系出现困扰,既对对方有依赖感,又害怕长此以往给自己名誉带来的恶劣影响,由此产生两难的抉择。
咨询思路:首先应当对赵某的困扰表示同感,对喜欢的人而因为种种客观因素不能在一起,本身的确是一件痛苦的事。
然后,进一步了解事实,比如她与男同事的相处过程,两人的接触深度、频度,最重要的是面对她的求爱,男同事的具体态度究竟如何?既然表白,又不肯离婚,那么对方希望达到一个如何的状态?自己对这一状态的接受态度又是如何等等。
另外,可以就赵某与前夫生前的夫妻关系进行一个了解,从中尝试发现其所不如意的原因,以及喜欢这个男同事本身的个性因素,她喜欢的是什么类型的丈夫?向往什么状态的家庭生活等,并与其共同探讨这些想法的现实可行性,尝试寻找这当中可能存在的来访者的认知偏误,如过分追究理想化和完美无暇的生活等等。
然后,在掌握以上信息的基础上,就是否继续与男同事交往进行一个利害分析,如果继续保持关系,可能存在的好处与可能带来的坏处,引导来访者从现实角度深入思考利害,包括法律、道德层面上也许会出现的风险,但必须由来访者为主体的思考,避免强加价值观念于人。
在之前来访者能够对生活有一个理性认知的基础上,令其自行作出适当的抉择,若仍存在举棋不定,可在良好咨访关系的前提下留下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将能想到的所有利、害写于纸上,然后每天勾去一个自己可以接受或忽略的后果,直至剩下最后的选择。
案例二:吴某,女,25岁。
最近换了一个工作,到了新的单位。
她所在部门的一位男主管对她十分关心,经常请她去自己的办公室坐坐,嘘寒问暖。
心理咨询 伦理案例
心理咨询伦理案例心理咨询伦理案例:亲子关系问题案例一:家庭冲突在一次咨询中,一位母亲向我咨询她与她十五岁的儿子之间的冲突。
母亲描述了儿子的反叛行为,包括不听从她的指导和规定。
她感到无奈和失望,不知道如何与儿子建立有效的沟通。
案例二:离婚对孩子的影响一位父亲咨询我关于他和前妻离婚后,他与孩子的关系状况。
他担心他的离婚会给孩子带来长期的心理伤害,并且感到内疚和无助。
案例三:青少年自杀触发因素一名高中教师咨询我关于她的学生,他表现出自杀倾向。
她担心他受到了欺凌,但不确定如何帮助他。
案例四:成年人的亲子关系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咨询我关于她与她的母亲之间的矛盾。
她感到母亲对她的过度干涉和批评,给她带来了压力和痛苦。
案例五:婆媳关系问题一位年轻妇女咨询我关于她与婆婆之间的紧张关系。
她感到婆婆对她的不满和批评,使她感到自卑和不被接受。
案例六:亲子失联问题一位中年男性咨询我关于他与他的父亲失联的问题。
他描述了他们之间的冷漠和沉默,以及他对他父亲的想念和渴望。
案例七:家庭暴力问题一位年轻女性咨询我关于她在家庭中遭受暴力的问题。
她描述了她父亲对她和她母亲的身体和心理伤害,她希望找到方法来保护自己和她的母亲。
案例八:亲子沟通困难一位父亲咨询我关于他与他十一岁的女儿之间的沟通问题。
他发现他们之间的对话越来越少,他想找到方法来建立更亲密和开放的关系。
案例九:亲子间的信任问题一位母亲向我咨询她与十八岁的儿子之间的信任问题。
她发现儿子经常撒谎和隐瞒事实,她感到困惑和失望。
案例十:亲子间的文化冲突一位移民家庭的父亲咨询我关于他与他的儿子之间的文化冲突。
他发现他的儿子更多地接受了当地文化,并与他的传统价值观产生了冲突,他希望找到方法来处理这种冲突。
以上是十个关于亲子关系问题的心理咨询伦理案例,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背景的个案,旨在帮助读者了解心理咨询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并为他们提供一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向。
心理咨询个案
心理咨询个案引言: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和提升心理健康的过程。
以下是一个心理咨询个案的描述,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和效果。
个案背景:小李,一位大学生,近期感到压力很大,情绪低落,无法集中注意力,且经常失眠。
他来到心理咨询师的办公室,希望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咨询第一次会议:在第一次会议中,心理咨询师与小李进行初步的接触。
心理咨询师先问小李是否有任何生活事件或压力因素,导致他的情绪低落和失眠。
小李讲述了最近学业压力加大,同时还有人际关系问题,感到很困扰。
咨询师倾听并给予了理解和同理心。
问题探索:在随后的几次咨询中,咨询师与小李一起探索他内心深处的问题。
他们发现小李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以来都有着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要求很高,同时也很在意他人的评价。
这导致了他对自己的过度批评和焦虑。
咨询师通过与小李的对话,帮助他意识到这种倾向对他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
目标设定:在问题探索的基础上,咨询师与小李一起制定了目标,即帮助小李减轻压力、改变完美主义的思维方式,并提高他的自尊和自信。
他们共同商定了一些具体的行动计划,如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学会放松和调节心情,加强自我肯定等。
咨询技术:咨询师运用了一系列心理咨询技术来帮助小李达到目标。
其中包括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小李识别和改变消极的思维模式,以及培养积极的自我评价来改善他的心理健康。
咨询师还教给小李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渐进式肌肉松弛法,以帮助他放松身心。
咨询过程中的困难:在咨询过程中,小李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
他可能会出现情绪波动,或者对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感到不舒服。
咨询师会继续提供支持和鼓励,并帮助小李克服这些困难。
咨询师还与小李建立了一个信任和保密的关系,让他感到安全和舒适。
咨询的效果:通过连续几个月的咨询,小李逐渐学会了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的方法。
他学会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并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和情感。
教师心理咨询个案跟踪案例
教师心理咨询个案跟踪案例一、案例介绍范某是本班的一位女同学,她高高的个子,长长的头发。
成绩中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通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从不主动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基本不去。
二、案例分析在每个班级中,可能都会有那么几个学生习惯于沉默寡言。
他们胆小怕事,在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即使被点名,发言也会显得过于紧张,张口结舌,不知所措,有些学生甚至急了还会哭。
怯懦的学生遇到脾气蛮横的学生,从来不敢反抗,总是逆来顺受。
他们怯于与人交往,以致造成孤僻、自我封闭的个性特点,人际关系冷漠。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他们如此胆小怯儒的呢?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范某的父母离异,她随母亲改嫁重组家庭,母亲对她要求严格,期望值很高,她在学习上的压力很大;再者是家庭经济条件拮据,使她感觉在同学之间抬不起头来,很是自卑。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教师对范某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她的评价偏低,她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另外,老师对少数心目中的优等生日益产生的偏爱,对属于中间状态的范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压力,滋长了严重的自卑心理。
再加上老师片面地认识学生,对优等生日趋偏爱,更进一步加深其心理压力,使学生的自卑心理日趋严重。
三、辅导策略作为教师,在了解了该生的心理特点及其成因后,只有对该生给予相应的帮助和心理疏导,才能促使她在心理上逐步健康,成绩才能不断提高,能力才能不断加强。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孤独压抑
中小学心理咨询个案辅导记录孤独压抑灵台三中中学生心理辅导个案案例介绍(孤独压抑)柏某,女,初一学生。
性格上,胆小、自卑。
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老师提问也因紧张而说不完整,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家庭作业经常不能完成,尤其是作文,十次有八次都不会交。
父母工作经常需要加班,早出晚归。
周末在家,则常会约上几个朋友打麻将,与她交流的时间很少。
她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中等偏下,会被一些自以为是的同学看不起,甚至嘲笑。
案例分析通过几个月深入的观察与了解,我发现她与人交往时最主要的表现是:自卑心理、孤独心理、压抑心理。
只要老师耐心地给予她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她改掉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促进她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也能得到提高。
辅导过程1、老师谈心,我选择了她看起来心情比较高兴的一天,把她请到办公室,请她面对面地坐下来,以真诚的态度与她谈心,让她对我产生信任感。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她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并帮助她的树立远大的理想,告诉她,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谈心后,我也随时对她进行关注。
上课时,选择一些她会解答的问题主动请她回答,只要答对就马上表扬她;她的作文有困难,我就单独辅导她,一有进步就夸赞她;平时一有机会就对她嘘寒问暖,百般关注。
2、家校合作,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等方式,劝说她的父母周末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交流,及时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
我把她这几年来的学习情况、性格、交往的发展状况以及她的智力发展分析给家长听,建议他们综合考虑她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降低要求,提出一些她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帮助她实现这一目标。
要注意观察她实现目标后的表现,及时调整,循序渐进。
建议家长对她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少打骂,为她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
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家长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
丧失亲人者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丧失亲人者心理咨询个案记录个案信息- 姓名:张女士- 性别:女- 年龄:38岁- 职业:会计师- 咨询日期:2022年5月6日主要问题张女士在咨询中表达了以下主要问题:1. 丧失亲人的悲伤和痛苦无法释怀;2. 没有办法有效面对亲人的离世;3. 感到内疚和自责,觉得没有尽到亲人的责任;4. 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感到害怕和焦虑。
咨询过程在咨询中,与张女士的交流主要围绕以下主题展开:探索悲伤和痛苦的来源张女士表示,她丧失了亲人后感到巨大的悲伤和痛苦,无法释怀。
经过细致的探索,发现她对亲人的离世感到极度的失落和孤独,对于无法再与亲人交流和共度时光感到无比的惋惜和遗憾。
面对亲人的离世张女士对于亲人的离世感到无法接受和面对。
在咨询中,我们一起探讨了各种面对亲人离世的方法和策略。
通过引导她尝试正视亲人离世的事实,并与亲友分享内心感受,张女士逐渐开始接受这个事实,并试图适应新的生活状况。
应对内疚和自责张女士认为自己没有尽到亲人的责任,并感到内疚和自责。
在咨询中,我们讨论了亲人去世是一种自然现象,并不全由她所控制。
透过理性思考和接受自己的情绪,张女士逐渐减少了自责的情绪,并开始逐渐接受自己是无法承担一切责任的。
处理未来不确定性张女士对于未来感到害怕和焦虑,担心没有亲人的陪伴和支持。
在咨询中,我们一起探讨了建立新的支持系统和未来规划的方法。
通过鼓励她积极寻找社交活动和寻求支持团体的机会,张女士开始恢复信心,并展望未来的希望。
咨询总结在与张女士的咨询中,通过对悲伤和痛苦来源的探索,帮助她面对亲人的离世,减少内疚和自责的情绪,并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张女士表达了对咨询的感激,并表示愿意继续接受心理支持以逐渐恢复自信和找回生活的乐趣。
*注:本个案记录仅供参考,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咨询内容进行修改。
*。
心理咨询个案纪录[汇编]
心理咨询个案纪录[汇编]
某高二女孩,因强迫性思维和情绪失控而休学。
她说她的内心像个情绪大包袱,里面装了三大情绪的发动机:
①焦虑,来自对传统学习的不满与无奈;
②愤怒,来自父母对我兴趣的干预、自己对时间管理的无能;
③抑郁,对许多不满的内疚、对想做坏孩子的冲动的压制。
抑郁也是对哀伤情感的抑制。
(超我部分)理想自我的形象,需要以各种努力以维护,伤感等负面情感都暗喻你过得不好,有损完美形象,因此也必须克制的。
人际中,那些气质总是做作、端着的人,就是被理想自我所控的人。
有些乖孩子,习惯性以好脾气(即不发情绪)而掩饰内心有损理想自我形象的担忧,因好脾气才是“人们心中一贯的乖孩子”。
部分乖孩子身上,过于明显的忧郁情感反应,已成为性格中的一项特征,成为遭逢挫败、失望时的常见反应,常孤立自己而不再与外界接触。
他们的情绪是压抑,而不是以愤怒来表达,久之,这份被压抑的愤怒转化为了忧郁。
严重者,常以自虐“释然”情绪,或以自杀彻底“了结”愤怒的抑郁。
比如,那些无法应对“不好”局面而跳江、跳楼的孩子,他们都是很难直面不好,很难表达坏情绪的乖孩子。
当然这是极端情况下,孩子内心的超我以“我不完美”之由、以残忍的方式,毅然抹掉自己的个性,或除掉整个的自己。
孩子的自杀,是自我攻击的极端形式,但那是长时期攻击性压抑的总爆发。
社区居民心理辅导个案案例
社区居民心理辅导个案案例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一名社区居民,简称张先生,他在最近几个月经历了一系列心理困扰和情绪波动。
张先生向社区心理咨询中心寻求帮助,希望通过心理辅导来缓解他的问题。
问题描述张先生表示,他最近感到压力很大,情绪非常低落。
他的工作环境紧张,与同事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导致他感到疲惫和沮丧。
此外,他还因为家庭问题而焦虑不安。
他经常失眠,食欲不振,并且对平日喜欢的活动失去了兴趣。
这些问题正在影响他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表现。
辅导过程心理咨询师在与张先生进行初始咨询时,展示了关心和尊重的态度,以建立信任和安全感。
咨询师采用了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法,与张先生一起探讨他的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并帮助他寻找积极的应对策略。
在辅导过程中,咨询师与张先生一起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
他们首先关注解决工作环境中的冲突问题,咨询师提供了沟通技巧和冲突解决策略的指导,帮助张先生改善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同时,咨询师还探讨了张先生对家庭问题的焦虑,帮助他找到缓解焦虑的方法和途径,如放松训练和心理调节技巧。
辅导成果经过几次心理辅导,张先生逐渐展现出改善的情况。
他通过应用咨询师提供的工具和技巧,成功改善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减少了冲突和压力。
他学会了在工作中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且能够更好地处理工作中的挑战。
此外,张先生还成功采用咨询师教授的放松技巧来缓解家庭问题带来的焦虑。
他学会了适当地分配时间和精力,保持家庭与工作的平衡,并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总结本个案案例表明,通过心理辅导和认知行为疗法的方法,社区居民可以获得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张先生在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改善了工作环境和家庭问题带来的不适,重建了自信和积极态度。
这个案例证明了心理辅导在提升居民心理健康方面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 注意:根据保护个人隐私的原则,本案例中的人物和情节为虚构。
青少年心理咨询个案案例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7岁,高中二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半年前,求助者升入重点高中。两个月前, 求助者因为感冒发烧,导致期中考试没有取得好成绩。 一个月前在,求助者在复习功课时,头脑中突然闪现 “期末考试在考不好怎么办”。这种想法让求助者非 常紧张,竭力让自己集中精力学习,可越是这样越难 以集中注意力,还出现了记忆力下降的情况。这些情 况让求助者非常担心,担心自己学习成绩会一直下降, 将来考不上大学,没有光明的前途,甚至担心自己么 有能力让父母安享晚年。这些担心让求助者紧张不安, 很烦躁,只有不想学习的事情才会好些。求助者自幼 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内向,追求完美。父母要求严格, 孩子做错事情会严厉训斥,有时会打求助者,工作NSITIONAL PAGE
分析介入:
• 初诊接待,通过摄入性会谈,收集一般资料:男性, 17岁,高二。智力正常,性格内向,追求完美。与 父母交流少,担心学习问题,焦虑。 • 心理测量:焦虑量表(SAS)的使用。 • 行为治疗:放松技术的使用,缓解焦虑情绪。 • 认知疗法:改变不合理信念。 • 家庭治疗:父母加强与孩子交流,改变教育方式,减 少对孩子的压力,建立良好的关系。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范文分享与讨论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范文分享与讨论心理咨询案例一:抑郁症患者李某的个案分析背景介绍:李某,男性,28岁,大学教师,因长期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导致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
1. 症状描述:李某自述,近半年来,他感到无法忍受的压力。
他经常感到疲惫且没有精力,对以往喜爱的事物失去兴趣。
他睡眠困扰且饭量明显下降,所以体重也在下降。
李某自责且对自己的自尊感受到严重的冲击,经常体验到无望和绝望的情绪。
注重细节和注意力也明显下降,与他人的交往变得困难和紧张。
2. 分析与解读:2.1 生活事件的影响:在李某的生活中,一系列的事件影响着他的心理健康。
工作压力、人际关系问题以及自我期待感过高等因素都加剧了他的负面情绪。
这些心理压力激发了他的自责与无望情绪。
2.2 抑郁症症状的特征:李某表现出了典型的抑郁症状。
他的情感低落且严重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
精神和身体的疲倦在他的自我感觉和功能方面都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2.3 自我贬低和自责:李某倾向于过度批评自己,总是将错误和失败归咎于自己。
这样的自我评价使他的自尊心受到重创,进一步加重了抑郁症状的加重。
3. 心理咨询策略:3.1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李某的消极思维模式进行干预和改变。
引导他进行自我价值和积极认可的建设性思考,增强他的自尊感和自信心。
3.2 解剖人际关系:帮助李某提高人际沟通和解决冲突的技巧,以减轻他在人际关系中的压力。
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帮助他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3 放松练习:教导李某一系列的放松练习以减轻身心的紧张感和焦虑。
心理咨询案例二:焦虑症患者王某的个案分析背景介绍:王某,女性,32岁,销售经理,因经常感到紧张和焦虑,影响了她的工作表现和生活质量。
1. 症状描述:王某自述,她经常感到心跳加快,无法控制的恐惧感,特别是在面对大众演讲、社交活动以及被他人评判时。
这些情绪和身体的反应增加了她的疲劳感,导致她对这些场景的回避和逃避。
她感到自己无法控制自己的思绪和情绪,甚至无法入睡。
学生心理咨询个案记录
学生心理辅导案例一、第一次来访:个案概况:王某,女,高三学生。
来访者自述对考试非常紧张,每次考试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两道难题不会做而空过去之后,就会头脑空白,不想再继续答题。
当时来访者在诉说自己问题的时候情绪非常低落,后来甚至哭了出来。
来访者认为考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而且这个观念在她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总拿自己与别人比较,在做题目的效率和质量上比,在做一道题目所花的时间上比,在学习和娱乐的时间安排上比等等很多方面,如果老师上课提问一道题目,别的同学想出来而自己还没想出来时,就会很紧张;如果自己在放松休息而别人在学习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少学了一些,休息时也不安心。
这样的比较导致来访者对做题和考试都非常紧张。
问题分析:来访者的问题属于典型的考试焦虑问题。
其考试焦虑主要来源于对高考重要性的错误认识,觉得如果考不上大学,自己这一辈子就完了。
因此非常在意自己的分数和每一次考试。
所以对于该来访者首先是要转变观念,改变她原有的认识。
让来访者明白她的很多想法和认识是不合理的,再与这些不合理的观念进行辩论,认清并放弃这些不合理的观念,建立起合理的观念。
观念改变后对高考自然就不是那么紧张了。
同时还要改变不好的学习方法,例如该来访者会花一两个小时去想一道题目,却不认为这是浪费时间而认为值得,因为这是她自己想出来的。
但事实上这样浪费了很多时间,效果却和问了别人之后掌握了类似题目的解法是一样的。
因为感觉到来访者的考试焦虑比较严重,于是我约她下周再来一次。
二、第二次来访:个案概况:来访者自述这次感觉比上次好多了,从她的表情和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她轻松的心理和快乐的情绪。
但来访者表示对于考试还是有一些紧张。
当问及父母对她的期望时,来访者回答,父母对她的期望并不高,但通过自己从小的所见所闻,就产生了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路的思想,于是对自己的期望很高。
要求自己一定要考上第一批本科,如果分数只达到了第二批本科的录取线,那就不去上。
可以看出她的压力大多来自于自己本身,由于对高考看得太重,对自己要求太高,导致一遇到考试就很紧张,只要一听到老师说要考试,就一直会想着考试,害怕考不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辅导咨询个案什邡市师古中心小学梅艳(获德阳市三等奖)一、、一般资料1.求助者的一般情况求助者:林文(化名);男;13周岁。
某小学六年级学生。
2.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情绪有时低落,脾气暴躁,易激怒,性格内向。
3.个人成长史家中独子,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文化程度低(父亲没有读过书,母亲只念过小学),但很勤快,除每年种一些经济作物外,还靠打零工挣钱,家庭经济一般。
该求助者的学习较困难,记忆力差,从不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但一直坚持完成作业(虽然作业质量不好)。
胆小内向,甚至有一些懦弱,脾气温和,尊敬老师,与同学相处和睦。
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发生的里氏8。
0级地震致使他所在的学校教学楼垮塌,他被埋在了废墟中两个多小时。
被当地的武警官兵救出时全身是血,并及时送往医院救。
后诊断为身体多处擦伤,左手手掌开放性骨折,右脚大脚趾断裂(后来截趾),右眼失明。
他被送往重庆儿童医院治疗了半年,回到了学校学习。
回家后,一直害怕进入砖混结构的房子,晚上睡觉一直要做噩梦,常常哭着从梦中惊醒,对父母说很害怕。
身体多处擦伤已经痊愈,走路时右脚有些不方便。
在学校学习中,学习不太认真,作业完成情况不好,与同学相处不好,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和同学闹矛盾,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有时还出手打人,见到老师也爱理不理的。
4.社会功能社会功能受损,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对人对事冷淡,漠不关心,无学习和工作的动力。
二、求助者自述1.主诉:林文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现状不满意,与同学无法好好相处,不想做事,不想学习,也不想理别人。
自己也无法改变这些。
2.个人陈述:自己以前学习虽然不好,但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自从地震后自己死里逃生后就觉得生命最重要,读书是其次的,而且听说好多在地震中遇难的学生成绩都好,就感觉成绩差还是有优势的。
现在自己的右眼看不见了,自己是残疾人了,觉得比别人矮了一截,让别人瞧不起,更觉得不公平的是全校就我一人伤得最重还成为残疾人了。
因此,心情郁闷,情绪低落。
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容易发火生气,我想我不能再软弱了,只有强了别人才不敢欺负我,嘲笑我。
我觉得同学们不怎么关心我,他们要求大家做的事(如擦黑板端水)我也照样去做,没有发现我是残疾人吗?我应该受到特殊的照顾。
想着心理就有气,就不想理人了,他们还说我变了,变得古怪与无理了,他们才变了。
三、我的观察和班主任反映的情况1.我的观察:文强来咨询时,衣饰整齐,眼神忧郁,神情紧张,情绪十分低落,话少,常常陷入沉默,言语不是很流畅,思维反应缓慢,说话吞吞吐吐的,对咨询者有一种不信任的感觉。
2.班主任反映的情况:文强刚入学时,认真,上课也较专心,作业都能完成,但可能智力不太好,又缺乏必要的辅导,成绩在班级只能算中等偏下的成绩。
自从5.12地震以后,他身受重伤回校学习两个月以来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脾气暴躁,容易激怒,冲动,与同学相处困难,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和同学矛盾,学习比以前懒惰,作业时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
对老师也不像以前热情尊敬了,有时老师想和他谈谈心,他也爱理不理的,摆出一副我是地震伤员理应受特殊照顾的样子。
四、评估与诊断:1.心理状态的评估求助者的精神低沉、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恐惧,自卑,感到痛苦。
2.诊断与鉴别诊断该求助者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一致的,对自己的症状有自知力,并因内心冲突感到痛苦,想改变目前的状况,有主动求医行为,因此排除精神病。
现在不愿意和人交往,对人和事漠不关心,情绪比较低落,容易激怒,现在已经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通过以上可以判断文强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3.诊断依据1)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严重心理问题是求助者经历了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5.12的地震被埋在废墟里后被救出,身体受伤并已经残疾(右眼失明),自己感到不公平,自卑,(别人都好好的,唯独自己成了这样)恐惧内心很痛苦,心情郁闷,情绪低落,不想与人交往,不想学习做事,但一旦有人招惹了他,他就会被激怒,冲动,因此不能与人好好相处。
晚上睡不好觉,常做噩梦,经常嘴里喊着我怕从梦中惊醒。
学习效率很低,基本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其社会功能时候受到影响,身体没有存在器质性的病变。
五、咨询目标的制定双方经过讨论协商,达成以下目标:1. 具体目标(近期目标)用认知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造成心理问题的根源,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和观念,使他能够从抑郁的低谷中走出来,消除焦虑、害怕、自卑、痛苦等负向情感,增强自信,重新找回自我,找到自己的价值。
2. 最终目标(长远目标)让求助者能够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实现人格的完善,学业取得进步,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在对来访者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听取专家的建议的基础上,我征得来访者的同意,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阳性强化法对其进行治疗。
1.方法与原理合理情绪疗法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和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其主要观点实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观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阳性强化法是实用并且常用的方法。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2.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适当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教育程度和受训背景,告诉他心理咨询的作用、意义及局限性,让对方明确咨询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并再三强调保密原则。
3.时间和费用:每周一次,每次50分种,根据咨询的情况进行调整。
要求遵守时间和遵守约定的义务。
七、咨询过程1.咨询阶段的划分根据来访者的具体情况,分为心理诊断阶段(1-2 次);心理咨询阶段(3-8次);结束巩固阶段(9-10 次)。
2.阶段的任务与完成情况第1次: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第一次来咨询时(他是我的学生彼此熟悉),文强对我有一种不信任的心理,表现出一定的阻抗,说话缺乏连贯性并时常陷入沉默当中,我时时以微笑、目光、点头表示自己对他的理解和关注和鼓励,通过关注、共情及理解等技术与他建立良好的关系,形成一种密切合作的气氛,使他内心的痛苦能够得到宣泄,能放松心情。
如此,我也能在这种和谐的气氛中进一步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况。
第2次:确定咨询目标。
通过文强讲述自己童年的经历,生活史以及一些容易让他回忆起来的有关事件,尤其是发生地震后他的一些经历,使我对文强有了全面的深入的了解。
我结合他的描述,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然后确定咨询目标和制定方案,第二次咨询后,他逐渐的信任我了,与我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并表示要尽力的配合。
第3-6次:合理情绪疗法。
帮助文强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想法与他不想学习和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使他明白正是这些不合理的认知,导致了他感到自卑、被别人欺负,成为学习不努力的借口和与同学搞不好关系的直接原因,还产生抑郁、焦虑的情绪后果。
如针对“被别人欺负”这一观念,我让他实际去做一做同学“欺负”他让他做的事情(做值日生擦黑板、端水),他顺利地完成了。
这时,我就问他这些行为使你难堪了吗?他摇头,于是我有告诉他大家都能做的事你也能做,并且大家都也在做,如果这是在欺负你,那么也是在欺负大家。
他表示否认,认识到自己的想法不对。
其次,我用事例介绍认知疗法的合理情绪理论,让他找出与同学关系不好的ABC,布置家庭作业。
再通过演练合理情绪理论进行思维巩固训练,例如:积极思想和消极思想的自我辩论,朗读自己的优点(团体辅导的自我觉察中,让他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让其他同学帮他找),这样让他体会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改变了以前的不合理的想法,逐渐树立了自信,减少了自卑的情绪,学习也有了动力。
附一段对话。
(合理情绪疗法)咨询老师:你能告诉老师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种情绪的?求助者:那还用说吗?他们都看不起我,认为我是残疾人,就欺负我,让我做这做那的。
咨询老师:那么,他们都让你做了那些事呢?求助者:(有些气愤)明知道我脚不方便让我做值日生擦黑板,端水。
咨询老师:好,那么你现在就去教室里去做一做这件事,好吗?求助者:(不理解)为什么?咨询老师:做完我就告诉你。
求助者腿脚比较利索的走出去,十分钟以后进来。
咨询老师:你完成了刚才的任务。
感觉怎么样?求助者:没什么,以前也做。
咨询老师:其他同学也做这样的事吗?求助者:当然,我们轮流当。
咨询老师:喔,照你刚才所说,让你做事实在欺负你,那让其他同学做也就在欺负他们,对吗?求助者:(反驳)那不一样,他们是正常人,我残疾了。
咨询老师:你的意思是残疾人就应该不做事,做了事就是被欺负对吗?求助者:也不是这样的。
咨询老师:你和其他同学都做同样的事情,也能做好,说明你和大家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的。
求助者:老师,你的意思是说大家都没有把我当成残疾人对待,才让我做和他们一样的事。
咨询老师:的确如此。
求助者:我原来的想法不是这样的,听你这样说,我又觉得事实就是如此,难道我错了?咨询老师:能想到这一点,很不错,下来再认真想一想吧!:第7-8次:阳性强化,通过认合理情绪疗法,文强的心理问题障有了一定的改变,逐步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
但还要继续强化他的正常行为。
例如:班级中大家安排的事情(他也能完成的事)如打扫卫生,完成某样作业,只要他做到了,老师就在班上表扬(给予强化),并且告之家长他的成绩。
治疗到此,文强的不仅情绪得以稳定,与同学闹矛盾的时候越来越少,而且学习动机增强。
第9-10次:巩固咨询效果。
结合实际(在平时和同学的相处中)进行操练,巩固合理信念和正确的行为。
八、咨询效果评估经过10次的心理辅导,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文强情绪低落明显好转,抑郁的状态得到缓解并渐渐消除,并对自己建立起信心,开始以积极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学业当中,与同学相处也越来越融洽了。
他本人也也觉得心情放松了许多,最重要的是他感觉自己不自卑,明白了自己和大家是一样的人,自己的身体残疾了,但心灵没有残缺,大家还是把他当成一个健全的人来对待。
通过家长反映,他在家情绪逐渐好起来了,也爱说话了,晚上睡觉做恶梦的时候也少了,回家就开始做作业。
同学反映脾气不是以前那么暴躁了,对人也热心了,看到小同学吵架会去劝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