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郭沫若的比较
鲁迅为何骂郭沫若
论 才 气 ,2 O 世 纪 中 国 知 识 分 子 当 中 ,郭 沫 若 可 谓 首 屈
一
指 ,集 科 学 家 、历 史 学 家 、 考 古 学 家 、诗 人 、 作 家 、 剧
作 家 、 评 论 家 各 类 桂 冠 于 一 身 ,其 中 大 多 名 至 实 归 ,他 的
甲骨文研究 、浪漫主 义新诗和 充满激 情 的回忆录 ,皆是无
染 。 周 作 人 曾 经 说 过 ,我 身 上 有 两 个 鬼 ,一 个 是 绅 士 鬼 , 另 一 个 是 流 氓 鬼 。 破 落 官 宦 家 庭 成 长 起 来 的周 氏 兄 弟 平 时 文质 彬 彬 ,一 旦 逼 急 了 ,也 会 露 出 “ 流 氓 ” 的 ~ 面 , 尤 以
鲁 迅 为 甚 。 不 过 ,鲁 迅 的 “ 流 氓 气 ”是 后 天 的 , 郭 沫 若 的 “ 流 氓 气 ” 是 先 天 的 ,带 有 家 族 的 基 因 。 他 的 父 系 历 代 经
天 高 地 厚 反 传 统 。 而 激 进 的 一 面 则 来 自创 造 社 的浪 漫 主 义 。 在 浪 漫 主 义 者 看 来 , 人 不 是
是 脚 先 落 地 ,后 来 他 说 : “ 这 大 约 是 我 的 一 生成 为 了 叛 逆 者 的 第
一
浪 漫主 义 者有 破坏 的热 情 ,
更 有 创 造 的 激 情 。他 们 总 是 将 世
界 分 为 黑 白 分 明 的 两 端 , 旧 世 界
击 。保守一面 来 自 “ 新 派 中的 旧 派” , 哈佛 归 来 的梅 光 迪 、 吴 宓 、
有 激 情 :我 就 是 宇 宙 j我 就 是 上 帝 !一 瞬 间 ,原 先膜 拜 胡 适 的 激
主 义 。 浪 漫 主 义 是 启 蒙 的 一 部
感动中国的作家:郭沫若
感动中国的作家:郭沫若人说鲁迅思最深,钱钟书学最富,郭沫若才最高。
(才高八斗:“八斗”是南朝诗人谢灵运称颂三国魏诗人曹植时用的比喻。
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郭沫若是一个成就非凡的诗人、剧作家——反抗与恭顺、伟大与平庸、创造与苟且、多情与残忍集于一身。
是一个天才型、文艺型的心理性格,是一个不能真正拥有自我的人。
他随波逐流,始终站在浪尖上,但他又因为这逐流,丧失了自己的本真。
一句话,他是诗的人,是浪漫的,夸张的,想象的……一、郭沫若——伟大的诗人、戏剧家、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
郭沫若(男)(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
鼎堂,曾用笔名麦克昂、易坎人、石沦等。
四川乐山人。
1913年毕业于成都高等学堂分设中学。
同年底赴日本留学。
1918年入九州帝国大学医科,后弃医从文。
192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
同年与成仿吾、郁达夫等人发起成立创造社。
发表过《残春》等少量小说。
1926年任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同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
1928年出版诗集《恢复》。
同年被迫流亡日本,开始研究中国古代史和甲骨文。
1937年抗战爆发后回国,任国民党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
抗战期间写了《屈原》、《虎符》等历史剧及大量诗文,并继续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古代历史研究,出版了后来引起争议的《十批判书》。
1948年到解放区。
50年代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主席。
先后出版诗集《新华颂》、《百花齐放》、《长春集》、《潮汐集》、《骆驼集》、《东风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郑成功》等,论著《李白与杜甫》等,学术专著《石鼓文研究》、《奴隶制时代》等。
我国现代文学六大家
鲁、郭、茅、巴、老、曹共同特点:关注旧社会民生艰难.痛恨并批判旧统治旧道德的罪恶,为国民的思想的解放进行努力,作出了很大贡献.鲁迅擅长短篇,散文.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就是他的<狂人日记>,散文代表作<野草>,充满了意象,矛盾,自省,得见其思想之深邃,灵魂之痛苦,为不可超越之颠峰.郭沫若擅长诗歌.戏剧.代表作<女神>充满了火一样的激情,感染力极强,是现代文学诗歌之冠.后期有一部话剧<屈原>,感情之充沛,几若当年.可惜年轻的激情消散以后,此人再也写不出好作品.后来走了政治路线.茅盾擅长篇:代表作<子夜>,从各个方面详实精细的刻画了旧社会的上海,揭示了民族资本主义必然没落,无产阶级正在兴起并是真正的希望之主题.该小说水准一般,但在现代文学范畴中也算是高水准了.此人基本上就靠这一板斧,享誉终身.巴金擅长长篇.代表作<家春秋>,作品饱含热情,人物刻画细致,可读性很强,(至少比前面几位强),主要描写面在于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的革命青年.后期有散文集.不过个人感觉没看头.老舍擅长中长篇,戏剧:代表作中篇<月牙儿>.长篇<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戏剧<茶馆>此人老北京人,作品中带有浓郁的京味,具有幽默感.主要写北京市民在旧社会的挣扎和反抗,<茶馆>尤为鲜明和深刻,是现代文学戏剧中的扛鼎之作.曹禺擅长戏剧.十多岁写<雷雨>.名动天下.主题深刻鲜明,人物栩栩如生.戏剧中善于制造矛盾,从而揭露人性,给人很强的震撼感觉。
此人作品虽少,但每一步都是经典.这是现代文学作家中独一无二的.通行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尊为大师级的现代作家,通称为“鲁、郭、茅、巴、老、曹”。
1936年秋,鲁迅的突然辞世,凸显了这根擎天之柱坍塌后中国左翼文坛的悬空状态。
鲁迅_故事新编_与郭沫若的历史小说比较_对历史的不同态度
●郭沫若学刊2001年第4期(总第58期)比较研究 收稿日期:20011119作者简介:廖久明(1966),男,四川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2000级研究生。
鲁迅《故事新编》与郭沫若的历史小说比较——对历史的不同态度廖久明(四川大学中文系,四川成都610064)摘 要:鲁迅的《故事新编》和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具有如下区别:(一)鲁迅不但到史书中去寻找题材,而且到神话中去寻找题材,郭沫若则主要从史书中寻找题材;(二)鲁迅让古人说今人话,郭沫若则基本上坚持古今之别;(三)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可以叫“历史讽喻小说”,鲁迅的《故事新编》则具有后现代主义文本特征;(四)郭沫若重视对自己作品真实性的解释,鲁迅则对此不置一词。
这表面上的不同,实际上隐含着他们对历史的不同态度:鲁迅虽不相信史籍(尤其是正史)却尊重史实;郭沫若虽相信史籍却常常为了现实的需要,对史实进行大胆的“失事求似”的改编。
关键词:鲁迅 郭沫若 《故事新编》 历史小说 历史观中图分类号:I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25(2001)04005306 茅盾在《玄武门之变・序》中说:鲁迅创作《故事新编》是为了“借古事的躯壳来激发现代人之所应憎恨与应爱”;[1]郭沫若在为自己的历史小说集《豕蹄》写的序中说:“这儿所收的几篇说不上典型的创作,只是被火迫出来的‘速写’。
目的注重在史料的解释和对于现世的讽喻,努力是很不够的。
”[2]由此可以看出,“古为今用”是其创作的共同原则。
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的创作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表现在:语言、选材、创作方法及对作品真实性的态度。
一、选材鲁迅的《故事新编》共有8篇作品,其中有4篇属于神话或带有神话因素,分别是:《补天》、《奔月》、《铸剑》、《理水》。
郭沫若的十篇作品中,没有一篇带有神话因素。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偶然的。
在鲁迅看来,神话同史书一样都是中国历史的记载,所以选材时可以在神话与史书中任意出入,不受限制;而在郭沫若心目中,史书就是史书,神话就是神话,它们分属两个系统:一个属历史,一个属文学,二者不可僭越。
[名人故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
[名人故事]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的文学成就谁更高文学很难互相比,比是一种科学思维,未必适合人文领域。
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学很难拿出一个客观标准来对比。
上大学时,经常会有同学认为(包括我自己),某某人是二流文人,或者说谁比谁写的好,老师会很严肃地说:“你说的是外行话。
”换言之,文学研究不能用来讨论谁好谁坏、谁排第一谁排第二的,这就像历史系不能说“假如历史如何”,中文系也不能说“谁是最好作家”。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这又是另一回事,著名英国历史学者弗格森就常用“假如历史会如何”来研究,在具体操作层面,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会有“假如历史会如何”的想法。
鲁迅全集读过数遍。
郭沫若全集也读过文学部分。
茅盾的书读过《子夜》和几个中篇(《林家铺子》《春蚕》等,感觉比《子夜》写的好得多),还有他的文论(茅盾晚年基本是文论家,但他的文论写的很坏,充满了官气)。
巴金的书,读过《家》《春》《秋》和《寒夜》,晚年有一些随笔性的文章,影响很大,但感觉一般。
老舍的小说、戏剧基本都读过。
曹禺的话剧基本都读过。
从这个阅读覆盖面来说,显然是不太够的,不能做全面评价,只能谈谈个人的感受。
1、这个名单忽略了沈从文、张爱玲等。
但从艺术角度看,沈从文、张爱玲比这6个人强(除了老舍之外)。
此外张天翼、穆旦、郁达夫等人也很好。
总之,这个名单偏政治化,有以政治标准替代文学标准之嫌。
2、文学史的地位与文学水平不是一个概念。
文学史的地位在于其开创性,这样懂外文的比较有优势,直接拿别人的东西来用就可以。
比如鲁迅,他被认为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实际上不是,第一篇现代意义上的白话小说是陈衡哲的《一日》,发表在1917年1月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杂志上,影响可能不如《狂人日记》),此外,鲁迅开创了乡土文学的方向,他使白话小说提升到一个比较成熟的境界,这个历史功绩是无可替代的。
郭沫若一生从未与鲁迅谋面,鲁迅却曾痛骂他是「流氓」!
郭沫若一生从未与鲁迅谋面,鲁迅却曾痛骂他是「流氓」!(图)鲁迅pk郭沫若鲁迅与郭沫若是文坛上的两个宿敌,一生不见面,还互相缠斗。
我有这两位的全集,基本上认真看完过,我发现鲁迅郭沫若二人在文坛上的斗法真是有趣得很。
鲁迅在小说和散文方面的才华,郭沫若是没有办法相比的,但郭沫若在诗歌与戏剧方面的才华,鲁迅又是望尘莫及的。
鲁迅的小说集《呐喊》与《彷徨》,是开现代小说风气之先,无论今天可以指出它这样那样的缺陷,它毕竟是新文化启蒙文学的开山之作。
鲁迅的散文集《野草》与《朝花夕拾》,是现代美文的典范,至今还很难有哪个文化人的散文集能与其媲美。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与《星空》,前者是现代诗歌最早的诗集之一,后者是现代诗歌最成熟的经典作品。
无论郭的晚年写了多少臭不可闻的口号诗,他早年诗集的狂飙文学意义绝对不能抹煞。
郭沫若的戏剧《三个叛逆之女性》与春秋战国四大悲剧,是现代戏剧的杰作,后来很少有包含诗剧与悲剧美学成份的戏剧作品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力。
诚然,鲁迅的后期是令人扼腕叹息的,郭沫若的后期更是悲哀可笑。
不过这也是中国文化特色造成的结果。
鲁迅成为左的牺牲品,杂文几乎全是骂人的文字。
郭沫若更成为左的炮灰,诗歌变成专制文化的招魂幡。
当然,今天来谈这两位的得失,如果不纠缠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恶意成见,那么对于二人在早期新文化运动中所作出的贡献,还是应该一分为二进行中肯的评价。
但鲁迅郭沫若二人在早期的文学创作中却互相不服气,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恶斗。
鲁迅写了一篇关于老子的《出关》短篇小说,郭沫若也就写一篇有关老子的《柱下史入关》短篇小说,跟鲁迅对着干。
你写老子出关,我偏偏写他入关。
鲁迅写了一篇关于庄子的《起死》,郭沫若也写一篇关于庄子的《漆园吏游梁》。
你写庄子戏人生,我写庄子戏权力。
当然,也有人说是郭沫若先写,鲁迅与其对着干。
考据著作年表,似乎都各有先后追着斗法的例子。
郭沫若写了女娲创世纪的《女神之再生》,鲁迅就写女娲造人类的《补天》。
同是文豪郭沫若和鲁迅的才华谁更胜一筹
同是文豪,郭沫若和鲁迅的才华谁更胜一筹?严循东 2021年3月16日鲁迅与郭沫若都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大咖,备受世人的推崇与赞誉。
然而,两人的关系始终处于尴尬甚至敌对的状态,他们之间从未缺少过唇枪舌剑与短兵相接。
鲁迅先生为人精明、富有主见,以笔为矛,以纸为盾,用犀利的文字揭露当时社会的现实。
鲁迅骂人无数,也爱好骂人,凡是看不惯的人或事,他都忍不住写段子与文章来批评嘲讽。
例如,鲁迅曾发文直白地表明自己不喜欢徐志摩的诗歌,认为徐志摩的作品毫无意义,完全在无病呻吟。
再如,鲁迅曾与梁秋实开启了一场激烈的论战,因为其在文章中攻击了鲁迅最敬重的国际大思想家卢梭。
总之,鲁迅骂人不问交情,不讲情面,凡是与他观点相左的人,鲁迅都会冷嘲热讽一番。
其中,文学巨匠郭沫若与鲁迅的恩怨纠葛最根深蒂固。
鲁、郭两人似乎从未心平气和地坐下来交流过思想,虽未曾谋面,却成了一辈子的冤家。
鲁迅与郭沫若的恩怨始于文字之争,郭沫若曾发文怒批鲁迅是“封建余孽”,而鲁迅则回击郭沫若为“流氓加才子”,暗喻郭沫若的生活作风与行为举止不端。
由于两人的争锋相对过于激烈,令不少读者沉浸于两人的是非恩怨中,全然忘记了他们皆是才华斐然的大文豪。
鲁迅与郭沫若都曾写过同一题材的七律,那么能否从他们的诗作中窥探出二人的文学水平究竟谁更胜一筹呢?1、鲁迅的《无题》《无题》是一首七言律诗,创作于1931年2月份。
鲁迅生活于风雨飘摇的清末、民国,对自己与家国的命运有着无比清醒的认识,他的文字是激愤与孤独的,披露出现实的无奈。
然而,鲁迅却还是将唯一的光明与亮色给了那些为国为民、义无反顾的青年。
《无题》正是为了悼念“左联”五烈士所作,也是鲁迅倾注了真情实意创作的优秀诗篇。
1931年1月17日,国民政府逮捕了一批革命志士与青年革命作家,其中包括鲁迅的挚友柔石。
由于鲁迅与多名作家交往密切,他也时刻面临被牵连的危险。
为了避难,鲁迅一家人逃至花园庄公寓居住长达40天。
而后,鲁迅通过报纸得知国民党早已秘密枪决处置革命烈士,积愤已久的鲁迅瞬间崩溃。
御用的郭沫若和被御用的鲁迅
御用的郭沫若和被御用的鲁迅在本文作者看来,郭沫若是主动御用的,鲁迅是被御用的。
一个渴望被政权接纳,一个坚定地以政权为敌,他们只不过是一枚硬币的反正面。
御用是权利的产物,有权利就有御用。
因此,那些围绕权力中枢运行着的人财物就被称为之御用。
如御医,御厨,御膳房,御用马桶,御用牙签,御用军队,当然也包括御用文人。
御用文人,在历朝历代都不缺乏。
他靠一杆生花妙笔为权力高层做各种背书,为政权涂脂抹彩,为执政者摇旗呐喊,当然也从中捞到应得的好处。
古代的不说,在当代,最被公认的御用文人当属郭沫若了。
我们都熟悉他的一首大作,算是拍马溜须的杰出代表。
《毛主席赛过我的亲爷爷》毛主席画像挂墙上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毛主席万岁寿无疆毛主席呀毛主席你真赛过我亲爷爷我打心眼里相信郭沫若的这首诗是发自他内心的。
一个软骨化的文人,其文风和语言特质总会和他身上所含有的钙质趋同。
因此,称郭沫若为御用作家是名副其实的。
但要说鲁迅也是御用文人,可能会有人不解。
不会吧,鲁迅骂政府骂得最凶啊。
鲁迅是当时的意见领袖啊,是匕首啊,是投枪啊,是批判黑暗旧社会最狠的文人啊。
他怎么能和郭沫若一样啊?这些都没错。
但我不是说鲁迅是当朝的御用文人,他的御用被移植到了下一个朝代,他的命运属于“被御用”。
对,被御用,即被动御用。
在鲁迅的小说杂文乃至诗歌大部分被选入初中高中大学课本的时候,被御用的身份就已经确立了。
这样的结局是鲁迅所不曾想到的。
一个满眼看到的世界都是漆黑一团,暗无天日的异见人士,在当代没有受到多大的关注,在去世后却在下一个政权大放异彩,赢得了超出预期的赞誉,这也算是他意外的收获。
问题是这样的被御用又会是长久的吗?今天看来显然不是,他依然是短暂的,从他的文章被纷纷删除就知道了,他依然和郭沫若的命运一样的,只是昙花一现。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呢?先说说鲁迅为什么会成为鲁迅。
鲁迅之所以会成为鲁迅,与时代有关,与鲁迅所处的环境有关,与鲁迅本人的人格有关。
郭沫若是怎么肉麻和恶心鲁迅的?
郭沫若是怎么肉麻和恶心鲁迅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为了加强创造社的实力,很想和鲁迅联合起来在同一阵营中共同反对国民党的文化“围剿”。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民党政府的一党专制和法西斯大屠杀,深刻地刺激了中国所有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鲁迅当然也不例外。
由此,郭沫若联合鲁迅的工作,得到了鲁迅的相应。
但是,创造社里以成仿吾等为首的留日文学青年,却坚决反对同鲁迅合作,并联合太阳社,以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为旗帜,对鲁迅大张挞伐,郭沫若转而站在自己原来的阵营里,对鲁迅恶毒攻击,说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以前说鲁迅是新旧过渡时期的游移分子,说他是人道主义者,这是完全错了。
他是一位不得志的法西斯。
”直到1929年秋,中共组织经过细致的工作,把创造社、太阳社成员和鲁迅等人联合起来,停止论争,并于 1930年3月2日成立左联。
在此之前,郭沫若和鲁迅的关系,除了年龄和资历,看来仅仅属于作家之间的政治观点交锋,所以,骂就骂了,和就和了。
郭沫若对鲁迅的肉麻吹捧,是他自己政治倾向日益明朗化,和鲁迅在中国共产党里的地位升高发展起来的。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矛盾急剧上升,鲁迅在文学上的主张,如民主的、大众的、国防的文学等观点,基本成为以后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里中国的文化发展方向。
随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势力日益强大和对鲁迅的肯定程度加强,郭沫若对鲁迅的肉麻程度也在日益增长。
他说:“鲁迅生前骂了我一辈子,但可惜他死了,再也得不到他那样深切的关坏了;鲁迅死后我却要恭维他一辈子,但可惜我已经有年纪了,不能恭维的尽致。
”文革时期他在纪念鲁迅时竟然说:“鲁迅如果还活在今天,他是会多么高兴啊!他一定会站在文化革命的前头行例,冲锋陷阵,同我们一起,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踏出前人所没有走过的道路。
”在他笔下,鲁迅就跟红卫兵造反派一样了。
国学网上罗列了许多国学大师,郭沫若亦在其中。
鲁迅和郭沫若对雪莱不同接受视点的比较
淮北煤炭师 范学院学 报 ( 哲学 社会科学 版 ) 第2 7卷 第 2期 20 0 6年 4月
Ju a f Hu ie o lI d sr e c es C l g o r lo ab iC a n u t T a h r ol e n y e (h ooh n oi c ne) P i sp yadSca Si cs l l e
受体现 出较 强的主体选择性 , 张扬 的是 雪幕启蒙者 的反抗 战斗精神。 郭沫若对雪 莱的接 受则主要是 关于诗歌创
作理论 , 关于诗歌 的创作理论上 与之 形成 了强烈 的共鸣。 在 呈现 出这 种接 受视 点 差异的原 因主要是 他们在文 学
创作上秉承不同的理念。
关键 词 : 迅 ; 沫 若 ; 莱 ; 响 ; 受 鲁 郭 雪 影 接
二节中 “ 人得是力 , 以发生 , 以曼衍 , 以上征 , 乃 乃 乃 乃至 于人所 能至之极点 ” 的几句话 也体现 出这一看法 ; 于诗 对 歌鼓舞 人类斗志的共 同认识 , 鲁迅在 《 破恶声论》中谈到 想 象力 丰富的古代人 民有 “ 心声 ” ,并怀着期待 给民族带
《 罗诗 力说》 摩 中雪莱之形 象 勃 兰兑斯说 :“ 雪莱之与拜伦 ,正 像善 守护神之像 恶 守护神 ” 。雪莱 , 这位英国 1 9世纪的天 才诗人 , 中国“ 对
了他 自己的思想 和 内容 ,也 可见鲁迅 所要 突出 的是 雪莱
对 社 会 的怒 目金 刚式 的 反 抗 和 斗 争 的一 面 。
雪 莱思想的一个 重要特点 是启蒙主义 。鲁 迅在《 摩罗 诗力说 》中指 出,雪莱在 《 伊斯 兰的起 义》中以莱 昂之名 “ 其 国民。 吹 自由 , 警 鼓 掊击 压制” 莱 昂正是雪莱之 自身 , 的写照 。雪莱 在诗歌 中典 型地表现 了启蒙主义 , 他将诗歌 看作启蒙 的利器 :“ 一个 伟大 的民族 觉醒起来 ,要 对思想 和制度进行 一番有益 的改革 ,而诗便 是最为可靠 的前 驱 、 伙伴和追 随者。” 2(6而鲁迅 贯穿其终 生的一个 思想特 _ P) 15
鲁迅、郭沫若历史题材作品创作观之比较--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20周年
按照接 受 美学 的观 点 ,接受 主体总是 带着 自身
的历 史 文化 结 构 进人 作 品 的 。 没有 什么认 识是 没
收 稿 日期 ] 0 l 2 0 一∞ 一2 6
历 史人 物 的英 雄 形象 的 塑 造 与破 坏 ) 从某 种意 义 。 上讲 建构 的 目的是 为 了后面 的解构 ,建构与解构
包括传 统历 史文化 的 积淀 )的 “ 理解 ”之外 , 前 还存
中, 对历 史现 象 的不 同的理解 、 同的 文学 阐释 必 不
然 会使 这些 历 史题 材作 品呈现 出不 同 的面貌 中 国 现代 文学 史上 的 历史题材 作 品很 多 ,但如 果从 其尊
在着 另一种 “ 理解 ” 即他 必然会 对所 面 临的作 品 前 ,
郭 洙若 的历史 剧 也 多表 现 一些 历 史 上 的英 杰 , 如屈原 、 陵君 、 完淳等 。但 是 与鲁迅对 于历 史英 信 夏 杰 的建构 之后 进行 解构或 在 建构 的同时 就进行 解构 不同 , 洙若 对历 史人物 是倾 一剧 之力来 渲染 、 郭 建构 的 如 果说前 者 属于一种 “ 向悖论 ”( 逆 建构 与解构
维普资讯
涪 陵师 范 学 院 学 报
um a fF ig Tl ctr l g lo ul :  ̄ s Col e n a e e
第 1卷 第 1 8 期
Vo 1 N0 l l 8
20 0 2年 i 月
Jn 2 0 a. 0 2
[ 关键 词 J 鲁 迅 ; 沫若 ; 史题 材 ; 郭 历 创作观
[ 中图分 类号 】I0 [ 26 文献标识 码 】 A
尽管 作 为 种客 观 的事 实 ,历 史 现 象 是 属 于 “ 去” 。但 一 作 家从这 逝 去的 历史 现象 中筛 过 的 些 选 出 自己需 要 的东 西 ,创作 出了许 多优 秀的 历史题 材 作 品 。历 史题 材作 品 的创作 由 来 已久 ,此类 作品
鲁迅与郭沫若
和同是中国现代的奠基人,也都是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假设要指出现代中国新文坛的优秀作家的话,当然要推鲁迅和郭沫假设二人,这是谁都不会有异议的。
周氏是透过冰冷的透彻的眼光,沉静、深刻地吟味着人生的作家。
郭氏那么是燃烧着正义的热情,从革命出发,对人生给以犀利的批判,并且大胆地加以描写。
这样不同的两个作家,却可以称之为现代中国文学界的双璧。
周恩来同志这样评价两位作家:“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假设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假设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鲁迅和郭沫假设都出身于封建大家庭中,鲁迅1881年出生于浙江绍兴,自幼受到会稽大地的文化熏陶,比鲁迅小11岁的郭沫假设1892年生于四川乐山,从小领略巴山蜀水的钟灵神秀。
两个人早年都得益于母亲的教养,早期的婚姻悲剧也相似。
都留学日本,最初都曾立志学医,主医学救国之路,后来都“弃医从文〞。
早期他们都是革命民主主义者,1927年国民政府反动派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向共产主义者转变。
郭沫假设说过:我和鲁迅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我很早就开始认识鲁迅。
鲁迅的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出版时,郭沫假设曾专门著文表示祝贺。
鲁迅也很赏识郭沫假设的才华。
1927年他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创造社(以郭沫假设为核心组织的文学社团)和我们,现在感情似乎很好。
〞当然,两个人的性格秉赋有很大差异,电影响到各自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
特别是对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的分歧。
使他们彼此进行过几次论争。
1928年1月15日,有一种名为《文化批判》的杂志,以极“左〞的面目对鲁迅进行了围攻,郭沫假设也卷进了这个围圈,他用尖刻的语言称鲁迅“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是一位不得意的法西斯蒂〞,1931年7月20日,鲁迅演讲了《上海文艺之一瞥》,对郭沫假设等人和创造社进行了理性的批判:“他们对于中国社会,未曾加以细密的分析,便将在苏维埃政权之下才能运用的方法,来机械的运用了。
为什么鲁迅、林语堂等人对郭沫若的评价这么差?
为什么鲁迅、林语堂等人对郭沫若的评价这么差?为什么鲁迅、林语堂等人对郭沫若的评价这么差?郭沫若集天下肉麻之大成,才子加流氓。
这是同样在文学史赫赫有名的林语堂和鲁迅对郭沫若的评价。
这种毫不客气的差评难道真的只是因为文人相轻吗?这当然可能有,但我想不仅如此。
郭老的一些行为可能真的让鲁迅、林语堂等人不耻。
生活的放荡不羁。
郭老可谓是风流多情的才子,和那个时代许多文人一样,有一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妻子——张琼华。
由于没有情感基础也或许因为妻子长相难看,新婚当天,郭沫若便把她的妻子埋进了婚姻的坟墓,受了一辈子的活寡。
紧接着,佐藤富子,这也算爱的水深火热,但最后郭老还是一声不响的回到了中国,留下妻儿六人,艰难痛苦。
再接着,于立群,这个女孩子在他去世的前一年选择了自缢。
同样,于立群的姐姐于立忱也曾是郭沫若的女朋友,他同样也选择了自杀。
自杀前向好友哭诉:“ 三年前,郭沫若他拼命追求我,说他和安娜根本没有感情,更谈不上爱。
他说自从爱上了我之后,他下决心要摆脱安娜,正式提出离婚,然后和我结婚,可是自从我受骗怀孕之后,他的态度突然改变,对我冷淡,吞吞吐吐敷衍我。
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三个多月了,他要我把孩子拿掉。
这时我才大觉大悟,才知道他原来是人格扫地的大骗子。
我恨透了他。
大姐,我实在无脸面见人了,我要自杀。
我对不起父母,对不起朋友,我一切都完了。
”当然除去妻子,郭老的绯闻女友和女友更是不胜其数,也算是阅女无数。
对于郭老的私生活,其早年的友人宗白华言道:“曾琦等都曾与郭沫若同学。
所以先前郭沫若嫖娼挟妓、搞同性恋、酗酒闹事、自暴自弃的不良行为,我也有所耳闻…”不过,仅仅因此也不至于收获如此多的“差评”,毕竟在当时鲁迅也是对其妻子朱安称作母亲送来的礼物而敬而冷之。
或许铮铮铁骨的鲁迅等人,更多的是对郭老在文艺创作上的一些不满和愤怒。
就像林语堂称他说“集天下肉麻者”,后期一些谄媚如同口号的诗歌让人汗颜。
例如他曾为江青写诗: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名人对鲁迅文章的评价
名人对鲁迅文章的评价李大钊:鲁迅先生的文章真可谓是言简意赅、深入人心。
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出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的苦难和无奈。
他的文章犀利而直接,没有任何修饰和做作,正因如此,他的文字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胡适:鲁迅先生的文章意境独特,他以独到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刻画了那些被压迫、被辱骂的人们,表达了弱者对于社会不公的愤怒和不满。
他的文字平实而真切,读起来让人心生敬畏和震撼。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声抗议。
郭沫若: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我国现代文学的瑰宝,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丑恶。
他的文字简练而有力,让人一读难忘。
他的笔下,英雄是平凡的,而平凡的人则成为了英雄。
他的作品饱含着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社会的批判,是我们当代作家应该学习的榜样。
茅盾:鲁迅先生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文字简练而质朴,没有丝毫的修饰和华丽辞藻,却能直击人心。
他以犀利的笔触刻画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着实让人触动。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社会现实的镜子,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贺知章:鲁迅先生的文章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那些被边缘化的人们的悲苦和无奈。
他的文字直抵人心,让人无法忽视。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杰作,更是对于社会现状的无声抗议。
他的笔下英雄是平凡的,他们有着同样的痛苦和无奈,却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鲁迅先生的文章,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残酷。
他以真实的写作风格和平实的语言,刻画了那些被边缘化的人们的悲苦和无奈。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无声抗议。
他的文字直抵人心,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鲁迅先生的文章是我们当代作家应该学习的榜样,他的作品将永远被人们铭记。
对鲁迅的人物评价
对鲁迅的人物评价对鲁迅的人物评价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正面评价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郁达夫在鲁迅病逝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这是鲁迅同代人的卓越识见和深长叹憾。
郁达夫评价鲁迅,“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
”金良守(韩国文学评论家):“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法捷耶夫(AlexanderAlexandrovichFadeyev,苏联著名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
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 他又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144-145]郭沫若中年时评价:“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负面评价郭沫若年轻时评价:“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 他是一个不得志的Faseist(法西斯蒂)!”成仿吾(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中国人有一种通病,小说流行的时候,便什么文字都叫小说,这是很容易使人误会的事情。
作者是万人崇仰的,他对于一般青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像这样鱼目混珠,我是对于他特别不满意的。
”蒋梦麟(现代著名教育家):“我所知道他的早年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只为了好玩,舞文弄墨,对旧礼教和社会现状挖苦讽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
郭沫若和鲁迅谁的影响力更大?
郭沫若和鲁迅谁的影响力更大?当然是鲁迅!鲁郭茅巴老曹!官方排名在这,鲁迅排名第一,郭沫若第二,一目了然!关于这一排名,许多人有不同看法,毕竟文化圈的事情,用排名来彰显地位于理不合,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又不是打比赛,哪有那么精确。
但如果从影响力来评价,排名无疑是可以的!作为上海左翼作家的领袖级人物,鲁迅在当时叱咤风云,各路人马都的给他面子,而他自己也很给力,今天骂这个,明天骂那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被他骂了个变。
骂街是个技术活,有些人骂别人,怎么骂也红不了,有些人骂人,反被别人骂,只有鲁迅,骂的越厉害,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越大。
以至于被骂的十分郁闷的沈从文说道:一个时代的代表作,结起账来只是精巧的对骂。
当然,日慕君并不否定鲁迅的文学才华,就写作水平和思想导向而言,他的地位也是实至名归,鲁迅先生去世以后,蔡元培、马相伯、宋庆龄、内山完造、A·史沫特莱、沈钧儒、茅盾、萧三组成治丧委员会,其中宋庆龄担任治丧委员会主席。
16位作家抬棺,分别为胡风、巴金、黄源、鹿地亘、黎烈文、孟十还、靳以、张天翼、吴朗西、陈白尘、肖乾、聂绀弩、欧阳山、周文、曹白、肖军。
整个中国文化界几乎全部都来了,地位可见一斑!而此时的郭沫若虽然名气不小,比起鲁迅还是差一大截,而且两人早年因为观点不同,还发生过骂战,郭沫若骂鲁迅是“二重反革命”,“封建余孽”“法西斯蒂”,还对人说:我几乎不读鲁迅的文章。
鲁迅当然不会放过骂他的郭沫若,一句“才子加流氓”,给郭沫若的人生定了性。
但郭沫若在鲁迅去世以后地位飞速上升,除了才学,与当时的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去世形成了文化圈的真空,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偶像,而郭沫若正是在此背景下被捧上神坛。
1937年郭回国后,**双方都把他作为重点拉拢对象,尤其是***,直接把他定性为文化界的领袖,1940年郭五十大寿,***写到: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两位对骂的仇敌成了一脉相承的师徒,不知道鲁迅泉下有知,会不会觉得讽刺。
论郭沫若对鲁迅的态度和变化的原因
进化与返祖——鲁迅、郭沫若前期思维趋向比较
作者: 刘悦坦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中文系,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页码: 29-32页
主题词: 鲁迅;郭沫若;原始思维;新诗;五四;精神胜利法;泛神论;大学;影响力;分野
摘要:进化论与泛神论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学说,主要是作为思维方式被接受和运用的。
文章认为鲁迅的“向前看”与郭沫若的“向后看”源于对原始思维的不同态度。
以互渗为基础的原始思维在郭沫若那里转化为其前期新诗的艺术构思.而在鲁迅那里则凝结成国民劣根性的集中体现——精神胜利法。
这便显示了五四为艺术与为人生的两大分野。
也成为鲁、郭对比的一相基本出发点。
二十年代后期,鲁迅、郭沫若殊途同归地走向马克思主义也可由此手出端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参加的文学社团不同
1.“五四”运动后,郭沫若为了推动新文艺运动的开展,他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组织了“创造社”,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文艺思想上倾于浪漫主义,他们希望“本着我们内心的要求,从事于文艺的活动……”郭沫若认为“艺术本身是无所谓目的”。
2012级1班42号魏明娟
现代文学作业
鲁迅与郭沫若的比较
鲁迅先生与郭沫若先生都是一代伟人,在文学方面都做出过重要贡献。我们不能绝对的说一个人是对是错,更不能绝对的说两个人一定是谁比谁更好,我们应当从全面客观的角度,以及历史发展辩证的眼光对两位伟人进行研究,我谨从下面几点阐述我的观点。
一.鲁迅与郭沫若的相同点
(三)文艺思想不同
1.鲁迅先生对东欧的小民族的作家作品和俄国批判现实作家的作品比较重视,文艺思想上,对日本批判家厨川白材等人的文艺观点很是赞赏;此外,鲁迅先生也受过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鲁迅曾用生物进化的观点解释社会的发展,相信将来胜于过去,青年胜于老年,旧的会死亡,新的会诞生,积极理解“物竞天择”的含义,要中国人发奋图强,适应世界潮流;托尔斯泰的博爱思想也对鲁迅产生了深刻影响。总的而言,鲁迅的文艺思想主要是批判现实主义。
(二)早期的悲剧婚姻相似
1.鲁迅:父母之命而成婚的有名无实的妻子朱安,像许多中国女人一样,朱安具备了懂规矩和性情好的传统美德,1906鲁迅和朱安结为夫妻,但婚后第四天,鲁迅就回了日本。1923年,鲁迅的学生许广平走进了他得生活,陪伴他走完了人生之路;而朱安用自己的一生侍奉着公婆。
2.郭沫若:父母之命而成婚的有名无实的妻子张琼华,郭沫若发现新娘是个并不漂亮的、会抽水烟的小脚村姑时,转身而去,张琼华空守了一夜洞房。几天后,郭沫若不顾家里阻挠去了日本,遇到了佐藤富子即安娜,并和自己生活21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决定回国参加抗日战争,而富子是日本人,他不辞而别离开日本回国了。郭沫若回国后与比他小24岁的于立群又走到了一起,走完他最后的40年人生历程。
二.鲁迅与郭沫若的不同点
(一)写作性质不同
1.鲁迅立场坚定,不屈从于任何权威:一直都不顾个人安危,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2.郭沫若的作品为政党服务,屈从权威思想,明哲保身,为了自保,立格受到质疑。他写了许多赞美文化大革命的诗作,包括直接赞美江青的诗,所以,在文化大革命整个70年代基本安然无恙。1976年,郭沫若写了《水调歌头·庆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十周年》,但过了仅仅五个月零九天,四人帮被逮捕之后,他立即又赋一首《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抨击“四人帮”;在大跃进时期,浮夸思想盛行,郭沫若作为一代文学家,竟然大写诗作助长这种不尊重客观实际的行为。
(四)创作风格不同
1.鲁迅先生描写“上流社会的堕落和下层社会的不幸”,注重描写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他笔下的主要是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爱心这样一些最普通人的最普通的悲剧命运。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他的作品贯穿着批判现实主义精神,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
(三)求学经历相同
鲁迅与郭沫若都受到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熏陶,都留学日本,最初立志学医,走医学救国之路。但后来都经历了“弃医从文”的转折。鲁迅认识到:医生至多不过是医治患者肉体上的疾病,要使祖国早日觉醒站起来斗争,必须创立新文学。其实郭沫若一直对文学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不过当时人们普遍怀有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思想,传统文学被看做无用之学;加之郭沫若早年赴日本留学,后接受斯宾诺沙、惠特曼等人思想,决心弃医从文。
(一)出身
鲁迅与郭沫若同出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处于封建王朝日趋没落的满清末代。他们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在童年时都处于家道衰落的境地。鲁迅的爷爷周福林出身翰林,并在京城做官,家中发生两次变故,封建大家庭逐渐破落,家庭政治地位的变化使鲁迅饱受世态炎凉,认识到上层社会的丑态和冷酷;而郭沫若也是出生在四川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地主家庭,都有相同的经历。
2.郭沫若先生的作品憧憬着革命思想和强烈激情,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他认为“生命是文学的本质,文学是生命的反映”,从而奠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浪漫主义基础。
(五)创作领域不同
郭沫若先生还涉及新诗和历史剧创作,这是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独特贡献。并且郭沫若在流亡日本期间,开始研究甲骨文、金文,1930年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而鲁迅先生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2.郭沫若先生喜欢陶渊明、李白、王维的诗,尤其喜爱庄周、屈原的诗,也很欣赏歌德、海子的诗歌和小说,对于俄屠格涅夫和陀思妥斯等人的作品也很喜欢,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剧作、美诗人惠特曼的诗歌等也对郭沫若先生给予深刻影响。庄周奇诡恣肆的文学风格和屈原想落天外、豪放瑰丽的诗作风格深深影响了郭沫若的创作,此外,还受到泰戈尔宇宙和谐、人类一体泛爱思想影响。文艺思想上,受尼采浪漫主义思想的影响。
郭沫若的《女神》摆脱了传统诗歌的束缚,是“五四”狂飙突进精神的典型体现,它燃烧着对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的大胆否定和无情诅咒,它的思想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爱国情思的抒发。此外,《女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也为诗歌的革新和创造树立了榜样。
《屈原》塑造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者和有远见的政治家的崇高形象,它以特有的沉郁情思、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历史与时代悲剧的精神震撼了重庆剧坛,成为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
鲁迅先生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郭沫若一身虽有不当言行,但他的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的伟大地位是不能被否定的。他们的辉煌业绩和伟大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财富,永远召唤着我们前进!
2.鲁迅先生与周作人、钱玄同等人组织了“语丝社”,在《语丝》发刊词上表明其主张和态度是:“想冲破一点中国的生活和思想界的浑浊停滞的空气”,“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鲁迅被称为“语丝派”的主将。以鲁迅为首,语丝社对北洋军阀政府、封建复古派及现代评论派进行了坚韧的斗争,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挤。”此外,鲁迅先生还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
(四)在新文化运动中影响相同
周恩来评价他们:“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
(五)创作领域
鲁迅先生和郭沫若先生都涉足小说创作,历史小说创作和杂文撰写。
鲁迅先生的《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20年代沈雁冰这样评价鲁迅的小说:“在中国新文坛上,鲁迅君常常是创造新形式的先锋。”在《故乡》中,最震动人心的不是闰土的贫穷,而是多年不见后一声“老爷”所展示的闰土心灵的麻木;《祝福》的深刻性在于描写了祥林嫂在封建神权下所感到的恐怖;《伤逝》描写了五四运动时期涓生和子君的爱情,他们敢于冲出旧家庭,却因社会经济的压力,最终只能回到旧家庭中,在高唱“反封建”的五四时期,这无疑给人们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