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诗稿》序
短文两篇·齐人有一妻一妾·弈秋ppt3

记住:没有蓝天的深邃可以有白云的飘 逸;没有大海的壮阔可以有小溪的优雅;没 有原野的芬芳但可以有小草的翠绿!生活中 没有旁观者的席位,我们总能找到自己的位 置,自己的光源,自己的声音!
我们有美的胸襟,我们才活得坦然;我 们活得坦然,生活才给我们快乐的体验。
相同点 都能用凝练而生动的语言,表达独特、细腻 的情感体验,显示了敏感的诗人的气质。 不同点
内容
诗歌
特点
犀角烛怪 绝唱 肝胆照人 自成 朴质,不拘挛 风格 洒脱,有法度
评价
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 世人宝之, 非因人而贵
论 分述 证 书法 结 构 人 总评 诗
书
诗如其人
好其人,更好 其诗,好其书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渴望)爱情 爱的结合见到天 你 堂的缩影 为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何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追求) 知识 而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生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同情)苦难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 和痛苦
资料显示屏
2、伯特兰·罗素(1872—1970)系英国现 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论 家。由于政治原因,曾两次被监禁。他是一个极 富鼓动天才的辩论家,一个文理兼通的勤勉的科 普工作者,曾任北京大学客座教授。他为他所信 仰的自由事业而孜孜以求,义无反顾。因他“为 思想的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理想而写作”,于1950 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为何而生》一文 是他为晚年自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作的前言,以其饱含情愫的如椽 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 对爱情与知识的执著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 宁的莫大关心。
资料显示屏
1、序:写在书或诗文前的文字,申述 其写作的因由、内容、体例等。也写作“绪” 或“叙”。序文始于西汉,以司马迁《史记》 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早期的序,单篇 的文字的,放在前面;整部书的,放在后面。 至萧统《文选》等书,序始移至书前。此后, 写在后面的称“跋”或“后序”。序之“为 体有二,一曰议论,一曰叙事。”现代序文 的做法,或介绍书的内容,或对内容及作者 有所评议,仍不外议论、叙事。
高二语文课件-《鲁迅诗稿序》 精品

是的,许多的事得失成败我们不可预料, 也承担不起,我们只需尽力去做,求得一份付 出之后的坦然和快乐;许多的人我们捉摸不透 防不胜防,往往是我们想走近,人家却早已设 起屏障,我们不必计较,我们惟一能做的是, 在我们必须面对他们的时候,奉上我们的真心, 然后感铭自己的伟大;许多的选择如果让我们 抓住,有可能抵达我们的成功,但我们一次次 失却机会,没有关系,那只是命运剥夺了你活 得高贵的权利,却没有剥夺你活得伟大的权利!
3、想一想,罗素为 什么说“人是值得活 的”?
要点:罗素觉得他的人生 追求是正确而崇高的,回顾一 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欣慰。
将下文与罗素《我为何 而生》作比较阅读,说说它 们写法上的异同点。
坦然看生活
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喟。 活着真叫烦,更有人这么虚叹。 活着真的美丽,而我却喜欢这么对生活绾 结的。
内容
诗歌
特点
犀角烛怪 绝唱 肝胆照人 自成 朴质,不拘挛 风格 洒脱,有法度
评价
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 世人宝之, 非因人而贵
论 分述 证 书法 结 构 人 总评 诗
书
诗如其人
好其人,更好 其诗,好其书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摆脱孤独 (渴望)爱情 爱的结合见到天 你 堂的缩影 为 了解人类的心灵(人类) 何 知道星星为何发光(自然) (追求) 知识 而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社会) 生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被折磨者 (同情)苦难 孤苦无依的老人 全球性的孤独、贫穷 和痛苦
曾经看到一个扫了三十几年大街的老伯,每天 把一条长长的大街扫得一尘不染,让上早班的人灿 然走过。我便想:这么几十年这样平平淡淡地走过, 这老伯可说是这小城里生活最不顺心的一个了?给 我的回答却是:这条街只有我扫得最干净。对扫街 的人来说,原来扫得最清洁的恰恰是自己的心。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山东垦利一中刘友春王同亮教学要点:感知鲁迅诗歌创作、书法艺术的特点,体会本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炼的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书画图片一组。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题联系已学过的鲁迅文学作品:在中学课本里,我们学过了不少鲁迅先生的脍炙人口的散文、小说、杂文:诸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社戏》《孔乙已》《拿来主义》《记念刘和珍君》……不仅如此,鲁迅还是诗人、书法家。
(展示鲁迅的手迹)“惯于长夜过春时……”《自嘲》……《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自题小像》……鲁迅的诗和书法很出色,如何来评价呢?下面我们看看一位行家里手的评述。
板书课题:《鲁迅诗稿》序郭沫若二、课文分析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两遍。
2、析第一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方、具、启犀角烛怪板书:诗歌――绝唱: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肝胆照人*释“绝唱”:例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赞《史记》)明星已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的绝唱。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绝唱――1、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
2、死前最后的歌唱。
以上两句中的“绝唱”各为何意?文中的“每臻绝唱”中的“绝唱”为何意?结合“惯于长夜过春时”和“血沃中原肥劲草”看鲁迅的诗如何体现“犀角烛怪、肝胆照人”的?3、析第二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逾、攀、宝朴质,不拘挛世人宝之板书:书法――自成风格洒脱,有法度非因人而贵展示鲁迅手迹、分析其特点。
齐读这两段。
4、第三段鲁迅的诗歌、书法都这么出色,我们如何来向鲁迅学习呢?(文如其人)好其人板书:诗、书诗如其人好其诗身心获益匪浅书如其人好其书文章增华有望同时展示鲁迅画像三、体会语言特点:学生自由读课文。
共同归纳:1、句式长短相间。
2、偶句对仗工整,文采斐然令人满口余香。
3、用词字斟句酌。
再齐读课文一遍(赏读)四、布置作业:给自己的日记本或作文集写一个小序。
作者邮箱:****************。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背景1.1 教学目标1. 了解鲁迅及其诗稿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鲁迅诗稿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1.2 教学内容1. 鲁迅及其诗稿的背景介绍。
2. 鲁迅诗稿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分析。
3. 鲁迅诗稿的艺术特色探讨。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鲁迅及其诗稿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法:分析鲁迅诗稿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思维的培养。
第二章:鲁迅及其诗稿的背景2.1 鲁迅简介2.1.1 生平背景2.1.2 文学成就2.1.3 思想观点2.2 鲁迅诗稿的产生背景2.2.1 时代背景2.2.2 创作动机2.2.3 诗稿的传播与影响2.3 鲁迅诗稿的意义2.3.1 文学价值2.3.2 历史意义2.3.3 对当代的启示第三章:鲁迅诗稿的主要内容和结构3.1 诗稿的基本情况3.1.1 诗稿的名称和数量3.1.2 诗稿的创作时间3.1.3 诗稿的发表与出版3.2 诗稿的主要内容3.2.1 主题思想3.2.2 诗歌形式与风格3.2.3 文学手法与技巧3.3 诗稿的结构特点3.3.1 诗歌的结构形式3.3.2 诗歌的排列顺序3.3.3 诗歌的章节设置第四章:鲁迅诗稿的艺术特色4.1 诗歌的语言特点4.1.1 语言风格4.1.2 语言表达技巧4.1.3 语言创新与突破4.2 诗歌的形象描写4.2.1 人物形象4.2.2 景物描写4.2.3 意象与象征4.3 诗歌的思想内涵4.3.1 社会批判与反思4.3.2 个性与情感表达4.3.3 人性的探讨与思考第五章:教学评估与作业设计5.1 教学评估5.1.1 学生参与度评估5.1.2 学生理解度评估5.1.3 学生表达能力评估5.2 作业设计5.2.1 阅读作业:阅读其他鲁迅的诗作或相关评论文章。
5.2.3 讨论作业:小组讨论鲁迅诗稿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6.1 教学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对鲁迅诗稿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

亥年残秋偶作 曾惊秋肃临天下, 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 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 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 起看星斗正阑干。
鲁迅书稿欣赏
练习
1、下面各句中的“绝唱”的意思 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明星已经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 的绝唱。 D、曹雪芹著作长篇小说《红楼梦》, 历时十余载,增删四五次,终成千古 绝唱。
自读思考:
1、鲁迅的诗歌和书法各有什么 特点? 2、郭沫若对鲁迅的诗歌作何评 价?
3、文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
论证结构
内容
诗歌
特点
犀角烛怪 绝唱 肝胆照人 自成 朴质,不拘挛 风格 洒脱,有非因人而贵
分 述
书法 诗 书 人
总 评
好其人,更好 其诗,好其书
郭沫若为《鲁迅诗稿》一书 写的序言,是一篇优美的小品 文。 也 是序中之奇文。它用文 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 语言平实却又出奇。富有节奏, 琅琅上口,是骈散结合的小品 文。
解“序”
写在书或诗文前的文字,申述其 写作的因由、内容、体例等。也写作 “绪”或“叙”。序文始于西汉,以司
马迁《史记》的《太史公自序》为最早。 写在后面的称“跋”或“后序”。序之 “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一曰叙事。”现
出全文成语
特色鉴赏
3,含蓄 。不说鲁迅先生的思想、品
德、学问、文章,而思想、品德、学 问、文章自见;不言鲁迅先生伟大, 而伟大自见。引用“春温”“秋肃” 言有温驯、严肃两面, “文笔增华” 一语,既说了文章也说了书法,回顾 了全篇的题旨。发人深思,情味无穷。
鲁 迅 书 稿 欣 赏
序 中 引 用 的 鲁 迅 诗 稿
高二语文试卷《〈鲁迅诗稿〉序》习题.doc

《〈鲁迅诗稿〉序》习题1.对“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这可以说是在鲁迅之前没有古人,但后面却有继承人。
B.这真是人们常说的前面没有古人,但继承有人。
C.鲁迅先生的诗作意义深刻。
爱憎分明的感情,古人是没有的,对后来的诗人也是启孙迪。
C.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前人是写不出来的,对后人也是一个极好的启示。
2.下面句子中“绝唱”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偶有所作,每臻绝唱。
B.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明星已经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的绝唱。
D.曹雪芹著作长篇小说《红楼梦》,历时十余载,增删四五次,终成千古绝唱。
3.认真阅读鲁迅诗作《人与时》,找出解说不恰当的一项()一人说,将来胜过现在。
/一人说,现在远不及从前。
/一人说,什么?/时道,你们都侮辱我的现在。
/从前好的,自己回去。
/将来好的,跟我前去。
/这说什么的,/我不和你说什么。
A、全诗是人和时间的对话,构思精巧,生动活泼。
B、前三句写出了三种人看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不同态度。
C、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借“时间”之口,对复古者、幻想家和混世派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D、这首白话诗用语朴实无华,直白地表现了积极向上的革命热情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
4.把你过去的优秀习作编成一个集子,并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序言,要求有感情和文采。
参考答案:1.D2.C3.D(“直白”二字不妥)4.略一、考试中途应饮葡萄糖水大脑是记忆的场所,脑中有数亿个神经细胞在不停地进行着繁重的活动,大脑细胞活动需要大量能量。
科学研究证实,虽然大脑的重量只占人体重量的2%-3%,但大脑消耗的能量却占食物所产生的总能量的20%,它的能量来源靠葡萄糖氧化过程产生。
据医学文献记载,一个健康的青少年学生3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在12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快,记忆力强;9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80毫克/100毫升,大脑功能尚正常;连续120分钟用脑,血糖浓度降至60毫克/100毫升,大脑反应迟钝,思维能力较差。
内容全面 评析准确 语句典雅——郭沫若《(鲁迅诗稿)序》赏析

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典雅——郭沫若《(鲁迅诗稿)序》赏析。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赏析
郭沫若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彩的
文学评论,其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典雅,堪称文学经典。
《(鲁迅诗稿)序》以鲁迅的诗歌为切入点,从文学史的角度,深入剖析了鲁迅诗歌的特点,指出了鲁迅诗歌的独特之处,如“鲁迅的诗歌,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
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
郭沫若还指出,鲁迅的诗歌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悲壮的气氛,充满了深刻的思想”,他的诗歌具有极强的艺
术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此外,郭沫若还指出,鲁迅的诗歌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抒情的功能,而且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郭沫若还指出,鲁迅的诗歌具有极强的文学性,“他的诗歌充满了激情,充满了悲壮的气氛,充满了深刻的思想”,他的诗歌具有极强的文学性,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
总之,郭沫若的《(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彩的文学评论,其内容全面、评析准确、语句
典雅,堪称文学经典。
它不仅为我们深入了解鲁迅诗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也为我们
提供了一种文学思维的模式,以及一种文学评论的方法。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地位,掌握《鲁迅诗稿》的创作背景;通过分析鲁迅的诗稿,培养学生解读文学作品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诗稿特点及其艺术价值;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怀,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地位,《鲁迅诗稿》的创作背景,鲁迅诗稿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鲁迅诗稿的深层含义,如何理解鲁迅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地位,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诗稿》。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诗稿》,了解其创作背景,感受鲁迅的诗歌风格。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鲁迅诗稿的艺术特点,交流对鲁迅诗歌的理解。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鲁迅的诗稿。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对鲁迅诗稿中爱国情怀的认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诗稿的艺术价值及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四、作业布置2. 调查了解身边人对鲁迅及其诗稿的认识,整理成报告,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鲁迅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内容拓展1. 鲁迅诗稿与其他作品的比较:让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散文、小说等,分析其与诗稿的异同,加深对鲁迅文学风格的认识。
2. 鲁迅诗稿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了解鲁迅诗稿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认识其在文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七、课堂互动环节1. 提问与解答:教师针对鲁迅诗稿中的知识点,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
2. 小组竞赛:设置关于鲁迅诗稿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鲁迅诗稿》序的内容。
(2)能够分析鲁迅的诗歌创作特点及其文学价值。
(3)能够掌握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鲁迅诗稿》序。
(2)学会对比分析,将《鲁迅诗稿》与其他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领会其独特之处。
(3)学会文献研究,了解鲁迅诗歌创作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诗歌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2)体会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关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鲁迅诗稿》序的内容及其文学价值。
2. 鲁迅诗歌创作特点的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鲁迅诗歌中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 鲁迅诗歌与社会现实的关联。
3. 文学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鲁迅诗稿》序的文本及相关资料,鲁迅其他诗歌作品,相关文学鉴赏书籍或文章。
2.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诗稿》序,了解鲁迅生平及文学地位。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鲁迅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提问:《鲁迅诗稿》序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鲁迅诗稿》序,理解文本内容。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鲁迅诗歌的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鲁迅的诗歌,分析其创作特点及与社会现实的关联。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文学鉴赏方法讲解(1)讲解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语言、分析形象、理解主题等。
(2)引导学生运用文学鉴赏方法,深入解读《鲁迅诗稿》序。
5. 课堂小结(2)强调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后多阅读文学作品。
6. 作业布置(1)背诵《鲁迅诗稿》序。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鲁迅诗稿》序(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鲁迅诗稿》序的基本内容;(2)能够分析并欣赏鲁迅的诗歌艺术;(3)能够运用鲁迅的诗歌创作方法进行简单的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鲁迅诗稿》序的内容;(2)通过诗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2)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鲁迅诗稿》序的基本内容;(2)欣赏鲁迅的诗歌艺术;(3)掌握鲁迅的诗歌创作方法。
2.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鲁迅诗稿》序的内涵;(2)运用鲁迅的诗歌创作方法进行创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鲁迅诗稿》序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鲁迅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鲁迅诗稿》序的内容,了解鲁迅的诗歌艺术特点;2. 学生准备:预习《鲁迅诗稿》序,对鲁迅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介鲁迅及其诗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鲁迅诗稿》序的题目和序言内容。
2. 讲解:(1)详细讲解《鲁迅诗稿》序的基本内容,让学生理解鲁迅的诗歌创作理念;(2)分析鲁迅的诗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欣赏和感悟。
3. 分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鲁迅诗歌的理解和感悟;(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实践环节:(1)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要求运用鲁迅的诗歌创作方法;(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
5. 总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鲁迅诗歌的艺术特点和创作方法;(2)强调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短小精悍 文质兼美——《鲁迅诗稿序》赏析

短小精悍文质兼美——《鲁迅诗稿序》赏析《鲁迅诗稿序》是鲁迅先生的同乡好友胡风所作的一篇序言,文章短小精悍,文质兼美,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篇佳作。
以下是对该文章的赏析:
文章短小精悍,全文不到七百字,但内容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诗歌创作的高度评价和敬意。
文章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题,阐述了鲁迅先生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文章文质兼美,语言简练流畅,用词准确恰当,句式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文章体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
作者通过对鲁迅先生诗歌的分析和评价,表达了对鲁迅先生文学成就和思想精神的敬仰和赞美。
同时,作者也表达了对鲁迅先生为中国文学和社会进步所做出的贡献的感激和敬意。
文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历史意义。
作者通过对鲁迅先生诗歌的分析和评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历史背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文学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和期望。
《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的佳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它不仅是对鲁迅先生诗歌创作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中国文学和社会进步的追求和期望的表达。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的手稿与发表稿简论

画上 了圆满 的句号。加上 “ 文笔增 华有 望” ( 平 仄平 平仄仄 )不仅仅是 为了与上句 “ 身心获益靡
魏晋。世人 宝之 ,非 因人 而贵也。 然诗如 其人 ,书如 其人 ,荟 而萃之 ,其 人 宛在 。 荀子 劝 学篇 有 云 “ 学莫 便 乎 近其 人 。学之径莫速 乎好其人 ”。鲁迅 先生 ,人 之所好 也 ,请 更好 其诗 ,好 其 书,而 日益近 之 。苟常手抚 简篇 ,有如 面聆 謦敦 ,春温秋 肃 ,默化 潜移 ,身心获益靡 涯 ,文笔 增华有
“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是直接化用 了唐代 诗人陈子 昂 《 幽州 台歌 》的前两句诗 “ 登 前不见 古人 ,后不见来者 ”。这两句 诗本来 是陈子 昂用 来 表现怀才不遇 的慨 叹的 。郭 沫若在这里创造性 地 化 用这 两 句诗 ,并 将 原稿 中的 “ ”字 改成 无 “ ”字 ,用最 概括 、最精 炼 的诗 化语 言 ,对 启 “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 为孺 子牛” 中所包蕴 的爱憎分明之情感 ,团结斗争 之精神 进行 了高度 评 价 。把 “ ”字改 为 “ ”字 ,虽为 一字 之 无 启 改 ,却具 有点铁成金 的神奇功效 。初 稿 中的 “ 前 无古人 ,后无来者 ”褒扬过头 ,有溢 美之嫌。这 与鲁迅信 奉的 “ 进化论 ”相悖 ,更不 符合辩 证法 的要义 。改 “ 无”为 “ ” 。非但没 有降低 对这 启 个 名联 的评 价 高度 ,反 而体 现 了实事 求是 的精 神 ,使得 这洋溢着作者激赏之情 的八 字诗评 显得 更为客观 、公正。 [ 手稿 ] 鲁迅先生亦无心作 书家,所遗 手迹 , 自成风格 。融冶篆隶于一炉 ,听任心 腕之 交应 ,朴质 而不拘 孪 。洒脱而有法度。 远逾 宋唐 ,直攀魏晋 。世人 宝之 ,非 因人而
《〈鲁迅诗稿〉序》讲析要点——兼谈序文教学

《〈鲁迅诗稿〉序》讲析要点——兼谈序文教学
刘宏道
【期刊名称】《学语文》
【年(卷),期】2001(000)005
【总页数】1页(P13)
【作者】刘宏道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3
【相关文献】
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札记——兼谈文言文教学拓展的三个向度 [J], 戚成林
2.语文教学,你要到哪里去?——兼谈语文教学的“序” [J], 吕茂峰
3.鲁迅作品教学探析——兼谈中学语文教学模式 [J], 丰竞
4.从鲁迅的"儿童观"到儿童的"观鲁迅"
——兼谈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 [J], 周一贯
5.认识一个丰富的鲁迅——兼谈《鲁迅作品选读》的教学 [J], 宋明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的手稿与发表稿简论

郭沫若《《鲁迅诗稿》序》的手稿与发表稿简论
朱永芳
【期刊名称】《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03)004
【摘要】通过对郭沫若<<鲁迅诗稿>序>的手稿与发表稿进行比较、对照、评析,可体味到作家雕金斫石的意匠文心,学到文章修改的方法、技巧,并从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分析了发表稿文字、标点方面的三处瑕疵.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朱永芳
【作者单位】平潮高级中学,江苏南通,2263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10
【相关文献】
1.回归“书写中的鲁迅”——略论鲁迅手稿研究的学术生长点 [J], 姜异新
2.回归“书写中的鲁迅”——略论鲁迅手稿研究的学术生长点 [J], 姜异新;;
3.学习鲁迅手稿改进语文教学——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手稿 [J], 颜振遥
4.北京鲁迅博物馆上海鲁迅纪念馆编辑出版《鲁迅辑校石刻手稿》 [J], 金门
5.郭沫若《<鲁迅诗稿>序》欣赏 [J], 陈继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鲁迅诗稿》序郭沫若

上联是:(先生)一生忧国,披肝沥胆,
似蜡烛垂泪,烛尽泪干。 下联是:(先生)全心为民,呕心沥血,
如春蚕吐丝,身逝丝尽。
郭 沫 若
《 鲁 迅 诗 稿 》 序பைடு நூலகம்
序:
1、书(诗)序——著作、诗文前的 说明性文字,用来陈述作者的旨趣,多 放在篇首。 2、赠序——一般是用来向朋友赠别。
思考题
2、郭沫若对鲁迅的诗歌作何评价?
1、鲁迅的诗歌和书法各有什么特点?
3、文章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
内容
诗歌
特点
犀角烛怪 绝唱 肝胆照人 自成
朴质,不拘挛
分述
书法
风格
人
总述
洒脱,有法度
诗→书如其人→好其人,更好其诗,好其书
书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 题 小 像
无 题
血沃中原肥劲草,
寒凝大地发春华。 英雄多故谋夫病, 泪洒崇陵噪暮鸦。
踏《莽原》刈《野草》,《热风》 《奔流》一生《呐喊》 痛《毁灭》叹《而已》,《十月》 《噩梦》万众《彷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垦利一中刘友春王同亮
教学要点:
感知鲁迅诗歌创作、书法艺术的特点,体会本文丰富的内涵和精炼的语言。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书画图片一组。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题
联系已学过的鲁迅文学作品:
不仅如此,鲁迅还是诗人、书法家。
(展示鲁迅的手迹)
“惯于长夜过春时……”
《自嘲》……
《无题》“血沃中原肥劲草……”
《自题小像》……
鲁迅的诗和书法很出色,如何来评价呢?下面我们看看一位行家里手的评述。
板书课题:《鲁迅诗稿》序郭沫若
二、课文分析
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两遍。
2、析第一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方、具、启
犀角烛怪
板书:诗歌――绝唱: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肝胆照人
*释“绝唱”:
例句――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赞《史记》)
明星已去世,这盒录音带成了她的绝唱。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绝唱――1、指诗文创作的最高造诣。
2、死前最后的歌唱。
以上两句中的“绝唱”各为何意?文中的“每臻绝唱”中的“绝唱”为何意?
结合“惯于长夜过春时”和“血沃中原肥劲草”看鲁迅的诗如何体现“犀角烛怪、肝胆照人”的?
3、析第二段。
找一学生读。
本段重点词:逾、攀、宝
朴质,不拘挛世人宝之
板书:书法――自成风格
洒脱,有法度非因人而贵
展示鲁迅手迹、分析其特点。
齐读这两段。
4、第三段
鲁迅的诗歌、书法都这么出色,我们如何来向鲁迅学习呢?
(文如其人)好其人
板书:诗、书诗如其人好其诗身心获益匪浅
书如其人好其书文章增华有望
同时展示鲁迅画像
三、体会语言特点:
学生自由读课文。
共同归纳:
1、句式长短相间。
2、偶句对仗工整,文采斐然令人满口余香。
3、用词字斟句酌。
再齐读课文一遍(赏读)
四、布置作业:
给自己的日记本或作文集写一个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