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石榴 关于郭沫若的散文素材 语文版

合集下载

《石榴》七年级下__语文版ppt课件

《石榴》七年级下__语文版ppt课件

思考题

1、选段中第一段 赞美石榴花外在的色彩美的词语有: 表现其内在精神美的词语是: 2、选段中二至四段形象地描绘了石榴由骨朵成长为果实的过程,请你将此过程 简单 表述出来。 3、找出运用比喻、拟人和反问的句子各一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作者为什么认为石榴花是夏季的心脏,你认为这里包含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石榴
______
石榴
_____
石榴
• (4)作者是以怎样的顺序画石榴 的?
—— —— ——
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
全文。
文章首先交代时令,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表明作者对石榴的态度。

5月过后,进入炎夏,面对火热的阳光而“开起了花”,在“少数”开花的树 木中又属“最可爱的一种”,由此可见石榴的不平凡。
石 榴
郭沫若
教学步骤:
同学朗读课文,完成以下4个要求 (1)积累几个词语 (2)积累两个句子: 可以是含义深刻的, 可以是生动形象的, 可以是幽默风趣的, 可以是富于哲理的。
郭沫若: 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
• (3)以“动词+石榴”的形式理清 文章的结构
作业:
1.
2. 3.

字词。 练习册。 作文:
完成语文课本第24页,第一题。
3、试一试:为下列事物,写一句咏 物格言。
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松柏: 信鸽:
问题探究: 1、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的 枝干、叶片、花、果实的 语句。其中蕴涵了作者怎 样的思想感情?课文中哪 个词最能表现这种感情?
喜爱之情; 最可爱
第一处 :从花的色彩、外 形作比喻。 第二处:石榴给火热的夏 天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 石榴有英勇无畏的品格和乐 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详解:《石榴》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详解:《石榴》

1.《石榴》【第一部分:背景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奇崛ju :奇特突出。

枯瘠j :这里形容植株干枯、瘦弱。

辟b 易:退避。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犀x 利:锋利。

妙幻:巧妙奇异的变化。

忍俊不禁j n:忍不住笑。

丰腴y :丰满。

唾津:唾液。

柔媚:温柔和顺,讨人喜欢;柔和可爱。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

争妍斗艳:争抢着展现自己的美丽、艳丽。

古味盎然:古雅的意味十分浓厚。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

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

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

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

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卓文君》。

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

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诗歌等。

新中阳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2、关于石榴石榴,又名安石榴,相传是汉朝时从安石国传入的,是落叶乔木或灌木,不高大,大多丛生,枝条直挺而细密,附有硬刺。

01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石榴》借鉴之作

01初中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石榴》借鉴之作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
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身处逆境,坚强不屈的人
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淡泊宁静、不追求功名利禄的人
富贵者
牡丹(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写作思路结构
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
研读课文
1.读第一部分,找出表现了作者喜 欢石榴的词语,并思考作者是用什 么修辞手法来表现这种感情的?
பைடு நூலகம்
(2).写自己挡不住石榴的诱惑。其实,作者明 写抵挡不住诱惑,真想尝个鲜,暗写作者对石榴 的喜爱之情。
合作探究
《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 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国 民党反动派妥协投降,镇压抗日爱国 运动,亲日顽固派大肆鼓吹崇外媚日、 投降屈从的反动论调,一些政界人物 和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而 中国共产党则高举救亡大旗,坚持抗 战,力缆狂澜。在这种背景下,作者 则以状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方式,借 石榴寄予情怀。
(5)读第6段,作者是怎样写石榴 果实的成熟的?用了哪些修辞?
“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 皓齿”。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地描绘 了石榴果实成熟后开裂,露出排排子实的情 状,字里行间充满石榴的自豪与作者的欣赏 之情。
3.研究第三部分(7-9段),作者是 如何来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的?
(1).先说自己喜欢夏天,因为它象征旺盛的斗志, 火一样的热情,进而倾吐“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 脏”之情。喜欢夏天是一种衬笔,用来衬托“更 喜欢” 的夏天的心脏——石榴。
石榴不惧威压,在烈日下盛放美丽, 演幻出充满喜悦的生命变奏曲,寓含着积 极向上的抗争精神——鲜红的花朵,饱满 的果实意味着蓬勃的生命力,这正是那个 时期中国民众所亟需的。作者托物言志, 借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 的描绘,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 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 蓄地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 追求。这就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立意所在。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课《石榴》精品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第1课《石榴》精品课件

2、文章综合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使文 章语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明确:对比、比喻、拟人、反问、对偶。
对比:(第1段) 比喻: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拟人: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 各自的伞伸张了起来…… 反问:那可不是夏天的心脏吗? 对偶: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3.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一 特殊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 的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安普剌
金罍
7、第6段是怎样描写石榴花的果实美的? 明确: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手法,形 象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的样子和石榴 籽的形状、色泽。
果实成熟的样子 石榴籽的形状、色泽 破口大笑
透明光亮的皓齿
第三部分(第7~9段):抒发作者对石榴的喜 爱之情。
最后三段交代了作者喜爱石榴的原因 和对石榴的向往。“我”喜爱石榴,不仅 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 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 的无畏精神和品格。结尾写“我”对昆明 石榴的向往,妙趣横生,引人遐想。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伸张 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 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 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 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 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 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 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 巧地插上了花?
色彩 形状
双瓣的“华贵”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石榴》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1.《石榴》课件

你觉得哪个语句写得比较好, 试着给大家读一下,读出感情。
文章多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 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 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 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 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 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 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 美石榴花的感情。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优美生动的语言。 2、通过对石榴不同角度的分析,归纳石榴 的特征。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
字词积累
争妍斗艳 yán 枯瘠 jí 忍俊不禁 jīn 金罍 léi 犀利 xī 避易 bì
奇崛 jué 盎然 àng 丰腴 yú 安普剌 lā 玛瑙 nǎo
形变 安普剌-金罍
样子 破口大笑 果实 形色 透明光嫩
透明的皓齿
3、作者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首:(1) “ 石榴就是这少数树木
中的最可爱的一种。”——喜爱。
尾:(2)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 脏。”
4、文中两次提到“夏天的心脏”,对 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作者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第
一次是从花的色彩和外形的角度打比方。 第二次是根据 (石榴能给炎热的夏天带来无限生机
石榴



作者简介
年轻时的郭沫若
郭沫若(1892— 1978),现代著名作 家、诗人、学者。四 川乐山人。现代文学 史上与鲁迅齐名的文 学大家。代表作有诗 集《女神》《星空》, 话剧《屈原》《虎符》 《棠棣之花》等。
相关背景
本文写于1942年,当时正是抗日战争 极端艰难的关头:

经典散文赏析—郭沫若《石榴》

经典散文赏析—郭沫若《石榴》

经典散文赏析—郭沫若《石榴》原文:《石榴》郭沫若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 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①,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②,殷、周时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③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认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 它会笑你呢。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我本来就喜欢夏天。

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

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

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丁东草(三章)》之三,作于1942年10月31日,载1943年2月15日《文艺生活》月刊第3卷第四期)赏析:〔描绘自然物的散文,有的有明显的象征或隐喻意味,有的则侧重于对自然物本身的生命力的赞颂,也寄托人的感情。

郭沫若的这篇散文,短小精湛,仅五百字左右,却把石榴描绘得如此富有神韵和魅力,不愧为大手笔所出。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石榴开花,不是在百花争妍斗艳的春天,而是在农历五月太阳火焰般炙人的仲夏季节。

作家喜欢夏天,称“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它能“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石榴》素材语文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石榴》素材语文版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石榴
物外有情生
——谈《石榴》一文的艺术特色1.想象丰富,令人惊叹。

这一点表现在作者对石榴花的描写上。

实实在在地说,石榴花无论是花形还是花色,都很一般,不像梅花、牡丹、菊花、兰花、荷花等特点鲜明,可写的内容较多。

面对这种情况,一般作者也许只能如实地写上几句。

但是这样写很难成为令读者惊叹的美文。

郭沫若先生不愧是大手笔,他紧紧抓住了石榴花的花形特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于是,在他的笔下,原本平淡无奇的石榴花一下子变得不同凡响,美不胜收。

有的好像插在用红玛瑙琢成的花瓶里,那些花瓣,无论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有的则变成了古味盎然的青铜器——中国殷周时代盛酒的酒杯。

更妙的是到了秋天,她们又变成了忍俊不禁露出一口皓齿的美人儿……作者观察之敏锐,想象之丰富、奇特,令人惊叹叫绝。

2.抓住特征,仔细描摹。

本文既抓住了石榴的外在特征来写,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使读者能对所写事物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同时,还赋予了石榴“内在”的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

3.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开头部分概写,总领全文。

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分层展开,写得细腻传神。

结尾部分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4.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作者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那种英勇无畏的品格和敢于斗争、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教案、试题、试卷中小学 1。

石榴郭沫若散文阅读及答案

石榴郭沫若散文阅读及答案

石榴郭沫若散文阅读及答案石榴,一个古老的水果,不仅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诗词歌赋中多次出现。

而在现代文学中,郭沫若的散文《石榴》更是让这个果实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这篇散文以石榴为主题,颂扬了它的美丽、甜美和散发出的诱人的气息。

描绘了一位喜欢石榴的女孩,她那充满渴望的眼神,在街头的架子上寻找那颗完美的石榴。

作者通过描述女孩如何剥掉石榴的皮,吃到了甜甜的果肉,在文章中诠释了石榴的美味和鲜艳的颜色。

同时,郭沫若也从石榴中引申出别的意义。

他笔下的石榴不仅仅是一个可口的果实,也引发了他更深刻的思考。

石榴的果皮被比作人的外表,而人的内心则是如石榴的果肉那样美好而诱人。

作者通过石榴这个形象,表达了对人性的一种探索和赞美。

读完这篇散文,我想起了小时候跟爷爷一起采摘石榴的场景。

那时候,石榴树的枝叶茂盛,手中握着一把铁剪,仔细地挑选每一个饱满的果实,不停地享受着那甜美的味道和愉悦的感觉。

石榴,成了我们回忆中永远的一部分。

而在国学经典《三字经》中,“忠恕处世名,笃初诚自守;闻过则喜改,得能莫自专。

”中,就有“石榴裂不开,树下空自踏。

”的话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事要虚心,有时候为了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不要太专断,聆听别人的意见,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长远。

散文以石榴为主题,让我们对这个果实产生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而从中引申出的义理,更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受益匪浅。

感谢郭沫若,让我们能够读到这篇精美的散文,让我们感受到石榴所代表的美好和深刻的内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石榴》精品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石榴》精品教案 语文版

《石榴》教学目标:1、了解郭沫若的生平及写作背景;识记、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熟读课文,把握石榴的外在特征,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4、品味作者托石榴之物,颂扬我们民族的美好情操之志,并从中有所感悟。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对花草树木情有独钟,或咏物抒怀,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你还记得或找到了哪些诗文名句?(交流课前收集的诗文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石榴的世界里走走,去感受生命的色彩、倾听生命的歌唱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石榴又名安石榴、若榴等。

属石榴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长圆形,夏季开花(花有结实花和不结实花两种),花多为红色,也有白色或黄色的。

果在秋季成熟,内有很多种子,种子的外种皮多汁,可以吃。

果皮可入药。

石榴原产伊朗的扎格罗斯山,喜欢阳光和温暖的气候。

我国在西汉时由张骞从西域带到中原,后传布南北各地。

山东枣庄有我国最大的石榴园,有“天下第一榴园”和“冠天下石榴园”的美称。

此外云南、四川、新疆等地也是石榴的主要产区。

石榴叶翠绿,花大而鲜艳,故各地公园和风景区也常有种植以美化环境。

2、文题“石榴”就是本文的线索,作者按“爱——绘——赞”的思路组织材料,抒发对石榴的喜爱之情。

3、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抗日战争期间,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主要作品有:《女神》、《星空》(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历史剧)等。

4、《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石榴》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石榴》课件语文版

石榴的特征
相似点
奇崛的枝
清新的叶
形态美
色彩鲜艳、形态多样的花
不怕炎热的太阳
抗争、毫不示弱
有生命力像夏天的心脏
生机与活力
精 神
果实像人破口大笑、露出皓齿
乐观自信、蓬勃向上

深入探究 明确主旨
物(特征) 石榴的形态美 顽强抗争、毫不示弱的精神美 乐观自信、蓬勃向上的精神美
志 美好情操 民族气节 必胜信念
果实: 样子:破口大笑
形色:透明光嫩的 皓齿
思考:
1.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
衬 托
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紧 张、热 烈、急 促
象征旺盛的斗志,奔放的热情和勃发的生命
2.夏天、夏天的心脏有什么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 积极向上、坚贞刚勇。
3. 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一 特殊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 的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唾津(tuò ) 潜溢(yì) 骨朵(gū) 金罍(léi) 盎然(àng) 丰腴(yú) 忍俊不禁(jīn)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
的范围里。 柔媚:柔和可爱。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忍
山石榴寄元九 唐 白居易
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 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
榴花 唐韩 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石榴 郭沫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 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学者、历史学家、考 古学家、剧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诗 集《女神》、《星空》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石榴》课件 (新版)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石榴》课件 (新版)语文版
②描写花朵,突出其形态美和精神美,突出 花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③描写果实,突出其成熟的形态。
枝叶 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外在美
色彩 深红色、陆离、华贵 花朵
个性 对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 内在美 花 骨朵 变化 逐渐翻红,整裂为四瓣。
石 ----花 形态 形态匀称,像玛瑙花瓶。 榴 花-果 色彩 红 黄 锈彩
通过对石榴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 的描写,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 念,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 表达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你觉得哪个语句写得比较好, 试着给大家读一下,读出感情。
文章多用比喻、拟人的手法。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 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 花前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 为四个厚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 插上了花”的“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 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 形态色彩的变化,巧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 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的产生喜爱和赞 美石榴花的感情。
5.作者为什么把石榴花视为“夏季 的心脏”?
因为作者在形象地描绘了 石榴树、石榴花、石榴果以后, 直抒胸臆说“我本来就喜欢夏 天”。这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 追求。
6.联系背景,结合课文,想想作者在这一 特殊 历史时期写的这篇文章,有什么深刻 的含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石榴不畏炎阳,在烈日下绽放美丽, 演变出充满喜悦的生命变奏曲。这种积极 向上的精神是当时的中国所欠缺的,作者 赞美石榴,实质上是要赞美 那种英勇无畏 的品格和敢于斗争、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抒发了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体会优美生动的语言。 2、通过对石榴不同角度的分析,归纳石榴 的特征。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领会作者的写作 意图。

郭沫若《石榴》课文

郭沫若《石榴》课文

郭沫若《石榴》课文哎,说起郭沫若先生的那篇《石榴》,我心里头就跟吃了蜜似的,甜滋滋的。

你想象一下,夏天的时候,太阳火辣辣地照着,人走在路上都嫌烫脚,可偏偏这时候,石榴树啊,它就像是不知道热似的,一个劲儿地往外冒绿叶子,绿得发亮,绿得能滴出水来。

那些石榴花啊,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它们不像别的花,一朵朵娇滴滴的,石榴花是一簇簇的,红得跟火似的,烧得人心头热乎乎的。

就像是村里的大姑娘,穿上了最鲜艳的红衣裳,站在那儿,不用说话,就能把人给看呆了。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家院子里就种了一棵石榴树。

每年一到这时候,我就天天围着那树转,眼巴巴地盼着花儿开。

一开花,我就跟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兴奋地拉着爷爷的手,指着那些花儿说:“爷爷,爷爷,你看,石榴花开啦,好红好红啊!”爷爷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说:“是啊,石榴花开,好运就来。

”那时候我不懂,只觉得这话听起来吉利,心里头也跟着乐呵。

花开过后,就是结果的时候了。

那些小石榴啊,一开始还青青的,躲在绿叶子里头,不仔细找还看不见呢。

可没过多久,它们就像是吹了气似的,一个个鼓了起来,颜色也慢慢变成了深红,有的还裂开了小嘴,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儿。

那时候我就更馋了,天天围着树转,就盼着哪天能摘一个下来尝尝鲜。

终于有一天,爷爷看我实在是馋得不行了,就搬了梯子,给我摘了一个熟透了的石榴。

我接过石榴,迫不及待地剥开外皮,只见里面满满的都是鲜红的石榴籽儿,一颗颗紧挨着,像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

我拿起一颗放进嘴里,轻轻一咬,汁水四溅,甜中带酸,酸里透甜,那滋味儿,简直比蜜还甜呢!现在回想起来,那棵石榴树和爷爷的笑容,都成了我童年里最美好的回忆。

而郭沫若先生笔下的石榴,更是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和自然的美好。

每当读到那篇文章,我就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阳光和石榴香的夏天,心里头暖洋洋的,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石榴(郭沫若)》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word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1-石榴(郭沫若)》导学案(无答案)语文版word版

精选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学设计资料广东省化州市实验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1. 石榴(郭沫若)》导教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经过找寻要点语句,能归纳说出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2.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作者托石榴之物,言歌颂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3.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品析本文形象生动、正确凝练的语言。

4.理解状物要形神兼顾,能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学习重难点: 1、 2第一课时( 一 ) 猜一则谜语:胖娃娃 , 最爱笑 , 笑红身子笑破嘴, 笑得大嘴合不上 , 露出满嘴红玛瑙。

(打一水果)答案( 二) 作者简介郭沫若 (1892 — 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隐士。

中国现代优秀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有名的社会活动家。

1914 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归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

抗日战争时期,踊跃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主要作品有:《女神》(诗集),《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 ( 历史剧 ) 等。

《石榴》写于1942 年 10 月 31 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叛变投诚,得过且过。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望情怀。

(三)写作手法导学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件的,表现。

采纳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色是用某一物件来或某种精神、品行、思想、感情等。

这种文章常用、、等修辞手法。

(四)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

奇崛.枯瘠.柔媚.陆离.锋利.玛瑙..约束丰腴..争妍斗艳.忍俊不由.2.解说词语。

奇崛:枯瘠:忍俊不由:( 五 )自由品读课文,思虑达成以下问题(1)你能领会到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感情?(2)作者按什么思路构造全文 ?可分几部分 ?试分别用一句话归纳段意。

作者按“”的思路构造全篇。

全文可分部分: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3) 选文紧扣“” (作者对石榴的赞美)这三个字,挨次描绘了石榴的“”、“”、“”、“”和“”,这样写有条不紊,有条有理,突出了石榴。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石榴》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石榴》课件 语文版
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梅柳之长”是指 什么?“梅柳之短”是指什么?加黑的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石榴花是“夏天的心脏”
读了本文后,你最喜欢的句子有哪些?仿照下 面的示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示例:“你看,它逐渐翻红,······,而且还精 巧地插上了花?”
用“红玛瑙琢成······花瓶儿”比喻石榴花前 期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地整裂为四个厚 实花瓣的成长过程,用“精巧地插上了花”的 “花瓶儿”比喻后期的形状。生动形象地展现 了石榴花开放成长过程中形态色彩的变化,巧 妙地赞美了它的形态美和灵秀美,使读者由衷 的产生喜爱和赞美石榴花的感情。
第3—5段 毫不直射炎阳的直射 习性
“夏季的 心脏”
果实美 子粒透明光嫩、丰腴酸甜
赞石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
(第7-9段)
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石 榴”(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颂扬民族美好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讴
歌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理想和
追求。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总结全文
• 本文对石榴从各个角度抓住其特 点进行了描写,突出了对它的 ( 喜爱 )之情,更写出了 它的内在特点: (热烈、充满活力、积极向上 )
作业: 写一两段话,描绘你喜爱的一种花
草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在此背景下,作者写成此文,托物言志,借 石榴寄托情怀,通过对石榴的具体生动的描绘, 歌颂真善美,赞扬了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 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 定的信念和热切的追求。
初读课文,扫清词语障碍。注意下面词语的读音。
jué jí bì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石榴知识点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石榴知识点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下石榴知识点
《石榴》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郭沫若的代表作之一,是一篇描写石榴的难得的佳作。

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石榴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原文
 五月过了,太阳增强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

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色的花。

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

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裂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剌变为中国式的金罍,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

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

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

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的束缚。

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

七年级语文下册1石榴课件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1石榴课件语文版

1.作者描写石榴特征的顺序是什么? 枝叶——花朵——果实。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石榴特征的?
①将石榴的枝叶与梅树、柳树比较,突出其枝叶的特 征。 ②描写花朵,突出其形态美和精神美,突出花朵成长 演变的过程。 ③描写果实,突出其成熟的形态。
3.作者为什么说“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因为作者在形象地描画了石榴树、石榴花、石榴 果以后,直抒胸臆说“我本来就喜欢夏天”。这 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和追求。
4.请找出文中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其作用。
比喻、拟人、反问、对偶。 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准确凝 练、优美形象。
5.请谈一谈你对本文象征手法的理解。 托石榴之物,言颂扬我们民族美好情操之志。
1.你最爱好的花是什么?它有怎样的特点?请以“我最 爱好的花”为题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2.给下列事物写一段咏物寓理的话。 [示例]壁灯:位置算什么,重要的是发光。
浪花: 信鸽: 松柏: 螺丝钉:
充满着欢乐与斗争精神的人们,永远 带着欢乐,欢迎雷霆与阳光。
—— 赫胥黎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按照爱石榴——画石榴 ——赞石榴的顺序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点明石榴的可爱。 第二部分(2~6):具体描写石榴的特征。 第三部分(7~9):抒发作者对石榴的赞美之情。
2.作者对夏天、对石榴怀有怎样的感情? 喜欢夏天 衬 托 更喜欢夏天的心脏
作者如此具体生动地描画石榴、热情充满地赞美石榴, 有没有更深层次的用意呢? 作者通过对石榴具体生动的描画,歌颂了真善美,赞扬了 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 自己执着坚定的信念和热情。
一、读一读
争妍斗艳 yán 枯瘠 jí 忍俊不禁 jīn 金罍 léi 锋利 xī 辟易 bì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石榴-课件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石榴-课件

分析课文
3、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石榴枝干、 叶片、花、果实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体会其 中蕴涵作者的思想感情。
要点提示
一是写石榴的枝干和叶片 。“奇崛而不枯瘠,清 新而不柔媚”。
要点提示 二是写石榴的花 (外在美和精神美)
学生讨论 三是写石榴花骨朵到花的演变的过程。“奇迹”
学生讨论
四是写由花到果的演变,
五是形象地描绘石榴果成熟 时的情态。
分析课文
课文第三部分抒发了作者什么样 的感情?
要点提示:抒发了作者喜欢夏天 更喜欢石榴之情。
作 “者 夏为 天什 的么 心说 脏石 ”榴 ?花

分分析析课课 文文
归纳总结
❖ 文章用准确凝练、优美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石 榴的外在特点和内在品格,颂扬了我们民族 美好的情操,表达了正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讴歌了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表达了作者的 理想和追求。
往。
分析课文
1、文章的第一部分点明了作者的描写对象——石榴,哪句话总领 全文?作者是怎样表现石榴与众不同的风采的?
要点提示:“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最可爱的一种。”总领全文。 对比。
2、文章第二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 生动的描绘。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特征的?
要点提示:这一部分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 序来描写石榴,与此同时也写出了夏华秋实的变化, 充分展现石榴的形态美和精神美。
走进课文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奇崛(jüé) 枯瘠(jí) 玛瑙( mǎo nǎo ) 琢成(zhuÓ) 犀利(xī) 劈刀( pī) 皓齿(hào ) 束缚( fù ) 唾津(tuò ) 潜溢(yì)
走进课文
解释下列词语: 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匀称:均匀;比例和谐。 柔媚:柔和可爱。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妍,美丽。 奇崛:奇特突出。 枯瘠:枯瘦。瘠,(身体)瘦弱。 盎然: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样子。不禁,不能自制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俊,含笑、忍笑 丰腴:这里指丰盛饱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郭沫若的散文
既为杰出的诗人、学者和社会活动家,郭沫若的散文自然不同凡响。

从早期的《小品六章》和震动海内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到中年时期的宏文《甲申三百年祭》,直到暮年的颇具唐宋大家之风的《〈鲁迅诗稿〉序》《黄钟与瓦釜》,以及逝世前夕写下的那篇诗情澎湃、大气磅礴、感人肺腑的《科学的春天》,无一不表明郭沫若是真正的大手笔。

他留下的华章,有一种特殊的气势、韵味与魅力,使你无法不着迷。

…………
这恐怕是杰出诗人的气质与才气使然,杰出学者特有而别人无法企及的深厚学养使然,杰出社会活动家一生的非凡经历使然。

郭沫若散文的特殊气势、韵味与魅力,仔细阅读方能更好地体会。

如果能够经常重温,定将“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

(节选自《〈郭沫若诗文名篇〉编选说明》,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