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

合集下载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 视觉 • 暗适应 • 颜色视觉:明度、饱和度、色调 • 视敏度 • 视量后效:正、负 – 听觉 • 音高:高音、低音 • 响音:对声音强度的反映 • 强度:客观的物理量
– 其它感觉 • 嗅觉:气味的融合 • 味觉:味蕾 • 温度感觉:冷点、热点 • 痛觉: – 感觉的性质 • 适应性 • 感觉的补偿
– 心理学的研究也为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上的假设和实验上的依据 记忆的研究: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了 生理学关于记忆问题研究的探索
2、科学体系中的心理学
– 科学早期的一元系统性是由于科学本身不发 达造成的,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步产生了分 化 – 心理学是从自然科学和被称为认识论的理论 那一哲学分支两者的结合发展起来的
– 注意的种类
• 无意注意:指人的主义没有预定的目的, 布需要刻意努力 • 随意注意: • 有意识注意 • 注意的轨道
– 注意的特征
• 广度: 范围(同一时间关注的数量) • 稳定性:保持时间的长短 • 紧张性:使注意中心高度的保持在某 一事物上 • 分配: 一心能否二用 • 转移: 根据需要有目的的把注意转向
法国的实验生理学
• 冯特:系统的提出心理学是什么,其研 究方法如何,他认为,心理学对 象是来自直接经验;其研究方法 是自我观察法或内省法
• 铁钦纳:在美国开始推行构造主义,其
作品有《心理学入门》《实验
心理学》等。
– 机械心理学及其代表人物
• 心理学探索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心理或机理 • 心理过程是一种活动能力的几何体,而构 造主义没有揭示心理活动的结果或成就
及文化打交道。运用心理学的社会科学的解
释对心理学的研究是有重要意义的,特别是
在解释人的行为时更为有效
– 心理学常常受到伪科学的干扰——占星术、 相面学等 – 心理学研究受到思想家对人的非科学的、凭 感觉而定的思考的影响——特别是文学作品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 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 学习: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形成 • 教育:教学、评价和干预 • 学生:学习者、发展者和个体差异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刺激-反应和操作性条件反射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和认知结构 •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自主学习和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实验法:实验室研究和实验观察 • 观察法: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 • 问卷法: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量
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 社会领域:广告、市场营销等 • 教育领域:学校氛围、教育评估等 • 临床领域:心理治疗、康复干预等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主题与案例分析
社会心理学的重要主题
• 群体和领导:群体行为、领导力和决策 • 人际关系:吸引力、亲密关系和友谊 • 偏见和歧视:种族、性别和年龄歧视
CREATE TOGETHER
THANK YOU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DOCS
• 认知:感知、记忆、思维等 • 认知过程:注意、编码、存储、提取等 • 认知发展:认知功能的变化和发展
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 信息加工理论: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 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 • 社会认知理论: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事件
感知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应用
感知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心理学
• 华生的刺激-反应理论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治疗理论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一词原于两个希腊词——灵魂的(phyche)、学问的(logos),原意为“灵魂之学”。

公元前5-6世纪人们已经开始了对自己精神活动进行各种探索与论述,不过在很长时间内都仅限于哲学范畴,由哲学家或医学家们运用哲学的思辩方法进行的,并未形成独立的体系。

随着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19世纪物理学和生物学研究的巨大进展,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至今只有100余年的历史。

(心理学界公认自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成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作为心理学史的一个新纪元)可以说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正如德国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悠久的过去,但只有一段短促的历史。

”(心理其实是意识的一部分,但它是低层次的意识,它是哲学的分支,哲学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正确十分重要,心理问题也是如此。

)人的任何活动都有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又是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为了研究方便,心理学家将人的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个性心理三大部分。

(一)心理过程心理过程是指心理现象发生、发展、不断充实与完善的活动过程,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

心理学家把心理过程又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1.认识过程人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总要不断地去认识周围的事物。

这种认识活动最初是要依赖眼看、耳听、鼻闻、手摸、口尝等方法获得对某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认识,这就是感觉。

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对事物上匙属性加以分析、综合,便形成知觉,从而对事物常识了较完整的认识。

感觉、知觉是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也是人们行为定向的前提。

人们把感知过的事物储存起来,需用时再予以提取,这就是记忆。

记忆是人类一切智慧的基础和仓库,是整个心理活动的重要条件。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心理学是讨论3 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2)客观现实(3)心理现象(4)抽象思维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4 。

(1)客观反映(2)想象(3)记忆(4)主观反映3、心理现象分为1 。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4、心理过程包括3 。

(1)认识过程、行为过程、知觉过程(2)认识过程、感觉过程、知觉过程(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4)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记忆过程5、个性心理是通过4 _ 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进展起来的。

(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4)心理过程6、1 _ 是理论为主的心理学基础,主要讨论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3 是讨论个体心理发生、进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 是讨论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5 _是讨论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6 是讨论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4 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讨论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1)一般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进展心理学(4)实验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比较心理学7、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1_ 。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8、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讨论方法称为2 。

(1)横向比较讨论(2)纵向跟踪讨论(3)跨文化讨论(4)定性讨论9、3 _ 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1)弗洛伊德(2)华生(3)冯特(4)马斯洛10、精神动力学派的创始人是2 。

(1)冯特(2)弗洛伊德(3)华生(4)马斯洛11、1 _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2 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二大势力”。

3 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大势力”。

《心理学概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概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概论》名词解释心理学概论名词解释1. 心理学(Psychology)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以及思维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

心理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2. 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人类行为指的是人们的行动、言语和思维活动。

它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互动等方面。

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原因、模式和影响因素,以及人类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3.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es)认知过程指的是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注意、记忆、语言、解决问题和决策等。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知过程来了解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以及认知过程在智力和行为上的作用。

4.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它探讨了个体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和行为特征。

5.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思维和行为。

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间接影响、态度形成和群体行为等。

社会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化过程、群体动力和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

6.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特质、态度和行为模式。

它关注个体差异、人格类型和发展,以及人格特质在个体行为和情感上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7.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实验控制变量的方式来研究心理现象。

实验心理学的目的是理解心理过程并验证理论。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包括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

8.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心理学概论》纲要

《心理学概论》纲要

心理学概论第一章导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可分为理论心理学(深度上研究基本理论问题)和应用心理学(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

2.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实验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

3.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识过程)和个性心理(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

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反过来影响于心理过程。

4.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自然科学性质、社会科学性质、超科学的人文性质、综合交叉性质。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历史渊源、研究方法决定了自然科学属性。

)5.科学研究目的的层次: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科学的三大特征:客观性、可验证性又称可重复性、系统逻辑性。

7.在我国指导心理学的哲学方法论是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8.心理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伦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9.具体研究方法:(1)观察法: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现场观察与情景观察;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

应注意:有明确观察目的、随时记录、可利用现代手段、每次时间不宜过长。

(2)实验法:会引起变化的因素称为自变量,引起的变化称为因变量。

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要控制:实验情境、被试、实验刺激、被试反应。

自然实验法应用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3)个案研究法,研究个人与社会群体。

(4)调查法:一般调查法和专题调查法,事实特征调查法和征询意见调查,结构式调查法和非结构式调查,访谈法、邮寄问卷法和电话调查法。

研究对象不是来源与志愿者。

10.研究技术和手段:实验和研究设计法,对数据统计处理法、逻辑思维推理法。

11.亚里士多德《灵魂论》最古老的心理学专著。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

心理学概论总复习资料【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主要心理学派:1.行为主义学派创始人:XXX;新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XXX主要观点:①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②将刺激—反应(S-R)作为解释人的行为的一切工具;③强调心理学研究要采用客观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2.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XXX主要观点:①人的心理包含两个主要部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是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一种心理状态叫做前意识。

②人的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并认为三者发展平衡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

3.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三势力)代表人物:XXX、XXX主要观点:①着重研究人的价值与人的发展②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与价值③人的本质是好的④人有自由意志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4.熟悉心理学派代表人物:XXX,XXX等主要观点:①把人看作一个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②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识活动。

③强调计算机模拟心理过程。

【第三章注意与意识状态】一、注意的概念:注意是个体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基本特征:①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其心理活动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②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特定对象上,对其进行深入加工三、注意的种类:(一)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含义: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情所发生的注意。

如上课时,教室门被推开,一个穿红衣服的人突然站在门口,大家都不由自主的转头去看那个人。

(不随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表现,人和动物都具有不随意注意。

)原因:1.刺激物的特点。

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和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刺激物之间的比较等都市影响不随意注意。

2.个体自身的状态。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 第一章 心理学概论

三、意识及其特征
(一)意识的含义
意识是心理发展的高级形式,是积极主 动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心理活动,是人所 特有的心理现象。
(二)意识的基本特征
意识的基本特征
1. 意识的自觉性。
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能够 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以及自身与周围环境的 关系,并能够对自身的反映活动产生相应的 认识和评价。
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
2.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抵制和消除各种唯心
主义思想的影响。
3. 学习心理学有助于学好其它邻近学科。
心理学的实践意义
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 有重要意义。
2.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3.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4.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科学研究中应用 最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几乎从事任何研究都离 不开观察法。
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计划,以免 出现遗漏;
其次,应力求使被观察者处于自然状态, 避免主观性;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
第三,要反复多次地进行系统观察,以获得 全面翔实的资料;
调查法是指研究者通过谈话、问卷、个案 追踪、分析作品和教育经验总结等手段来研究 人的心理活动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它主要包括 谈话法、问卷法、个案法、作品分析法和教育 经验总结法等。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
1.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目的 和计划,同被试进行谈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 法。
2. 意识的目的性。
是指人们不但在行动之前知道干什么, 而且知道自己的行动将要取得的结果。
意识的基本特征
3. 意识的能动性。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大一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大一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大一心理学概论是大一学生在学习心理学领域的第一门课程。

通过学习心理学概论,学生能够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对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大一心理学概论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以帮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系统的认识。

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历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时期,但作为科学学科的确立是在19世纪。

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学派以及认知心理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时期都对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有所贡献。

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通过研究人们的认知过程、情绪体验、社会行为等方面,心理学试图揭示人类内心的奥秘。

2.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心理学采用实验方法、问卷调查、个案研究等多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变量,确定因果关系;问卷调查则可以收集大量数据,了解人们的观点和行为。

3. 心理学的分支领域心理学包含多个分支领域,如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

每个分支领域都侧重于特定领域的研究和理论。

三、人类思维的研究1. 认知过程认知过程研究人类的思维和知觉,包括注意力、记忆、学习、问题解决等。

通过研究认知过程,心理学可以揭示人类信息加工的规律和机制。

2. 语言与沟通语言是人类思维和沟通的重要工具。

心理学通过研究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使用,揭示了语言对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影响。

四、人类情感的研究1. 情绪与情感情绪是人类内心的强烈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种类。

情感则是情绪的更广义表达,包括爱、恐惧、厌恶、惊讶等。

2. 感知与情感感知与情感的关系密切。

心理学研究发现,感知的信息对情感的产生和表达有重要影响。

五、人类行为的研究1. 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的生命周期发展,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等各个阶段,并关注个体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和问题。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的定义和内容1.1 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及动物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它关注着认知、情绪、个性、社会关系、意识和无意识等方面。

1.2 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行为心理学等多个分支领域,涉及人类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2.1 心理学的起源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现代心理学则源自19世纪末,由德国的心理学家威廉·旧金在1889年正式创立心理学学科。

2.2 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在20世纪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结构主义、功能主义、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等不同的学派和理论的发展。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1 实验方法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来验证不同因素对心理活动的影响。

3.2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的形式收集大量数据,以了解人们的态度、价值观以及心理特征。

3.3 观察法通过观察人的行为、表情和表现来研究心理现象,特别适用于对儿童和动物的研究。

3.4 临床研究法以个案研究的形式,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录音、视频等方式来了解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发展。

四、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4.1 结构主义强调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试图通过对意识的分析来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

4.2 功能主义关注心理现象与其在生存适应中的功能,认为心理现象与行为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产生的。

4.3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可观察的行为,强调外部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4.4 认知心理学强调思维、记忆、感知等心理过程的机制和运作,是一门注重内在心理活动的研究。

4.5 社会文化心理学关注社会性和文化背景对个体心理活动的影响,提出了许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

五、心理学的应用领域5.1 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用于治疗心理疾病,包括焦虑、抑郁和人格障碍等。

5.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心理学概论意志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因为动机斗争情况很复杂, 有时非常激烈, 所 以往往使人表现出情绪担心、彷徨不安或犹豫 不定等心理状态。
动机斗争结果是一个动机成为优势动机。伴随 动机斗争处理, 行为也就基本定向了, 所引发心 理状态会随之减弱或消除, 于是就产生了确定目 标过程。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21页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最经济、最优化方法。 2. 制订计划
依据行动目标与选择方法制订行动详细方法, 包含行动程序。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23页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二、执行决定
执行决定就是将准备阶段已作出决 定付诸实施, 它是意志行动关键步骤和 完成阶段。同时, 因为执行决定过程已 从“头脑中计划”过分到“实际行 动”, 它需要克服更多内、外部困难, 因而更能表达出一个人意志水平。
挫折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一个主观感受, 并不完全由挫折情境决定。
(一) 挫折承受力涵义
指个体碰到挫折时, 能够摆脱困扰以防 止心理与行为失常能力。
不一样人, 挫折承受力存在差异, 即使同
一个人, 对不一样挫折情境承受力也存在
差异。
心理学概论意志
第32页
第三节 意志行动中挫折
(二) 影响挫折承受力原因 1.生理条件(身体健康、发育正常人挫折承受力很 好) 2.认知原因(艾利斯ABC理论) 3.人格原因(个性倾向性<如理想>和较稳定心理 特征<如性格、气质>对挫折也有很大影响) 4.个体经验(研究表明,两种生活经验能增强人挫 折承受力: “历尽沧桑”人和“有良好教养”人; 也有两种经验弱化人挫折承受力: 从小娇生惯养, 生活一帆风顺人,另一个是从幼儿期开始,接连 遭受强烈挫折人。) 5.挫折强度和频率 6.社会支持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心理学概论重点知识点总结
1. 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的思维、感觉、行为、情感等心理过
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神经元的结构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轴突等部分组成。

树突负责接受信息,轴突负责传递信息。

3. 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是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化学物质,常见的神经
递质有乙酰胆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4. 睡眠与梦
睡眠是生理状态,通过脑电图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在睡眠状态;梦是在睡眠状态下自发产生的心理现象,通常包括图像、声音、情
感等。

5. 经典条件反射
在经典条件反射中,一个条件刺激会触发一种自然反应,后来会出现一种无条件刺激,最终条件刺激就能激发反应。

6. 操作性条件反射
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一个行为会产生结果,如果结果是积极的,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强化;如果结果是消极的,那么这个行为就会被弱化。

7.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记忆、知觉、语言等认知过程,重要的理论有信息处理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等。

8. 情绪与情感
情绪是在刺激下产生的短暂心理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自身经历等的主观评价和反应,比如喜怒哀乐、爱恨等。

9.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的心理学领域,研究个体的特质、惯、态度等因素对行为的影响,重要的理论有五大人格特质理论等。

10. 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影响,重要的理论有集体
行为、亲社会行为、社会认知理论等。

以上是心理学概论的一些重点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大家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二 )机能主义 主张研究意识 “意识流” 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
或目的是什么?” 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三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华生
斯金纳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为。 反对内省,主张用实验方法。 “环境决定论”(华生)
三、心理学的谱系
6、广告心理学 7、消费心理学 8、环境心理学 9、法律心理学
心理学问题的多样性
问题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人们如何更好的处理日常问题? 临床心理学家
咨询心理学家
大众心理学家
心理治疗师
记忆是怎样存储在大脑中的? 生物心理学家
精神药理学家
问题
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教一条狗听从命令?
实验心理学家
三、心理学的谱系
(一 )基础心理学 1、普通心理学 2、实验心理学 3、生理心理学 4、发展心理学 5、社会心理学
三、心理学的谱系
6、认知心理学 7、人格心理学 8、变态心理学 9、动物心理学 10、心理测量学
三、心理学的谱系
(二)应用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 2、临床心理学 3、咨询心理学 4、工业心理学 5、管理心理学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柯勒 考夫卡 人对事物的认识有整体性。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六)认知心理学( ) 代表人物:
皮亚杰
二、西方心理学的主要派别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马斯洛 1908-1970) 罗杰斯
投射测验法
罗夏克墨渍(迹)测验 主题统觉测验

心理学概论知识要点整理(全)

心理学概论知识要点整理(全)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一、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根据研究的目的(以建立系统的理论还是实际应用)把心理学分为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类。

理论心理学旨在探讨人或动物的行为和心理的变化的原理和规律;应用心理学旨在研究心理学在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等。

普通心理学探讨心理学基本原理(心理的实质问题与心理的结构问题)和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它主要是通过对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的研究来揭示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的。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按不同的年龄阶段,可进一步分为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

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等。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

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消费心理学是以大众的消费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学科。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关系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法律心理学是研究与法律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个应用社会心理学领域。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自然科学的性质,可从研究对象、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说明。

心理学概论,word文档

心理学概论,word文档

心理学概论1、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1.1个体心理系统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现象。

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1)心理动力。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万分。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2)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情绪过程(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和意志过程(心理学把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3)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人的心理活动总是处在睡眠状态,觉醒状态或注意状态下。

)(4)心理特征(重点)。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1.2个体心理与行动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导论复习资料周蕴诗一、心理学概论(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任务是什么?)1、定义:心理学史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任务理解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从众)预测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飞行员情绪稳定)控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二、异常心理(强迫、抑郁)强迫症:也称为强迫型人格,是一种以过分追求完美,精确,甚至达到纠缠细节,吹毛求疵为特征的综合症。

(强迫性思维:门的问题;强迫性行为:洗手行为)抑郁症:通常是指情绪障碍,是一种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性的综合症。

表现:日常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

无助感无望感积极性和机动性丧失,丧失自尊和自信,自我评价显著下降,感觉生活没有意义。

(易导致自杀,以两个星期为周期反复发作,家族史)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的利弊)观察法:在自然情景中或预先设定的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而后分析一期获得其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珍古道尔:无领导小组讨论)利:弊:四、注意(概述名词解释,类型及关系,品质)1、注意定义: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指向性(方向)与集中性(强度)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2、注意的类型: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一直努力的注意(上课迟到);随年龄增大而递增;初级表现形式(动物也有);引起原因(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活动和变化、新异性】;人本身的状态【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直接兴趣是无意注意的源泉】)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积极注意或意志注意,集中有意注意需要个人积极性和意志努力。

有意注意主动的服从于既定的目的任务,它受人的意识的自觉调节和支配。

随年龄递增。

引起的条件和方法【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合理地组织活动,用坚强意志与干扰作斗争】有意后注意: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特殊形式,类似于有意注意同时也像无意注意。

是一种高级类型注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的。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的转变3、品质:稳定性:指对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注意所持续的时间,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

●狭义的稳定性和广义的稳定性。

“注意起伏”—正时相(感受性提高)和负时相(降低)●注意起伏的原因,由于感官的局部适应,使对物体的感受性短暂地下降。

●注意的分散:与稳定性相反的状态。

注意离开当前指向集中的对象,指向其他。

●注意分散原因: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由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所引起。

●无关刺激对注意的干扰作用决定于这些刺激本身的特点及其与注意对象的关系。

广度: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影响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的越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越大。

(如颜色)(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分散的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的。

)分配的条件: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是熟练的。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关系也很重要。

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活动转移到另一活动。

(1)转移的快慢和难易取决于原来注意的紧张程度和引起注意转移的新对象(新活动)的性质。

(2)转移和个体的神经的过程灵活性有关。

✧注意转移、注意稳定、注意分配、注意分散的关系(1)注意转移和注意的稳定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2)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配是彼此紧密联系着的(3)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分散的五、如何正确看待睡眠和梦P821、睡眠——与觉醒周期性交替出现的生理状态,最重要最突出的生物节律之一。

无快速眼动睡眠:四个阶段α波减少,频率变化不规则,振幅降低两种时相唤醒-说没有睡着,1~7min 失重20min唤醒-说正在睡觉,肌肉放松,心跳下降由第三到四阶段,脑电波全为k-复合波和少量δ波高振幅的δ开始分泌生长素,睡的迷糊30-45min快速眼动睡眠(REM):眼动速率50-60次/min的快速摆动入睡后,先出现无快速眼动睡眠,90min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又进入无快速眼动睡眠,快速有3个6次每次持续15-45Min全身肌肉张力极度降低,脑电呈第一阶段睡眠期的特点唤醒-大部分人说自己在做梦持续3~6次:非快速眼动○1○2○3快速眼动○1非快90Min○2快15min 非○3非>15min 快2、睡眠障碍失眠嗜睡症:直接从清醒到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持续10-20min(遗传)睡眠窒息:打鼾梦游,梦魇,梦呓3、梦:(1)梦的标志——快速眼动睡眠感觉很少做梦——很少从快速眼动睡眠直接反转,忘记做梦内容梦——1/5的时间8H/天到70岁——睡觉27年,做梦5、6年(2)显像和隐像(3)来源:感觉刺激(火灾-被;喝水-渴;钟-闹铃)清醒时的所思所想——梦来源于本我冲动4)梦中象征符号:房子—人;父母—权威人士;小动物—孩子;旅行—死盒子,门,瓶子,洞,船—女性;枪、伞、针、柱子、笔—男性骑马、跳舞、弹琴、节律运动—性六、癔病(1)特征:由于明显的精神因素,如生活事件,内心冲突或情绪激动,暗示或自我暗示等引起的一组疾病,表现为急起的短暂的精神障碍、身体障碍,这些障碍没有器质上的病变。

如有人认为自己失明、失听、失语、肢瘫了,确实表现出失明、失听、失语或肢瘫。

(2)产生原因○1主要是患者的特殊性格,具有高度的情感性和情感易变性没具体表现为情感活跃、生动,但肤浅、幼稚;情感带有强烈的夸张和戏剧色彩;易接受暗示,又愿意当众表现。

○2急剧的或者持久的心理紧张刺激、持久的心理冲突。

如地震、亲人亡故等强烈刺激;或有伤自尊和有辱人格,如强迫婚姻,诽谤诬告等;引起恐慌,悔恨,忧虑等情绪,尤其是愤怒和悲伤,而被压抑不能表达导致。

(3)表现:痉挛、痴呆、瘫痪等(4)其实癔症是一种精神情绪的发泄,是一种社会逃避行为,病人一旦觉得承受不了社会的种种压力,就逃进病中去,从而得到别人的同情、关心。

七、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1是由先天的生物本能和欲望组成的,可以看作是原始驱使力的储存处。

它非理性地运作着—不考虑所渴望的行为是否现实可行—不被社会所认可。

○2被快乐原则所支配,这种快乐特别指性、生理和情感快乐。

儿童-吃○3实际行为—幻想—梦○4○a死与攻击的本能——塔那托斯。

死本能是有机体返回自己先前无机状态的趋向桑托纳斯是一种破坏力,当它指向个人内部,则表现为自责、自杀或受虐狂等行为。

当它指向个人外部,就会产生憎恨、攻击、侵犯和施虐狂。

○b生或性的本能——里尔多三部自我:○1自我的行为遵循现实原则○2自我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冲动,但考虑情境现实性,如考试作弊的冲动○3当本我冲动倾向于不被社会所接受时,它们对自我构成威胁,自我的工作是将这些冲动控制在无意识中。

超我:儿童到了5岁左右,超我开始形成,两个方面:自我理想和良心道德原则自我的力量能驾驭本我、超我——正常食欲——去食品市场——偷吃别人的东西是犯罪的七、防御机制:(压抑、替代、反向生成、投射)·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当无法实现三者的平衡时,人格内部冲突不可避免。

随着矛盾冲突的加剧,人就会产生心理焦虑,如果冲突过于激烈而自我无法应付,就会导致人格的分裂或精神障碍。

·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带来处罚的结果,如对父母的憎恨、对配偶的攻击性或乱伦的念头、对儿时创伤经历的记忆,道德焦虑)·为了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

自我发展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为自我防御机制(无意识的)1、压抑:一种积极的努力,自我通过这种努力把威胁着他的东西排除在意识外。

如父母暴力问题,案例:被压抑的记忆2、拒绝:运用拒绝时,只是拒绝某些事实的存在3、替代:弗洛伊德认为本我中聚集的大量能量总是力图通过各种渠道发泄,里比多能量不得不转换对象或改变方向,企图以间接地方式发泄出来。

里比多—性—爱抚养物—看黄色小说—跳舞4、升华:如果里比多发泄的直接与原始的方式是被社会赞许的、高尚的间接方式所替代,就称为升华。

5、反向生成:在运用反向生成时,我们会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的方式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

6、投射:有时我们把一种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通过把冲动投射到另一个人身上,可以摆脱这样一个观念,我们自己持有这样的想法。

八、人格发展理论✧弗洛伊德认为,婴幼儿期是人格形式形成发展最重要的时期,6岁大致形成。

人格发展理论是以他的泛性论思想为基础,性心理和人格发展是一个同义语。

✧广义的性就是一切寻求快感的潜力,狭义的性与生殖相关。

✧婴儿与成人的动欲区不同●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1、口腔期(头18个月):主动欲区为口腔,通过口腔活动的口允吸,满足饥饿时需要,提高性快感。

两个亚期(前口腔期、后口腔期)。

婴儿(食物、食物提供者、亲密感)——自己与现实环境区别开来,标志着自我的诞生。

断乳最佳时期:10-12个月具备基础,4个月前母乳,4个月起,按月龄增加。

咬—口腔型施虐欲;断乳期过早—贪食症,吸烟喝酒,嗜人肉症✧特征:具有口腔型特征的人只对自己感兴趣,不论采取乞求或攻击性的方式索取,总离不开口腔期“吸吮”的本质。

他们在生活中追求安全感,扮演被动和依赖的角色,好嫉妒和猜忌别人,苛求别人,遇到挫折易怒,易悲观和仇视人。

2、肛欲期:肛门排泄活动成为里比多发泄的主要途径,分为前肛欲期和后肛欲期。

前期里比多主要目标是通过肛门排泄接触内部压力以获得快感。

后期(保持期)肛欲期发育不足——同性恋✧特征:一是肛门便秘型。

讲究秩序整洁,过分吝啬或节约以及固执或强迫性,时间观念很强,不愿浪费时间,他们不断积累钱财,节省和不愿意花钱。

另一种是肛门排泄型。

有肮脏和浪费的习惯。

3、性器期:(3-6岁)超我形成。

动欲区—生殖器。

男孩俄狄浦斯情节/女孩爱莉克拉情绪——通过认同同性长辈行为来解决矛盾“阉割恐惧”—本我和自我的冲突—认同父亲(榜样)—习得男性行为和性格父母的道德观念,社会态度内化为儿童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儿童第二自我—超我异性父母的认同——同性恋特征:没有解决好男孩俄狄浦斯情节/女孩爱莉克拉情绪所导致的。

行为轻率、果断和自信,这些行为特征是对“阉割”焦虑的反抗。

他们的攻击性,支配性和易怒性都是“阉割恐惧”的反映。

性器型实质上是极端自私和自恋,妨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男性—粗暴和具有敌意的;女性—扮演男子角色,力求超越男子。

4、潜伏期:里比多处于暂时的潜伏状态,性兴趣被其他兴趣所取代,会延续到12岁。

儿童人格中的自我和朝我部分得到更大的发展,男女儿童的关系疏远。

5、生殖器:从“自恋”转变为“异性恋”弗洛伊德认为,人类个体开始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社会独立成员。

开始异性恋的生活,选择职业和家庭,抚养后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