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3
心理学概论复习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1、心理的本质: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主观能动的。
2、意识是由人的认知、情绪、意志等构成的丰富而稳定的内在世界,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
它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本质区别,是物质发展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3、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和指标。
行为的复杂性是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的。
4、常见的心理现象:➢认知活动: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具体的形式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的整体及其关系的反映。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却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
注意是指人脑对外界刺激信息的选择以及对所选择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人类不仅能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还能对过去曾经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作出反应,并且能储存和积累过去的各种行为经验。
这就是人类的记忆活动。
➢情意活动:情绪和情感是伴随认识和意志过程而产生的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体验,是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一方面,情感是个体存在状态的一种反映;另一方面,情感对人的认知和行为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并朝向一定目标前进的内部动力。
➢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脾气、秉性)性格是表现在对事物的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上的人格特征。
5、心理现象又可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也成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心理学概论复习提纲
《心理学概论》各章复习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学科性质1、认知过程2、情感过程意志过程3、个性心理特征4、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心理学分支。
5、心理学的自然科学属性自然科学的性质,可从研究对象、历史渊源和研究方法方面得到说明。
6、自然科学研究的属性社会科学的性质,如社会、管理、消费心理学都强调对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互动,对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历史背景等社会状况进行研究。
7、心理学的超科学的人文性质超科学的人文性质,研究人的幸福感、美感和价值观等主观性很强的问题。
第二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及其特点、分类实验法,是按研究的目的控制或者创造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
2、个案研究法及其分类个案研究法,把任何社会个体,包括个人与社会群体作为一个研究单位,以这些单位的某一个或几个特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和研究相关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是对个体进行直接研究的方法。
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可将个案研究法分为以个人为单位的个案和以社会群体为单位的个案两种类型。
3、抽样的方法4、内省法及其分类内省法,是依靠对自己意识经历的反省,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它是心理学家们最早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5、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避免研究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伤害,不能强迫被试参加研究或实验,严格保护和尊重被试的个人隐私。
凡是有可能引起持久危害的东西都不能对被试进行实验,即使被试同意,也不应该让其在有潜在危害的条件中接受实验。
第三节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与流派1、心理学诞生的标志及冯特的主要贡献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精神动力学派以及弗洛伊德的主要研究成果精神动力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于1896年创立,被成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势力”。
JC03心理学概论单元学习作业题考生适用带答案
JC03心理学概论单元学习作业题考生适用带答案1. 介绍心理学概论1.1 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涉及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方面的研究。
1.2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1.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教育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体育心理学等。
2. 知觉和注意2.1 什么是知觉?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解释和理解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辨别和组织刺激的能力。
2.2 知觉的组成要素知觉包括感觉过程、注意过程和感知过程。
2.3 什么是注意?注意是指主动选择性地集中精力于某个刺激或任务上的过程。
注意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无关信息,集中注意力于重要信息。
2.4 注意的特性注意有有限性、选择性和可分配性等特性。
3. 记忆和学习3.1 什么是记忆?记忆是指个体获取、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和核心。
3.2 记忆的类型记忆可以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等类型。
3.3 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个体通过经历和实践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3.4 学习的类型学习可以分为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作用和认知学习等类型。
4. 情感与情绪4.1 什么是情感?情感是个体对特定对象或事件产生的心理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
4.2 情绪的定义情绪是指个体对某种刺激或事件产生的临时的、有意识的主观体验。
4.3 情感和情绪的关系情感是情绪的中心和根源,情绪是情感的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
4.4 情绪的分类情绪可以分为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两类。
5. 个体差异和发展心理学5.1 什么是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在心理特征、能力和兴趣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5.2 个体差异的原因个体差异的形成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5.3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生命周期中心理状态和行为的变化。
5.4 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包括爱因斯坦的认知发展理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发展理论等。
心理学概论教案
心理学概论教案第一章:导言概述:心理学概论是一门介绍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程。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初步认知,并为他们提供学习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3. 理解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学科分支;4. 培养对心理学研究的兴趣和好奇心;5.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科分支;4.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章: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概述: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让学生对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2. 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 掌握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领域。
教学内容:1. 心理学的定义;2.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4.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领域。
第三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概述: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等,让学生了解各类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2. 掌握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技巧;3. 培养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1.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2. 实验研究的步骤和技巧;3. 观察研究的步骤和技巧;4. 调查研究的步骤和技巧。
第四章: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科分支概述: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学科分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心理学理论对人类行为和思维的解释。
教学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和学派;2. 掌握不同心理学理论的特点和观点;3. 理解心理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
教学内容:1. 结构主义心理学;2. 行为主义心理学;3. 认知心理学;4. 发展心理学;5. 社会心理学;6. 临床心理学。
第五章:心理学的应用概述:本章将介绍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组织行为学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心理学概论慕课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慕课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人类行为B. 人类心理活动C. 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D. 人类心理和生理活动答案:C2.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A. 行为主义B. 认知心理学C. 精神分析学派D. 人本主义心理学答案:C3.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演绎法答案:D4.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情绪B. 动机C. 认知过程D. 社会行为答案:C5.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学习理论?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遗传决定论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心理学之父是________。
答案:威廉·冯特7. 心理学的四个主要领域包括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________。
答案:社会心理学8. 心理测量学是研究________的科学。
答案:心理特征的测量9.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识别、理解、管理自己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能力,通常简称为________。
答案:情商(EQ)10. 心理障碍是指个体在________、情感或行为上出现的异常,影响其正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答案:认知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等。
每个领域都有其独特的研究重点和方法。
12. 描述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条件作用的区别。
答案:经典条件作用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指的是通过将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配对,使中性刺激成为条件刺激,引发条件反应的过程。
操作条件作用则是由斯金纳提出,强调行为的后果对行为频率的调节作用,即强化或惩罚可以增加或减少行为的发生。
13. 解释什么是认知失调,并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认知失调是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信念、态度或行为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感。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1. 请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并解释其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和动物在感知、认知、情绪、行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它致力于探究个体的心理过程、行为及其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人类和动物,既包括观察到的行为,也包括内心体验和思维过程。
2. 描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心理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心理现象。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实验研究:通过在实验室中控制和操作自变量,观察和测量因变量的变化,来确定因果关系。
- 观察研究:直接观察和描述行为或现象,既可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也可以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观察。
- 调查研究:通过问卷、面谈等方式来收集大量数据,以了解群体特征和个体差异,揭示心理现象。
- 个案研究:深入研究个别案例,从中获取丰富详细的心理信息,形成个案描述或心理个案分析。
3. 讨论心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以及各个领域的研究内容。
心理学有多个主要分支领域,每个领域研究不同的心理现象和问题。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分支领域和它们的研究内容:-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过程,包括婴儿、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发展。
- 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的思维、记忆、学习、决策等认知过程及其底层机制。
- 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群体行为、社会认知和社会影响力等社会心理现象。
- 临床心理学:研究和应用心理学知识,以提供心理健康评估、诊断和治疗,并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和疾病。
- 教育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学习和教育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发展,以及教育干预和教育政策的效果评估。
4. 解释以下心理学中的概念:- 条件反射:在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之间建立起一种自然反应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关联。
- 社会认知:个体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学习知识、态度和行为。
- 自尊: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价值感,涉及对自身能力、外貌、社交地位等方面的感受。
- 冲突解决:个体在面对两种或多种不一致、矛盾的行为或态度时,通过调节和处理达到统一和解决。
《心理学概论》名词解释
《心理学概论》名词解释心理学概论名词解释1. 心理学(Psychology)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领域。
它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心理过程,以及思维和行为的发展、变化和影响因素。
心理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调查和统计分析等。
2. 人类行为(Human Behavior)人类行为指的是人们的行动、言语和思维活动。
它包括个体的认知、情感、社会互动等方面。
心理学研究人类行为的原因、模式和影响因素,以及人类行为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
3. 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es)认知过程指的是人类思维的各个方面,包括感知、注意、记忆、语言、解决问题和决策等。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认知过程来了解人类思维的运作方式,以及认知过程在智力和行为上的作用。
4. 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Psychology)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
它探讨了个体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是如何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不同年龄段的思维和行为特征。
5. 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下的思维和行为。
它关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间接影响、态度形成和群体行为等。
社会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社会化过程、群体动力和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
6. 人格心理学(Personality Psychology)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特质、态度和行为模式。
它关注个体差异、人格类型和发展,以及人格特质在个体行为和情感上的影响。
人格心理学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人们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7. 实验心理学(Experimental Psychology)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它通过实验控制变量的方式来研究心理现象。
实验心理学的目的是理解心理过程并验证理论。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包括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进行统计分析。
8. 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
运动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Chapter 3应激(stress)也称“压力”,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包含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评价和应激反应三种主要成分。
应激刺激(stressor)也被称作应激源,指对有机体形成威胁并引起有机体产生变化的各种内在及外在的影响因素。
应激反应(stress reaction)指有机体对应激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变化,包括生理的、行为的、情绪的以及认知上的改变。
应激的诱发原因⏹ 身体性的(如疾病)⏹ 心理性的(如失败)⏹ 重大生活事件变故(如结婚、丧偶)⏹ 日常困扰的积累(如训练迟到、道路塞车)应激刺激对威胁的知觉或评价应激反应认知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或自己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的判断。
对应激刺激的生理性反应紧急反应一般适应征候群个体大面对重大应激刺激(持续性的威胁)时,通常会出现一种非特异性的适应性生理唤醒反应包括三个连续阶段警觉阶段抗拒阶段衰竭阶段对应激刺激的心理性反应(一) 应激的行为反应包括:由于聚集和动员能量而引起的力量增强和耐力提高;产生攻击行为以及过度进食。
(二) 应激的情绪反应包括积极的情绪反应和消极的情绪反应。
(三) 应激的认知反应包括警觉程度的提高,注意范围的缩小,对内部和外部信息提取和分析的困难,以及思维的灵活性降低应对应激的方式(一) 第一评价与第二评价第一评价是对应激情境严重性的最初评(二)第二评价是评价可以利用的那些个人资源或社会资源,并考虑需要采取什么行动(二) 问题定向的应对策略与情绪定向的应对策略问题定向的应对旨在面对和解决应激刺激带来的问题,采取解决问题的直接行动,以改变应激刺激或个体与应激刺激的关系。
情绪定向的应对旨在减少应激带来的不愉快感受,但并不试图改变应激刺激本身。
社会支持是人们应对刺激的重要资源1、感情性的:爱、关心、尊重、接受2、物质性的:钱、交通工具、住房、食物3、信息性的:建议、信息、反馈唤醒(arousal):指有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 单选题1 、心理学是研究3及其规律的科学。
(1)行为 (2)客观现实思维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1)客观反映 (2)想象3 、心理现象分为1 。
(1)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3)心理过程与个性倾向性理4 、心理过程包括3 。
(1)认识过程、行为过程、(2)认识过程、感觉过程、(3)认识过程、情感过程、(4)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 、个性心理是通过 4 _ 来的。
(1)认识过程(2)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6 、1_ 是理论为主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 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
3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 (3)心理现象 (4)抽象 4 。
(3)记忆 (4)主观反映 (2)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4)情感过程与个性心 知觉过程 知觉过程 意志过程 记忆过程发展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2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
5_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6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
4借用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人及动物心理和行为的心理学分支。
(1)普通心理学(2)社会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4)实验心理学(5)生理心理学(6)比较心理学7 、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_1_ 。
(1)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2)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3)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4)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8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称为2 o(1)横向比较研究(2)纵向跟踪研究(3)跨文化研究(4)定性研究9 、3_被誉为近代心理学第一人或心理学之父。
(1)弗洛伊德(2)华生(3)冯特(4)马斯洛10 、精神动力学派的创始人是2 o(1)冯特(2)弗洛伊德(3)华生(4)马斯洛11 、1 _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一大势力” 。
2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二大势力” 。
3被称为“心理学界的第三大势力”(1)精神动力学派(2)行为主义学派(3)人本主义学派(4)认知主义学派12 、心理学的认知学派强调研究人类的 1 。
大一心理学第三单元知识点
大一心理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大一学生在学习心理学的第三单元时,通常会涉及到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会介绍和讨论这些知识点,并试图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它们。
知识点一:感知和知觉感知和知觉是大脑如何接收、处理和解释外部信息的过程。
感知是通过我们的感官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来捕捉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而知觉则是大脑对这些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
感知和知觉的过程包括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大脑对信号进行处理和解释,最终形成我们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这个过程涉及到许多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感觉阈、注意力、知觉机制等。
知识点二:学习和记忆学习和记忆是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学习是获取新知识、技能和行为的过程,而记忆则是将学到的信息存储和检索的能力。
学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条件反射、经典条件作用和认知学习等。
学习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情境、动机、注意力等。
记忆则可以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和过程进行。
了解学习和记忆的过程对于大一学生很重要,因为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知识点三: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人类情绪体验的核心组成部分。
情绪是一种主观感受,通常伴随着生理和心理反应。
情感则是对情绪的主观评价和态度。
情绪和情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机制可以帮助大一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并提高情商和人际交往能力。
知识点四: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人格和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分支。
人格研究个体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模式,而社会心理学则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表现。
人格特征和个体差异对个人的行为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揭示了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和互动规律。
了解人格和社会心理学对于大一学生来说,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并培养积极的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
总结:大一心理学的第三单元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03认知心理学-知觉概论
四、不可能图形
At other times, we perceive what cannot be there
(4)图形识别
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到的 图形是什么。 是形状知觉中比特征分析更高的阶段,要求对复合特征 进行加工,具有序列搜索的特点。 同时具有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加工。
在绿“O”黄“V”中搜索黄“O”,这时只搜索O的圆形特征
和黄的颜色就不够了,必须同时搜索具有这两种特征的目
呈现一组图形,要求被试判断是否有目标图形“O”。被 试能很快发现目标图形,与V的数量多少无关。(平行搜索) 目标与背景图形的差别仅在于原始特征水平上,目标 图形是曲线,背景图形是直线,此时,视觉系统不需要注
视每个图形,图形的原始特征似乎是自动出来的。
(2)图形和轮廓
轮廓是图形及其背景的分界面。
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的可能解释: 当视野中存在不完整因素时, 视觉系统倾向于把它们完整起来,
网膜上投影小,砖的密度显得大。
运动视差: 运动视差:人与环境中物体相对运动时,近处物体看上去
移动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看上去移动慢,
方向相同。
原因:同一时间内距离不等的物体在网膜上的运动范围
不同,近处物体视角大,在网膜上移动范围大,
远处物体视角小,在网膜上移动范围小,所以产
生不同速度的印象。
运动透视:人向前移动时,近处物体流动速度大,远处 物体流动速度小。飞机在机场降落的景象。
,在注意的参与下,人们可能知觉到事物的整体。
错觉性结合是指特征的不恰当的结合。如向一个 人呈现两个无意义的词,“dax”和“kay”。如果这个
人处于分心状态,他可能报告说他看到了英文单词
“day”。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注意与教学
注意分配的条件
1.同时进行的两种或几种活动至少有一 种应是高度熟练的
当一种活动达到自动化的熟练程度时,个 体就可以集中大部分精力去关注比较生疏的 活动,保证几种活动同时进行。我们可以做 到边听报告边记笔记,显然是由于写字已经 达到熟练甚至自动化的程度。驾驶技术高超 的司机可以边驾车边为乘客报站名,也是这 个道理。
主动而迅速地进行注意的转移,对各种工作和 学习过程都十分重要。有些工作要求在短时间内 对各种新刺激作出迅速准确地反应,对注意转移 的要求尤其高。例如,一个优秀的飞行员在起飞 和降落时的五六分钟之内,注意的转移就达200次 之多。
第三节 注意规律在教学 中的运用
一、集中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
(一)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有意注意 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谢谢观赏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
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例如,在 学校课程安排上,如果先上语文课,再上数 学课,学生就应根据教学需要,把注意主动 及时地从一门课转移到另一门课。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前者是
根据任务需要,有目的地、主动地转换注意 对象,为的是提高活动效率,保证活动的顺 利完成。后者是由于外部刺激或主体内部因 素的干扰作用引起的,是消极被动的。
个体对原来活动兴趣越浓厚,注意力越 集中,注意的转移就越困难。一个沉迷 于电脑游戏的孩子很难让他转移注意力, 去拿起书本温习功课。
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
假如那个正玩电脑游戏的孩子,听到自 己特别喜欢的电视动画片开演了,可能 会离开电脑,将注意力转移到看电视上。
3.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
神经类型灵活性高的人比不灵活的人更容易 实现注意的转移,自控能力强的人比自控能力弱 的人更善于主动及时地进行注意的转移。
心理学概论章节作业答案
心理学概论章节作业第一章1、(1)心理学研究对象都包括哪些?答: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个体意识与个体无意识。
(2)试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答:1>个体行为与个体心理: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同时也要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因为人的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对人的心理活动的探知必须开始于对人的外显行为的观察。
2>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
社会心理不是个体心理的简单相加,它是人们在共同生活环境中产生的,是社会群体内个体心理的典型表现。
2、如何理解心理的形式与内容?答:形式与内容等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意义不在于表面的东西,而在于客观的真理,所以需要灵活和客观,不要被表面的框框所束缚。
需要理解内容的内涵、透过内容看到核心规律以避免被形式所困扰,并且由此可以更好的进行运用和创新了。
3(1)心理学基本任务是什么?答: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及其机制;(2)了解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具有哪些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答:1>理论意义:探明心理现象的各种规律在理论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论据。
心理学研究心理、意识的起源和发展,研究心理现象对客观事物的依存性,研究外界的客观刺激怎样引起脑的活动而产生主观的心理现象等问题。
其次,心理学的研究对邻近的社会科学如文学、艺术、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也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因为这些学科和心理学一样都要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理.只不过研究的侧面有所不同。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必然有助于它们深入地认识各自的研究对象。
2>实践意义: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人的实践活动,都是在人的心理的调节下完成的。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使人们运用已发现的心理规律去预测和控制心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提高各种实践活动的效率。
这样,心理学就可以直接参与到极为广泛的实践活动中去,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
心理学概论第三章
错觉矫正 调整轮廓线条和比例矫正形态错觉
心
理
学
基
础
|
|
原
理
避免错觉的交通标识
与
设计师有意识地拉长标识使标志显得比例正常、易于识别
应
用
心
理
学
基
础
|
|
原
面积相对较大的纯平面常常会给
理
人一种下陷的感觉,为了弥补这
与
一错觉,往往方形的大平面会设
应
计为向外凸出。
用
错觉应用
心 • 高速路上的收费岗亭附近的路面条纹
与
– 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感觉
应
用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心
理 (一) 感觉的种类
学
基
除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之外,还有一种比较特
础 |
殊的感觉——痛觉。
|
原
理
与
应
用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第一节 感觉、知觉概述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心
理 (二) 知觉的种类
|
| 空间错觉
原 理 运动错觉
与 应
时间错觉
错觉图形
用
返回章目录
第三章 感知觉与观察力的培养
有效错觉
艺术设计创作
心
理
学
基
础
|
| 原
维克托·瓦萨雷利,《 Alom》以及莱利,《流》。
理
20世纪60年代盛行的所谓OP(Optical Art))风格,也称为“光效应艺 术”,就是一种利用视错觉的艺术。这种艺术的表现方式和目的就是利用
心理学概论重点总结
第一章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包括: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两大部分第二章1、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包括:细胞体、树突、轴突。
第三章1、注意的概念: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某一对象的指向或集中。
2、注意的品质特征: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3、注意的类型: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随意后注意4、意识的几种典型状态:睡眠状态,催眠状态,白日梦。
第四章0、感觉:人脑对当前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直接反应。
1、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应。
2、感觉的规律:感受性和感觉阈(yu)限、感受性的相互作用。
3、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4、影响知觉的心理因素:知识经验,定势。
第五章1、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第六章1、思维的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联系的间接地概括的反映。
2、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3、问题解决的概念:指一系列的又目的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4、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5、问题解决的策略:算法和启发法。
6、想象的概念:是指人脑对已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处理,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7、想象的种类: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8、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是指运用独特的新颖的方法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产生出新思想新假设新原理的思维。
9、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
10、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第七章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
2、情绪调节的方法:理智调节,转移调节,积极的自我暗示,合理宣泄,自我安慰,幽默调节,身心放松调节,自我陶冶调节,颜色调节,音乐调节,寻求帮助,热爱学习和工作3、动机的产生与需要和诱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是人类学科中相对年轻的一门,探索人类思想、行为、情感、人格等方面的规律和现象。
从古人所说的“心理”和“精神”到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学科与理论,心理学已经成为我们探索人的内心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工具。
本文将针对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分支学科、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指通过研究人的思想、行为、情感、人格等方面的规律与现象,探讨并揭示心理机制与精神现象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它探究人的内在思想和行为方式,并通过研究心理运作与表现,为理解人类行为和为人类问题的解决提出了许多理论和方案。
如情绪与适应、认知与学习、行为与生理、人格与发展、社会心理学等等。
二、心理学的历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约公元前400年的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其中著名的《心灵论》就是对心理学早期的探讨。
但心理学并没有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直到19世纪以来,心理学的研究在欧洲和美国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发展。
心理学的两位先驱是德国的威廉·威廉姆·沃伦特和美国的威廉·詹姆斯。
在他们的引领下,心理学逐渐从哲学和生理学的角度出发,开始探讨人的思想和行为。
20世纪初,行为主义和Freud的精神分析流派已经成为心理学中的两个主要思潮。
行为主义强调外部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而精神分析则强调内部的心理机制和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互动。
此外,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心理学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又有了新的重大思想。
认知心理学兴起,强调思维和知觉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在20世纪下半叶,社会心理学也逐步成为心理学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探讨与人的社会关系、群体行为等方面的规律性。
三、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目前主要可以分为多个分支学科,其中一些常见的分支学科如下:1. 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心理机制的变化以及人的生理和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等方面的变化。
《心理学概论》形考任务三学习过程表现
《心理学概论》形考任务三学习过程表现心理学概论形考任务三研究过程表现
在研究心理学概论的过程中,我通过参与不同的研究活动和任务,展现了以下表现:
1.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我积极发言,分享我的理解和观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我尊重他人的意见,也表达自己的不同观点,并且愿意听取他人的反馈和建议,以拓宽自己的思维。
2. 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和阅读任务:我在每次课后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阅读任务。
我注重理解和消化所学内容,并在作业中反映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我也按时完成阅读任务,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主动参与小组项目:我积极与同学组成小组,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小组项目。
在小组合作中,我尽力发挥自己的专长和能力,与组员协作完成任务。
我尊重他人的意见,也能有效地与组员沟通和协商,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4. 主动寻求帮助和反馈:在研究过程中,我主动寻求老师和同
学的帮助和反馈。
我会提出问题,寻求解答和意见,并且愿意接受
并应用他人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通过主动反馈,我能及时纠正错误,提高研究效果。
5. 善于总结与反思: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我经常
进行总结与反思。
我会将所学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
研究笔记和思维导图。
通过总结与反思,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所学的心理学概念和理论。
通过以上的学习过程表现,我认为我在心理学概论学习中取得
了积极和有效的进展。
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
专业知识,以实现更好的学习成果。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概论1.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发展过程。
它关注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人期的各个发展阶段,并研究个体在不同阶段的身体、认知、社交和情感发展。
2.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思维和知觉过程。
它关注个体在感知、注意、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心理机制。
认知心理学还研究人类如何理解和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等符号系统。
3.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
它关注群体行为、社会互动和群体动力学。
社会心理学还研究人类的态度、信念和价值观,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模式。
4.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体的独特性和稳定性的心理特征。
它关注人格类型、特质和人格形成的心理机制。
人格心理学还研究人格与行为、情感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5.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研究人类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它关注人们如何应对压力、应对疾病和促进健康行为。
健康心理学还研究人们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和提高幸福感。
6.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的学习和教育过程。
它关注个体在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以及教育策略和课堂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还研究教育经验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心理疾病与治疗:心理疾病与治疗研究人类的心理障碍和相关的治疗方法。
它关注不同心理疾病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
心理疾病与治疗还研究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幸福感的提升方法。
8.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采用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它关注个体的反应时间、记忆能力和注意力,并探索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猝死现象
副交感神经系统在经过极端恐怖或其他各种强烈 的情绪阶段后可能会做出过度反应,被称为副交 感回弹。当回弹严重时,有可能引起突然死亡即 猝死。如战场上有些士兵是死于恐惧。 当然,猝死不一定都是由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 造成,对有些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来说,交感神 经系统的直接作用足以引起心脏病突发和心力衰 竭(Phillips, 2001)。
心理学概论
冯 跃
2013-09
第三篇 情意过程
第十一章 情绪和情感
正向123情绪调节法
丰富的一天
1、负面情绪丢出来; 2、正向123: a.这只是一件事; b.找到第二种想法; c.删除负向情绪; d.笑容展现。
2015年3月29日
3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一)什么是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之间的关系的态度体 验,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是由某种外在的刺激或内 在的身体状况作用所引起的体验,只是反映的内容和方式与认 识过程不同。 情绪和情感是复杂的心理现象,其中包括认知活动、生理反应 和行为表现。主要有三方面的特点: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具有 明显的机体变化和生理唤醒状态;具有独特的生理机制。
四、情感状态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反映了人的社会 关系和生活状况,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 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一)道德感: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与标准,评价 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意图及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二)理智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认知活动所得成就评价过程 中产生的情感体验,主要表现在智力活动中的感受。 (三)美感:是个体根据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的主观感受和获 得理解的精神愉悦的体验。 (四)热情:是个体是对人、事、物等肯定的、强烈的、稳固 而又深厚的情感体验。
(二)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够找到 与之相对立的情绪和情感,它们表现在快感度、紧张度、 激动度和强度上相互对立的两极。 情绪和情感在快感度方面的两极是“愉快—不愉快”。 情绪和情感在紧张度方面的两极是“紧张—轻松”。 情绪和情感在激动水平方面的两极是“激动—平静”。 情绪和情感在强度方面的两极是“强—弱”。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通常与个体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 2、情绪是反应性和活动性的过程 3、情绪具有情境型和短暂性的特点 4、情绪具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虽然它们所表达的主观体验的 内容有所不同,但情绪和情感又是相互联系的。 情感离不开情绪,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同 时又是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 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感的深度决定着情绪的表现强度,情 感的性质决定了在一定情境下情绪表现的形式。 情绪发生的过程往往深含情感的因素。
想一想:东方人能够接受的人际空间距离是多少?
微表情与读心术的研究 Nhomakorabea
微表情,在人们做的不同表情之间,或是某个表情里,脸部会 泄露出其它的信息。微表情最短可持续1/25秒,虽然一个下意 识的表情可能只持续一瞬间,但很容易暴露情绪。当面部在做 某个表情时,这些持续时间极短的表情会突然一闪而过,而且 有时表达相反的情绪。 美国目前针对微表情的研究已经应用到国家安全、司法系统、 医学临床和政治选举等领域。医学领域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可 以从METT训练中受益,使得他们的微表情识别恢复到正常。 我国在中国政法大学也专门成立了微反应研究小组,系统进行 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工作。 /
当人看见熊后,开始跑,机体唤起,开始意识到身体反 应,感到害怕。
(二)坎农—巴德的情绪理论(1927):认为情绪中心不是在周 围神经系统,而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当丘脑被唤起并活 动时,情绪就产生了。
当人看见熊后,丘脑被激活,然后激活大脑皮质和下丘 脑,人开始行动。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一)阿诺德和拉扎勒斯的认知 — 评价情绪理论。人对事物的 评估与情绪产生相关,人的认知与评价会左右人对情绪的解 释与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益时,就会产生趋近的 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为有害时,则 会产生回避的体验和相应的生理反应。当人把知觉对象评估 为与己无关时,就会产生漠然的体验而予以忽视。 (二)沙赫特和辛格的情绪三因素理论( 1971)。个体认知的 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重 要机制,即对刺激情境性质的认知、对自己身体生理变化的 认知、各种情绪状态由交感神经系统以一定形式唤醒。人通 过周围环境暗示,以及自己对刺激信息的认知加工,再对情 绪状态进行解释与分类。
(三)测慌的原理和机制 测谎是通过测谎仪来测量个体在被检测时是否出现某些生理反 应而判断他是否说谎的过程。 测慌仪是一种多道心理测试技术来检测受测者是否说谎的仪器, 是利用受测者因说谎产生的某些生理反应的原理而设计制成的 生理记录仪。主要是根据个体的情绪状态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 系的生理反应指标来综合判定,它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 如心率、血管容积、呼吸、皮肤电反应与脑电波等。 测慌过程实际是运用了联想原理。测谎过程中,个体的相关部 位和电极连接在测慌仪上,主试向个体首先呈现一系列与案情 毫无关系的“中性”问题,并记录由此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作为测谎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基线,即用此基线比较说谎时情绪 状态的生理反应。 测谎仪的功能以及由此测得的生理反应仍有相当限制,因为引 起个体生理变化的原因有时并不是由于说谎的缘故,可能是个 体的紧张或对某些问题或关键词的理解有误而导致情绪状态上 的反应。
二、情绪与大脑皮层
(一)情绪的脑机制模型:情绪与大脑皮层存在着密切关系, Joseph LeDoux(2000)等发现,大脑中有个叫杏仁核的区域负 责产生害怕情绪,可以不经过大脑皮层直接得到感觉信息, 杏仁核受到创伤会让人感觉不到害怕情绪。 (二)情绪与额叶:大脑皮层,特别是额叶与情绪的产生和表 达具有密切关系。研究表明,当情绪冲动在边缘系统中心产 生时,情绪表达将受大脑额叶的控制。神经生理学的研究也 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在由环境刺激引起的心理活动转化为生 理变化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任何刺激都可作为信息,被中 枢神经系统加工与处理,接着会产生某种情绪反应和生理变 化。
第三节
一、表情的含义
表情
表情是个体在情绪和情感状态下的生理和心理,以及外部行为 上表现的变化或活动。 (一)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是通过眼睛、额眉、鼻颊、口唇等肌肉变化所表现出 来的情绪体验。
(二)身段表情:是指除面部之外的身体其他部分表达的情绪 动作。身段表情分为身体表情和手势表情。 (三)言语表情:是个体通过言语的声调、速度、节奏等表现 出来的情绪状态。言语表情中的语调表情又称为副语言。 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Hall,1966)在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后, 将人际距离由亲到疏划分为四种不同的人际距离: (1)亲密区。即最亲密的人际空间距离,彼此间可以接近到 0.08~0.3米; (2)个人区。即朋友之间的距离,彼此的身体距离可以接近到 0.3~0.9米; (3)社会区。即熟人之间的距离,彼此的身体距离介于 1.37~2.43米之间; (4)公众区。即陌生人之间或一般公开场合的社会交往活动。
(二)脑电波的变化 脑电波又称脑电图,它有四种波形:α波、β波、θ波和δ波。 在情绪状态时,不仅外周生理上有变化,而且神经中枢也有 变化,所以脑电波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在强烈情绪状态下, 人的脑电波与正常状态下的脑电波不同。 情绪状态对α波的影响最大。在焦虑状态下,枕叶的α波消失, 脑电波振幅减小;此外在额叶区、运动区、颞叶区的脑电波 振幅都较正常状态时小。
第二节
一、情绪分类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20世纪50年代,施洛伯格(Schloberg,1954)提出情绪是 由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睡眠---紧张三个维度组成,并 提出了由倒锥体情绪三维模式图。
20世纪60年代末,普拉切克(R.Plutchik,1970 )以情绪 的强度、相似性和两极性三个维度,把情绪划分为如图 所示的情绪三维模型。
当人看见熊后,身体被唤起,如果发现熊对人的安全有威 胁,这种唤起被解释为害怕;如果这只熊对人非常友好,唤 起将被解释为高兴或惊讶。
情绪的复杂性
哪个情绪理论可以解释这些人的反应? 似乎每种理论都只能解释其中的一部 分。
当代情绪理论模型
当代心理学家越来越认识到,对一个情景的评价方式极大 地影响着情绪过程(Strongman, 1996)。 情绪评价引起的反应包括:自主神经系统的唤起,如心跳 加快,身体进入反应准备状态;内在情绪表达模式,如面 部扭曲成恐惧的表情,摆出紧张的身体姿势;适应性行为 ;意识上的变化,自己觉察到害怕的主观体验。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受到自己对事件认识 的影响,通过改变评价方式,形成积极评价,可以极大减 少对自己情绪的伤害(Gross, 2001)。
二、基本情绪
最基本和最原始的情绪是快乐、愤怒、悲哀、恐惧等四种 基本形式,它们与基本需要相关联,具有很高的紧张性。 (一)快乐:是达到所盼望的目的后紧张解除时产生的舒适 感受和体验。 (二)愤怒:当个体在遭受攻击、威胁、羞辱等强烈刺激下, 感到自己的愿望受到压抑、行动受到挫折、尊严受到伤害 时表现的极端情绪体验。 (三)悲哀:是个体失去某种他所盼望的或追求的事物时产 生的主观体验。 (四)恐惧:恐惧是企图摆脱、逃避某种危险刺激或预期有 害刺激时产生的强烈情绪感受与体验。
罗素(Russel,1980)采用情绪词评价和归类方法,把情 绪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和高强度。 在愉快度维度上可分为愉快和不愉快,在强度维度上可分 为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根据两个维度可组合为四种基本情 绪类型:高兴:愉快—高强度;轻松:愉快—中等强度; 厌烦:不愉快—中等强度;惊恐:不愉快—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