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活动观察叶绿体》的教学设计
生物实验课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参考】
生物实验课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参考】高中生物实验说课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的第5个实验。
本实验安排在《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手操作观察,切身体会细胞器的真实存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细胞微观结构的感性认识。
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对实验课很感兴趣。
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注重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显微镜的使用,已经初步掌握了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临时装片的制作有一定的了解,但操作还不熟练。
(二)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严谨性和科学性方面理解不够。
对于实验步骤的设计、具体细节处理等还没有完全掌握,操作起来仍有一定难度的。
(三)学生还不具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的能力,所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非常重要。
(四)本节课注重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关于学生应该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探究性的实验。
三、实验教学目标(一)知识:1、观察了解叶绿体、线粒体在细胞中的分布和形态。
2、说出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步骤。
(二)能力:1、进一步学会设计实验方案的方法。
2、学会活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
3、能独立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线粒体的操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细胞微观结构的真实存在,增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感性认知和探究体验。
2、学会合作、交流与分享,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通过探究实验,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质疑、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四、实验原理(一)植物绿色部位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
如果将叶片制成临时装片,就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
某些植物幼嫩的叶片也可直接用于观察叶绿体。
(二)健那绿是一种碱性染料,专一性地对线粒体进行染色,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新教材高中生物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案:探究·实践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1.实验原理:(1)叶绿体呈绿色、扁平的椭球或球形。
(2)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2.实验步骤:(1)观察叶绿体:(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3.实验结论:(1)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散布有绿色的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或球形。
(2)细胞内的叶绿体随细胞质流动。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1)实验中是否需要对材料进行染色?提示:不需要。
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带有颜色,可以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2)实验中若不加清水,使叶片处于干燥状态,会导致什么结果?提示:叶绿体失水缩成一团,无法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同时受光照强度的影响。
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最大面积朝向光源,强光下则以侧面或顶面朝向光源。
这种现象的意义是什么?提示:可以获得更多的光照,又避免了强光的灼伤。
2.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叶绿体在细胞内可随细胞质的流动而流动,若在视野中观察到细胞质逆时针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是什么?提示:逆时针。
(2)为了保证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的成功,我们应采取什么方法加快黑藻细胞的流动速度?提示:①进行光照,温度在25 ℃左右,即在阳光下或灯光下放置20~25 min;②提高盛放黑藻的水温,可加入热水,将水温调至30~37 ℃;③直接切伤一部分叶片。
(3)有人认为,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被折断后的黑藻植株的叶片细胞的细胞质流动现象更明显。
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这种说法的正确性? (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提示:一组黑藻叶片不作任何处理,一组黑藻叶片在2~3 d前进行创伤处理;将两组黑藻叶片放在盛水容器中,在阳光充足的地方继续培养;将两组叶片分别制成装片,观察两组叶片细胞质流动的速度。
1.实验操作提醒:实验操作提醒目的/原因选用菠菜叶时要用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表皮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选用黑藻叶片,先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取一片黑藻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2.观察——寻找三“最佳”(1)寻找最佳参照物——叶绿体:视其叶绿体的运动情况证明细胞质的流动情况。
2.2.1叶绿体与线粒体-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北师大版(2019)必修1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叶绿体与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为课堂讨论打下基础。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细胞中的作用实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异同点,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现象的兴趣和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
4.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生物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参与小组内的讨论和汇报。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确保学生对知识点有全面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多媒体资源:利用动画和实物模型等资源,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
作用与目的:
-确保学生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深入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学习效果:
-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运用比较、分析等科学方法,探究叶绿体与线粒体的异同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如显微镜下的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加深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学习效果:
-结构:双层膜结构、类囊体薄膜、基质
-功能:光合作用
2.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教案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及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实验材料:
1. 实验植物:例如豌豆等叶绿体含量较高的植物
2. 高亮度光源
3. 测量器具:例如光合速率测定仪、光合速率计算器等
实验步骤:
1. 将实验植物置于高亮度光源下进行预光合作用恢复,确保植物处于健康状态。
2. 选取植物叶片进行实验。
用割刀在叶片上切除一小片叶片,并将其置于光合速率测定仪中。
3. 将测定仪调整到适当的光照条件下,记录初始光合速率。
4. 在测定仪中逐渐减少光照强度,记录相应的光合速率。
5. 分析测定结果,得出实验结果。
实验设计:
1. 实验要求选择叶绿素含量较高的植物进行实验,以便更好地观察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植物处于健康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要选取相同生长状态的叶片进行实验,以控制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4.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光照条件的稳定性,以减少实验误差的影响。
实验结果分析:
1. 分析实验结果,可得出叶绿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规律。
2. 可通过统计数据计算出植物叶片中的光合速率,进一步了解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适应性和生长特点。
3. 实验结果可为植物生长及光合作用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这次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及其影响因素,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实验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高中生物教案-【实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高中生物教案-【试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看叶绿体和细胞质流淌一、教学目的1.初步把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看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3.通过在显微镜下的实际观看,理解细胞质的流淌是一种生命现象。
二、教学建议〔一〕用显微镜观看叶绿体试验的教学建议:1.试验材料的选择。
试验材料的选择,应以取材便利、制片简洁、观看效果好为原则。
藓类植物的叶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叶制片,作为试验材料的首选对象。
试验时,可选取葫芦藓或墙藓的叶作观看材料。
2.显微镜的使用。
关于显微镜使用方法的指导,是同学做试验前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
要求同学做好以下几点。
(1)将显微镜安放好显微镜放在操前方偏左,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距载物台约2cm);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选用大光圈,弱光源时选用凹面镜。
(3)低倍镜观看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装片;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至距玻片2~3mm 处;左眼注视目镜内,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当看到物像后再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细胞物像。
移动装片,将观看物放在视野中心。
(4)高倍镜观看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整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所要观看的物像。
3.观看程序的指导。
观看时,教师应提示同学先用低倍镜观看,再用高倍镜观看,最终绘制镜下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图。
4.讲解绘制生物图的要求。
绘图的要求包括绘图的工具要求,以及绘制生物图的方法要求。
如,图的摆放位置和大小,线条和点点,指示线、注字和图名,姓名和日期等。
5.条件许可的学校,最好每人使用一台显微镜,以便培育同学对显微镜的操作力气。
6.增加演示试验。
假设条件允许,则可以增加“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体的形态变化”的演示试验,使同学了解叶绿体对不同光照条件的适应性。
试验课前,在讲台前摆放3 台显微镜,载物台上分别放着强光(200W 灯泡照耀5min)、弱光(25W 灯泡照耀10min)、黑暗处理过的3 片葫芦藓叶的临时装片。
高二生物实验二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教案 人教版
高中生物实验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教案人教版Ⅰ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名称(如以下图)Ⅱ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 取镜和安放1.1 打开镜箱,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取出显微镜。
1.2 把显微镜安放在实验台上(显微镜距实验台边缘7cm左右),略偏左(目的是便于左眼观察物像,右眼看着绘图),然后查看是否安好了目镜和物镜。
2 对光2.1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前端与载物台之间要保持2cm距离)。
2.2 转动遮光器,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2.3 左眼看着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缓慢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自亮的视野时为止。
3 在低倍镜下观察3.1 把永久装片或永久切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部分要对准通光孔的中心,装片或切片两端用压片夹压住。
3.2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地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装片或切片时为止(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防止物镜碰到装片或切片)。
3.3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物像时为止。
3.4 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时为止。
4 在高倍镜下观察4.1 高倍显微镜的放大区域位于低倍显微镜视野的中心。
所以,先要在低倍镜下把标本中需要进一步放大的部分轻轻地移到视野的中心。
4.2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功能完好的显微镜,稍微转动细准焦螺旋,就能看到物像。
否那么,像操作低倍镜(3.2)一样。
然后,左眼向目镜内看。
同时使镜筒更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时为止。
如果视野太暗,可以使用反光镜的凹面和使用较大光圈。
5 显微镜的收存实验结束后,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
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并且把显微镜放入镜箱里。
Ⅲ实验二Ⅳ随堂演练1.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正确的方法是〔〕A.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B.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C.闭右眼,用左眼观察D.闭左眼,用右眼观察2.以下关于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分布,正确的选项是〔〕A.在强光下,叶绿体以其侧面对着光源,以利于接受较多的光B.在弱光下,叶绿体以其较大面对着光源,可以接受更多的光C.在弱光下,叶绿体会较多的聚光在背光一侧D.对于一般的叶片,背光面的细胞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3.在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中,以下哪些部分不具备流动性〔〕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叶绿体4.以下关于细胞质流动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质流动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现象是细胞中的叶绿体等细胞器也在移动B.细胞质流动方式多样,有沿细胞壁的环形流动,也有管状或线条状细胞质的流动C.活的植物细胞有的细胞质能流动,有的不流动D.细胞质的流动速度,在不同的温度等环境条件下有所不同5.观察黑藻叶的细胞质流动,最正确位置是〔〕A.叶片边缘细胞B.叶片表皮细胞C.保卫细胞D.叶脉处细胞6.以下关于高倍镜的使用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因为藓类的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B.在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高倍镜观察C.换用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最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7.以下哪种材料不能直接放在载玻片上观察叶绿体的是〔〕A.藓类的叶片B.黄杨横切叶片C.菠菜叶片沾在下表皮上的少数叶肉细胞D.种子植物的叶片8.以下可用于观察叶绿体的材料是〔〕A.洋葱鳞片叶 B.根尖细胞C.青霉菌D.藓叶片9.在高倍显微镜下看到的叶绿体是〔〕A.绿色、棒状B.红色、棒状C.绿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D.蓝色、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10.以下细胞中存在有叶绿体的是〔〕A.根尖细胞B.叶片上表皮细胞 C.叶肉细胞D.茎内形成层细胞11.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及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实验二、三观察叶绿体及细胞质的流动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
实验程序取材:取一片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的新鲜黑藻。
用镊子夹取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制片注意:叶片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
观察1.调整显微镜,学会使用高倍镜。
高倍镜2.找到叶片细胞,进一步找到叶绿体,详细观察其形态、分布情况。
3.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观察细胞质流动情况,判断其细胞质的流动方向及速度变化。
绘图(略)实验中的注意点:1.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
流动有利于物质的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从而为细胞内的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条件。
2.观察时注意两种细胞器:叶绿体(作移动的标志物)液泡(细胞质流动是围绕液泡进行的。
3.促进流动的方法:光照15-20min;调节水温在25℃左右;切伤部分叶片。
【例析】.细胞质流动的速度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CA.光照B.温度C.酶D.细胞含水量.黑藻叶片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A.大体一致B.不一致C.相邻细胞一致D.无法确定附加实验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显微镜的结构光学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显微镜机械系统: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镜筒、粗(细)准焦螺旋等。
(1)对物镜目镜等的认识有螺纹物镜接物透镜口径:口径大的放大倍数小,口径小的放大倍数大。
放大倍数与物镜长度:长度大的高倍物镜,短的为低倍物镜。
工作距离:低倍物镜的工作距离约为5mm左右,高倍物镜约为1mm。
无螺纹目镜接目透镜口径:口径大的放大倍数小,口径小的放大倍数大。
放大倍数与目镜长度:长度大的低倍目镜,短的为高倍目镜。
准焦螺旋:旋转方向与镜筒升降的关系;使用高、低倍镜时使用螺旋的类型和方法。
反光镜:平面镜与凹面镜及何时使用的问题。
2.显微镜的成像(1)成倒立虚像:成像过程略【例析】.我姓邱,若在载玻片上用钢笔写一个“邱”字,在显微镜目镜中观察到的是怎样一个字?.若在显微镜下发现黑藻细胞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则细胞质流动的实际方向如何?(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变化:不同长度目镜、物镜、不同透镜口镜、不同工作距离的组合。
北师大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 2.2.1叶绿体与线粒体 教案
叶绿体与线粒体【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蛋白质的合成、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等的最根本的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从系统的角度来认识到细胞,认识系统内的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及细胞器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协调配合来完成细胞的生命活动的,为后面学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课用二个课时来完成。
第一课学习叶绿体与线粒体。
第二课进行其他细胞器【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知识目标】(1)观察细胞中的叶绿体。
(2)说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3)说说两者的共同之处。
【核心素养】(1)树立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辩证观点。
(2)建构模型。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细胞中叶绿体。
2.难点:(1)将细胞器的功能和生物体的相关生命现象联系起来并灵活运用。
(2)叶绿体的观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细胞器模型、印制细胞器图片。
【教学过程】合作用相适应的观点。
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思考下列问题:1.藓类小叶细胞中叶绿体的形态是怎样的?叶绿体在细胞中如何分布?细胞中约有多少个叶绿体?2.水绵细胞中的叶绿体数量、形态有什么特点?3.天竺葵叶片中被碘液染成蓝色的细胞结构是什么?该结果说明了什么?教师出示线粒体图片重点强调其结构、功能,出示叶绿体图片重点强调其结构、功能和分布。
进行适当点拨!在此过程中渗透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出示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表【教学反思】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微观水平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较远,学生在学习了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后,脑子里还是一个个独立的细胞器的印象,还没有把这些细胞器作为一个系统的组成成分联系起来,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本课内容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因此教学过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动参与,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
教学内容要增加直观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
关于光合作用教案(优秀7篇)关于光合作用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别绿色植物叶片的结构,说出各部分结构的主要功能。
(重点)2、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难点)3、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有物场所。
4、举例说出光合作用需要光。
(二)能力目标:1、练习徒手切片。
2、观察叶片的结构,观察绿叶细胞中的叶绿体。
(重点)3、情感目标: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2、难点:解释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离不开光和叶绿体。
你知道光合作用是在植物体的哪个器官中进行的呢?回答:叶提出问题:参天大树拔地而起,枝繁叶茂;纤纤小草茁壮成长,生生不息。
无论是参在大树,还是纤纤小草,一般都具有叶,叶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叶片是叶的主要部分。
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它具有哪些结构及其结构相适应的功能?二、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探究[讲述]: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并认识叶片的结构。
[实验]:叶片的结构。
[步骤]:(1)练习徒手切片,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先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玻片,再观察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根据《叶片结构》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名称,了解其功能。
4人一小组进行实验,先制作并观察徒手切片,然后再观察叶片结构的永久切片,对照书P36的“叶片立体结构模式图”认识叶片各部分名称。
[想一想]:(1)叶片的背面与正面的绿色一样深吗?为什么?(2)怎样区分上表皮与下表皮?(3)气孔的开关受什么控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1)叶片正面颜色深,栅栏层细胞内含有较多的叶绿体。
(2)上表皮的气孔少,下表皮较多;上表皮靠近栅栏层,下表皮靠近海绵层。
(3)气孔的开关受保卫细胞控制。
[小结]:叶片的结构表皮——保护作用气孔——叶片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栅栏层——细胞排列紧密且整齐,细胞里含有较多的叶绿体海绵层——细胞排列较疏松,细胞内含有较少的叶绿体。
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
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高中生物(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从物质与能量的观念,认识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特点,加深对叶绿体和线粒体重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叶绿体和线粒体的观察实验,运用归纳和总结的思维,进一步稳固装片制作方法及高倍显微镜使用的考前须知。
3.能够依据叶绿体及线粒体的分布特点,制订观察试验方案,画出两者的形态图片,提高探究能力。
4.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难点:相关实验材料临时装片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提问:细胞内的能量转换车间指的是什么(线粒体、叶绿体)两者的形态及功能特点是什么(两者都是双层膜结构,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园地;叶绿体内部有光合色素附着在类囊体薄膜上,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园地。
)追问:两种细胞器主要分布在什么细胞中呢,它们真实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呢引入新课——(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二)新课教学1.制定方案教师提问:叶绿体和线粒体本身是否有颜色,需不需要染色观察(叶绿体本身含色素不需染色,线粒体本身无色,需染色观察。
)教师讲解线粒体的染色方法:用1%的健那绿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追问:能否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所需的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用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观察线粒体用动物细胞,比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及器具:提前处理的黑藻,载玻片,盖玻片,镊子,牙签等。
引导学生回忆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制订并完善实验方案。
以提问的方法回忆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并找学生代表演示讲解。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更换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及反光镜,直至物象清楚。
)2.实施方案,开展实验提供黑藻、菠菜、葫芦藓叶片以及大白鼠胰腺的铁苏木精染色玻片标本等材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并绘图,教师巡视指导。
高中生物教学论文 叶绿体转动的实验观察
叶绿体转动的实验观察叶绿体(Chloroplast)是质体(Plastid)中的一种,它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而光合作用是初中和高中《生物》中的重点内容,观察叶绿体的转动有益于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
下面以绿藻门(Chlorophyta)中的转板藻(Mougeotia)为材料来观察叶绿体的转动。
转板藻常生活在污染轻且较洁净的河水、池塘和农田等水域中,分布很广,而且自开春化冻至结冰前均能采到新鲜标本,尤其以春夏季生长最旺盛。
采集时可以丝条状、碧绿色、浮生水面、触摸有滑腻感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同时,要特别注意在一个标本瓶内只能盛12左右的水,并且标本的量要少,否则会导致标本闷死。
采集时不要把刚毛藻(Cladophora)、丝藻(Ulothrix)和水绵(Spirogyra)错认为转板藻。
虽然它们都呈丝状,但刚毛藻是有分枝的,丝藻只有2cm左右长,且一端固着在水里的砖石等物体上,像长了一层绿色的毛,这两种藻类是容易识别的。
至于水绵和转板藻可带回室内镜检分析(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形带状,转板藻的叶绿体为非螺旋形,呈板状)。
用镊子取少量转板藻丝状体,放在载玻片的水滴里,用解剖针轻轻地分开转板藻的细丝,盖上盖玻片。
在低倍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转板藻的丝状体由单列细胞组成,每个细胞为长方形(实际为长圆柱形),可见细胞内有一个大的、板状的叶绿体。
转换高倍镜仔细观察可以看见板状的叶绿体上分布着一列颗粒状的淀粉核,大约有8~10个。
将锡箔纸卷成圆筒状套在15W灯泡(灯泡离载物台10cm左右)的外面,使灯光形成光束照射在载玻片中的藻体上,此时,可以在高倍镜下看到:板状的叶绿体对射入的光线发生反应,进行缓慢的扭转运动,每分钟约转动7~9次,约3~5分钟后,转动停止,板状的叶绿体以其宽阔的表面(似长方形)迎着光线。
将上述步骤中的15W灯泡换成200W灯泡,同样,使灯光形成光束照射在载玻片中的藻体上,此时,可以在高倍镜下看到:光束照射约3分钟后,叶绿体由弱光下的稳定状态开始加速扭转运动,每分钟约转动25~32次,快速转动2~3分钟后,转动速度逐渐减慢,直至以叶绿体的边缘(侧面)对着光线,以避免在强光下面有害的过度暴露。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3: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课题
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能说出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熟练使用高倍物镜。
3、参与合作学习,形成严谨认真、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实验原理
教学难点
临时装片的制作
2、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为什么呢?
思考、讨论、回答
通过特定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实验操作过程,在强化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环节四思维提升
引导、组织、评价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并分析实验的出现的过程性问题及其原因。
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教学方法
讨论法,实验法,讲授法
实验材料
黑藻叶、玻片、滴管、烧杯、显微镜等
实验原理
利用高倍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绿叶中的叶绿体及液泡区域,参照强光照下叶绿体和液泡的相对位置变化,可以体会细胞质流动的客观存在。利用数码显微镜的成像功能,可以更清楚得认识和理解细胞显微结构。
实验创新
在实验室内自主培养黑藻,既可充分保障实验材料供应、拓展实验开设的时间窗口,还可以减少实验费用,降低教学成本。
环节五课堂小结
展示PPT概念图
体会、必记。
增强模型建构意识。
作业布置
书写实验报告
教学反思
1.通过实验材料创新,可以使学生更加快捷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借助数码显微镜的视频成像效果,可以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
3.学生通过发展性课堂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在评价中认识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高中生物教案观察叶绿体
高中生物教案观察叶绿体
教学内容: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叶绿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描述叶绿体的形态特征;
3. 增强学生对植物细胞结构的理解。
教学准备:
1. 高倍显微镜;
2. 实验用的叶绿体样本(可以是新鲜的植物叶片,也可以是已制成切片的样本);
3. 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
4. 各种染色液(如碘液、苏丹红溶液等);
5. 水平放置的显微镜;
6. 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过程:
引入环节
1. 导入话题:请学生讨论叶绿体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
2. 引导学生提出对叶绿体结构的猜想。
实验操作
1. 将叶绿体样本放置在显微镜玻片上;
2. 加入染色液,观察叶绿体的颜色变化;
3. 将叶绿体样本放置在高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4. 让学生描述叶绿体的形态特征,并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讨论与总结
1. 让学生展示实验结果,相互比较;
2. 引导学生总结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 讨论叶绿体与其他细胞器的关系。
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观察到的叶绿体结构特点和功能;
2.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叶绿体的其他知识。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
2. 学生对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的掌握程度如何;
3. 学生的表现和对实验操作的重点是否有所偏差。
高中生物《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教学教案
高中生物《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让学生了解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2. 叶绿体的观察:叶绿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 教学难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叶绿体的精细观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
2. 运用实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叶绿体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2. 讲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3.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记录观察到的结构特点。
4. 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叶绿体结构特点,探讨叶绿体的功能。
6.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其他细胞结构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反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练习题、课后作业。
2. 评价内容: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技巧、叶绿体的结构特点、功能理解。
七、教学资源1. 高倍显微镜: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机会使用。
2. 叶绿体和细胞样本:用于观察和分析。
3. 教学PPT:提供清晰的叶绿体结构图片和功能介绍。
4. 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讲解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 第3-4课时:观察叶绿体,探讨其结构特点和功能。
4. 第7-8课时: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使用高倍显微镜时注意安全。
2. 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和记录叶绿体的结构特点。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2019年)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2节《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授课)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一、教材分析这个实验属于第三章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中的内容。
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
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本实验可通过高倍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叶绿体的颜色、形态和流动方向,进而判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器是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是溶胶状、能流动,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二、教学目标(注意:按照核心素养写,具有可操作性)1.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到细胞器是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细胞质基质是溶胶状、能流动,从而理解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2.通过完成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二)教学难点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四、教学策略探究实践策略五、教学方法启发式问题教学法、观察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材料准备1. 可选用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需要撕取带有少许叶肉的下表皮。
2. 可选用黑藻叶片作为实验材料。
新鲜的黑藻是理想的观察材料,叶片薄、细胞内叶绿体多且体积大;新鲜黑藻幼嫩叶片比老化叶片的细胞活力高,细胞代谢速率快,易观察到胞质环流现象。
同一黑藻的茎尖、茎中部和根部细胞的胞质环流速度也存在差异。
因此,建议选择茎尖、茎中部幼嫩的叶片。
二、制作黑藻叶片临时装片并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实验(一)制作临时装片:取一块干净的载玻片,在中央滴加1~2滴清水,用镊子将黑藻的一片叶放在水滴中展开。
然后用镊子取盖玻片,使其一端先接触水滴边缘,大约成45度角,轻轻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二)观察: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先用低倍镜观察到清晰的细胞结构,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一般物镜选择40x ),轻轻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即可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高中生物必修1《第4章细胞的能量代谢第2节能量的获得一细胞能量转换器——叶绿体》63北师大教案设计
第三节第1课时叶绿体中的色素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2)通过实验结果分析,理解各药剂在实验中的作用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2.技能目标(1)合理组织语言,描述实验现象,锻炼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对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实验课,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志向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素中色素的方法、探索叶绿素色素在滤纸上层析的情况难点:分离叶绿体色素中绿叶细线的画法三.教学用具幼嫩、鲜绿的菠菜叶剪刀、天平、研钵、药勺、量筒、玻璃漏斗、脱脂棉、试管、棉塞、试管架、干燥的定性滤纸条、铅笔、直尺、盖玻片无水乙醇、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四.教学方法师生合作(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一片绿色的叶子为例,引入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必做实验(按课本要求操作)选做实验(各小组根据提供的材料自愿选作一些补充实验)成果展示利用多媒体展台展示优秀小组的纸层析结果,并进行评价。
实验反思交流小组讨论总结教学流程:教学内容教师行为1.课题引入教师以叶片是绿色的是因为里面含有光合色素的原因,引入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学生听讲。
2.复习叶绿体的结构根据板图逐一复习双层膜结构叶绿体基粒(类囊体垛堞组成)基质提问:1.大家知不知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在哪吗?2.教师讲述叶绿体中的几种色素名称、颜色。
在滤纸上扩散情况由学生实验探究。
3.引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纸层析法。
学生回顾叶绿体有关知识。
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叶绿体中色素的具体位置及色素的种类。
3.实验原理和目的教师简明讲述实验原理和目的:1.叶绿体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所以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素中的色素。
2.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高中生物学必修1P100【科学史】“叶绿体的功能”教学设计
必修1P100【科学史】“叶绿体的功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水绵细胞特点,理解恩格尔曼选水绵作为探究光合作用实验材料的原因;2.体会科学家设计实验时巧妙严谨的思路,提升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恩格尔曼实验简介。
2.水绵的生长特性。
2.实验操作过程。
3.实验结果分析。
三、教学策略及过程(一)基本策略1.创设情景,问题驱动;2.微课辅助,任务驱动。
(二)施教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引出恩格尔曼水绵实验。
2.讲授与演示:介绍恩格尔曼水绵实验的背景、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和准确性。
4.实验结果回报与讨论: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讨论光合作用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5.总结归纳:教师总结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内容,强调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三)教学评价1.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评价其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
2.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评价其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知识掌握程度:通过学生对恩格尔曼水绵实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评价其学习效果。
四、“讨论问题”的参考答案1.(题略)恩格尔曼第一个实验的结论是:氧气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题略)提示:实验材料选择水绵和好氧细菌,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观察,用好氧细菌可以确定释放氧气多的部位;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排除了氧气和光的干扰;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叶绿体上有光照多和光照少的部位,相当于一组对比实验;临时装片暴露在光下的实验,再一次验证了实验结果。
3.这是因为水绵叶绿体上的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在此波长光的照射下,叶绿体会释放氧气,适于好氧细菌在此区域分布。
4.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并且能够吸收特定波长的光。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说课稿
《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实验。
本实验位于必修 1《分子与细胞》中,通过该实验,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以及细胞质的流动现象,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为后续学习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等知识奠定基础。
在教材编排上,本实验紧承细胞的基本结构这一章节,让学生在掌握了细胞结构的理论知识后,通过实验进行直观的观察和验证,从而实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细胞生物学基础知识,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对于微观世界的观察和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验来增强感性认识。
同时,高一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但在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和问题解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别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理解细胞质流动的意义。
2、能力目标(1)熟练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激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未知的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2)观察细胞质的流动。
2、教学难点(1)细胞质流动速度的判断和分析。
(2)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质流动与细胞代谢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学生对实验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演示法教师进行显微镜操作的演示,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观察叶绿体”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生物科学本质上是实验科学。
实验教学既是一类探究活动,也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向学生渗透科学意识及养成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通过实验教学切实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并以此推动学习方式的改变。
本节实验课基于既重视实验过程又重视实验结果的设计理念,采用“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希望通过实验材料种类的增加和选择,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并使学生体会在实验中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和选择的依据。
通过实验过程的各种材料的观察的比较,体会科学实验需要严谨和一丝不苟的精神。
通过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体会生物学知识的获得是实验研究的结果,并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拓展生物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二、教材分析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较大的一种细胞器,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唯一场所,能发生特有的能量转换。
由于具有这一重要功能,所以它一直是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自浙科版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实验部分,是掌握叶绿体的形态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规律的常规实验。
本实验主要是观察叶绿体在细胞中的形态、分布,增加学生对叶绿体的感性认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叶绿体的结构知识,为后续的光合作用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在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中,学生已经使用高倍镜观察过花生子叶中油脂的鉴定,也在第二章《细胞的结构》中观察过多种多样的细胞,对高倍镜的使用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
此外在第一章中学生也在油脂的鉴定实验这种制作过花生子叶的切片和临时装片。
这些都为本实验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实验技能的基础。
在本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叶绿体的大致结构和功能,为本实验的观察做了知识上的铺垫,本实验可以进一步增加学生对叶绿体的感性认识。
而且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验结果的分析成为可能。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正确描述叶绿体的颜色、形态、分布等特点。
(2)体会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说出材料选择的符合要求、易操作等原则。
2、能力目标:(1)进一步熟练高倍镜使用的操作和临时装片的制作。
(2)初步学会一般的生物绘图技能、撰写格式规范的实验报告。
(3)通过结果的讨论和分析,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认同科学结论来源于科学实验研究。
(2)通过观察欣赏、体会生物结构的精细和美。
(3)激发进一步探究和学习生物知识的欲望。
五、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的策略
重点: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叶绿体形态与分布特点的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难点:临时装片的制作。
重点解决策略:高倍镜的使用步骤,主要采用“指导”的策略。
通过学生复述高倍镜使用的步骤,提示和引导学生进行序操作。
“叶绿体形态与分布特点的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这一重点,则是引导学生定向观察,对实验结果的共同交流和讨论,进行合作学习而进行突破。
难点解决策略:主要是应用“示范”的策略。
通过教师的说明和展示,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模板,使学生清楚菠菜叶肉细胞的获得方法。
通过“示范”使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化,形成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实验态度。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实验观察-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实验观察和结果分析问题的层层递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材料的选择、处理、观察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本节课还结合多媒体课件,以此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点、呈现实验的结果。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在课前预习本实验的实验内容与实验操作步骤,并思考实验的原理,以及对于自己所不理解的实验提出疑问。
并准备进行观察叶绿体的自带材料。
2、教师的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材料和用具:显微镜、剪刀、刀片、镊子、滴管、水、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擦镜纸、菠菜、黑藻、蚕
豆叶、韭菜等。
(3)学生实验报告单。
八、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