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秋季班第13课 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的读后感
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的读后感《桥》是六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极其生动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桥”的象征意义和人们面对灾难时的坚韧与大爱。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是因为其深邃的主题,更是因为它所传递的宝贵的信息和思想。
首先,我非常欣赏这篇课文的情节设计。
故事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无私的大爱。
老汉虽然只是一个普通的村民,但他在灾难面前展现出的决断和勇气,无疑让我深深地感动。
他用自己的行动,搭建了一座连接生与死的桥,让每一个过桥的人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爱的力量。
其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逃避,也不能放弃。
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老汉在灾难面前的冷静和果断,正是这种积极人生态度的最好体现。
此外,作者还通过这个故事向我们强调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在灾难面前,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的行动和选择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
只有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共同度过难关。
老汉和他的村民们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团结一致,共同抵抗灾难。
最后,这个故事中的主题也适用于当今社会。
无论是在自然灾害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困难面前,我们都需要像老汉一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无私的爱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应对各种挑战,走向胜利。
总的来说,《桥》是一篇非常优秀的课文,它以生动的故事向我们传达了人生的真谛和社会的责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不仅对“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我自己的人生态度和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我相信这些经验和知识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语文第13课的作文
语文第13课的作文还记得那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我们迎来了语文第13 课。
这可不是一堂普通的语文课,它就像一场奇妙的冒险,让我至今都难以忘怀。
老师走进教室的时候,手里拿着那本熟悉的语文书,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
“同学们,今天咱们要一起探索第 13 课啦!”老师的声音清脆响亮,一下子就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去。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关于乡村生活的故事。
我一开始还没觉得有啥特别的,不就是乡村嘛,能有多有趣?可随着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我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被一点点地带进了那个充满生机和乐趣的乡村世界。
老师讲到文中描写乡村田野的段落时,那细致的描述让我眼前好像真的出现了一大片金黄的麦田,微风轻轻吹过,麦穗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摇头晃脑地嬉戏着。
“那麦浪啊,一波接着一波,就像金色的海洋在翻滚。
”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回荡,我忍不住想,要是能在这样的田野里奔跑玩耍,该有多爽啊!课文里还提到了乡村的小河。
说是小河,其实更像一条欢快的小精灵,清澈见底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水底的石头和小鱼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仿佛看到了几个孩子挽起裤脚,在小河里捉鱼摸虾,弄得浑身是水,却笑得比阳光还灿烂。
他们的笑声似乎都传到了我的耳朵里,让我心里痒痒的,真想也加入他们。
最让我心动的,是文中描写的乡村夜晚。
没有城市的喧嚣和灯光,只有满天的繁星和宁静的月光。
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扇着扇子,讲着故事,那种温馨的氛围简直让人陶醉。
我就想啊,在那样的夜晚,躺在竹椅上,看着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的,说不定还能看到流星划过,然后赶紧闭上眼睛许个愿,多美好啊!就在我沉浸在这美好的想象中时,老师突然说:“同学们,咱们来分组讨论一下,你们觉得乡村生活最吸引你们的是什么?”这一下,教室里可热闹了。
我这一组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有的说喜欢乡村的新鲜空气,有的说喜欢那里自由自在的感觉,还有的说喜欢可以亲自种蔬菜水果。
我忍不住抢着说:“我最喜欢乡村的那种宁静和纯粹,没有那么多的烦恼和压力,让人能真正地放松下来。
第13课《画杨桃》中的读后感有什么
"在潜入第13课"绘画星果"后,我被作者用色彩鲜艳的描述和诗意语
言将星果带回生命的方式彻底吹走。
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画星果,我还
觉得受到启发,以同样程度的注意力来对待生命,来细化和欣赏小东西。
就像画家向我们展示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小奇迹中找到快乐就像
他们在仔细观察和画星果时发现的那样这个故事是一个有趣的提醒我慢下来,并享受我身边的简单快乐,很像艺术家喜欢每一个刷子和
星果的香味。
"
该课还教导我们我国传统绘画风格和哲学,注重人与自然的通联,抓
住题材真实本质的重要性,运用刷子来传达情感。
这真的让我想探索
我国画,获得对自然世界的更深的热爱。
这个教训就是从表面看问题,真正理解事物的心灵和心灵,这不仅仅是艺术,也是生活中的宝贵教训。
"绘画星果"不仅传授了绘画技术方面的实用知识,还传达了对自然的
内在美感和意念的意义的深刻信息。
它主张拥抱简洁,以明辨的眼光
观察世界,在明清时期种植欢乐。
该课向我国传统画作灌输了欣赏,
为生活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见解。
这一教训的同化无可否认地丰富了我
对艺术、自然和生活的理解。
第十三课小王子读后感
葵花是个懦弱的女孩,让人怜悯。可青铜是 一个坚强的男孩,保护着娇小的葵花。在青铜 粗壮的外表下,有着一颗细腻的心,他心灵手 巧,做冰项链给葵花。他保护葵花,有人欺负 葵花,他宁愿自己挨打也不让葵花被连累。青 铜很坚强。 这一家人历尽坎坷,但是,他们很快乐。他 们的这种坚强,使那些一遇到困难就退缩的人 万分懊悔。坚强是一个人成功的必备品质,失 去了坚强,就是失去了奋斗的意志,自然会失 败。 看完这本书后,我常在想,坚强到底应该是 怎样呢?我想《青铜葵花》告诉我们一个圆满 的答案——不怕困难,顽强地走人生道路。
名言
• 1.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3.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让我们 增长知识,还可以让我们从中得到快 乐。
我的精彩读书故事
——读后感
书本回顾
• 回顾《 》,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它是一本励志的书,无论遇到什 么事情都要坚强。 它是一本充满欢笑和历险的书, 令我感动!
故事描述
这本书主要讲了……(简) 令我最感动的是……
收获
联系生活谈谈你的看法。源自谈谈你对这个事情的看法。谈谈你对主人公的看法。 在生活中,我也要向他一样……
题目参考
主标题+副标题
• 坚强与勇敢 ——读《鲁宾逊漂流记》有感 • 珍惜所拥有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 永不言败 ——读《老人与海》有感 • 爱的教育,心的教育 ——读《爱的教育》有感
顽强走人生路
——读《青铜葵花》有感 《青铜葵花》这本书,是一个有喜有悲 、感人的故事。我细细地品味了这本书, 从中受益多多。 它记叙了一对兄妹和一个穷困潦倒但幸 福的家庭的故事。这对兄妹感情深厚,一 次,妹妹葵花要被干校的人接到城里,可 没有过几天葵花又回来了,使读者看了很 轻松。青铜是个不幸的孩子,在大火中成 了哑巴。但最后他用劲平生最大的劲喊出 了“葵花”的名字。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穷人》课文原文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阵阵浪花。
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
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
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
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桑娜沉思: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和风暴出去打鱼,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不过,感谢上帝,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桑娜倾听着风暴的声音,“他现在在哪儿?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开开恩吧!”她自言自语着。
睡觉还早。
桑娜站起身来,把一块很厚的围巾包在头上,提着马灯走出门去。
她想看看灯塔上的灯是不是亮着,丈夫的小船能不能望见。
海面上什么也看不见。
风掀起她的围巾,卷着被刮断的什么东西敲打着邻居小屋的门。
桑娜想起了傍晚就想去探望的那个生病的女邻居。
“没有一个人照顾她啊!”桑娜一边想一边敲了敲门。
她侧着耳朵听,没有人答应。
寡妇的日子真困难啊!”桑娜站在门口想,“孩子虽然不算多——只有两个,可是全靠她一个人张罗,如今又加上病。
唉,寡妇的日子真难过啊!进去看看吧!”桑娜一次又一次地敲门,仍旧没有人答应。
“喂,西蒙!”桑娜喊了一声,心想,莫不是出什么事了?她猛地推开门。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桑娜举起马灯,想看看病人在什么地方。
首先投人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
她一动不动。
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
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
六年级上册13课读后感
六年级上册13课读后感六年级上册13课读后感(一)《只有一个地球》是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地球的资源有限,而人类却不加节制的浪费。
如果地球的资源用完了,人类就将面临死亡,因为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平时的一些生活习惯。
有一次,我买了一个冷饮,吃完随手就把冰糕棒和包装袋扔在了大街上。
清洁工阿姨看见了,就让我捡起来,而我却不高兴的说:“那有什么事,不就一个袋子吗?我才不捡呢。
”说完便走开了。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后悔的无地自容。
如果全世界每一个人一天扔一个塑料袋,那么一天加起来就是65亿个,这是多么大的数目啊!这样不用几年的时间,地球就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到时候想后悔也来不及了。
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这个微小、美丽而有脆弱的星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
六年级上册13课读后感(二)读完这篇课文,我的心里仿佛有一颗石子投入了湖面,久久不能平息……《只有一个地球》向我们展现了地球美好而又凄凉的一面。
人类诞生之初,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和谐的,可是到了近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工业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对大自然的毁坏而遭到的无情的报复。
酸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问题开始困扰着人类。
1998年,由于长江中上游的之辈背破坏,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引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灾,致使多少无辜的生命丧失,多少良田被毁,多少房屋被冲垮啊!人类在这种时代都将责任推给了大自然,却从来没想到这时自己种下的孽果。
人类为了发展经济,对树木乱砍滥伐,在洪水到来时就没有了这一平展,才会招致那样的恶果。
有份资料表明,我国目前的土地沙漠化面积已达267。
4万平方公里,严重缺水的城市有300多个。
于是不少城市开始开采地下水,结果反倒弄得土地下陷。
如天津市,市区有2308平方公里的土地处于下降漏斗。
像这样不加节制地开采,必将加速地球上各种资源的枯竭,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六年级语文13课读后感
六年级语文13课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六年级语文13课读后感(一)一夜的工作读后感今天,我们学习了《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
学完之后,我的心头思绪万千。
《一夜的工作》主要写了周总理彻夜的工作,十分劳苦;日常生活,十分简朴,文中有许多地方都很感人。
总理的工作十分劳苦。
他日理万机,通宵达旦工作,要审阅“一尺来高的文件。
”工作量是多么大啊!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们班的同学。
平时,老师作业布置得多一点,就有人乱说作业多。
有的同学做了2小时,就不耐烦了。
至于写一个晚上,谁都没有想过。
虽然周总理的工作很多,但是工作十分认真,一点也不马虎。
他不是浏览一遍就算了,而是“一句一句地审阅,看完一句就在那一句后面画一个圈,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夜已经很深了,在那静静得夜里,人们正在甜甜的梦里遨游。
在蓝蓝的也空里,只有一弯月儿和数不清的小星星一眨一眨的,它们静静地瞩目着总理,他们陪伴着总理,为他解除疲劳。
周总理身为国家领导,但生活却十分简朴。
总理的办公室“一座宫殿式的房子,”房子看上去很华丽,但总理办公室的摆设却极其简单“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这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一个堂堂的国家总理,工作条件只不过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起码应有的条件。
这时,我想到了自己,平时吃的穿的挑挑拣拣,有时还为一些小事发火。
想到这里,我感到十分惭愧。
读着读着,我也被周总理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优良作风所感染。
这时我也和作者一样,想高声对全世界喊一声:“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六年级语文13课读后感(二)只有一个地球读后感我读过许多文章,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章,它介绍了地球方面的知识,说明了环保的重要性,使我明白了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每个人都要自觉地增强环保责任感。
当我读到“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物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六年级上册13课读后感
六年级上册13课读后感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如果人们不断地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地球就会破碎,所以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是呀!我觉得作者说得太对了,我太想对全世界人说:“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希望你们停手吧,别再破坏我们的地球了,为了我们美丽的家园,为了我们能快乐的生活,停手吧!如果地球破碎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再看看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是怎样对待地球的。
例如1995年7月份,我国发生的一件事;几家工厂因为过量地向大海和大气中排放污水和废气,以至造成大量酸雨下降,使大-片森林和庄稼受损。
这样既污染了环境,又使自然资源受到严重损失。
还有,近几年来,人们乱砍滥伐树木,令到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大大缩校如果还是这样,不爱护我们的母亲——地球,我们就等于自取灭亡。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公民们,快醒悟过来吧!从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做起,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保护我们生活的大家园——地球!读了《只有一个地球》,我作为地球上的一名小公民,深切地体会到了我们人类之母----地球的可爱与脆弱。
地球是那么美丽壮观,宛如一颗宝石绽放它的光芒,尽管在这群星璀璨的茫茫宇宙中,地球只是一叶扁舟。
可是,地球拥有的各种资源来之不易,人类却无节制地开采资源、破坏资源、浪费资源,导致地球已经伤痕累累。
如果再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则会给人类带来很严重的生态威胁,到了那个山穷水尽的地步,人类会逼自己走上绝路的!茫茫宇宙中,至少以地球为中心的40亿千米内,我们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注生存的星球,也就是说:浩瀚宇宙中只有地球这一个适合人类生存、居住的地方。
我想,我们不能再只顾自己的生活,在未来还有我们的子子孙孙生活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上,如果我们只顾及自己一时享受生活、贪图安逸生活、浪费资源,而不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那么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会不会生存不下来呢?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来保护地球,这个人类与生命的摇篮,让它们能够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
6年级13课桥笔记
6年级13课桥笔记最近在学六年级的第 13 课,这课可真是让我感触颇多。
课文里的那座桥,可不是一座普普通通的桥。
它在洪水肆虐的时候,成了人们生存的希望。
我读着课文,仿佛能看到那汹涌澎湃的洪水,像一群疯狂的野兽,张牙舞爪地扑向村庄。
而那座桥,就那么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承受着洪水一波又一波的冲击。
说起洪水,我想起了去年夏天回老家遇到的那场暴雨。
那雨下得,简直就像是老天爷在往下泼水。
一开始,大家还都觉得挺凉快,毕竟热了那么多天,这场雨算是给大地解解暑。
可谁也没想到,这雨越下越大,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
我站在奶奶家的窗户边,看着外面的世界一点点变得模糊。
院子里的积水很快就没过了脚踝,并且还在不断地上涨。
远处的小河也开始咆哮起来,原本平静的水面变得波涛汹涌。
奶奶开始坐不住了,嘴里念叨着:“这可咋办呀,别淹了庄稼。
”我心里也有点慌,长这么大,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雨呢。
雨还在不停地下,村里的大喇叭响了起来,是村长在喊话,让大家注意安全,准备往高处转移。
我和奶奶赶紧收拾了一些重要的东西,跟着大伙一起往村里的高地走。
一路上,水已经没过了小腿,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的。
我紧紧地拉着奶奶的手,生怕一不小心就被水冲走了。
路边的房子有的已经进水了,一些家具在水里漂着。
好不容易到了高地,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可看着那茫茫的一片水,心里还是沉甸甸的。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课文里的那座桥,如果我们这里也有一座那样坚固的桥,或许大家就不用这么狼狈地转移了。
在高地上待了几个小时,雨终于慢慢小了,水也开始退去。
等我们回到家,院子里一片狼藉,屋子里也进了不少水。
奶奶一边收拾一边叹气,直说这雨下得太凶了。
回过头来再看这篇课文,我对里面的描写有了更深的感受。
那座桥在关键时刻,承担着保护村民的重任。
而我们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是多么的渺小和无助。
但也正是在这样的困难面前,大家团结一心,共同应对,才能够度过难关。
就像那次暴雨,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麻烦,但也让我看到了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关心。
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观后感
六年级上册第13课桥观后感范文一: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感人肺腑的课文——《桥》。
这篇课文讲的是洪水来临时一位党支部书记,一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用自己的生命来挽救全村人生命的故事。
老汉宁愿用自己的生命来拯救村民,也不愿让村民的生命来拯救自己。
因为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是党员、是领导,有义务保护村民们的安全。
老汉用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
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领导、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他们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很高,是人民的“靠山”。
巴金先生曾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龋”老汉的行动不是正应了这句话么?“奉献”是一种自我牺牲,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难道老汉这种舍己为人、先人后己的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范文二:《桥》这篇文章令我深思,尤其是文中的那位老汉,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生死关头,一心想着村民,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村民们的`安全,体现了老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老汉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老汉这种高尚的品德更值得我们学习。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舍己为人,不徇私情,大公无私。
为了更多人的生命,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你听说过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吗?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大禹这个人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好多次大禹想进去,但是,他想到了还有很多人等着他,所以,他不能进去。
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在公交车上,我们应该尊老爱幼,主动让座。
,还有许多许多这样的小事,同学们,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点滴做起,时刻为他人着想吧!范文三:普通的桥是用石头搭建而成的。
而这个曾经挽救过一百多人的桥,却是用两个人的血肉之躯而搭建起来的啊!黎明时,一个村庄的洪水爆发了,一百多人来到一个木桥前,因为有了老支部书记的指挥,全部的人都安全地过了木桥,可他和儿子却牺牲了。
这篇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词手法,描写了山洪的可怕,又体现了老汉的舍己救人,临危不乱。
六年级下册语文13课笔记
六年级下册语文13课笔记The 13th lesson of the sixth grade Chinese textbook focuses on a poem titled "The Snail and the Silkworm." This poem tells the story of a snail who envies the silkworm for its ability to spin silk, which causes the snail to hide in its shell out of shame. Eventually, the snail learns to accept itself and appreciate its own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is poem reflects the theme of self-acceptance and the beauty of diversity.这首课文通过描写蜗牛羡慕蚕虫的丝绸而隐藏壳中,最终学会接受自己并珍惜自身独特品质,表达了自我接受和多样性之美的主题。
蜗牛最初羡慕蚕虫的丝绸,以致于隐藏在壳中,为了摆脱这种矛盾,蜗牛开始反思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学会欣赏自己独特的特点,这使得蜗牛逐渐从内心接受了自己。
In the poem, the snail feels inferior to the silkworm because it cannot spin silk. This feeling of inadequacy causes the snail to hide in its shell, unwilling to face the world and showcase its own talents. The snail's journey towards self-acceptance serves as a reminder to reader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embrace our differences and appreciate the unique qualities that make us who we are.课文中描述了蜗牛因为无法纺织丝绸而感到自卑,这种自卑感使得蜗牛躲进壳中,不愿直面世界和展示自身的才能。
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
六年级下册教学反思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教学的重点是理解一夜工作的情景,体会工作的劳苦和生活的简朴。
WTT在此整理了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3课《一夜的工作》教学反思篇1《一夜的工作》写的是我国著名作家何其芳同志亲眼目睹周恩来一夜工作的情况和由此产生的感想,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工作劳苦、生活简朴的敬仰之意,和由此产生的自豪之情。
上完这一课后,我结合新课程理念,对自己的整个教学作了一个全面的审视,让我感受颇深。
(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教学设计,应该重视知识的动态生成。
以学生学习活动为线索,强调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实现主体参与教学事件的最正确整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啊!(二)老师要深化地把握教材和有随机应变的才能。
有句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应该有一桶水。
”而到如今我们不得不反思:老师有没有一桶水?即使有了这一桶水,那么是桶清水还是浑水?重新审视我的教学设计;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有顾此失彼的感觉,我过分的注重周工作劳苦这一重点,而并没有照顾到课文中反响生活简朴这方面,没有注重课堂知识的动态生成,就是在有学生交流、讨论涉及到的时候,我也没有因势利导,没有抓住时机,课堂上缺乏随机应变的才能,太注重自己的预案,对生活简朴和工作劳苦两方面的联络没有作很好的引导,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时候有明显的条块感觉。
在教育的过程中,假如引导者一方发生了偏离,那么必将影响到受教育者,使之无法很好地完成理论活动。
看来,要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老师对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13《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
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了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一、给学生足够时间自主学习。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了四道题,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小组中的成员可以互相讨论,时间是8分钟。
这4道题是这样的:(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本文的哪些内容让你深受感动,找出来,并说一说让你感动的原因。
(4)把描写老班长神态的语句找出来,并说说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平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合作展示。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出奇地好,他们的发言简直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容。
三、提升小结。
这个环节既是老师对课堂情况的总评,也是课堂的延伸。
当学生谈了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时,我适时地总结了一下,并提了一个要求。
我是这样说的:在长征途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我们准备组织一次长征故事会。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牛郎织女_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反思13牛郎织女_苏教版《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或神话故事一样故事内容比较浅显,情节比较生动,高潮凸起,人物个性鲜亮,深受学生喜爱。
这篇文章能够说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经典,教学这篇文章,我从两方面入手。
一、品词、品句、品读。
课文第三至第五自然段更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情节跌宕起伏,比较适合朗读能力的训练。
第一是读通,读明白课文,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为有感情的朗读打下基础,然后朗读和感悟相结合,通过默读交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明白得感悟人物的鲜亮个性。
感受到王母娘娘的心狠手辣和不讲骨肉友谊,一个专制形象。
织女的专门痛楚的心情和牛郎明白织女被王母抓走后的那种心急火燎的心情。
最后抓住这些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特点。
我认为朗读的指导要表达学生的主体性,要正确地面对学生的朗读差异性,尽可能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让学生慢慢地读,细细地品味,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即可。
二、要加强复述课文能力的训练。
复述课文的能力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能力,苏教版课文比较重视这项能力的培养,有专门多故情况节生动、曲折的课文都要求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必须在读通,读熟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依照班级的实际情形,我在指导学生复述《牛郎织女》时,让学生按课文的段落层次一段一段地进行,如此降低难度,由简到难,调动学生复述的爱好。
复述前先指导学生编列小标题式的复述提纲,供复述时参考,如:男耕女织,生活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宣誓追回——闯入家中,抓走织女——心急火燎,携子追赶——隔河想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接下来我让学生再充当一回“民间作者”再次地走进文本赏析、品味、斟酌、润色,学生积极性比较高,制造性的复述了课文。
本课有一个特点,它透过平淡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
课文语言写的专门白,专门纯朴,但如何让学生领会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呢?如“牛郎照看那头老牛专门周到。
”是一个中心句,学生也专门容易明白牛郎是如何周到照看老牛的。
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13《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2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祝您天天进步!金色的鱼钩教学反思《金色的鱼钩》是统编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13课。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的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完成《金色的鱼钩》的教学后,写了篇教学反思,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1、《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
因此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先交代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并且提示学生联系毛泽东写的《长征》这首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等,使学生更加深入的认识长征。
2、《金色的鱼钩》篇幅较长,故事性很强,在教学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3、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学生大概理解了课文内容,我再要求学生把感受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
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受到感动。
4、《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为学生在读写之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从读学写。
如,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神态,从课文中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思考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不同,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从而使学生领会神态描写对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用爱心、耐心、恒心挑战问题学生,给他们美丽的童年。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
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是一篇让人深受启发的文章,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气和责任的故事。
这篇文章以简洁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少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和担当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文章开篇讲述了一个清晨,少年小明被母亲叫醒,母亲告诉他今天奶奶身体不适,需要送奶奶去医院。
小明立刻起床,帮助母亲照顾奶奶,尽心尽力地为奶奶做好准备。
在医院等待的过程中,小明的神情显得有些紧张,但他却一直保持着镇定和勇气,给奶奶带来了安慰和支持。
故事的情节逐渐展开,小明在医生的询问下逐渐明白了奶奶的病情严重性,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面对这个不幸的消息,小明并没有退缩或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接受了这个现实,为奶奶的手术做好准备。
在手术过程中,小明始终守在奶奶身边,默默祈祷着,期待着奶奶能够顺利度过这场危机。
最终,在医生和护士们的精心治疗和照顾下,奶奶成功度过了手术,渐渐恢复健康。
小明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他为自己的勇气和责任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这段经历也让小明变得更加成熟和坚强,他学会了承担责任,懂得了珍惜家人和生命的可贵。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勇气和责任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有勇气和责任感,勇敢地面对,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坚定不移,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在阅读完《六年级下册语文书第13课》后,我深感敬佩和感动。
这篇文章不仅让我明白了勇气和责任的重要性,也让我对家人和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希望我们都能像小明一样,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勇气和责任感,不畏艰难,坚定向前,迎接生活的挑战,创造美好的未来。
【此篇文章共计748字】End of story.第二篇示例:第13课《有趣的课外活动》在六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中,第13课是一篇关于课外活动的文章。
文章讲述了一个少年小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夏令营活动,经历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收获了许多友谊和成长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可以看出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带有作者的情感色彩,字里行间都传达着作者的独特个性。
那么,究竟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受呢?一、课堂小结。
1.抓文中的“奇”字“异”词。
抓“奇”字“异”词就是要我们抓住作者采用的与众不同的字词,来体会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荷花》一文中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字,就比“长”“生”“挺”等字词更能表达作者对荷花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的赞美。
2.抓“妙”语“绝”句。
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总有一些句、段是作者精心打磨的,它们闪烁着作者思想的光辉,浸透着作者的情感。
抓住它们,就能体会到作者要表达的独特感受。
例如《一面五星红旗》一文中,作者在前面叙述了自己如何在饥饿的状态下仍然不放松手中的那面五星红旗,在文章结尾处有一句话:“这时我才发现,在我床头的花瓶里,有一束美丽、芬芳的鲜花,花丛中插着那面心爱的五星红旗。
”由“五星红旗在花丛中”可以看出,这面五星红旗在作者心中是无比珍贵的。
同时,也说明面包店老板被“我”的爱国精神深深打动,因而由衷地敬佩“我”。
3.抓文章的“巧”思“佳”构。
一篇文章的构思,以及组成文章的结构形式,就可以体现作者在文章中要表达的感受,所以,弄懂文章的构思和结构形式,是理解文中蕴含的作者独特感受的重要方法。
例如《凡卡)一文,以引用写信的内容为主。
凡卡向爷爷倾诉当学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调是“苦”;文中插叙回忆的内容,主要讲在乡下生活的快乐,基调是“乐”。
诉苦为主,以“乐”相衬,形成内容、情感上的对比,再加上作者对凡卡写信环境、动作、神态的描写,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内心的“痛”。
最后,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暗示他的希望破灭,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对黑暗社会的愤怒。
二、阅读提升。
(一)另一扇门这一天,49岁的伯尼·马库斯像往常一样,拎着心爱的公文包去公司上班。
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才坐到今天职业经理人的位置上,其中充满了艰辛困苦。
他只要再这样工作11年,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拿到退休金了。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将是他在公司工作的最后一天。
“你被解雇了!”“为什么?我犯了什么错?”他惊讶、疑惑地问。
“不,你没有过错,公司不景气,董事会决定裁员,仅此而已。
”是的,仅此而已。
他在一夜之间,从一名受人尊敬的公司经理成了一名在街上流浪的失业者。
和所有的失业者一样,繁重的家庭开支迫使伯尼·马库斯必须找到生活来源。
那段日子,他常常去洛杉矶一家街头咖啡店,一坐就是几小时,以此化内心的痛苦、迷茫和巨大的精神压力。
有一天,他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和他一样同是经理人,现在也同样遭到解雇的阿瑟·布兰克。
两个人互相安慰一起寻求解决的办法。
“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创办一家公司呢?”这个念头像火苗一样,在伯尼·马库斯心中一闪,点燃了他压抑在心中的激情和梦想。
于是,两个人就在这间咖啡店里,策划建立新的家居建材用品公司。
两位失业的经理人为企业制订了一份发展规划和一个“拥有最低价格、最优选择、最好服务”的制胜理念,并制订出使这一优秀理念在企业发展中得以成功实践的一套管理制度,然后,就开始着手创办企业。
时值公元1978年春天。
这,就是美国家得宝公司。
仅仅20多年的时间,公司就发展成拥有775家店、16万名员工、年销售额300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成为全球零售业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奇迹始于20多年前的一句话:你被解雇了!是的,“你被解雇了”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中最不愿听到的一句话,但正是这句话,改变了伯尼·马库斯和阿瑟·布兰克两个人的一生。
如果不是被解雇,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要创办美国家得宝公司;如果不是被解雇,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跻身世界500强;如果不是被解雇,他们俩现在只是靠每月领退休金度日的垂暮老人。
人生是一次长途旅行,当一扇门关上了,你千万不要把自己也关在里面因为世界上不止一扇门,一定还有另一扇门,你要做的就是去寻找并打开这扇门! 1.当伯尼·马库斯和往常一样拎着公文包上班时,他心里是怎样想的?(用原文回答)2.伯尼·马库斯被解雇之初,有什么样的表现?后来呢?结果怎样?从文章结构来谈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二)温暖一生的灯光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学校要求我们上晚自习。
我家离学校较远,途中有一段近百米的土路,白天还好说,晚上就很不方便了。
因为那段土路两旁没有路灯且行人稀少,这让生性胆小的我为此忐忑不安。
一个雨夜的晚自习后,雨终于停了下来,我四下张望,看不到一个人影,只能单独骑自行车勇闯这段土路了。
当我下定决心准备加速前进时,身后突然响起汽车的鸣笛声。
我只能停下来,让身后这辆讨厌的轿车先过去。
对于司机,我一直都没有什么好印象。
因为积水的路上,经常有些司机会突然加速从行人身边驶过,溅得行人一身泥水,然后幸灾乐祸地离去。
奇怪的是,我等了几分钟,这辆轿车只是亮着车头灯,并没有前进的意思。
我暗自猜测,这位司机是不是想等我走上土路时,再加速从我身边驶过,溅我一身泥水呢?我犹豫了一会儿,看到车头灯照亮了这条黑漆漆的土路,决定和这辆轿车展开一场速度较量。
我知道,雨后的土路是凸凹不平的,并不方便轿车全速行驶,只要我使劲【1】(A.瞪B.蹬C.澄)车,司机想在我身上溅水找乐的目的未必能够实现。
况且,司机无意中还帮了我一个忙。
因为前方原本黑暗无比的路面在车灯的照射下,一下子变得亮堂堂的。
我回头望了一眼轿车,然后猛地向前冲去。
我骑啊骑啊,腿都变酸了,却不敢有丝毫懈【2】(A.怠B.殆C.迨)果然,轿车被我甩在了后面。
等我骑过了土路,奇怪地发现,轿车竟扭头驶向了另一条路。
我突然明白了这位司机的用意,这位好心的司机只不过是想为一个孩子照亮前方那段黑暗的路罢了。
1.联系上下文和词语意义,选择恰当字词,打“√”。
2.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抄写在下面。
3.文中说“我犹豫了一会儿”,请问“我”为什么“犹豫”?4.“我”对司机的看法前后有什么变化?5.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联系上下文,要当面向司机说几句感谢的话,应该怎么说?(三)种花的邮差有个小村庄里有位中年邮差,他从刚满二十岁起便每天往返五十公里路程,日复一日将忧欢悲喜的故事,送到居民的家中。
就这样,二十年一晃而过,人、事、物几番变迁,唯独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从过去到现在,始终没有一枝半叶的变化,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罢了。
“这样荒凉的路还要走多久呢?”他一想到必须在这无花无树充满尘土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
有一天当他送完信,心事重重准备回去时,刚好经过了一家花店。
“对了就是这个!”他走进花店,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并且从第二天开始,带着这些种子撒在来往的路上。
就这样,经过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始终不断播撒着野花种子。
没多久,那条已经来回走了二十年的荒凉道路,竟开出了许多红、黄各色的小花。
夏天开夏天的花,秋天开秋天的花,四季盛开,永不停歇。
种子和花香对村庄里的人来说,比邮差一辈子送达的任何一封邮件,更令他们开心。
在不是充满尘土而是充满花香的道路上吹着口哨,踩着脚踏车的邮差,不再是孤独的邮差,也不再是愁苦的邮差了。
1.照着下列词语格式分别仿写出两个词语。
(1)忧欢悲喜 ( ) ( )(2)一枝半叶 ( ) ( )2.画线句子“心中总是有些遗憾”中的“遗憾”指的是什么?3.怎样理解邮差“始终不断播撒着野花种子”?4.如果将本文的题目改成“邮差”,你觉得可以吗?为什么?(四)兰草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命名,干吗要用“兰”命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
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别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贤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
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
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
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
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
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
特别是校园的美化,全市有名。
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
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仿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着厚厚的淤泥。
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早已杳无踪迹。
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
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
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
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跬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三朵白色的小花。
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
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
想不到它竟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
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
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
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
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本分,娴静恬淡,默默奉献,给予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异;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回了自己的生命,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心潮起伏,思绪难平。
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禀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诅咒:与日俱增:2.第三自然段中画线部分写树和名花,这对表现兰草起了什么作用?3.第四自然段中,作者是采用什么顺序来写兰草的?其中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的特性。
(2)文中有两个词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词语是: (小时候), (救灾时见了兰草)。
5.第四自然段有两个层次。
在下面题目中的横线里各填写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层意。
(1)第一层:兰草。
(2)第二层:兰草。
参考答案:(一)1.只要再这样工作11年,就可以安安稳稳地拿到退休金了。
2.文章的结构是:出现问题一想出办法一解决问题一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