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之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合集下载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教案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教案

《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教案教案标题: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掌握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3.理解皮亚杰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媒体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利用小组合作、展示报告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兴趣和关注;2.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认知发展观和教育观;3.培养学生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和责任心。

二、教学内容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3.皮亚杰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三、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该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可能有哪些认知能力的变化。

2.引入皮亚杰理论和儿童认知发展的主题。

Step 2 基础知识学习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2.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做好笔记。

3.学生分小组,互相讨论皮亚杰理论在自己身边的例子,并进行小组展示。

Step 3 理论运用1.引导学生讨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2.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教材和课外资料,从实际案例中选择一个幼儿,分析其认知能力属于皮亚杰理论中的哪个阶段,探讨该幼儿可能存在的认知问题和支持其发展的教育措施。

3.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幼儿的案例进行展示,共同分析和讨论。

Step 4 知识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皮亚杰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四、教学评价1.学生在小组展示中的表现;2.学生的课堂笔记;3.学生的个人反思书写。

五、板书设计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1.皮亚杰理论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2.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3.皮亚杰理论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小组展示案例分析幼儿姓名:_______阶段:________认知问题:________教育措施:________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皮亚杰理论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分析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第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1.婴儿期(出生~3岁)
婴儿个体脑发育、感知发展、动作发展、信任感形成、模式识 别、直觉行动思维形成与发展、口语学习、独立性发展、音乐学系、 亲子关系发展的关键期

劳伦兹的关键期理论
(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期(3~6、7岁)
具体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守恒性发展、识字、社会性发展、 入学准备的关键阶段。 3.童年期(6、7~11、12岁)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想要干什么,就要干什么。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 觉察。
“自我”是理智的,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 部分,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行为主义理论
(三)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1.攻击性行为 2.性别角色的认识 3.亲社会行为

行为主义理论
(四)教育启示
1.注意环境的影响 2.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具体、详尽 3.注意运用强化控制原理 4.注意榜样对学前儿童学习的影响
作业:结合书本内容和网络资源,解释并举例说明:泛灵性、 自我中心主义(三山实验)、思维的不可逆性、缺乏守恒(数 量、液体、体积、形状)。
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精神分析理论
代表人物:奥地利弗洛伊德(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本我(快乐原则)——与生俱来的生物本能,内驱
力、反射 自我(现实原则)——人格中有意识的、理性的部

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理论述评

皮亚杰儿童认识发展理论述评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 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年龄特征和发展任务。在感知 运动阶段,儿童通过感觉和运动活动来了解世界,此时语言尚未出现。在前操作 阶段,儿童开始使用符号和表象,但思维仍以自我为中心。在具体操作阶段,儿 童开始形成逻辑思维,但仍有局限性。在形式操作阶段,儿童具备高级思维能力, 包括抽象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尽管皮亚杰的理论为儿童语言习得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仍有进一步探讨的 空间。未来的研究可以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不同文化背景下儿童语言习得的过 程和特点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一步探讨跨文化因素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 其次,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设备和应用程序在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角色越来越 重要。因此,需要深入研究这些新技术如何影响儿童的语言发展以及如何最有效 地利用这些技术来促进儿童的语言习得。
参考内容三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为学前儿童绘画的发展与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 实践指导。在了解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前儿童绘画的阶 段性特点、教育方法和目标,以及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应用皮亚杰理论,从而促进 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一、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概述
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理论以认知发展为核心,将儿童的成长 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体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年龄特征和发展任务,儿童通过不断适应环境、解决问题来 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四个 阶段
1、感觉运动期(0-2岁)在感觉运动期,婴儿主要通过运动、看、听、尝、 摸等感官信息来认知世界。此时,婴儿的认知能力处于一种初级阶段,他们通过 不断的尝试和错误来逐渐熟悉周围环境。例如,婴儿会试图用嘴咬、手摸等方式 来了解物体的质地、形状等属性。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个阶段特点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

相当于婴儿期。

特点: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仅仅是依靠感觉和动作去适应外界环境的。

通过摸爬滚打的感觉和动作形式逐渐获得了低级的行为图式。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随着孩子的年龄增大,认知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关键阶段-前运算阶段。

这个时期的孩子首先具有的一个特点叫做万物有灵论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灵性的。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特点:此阶段孩子的特点都是与上一个阶段相反的。

这个阶段的标志性特征是孩子具有了守恒性,在思维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维具有了可逆性。

(4)形式运算阶段。

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特点:在这个阶段孩子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者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并且思维具有了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四个因素。

成熟主要是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儿童的某些行为模式的出现依赖于一定的躯体结构和神经系统的机能。

生理上的成熟为儿童的某些认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是,单靠成熟本身并不能使儿童获得认知方面的发展。

物理环境因素指个体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所获得的经验。

这种经验不同于社会经验。

皮亚杰把这种经验分为两类:一类是物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获得物体的特性;另一类是逻辑-数理的经验,是指个体作用于物体,旨在理解动作间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皮亚杰看来,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起着组织或协调作用),而非来源于物体。

皮亚杰认为,物理环境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必要因素,但它不起决定性作用。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等。

它同样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皮亚杰认为,环境与教育只能促进或延缓儿童的心理发展,而不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之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第二章 心理发展理论之儿童认知发展:皮亚杰理论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 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无论是适应还是组织都是所有儿童和成人先天具有的生物机制。 所有行为和思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有机体以更好地方式适应外部环 境。 2、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顺应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以食物的消化过程作比喻) 儿童每当遇到新事物,往往倾向于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如 果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调整 原有格式或创立新格式去同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同化与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只有同化没有顺应…..只有顺应没有同化….. 同化占优势,自我中心主义,主观地弯曲现实。 顺应占优势,按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动作,如模仿游戏。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的概念定义例子开始平衡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只见过鸟的婴儿会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同化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刺激从而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适应新刺激顺应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刺激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
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 义是: 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 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 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 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 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

儿童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各个阶段: 0-4个月:无视觉或操作探索 4-8个月:探索部分的掩蔽物体 8-12个月:探索完全掩蔽的物体 12-18个月:探索眼前被替换的物体 18个月以上探索掩蔽着替换的物体
第五分阶段(1-1.5岁)
通过加入新的动作成分之后的尝试错误,第 一次有目的的通过调节来解决新问题。但是,这时 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沿着一定的方向,有目的地去构 成新方法的能力,新方法的发现纯属尝试中的偶然。 “尝试错误期”。

第2章认知发展理论

第2章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认为运动的、但本身无生命的物体是具有 生命的,有动机和意愿。
◦ 太阳下山了 ◦ 花儿开了是因为它喜欢小朋友

原因:自我投射,不能很好地区分心理的、物 理的现象

初步的逻辑思维 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获得 了可逆性和守恒性。但是,
达到各种守恒的年龄是不
一样的。

群集结构

但是,该阶段儿童进行的

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 获得时间:9-12个月。 ‘哥白尼式的革命’



表象或形象思维 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 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 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 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 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 物,重现外部活动,这就 是表象思维。 象征性游戏或假装游戏。
长度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一根线段或棒在形状或空间安排上有何 变化,长度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A A 向儿童呈现(Ⅱ)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一个图形分成几部分,它们总体的表面 积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运算还不能脱离具体事物 的运算。
守恒性 获得序列化和传递性
去中心性
类包含概念

守恒:指物体的形式(主要是外部特征)起了变化, 但个体认识到物体的量(或内部性质)并未改变。 途径:同一性、补偿性、可逆性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A B A B




(1)图式 皮亚杰认为图式是‚一个又组织的、可重复的行 为或思维模式‛。如先天遗传图式等。 (2)适应 维持生物体生存的一种认知发展的机能。通过同 化与顺应进行。 ◦ 同化: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 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一种量变)结果:认知结构 (或图式)得以丰富。 ◦ 顺应: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一 种形式。(一种质变)结果:认知结构得以改变。 (3)平衡 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 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

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

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

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

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

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

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

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

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

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

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

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

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

第二章 认知发展

第二章 认知发展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觉-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2 7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 ) 其主要表现为感觉(简单输入)和运动(简 单输出)机能的发展。在这阶段,婴儿主要 以一种反射(reflexes)或先天的方式进行反 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心理发展观 、 个体的心理发展,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的影响之下,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通过 掌握对高级心理机能起中介作用的工具—语 言、符号,以语言为中介,在各种低级心理 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发展高级心理机能的过 程。
3、内化说 、 儿童心理发展是其高级心理机能本身不断内化的结 果。内化 内化是指儿童在与成人交往的过程中,将外部 内化 的人类经验不断转化为自我头脑中内部活动的过程。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维果茨基强调:(1) 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 心理机能的发展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受社 会规律的制约;(2)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与成 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 言,从而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新质的 心理机能;(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断内 化的结果。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婴儿只能通过实际的操作物体才能学习和理 解外部世界,而学前儿童由于语言的发展, 已能运用符号在头脑中表征事物,然而,他 们的思维仍是相当原始的。 皮亚杰发现,年幼儿童不能理解守恒 (conservation)原理。
皮亚杰守恒任务的经典实验
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s): ( ):人与人之间的相 ): 互作用与社会文化传递,即社会环境也会加速或 阻碍认知发展。 具有自我调节的平衡化过程(equilibration):当 儿童用已有的图式不能应对眼前的问题时,就产 生了一种不平衡状态,他们很自然会试图通过某 些方式来减少这种不平衡,直至达到一种新的平 衡,这种恢复平衡的过程称为平衡作用。皮亚杰 认为,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是智力发展 的内在动力。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学习心得在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第二章对我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一章,我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情感发展有
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意识到了在教育幼儿过程中的重要性。

下面我
将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儿童的认知发展理论,其中包括了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通过学习这些理论,我了解到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不同阶段儿童具有不
同的特征和能力。

这让我意识到在幼儿教育中,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
平和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另外,在第二章中,我们还学习了儿童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儿童健
康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儿童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
重要影响。

通过学习情感发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我深刻体会到在教
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
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感问题,促进健康成长。

除此之外,第二章还介绍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儿童的性别认
同和社会认同。

这些内容让我了解到儿童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程度的
自我认知和性别认同,根据这些认知和认同来进行教育指导也是十分
重要的。

通过学习第二章的内容,我深刻体会到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性和广泛性,也明白了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对儿童认知和情感的培养。

希望通
过不懈的努力和学习,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育工作者,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

促进社会公正
皮亚杰的理论强调认知发 展对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性 ,这一观点对促进社会公 正产生了积极影响。
提高社会意识
皮亚杰的理论使得人们更 加关注儿童认知发展,从 而提高了社会对儿童发展 的意识。
05
皮亚杰理论的批评与反批评
主要批评
过于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
皮亚杰理论强调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和顺序,但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不同文化背景和教育环境下的儿童发展速度可能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形象和具体的思维来理解和解决问题,他们的思 维方式常常是自我中心的,难以考虑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具体操作阶段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中级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
详细描述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理解和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他们开始理解逻辑概念 ,如类、关系和顺序等,但仍需要具体的事物支持。
形式操作阶段
总结词
这一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儿童开始具备高级的 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详细描述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能够进行高级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理解和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不再需要具体的事 物支持,可以进行假设和推理。
04
皮亚杰理论的影响
对心理学的影响
促进心理学发展
皮亚杰的理论对心理学的发展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的 研究为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提
生平事迹
皮亚杰于1896年出生于瑞士, 后在巴黎接受高等教育。
他的研究生涯始于1918年,当 时他对儿童心理学产生了浓厚
的兴趣。
在20世纪20年代,皮亚杰开始 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揭示 了儿童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认知发展的理论观点 课件PPT

0-3岁婴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认知发展的理论观点 课件PPT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三山问题”情景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个有趣的实验是“警察抓小偷”:让儿童坐在一个四方形盘前面 (如下图所示),方盘被交叉的“十”字形隔板分为相同大小的四个部 分;将一个玩具警察放在四个部分中的任一部分,然后将玩具小偷分 别放在四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部分,并问儿童:警察此时是否可以看见 小偷。对35名3岁半到5岁的儿童的实验表明,他们回答问题的正 确率达到了90%。其原因可能是“警察抓小偷”是儿童比较熟悉而具 体的情景,在这种情景下,儿童的思维并不是“自我中心”的。
(三)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大约在5—7岁之间开始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发 展最典型的标志就是儿童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有逻辑的思考活动。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可以形成对事物的初步符号表征,但他们 的认知活动还与身体经验密切相关。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则在 分类、数字处理、时间和空间概念上有了很大的进步。
元成分是在对工作进行计划或决策时使用的执行性加工过程。它 分为九种:① 认识到需要解决什么任务;② 对完成任务所需的较 低序列成分进行选择;③ 对较低序列成分之间的各种联合的策略进 行选择;④ 对信息的一个或多个的心理表征与组织形式进行选择; ⑤ 成分性资源的定位(各种成分的重要性不同,因而在解决问题时 要确定每个成分所占用的时间);⑥ 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监控;⑦ 理解反馈的意义;⑧ 判断如何在反馈的基础上进行行动;⑨ 建立 在反馈基础上的行动。
第一节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二) 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的显著发展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发展, 他们开始学习并渐渐能够熟练地运用符号表征事物,并用符 号从事简单的思考活动。皮亚杰把这种通过符号进行学习的 能力称为符号功能(symbolic function)。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一、运算(Operation)运算是皮亚杰理论的主要概念之一。

在这里运算指的是心理运算。

什么是运算?运算是动作,是内化了的、可逆的、有守恒前提、有逻辑结构的动作。

从这个定义中可看出,运算或心理运算不四个重要特征:1、心理运算是一种在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例如,把热水瓶里的水倒进杯子里去,倘若我们实际进行这一倒水的动作,就可以见到在这一动作中有一系列外显的,直接诉诸感官的特征。

然而对于成人和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可以用不着实际去做这个动作,而在头脑里想象完成这一动作并预见它的结果。

这种心理上的倒水过程,就是所谓"内化的动作",是动作能被称之为运算的条件之一。

可以看出,运算其实就是一种由外在动作内化而成的思维,或是说在思维指导下的动作。

新生婴儿也有动作,哭叫、吸吮、抓握等,这些动作都是一些没有思维的反射动作,所以,不能算做运算。

事实上由于运算还有其它一些条件,儿童要到一定的年龄才能出现有称之为运算的动作。

2、心理运算是一种可逆的内化动作。

这里又引出可逆的概念。

可以继续用上面倒水过程的例子加以解释,在头脑中我们可以将水从热水瓶倒入杯中,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在头脑中让水从杯中回到热水瓶去,这就是可逆性(reversibili ty),是动作成为运算的又一个条件。

一个儿童如果在思维中具有了可逆性,可以认为其智慧动作达到了运算水平。

3、运算是有守恒性前提的动作。

当一个动作已具备思维的意义,这个动作除了是内化的可逆的动作,它同时还必定具有守恒性前提。

所谓守恒性(conse rvaion)是指认识到数目、长度、面积、体积、重量、质量等等尽管以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形式呈现,但保持不变。

装在大杯中的100毫升水倒进小杯中仍是1 00毫升,一个完整的苹果切成4小块后其重量并不发生改变。

自然界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电荷守恒都是具体的例子。

当儿童的智力发展到了能认识到守恒性,则儿童的智力达到运算水平。

2认知发展理论

2认知发展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在感知运动阶段,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其中手的抓取和嘴的吸吮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主要手段。从出生到2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例如从只抓住成人放在手里的物体到自己伸手去拿物体,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这个阶段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object permanence),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儿章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恒性,而在此之前,儿童往往认为不在眼前的事物就不存在了并且不再去寻找。客体永恒性是更高层次认知活动的基础,表明儿童开始在头脑中用符号来表征事物,但是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进入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言语与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并且儿童的表象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前运算阶段儿童的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图像,还不是内化的动作格式。他们还不能很好地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区分开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有感知、有情感、有人性,如儿童说“你踩在小草身上,它会疼得哭”,即所谓的泛灵论。而且这个阶段的儿童在思维方面存在自我中心(egocen-tric)的特点,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所看到的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一切都围绕着他转。如“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花儿开了,因为它想看看我”。自我中心主义在儿童的语言中也存在。即使没有一个人听,年龄小的儿童也高兴地描述着他正在做什么。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儿童独处的时候,甚至更多地发生在儿童群体中:每个儿童都热情地说着,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真实的相互作用或者交谈,皮亚杰称之为集体的独白(collective monologue)。本阶段儿童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他们的思维还具有只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和理论

成。
(2)个性发展经历既连续又不同的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
(3)如果成功地完成发展任务,就形成
积极品质;如果发展任务没有成功完成, 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埃里克森(1902-1994)
18
人格的发展阶段
⑴婴儿期(0~1岁):获得基本信任感而克服基本不 信任感阶段,体验着希望的实现。
⑵儿童期(1~3岁):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 感阶段,体验着意志的实现。
➢ 二是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高级心理
➢ 3)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 机能,如记忆、语言、思维。
等。
高级心理机能是人在与社会交互作
受到批评之处:
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
➢ 1)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
会性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
展;
2.心理发展观
➢ 2)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较少教育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个体的
价值;
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
➢ 3)各年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
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
符。
上,逐渐向高级机能转化的过程。
2006年论述题“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 发展的理论及其对教育的价值”
随意机能是指受意识控制 的能力
低级机能向高级机能发展有四个 主要表现:
➢ 3)高级心理机能是外部活动不 断内化的结果。
就会发展良好的个性特点; 相反则对 个性的健康发展造成障碍。(P315)
➢ 1)信念—不信任(0-1岁) ➢ 2)自主—羞怯(1—3岁) ➢ 3)进取—内疚(3—6岁) ➢ 4)勤奋—自卑(6—12岁) ➢ 5)角色同一角色混乱(12—18岁) ➢ 6)亲密感—孤独感(18—30岁) ➢ 7)繁衍感—停滞感(30—60岁) ➢ 8)完美感—失望感(60岁以后) 艾里克森理论揭示了个体发展是一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儿童认知心理发展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的认知心理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感知期阶段(出生至两岁左右),儿童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和探索世界。

他们能够对物体的存在和特征有基本的认知,但还不能进行具体的思维活动。

接下来是前运算期阶段(两岁至七岁左右),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开始使用符号进行思维活动。

他们能够进行类比和想象,但还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逆向思维。

然后是具体运算期阶段(七岁至十一岁左右),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逆向思维。

他们开始能够理解一些抽象概念,如数学运算、时间和空间等。

最后是形式运算期阶段(十一岁左右至成年期),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儿童具备了抽象思维能力。

他们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假设的思维活动,并开始表现出更高级的思维能力,如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

除了皮亚杰的阶段理论,还有其他一些学者提出了关于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重要观点。

例如,俄国心理学家列维·维果茨基强调了儿童与成人和教师的社会互动对认知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近发展区域”和“远发展区域”的概念,认为通过教育和社会互动,儿童可以实现在远发展区域中超越自身潜力的认知水平。

另外,美国心理学家杰克·皮亚杰斯基则提出了问题解决和元认知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并具备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总的来说,儿童认知心理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环境和教育等。

通过对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指导儿童的学习和教育。

第二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二章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 前运算阶段(2~7岁) • 具体运算阶段(7 ~ 11、12岁) • 形式运算阶段(11、12~ )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 与动作的分化,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 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 体永久性(Object permanent),末期 出现智慧结构。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 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 得初步的时空观念。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1.认知发展的动力与过程 同化
平衡
顺应
图式:支配儿童的 心理模式, 儿童 通过这种认知结构感性地 适 应 并 组织 他们周围的环境。
图式是来表示一种 认知结构 或 者 心理结构。
比如:婴儿的吮吸、摇摆、投扔 就是最初的图式
同化:把 新感知 的 材料 或 经验 纳入 已有图式 理解新事物 的过程叫同化。
重量守恒(9~10岁)
基本原理:不管形状如何改变,客体的重量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两块叠在一起
B 两块分放两边
问儿童:两堆东西是一样重,还是不一样重?
“A更重” (不守恒)
“一样重” (守恒)
体积守恒(12~13岁)
基本原理:不管放入水中的东西形状如何改变,杯中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综合概念。其含 义是: 认知(广义):就是人的认知活动,包括 注意、知觉、记忆、解释、分类、评价、 原则推理、规则的演绎、想象各种可能性、 产生各种策略、幻想等。 认知(狭义):就是思维和记忆。

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认知主要想解决两个问 题: 一是描述儿童的认知功能如何随年龄变化 而发展;二是说明和揭示儿童认知功能变 化的因素或机制。 心理学对认知研究探讨主要受两种理论影 响,一是皮亚杰理论,二是信息加工理论。

第一节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的基本观点

皮亚杰,瑞士人,他的认知理论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 最有争议的理论。1907年,他发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时年仅10 岁。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于软体动物的文章。这使他萌发了在 日内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软体动物的部门供职的愿望,但是博 物馆主任知道他还是一个中学生时就拒绝了他的要求。皮亚杰对 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到1920年,他开始注意到生物学与 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的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童智 力的著作。到他84岁逝世那年,皮亚杰已出版40多部著作、发表 了200多识)的起源 皮亚杰,往往把思维、认识、智慧作为同义语来使用。 儿童的认识或思维是从哪来的?对于这一问题有多种解释。 唯心论者认为思维来自于先天遗传; 经验论者认为思维来自对客体的知觉; 皮亚杰——相互作用论 认为儿童的思维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也不是单纯递 来自客体,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客体相互作 用的结果。 皮亚杰对认识本质的回答,强调了儿童本身的主动性和能 动性,知识不是简单地摹写,它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动作 和运算才能获得。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点的例证
例子 只见过鸟的婴儿会认为 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 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做小鸟 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 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内心就 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给 它取个新名字(或者问这是什 么?),至少在当时他能成功地 通过顺应达到平衡。 组成包含一个上位概念(飞行物体)和两 个下位概念(鸟和飞机)的有层次的图式。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4.10个月大的安妮移开枕头,够到了爸爸放 在那里的玩具,这种“移开”和“抓取”动 作间的协调,说明了—— 5.弗瑞德在马戏团第一次看到老虎时惊呼到: “哦,看那只大猫。”弗瑞德的反应表明 了——

第二节 思维发展阶段


对认知发展的总看法
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 的平衡,在心理学上就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平衡状态。 同化和顺应是同一基本适应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智慧运算是以整体建构方式实现的。 儿童的智慧不是单纯的来自客体,也不是单纯的来自主体, 而是来自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智慧发展阶段可解释为整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因为心理机能 的发展决定于智慧。


对皮亚杰而言,平衡是指个体试图保持其认知结 构处于一种稳定状态的内在倾向性,是隐藏于个 体发展背后的动力。没有平衡就没有发展,平衡 不是静态而是动态的,平衡是不断发展的,一个 较低水平的平衡,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过渡到较高水平的平衡。也就是说,某一水平的 平衡成为另一较高水平的平衡运动的开始。这样 不断发展的平衡—不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 程,也就是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皮亚杰的概念 定义 开始 平衡 个人图式和经验之间的和谐 同化 顺应 根据已有图式解释新的刺激从而 适应新刺激 改变已有图式更好地理解新刺激
组织
重组已有图式,形成新的更为完整 的结构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选择与下列术语最匹配的描述,以考查对 皮亚杰有关认知发展基本理论的理解。
a、组织; b、同化; c、顺应;d、守恒;e、失衡 1.琼斯认为通常往下投掷某物时它会下落,因而对氢气球往 上生感到吃惊,这反映了皮亚杰所说的—— 2.如果让凯在已经分割成小块的甜饼和未分割的整块甜饼中 进行选择的话,她会选择前者,因为她认为“三块小甜饼要 比一块大的好。”凯缺乏——

三、思维的结构
思维是一种结构,而且这种结构从出生到成熟一直处于不断编织、 演变和递进的过程中。 思维的结构到底是什么? ——在认知过程中发生的动作和概念的组织。组织的内容是动作 的或概念的,而组织的结果就是结构。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皮 亚杰称其为格式。 格式有点类似于图式。图式是指儿童对一个事件的基本要素和相 互关系的抽象表征。如婴儿有一个面孔的图式:一个椭圆形的框架内 有一对水平的园(眼睛)。 格式是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的环境中由 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如婴儿早期的吮吸格式…… 儿童最初的格式来自无条件反射。在这个基础上,随着儿童的成 熟,儿童对客体动作不断演变出新的认知结构。运算就是一种十分重 要的认知结构。在皮亚杰发展的认知发展理论中,运算结构的获得是 智慧或认知发展的核心。


智慧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1、12- ) 心理发展可以区分为不同水平的连续阶段,阶段之间具有 质的差异。 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而是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影响而略有差异, 但先后次序不变。
四、思维的机制 1、适应和组织 思维的本质是一种适应,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 认知结构的生长和变化正是适应和组织的结果。 无论是适应还是组织都是所有儿童和成人先天具有的生物机制。 所有行为和思维的目的都是为了使有机体以更好地方式适应外部环 境。 2、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 顺应是内部格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 (以食物的消化过程作比喻) 儿童每当遇到新事物,往往倾向于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去同化,如 果获得成功,便得到暂时的认识上的平衡,反之,便作出顺应,调整 原有格式或创立新格式去同化新事物,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 同化与顺应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只有同化没有顺应…..只有顺应没有同化….. 同化占优势,自我中心主义,主观地弯曲现实。 顺应占优势,按事物外部特征来塑造自己动作,如模仿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