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房地产开发业税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浅谈房地产开发业税收管理的难点及对策近年来,全国各地房地产开发业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最佳捷径之一。
但由于房地产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市场化运作等诸多因素的干扰,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一、房地产业税收管理的难点(一)纳税主体认定难。
政府因经营城市的需要,对商业用地进行拍卖,由于是按地段竞价,所以允许“多人联合一人举牌”的方式进行购买。
为确保建设进度,政府要求多地段限期开工建设,种种政策导致了“先上车、后买票”的行为发生。
即许多地区的工程开工了,但国土部门的批复还没办理。
加之竞标来的土地采取转包或分包的形式开发,这就为税务机关对销售不动产行为的纳税主体的认定设计了障碍。
(二)政策不清界定难。
从现行税收制度看,涉及房地产业的各项制度不够规范、完善,如税法对在建工程和提供劳务不超过12个月的,可按约定的价款结算或在合同完工之日确认收入的实现;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可采用完工百分比法按季确认收入的实现。
但在实践中很难区分,有的工程完工不及时进行竣工决算,收入难以确认,有的工程按完工百分比法难以核实。
又如“联合建房”,它是指若干户通过竞拍取得某地段土地的共同使用权,按相关部门规划建设商住房,然后均分使用权。
这种情形与目前税法界定的自建自用的规定不完全相同。
容易造成征纳双方在政策理解和把握上出现偏差。
(三)控管不力征管难。
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税源不清、申报不实。
在税源管理、征收管理、稽查管理三者之间没有形成整体合力,征、管、查相互脱节,负责税源的只管申报,负责征收的只管征收,负责稽查的只管稽查;由于管理缺位,信息不畅,造成稽查对象的选择缺乏科学性、针对性,稽查环节缺乏系统的分析或反馈。
加之从事房地产开发业除预收款外,工程结束尚有不动产待销售,而什么时间售出无确定性。
因此,后续管理匮乏,致使税收管理难以实施到位。
(四)帐务不全核算难。
随着企业改制的不断推进,民营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
浅谈税收筹划风险原因及对策
浅谈税收筹划风险原因及对策【摘要】税收筹划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本文将从税收筹划风险的原因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原因部分,主要包括税法变化、税收政策不明确、税收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的风险。
在对策部分,可以通过加强税法法规的学习、建立健全的税收管理制度、及时调整实施税收筹划的策略等方式来规避风险。
通过分析和研究税收筹划风险的原因及对策,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制定税收筹划方案,避免不必要的税收风险,提高财务运营的效率和效益。
结语中将强调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应注意风险因素,注重合规经营,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税收筹划、风险、原因、对策、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税收筹划是企业在税收政策的基础上优化资金运作,减少税负支出的一种经济行为。
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调整,税收筹划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税收筹划的风险原因及对策,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税收规划,降低风险。
税收筹划风险的原因主要包括税收政策的不确定性、税法规定的复杂性、税收执法的不确定性、以及国际税收政策的变化等。
这些因素使得企业在税收筹划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可能导致税收违规或税收漏税,进而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声誉。
为了应对税收筹划的风险,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税收管理制度、加强税收风险评估和控制、积极主动地配合税收检查和核算、并及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等。
通过这些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规避税收风险,确保税收筹划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税收筹划在企业经营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企业应该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风险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规避税收风险,确保税收筹划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更好地实现税收优化和经营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税收筹划风险的原因1.1 法律法规不明确税收筹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法律法规的规定,但是很多时候税法在某些方面并不十分明确或者存在漏洞,这就为税收筹划的操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浅谈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现状分析及对策
浅谈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现状分析及对策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是指企业在执行纳税和遵守税法时,面临的各种风险和隐患。
纳税人需要对税务稽查执法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并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对企业经营造成的影响。
本文将从如何分析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分析现状、制定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如何分析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税务稽查执法风险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风险。
企业在缴纳税款时,需要了解各种税收政策、税率、税收细则等,并合理申报纳税,否则将面临税务风险。
(2)法律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
(3)行政风险。
企业在申请行政许可、办理证件等过程中,需要合理规避行政风险。
(4)经营风险。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需要合理规避竞争风险、经营风险等。
二、税务稽查执法风险现状分析(1)税收风险。
目前,各地税务机关纷纷启动税务稽查执法活动。
从稽查的案例看,大力查处虚开发票、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行为成了稽查执法的重点,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税收风险。
(2)法律风险。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和适应国家的法律政策,否则将面临法律风险。
尽管国家出台了多项支持企业的政策和法规,但对于不能及时适应的企业来说,仍然存在严重的法律风险。
(3)行政风险。
行政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要环节,但行政管理也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
例如,企业在申请行政许可时,如不规范操作,容易被行政机关认定为不符合申请条件,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经营风险。
企业在经营中面临市场冷热变化、供求关系变化、消费者需求变化等各种风险。
对于不能及时应对的企业来说,这些风险将极大地影响企业发展。
三、制定税务稽查执法风险对策(1)加强内部管理,规范经营行为。
尽可能避免虚假账、虚报、漏报、少报、抵扣和发票等问题的出现,加强内部管理,依法申报纳税,合理运用企业所得税法相关政策。
(2)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法律法规。
浅谈乡级财政税收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乡级财政税收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简单扼要的分析了乡级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石湖乡在东海县属于中小乡,处于东海县中部地区,财税收入受大气候影响,存在一些困难,乡级财政税收相对于国家财政税收体系来说,处于整体体系的末端位置,加强乡镇财政税收工作是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了调整结构稳增长的阶段,乡镇财政税收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乡镇财政税收整体规模的提升。
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就如何扩大乡镇财政收入的规模进行了一些肤浅的看法。
关键词:乡级财政税收问题对策1乡级综合财政乡镇政府在国家政权组织中处于基层位置,是国家政权的最末梢,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乡镇强则事业兴民心顺。
乡镇财政税收是一个乡镇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重要财力支撑,其在乡镇及农村教育、科技、卫生、交通、优抚等方面以及促进地区经济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乡镇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独生子女费、优抚、高龄补贴、居民医疗补助等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因此,在工作中不断寻求财政税收新的工作方法,努力增加乡镇财政收入,推动乡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乡镇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财政税收的概念财政税收是以获得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进行征税同时干预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
财政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物品而筹集的资金总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范围和数量,主要取决于财政收入的多少。
财政收入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包括税收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产收益、转移支付收入及其他收入,其中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大部分。
财政税收是国家进行管理和宏观调控经济的主要工具之一,是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工具。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时总结好的管理工作方法,提高乡镇财政税收管理水平,促进财政税收收入的增加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乡镇经济社会稳定、协调、健康发展,提供财力保障。
浅谈现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现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构建现代化税收征管体系。
与形势发展要求相比,当前税收征管中还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客观审视和认真分析,在税收征管实践中逐步加以解决。
一、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风险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税收风险管理理念作为国际上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引入我国税收管理实践的时间还不长,税务人员对税收风险管理理念的学习和认识还有一个过程,税收管理工作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思维模式中,风险管理还没有普遍运用到税收征管中去,征纳双方法律地位平等的理念还没有从根本上树立起来,纳税人忽视税法遵从和风险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
税收征管程序有待规范。
现行税收征管程序是根据原“34字征管模式”制定的,在实施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下已显得陈旧和不完善,税源管理缺位的问题比较明显,重点税源管理程序不细化,中小税源管理程序过于复杂;纳税评估的法律地位不明确,纳税评估的质量不高,对纳税申报真实性、合法性审核不到位,税收征、管、查等环节的配合不协调,制约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税源分类管理有待改进。
管户与管事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分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在《税收管理员制度》中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征管工作中,税收管理员仍旧习惯于属地划片固定管户方式,税源管理职责分工不够科学,对所有的纳税户均衡安排征管力量,导致重点税源和重点行业等高风险领域管理力量不足,征管力量占比相对较低,一些复杂涉税事项的管理层级较低。
信息管税水平有待于提高。
信息管税为税源管理提供支撑作用,“全面、及时、准确”六字数据采集要求不能落到实处,现有数据质量水平不高;政府部门等第三方配合不够,第三方信息共享平台没有建立起来,内、外部涉税信息比对困难较多;数据分析设立的指标较多,没有建立统一的数据分析模型,缺少一个统一的数据分析应用平台,传统的分析手段无法适应信息管税的新形势。
税源管理运行机制有待加强。
浅谈所得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所得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近年来,某国税部门对所辖区域企业一年一度的所得税进行汇算清缴工作中发现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违反所得税税收政策的问题,也发现有部分所得税税收政策和所得税管理办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不相匹配之处。
这些问题中即有企业的主客观原因回避政策逃税之嫌;也有税务机关在实际工作中按照税收政策难以操作、不便于操作的实际问题。
为此,笔者就所得税政策及所得税管理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及应对措施提出几点粗略的探讨性思考。
一:当前所得税管理的基本现状目前所得税管理的基本现状:从制定和执行的所得税税收政策上看有沿袭成规的也有适应市场而新制定的;从管理方式上看有据实申报征收也有核定征收、定率征收的;从所得税的税收收入看,无论是个人所得税还是企业所得税基本上是一年一个台阶,成为税收收入总量中不可缺少的税种,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执法、被执法者的社会反响看有严格执法守法的,也有人认为政策过多过杂不宜掌握不便操作、政策界限不严密、不切合实际致使避税逃税的等等。
二:税收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的所得税税收政策及相关办法,笔者认为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税收政策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
目前税务机关执行的所得税税收政策除了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以外,大都还是沿袭于计划经济时期对国营大中型企业的管理模样。
例如税前扣除的计提费用比率;列入固定资产管理、计提拆旧的标准、人员工资的计提标准及其它管理范围等等;二是政策繁杂。
在我国的税收政策中,所得税的税收政策条款最多,形成了即管人又要管物、管税又要管费、管生产经营又要管销售收入的全管局面;三是税收政策中的弹性空间造成纳税人有意避税。
如差旅费、会议费、董事会费等的支出中要求是时间、地点、出席人员、内容、目的、费用标准、支付凭证、任务、姓名等,因为这些项目的费用支出在税前没有支付限额和支出比例,在实际操作中就形成了其他费用科目的费用计提不用或少用而转嫁至无控制比例的费用科目中支出,既造成了费用科目的支出不实,又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税收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或一个层面或某个企业的税收收入与经济指标比例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科学、精细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税源底数和潜力,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加大征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税收收入。
一、目前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从总局、省局到市、县级局领导都非常重视税收分析工作,各地也为开展税收分析工作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目前的税收分析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思想观念、分析机制、分析方法和手段、分析内容、分析基础资料和分析队伍建设等方面受传统意义上的税收分析工作束缚,没有跳出“就数字论数字、就分析开展分析”的僵化模式。
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市税收分析工作前进的步伐,具体主要表现在:1.受税收计划管理制约,对税收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受传统以支定收的计划分配财政机制影响,存在单纯收入任务意识,认为只要收入完成,就一好皆好,认为税收分析只是分析是否能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就可以了,缺乏对税收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分析重视不够,税收分析制度落实不够,税收分析及预测中的人为因素明显。
比如:大多数基层领导认为县(区)地域有限,经济规模和总量较小,开展宏观税负分析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不少基层单位的税收分析员仍习惯于过去简单的数据对比分析,对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经济、政策及征管因素揭示不深、不透,导致组织收入工作被动,无所适从。
2.税收分析内容单一,分析方法僵化税收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五大方面:一是宏观分析。
从分析税收收入与GDP关系入手,选择各税种宏观税负及其增减率作为分析指标,从地区、行业、纳税人类型、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GDP与税收相关性分析、消费结构与税收收入结构分析、投资与税收分析、税收负担分析等。
浅谈税收管理改革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及防范措施
浅谈税收管理改革创新中存在的不足及防范措施近些年,各个税收单位依照国税总局明确提出的创建“以税务申报和改善服务为基本,以互联网为借助,集中化征缴,关键监管”的新式税收管理方式的规定,文秘人员部族持续推进税收管理改革创新,收到了显著成果:推进健全了新税收制度,推动了依规治税;加强了税收管理,推动了税收征管品质、高效率和水准的提升;加强了税款招财作用,确保了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可是,伴随着税收征管改革创新的逐步推进,一些新的分歧日益呈现,非常多的具体难题羁拌着改革创新的过程。
在这里,小编就现行标准税收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及怎样根据进一步改革创新处理这种难题作一点浅显讨论。
一、新的税收征管方式运作全过程中碰到的一些突显难题对比国税总局“以税务申报和改善服务为基本,以互联网为借助,集中化征缴,关键监管”的新税收管理方式规定,根据两年来的工作中实践活动,小编觉得,现行标准税收征管管理机制关键还存有下列好多个层面的难题:(一)税务申报管理方法上的难题创建经营者“自核自缴”的申请规章制度是新的税收征管管理机制最重要的基本,也是推进税收征管改革创新的具体内容。
现阶段税务申报上存有的关键难题集中化主要表现在:一是税务申报品质不高。
因为经营者的缴税观念及其业务流程专业技能层面有一定差别,发生了税务申报不真正的难题,突显体现在零申报、负申请状况增加等;二是內部税务申报规章制度不绝健全,办理手续复杂,阶段较多,对经营者监管不到位。
(二)税务稽查的影响力与作用难题新的税收征管方式授予税务稽查十分关键的职责,并注重了其“头等大事”的影响力,但在具体运作中,受多种多样要素的牵制与危害,监管工作中“头等大事”的影响力与作用并沒有集中体现:一是监管能量相对性不够,资金资金投入较少,监管方式和武器装备尚需改进。
二是具体工作上“重征缴、轻监管”的意识依然存有,税务稽查的职责不足确立。
只高度重视了税务稽查对缴税个人行为的监督管理职责,而忽略了其对稽查个人行为监督制度和对具体行政行为监督管理的职责。
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财税研究102MODERN ENTERPRISE CULTURE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张如 国家税务总局兰陵县税务局摘 要 企业的税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经营是十分重要的,对于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需要税务管理人运筹帷幄,合理筹划,在目前急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为企业制定一套合理的税务管理模式,为企业稳定发展带来保障,文章旨在分析目前企业税务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 企业 税务管理 问题分析 优化对策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21)34-102-02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水平提高,对于企业的税收管理也愈加严格。
因次企业内部制定完善的税务管理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对于国家税收方面政策调整的敏锐感知,并适时调整企业内部的投资方向,是有效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目前来看我国的企业税收管理已经趋于成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问题,只有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对策分析,才能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一、企业税收管理的概念企业税收管理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利用税收法律的优惠政策进行一系列的合理、合法避税行为。
企业通过合理避税来达到减少税收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需要明确的是企业税收管理是一种合理、合法的现象,企业内部设立税务管理人员是极为普遍的,这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企业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企业税务管理理念的淡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税务管理,但目前我国企业重要问题是对于税务管理理念的淡薄,很对企业没有对于税务管理研究的意识[1]。
很多企业负责人仅仅认为将公司内部的财务工作做好了,按时做好财务报表,照章纳税,甚至对于避税的理念缺少深入了解与认识,财务人员的税收管理知识相对比较匮乏,这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在严峻的国际形势下,企业除了从浅表层面进行缴税纳税外,还要对当前国家税务政策进行深入研究,对国际的经济形式进行有效预测,提出合理的税收管理方案,来使企业很好的应对国家金融危机下对于企业税收的基本要求。
浅谈如何提高税收预测分析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税收预测分析水平税收预测是增强组织收入前瞻性的重要工作,在提升调控能力、掌握组织收入主动权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税收收入预测工作,其准确性也纳入了绩效考核,在工作中,如何提高税收收入预测的准确性一直是从事税收收入预测工作人员最关注的问题;一、目前税收收入预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税收收入预测手段落后;税收收入预测需要以大量的基础数据为依据进行梳理分析测算,而这些数据在金三中可以采集,但缺乏有效的分析整理手段;同时,税收预测分析所运用的数据基本上用人工采集,人工分析,数据利用率低,准确率不高,从而影响了预测的精确度;二税收分析数据来源不充足;真实、准确、完整的涉税信息是做好税收预测分析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税收预测分析数据主要来源于当期或者过往的入库数据,而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较少,依靠纳税人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较多;基于这样的数据作出的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三税收分析方法缺乏创新,内容单一;一直以来,税收预测分析方法始终停留在各税种的完成对比上,对行业分析发展态势不明确,对一些重点税源发展变化态势把握不够,对一些重要增减税收因素分析不透彻,往往只看到问题的表象,只是就税收分析税收,就数字分析数字,缺乏深层次的实质性分析内容;具体表现为:一是分析报告千篇一律,对管理决策没有价值;二是对经济、政策、征管三大因素缺乏量化分析;三是对重点税源的税源质量和变化趋势分析力度不够;四收入预测准确性受计划考核影响因素较大;从计划编制原则上讲,税收计划的编制要在税收收入预测的基础上形成,但税收计划的分配与下达并不以税收收入预测为基础,而是与政府的财政预算有关;对税收计划完成情况考核的刚性,也使税收收入实际完成数更接近于税收计划,而考核收入预测准确性往往是与实际收入数相比,也迫使预测数向计划数“靠拢”,或努力使实际收入数向预测数“靠拢”,从而使税收收入的预测失去了独立性和客观性;二、提高税收收入预测准确性的措施和方法一科学分工、分组预测;针对税源实际,科学划分区域,各县市区局成立专门的税收收入预测小组,每月至少深入重点企业一次,对企业的产、供、销等生产经营状况密切跟踪,全面掌握税收收入变化的因素,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分析预测,及时发现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税收征管的薄弱环节;二建立税源预测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分析会议,集体研究所采集企业信息及分析预测结果,就纳税人户籍管理、户数变动和当月预计收入情况以及税源管理、组织收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进行专题汇报,再由税收计划岗对相关指标和内容进行审核和汇总,进一步拓展税收收入分析预测的深度和广度;三完善社会协税制度;加强地方各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建立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机制,确保收入预测数据更全面;到发改委、财政局、统计局等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了解相关经济发展计划及进展,不定期召开国税、地税、财政联席会议,交换信息;通过与各部门的联系,收集各部门的经济数据,以此加大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监控,使预测数据的结果更为准确、科学;四健全重点税源信息采集制度;充分利用重点税源报表,加强对重点税源、项目的监控预测,把重点放在对企业的走访调研上;通过对重点税源、重点项目实地考察、纳税评估、跟踪管理、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实行全程监控,及时把握企业项目进度和项目变化情况,摸清税源增减变化情况,防止因情况不明而影响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增加收入预测的前瞻性和准确性;五建立税收预测分析人员培训机制;做好税收预测分析,人员的素质是分析工作的根本保证;因此,当务之急是建立起预测分析人员的培训机制;通过经常化的定期培训,逐步提高预测人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预测分析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开展经常性的经验交流,不断开拓分析思路,切实加强税收分析人才队伍建设,从而为组织收入工作赢得主动和先机;。
基层工作经验交流:浅谈如何做好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工作
基层工作经验交流:浅谈如何做好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工作基层工作经验交流:浅谈如何做好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工作基层工作经验交流:浅谈如何做好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工作几千年的税收发展史,赋予了税收本身更加丰富和广泛的内涵。
作为当代一名税务工作者,在以聚财为国为己任的同时,时代也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一名基层县局的“一把手”,结合多年基层工作经验,从当前基层工作实际出发,谈一谈做好当前基层税务部门工作:一、抓好税源管理,强化监控,扎实开展组织收入工作一是做好税收分析工作。
为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由计统部门组织定期召开一次收入分析会,听取下一级单位收入情况汇报,详细分析组织收入工作中有利不利因素,及时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据此有针对性的完善征管措施。
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典型行业、典型企业调查,探索征收管理模式。
通过调查,形成适合本地有效的征收管理模式。
如我县主体税源铁矿业,几年来通过探索实践,对铁矿业实行了abcd四级分类管理模式,完善的管理模式有效防止了税款流失,确保了税款足额入库。
“十五”期间宽城县国税收入总量达到63807万元,年平均增长180.5%,特别是近几年来跨越程度较大,税收突破亿元大关,突破3亿元,税收可突破4亿元,收入的高增长正是与完善的征收管理模式是分不开的。
三是加大重点税源监控力度。
宽城县局将年纳税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全部纳入县局监控管理,年纳税5万元以上企业全部纳入分局和税务所将监控管理,并要求各级负责人和每一名税收管理员要经常深入企业,随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及时制定堵漏增收措施。
四是要深入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
就宽城县局而言,全局在职干部70人,税收管理员人员仅为21人。
年龄结构偏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因此应重点加强税收管理员队伍建设,充实税收管理员力量,选拔熟悉税收业务、具备一定的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知识、责任心强的税务人员担任税收管理员。
并应实行能级管理模式,实行按级取酬,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促进税收管理员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到位。
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4年03月18日税收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税收风险管理是国家税务总局根据新时期税收事业的总体要求和税收征管工作的实际情况,着眼强化税收安全、降低征纳成本、推进依法治税、促进纳税遵从提出的一项举措.随着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征纳双方的博弈冲突日见凸显.税务机关科学管理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税收执法服务的标准逐渐精细,纳税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意识日渐加强,税务干部的行政行为和执法行为时刻接受社会各阶层的监督和制约,税收征管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现实的税收征管工作中,不断提高税收风险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是值得我们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一、税收风险管理的主要内容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特点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税务机关是具体的管理部门,其工作职责是对纳税人的实际经营和纳税情况进行监督、为纳税人提供服务,以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和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税收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都在研究探讨的新的税收管理模式,其含义是:将现代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旨在应对当前日益复杂的经济形势,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税收执法风险;实施积极主动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征收成本,创造稳定有序的征管环境,是提升税收征收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益探索.二、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只要涉及到风险就一定是难点.税收风险管理处于探索阶段,受制于主观认识水平和客观条件瓶颈,实践中还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税收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一税收风险管理在技术力量、法律保障及信息数据共享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技术力量的薄弱.风险管理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税收风险管理与数学发现密切相关,基层税务机关要进行风险管理,首先要有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否则就无法衡量税收风险管理的成效,也无法确定风险管理的重点.而要建立并随时修正数学模型,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提供技术上的保证,这也是开展风险管理的基层税务机关所不具备的.二是法律基础的薄弱.现阶段,风险管理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法律法规的支持,风险管理虽然以内部控制为主,但其信息的获取往往涉及其它单位和个人,这就需要有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三是外部环境上的欠缺.风险管理的必须依靠大量正确的数据信息,而最有说服力的数据信息往往不是纳税人自己提供,而是来源于第三方的数据信息.第三方信息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支付制度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等方面,目前,银行卡支付仍未普及,存在大量的现金结算,另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欠缺.二风险管理模型未建立与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一是税收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尚未建立,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管理主要是以指标为主,风险模型的研究不够深入.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的开发水平及整合水平不高,有效的信息资源未能得以充分利用,信息缺乏指导性或针对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散乱信息多,提示问题信息少;提出问题、给任务型信息多,指方向、给方法型信息少;单个信息分析多,信息综合分析少;二是税收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对如何从制度上确定风险评估的主体、程序、标准和评估结果的应用缺乏系统的操作办法,对风险管理任务的下达和完成缺乏统筹安排,导致风险管理形式重于实质,风险管理结果应用水平较低,互动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风险案例和模型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缺乏实战的风险指标特征体系的指向性不强,还不能完整准确地反映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分布情况,无法有针对地抓住重点开展风险的应对.三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与权力过于集中.现行基层税务机关主要采取行业和规模相结合的户籍管理模式,对中小微企业的管理仍以属地分片、分责任区管理为主的拉网式、粗放型管理方式,对所有的纳税人实施均衡管理,缺少完整的风险管理机制,缺乏管理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一是税源控管缺乏针对性.目前,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方式仍然较为粗放化,基本上采用人海战术,依靠税收管理员“人盯人”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种全面撒网、不分轻重的牧羊式管理方式缺乏对税源控管的针对性,致使管理效率低下,征纳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税收管理员“权力过于集中、缺乏监督制约”的弊端.尽管税收管理员制度设定了双人上岗、定期轮岗等条款,同时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不直接从事税款征收、税务稽查、审批减免缓抵退税和违章处罚等工作”,但在很多涉税事项的审批过程中,实际上完全依赖税收管理员的初审意见,后续的审批环节基本上流于形式,因此,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对那些自我约束力较差的税收管理员存在着以权谋私和谋求个人私利的操作空间.四税务管理人员少与纳税人日趋增多的矛盾.当前税收管理中存在着“一多一少”、“一高一低”两大矛盾,即纳税户多而税收管理员少、税收管理要求高而管理员平均素质偏低,纳税人的数量逐渐增多,造成税收管理浮于表面,管理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限制.一是从纵向来看,各层级之间存在“多头管理、多头下任务”的状况.现行的管理体制呈现“倒金字塔”结构,上级税务机关各项管理任务下达的分散性和随意性,导致基层税务机关人员疲于应付、无所适从,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降低了工作效率,加重了税收管理员和纳税人的负担.二是从横向来看,税务机关内部协调配合不够.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相互脱节,税收征管、税源监控、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各环节之间业务衔接不顺畅,没有实现有机的联动,阻碍了税收征管整体效能的发挥.虽然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一站式”服务,有效减少了纳税人多头跑的情况,但是内部流转的有序性值得商榷,业务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各部门间相互推脱的情况仍然存在.三、税收风险管理的建议深入落实税收风险管理,需要解决税收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抓好认识、人才、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建设,才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同时,也应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进行涉税风险分析评估,引导纳税人进行自我审核、自我约束、自我修正.一积极稳妥推行税收风险管理.将税收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征管工作,实行事前预警、事中监控、事后督察,建立统一的税收风险管理平台,最大限度地防范税收流失,规避执法风险,降低征收成本,是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目的.一是加强事前预警.就是通过强化税收分析来有效识别和定位税收风险,依托税收征管软件平台,有效采集内外部数据,梳理各项税收风险点,设置与实际税收征管工作相适应的预警指标,落实分析制度,为实施有效管理提供指引和方向,提高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风险预警能力.二是加强事中监控.就是通过税收分析确认税收管理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结合企业性质、行业类型等因素,将各项风险指标予以组合,建立风险管理模型,实现常态化、动态化的监控,并根据风险提示和相应的疑点数据,采取应对管理措施.三是加强事后督察.就是因事前、事中税收风险管理中无法识别、控制或者人为因素造成税收管理中存在漏洞、不当或者过错的基础上,通过事后督察的方式,对税收管理全过程进行核查,发现问题的及时整改补救,同时落实责任追究,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四是建立管理平台.探索和建立“融预警、监控、督察于一体,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管理为目的”的税收风险管理信息化系统,来实现税收风险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动态化和信息化.二强化税收风险监控分析.加强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风险监控分析是提高风险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一是建立多层级的税收风险分析制度,风险分析应按照“分工负责、多次分析、人机结合”的原则,明确分析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合理设置岗位,深入开展各层次的税收风险分析.二是建立“上下结合”风险识别制度,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级税务机关风险管理办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要自上而下通过电子档案及风险评估系统发现发布风险信息和应对任务;另一方面就是要有效调动中小微企业财务人员主动发现、采集风险信息,自下而上地汇总、上报风险信息,增强系统发现发布风险的能力和准确性,形成风险信息上下畅通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要突出基层局风险管理办的再分析作用,在区局初次分析,地州局二次分析的基础上,基层税务机关的风险应对人员要重视实施应对前的案头分析工作,充分运用纳税人征管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第三方信息以及纳税人具体情况和历史处理信息实现涉税信息的横向、纵向分析,判定问题的具体所在和应对工作的重点及方法.三加强税收风险管理控制.通过税收风险识别与评估,针对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结合行业风险管理模型,制定有针对性的税收管理办法.做到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制、监控目标和监控措施,实施动态跟踪、重点核查、行业评估.实行“点、线、面”结合管理的方法,确定重点管理的企业、重点监控的行业,对高风险企业有计划地实施纳税评估、税务检查,强化动态监控.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税源管理联动机制,实现由排除风险点到治理风险面、控制风险源的转化,发挥税收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实现对税源的长效管理.四突出税收风险分类管理.依据不同的税收遵从度,确立分类、动态、个性化的管理服务机制.对待不同风险级别的纳税人,应按照“一般风险一般管理,较高风险重点管理”的原则,税收管理中税务人员对纳税人的介入程度应有所区别.对风险级别较低的纳税人,采取频率和深度不同的常规管理措施,如案头分析、辅导、巡查等服务性措施;对风险级别较高的纳税人可使用约谈、实地核查和税收检查等措施,已达到实行税收风险管理后,使基层税务机关根据辖区内不同风险级别纳税人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主动调整、合理安排征管力量,有重点地强化对高风险级别企业的监控和管理,从而使有限的税务人员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增强和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五深化纳税评估工作.充分运用各类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积极开展纳税评估工作,通过纳税评估评价和估算纳税人的实际纳税能力,并为其提供自我纠错的机会,提高税法遵从度,落实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促进纳税人自我管理涉税事务,不断提高纳税遵从度,以达到强化税源管理,优化纳税服务,降低税收风险,减少税款流失,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目的.综上所述,构建科学的税收风险是一个全方位和系统的过程,它应在高效风险考核机制的制约下努力提高风险人员的综合素质,共同促进税收风险管理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提高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
浅谈税收遵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浅谈税收遵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摘要:税收遵从问题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要实现完全的税收遵从几乎是一个不可企及的目标。
我们可以从那些影响纳税人遵从决策的因素中,找到有效的方法,使税制设计和税收环境都能发挥其促进作用,尽可能减少实际的税收不遵从行为,提高税收遵从水平。
本文主要是从影响纳税遵从的利益刺激、税收知识、纳税遵从成本、税收制度以及社会舆论这几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提高纳税遵从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纳税遵从;影响因素;对策一、税收遵从的含义所谓税收遵从(也叫纳税人遵从或纳税遵从),就是指纳税人遵照税收法令及税收政策的规定和要求,在法定的时间内,如实向税务机关申报并缴纳应交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行为。
美国科学院(NAS)对税收遵从的定义是:符合申报要求的税收遵从是指纳税人依照纳税申报时的税法和议会的规定,及时填报应填报的所有申报表,准确计算申报纳税义务。
税收遵从的核心体现在及时申报、准确申报和按时缴纳三个基本要求。
反之,纳税人不申报、不及时申报、不如实申报、不按时缴纳税款,以及不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管理等行为就是税收不遵从。
税收不遵从有蓄意不遵从和非蓄意不遵从之分,前者是纳税人主观上就不愿意遵从税法;后者是纳税人主观上愿意遵从税法,但由于计算错误或其它客观原因,导致申报或纳税的结果不遵从税法。
不管是蓄意还是非蓄意,都是税收不遵从行为。
从狭义上说,税收不遵从行为常指偷、逃、骗税等有意违反税法的行为。
二、税收遵从的分类西方税收遵从理论将纳税人行为划分为遵从和不遵从两类。
纳税人遵从行为分为防卫性遵从、制度性遵从、自我服务性遵从、习惯性遵从、忠诚性遵从、社会性遵从、代理性遵从和懒惰性遵从8个类型。
纳税人不遵从行为划分为程序性不遵从、无知性不遵从、懒惰性不遵从、自私性不遵从、象征性不遵从、社会性不遵从、经纪人不遵从和习惯性不遵从8个类型。
有学者在对我国纳税义务人行为方式进行研究时,整理和提炼了西方同行在税收遵从问题上的一些研究成果,将原来有些重复的分类形式进行了集中性的归纳,对决定税收遵从的因素较宽泛的表述进行了符合中国“本土化”的解释,最终将税收遵从归结为防卫性、制度性和忠诚性遵从三种类型,将不遵从划分为自私性、无知性和情感性不遵从三种。
浅谈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
UAN ZHUO LUN TAN圆桌论坛Y- 174 -财政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对其税收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调整。
但是,中国的财税政策仍然存在缺陷和漏洞,这正在降低中国财税工作的工作水平和效率,并影响中国的财税工作。
财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为确保财税事业的顺利进行,国家对现行财税,国家税收制度和财税监管进行了适当的改革。
财税预算机制和财税支付制度,可以有效地防止企业偷税漏税,确保国民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财政税收改革的必要性(一)有效提高税收管理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领产业体系和宏观经济调整的税收管理水平在有效改善经济结构、供需平衡、收入分配以及加强市场经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改善税收管理是财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的财税管理方法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而改善财税管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避免财务风险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之间频繁的经济往来,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渗透程度逐渐增强。
为了有效规避金融风险,有必要从以下两点入手,加强财税体制改革,为了促进新时代税收事务的有效进展,有必要引进先进的国外管理经验和税收技术。
在宏观经济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中,必须考虑财政风险和财政影响,由于财政税收的健康发展与减少财政风险密不可分,因此有必要进行财税政策改革。
(三)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通货膨胀引起的供需失衡使中国经济逐渐下降。
同时,生产成本的迅速上升和其他国家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我国经济下降。
由于成本过高,价格继续上涨,居民似乎对消费特别被动,巨大的生活压力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浅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具体需求自21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需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以改变新的发展方向。
税制改革是重要环节,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它以互联网商务为运营模式,以阿里巴巴、京东、顺丰速运、韵达、申通等物流业务呈现了社会经济形式的各种发展形式。
浅谈消费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消费税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我国的消费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中心设置的税种,是与实行普遍调节的增值税配套。
为体现国家对某些产品进行特殊调解而设置的。
实行至今14年中,在调解消费结构、抑制超前消费、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这期间,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虽然做了一些调整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笔者在分析了我国消费税目前存在的问题后提出完善消费税体制的一些具体措施。
标签:消费税法征收范围价内税价外税WTO规则我国的消费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中心设置的税种,实行至今14年中,在调解消费结构、抑制超前消费、正确引导消费方向和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经济发展,消费税在征税范围、税目设置、税率结构等存在于现实不合拍的地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于2006年3月联合下发通知,对消费税进行调整。
一、消费税存在的问题1.消费税法制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尚无整个消费体系的基本法,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外,更多的是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制定的税收制度,立法层次有待提高,法律效力有待强化。
现性消费税征税范围不尽合理:(1)征税范围”越位”将某些生活必需品和生活资料纳入征收范围。
烟、酒及酒精、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焰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等十一种商品。
如黄酒、啤酒、日常化妆品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或常用品。
通过多方面的调查分析,笔者认为应予以停征的部分税目:①应根据现行消费状况,停征原来属于高档消费品,现在属于一般日常用品的消费税,例如雪花膏、面油、洗发水、发乳等低档护肤护发品。
②将黄酒及薯类白酒从课税品目中删除,降低低收入阶层的税收负担。
③对汽油和柴油实施开征燃油税,在消费税课税品目予以删除。
(2)征税范围“缺位”,缺乏抑制超前消费的手段。
在最近一次的消费税调整过程中,尚未将一些高档消费品如高档家具、高档住房和消费行为如夜总会、酒吧、网吧等高档消费场所纳入征税范围,依然使消费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的得不到发挥到位,缺乏抑制超前消费的手段。
浅谈税收筹划风险原因及对策
浅谈税收筹划风险原因及对策税收筹划是企业进行经济活动时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合法的手段减少纳税负担是企业职责和权利。
税收筹划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需要企业充分了解和应对。
本文将从税收筹划的风险原因和对策两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给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税收筹划的风险原因1. 法规变动风险税收法规是动态的,政府随时可能调整税收政策,包括税率的调整、优惠政策的取消等。
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对相关法规进行准确了解,以避免因法规变动而造成的税收风险。
2. 风险评估不足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如果没有充分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可能造成未来税收风险的积累。
企业可能因为税收筹划而降低资产和利润的申报,从而导致未来的税收漏税问题。
3. 税收筹划失误税收筹划需要严格遵守法规,并且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辅助。
一旦筹划失误,可能导致企业被税务部门处以罚款,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4. 不当操作风险税收筹划需要严格操作,一旦出现操作不当或失误,可能对企业造成严重的税收风险。
企业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如果操作不当可能导致税收风险。
5. 监管风险税收筹划需要遵守监管部门的规定和审查,一旦企业的税收筹划被监管部门质疑,可能会导致企业陷入税务调查和处罚的风险。
二、税收筹划的对策1. 与专业团队合作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与专业的律师、会计师、税务顾问等团队合作,进行税收筹划方案的设计和执行,以最大程度地规避税收风险。
2. 准确把握法规企业需要时刻关注税收法规的变化,及时了解政府发布的各项税收政策,以避免由于法规变动而导致的税收风险。
3. 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税收筹划的监管和管理,提高筹划的合规性和稳定性。
4. 加强员工培训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税收筹划培训,提高员工对税收筹划的法规意识和操作技能,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税收风险。
5. 主动沟通和合作企业需要与税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及时向税务部门报告相关资料和情况,减少税收筹划受到监管部门质疑和处罚的风险。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税收分析是税收理论和税收工作实践中被广泛应用的一个效能工具。
税收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税收与经济的适应度,通过税收分析,能够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日常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推进税收征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程。
对反映和检验税收征管的质量与效率、反馈和监督税收法律政策执行情况、保障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税收分析既是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征管、监控税源变化、评估税收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方式。
目前,税收分析总体上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效果还不太理想,和新时期税收与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目前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县级局存在对税收分析工作重视不够,相关部门参与分析不够的现象,税收分析仅限于由计会岗位人员独立完成撰写任务。
(一)税收管理人员参与税收分析的意识不够造成分析依据不充分。
税收管理员工作在税收征管的最前沿,能够充分掌握所管辖的各行业、各部门的税源变化,但往往税收管理员或是没有深入实际调查,或是懒与动笔,或是敷衍应付,不能够为计会部门提供详尽的分析、预测的可靠依据,而计会岗位人员对税源管理又不熟悉,与实际业务联系很少,造成税收分析缺乏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现状。
(二)税收分析中“就数字论数字”现象不能揭示内在规律。
有些税收分析通常是大量的数据堆砌,却缺乏产生这些数字的充分理由。
这样的税收分析不能揭示组织收入工作中存在的内在的主要矛盾及问题,不能很快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弱化了税收的预测、指导作用。
(三)税收分析“八股文”定式的存在影响税收分析的质量。
现阶段的税收分析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存在公式化模式分析的误区,束缚了税收分析人员的创新意识,使税收分析不够深入、角度不新、内容没有深度、千篇一律,不能够准确分析出增、减收入的深层次的原因,不能充分反映某一时期税收征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税收分析中“以偏概全”影响分析质量。
浅谈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财税研究Finance and Tax 一、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对旧村改造项目回迁安置用房涉及税款征收不及时(1)税收政策可操作性不强,征纳双方对计税依据存在不同理解,甚至在地税部门内部也未达成共识。
(2)房地产企业通过转嫁税负逃避纳税义务。
某些房地产企业钻法律、政策的空子,通过签订合作开发协议将税负转嫁给村(居)委会,法定纳税主体与名义纳税主体互相推诿、扯皮,造成所涉及税款征收不及时。
(3)房地产企业存在攀比心理。
目前除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及部分被税务检查过的企业外,房地产企业回迁安置所涉及的税金大部分未缴纳,企业间存在攀比心理,有的企业甚至寄希望于政府会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
四是旧村改造项目前期投入较多,涉税金额较大,加上近年来国家加大房地产调控力度,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面临资金紧缺、周转困难的问题,不能及时申报、缴纳税款。
2.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不到位(1)在纳税义务起征时点的选择上,应从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
但审计发现,还是有部分企业以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登记时间作为起征时点,从延伸审计的情况看这两个时点少则相差几个月、多则几年,这期间所涉及的税款形成了征管“盲区”。
(2)在计算方法的选择上,部分企业人为简化计算方法,在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分割计算过程中,不是按月比例扣除法,有的按年扣除,有的按季扣除,以达到少申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目的。
(3)在纳税义务终结时点的选择上,部分企业不以房屋交付时间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终止时间,而是在预收购房定金或预收部分房款时就视为产品实现销售,减除相应土地面积。
上述做法造成了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均不同程度存在少申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情况。
3.市政建设配套费涉及契税普遍未征收(1)根据《关于认真做好地方财政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征管职能划转工作的通知》,自2011年3月1日起,某省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征收管理职能由财政部门划转至地税部门,此前由财政部门负责。
浅谈县级税收收入困境及对策
浅谈县级税收收入困境及对策作者:魏立来源:《卷宗》2019年第09期摘要:县级财政是国家财政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其不仅承担着相应级别的行政事业资金供给,更重要的是承担着支持区域经济,工农业生产和社会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资金支出重任。
然而,目前县级政府是我国各级政府行政级别中财政自给能力最低的机构。
许多县政府入不敷出,甚至还存在着较大的债务。
县级财政困境不仅限制了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而且很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公共财政目标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
因此,笔者希望通过研究当前县级财政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县级财政;税收收入;困境;对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和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大部分县级财政收入也在增加。
但是,随着财政收入的增加,县级财政问题并没有因此得到缓解和改善。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县级税收困难问题十分普遍,使县级财政难以发挥相应的公共服务功能,并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我国县级财政的现状,研究县级财政税收收入的困境和原因,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县级税收收入陷入困境的因素分析1.1 营改增税收政策的影响实施全国范围内的营改增税收政策,其目的是确保所有行业的税负都能减少而不增加。
2016年,全国范围内的税收改革减税超过5000亿元。
在这种环境下,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县级的税收收入将受到很大影响。
在纳税人数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着经济形势的下行,县级财政的税收收入面临很大困难。
1.2 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影响在原营业税制度实施期间,小微企业免征额和个体工商户的起点为2万元。
税改之后,这一额度上升为3万元,此项政策的调整使得县级财税收入同期下降10%以上。
与此同时,随着税收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实施,促进小微利企业发展和改善民生,国家税收收入将继续下降。
此外,受企业所得税新政策的影响,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3%下降到25%和20%,大大减少了企业所得税来源的存量和增量,并不断扩大县级财政收入的缺口[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税收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或一个层面或某个企业的税收收入与经济指标比例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科学、精细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税源底数和潜力,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加大征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税收收入。
一、目前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近年来,从总局、省局到市、县级局领导都非常重视税收分析工作,各地也为开展税收分析工作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目前的税收分析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思想观念、分析机制、分析方法和手段、分析内容、分析基础资料和分析队伍建设等方面受传统意义上的税收分析工作束缚,没有跳出“就数字论数字、就分析开展分析”的僵化模式。
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市税收分析工作前进的步伐,具体主要表现在:1.受税收计划管理制约,对税收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受传统以支定收的计划分配财政机制影响,存在单纯收入任务意识,认为只要收入完成,就一好皆好,认为税收分析只是分析是否能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就可以了,缺乏对税收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分析重视不够,税收分析制度落实不够,税收分析及预测中的人为因素明显。
比如:大多数基层领导认为县(区)地域有限,经济规模和总量较小,开展宏观税负分析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不少基层单位的税收分析员仍习惯于过去简单的数据对比分析,对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经济、政策及征管因素揭示不深、不透,导致组织收入工作被动,无所适从。
2.税收分析内容单一,分析方法僵化税收分析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内容包括五大方面:一是宏观分析。
从分析税收收入与GDP关系入手,选择各税种宏观税负及其增减率作为分析指标,从地区、行业、纳税人类型、时间等角度进行分析,主要包括GDP与税收相关性分析、消费结构与税收收入结构分析、投资与税收分析、税收负担分析等。
二是税收收入分析,包括税收计划完成情况分析、税款结构分析、税收收入分布分析、税收收入发展趋势分析等。
三是税源综合分析,从税务登记户数和税款申报征收入库情况入手,分析税务登记的结构、组成、分布、异常变化、趋势和时序变化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税务机关、纳税人、行业、登记注册类型、应征税款、征收税款和入库税款等税款正常和异常运行的规律。
四是稽查分析,从案件数量、发案率、立案率、结案率、案件审理率等指标分析稽查任务完成、税务处罚入库等情况。
五是重点税源分析,对税收增减变化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财务报表、生产经营状况、主要产品的产销量和库存变化、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改造情况、税款的申报、征收、抵扣、入库、欠税以及税收优惠政策执行等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掌握重点税源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当前,我市的税收分析仅停留在税收收入分析及重点税源分析层面上,分析面较窄,分析内容不全,分析手段落后,分析方法简单,税收分析往往是就税收分析税收,就数字分析数字。
特别是CTAIS软件对税收分析的支持很薄弱,没有建立功能较全的税收分析应用平台,表现为查询方式单一,分析指标不完善,缺乏筛选比对功能,更使税收分析数据采集、分类、汇总工作困难重重。
税收分析工作信息化程度低,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分析质量。
3.税收分析基础数据不实不全税收分析内容牵涉广,要求分析人员必须掌握大量的、真实的经济税源变化情况,掌握税收计会统数据及其它相关联的涉税信息,这也是做好税收分析的基础。
而目前各项基础材料不实不全,造成了税收分析质量不高。
一是税企双方拥有信息不对称,局限了基础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税务系统信息数据收集比较薄弱。
如征管软件中,目前重视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表、税款入库等数据收集,而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银行存款等大量数据采集不完整,有的项目即使采集,也由于缺乏相关应用软件无法使用统计分析功能。
纳税人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其提供的各种报表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或多或少会打折扣,必然影响税收分析的质量。
二是由于部分基层税务干部自身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审核把关不严等原因,造成进入CTAIS系统的一些基础数据不准确、逻辑关系错误,如:税务登记项目不完整、行业品目签定不准确等。
尽管经过多次数据清理,有些问题仍然屡禁不止,这些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税收分析的质量。
4.税收分析人员匮乏税收分析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分析,在收集大量的涉税信息资料、明确分析内容和方法后,最终要落实在分析人员的综合、概括、提炼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上。
如果分析人员不懂政策、不懂经济、不懂税收业务,脱离宏观背景,就不会产生合格的税收分析,更不要说高质量的分析。
而目前我市的现状是基层单位的专职税收分析员几乎没有,优秀的税收分析员更是凤毛麟角。
特别是今年以来人员缺少尤为严重,这是因今年开始我系统不再续聘协税人员,人员变动较大,且近期人员轮岗调配也使原来的税收分析员流失,又未能补充新的业务骨干,因而税收分析工作未能跟上,税收分析质量更无从谈起。
二、提升税收分析工作质效的几点建议综上所述,税收分析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将其片面理解为收入核算部门或税收分析员的职责。
这一工程涉及到各级税务机关不同岗位的相关人员,而且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理解与配合。
为此,要切实提升税收分析工作质效,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转变观念,高度重视税收分析工作1.各级领导要彻底改变过去为完成收入而作税收分析的传统思维方式,高度重视本单位的税收分析工作,加强对税收分析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相关部门(包括本系统内如征管、税政、稽查、税源管理、大企业及所得税等,以及外单位如工商、财政、地税、统计、发改委等)的工作协调。
2.要牢固树立“从经济到税收”的分析理念。
经济是税收的根本,离开经济谈税收,从计划到计划,从数字到数字,脱离税收综合性情况的分析,就会空洞乏味,导致分析思路不清,观点局限,对税收增减变化的原因不能切中根源。
因此,了解我国宏观经济大局,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趋势,掌握本地区经济发展动态和经济信息,对税收分析至关重要。
(二)要拓宽税收分析思路,改进分析方法,充实分析内容开展税收分析就是要通过宏观看微观、通过行业看企业、通过问题看管理、通过客观看主观,要始终坚持眼睛向内,从征管上找原因,从主观上找不足,拓宽税收分析思路,改进分析方法,实现税收分析由税收进度、增减情况等简单对比分析,向宏观税负、增长弹性等反映征管质量情况分析的转变,要结合税源特点,运用图表分析、对比分析、因素分析、数列分析,采用宏观税负、弹性系数、纳税能力评估等多种方法,由表及里地进行综合分析,尽量使分析结果科学合理,对经济与税收工作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专题研究,注重税收负担、税收弹性、税源质量与税收产出关系、各税种收入与相关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
1.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的结合。
要通过宏观分析,清楚地了解辖区范围内不同行业、不同税种、不同类型企业的税收负担情况,从而找到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
微观分析要求我们在辖区内对税负明显偏低的地方,有疑点的企业、存在问题多的行业进行深入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管理,堵塞漏洞。
2.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相结合。
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在发展,纳税人的应税行为在不断运动之中。
因此,进行税收分析时,不能只就税收论税收,也不能只看静态数据,不看动态数据,要注意动态数据与静态数据的结合使用,坚持从经济看税源,从纳税人的发展看税源。
3.要做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定量分析是研究社会经济的数量方面,把握数量界限,提供数量依据的方法。
定性分析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深入解释数量的含义,对事物的性质作出判断的方法。
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长处,只有把它们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税收分析方法体系。
4.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相结合。
在日常分析中要结合企业产品产量、产品成本、销售情况、税收核算、利润等分析内容,综合运用基期对比分析、行业对比分析、指标逻辑关系推断分析等方法,通过同一户企业历年指标水平纵向对比和同一行业指标水平的横向分析,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相关指标的变化原因及税源的发展趋势,存在疑点的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评估,通过税收分析发现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原因,问题严重的要及时移交稽查部门立案查处,堵塞税收征管漏洞,净化纳税环境。
5.税收分析与税收信息化建设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CTAIS软件系统的依托作用,利用省局征管二期辅助软件中的税收分析、重点税源监控及入库监控等功能,批量收集、提取数据,通过分类整合、综合比对,产生及时、准确、全面的税收分析报告,做到人机结合,提高税收分析工作效率。
(三)要切实加强税收分析基础工作1.要提高数据质量,扩大信息量。
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税收分析工作有效进行的基本保障。
离开了数据的真实准确,税收分析工作就失去了发言权,成了无源之水,因此,要特别重视对数据质量的管理。
我们认为,要切实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就要建立严密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着重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及时准确地采集有关数据。
按照统一标准录入、整合有关数据,减少因主观原因导致的信息失真。
二要严格数据审核。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逻辑和真实性检验,把好数据进口关,确保信息质量。
三要明确职责分工。
收入核算部门是税务机关数据管理的职能部门,对数据质量负有直接责任,有权指导、监督其他部门的数据采集工作;其他数据采集部门要按照分工确保采集数据准确无误,对新增数据要及时提请收入核算部门制定统一标准;对数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收入核算部门和采集部门要相互配合,及时修正。
四要加强监督考核。
各级税务机关要定期对数据质量情况通报和考核,对在信息采集和传输中弄虚作假,或因责任意识不强导致信息出现重大失真的行为,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五要搞好相关部门配合,扩大信息量。
主动与系统内的相关部门及外单位(上述已提到)建立长期和良好的数据传送机制,做到方便快捷地从各方获取有关纳税人生产经营、资金运转及供销状况以及本地区最新的经济和行业发展等信息数据,确保及时、完整、准确地取得纳税人的相关经济指标数据。
2.要做好税收分析建档和应用工作。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建立税收分析档案,将影响收入变化的重大因素全面、完整、系统、真实地记入档案,不断提高档案质量。
同时充分运用档案资料对收入情况进行连续、系统、深入地分析,为深化分析和加强征管服务。
3.要积极开展调查研究。
当前,影响税源和税收变动的因素日趋复杂。
因此,税收分析要紧紧围绕主要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对重点经济区域、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经济税收情况的调查研究,揭示税收增减变化的内在原因;加强政策执行情况调查(如固定资产进项抵扣、增值税起征点提高等),及时反映各项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评价和反馈政策实施的效果;开展征管成效调查,研究各项征管措施取得的成效及其对收入产生的影响,促进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