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实践研究。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别是信息技术与化学微观的、抽象的知识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资料展示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促进化学学科与其他学科渗透的整合,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反馈调查。本文应用了对比法、观察法、课后调查反馈信息等多种手段充分的证明了信息技术与高中理科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是非常有效,是可以极大的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科学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化学教学;有效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224-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学习工具。”信息技术与高中理科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是当前我国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中
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在我校实现有效整合呢?我们学校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一线教师一人一台电脑,为实现信息技术与高中理科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提供了方便条件。在我校承接的《信息技术与高中理科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科研课题的带动
下,我开展了自己的一些探究。我设想了一套方案:首先提出一些传统教学不易解决的问题,把它搬到多媒体课件上。然后用两个平行班对比教学,通过成绩对比、课堂气氛观察、找出优缺点。最后抽样调查证实了我的实验教学是比较科学的,那么,我以书面的方式把自己实验教学过程整理出来,仅供参考
1.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微观知识的有效整合
高中化学教师都知道,化学反应原理中的化学平衡理论既难教有难学。因为微观粒子运动是肉眼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只要掌握了食盐溶于水后建立的溶解结晶平衡,后面的教学会简单的多了。于是我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班教学。六班平时成绩不错,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我讲解溶解结晶平衡时给他们看得挂图,反应一般,由于比较难有几个学生出现了溜号现象。然后对于十四班我学生平时比较沉默,我选择了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模拟溶解过程。当画面上出现nacl晶体投入水中。一方面在水分子作用下nacl晶体表面的na﹢、cl﹣进入溶液中,另一方面溶液中的na ﹢、cl﹣受到nacl晶体表面的cl﹣、na﹢吸引重新回到晶体表面。这样就形成了动态平衡的认知度,一节课下来十四班同学表现得比较踊跃,效果很好。
2.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
2.1有毒有害实验:如cl2。为了更好的说明cl2有毒,我在多媒体上插入很多cl2泄漏的危害图片,还设计了动画演示一只蚂蚱不小心跳进了氯气的集气瓶中毒死的过程。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氯气
有毒可以印象深刻一点,接下里在讲解cl2化学性质是我也是选择幻灯片放映下的视频播放,课堂气氛非常有效。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我本人的激情也提升了,教学双赢。接下来我们看一下课后氯气小测验成绩对比:十四班用多媒体及格率80%,六班没有用多媒体及格率65%,具有说服力。
2.2模拟反应剧烈的实验:na与h2o反应实验现象很重要,浮、熔、游、嘶嘶、红。其中熔这一现象容易被学生忽略,因为反应很快,也不能要所有的同学直视烧杯。关于这个难点我截取了这个反应的平面图展示在媒体上,比较直观。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并通过计算机演示,学生可以观察到有序规范的实验操作,清晰的实验现象,又避免了有害气体污染。以上实验有力的证明了,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整合有效。
3.信息技术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整合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如在讲授酸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酸雨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可通过因特网获取有关国内外酸雨研究的最新资料。学生通过网络浏览器查询各种信息,调用网上的资源来自学,同时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参加有关问题的讨论或请示教师的指导。从而,使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他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还可以通过网上聊天室、bbs论坛、e-mail 邮箱、班级校友录论坛等
等,甚至可以用上通讯工具如电话、手机短信等,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开展研究性学习,同时可以把网上学到的知识输入电脑,与全班同学共享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有了动力,发挥了创造精神,实现了学习的自我反馈。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面向全体学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增进友爱,既学会知识,又学会做人,也使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和知心的朋友。
4.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整合
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参考文献:
[1]敬祖禄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初探. 沙坪坝区教
师进修学院
[2]中学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及优势
[3]刘曼,冯建飞 .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