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文言文 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

合集下载

自考古代汉语 译文

自考古代汉语 译文

1、21页《夫子至于是邦也》译文:子禽问子贡说:“孔老夫子每到一个国家,一定与闻政治,是他自己要求的呢?还是国君们要他过问的呢?”子贡回答说:“先生以他的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而得到,他要求的方式大概不同于别人的方式吧。

2、21页《贫而无谄》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3、22页《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不越出规矩。

22页《哀公问社》: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

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

”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

”4、22页《我未见好仁者》译文:孔子说:「我不曾见到过爱好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

爱好仁德的人,那是「最高尚,」没有再好的了。

厌恶不仁德的人,他行仁德,只是不使那种不仁德的东西加在自己身上。

有没有能够一旦使用他的力量於仁德的人呢?我不曾见过力量不够的。

「但是,为什么没有呢?」大概还是有的,只是我不曾见到吧了。

」5、23页《汝与回也孰愈》译文: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比,谁好些?”子贡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闻一知二。

” 孔子说:“是不如,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啊!”6、23页《颜渊季路侍》译文: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

专升本必背15篇文言文

专升本必背15篇文言文

一、《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孟子·离娄上》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专升本课内文言文翻译

专升本课内文言文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孔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舍瑟乎,何��乎?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有所拘谨。

”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是灾荒。

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就可以使人们变得勇敢,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孔子又问曾皙:“你怎么样?”曾皙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修明礼乐教化,那就得等待贤人君子了。

”孔子又问公西华:“你怎么样?”公西华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朝见天子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司仪。

”孔子又问曾点:“你怎么样?”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了,铿的一声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放下瑟吧,为什么还站着不动呢?”曾点回答说:“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水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

自考大学语文(本)文言文泛读九篇(附注解)

自考大学语文(本)文言文泛读九篇(附注解)

9.登楼赋登上这座楼向四面瞻望,暂借假日销去我的心忧。

看看这里所处的环境,宽阔敞亮再也很少有同样的楼。

漳水和沮水在这里会合,弯曲的沮水环绕着水中的长洲。

楼的北面是地势高平的广袤原野,面临的洼地有可供灌溉的水流。

北接陶朱公范蠡长眠的江陵,西接楚昭王当阳的坟丘。

花和果实覆盖着原野,黍稷累累布满了田畴。

这地方确实美,但不是我的故乡,竟不能让我短暂地居留。

生逢乱世到处迁徙流亡啊,长长地超过了一纪直到如今。

念念不忘想着回家啊,这种忧思,谁能承受它的蚀侵。

靠着栏杆遥望啊,面对北风敞开胸襟。

地势平坦可极目远望啊,挡住视线的是那荆山的高岑。

道路曲折而漫长啊,河水荡漾长而深。

故乡阻隔令人心悲啊,涕泪纵横而难禁。

从前孔丘在陈遭受厄运啊,发出“归欤,归欤”的哀吟。

钟仪被囚弹出楚曲啊,庄骂显贵越免不了露出乡音。

怀念故乡的感情人人相同啊,哪会因为穷困或显达而变心。

日月一天天过去啊,黄河水清不知要到何日。

希望国家能统一平定啊,凭借大道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力。

担心有才能而不被任用啊,井淘干净了,却无人来取食。

在楼上徘徊漫步啊,大阳将在西匿。

萧瑟的风声从四处吹来啊,天暗淡而无色。

兽惊恐四顾寻找伙伴啊,鸟惊叫着张开双翼。

原野上静寂无人啊,远行的人匆匆赶路来停息。

内心凄凉悲怆啊,哀痛伤感而凄恻。

循着阶梯下楼啊,闷气郁结,填塞胸臆。

到半夜难以入睡啊,惆怅难耐,辗转反侧。

10. 陈情表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大学语文部分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翻译:孔子说:“君子能与人和睦相处,但不盲目苟同;小人盲目苟同,但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注释:“和”“同”是春秋时常用的两个概念。

和,谓和谐、调和,互相容纳、相互协调;同,指相同,同类,同一。

从人际关系来看:君子尚义,无乖戾之心,能和谐相处,但不盲从、不苟同,能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修正别人的错误意见。

小人尚利,利益一致时,看似趣味相投,沆瀣一气,一旦利益发生冲突,便互相抵触,甚至反目成仇。

从国家政治生态来看:“和而不同”强调多元共存,君王允许不同意见、不同主张的存在,虚心纳谏,广采符合民意和实际情况的谏言:臣下敢于触犯龙颜,大胆进谏,对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策略提出修正意见。

“同而不和”则无视客观矛盾的存在,行一言堂,独断专行,唯我独尊,压制不同意见;而臣下为了迎合君王,也违心附和,讨好卖乖。

“和而不同”广开政治言路,使朝政沿着良性循环的道路走下去;而“同而不和”给国家的政治生活投下重重阴影,埋下重重危机。

对比的句式揭示了“君子”与“小人”"和”与“同”的本质区别。

晏子论“和”与“不同”《左传》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①,子犹驰而造焉②。

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且:“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日:“和与同异乎?”对日:异。

和如羹焉,水、火、臨、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③,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④。

君子食之,以平其心。

君臣亦然。

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

是以政平而不干⑥,民无争心。

故《诗》日:'亦有和羹,既戒既平。

鬷嘏无言,时靡有争。

‘⑦先王之济五味、和五声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⑧,以相成也青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

君子听之,以平其心。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

河南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翻译必备語文(古文部分)(1)天之道是以圣人为而不恃(是以——因此,为——做事,不恃——不依靠)功成而不处(功——有成就,不处——不居功)(2)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有事——采取军事行动)无乃尔是过与?(无乃——恐怕,过——责备,“是”将宾语“尔”提前)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陈列,施展,力—能力,就—担任,列—职位,)(这里用的是演绎论证法)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盲人站立不稳,持—扶持,顛—盲人倒下了,摔到了,扶——搀扶,相——搀扶盲人的人)(这里用的是类比论证法)且尔言过矣,(且——况且,过——错误)虎兕出于柙,(兕——犀牛,柙——关野兽的笼子)这里用了类比法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同“嫉”痛恨、厌恶舍曰——不说,欲之——我想要,辞——托词、寻找借口)演绎论证法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故——仍旧,服——归服,修——完善,文德——文教德化,来之——使他们来,来——同“徠”招徕、使归顺)(3)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曳——拖着兵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约束)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涂——同“途”,发——开仓放粮,賑救饥民)对比论证法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类比论证法。

(4)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旋——转变,改变自喜的面容)望洋向若而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若——海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dài)矣。

(殆——危险)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笃——局限,时——时令)乃知尔丑(乃——才,丑——鄙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盈——满)不知何时已而不虚。

(已——停止,虚——虚空)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礨空——小孔)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向——当初)(5)大同大同选自《礼记》。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汇总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汇总

夫专升文者,盖欲由专科之学,进而深造,以求广博之知识也。

然文言文者,古人之言,深奥难懂,故翻译之,以通古今,达意明理。

兹汇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以供学者参考。

一、文章翻译原文:《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曰:“学习而不思考,则无所适从;思考而不学习,则危险。

”原文:《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闲步于下邳之墟,遇一老父,方授书,曰:“孺子可教也。

”译文:张良曾闲暇之时,在下邳城遗址漫步,遇见一老父,正在授书,曰:“此子可教。

”二、诗词翻译原文: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译文:你看不见黄河之水从天上奔涌而来,奔腾入海后便不再返回。

原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再来?我举杯向青天询问。

三、名言翻译原文:老子《道德经》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最高尚的善行如同水,水善于利益万物而不与之争。

原文:孟子《孟子·离娄上》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译文:得道之人,帮助者众多;失道之人,帮助者稀少。

四、书信翻译原文: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兰亭,修禊事也。

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春末之初,我们在会稽山的兰亭聚会,举行修禊之事。

原文:苏轼《与王定国书》自别后,梦见君来,已三度矣。

译文:自从分别之后,梦见您三次来访。

综上所述,专升文之文言文翻译,旨在帮助学者理解古人之言,传承中华文化。

然翻译之道,非一日之功,需学者潜心研读,反复揣摩,方能领悟其中真谛。

愿此汇总,能助学者一臂之力,登高望远,游于艺海。

4篇文言文 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过程

4篇文言文 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复习过程

4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而已,(逃五十步)也是逃跑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说:“大王您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不违背农业生产的时节,粮食就可以吃不完;密网不撒向池塘,鱼鳖等水产就吃不完;砍木斧头按时节进入山林,木材就可以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是让老百姓养活生者、发送死者而没有怨恨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宅基地,在上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犬、大猪小猪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季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自考新版大学语文古文翻译
只是那个地址又有些难处,我所做的文章,自己也不明白它达到了仍是没有达到。尽管如此,我是圣人的思想我不敢吸收,居家仿佛忘掉了什么,外出仿佛丢掉了什么;神态时而庄重像是在凝思,时而茫然像是迷茫。当我从内心掏出想的东西,倾注得手上写出来,务求除去陈言滥调,这真是超级困难的事啊!(起初)文章给他人看,(我)不了解他们的非议嘲笑能够看成非议嘲笑。像如此又有好些年,我始终不改变我的作法,这以后我才熟悉到;古书中与圣人之道是**合仍是假相合的地址,和尽管正合于圣人之道但还未达到完美境遇的地址,这时黑和白就区分得清清楚楚了。而后务求除去自已文章中不可取的地方,这才渐渐地有所得。当我把自己的思想写出来的时候,文思勃发就像流水奔泻一样不可遏止。当我再把文章拿给他人看的时候,他人若是嘲笑我的文章,我就感觉快乐,他人若是称赞我的文章,我就感觉忧虑,这是因为在文章中,还有不合道的杂见在其中。像如此的情形又有好些年,这以后我写的文章气势浩大,;就像汹涌彭湃的江水一样奔流不止了。我又担忧自己的文章不够醇正,就主动寻觅抵御那些不纯的东西,心平气和地去审察它,直到文章韵内容都醇正了,然后才放手去写。.即便如此,仍是不能够不继续增强修养。要使自己(的修养)行走在仁义的道路上,沉醉在《诗》、《书》的渊源里,不要迷失道路,不要断绝源泉,我终身如此。气(道德修养),犹如水;言辞,犹如水面上漂浮的东西。水势大,那么能够浮起的东西,不论大小都能浮起采。气和言辞的关系也像是如此:气盛,那么言辞的长短与声音的高低就都会恰如其分。
虽然我已做到这一步,又怎么敢说自己已接近成功了呢?即使自己的文章接近成功了,’但自己被别人任用时,究竟又有什么可取之处呢?虽然如此,等待被别人任用的人。难道就像个器具一样吗?(这种等待别人任用的人,)用与不用都取决于别人。君子就不是这样,他们要让自己的思想总合乎道,让自己的行为总合乎原则。如果为人所用,就把自己的才能献给别人;不为人所用时,就把自己的学说传给自己的门徒,写成文章流传下去而为后世取法。像这样是值得高兴呢,还是不值得高兴呢?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翻译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翻译

先秦部分《诗经》《君子于役》——《诗经·王风》丈夫外出服役,不知他的归期。

何时到家呢?鸡歇宿在凿墙而成的鸡窠,天色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

丈夫服役在外,怎么能不想念他?丈夫外出行役太久了,没法计算归来的时间,什么时候才能聚会?鸡歇宿在鸡栖的木架,天色已经晚了,羊和牛从牧地回来。

丈夫外出服役,大概不会挨饿受渴吧!《蒹葭》——《诗经·秦风》芦苇茂盛的样子,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意中人,在大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阻塞难走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意中人)仿佛在水的中央。

芦苇茂盛的样子,白色露水还未干。

所恋的意中人,在大水的高岸。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阻塞难走又坎坷险峻,难以攀登。

顺流而下追寻她,(意中人)仿佛在水中小沙洲。

芦苇众多,白色露水没有全干。

所恋的意中人,在大水的水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阻塞难走又迂回曲折,难以攀登。

顺流而下追寻她,(意中人)仿佛在水中沙滩。

《氓》——《诗经》,源于周代所谓王官行人采诗及公卿士列士献诗的制度,由周王朝乐官在此基础上长期搜集、整理,编选而成。

(农家小伙)民(弃妇过去的丈夫)忠厚的样子,带着钱买丝。

(原来)不(是)来买丝,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

(我曾)送你(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渡淇水,到达顿丘。

不是我误期,你没有好的媒人。

希望你不要生气,(重订)以秋为婚期。

(我)登上那倒塌的墙,以遥望男子返回的车子。

不见男子返回的车子,哭泣泪流不断的样子。

既见男子返回的车子,(载:语助词,放在动词前,无义)有笑有说。

你用龟甲卜卦,用蓍草占卦,根据卜筮的卦象,没有不吉利的言辞。

以你男方迎娶的车子来,把我女方的嫁妆搬走。

桑叶未落,它的叶子肥硕润泽(这句用桑叶肥硕润泽来比喻女子年轻美貌)。

(嘘嗟:感叹词)唉呀班鸠鸟啊,别吃多了桑葚(按:传说鸠吃多了桑葚就会昏醉,诗中用来比喻女子沉溺爱情也会昏头昏脑,辨不清好人坏人)。

唉呀姑娘们,不要沉溺于未婚男子。

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解脱。

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15篇电子版

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15篇电子版

专升本大学语文文言文15篇电子版01《季氏将伐颛臾》先秦孔子及其弟子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先王:指周之先王。

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主管祭祀的人。

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

为:表反问语气。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夫子:季康子。

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自考《古代汉语》全译文(2)

自考《古代汉语》全译文(2)

自考《古代汉语》全译文(2)自考《古代汉语》全译文(2)2007-1-5 【大中小】7、《祭十二郎文》——韩愈年、月、日,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灵 .呜呼!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中年兄殁南方,吾与汝俱幼,从嫂归葬河阳。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惟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汝时尤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来京城。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又四年,吾往河阳省坟墓,遇汝从嫂丧来葬。

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来省吾。

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来。

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罢去,妆又不果来。

吾念汝从于东,东亦客也,不可以久。

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吾与汝俱少年,以为虽暂相别,终当久相与处,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念诸父与诸兄,皆康强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彊者夭而病者全乎?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彊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几何不从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彊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呜呼哀哉!呜呼哀哉!汝去年书云:“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精品】自考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全

【精品】自考大学语文文言文翻译全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4篇文言文 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

4篇文言文 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ﻫ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ﻫﻫ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ﻫ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而已,(逃五十步)也是逃跑呀。

”ﻫ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说:“大王您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不违背农业生产的时节,粮食就可以吃不完;密网不撒向池塘,鱼鳖等水产就吃不完;砍木斧头按时节进入山林,木材就可以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是让老百姓养活生者、发送死者而没有怨恨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ﻫ“五亩宅基地,在上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犬、大猪小猪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季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

4篇文言文 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

4篇文言文 原文加翻译-自考大学语文

--------------寡人之于国也---------------孟轲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而已,(逃五十步)也是逃跑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说:“大王您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不违背农业生产的时节,粮食就可以吃不完;密网不撒向池塘,鱼鳖等水产就吃不完;砍木斧头按时节进入山林,木材就可以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是让老百姓养活生者、发送死者而没有怨恨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宅基地,在上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鸡、犬、大猪小猪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季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专升本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原文:吾少时,好学而志于道。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故学者,所以求道也;道者,所以成德也。

德者,才之基也;才者,德之用也。

二者不可偏废,吾将兼而修之。

译文:予少之时,好学而志在求道。

闻知之道,有先有后,术业有专攻。

非学问无以拓宽才智,非志向无以成就学业。

故学问之求,在于求道;道之所在,在于成德。

德者,才之根本也;才者,德之施行也。

二者不可偏废,吾将两者并修之。

【原文】吾性不喜纷扰,好静独。

每读书,必反复吟咏,思其义理,不求速成。

故虽处喧嚣之地,而心常若居山林之幽。

虽历尽世事,而志未尝改。

吾友或问之:“子之志何如?”吾答曰:“吾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吾之志也。

”【译文】吾天性不喜纷扰,喜静独。

每读书,必反复吟咏,思索其义理,不求速成。

故虽身处喧嚣之地,而心常若居山林之幽。

虽历经世事,而志向未曾改变。

吾友或问之:“子之志向如何?”吾答曰:“吾志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此吾之志向也。

”【原文】世之学者,多务虚名而忘实学。

吾辈当立志求真,不逐虚誉。

学者,学也,非求名也。

名者,利之始也。

逐名者,必丧实。

吾辈当务求实学,以成真才,不负所学。

【译文】世间学者,多追求虚名而忽略实学。

吾辈当立志求真,不追逐虚誉。

学问之本,在于学习,非在追求名声。

名声者,利之开端也。

追逐名声者,必失其实。

吾辈应当致力于实学,以成真才,不负所学。

【原文】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吾辈当珍惜光阴,勿负韶华。

岁月不待人,学问无止境。

故当勤学不辍,以求无憾。

【译文】人生在世,若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吾辈当珍惜光阴,莫负青春。

岁月不待人,学问无止境。

故当勤学不懈,以求无遗憾。

自考大学语文译文

自考大学语文译文

中丞传后叙〔作品译文〕元和二年四月十三日晚上,我和吴郡籍翻阅家中的旧书,发现了翰所写的《巡传》。

翰因文章而自负,写这篇传记十分详密。

但遗憾的是还有缺陷:没有为许远立传,又没有记载雷万春事迹的始末。

许远虽然才能似乎比不上巡,翻开城门迎接巡,地位本在巡之上。

他把指挥权交给巡,甘居于其下,毫无猜疑妒忌,最终和巡一起守城而死,成就了功名,城破后被俘,不过和巡死的时间有先后的不同罢了。

、许两家的子弟才智低下,不能了解其父辈的志向,认为巡战死而许远被俘,疑心许远是怕死而投降了叛军。

如果许远真的怕死,何苦守住这尺寸大小的地盘,以他所爱之人的肉充饥,来和叛军对垒而不投降呢?当他在包围中守城时,外面没有一点哪怕极为微弱的援助,所要效忠的,就是国家和皇上,而叛军会拿国家和皇上已被消灭的情况告诉他。

许远见救兵不来,而叛军越来越多,一定会相信他们的话;外面毫无希望却仍然死守,军民相食,人越来越少,即使是傻瓜也会计算日期而知道自己的死所了。

许远不怕死也可以清楚了!哪有城破而自己的部下都已战死,他却偏偏蒙受耻辱苟且偷生?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这样做,唉!难道说像许远如此贤明的人会这样做吗?议论的人又认为许远和巡分守城门,城陷落是从许远分守的西南方开场的。

拿这个理由来诽谤许远,这又和小孩的见识没有两样。

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脏必定有一个先受到侵害的地方;扯紧绳子,把它拉断,绳断必定有一个先裂的地方。

有人看到这种情况,就来责怪这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步,他也太不通达事理了!小人喜欢议论,不愿成人之美,竟到了这样的地方!像巡、许远所造成的功业,如此出色,尚且躲不掉小人的诽谤,其他人还有什么可说呢!当、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终不相救,从而预先弃城逃走呢?如果睢阳城守不住,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走投无路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瘦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

、许二位的功绩,他们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守住孤城,保卫天下,仅凭千百个濒临灭亡的士兵,来对付近百万天天增加的敌军,保护着江淮地区,挡住了叛军的攻势,天下能够不亡,这是谁的功绩啊!在那个时候,丢掉城池而只想保全性命的人,不在少数;拥有强兵却安坐观望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自考大学语文(本)文言文泛读九篇(附注解)

自考大学语文(本)文言文泛读九篇(附注解)

深夜,我说我想逃,可是我只有一个人,只有我自己一个人。

再逃还能到哪去,这世界这么大,又这么小。

对不起,时光和距离改变了些什么。

我不知道面对你的坦然我该怎么说,我知道你想要的不是我的愧疚。

怕自己已经淡漠到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漠不关心,所以想任凭自己脆弱。

可以哭出来是好事,至少我们还会难过,可是如今的我只会微笑。

我该说些什么,明明是我的城,自己却像个旁观者,看着你们来了又走。

我在害怕我没有办法像你们一样,用所有的温暖去爱一个人。

抑或爱许多人。

我太渺小太苍凉,没有办法张开双臂给任何人一个足以温暖的怀抱,我只是我而已。

我在期待什么,我在惶恐什么。

万一有一天,什么都变了,我要用怎样狼狈的面孔去直视现在的自己。

总是在重复伤与被伤的剧情,我爱的人不爱我,爱我的人我不爱,我还可以怎么样。

我尽力了,也累了。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我愈来愈清晰地意识到这一点。

我很可笑吧,明明你已经不是我心中的第一,我却还是希望我是你的第一,我多自私。

我发现自己对你越来越平淡越来越心无波澜,我很庆幸这一点同时恐惧着,对你都淡了,我还剩下什么坚持。

我知道我流了那么多眼泪都为了这一天,可是我竟心有不甘。

人,果然是犯贱的动物。

然后呢。

该怎样。

也罢,你给不了我的,自会有人给得了,我要等。

大热天的想去骑单车,想过了无数次的和你偶遇的场景和对白,却从未实现。

向来缘浅,奈何情深。

离那些悲伤的故事,将近365个日日夜夜。

我突然很难过很难过,可是我不知道我可以找谁说,没人听我说我的梦。

你看我又梦见你了,你冲我笑,多灿烂,然后就不见了。

对你来讲我算什么呢,什么都不是。

我讨厌“朋友”这个昵称。

不是那个最特别的人,不如当个陌生人,我就是那么偏激,那么极端,你受不了我是应该的。

想开了不过是你的世界不适合我,版本不兼容就算了,谁让我们都太特立独行贴吧是个好地方,因为你找不到这里来,谁都找不到这里来。

什么时候这偌大的世界。

只剩下寥寥无几的藏身之地,几寸几方。

是我欠你的,你的善良阴暗简单复杂,我想只看好的,无论真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梁惠王说:“我对国家的治理,很尽心竭力的吧!黄河以南发生灾荒,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做的。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心尽力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就让我用打仗来打比方吧。

战鼓咚咚敲响,交战激烈了,战败的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脚。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行不行呢?”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梁惠王说:“不行,(他)只不过没有跑一百步而已,(逃五十步)也是逃跑呀。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说:“大王您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就不要指望你的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不违背农业生产的时节,粮食就可以吃不完;密网不撒向池塘,鱼鳖等水产就吃不完;砍木斧头按时节进入山林,木材就可以用不完。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是让老百姓养活生者、发送死者而没有怨恨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始。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宅基地,在上面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绸衣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鸡、犬、大猪小猪的喂养,不要错过它们的繁殖季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到肉了。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百亩的土地,不要耽误农时,几口人的人家就可以免除饥饿了。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搞好学校教育,反复地以孝悌的道理教导百姓,头发花白的人就不会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七十岁的穿丝绸衣服,吃肉食;百姓们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称王天下的,从来没有过。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现在)狗猪吃人吃的食物而(您)不加以节制约束,道路上有饿死的人(您)却不知开仓济贫;人死了,就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年成不好。

?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和用武器刺人把他杀死,然后说:?不是我的过错,是兵器之罪?有什么不同?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您不归罪于年成,这样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到您这儿来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