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1圆的教学反思
24.1.1圆的有关概念(教案)
5.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一些疑问。这说明我在教学中可能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通过分析圆与直线、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熟练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通过对圆的相关实例和练习的探讨,让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分析、提炼和解决问题;
5.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5.圆的内接四边形、圆的内切四边形及其性质。
本节课我们将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对圆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他们在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24.1.1圆的有关概念: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探究圆的基本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圆的相关性质,形成对圆的准确认知;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4.1.1《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4.1.1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圆的性质和圆的方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和圆的一般方程。
这部分内容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中考的热点,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高中数学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平面几何中的线段、角度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圆作为一个特殊的几何图形,其性质和方程的推导对students 来说是一个挑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和方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性质,推导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的性质的推导和理解。
2.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探索。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和方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和性质。
2.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圆的定义。
3.圆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观察,推导出圆的性质。
4.圆的方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推导出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5.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和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圆的相关知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力的培养程度和情感态度的培养程度。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标准方程以及圆的一般方程等内容。
这些内容不仅在理论上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建筑设计、机械制造、地图绘制等领域都需要运用到圆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图形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是,对于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由于圆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难,因此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的掌握。
2.难点:圆的方程的推导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思考圆的特点,从而引出圆的定义。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性质,如圆的对称性、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等。
3.知识拓展:讲解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
4.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圆的重要性质和方程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圆的定义:平面上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9上24.1《圆》教学反思
第二十四章圆课题:24.1.1 《圆》教学反思“圆”是学习了直线图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来研究一种云特殊的曲线图形——圆的有关性质。
圆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也是平面几何中最基本的图形之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以及其他科学的重要的基础.学生在小学学过“圆”的一些知识.针对教材及学生认知的特点,设计时,我有如下思考:一、把握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利用变化的幻灯片实现课堂有效学习。
学生对圆并不陌生,生活中这个完美的曲边图形几乎处处可见,全部学生都能从若干个平面图形中挑出圆。
通过用不同工具画圆感受圆的形成过程,从而水到渠成地得出圆的描述性定义,理解确定圆的两个要素。
学生看到的圆一般都是静态的,而圆的本质特点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动点的轨迹,这和直边图形有着本质的区别。
要想让学生感悟圆的图形性质特征,就需要让学生看到动点,看到圆“动态生成”的过程——点动成线。
课开始,动态的指针转动轨迹形成圆把学生带到了圆的世界,使学生感受到圆的形成过程。
为得出圆的集合的定义打下伏笔。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动手学数学。
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选择,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对圆的认识我的设计是从画圆开始。
首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自己画圆,然后展示所画的圆并说说用什么画的,重点放在用圆规规范画圆上。
利用实物投影,先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圆的过程,然后让其他学生补充用圆规画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学生明确画圆时的定点、定长。
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画圆可以利用手中的现有圆形物体来描画,也可以用圆规画出更规范的圆。
心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依靠动手操作。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接受知识的感官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
”基于上面的认识,我在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收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24.1.1 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数学人教版12九年级上册
《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及相关概念;2. 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圆的定义和性质的应用;2.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圆心角、弦、弧之间的关系以及圆中的有关计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圆规、圆板、绳子、剪刀等;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例题和练习题;3. 安排教学时间:本课时为单课时,约45分钟。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复习引入:请学生回忆小学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2. 设问引入:在初中,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几何图形——圆。
那么,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我们如何来研究圆呢?(二)新课活动一:感知圆的形状1. 请学生利用手中的圆规和圆规画圆,并观察圆的形成过程。
2. 讨论:圆的形成与什么有关?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3. 汇报交流:圆的位置用定点、定长来描述;圆的半径、直径的变化规律;圆的形状特征。
活动二:画圆工具介绍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重点讲解圆心和半径。
并介绍画圆的工具——圆规。
活动三:探究圆的特征请学生尝试用量角器、圆规等工具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1)任意两个半径分别相等吗?(2)任意两个直径分别相等吗?(3)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4)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通过探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圆的特征。
活动四:生活中的圆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并思考为什么我们经常使用圆形?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圆的知识?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小结(学生回答教师补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特别要注意哪些概念和特征?哪些内容需要我们牢记的?本节课与小学的数学知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还有什么疑问?(鼓励求异思维)(四)作业布置(必做题、选做题)必做题:教材66-67页练习题。
选做题:思考题。
思考题为:有三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BC,∠ACB=90°,AC=BC=a,试着用这些三角形拼成各种形状的圆,并求出每个圆的面积。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1.1圆》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以及圆的性质。
这是学生学习圆相关知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圆这一概念,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对其精确的数学定义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圆的数学定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掌握圆的性质,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圆的性质。
2.难点:圆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数学定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圆的定义、圆心、半径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性质。
3.实例分析:通过几何画板展示圆的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加深对圆的理解。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对圆的性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知识。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4.1.1圆教学反思
24.1.1圆教学反思辉南县第三中学张红霞本节课主要探究圆的定义和圆的有关概念,本节课的内容是对已学过的旋转及轴对称等知识的巩固,也为本章即将要探究的圆的性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打下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时内容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初三学生的认知结构,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圆的基本元素:弦(直径)、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等有关概念。
并通过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动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感受圆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事实到圆的形成过程,讲授圆的有关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数学的应用意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结合古人对圆的认识,感受中国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圆的两种定义的探究和与圆的有关要概念。
2、能够解释和解决一些生活中关于圆的问题。
难点:对圆的集合性定义的理解。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作出如下教学设计:主要采用“三环五步”教学法。
三个环节:课前准备,讲授新课,布置作业。
课前准备这个环节我先让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形图片,接着展示生活中含有圆形状的图片,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我个人认为这个环节设计得很好。
上课过程中也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讲授新课分五个步骤进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自学,学生展示,反馈,巩固提高五个步骤。
我设计的学习目标是:1、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的过程,理解圆的两种定义,理解圆的基本元素:弦(直径)、弧(优弧、劣弧、半圆)、等圆、等弧等有关概念。
2、提高学生运用圆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相混淆,虽然学生能够根据我设计的目标提炼出本节课的知识点,但是目标不够直观。
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
学习指导设计三个问题,自学课本P78---P79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圆,标明圆心、半径,体会圆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四章《圆》导学案教学反思
第二十四章圆24.1圆的有关性质24. 1. 1圆1.了解圆的基本概念,并能准确地表示出来.2. 理解并掌握与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圆弧、等圆、同心圆等.重点:与圆有关的概念.难点: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研读课本P79~80内容,理解记忆与圆有关的概念,并完成下列问题.探究:①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叫做__圆__,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__半径__.②用集合的观点叙述以O为圆心,r为半径的圆,可以说成是到定点O的距离为__r__的所有的点的集合.③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__线段__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__直径__;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圆上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把圆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做__优弧__,小于半圆的弧叫做__劣弧__.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3分钟)1.以点A为圆心,可以画__无数__个圆;以已知线段AB的长为半径可以画__无数__个圆;以点A为圆心,AB的长为半径,可以画__1__个圆.点拨精讲:确定圆的两个要素:圆心(定点)和半径(定长).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2.到定点O的距离为5的点的集合是以__O__为圆心,__5__为半径的圆.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5分钟)1.⊙O的半径为3 cm,则它的弦长d的取值范围是__0<d≤6__.点拨精讲:直径是圆中最长的弦.2.⊙O中若弦AB等于⊙O的半径,则△AOB的形状是__等边三角形__.点拨精讲:与半径相等的弦和两半径构造等边三角形是常用数学模型.3.如图,点A,B,C,D都在⊙O上.在图中画出以这4点为端点的各条弦.这样的弦共有多少条?解:图略.6条.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5分钟)1.(1)在图中,画出⊙O的两条直径;(2)依次连接这两条直径的端点,得一个四边形.判断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解:矩形.理由:由于该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所以该四边形为矩形.作图略.点拨精讲:由刚才的问题思考:矩形的四个顶点一定共圆吗?2.一点和⊙O上的最近点距离为4 cm,最远点距离为10 cm,则这个圆的半径是__3_cm 或7_cm__.点拨精讲:这里分点在圆外和点在圆内两种情况.3.如图,图中有__1__条直径,__2__条非直径的弦,圆中以A为一个端点的优弧有__4__条,劣弧有__4__条.点拨精讲:这类数弧问题,为防多数或少数,通常按一定的顺序和方向来数.,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O中,点A,O,D以及点B,O,C分别在一直线上,图中弦的条数为__2__.点拨精讲:注意紧扣弦的定义.5.如图,CD为⊙O的直径,∠EOD=72°,AE交⊙O于B,且AB=OC,求∠A的度数.解:24°.点拨精讲:连接OB构造三角形,从而得出角的关系.,第5题图),第6题图) 6.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点D是BC的中点,若AC=10 cm,求OD的长.解:5 cm.点拨精讲:这里别忘了圆心O是直径AB的中点.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圆的定义、圆的表示方法及确定一个圆的两个基本条件.2.圆的相关概念:(1)弦、直径;(2)弧及其表示方法;(3)等圆、等弧.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4.1.2垂直于弦的直径1.圆的对称性.2.通过圆的轴对称性质的学习,理解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能运用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进行计算和证明.重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 难点: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研读课本P 81~83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 1.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它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即一条直线如果满足:①AB 经过圆心O 且与圆交于A ,B 两点;②AB ⊥CD 交CD 于E ,那么可以推出:③CE =DE ;④CB ︵=DB ︵;⑤CA ︵=DA ︵.3.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点拨精讲:(1)画图说明这里被平分的弦为什么不能是直径.(2)实际上,当一条直线满足过圆心、垂直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这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就可推出另外三个.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 1.在⊙O 中,直径为10 cm ,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3 cm ,则弦AB 的长为 __8_cm __. 2.在⊙O 中,直径为10 cm ,弦AB 的长为8 cm ,则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__3_cm __. 点拨精讲:圆中已知半径、弦长、弦心距三者中的任何两个,即可求出另一个. 3.⊙O 的半径OA =5 cm ,弦AB =8 cm ,点C 是AB 的中点,则OC 的长为__3_cm __. 点拨精讲:已知弦的中点,连接圆心和中点构造垂线是常用的辅助线.4.某公园的一石拱桥是圆弧形(劣弧),其跨度为24米,拱的半径为13米,则拱高为多少米?(8米)点拨精讲:圆中已知半径、弦长、弦心距或弓形高四者中的任何两个,即可求出另一个.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6分钟) 1.AB 是⊙O 的直径,弦CD ⊥AB ,E 为垂足,若AE =9,BE =1,求CD 的长. 解:6.点拨精讲:常用辅助线:连接半径,由半径、半弦、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2.⊙O 的半径为5,弦AB 的长为8,M 是弦AB 上的动点,则线段OM 的长的最小值为__3__,最大值为__5__.点拨精讲:当OM 与AB 垂直时,OM 最小(为什么),M 在A(或B)处时OM 最大.3.如图,线段AB 与⊙O 交于C ,D 两点,且OA =OB.求证:AC =BD. 证明:作OE ⊥AB 于E.则CE =DE. ∵OA =OB ,OE ⊥AB , ∴AE =BE ,∴AE -CE =BE -DE. 即AC =BD.点拨精讲:过圆心作垂线是圆中常用辅助线.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在直径是20 cm 的⊙O 中,∠AOB 的度数是60°,那么弦AB 的弦心距是__cm .点拨精讲:这里利用60°角构造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出弦长.2.弓形的弦长为6 cm ,弓形的高为2 cm ,则这个弓形所在的圆的半径为__134__cm .3.如图,在以O 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 交小圆于C ,D 两点.求证:AC =BD.证明:过点O 作OE ⊥AB 于点E. 则AE =BE ,CE =DE.∴AE -CE =BE -DE. 即AC =BD.点拨精讲:过圆心作垂径.4.已知⊙O 的直径是50 cm ,⊙O 的两条平行弦AB =40 cm ,CD =48 cm ,求弦AB 与CD 之间的距离.解:过点O 作直线OE ⊥AB 于点E ,直线OE 与CD 交于点F.由AB ∥CD ,则OF ⊥CD. (1)当AB ,CD 在点O 两侧时,如图①.连接AO ,CO ,则AO =CO =25 cm ,AE =20 cm ,CF =24 cm .由勾股定理知OE =15 cm ,OF =7 cm .∴EF =OE +OF =22 (cm ). 即AB 与CD 之间距离为22 cm .(2)当AB ,CD 在点O 同侧时,如图②,连接AO ,CO.则AO =CO =25 cm ,AE =20 cm ,CF =24 cm .由勾股定理知OE =15 cm ,OF =7 cm .∴EF =OE -OF =8 (cm ). 即AB 与CD 之间距离为8 cm .由(1)(2)知AB 与CD 之间的距离为22 cm 或8 cm .点拨精讲:分类讨论,①AB ,CD 在点O 两侧,②AB ,CD 在点O 同侧.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3分钟)1.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2.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以及它们的应用.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4.1.3 弧、弦、圆心角1. 通过学习圆的旋转性,理解圆的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2. 运用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计算或证明有关问题.重点:圆的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 难点:探索推导定理及其应用.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自学教材P 83~84内容,回答下列问题.探究:1.顶点在__圆心__的角叫做圆心角,能够重合的圆叫做__等圆__;能够__重合__的弧叫做等弧;圆绕其圆心旋转任意角度都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这就是圆的__旋转性__.2.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__相等__,所对的弦也__相等__.3.在同圆或等圆中,两个__圆心角__,两条__弦__,两条__弧__中有一组量相等,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也相等.4.在⊙O 中,AB ,CD 是两条弦,(1)如果AB =CD ,那么__AB ︵=CD ︵,__∠AOB =∠COD__; (2)如果AB ︵=CD ︵,那么__AB =CD__,__∠AOB =∠COD ; (3)如果∠AOB =∠COD ,那么__AB =CD__,AB ︵=CD ︵__.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1.如图,AD 是⊙O 的直径,AB =AC ,∠CAB =120°,根据以上条件写出三个正确结论.(半径相等除外)(1)__△ACO_≌_△ABO__; (2)__AD 垂直平分BC__;(3)AB ︵=AC ︵.2.如图,在⊙O 中,AB ︵=AC ︵,∠ACB =60°,求证:∠AOB =∠BOC =∠AOC. 证明:∵AB ︵=AC ︵,∴AB =AC. 又∵∠ACB =60°,∴△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 =AC =BC ,∴∠AOB =∠BOC =∠AOC.,第2题图),第3题图)3.如图,(1)已知AD ︵=BC ︵.求证:AB =CD. (2)如果AD =BC ,求证:DC ︵=AB ︵. 证明:(1)∵AD ︵=BC ︵, ∴AD ︵+AC ︵=BC ︵+AC ︵, ∴DC ︵=AB ︵,∴AB =CD. (2)∵AD =BC , ∴AD ︵=BC ︵,∴AD ︵+AC ︵=BC ︵+AC ︵,即DC ︵=AB ︵.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 1.⊙O 中,一条弦AB 所对的劣弧为圆周的14,则弦AB 所对的圆心角为__90°__.点拨精讲:整个圆周所对的圆心角即以圆心为顶点的周角.2.在半径为2的⊙O 中,圆心O 到弦AB 的距离为1,则弦AB 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120°__.3.如图,在⊙O 中,AB ︵=AC ︵,∠ACB =75°,求∠BAC 的度数. 解:30°.,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AB ,CD 是⊙O 的弦,且AB 与CD 不平行,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B =CD ,那么∠AMN 与∠CNM 的大小关系是什么?为什么?点拨精讲:(1)OM ,ON 具备垂径定理推论的条件. (2)同圆或等圆中,等弦的弦心距也相等.解:∠AMN =∠CNM.∵AB =CD ,M ,N 为AB ,CD 中点, ∴OM =ON ,OM ⊥AB ,ON ⊥CD ,∴∠OMA =∠ONC ,∠OMN =∠ONM ,∴∠OMA -∠OMN =∠ONC -∠ONM. 即∠AMN =∠CNM.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 1.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CD ︵=DE ︵,∠COD =35°,求∠AOE 的度数. 解:75°.,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所示,CD 为⊙O 的弦,在CD 上截取CE =DF ,连接OE ,OF ,它们的延长线交⊙O 于点A ,B.(1)试判断△OE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求证:AC ︵=BD ︵.解:(1)△OEF 为等腰三角形.理由:过点O 作OG ⊥CD 于点G , 则CG =DG.∵CE =DF , ∴CG -CE =DG -DF. ∴EG =FG.∵OG ⊥CD , ∴OG 为线段EF 的垂直平分线. ∴OE =OF ,∴△OEF 为等腰三角形. (2)证明:连接AC ,BD. 由(1)知OE =OF , 又∵OA =OB ,∴AE =BF ,∠OEF =∠OFE.∵∠CEA =∠OEF ,∠DFB =∠OFE , ∴∠CEA =∠DFB.在△CEA 与△DFB 中,AE =BF ,∠CEA =∠BFD ,CE =DF , ∴△CEA ≌△DFB ,∴AC =BD ,∴AC ︵=BD ︵.点拨精讲:(1)过圆心作垂径;(2)连接AC ,BD ,通过证弦等来证弧等.3.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M ,N 是AO ,BO 的中点.CM ⊥AB ,DN ⊥AB ,分别与圆交于C ,D 点.求证:AC ︵=BD ︵.证明:连接AC ,OC ,OD ,BD. ∵M ,N 为AO ,BO 中点, ∴OM =ON ,AM =BN. ∵CM ⊥AB ,DN ⊥AB , ∴∠CMO =∠DNO =90°. 在Rt △CMO 与Rt △DNO 中, OM =ON ,OC =OD ,∴Rt △CMO ≌Rt △DNO.∴CM =DN.在Rt △AMC 和Rt △BND 中, AM =BN ,∠AMC =∠BND ,CM =DN , ∴△AMC ≌△BND. ∴AC =BD.∴AC ︵=BD ︵.点拨精讲:连接AC ,OC ,OD ,BD ,构造三角形.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圆心角定理是圆中证弧等、弦等、弦心距等、圆心角等的常用方法.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4.1.4 圆周角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会区分圆周角和圆心角.2.能在证明或计算中熟练运用圆周角的定理及其推论.重点:圆周角的定理、圆周角的定理的推导及运用它们解题. 难点:运用数学分类思想证明圆周角的定理.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阅读教材P 85~87,完成下列问题.归纳:1.顶点在__圆周__上,并且两边都与圆__相交__的角叫做圆周角.2.在同圆或等圆中,__等弧__或__等弦__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__圆心角__的一半.3.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__相等__.4.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__直角__,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__直径__. 5.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__互补__.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8分钟) 1.如图所示,点A ,B ,C ,D 在圆周上,∠A =65°,求∠D 的度数.解:65°.,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所示,已知圆心角∠BOC =100°,点A 为优弧BC ︵上一点,求圆周角∠BAC 的度数.解:50°.3.如图所示,在⊙O 中,∠AOB =100°,C 为优弧AB 的中点,求∠CAB 的度数.解:65°.,第3题图),第4题图)4.如图所示,已知AB 是⊙O 的直径,∠BAC =32°,D 是AC 的中点,那么∠DAC 的度数是多少?解:29°.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 1.如图所示,点A ,B ,C 在⊙O 上,连接OA ,OB ,若∠ABO =25°,则∠C =__65°__.,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AC 是弦,若∠ACO =32°,则∠COB = __64°__.3.如图,⊙O 的直径AB 为10 cm ,弦AC 为6 cm ,∠ACB 的平分线交⊙O 于D ,求BC ,AD ,BD 的长.解:∵AB 为直径,∴∠ACB =90°.∴BC =AB 2-AC 2=8 (cm ).∵CD 平分∠ACB ,∴∠ACD =∠BCD , ∴AD =BD.由AB 为直径,知AD ⊥BD , ∴△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D 2+BD 2=2AD 2=2BD 2=AB 2,∴AD =5 2 cm ,BD =5 2 cm .点拨精讲:由直径产生直角三角形,由相等的圆周角产生等腰三角形.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8分钟) 1.如图所示,OA 为⊙O 的半径,以OA 为直径的⊙C 与⊙O 的弦AB 相交于点D ,若OD =5 cm ,则BE =__10_cm __.点拨精讲:利用两个直径构造两个垂直,从而构造平行,产生三角形的中位线.,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所示,点A ,B ,C 在⊙O 上,已知∠B =60°,则∠CAO =__30°__. 3.OA ,OB ,OC 都是⊙O 的半径,∠AOB =2∠BOC.求证:∠ACB =2∠BAC.证明:∵∠AOB 是劣弧AB ︵所对的圆心角, ∠ACB 是劣弧AB ︵所对的圆周角,∴∠AOB =2∠ACB.同理∠BOC =2∠BAC ,∵∠AOB =2∠BOC ,∴∠ACB =2∠BAC.点拨精讲:看圆周角一定先看它是哪条弧所对圆周角,再看所对的圆心角.4.如图,在⊙O 中,∠CBD =30°,∠BDC =20°,求∠A. 解:∠A =50°点拨精讲: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圆周角的定义、定理及推论.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4.2点和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4.2.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1. 结合实例,理解平面内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2.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并掌握它的运用.3.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4.了解反证法的证明思想.重点: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及它们的运用.难点:反证法的证明思路.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阅读教材P92~94.归纳:1.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点P在圆外⇔__d>r__;点P 在圆上⇔__d=r__ ;点P在圆内⇔__d<r__ .2.经过已知点A可以作__无数__个圆,经过两个已知点A,B可以作__无数__个圆;它们的圆心__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__上;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A,B,C三点可以作__一个__圆.3.经过三角形的__三个顶点__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边__垂直平分线__的交点,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任意三角形的外接圆有__一个__,而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有__无数个__.②归缪:__从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__;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1.在平面内,⊙O的半径为5 cm,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3 cm,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__P在圆内__.2.在同一平面内,一点到圆上的最近距离为2,最远距离为10,则该圆的半径是__4或6__.3.△ABC内接于⊙O,若∠OAB=28°,则∠C的度数是__62°或118°__.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1.经过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能作出一个圆吗?(用反证法证明)2.在Rt△ABC中,∠ACB=90°,AC=6,AB=1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以AC 为直径作⊙O,设线段CD的中点为P,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点拨精讲:利用数量关系证明位置关系.3.如图,⊙O 的半径r =10,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OD =6,在直线l 上有A ,B ,C 三点,AD =6,BD =8,CD =9,问A ,B ,C 三点与⊙O 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点拨精讲: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的综合运用.4.用反证法证明“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已知⊙O 的半径为4,OP =3.4,则P 在⊙O 的__内部__.2.已知点P 在⊙O 的外部,OP =5,那么⊙O 的半径r 满足__0<r<5__.3.已知⊙O 的半径为5,M 为ON 的中点,当OM =3时,N 点与⊙O 的位置关系是N 在⊙O 的__外部__.4.如图,△ABC 中,AB =AC =10,BC =12,求△ABC 的外接圆半径.解:连接AO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再连接OB ,OC.∵AB =AC ,∴∠AOB =∠AOC.∵AO =BO =CO ,∴∠OAB =∠OAC.又∵△ABC 为等腰三角形,∴AD ⊥BC ,∴BD =12BC =6.在Rt △ABD 中, ∵AB =10,∴AD =AB 2-BD 2=8.设△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r.则在Rt △BOD 中,r 2=62+(8-r)2,解得r =254. 即△ABC 的外接圆半径为254. 点拨精讲:这里连接AO ,要先证明AO 垂直BC ,或作AD ⊥BC ,要证AD 过圆心.5.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AB =3 cm ,AD =4 cm .(1)以点A 为圆心,4 cm 为半径作⊙A ,则点B ,C ,D 与⊙A 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2)若以A 点为圆心作⊙A ,使B ,C ,D 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 的半径r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点B 在⊙A 内,点C 在⊙A 外,点D 在⊙A 上;(2)3<r <5.点拨精讲:第(2)问中B ,C ,D 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必然是离点A 最近的点B 在圆内;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必然是离点A 最远的点C 在圆外.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设⊙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则⎩⎪⎨⎪⎧点P 在圆外⇔d >r ;点P 在圆上⇔d =r ;点P 在圆内⇔d <r.2.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3.三角形外接圆和三角形外心的概念.4.反证法的证明思想.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1)1.理解掌握同一平面内的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相关概念.2.能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准确判断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重点: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难点:理解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阅读教材P 95~96.归纳:1.直线和圆有__两个__公共点时,直线和圆相交,直线叫做圆的__割线__.2.直线和圆有__一个__公共点时,直线和圆相切,直线叫做圆的__切线__,这个点叫做__切点__.3.直线和圆有__零个__公共点时,直线和圆相离.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6分钟)1.设⊙O 的半径为r ,直线l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则有:直线l 和⊙O 相交⇔__d <r__;直线l 和⊙O 相切⇔__d =r__;直线l 和⊙O 相离⇔d >r__.2.在Rt △ABC 中,∠C =90°,AC =3 cm ,AB =6 cm ,以点C 为圆心,与AB 边相切的圆的半径为2cm . 3.已知⊙O 的半径r =3 cm ,直线l 和⊙O 有公共点,则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d 的取值范围是0≤d ≤3__.4.已知⊙O 的半径是6,点O 到直线a 的距离是5,则直线a 与⊙O 的位置关系是__相交__.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1.已知⊙O 的半径是3 cm ,直线l 上有一点P 到O 的距离为3 cm ,试确定直线l 和⊙O 的位置关系.解:相交或相切.点拨精讲:这里P 到O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而不是直线l 到O 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3,BC =4,若以C 为圆心,r 为半径的圆与斜边AB 只有一个公共点,则r 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解:r =125或3<r ≤4. 点拨精讲:分相切和相交两类讨论.3.在坐标平面上有两点A(5,2),B(2,5),以点A 为圆心,以AB 的长为半径作圆,试确定⊙A 和x 轴、y 轴的位置关系.解:⊙A 与x 轴相交,与y 轴相离.点拨精讲:利用数量关系证明位置关系.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10分钟)1.在Rt △ABC 中,∠C =90°,AC =3,BC =4,以C 为圆心,r 为半径作圆.①当r 满足__0<r <125__时,⊙C 与直线AB 相离. ②当r 满足__r =125__时,⊙C 与直线AB 相切. ③当r 满足__r >125__时,⊙C 与直线AB 相交.2.已知⊙O 的半径为5 cm ,圆心O 到直线a 的距离为3 cm ,则⊙O 与直线a 的位置关系是__相交.直线a 与⊙O 的公共点个数是__2个__.3.已知⊙O 的直径是6 cm ,圆心O 到直线a 的距离是4 cm ,则⊙O 与直线a 的位置关系是__相离__.4.已知⊙O 的半径为r ,点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且|d -3|+(6-2r)2=0.试判断直线与⊙O 的位置关系.解:相切.5.设⊙O 的半径为r ,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d ,d ,r 是一元二次方程(m +9)x 2-(m +6)x +1=0的两根,且直线l 与⊙O 相切,求m 的值.解:m =0或m =-8.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1.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2.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与半径r 的大小关系,判断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2)1. 理解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2.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3.会运用圆的切线的性质与判定来解决相关问题.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切线的性质定理及其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具体的题目.难点: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及其运用.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阅读教材P 97~98.归纳:1.经过__半径的外端__并且__垂直于这条半径__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有:①切线和圆只有__1个__公共点;②切线和圆心的距离等于__半径__;③圆的切线__垂直于__过切点的半径.3.当已知一条直线是某圆的切线时,切点的位置是确定的,辅助线常常是连接__圆心__和切点__,得到半径,那么半径__垂直于__切线.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PB 是⊙O 的切线,PA 交⊙O 于C ,AB =3 cm ,PB=4 cm ,则BC =__125__cm .2.如图,BC 是半圆O 的直径,点D 是半圆上一点,过点D 作⊙O 的切线AD ,BA ⊥DA 于点A ,BA 交半圆于点E ,已知BC =10,AD =4,那么直线CE 与以点O 为圆心,52为半径的圆的位置关系是__相离__.3.如图,AB 是⊙O 的直径,⊙O 交BC 的中点于点D ,DE ⊥AC 于E ,连接AD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有__①②③④__.①AD ⊥BC ; ②∠EDA =∠B ;③OA =12AC; ④DE 是⊙O 的切线.4.如图,AB 为⊙O 的直径,PQ 切⊙O 于T ,AC ⊥PQ 于C ,交⊙O 于D ,若AD =2,TC =3,则⊙O 的半径是.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1.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切⊙O 于B ,AC 交⊙O 于P ,E 是BC 边上的中点,连接PE ,则PE 与⊙O 相切吗?若相切,请加以证明;若不相切,请说明理由.解:相切;证明:连接OP ,BP ,则OP =OB.∴∠OBP =∠OPB.∵AB 为直径,∴BP ⊥PC.在Rt △BCP 中,E 为斜边中点,∴PE =12BC =BE. ∴∠EBP =∠EPB.∴∠OBP +∠PBE =∠OPB +∠EPB.即∠OBE =∠OPE.∵BE 为切线,∴AB ⊥BC.∴OP ⊥PE ,∴PE 是⊙O 的切线.2.如图,AB 是⊙O 的直径,BC ⊥AB 于点B ,连接OC 交⊙O 于点E ,弦AD ∥OC ,连接CD.求证:(1)点E 是BD ︵的中点;(2)CD 是⊙O 的切线.证明:略.点拨精讲:(1)连接OD ,要证弧等可先证弧所对的圆心角等;(2)在(1)的基础上证△ODC 与△OBC 全等.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9分钟)1.教材P 98的练习.2.如图,∠ACB =60°,半径为1 cm 的⊙O 切BC 于点C ,若将⊙O 在CB 上向右滚动,则当滚动到⊙O 与CA 也相切时,圆心O 移动的水平距离是cm .,第2题图),第3题图)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AOC=30°,半径为1 cm的⊙P的圆心在射线OA上,且与点O的距离为6 cm,如果⊙P以1 cm/s的速度沿A向B的方向移动,则经过__4或8__秒后⊙P与直线CD相切.4.如图,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与小圆相切于点C,若大圆半径为10 cm,小圆半径为6 cm,则弦AB的长为__16__cm.,第4题图),第5题图) 5.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DC切⊙O于点C,若∠A=25°,则∠D=__40°__.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学习至此,请使用本课时对应训练部分.(10分钟)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3)1.理解并掌握切线长定理,能熟练运用所学定理来解答问题.2.了解三角形的内切圆及内心的特点,会画三角形的内切圆.重点:切线长定理及其运用.难点:切线长定理的导出及其证明和运用切线长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自学指导.(10分钟)自学:阅读教材P 99~100.归纳:1.经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__切点__之间的__线段长__叫做切线长.2.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__相等__,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__两条切线的夹角,这就是切线长定理.3.与三角形各边都__相切__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4.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__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__内心__,它到三边的距离__相等__.二、自学检测: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展示,点评,教师巡视.(7分钟)1.如图,PA ,PB 是⊙O 的两条切线,A ,B 为切点,直线OP 交⊙O 于点D ,E ,交AB 于点C ,图中互相垂直的直线共有__3__对.,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PA ,PB 分别切⊙O 于点A ,B ,点E 是⊙O 上一点,且∠AEB =60°,则∠P =__60__度.3.如图,PA ,PB 分别切⊙O 于点A ,B ,⊙O 的切线EF 分别交PA ,PB 于点E ,F ,切点C 在AB ︵上,若PA 长为2,则△PEF 的周长是__4__.,第3题图) ,第4题图)4.⊙O 为△ABC 的内切圆,D ,E ,F 为切点,∠DOB =73°,∠DOF =120°,则∠DOE =__146°,∠C =__60°__,∠A =__86°__.一、小组合作:小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小组活动后,小组代表展示活动成果.(7分钟)1.如图,直角梯形ABCD 中,∠A =90°,以AB 为直径的半圆切另一腰CD 于P ,若AB =12 cm ,梯形面积为120 cm 2,求CD 的长.解:20 cm .点拨精讲:这里CD =AD +BC.2.如图,已知⊙O 是Rt △ABC(∠C =90°)的内切圆,切点分别为D ,E ,F.(1)求证:四边形ODCE 是正方形.(2)设BC =a ,AC =b ,AB =c ,求⊙O 的半径r.解:(1)证明略;(2)a +b -c 2. 点拨精讲:这里(2)的结论可记住作为公式来用.3.如图所示,点I 是△ABC 的内心,∠A =70°,求∠BIC 的度数.解:125°.点拨精讲:若I 为内心,∠BIC =90°+12∠A ;若I 为外心,∠BIC =2∠A. 二、跟踪练习:学生独立确定解题思路,小组内交流,上台展示并讲解思路.(9分钟)1.如图,Rt △ABC 中,∠C =90°,AC =6,BC =8,则△ABC 的内切圆半径r =__2__.,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AD ,DC ,BC 都与⊙O 相切,且AD ∥BC ,则∠DOC =__90°__.3.如图,AB ,AC 与⊙O 相切于B ,C 两点,∠A =50°,点P 是圆上异于B ,C 的一动点,则∠BPC =__65°__.,第3题图),第4题图) 4.如图,点O 为△ABC 的外心,点I 为△ABC 的内心,若∠BOC =140°,则∠BIC=__125°__.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与困惑.(2分钟)。
2024年圆的认识教学反思篇
2024年圆的认识教学反思篇圆的认识教学反思1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比较系统的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
学生获取知识兴趣浓厚,积极主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激发学生兴趣。
课的开始,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个用各种平面图形组成的小机器人。
让学生找出这个小机器人都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接着让学生说说在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个图形最特殊,为什么?让学生总结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然后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圆形的物体。
教师事先也准备一些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在自然现象,建筑物,运动领域都能找到圆的足迹。
二、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的机会。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创设情景认识圆,到初步运用有关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测量一个硬币的直径,找出圆形物体的圆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都突出了这一思想。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圆》的单元教学反思简短
《圆》的单元教学反思一、感受数学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情感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体现其价值的重要方面之一是改善人们的思维品质。
在“圆”的教学中,结合圆的定义,引出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等文化精髓,并穿插讲述了“日规”等科学史实,增加了民族传统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不仅了解了数学知识,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今数学思想光辉,有助于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二、展现知识发展过程,促进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很多新知识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圆”的教学中,通过展现圆的定义的探究过程、圆心与半径在画图和性质理解中的工具作用、弧、扇形与圆的关系等,使学生亲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使新知识纳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并达到融会贯通、形成能力。
三、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增强应用意识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解决数学问题和其它问题的金钥匙。
“圆”这一单元的很多内容都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比如研究直径与半径关系、半径与面积的关系时都运用了极限思想;解决圆的周长、面积计算时运用了化归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了优化思想等等。
通过这些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处处都有,它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四、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在“圆”这一单元中,我主要采用了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两种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圆的定义、圆的基本性质等采用接受式学习;对于一些重点知识如圆周长、面积的推导等采用探究式学习。
通过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学生更加喜欢学习数学。
总之,“圆”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奥妙无穷,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每一节数学课,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方法,使数学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及教学反思第24章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
24.1 圆的有关性质24.1.2 垂直于弦的直径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理解圆的轴对称性.2.掌握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理解其证明,并会用它解决有关的证明与计算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本课特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渗透.2.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会运用垂径定理等结论解决一些有关证明,计算和作图问题.【教学难点】垂径定理及其推论.五、课前准备课件、图片、直尺等.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你知道赵州桥吗?它的主桥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m,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3m,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出示课件2)(二)探索新知探究一圆的轴对称性教师问:把一个圆沿着它的任意一条直径对折,重复几次,你发现了什么?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出示课件4)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归纳出结论: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出示课件5:教师问: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的对称轴是什么?你能找到多少条对称轴?学生答: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思考:如何来证明圆是轴对称图形呢?出示课件6:已知:在⊙O中,CD是直径,AB是弦,CD⊥AB,垂足为E.教师问:此图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答:是轴对称图形.教师问: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证明圆是轴对称图形呢?师生共同解答如下:(出示课件7)证明:连结OA、OB.则OA=OB.又∵CD⊥AB,∴直径CD所在的直线是AB的垂直平分线.∴对于圆上任意一点,在圆上都有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即⊙O关于直线CD对称.师生进一步认知: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直线都是圆的对称轴.探究二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出示课件8:如图,AB是⊙O的一条弦, 直径CD⊥AB, 垂足为E.你能发现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劣弧?为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线段:AE=BE弧:AC⌒=BC⌒,AD⌒=BD⌒学生简述理由:把圆沿着直径CD折叠时,CD两侧的两个半圆重合,点A 与点B重合,AE与BE重合,重合.教师总结归纳:(出示课件9)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推导格式:∵CD是直径,CD⊥AB,∴AE=BE, AC⌒=BC⌒,AD⌒=BD⌒教师强调:垂径定理是圆中一个重要的定理,三种语言要相互转化,形成整体,才能运用自如.想一想:下列图形是否具备垂径定理的条件?如果不是,请说明为什么?(出示课件10)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1图是;2图不是,因为没有垂直;3图是;4图不是,因为CD没有过圆心.教师强调:垂径定理的几个基本图形:(出示课件11)出示课件12:如果把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结论与题设交换一条,命题是真命题吗?①过圆心;②垂直于弦;③平分弦;④平分弦所对的优弧;⑤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上述五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条件都可以推出其他三个结论吗?学生思考后教师总结:深化认知:(出示课件13)如图,①CD是直径;②CD⊥AB,垂足为E;③AE=BE;④AC⌒=BC⌒;⑤AD⌒=BD⌒.举例证明其中一种组合方法.学生思考后独立解决,并加以交流,教师加以指导,并举例.(出示课件14)如图,AB是⊙O的一条弦,作直径CD,使AE=BE.(1)CD⊥AB吗?为什么?⑵AC⌒与BC⌒相等吗?AD⌒与BD⌒相等吗?为什么?证明:⑴连接AO,BO,则AO=BO,又AE=BE,OE=OE∴△AOE≌△BOE(SSS),∴∠AEO=∠BEO=90°,∴CD⊥AB.(2)由垂径定理可得AC⌒=BC⌒,AD⌒=BD⌒教师归纳总结:(出示课件15)垂径定理的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思考:“不是直径”这个条件能去掉吗?如不能,请举出反例.教师强调:圆的两条直径是互相平分的.出示课件16:例1 如图,OE⊥AB于E,若⊙O的半径为10cm,OE=6cm,则AB=cm.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连接OA,∵OE⊥AB,巩固练习:(出示课件17)如图,⊙O的弦AB=8cm,直径CE⊥AB于D,DC=2cm,求半径OC的长.学生自主思考后,独立解答如下:解:连接OA,∵CE⊥AB于D,,∴设OC=xcm,则OD=x-2,根据勾股定理,得x2=42+(x-2)2,∴22221068AE OA OE=-=-=cm.1184(cm)22AD AB==⨯=解得x=5,即半径OC的长为5cm.出示课件18:例2 已知:⊙O中弦AB∥CD,求证: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证明:作直径MN⊥AB.∵AB∥CD,∴MN⊥CD.则(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所对的弧)教师强调:平行弦夹的弧相等.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出示课件19)解决有关弦的问题,经常是过圆心作弦的弦心距(垂线段),或作垂直于弦的直径,连结半径等辅助线,为应用垂径定理创造条件.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0)如图,在⊙O中,AB、AC为互相垂直且相等的两条弦,OD⊥AB于D,OE⊥AC于E,求证: 四边形ADOE是正方形.学生独立解答,一生板演.证明:∵OE⊥AC,OD⊥AB,AB⊥AC,∴∠OEA=∠EAD=∠ODA=90°.∴四边形ADOE为矩形,AE=12AC,AD=12AB.又∵AC=AB,∴AE=AD.∴四边形ADOE为正方形.出示课件21:例3 根据刚刚所学,你能利用垂径定理求出导入中赵州桥主桥拱半径的问题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先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画出图形进行解答.解:如图,用AB表示主桥拱,设AB所在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R.经过圆心O作弦AB的垂线OC垂足为D,与弧AB交于点C,则D是AB的中点,C 是弧AB的中点,CD就是拱高.∴AB=37m,CD=7.23m.AB=18.5m,OD=OC-CD=R-7.23.∴AD=12OA2=AD2+OD2,R2=18.52+(R-7.23)2,解得R≈27.3.即主桥拱半径约为27.3m.巩固练习:(出示课件23)如图a、b,一弓形弦长为,弓形所在的圆的半径为7cm,则弓形的高为_______.学生独立思考后解答:如图,分两种情况,弓形的高为5cm或12cm.教师归纳:1.涉及垂径定理时辅助线的添加方法(出示课件24)在圆中有关弦长a,半径r, 弦心距d(圆心到弦的距离),弓形高h的计算题时,常常通过连半径或作弦心距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2.弓形中重要数量关系弦a,弦心距d,弓形高h,半径r之间有以下关系:⑴d+h=r;⑵2 222ar d⎛⎫=+ ⎪⎝⎭.(三)课堂练习(出示课件25-29)1.2.已知⊙O中,弦AB=8cm,圆心到AB的距离为3cm,则此圆的半径为.3.⊙O的直径AB=20cm, ∠BAC=30°则弦AC= .4.(分类讨论题)已知⊙O的半径为10cm,弦MN∥EF,且MN=12cm,EF=16cm,则弦MN和EF之间的距离为.5.已知:如图,在以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大圆的弦AB交小圆于C,D两点.你认为AC和BD有什么关系?为什么?6.如图,一条公路的转弯处是一段圆弧(即图中弧CD,点O是弧CD的圆心),其中CD=600m,E为弧CD上的一点,且OE⊥CD,垂足为F,EF=90m.求这段弯路的半径.参考答案:1.C2.5cm3.4.14cm或2cm5.证明:过O作OE⊥AB,垂足为E,则AE=BE,CE=DE.∴AE-CE=BE-DE.即AC=BD.6.解:连接OC.设这段弯路的半径为Rm,则OF=(R-90)m.,OE CD ⊥11600300(m)22CF CD ∴==⨯=,根据勾股定理,得222,OC CF OF =+ ()22230090.R R =+- 解得R=545.∴这段弯路的半径约为545m.(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五)课前预习预习下节课(24.1.3)的相关内容.七、课后作业配套练习册内容八、板书设计:九、教学反思:1.这节课的教学从利用垂径定理来解决赵州桥桥拱半径问题开始,引入课题从实验入手,得到圆的轴对称性,进而推出垂径定理及推论.教学设计中,从具体、简单、特殊到抽象、复杂、一般,层层递进,以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培养学生们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的科学研究素质.2.本课的教学方法是将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有机结合,将圆的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常作的辅助线是半径或垂直于弦的直径.。
24.1.1 圆教案及反思
课型新授课课题24.1.1 圆备课人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圆的有关概念,并灵活运用圆的概念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结合图形理解弧、等弧、弦、等圆、半圆、直径等有关概念.过程方法通过举出生活中常见圆的例子,经历观察画圆的过程,多角度体会和认识圆.情感态度激发学生观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教学重点圆、弧、等弧、弦、等圆、半圆、直径等有关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圆、弧、等弧、弦、等圆、半圆、直径等有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人们在用语言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或向往是,常常与“圆”联系在一起,如“花好月圆”、“破镜重圆”等等。
圆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的,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进一步探究圆的相关知识.板演课题24.1.1圆本节课要完成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圆的定义;指出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导学生欣赏图片,学生观察,思考,对圆进行直观认识引出课题,板演24.1.1 圆学生默读学习目标直观形象的初步认知圆,培养学生思考习惯了解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2、理解弦、弧、半圆、优弧、劣弧,了解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自主学习一自学时间:3分钟自学内容:教材第79-80页例1前的内容;自学要求:独立思考,圈画出你认为关键的知识点.自学问题: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为3cm的圆,标明圆心、半径,并体会圆的形成过程;2、思考: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3、量一量:在你所画的圆中,圆上的点与圆心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到圆心的距离等于3cm的点在哪里?交流展示一1、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固定的端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一般用r表示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2、圆的两要素: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同心圆:圆心相同,半径不同等圆:半径相同,圆心不同同圆:半径相同,圆心相同我们可以得到圆的集合定义:圆心为O,半径为r 的圆可以看成是所有到定点O的距离等于定长r 的点的集合.应用新知1.不共线三点A、B、C到定点O的距离相等,那么A、B、C在以O为圆心的同一圆上吗?为什么?2、已知: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O, 老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巡视,并点拨自学出现的问题学生用圆规画圆,观察体验,归纳总结,发现结论时间结束,老师提问:根据你画圆的过程,结合动画演示,给出圆的定义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老师引导:看下面两幅图片比较圆心和半径,你有何发现?学生口答,老师点拨老师提问,学生尝试作答,教师点评总结,得到(1)图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个圆上.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并运用刚学的知识解释说明点,便于学习中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圆的集合定义,初步感知圆学生理解概念,让学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求证:A 、B 、C 、D 在以O 为圆心的同一圆上。
圆教学反思三篇
《圆》教学反思1根据我班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尊重学生的爱好,所以游戏导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接着播放课件:配乐出现一池在微风吹拂下轻轻摇曳的荷叶美景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欣赏,教师优美地范读课文,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意境。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读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学应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敢于阅读、乐于阅读的愿望,整体感知的教学设计可以实现这一目的,所以我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把课文的字音读准。
在此基础上再将课文带着问题完整自由地读一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并逐步培养起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在学生将课文完整自由读两遍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课文读通顺;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个别读,读后评价(对读得好、有进步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最后读给同桌或好朋友听。
三、积累语言理解内容——合作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附之配乐朗读,增强语感。
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
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去,面向全体,维持好活动次序。
四、拓展课文培养想象——练习说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4.1.1 圆1带教学反思
24.1 圆的有关性质24.1.1 圆1.认识圆,理解圆的本质属性.2.认识弦、弧、半圆、优弧、劣弧、同心圆、等圆、等弧等与圆有关的概念,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利用圆的有关概念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一、情境导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有许多圆形物体,例如茶碗的碗口、锅盖、太阳、车轮、射击用的靶子等都是圆的,怎样画出一个圆呢?木工师傅是用一根黑线来画圆的,给你一根细绳、一个图钉和一支铅笔,你能画出一个圆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圆的有关概念【类型一】圆的有关概念的理解有下列五个说法:①半径确定了,圆就确定了;②直径是弦;③弦是直径;④半圆是弧,但弧不一定是半圆;⑤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圆的对称轴.其中错误的说法个数是( ) A.1 B.2 C.3 D.4解析:根据圆、直径、弦、半圆等概念来判断.半径确定了,只能说明圆的大小确定了,但是位置没有确定;直径是弦,但弦不一定是直径;圆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每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所以①③⑤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方法总结:对称轴是直线,不能说成每条直径就是圆的对称轴;注意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类型二】圆中有关线段的证明如图所示,OA 、OB 是⊙O 的半径,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求证:AD =BC .解析:先挖掘隐含的“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两个条件,再探求证明△AOD ≌△BOC 的第三个条件,从而可证出△AOD ≌△BOC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结论.证明:∵OA 、OB 是⊙O 的半径,∴OA =OB .∵点C 、D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OC =12OA ,OD =12OB ,∴OC =OD .又∵∠O =∠O ,∴△AOD ≌△BOC (SAS),∴BC =AD .方法总结:“同圆的半径相等”、“公共角”、“直径是半径的2倍”等都是圆中隐含的条件.在解决问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直观性挖掘出这些隐含的条件,从而使问题迎刃而解.【类型三】圆中有关角的计算如图所示,AB 是⊙O 的直径,CD 是⊙O 的弦,AB ,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已知AB =2DE ,∠E =18°,求∠AOC 的度数.解析:要求∠AOC 的度数,由图可知∠AOC =∠C +∠E ,故只需求出∠C 的度数,而由AB =2DE 知DE 与⊙O 的半径相等,从而想到连接OD 构造等腰△ODE 和等腰△OCD .解:连接OD ,∵AB 是⊙O 的直径,OC ,OD 是⊙O 的半径,AB =2DE ,∴OD =DE ,∴∠DOE =∠E =18°,∴∠ODC =∠DOE +∠E =36°.∵OC =OD ,∴∠C =∠ODC =36°,∠AOC =∠C +∠E =36°+18°=54°.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画圆,了解圆形成的过程,同时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圆的有关的性质.~。
《圆》复习课教学反思
《圆》复习课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圆》复习课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复习课教学反思1数学课内容抽象,概念严谨,因此数学教师教学中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课本知识活起来,利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动画演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情景再现,让学生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问题到一般规律,逐步通过自己的发现、探究去思考数学、学习数学、乐学数学。
我在讲授新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第24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圆》时,以圆的定义和相关概念为主线,创设了畅游数学乐园的动画情景。
通过动画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学生很顺利的探究出定义一。
定义二的探究我利用《几何画板》演示圆上的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同一圆上,突破了用集合定义圆的难点。
在学习圆的相关概念—弦的时候,借助《几何画板》直观地表现了圆中有无数条弦,而且可以让学生来演示,画出直径,从感官上区别了弦与直径。
对于弧的教学打乱了课本的顺序,认识了弧后没有揭示表示方法,而是认识半圆,再认识优弧和劣弧及记法,有效的区分了优弧和劣弧的不同表示方法。
在探究园揭示了圆的两个定义后,通过到游乐场体验奇怪的卡丁车,解决生活中为什么车轮一般设计成圆形的数学道理?设计时通过动画演示两种不同不同车轮的卡丁车在平坦的道路上行驶的状态,让学生找到感觉。
然后小组讨论出这样设计的依据。
这一过程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在挑战台进行自主检测,可以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并将部分同学的作业展示评析,归纳概括数学思想方法。
在博物馆谈古论今,理解古人对圆的认识,感受数学文化。
通过反思评价谈收获体会。
最后通过对赵州桥的认识进一步激发新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本课在设计上因为自己的技术水平有限,动画效果还不够理想,需要进一步学习提高。
圆教学反思二篇
《圆》教学反思1这篇课文主要是培养学生朗读及想象能力的散文诗。
诗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
在教学时,我主要想通过有感情朗读让学生感受到荷塘的美,感受到夏天的美,以及大自然的美好。
进而通过洋溢在课文里的童真、童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象,把这种情感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单元课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夏天是美丽的,是多彩的,带给孩子们也是欢乐的。
为拉近孩子与荷叶的距离,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很多荷叶的图片,给孩子们营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
通过看图片,说感受,使孩子们对荷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随即我又出示了“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这句话,结合前面的理解和孩子们一起朗读、品味,孩子们都能读出各自的感受。
综观本堂课,我努力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一、角色转变,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语言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增强语感,发展语感,学习书面语言的有效途径。
根据本文语言优美、内容通俗易懂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贯穿了“以读为主,情感体验”的教学思想。
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课件、图片,让孩子们认真观察,通过自由读、想象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在移情心理作用下,孩子们换位感受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那种高兴的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
实践证明,这样做,一方面学生在读中感悟了课文内容,读中体验了思想感情,孩子们从课文学习中感受美、享受美。
另一方面,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爱读情感,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利用好教材,积极发掘教材中的“想象点”,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活跃起来,让知识丰实起来,让个性张扬起来。
初中数学圆的教学反思(精选22篇)
初中数学圆的教学反思(精选22篇)初中数学圆的教学反思篇1《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
从设计的角度反思:1.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
设计时改变许多教师在探究前为学生提示或者出示探究步骤的做法,充分让学生感受跳起来摘苹果的乐趣。
我认为那样看起来是学生自己探究,但是还是在教师条条框框的约束下进行的,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并不清楚。
这样失败的几率可以说微乎其微,当然就谈不上分析失败的原因。
积极主动的教学时间准确把握固然重要,学生探究的结果也很重要,但是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失败经验更重要,我们没有必要害怕学生得不出结果。
2.敢于跳出教材。
在备课过程中,我发现先画圆然后认识半径、直径并不合理,造成学生在交流中难以准确表述。
所以就先认识再画圆,这样做也得到了许多教师的肯定。
3.重视知识的自然生成。
我认为新知识的提出、新结论的生成应该是自然而然的。
教材中半径、直径的作用放在课后练习中,我认为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学生已经在课堂中进行了几次画圆,不可能不出现这样的疑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就引导学生反思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找画图中的问题,自然引出圆心决定圆的位置,设计新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画圆要求学生画大一点的圆,学生自然会通过改变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或直接量地办法,尽管学生并没有非常清楚半径的作用,但实际已经有意识,所以教师一出示:半径决定圆的时,学生很顺利的得出。
从课堂效果的角度看:整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勤思、勤动手中积极探究,课堂参与度较广。
几点不足:1.教师应变能力有待提高。
在课堂中出现了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我没有很好的处理,致使课堂教学受到了影响。
2.细节设计不够合理。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4.1.1 圆3带教学反思
24.1 圆的有关性质24.1.1 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本节课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2、过程与方法: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使学生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一理论教学重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用集合的观点定义圆,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小学学习圆只是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个图形是圆,没有严格的定义什么叫做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要进一步来学习圆的定义.首先点题,给学生一种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章前图,认识到圆从古至今,在实际生活中,在工农业生产中圆的应用非常广泛,作用非常大.圆的性质在本章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二、新课讲解:同学们请观察幻灯片上的图片.出示线段OA,演示将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从而得出圆的定义.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总结归纳:圆心、半径的定义.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满足上述A 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接着为了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然后提问学生回答这个圆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有的同学说两部分,有的同学说三部分,到底是几个部分呢?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议论,最后通过学生的充分感知,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进一步揭示圆内部分、圆外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集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若设圆O的半径为r,点O到圆心的距离为d,当点与圆心的距离由小于半径变到等于半径再变到大于半径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就由圆内变到圆上再变到圆外.这说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得到d与r之间的关系,由d与r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时板书下列关系式:点在圆内⇔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外⇔d>r这时教师讲清“⇔”符号的组哟用和圆的表示方法.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点和圆看成是运动变化得到的三种情况,这样便于学生理解.接下来为了巩固定义,师生共同分析例1.例1 求证矩形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对于这个问题不是教师讲怎么做,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这一问题的证明思路.已知:如图7-1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求证:A、B、C、D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证明:⇒A、B、C、D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由于学生第一次运用推出符号“⇒”证明,命题,所以教师:并做好示范作用.巩固练习:教材P80中1、2引导学生答.三、课堂小结:本节课要从三方面做小结,从知识内容方面学习了什么内容?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学到了什么新定义符号?1.从知识方面主要学习了圆的定义,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2.从方法上主要学习了利用点到圆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会利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3.用推出“⇒”符号证明命题的方法.这样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四、布置作业:课时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九上第24章第1节《圆的有关性质》第1课时
《圆》的教学反思
兴山县黄粮中学柯曾莲
本节课以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六个环节,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关注知识的“生长点”与“延伸点”,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的美丽图片,设置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疑问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无论用圆规画圆还是帮体育老师画圆,都围绕圆的定义,紧扣圆的“一中同长”的本质,让学生深刻体会圆的应用价值,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关注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及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本节课着力于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教学,让学生在画圆、测量、作图,比较,观察,归纳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正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具体体现;适时引用古希腊数学家的名言: “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恰到好处地渗透了圆的文化价值。
不足之处:
1、可增加素材的选取量。
围绕“一中同长”的本质,适当增加教学素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圆的数学本质及数学的生活价值。
2、要在知识的创新上下功夫。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节课在新知应用的练一练环节中,最后如果能加以引申,得出到点A的距离小于2cm 的点的集合、或大于2cm 的点的集合是什么样的图形那就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