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锐平在市委常委会上的讲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锐平同志
在市委常委会上的
讲话
2011年8月17日
范锐平在市委常委会上的讲话
今天是我到襄阳工作的第十个工作日。这段时间,一是参加省里的一些重要活动;二是作些调查研究,尽快熟悉襄阳的情况;三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思考襄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些问题。今天是我到任后的第一次常委会,借这个机会提出几个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
省委对襄阳的领导体制进行重大调整,是继“一主两副”战略定位确立、襄阳办公会议之后,又一个重大决策,充分表明中央、省委对襄阳的重视和厚望。三个重大决策之后,襄阳以什么样的姿态做好起步工作,我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贯彻省委的重大决策
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领导体制的重大调整,是湖北区域发展布局调整的重要里程碑,社会关注度非常高,人民群众也寄予厚望。作为襄阳的核心领导层,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央和省委的决策意图,并引导各级干部群众形成共识。对中央和省委的决策,侯长安部长在我市领导干部大会上做了阐述。按照鸿忠书记的要求,湖北日报分两篇专门编发了襄阳、宜昌两个新任市委书记的履新感言,并配发了评论,目的就是引导全省上下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央、省委对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领导体制的调整。形成共识需要一个过程,但能否形成共识,关键在我们“四大家”领导和核心领导层对这个问
题怎么看。
(一)怎么看待中央和省委对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我理解,所谓省域副中心城市,它的内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定是省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而不是地市级的。如果说我们仍然是一个地市级的规划水平、建设水平和管理水平,那就一定不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另一个方面是,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定是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具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这就决定了我们这个城市必须承担一些责任:一是对全省的支撑作用。最为突出和艰巨的任务是全省六分之一的经济总量、20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规模。二是对区域的带动作用。区域性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一定要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包括省内的十堰、随州、荆门、神农架和省外的南阳等地方。我们要在这样一个区域内起带动作用,这个责任必须承担起来。这种带动作用发挥得怎么样,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城市面积的大小,不是人口的多少,而是产业和城市功能的强弱。1.97万平方公里面积,近600万人口,可以说襄阳是个大市,但决定襄阳是不是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是产业规模和城市功能。三是对自身的提升作用。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确立后,我们对襄阳的发展思路应该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在定位上更加重视对“战略支点”的支撑作用。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支点,
讲的是整个湖北,而湖北的支撑是三点,武汉、襄阳和宜昌。我们要起到“战略支点”的支撑作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第二,在功能上更加注重创新引领和质量提升。凸显我们城市特色,凸显我们在中部城市群中的地位。第三,在视野上更加重视在全国同类城市中找位次。在全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中,我们处于什么位次,发挥什么作用,有多大差距,有多大潜能,需要对比和分析。如何看待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这是我的初步认识,还需要深化研究。
(二)怎么看待领导体制的调整。首先,不是市委主要领导的调整,而是领导方式的调整;第二点,不是单个岗位的调整,而是领导集体的调整。这次换届,省委对襄阳、宜昌就有别于其他市州。比如,常委职数,其他市州11个,我们13个;市委书记与人大主任,其他市州分设,武汉、襄阳、宜昌不分设;其他地方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与公安局长分设,襄阳可以不分设。这都是按照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来配备领导体制的。如果我们简单的看成是个人升职或书记更换,那就是对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的误解。我们的领导集体应该有这样的政治素养、政治眼光和政治胸怀,站在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的高度,看待中央和省委为了增强襄阳、宜昌两个班子的领导力、凝聚力所采取的重大决策。
(三)怎样看待襄阳面临的形势。襄阳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
近些年的发展,襄阳具备了厚实的经济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和激烈的挑战。襄阳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周边的城市如省内的十堰、随州、荆门和河南的南阳等服不服气?凭的是实力说话。我们邻近的河南南阳,人口、地域规模和经济总量到目前为止都比我们大,省内都不服气,我想人家也不会服气,我们比他们强,我们就辐射他们,他们比我们强,他们就辐射我们。面对这种形势、这种局面,我们一方面要有自信心,另一方面要有危机感。我们面临的形势,总起来看是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上要承担全省六分之一的责任,我们有差距。全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GDP总量目标是2.5万亿,六分之一就是4000亿。按现在的发展势头,2.5万亿打不住,应该是3万亿。如果按3万亿算,六分之一就是5000亿。我们去年是1500多亿,翻一番是3000亿,还有2000亿的缺口。要达到这个目标,以我们现在的产业基础,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二是战略上承担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我们有压力。区域性中心城市不是靠封的,是靠实力说话的。我们哪些地方能够形成中心,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和讨论。所谓区域性中心城市,就是我们周边城市的经济流向包括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向襄阳这个地方聚集的,不然的话就算不上中心城市。第三,科学发展上要承担“四个襄阳”建设的责任,我们有挑战。“四个襄阳”是省委、省政府在襄阳办公会上对
襄阳未来发展确定的方向和战略定位,要建设“四个襄阳”,任务十分艰巨。
在认识上解决“三个怎么看待”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有一个非常科学、理性的判断。完成这样一个任务,需要领导集体突破常规、突破极限,超越旧我、超越自我,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四大家”班子成员要自觉担当、勇于担当,动员广大群众广泛参与,凝聚社会力量全力支持。统战部组织了“我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献一计、尽一力、添一彩”的活动,这很好。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都要围绕“三个怎么看”来组织讨论,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担当起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这一繁重而光荣的政治责任。这个工作,宣传部门要策划,各个部门都要策划,搞一些活动,不能上“热”下“冷”,不能群众“热”干部“冷”,要上下都“热”起来,干部群众都“热”起来。
二、加强以市委常委班子为核心的“四大家”领导集体团队建设
市“四大家”领导集体是襄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领导核心和决定性、关键性因素。有历史学家说过,判断一个社会能否解决所面临问题的依据是领导层的质量和人民的品质。加强以市委常委会为核心的“四大家”领导集体团队建设,造就一支能担当起“四个襄阳”建设和省域副中心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