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元宵节的故事

我和元宵节的故事
我和元宵节的故事

我和元宵节的故事

时间:2019-10-09 14:07:57 | 作者:呵呵

“爆竹声中一岁除。”鞭炮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了“春节大哥”,大家还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氛围里。这不“元宵小弟”也赶来凑热闹!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代,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经将元宵节定为重大节日。2008年,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和元宵节的故事吧!我可以用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来形容。“元宵小弟”过生日头一天,我来到北戴河怪楼奇园观灯展,今年的花灯造型种类80多个,其中有与时俱进、凸显传统文化和3D投影效果,看得我眼花缭乱。妈妈说:“看花灯,不仅是热闹,光影交错中我们全家在一起慢慢品,讲讲家乡历史的前世今生”。一进门口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十二个大字尤为显眼。

看过花灯后,在我的元宵节里一定是少不了猜灯谜活动了。正月十五的下午我来到秦皇岛市图书馆猜灯谜。小朋友们有的静静地思考着;有的与周围的小朋友商量着某个灯谜;还有的小朋友用手机查谜底。我没有使用任何辅助工具,就靠我的小脑袋使劲猜。嘿嘿!我猜对了四个,拿着兑换来的奖品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给大家透露一下:猜的时候我非常紧张,都急出汗了。我发现好多小朋友也都出汗了,没准大家都跟我一样着急的。

晚上,我与家人围在同一个桌子上吃汤圆,“元宵小弟”的节日让我感受到中华传统佳节的魅力,一碗碗汤圆——“团团圆圆”,元宵入碗——快乐团圆!妈妈还告诉我,她的家乡元宵节还舞龙呢?你的家乡元宵节都有那些事儿呢?一起来分享一下吧!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模板五篇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模板五篇 教案是提升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工作展开。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了解元宵节,理解儿歌意思,学习完整地朗诵儿歌。 2、体验节日的快乐氛围。 3、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4、了解节日中应注意的安全和卫生,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准备: 油泥、玩具小碗、根据儿歌内容绘制的图标。 活动过程: 1、老师演示搓元宵,谈话导入元宵节。 老师:老师拿的是什么?变变变,我用油泥变出了什么? 一碗香喷喷的元宵来啦!元宵节里人们都要吃甜甜糯糯的元宵。元宵节马上就要到了。是哪一天呢? 2、学习儿歌。 老师示范朗诵儿歌《闹元宵》。 3、理解儿歌意思老师:正月十五那天是什么节日? 4、看图标跟念儿歌。 分析理解“团团圆圆”、“闹元宵”的意义。

老师:谁知道“团团圆圆”是什么意思?(家里人都来了,很多亲戚朋友在一起。)儿歌叫《闹元宵》,为什么要说“闹”?(人很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很开心。) 5、完整朗诵儿歌。 幼儿完整学习,朗诵儿歌2、3遍。 附:儿歌《闹元宵》 月亮走,我也走,月亮圆,人团圆,团团圆圆元宵节。 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知道元宵节及节日时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2、能大胆地在集体中介绍自己的花灯。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5、体验与同伴集体过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带花灯到幼儿园。 2、幼儿画册和元宵节人们进行庆祝活动的图片。 活动重点:知道元宵节人们主要的庆祝活动 活动难点:幼儿愿意到集体面前并大胆的介绍自己的花灯 审美元素: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元宵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在这天里人们一起赏花灯、玩花灯、吃元宵、猜灯谜等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节日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历史名人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历史名人 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

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经典名人 1.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的人。 2.汉明帝: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3.汉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 4.东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5.杨素:破镜终重圆,成人之美的人。 6.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 7.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 8.朱元璋:狂杀一条街,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 9.贾似道: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 10.袁世凯:害怕袁消,将元宵节两易其名的人。

东方朔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东方朔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东方朔是我国古代汉武帝时期的官员。他很有学问,头脑也非常灵活。 有一年腊月,东方朔在御花园里游玩,发现一个宫女正在井边伤心地哭。东方朔赶紧跑过去,问她为什么这么难过。 这个宫女叫元宵。她来到皇宫好几年了,非常思念家人,但又不能回家,真觉得生不如死。东方朔安慰她:姑娘,别难过了,我想办法让你见到家人。 东方朔来到元宵姑娘家中,对元宵的家人说:我有个主意,能让元宵和你们团聚。他仔细嘱咐元宵的妹妹,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随后,东方朔打扮成一个算命先生,来到街头:我夜观天象,京城要有一场大火灾!老百姓纷纷求他化解灾难。东方朔说:正月十三,有人骑黑驴,穿红衣,从南边过来,那就是火神君。大家要跪在路边苦苦求他,全城才能得救。 老百姓照东方朔的话去做。天快黑的时候,火神君真的穿着红衣,从南边骑驴而来。 大家跪在路边向火神君求情。火神君扔下一封信,说:火烧京城是玉皇大帝的旨意!你们把这封信送到皇宫,交给皇帝,或许能免去这场灾难。 有人拾起信,连夜送进了皇宫。 信上写着:正月十六,火烧皇宫;要想消灾,汤圆花灯。皇帝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请来东方朔给他出主意。 东方朔听了事情经过,对皇帝说:听说火神君爱吃汤圆。正月十五那天,多让百姓做汤圆、扎花灯,求玉皇大帝和火神君不要降灾。 皇帝听了,立刻让人传令:不管宫里宫外,大家都要多做汤圆,多扎花灯。 元宵姑娘是做汤圆的能手。东方朔嘱咐她,让她扎一盏大大的花灯,写上自己的名字,字要写得大大的,让人一眼看得见。 正月十五这天,皇帝用元宵姑娘做的汤圆,供在火神君的画像前,求神仙保佑百姓平安。到了晚上,全城百姓都上街看花灯。元宵提着自己扎的花灯,也走在人群里。 元宵的妹妹搀扶着爸爸妈妈,也来到街上看花灯。她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远处有一盏大花灯,上面写着姐姐的名字。 妹妹大声喊:元宵姐姐!元宵姐姐!元宵听见喊声,连忙跑过来。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元宵激动得哭了起来。 一家人都很感激东方朔。妹妹说:东方先生的主意真好,让我装扮成火神君,咱们才能全家团聚! 百姓闹了一夜花灯,京城平安无事。皇帝十分高兴,下令第二年正月十五照样做汤圆,扎花灯,庆贺太平。 这个风俗一年一年传下来。因为正月十五上供的汤圆是元宵姑娘做的,所以汤圆从此也叫元宵,正月十五就叫做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也传了下来,人们在这一天展花灯,猜灯谜。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

关于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

关于幼儿园中班元宵节活动教案 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一、引入主题(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元宵节,你们高兴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三、说说元宵。 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等)元宵这么漂亮,你想不想也来做元宵呀?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

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四、制作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五、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吃元宵。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八、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元宵节的故事和历史名人

元宵节的故事和历史名人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元宵节的故事与历史名人 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

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end#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

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经典名人 1.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的人。 2.汉明帝: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

元宵节的简介和来历

元宵节的简介和来历 导读: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灯的样式也更丰富。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各类果料等,食用时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浮圆子”,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节还有“走百病”的习俗,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华人的聚居区也年年欢庆不衰。 【元宵节的简介和来历】 1.元宵节的来历和传说 2.元宵节的来历作文 3.元宵节的起源及来历 4.中元节的来历和传说 5.清明节的来历和传说 6.清明节的习俗和来历 7.关于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8.关于元宵节的作文400字:元宵节的来历

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_

正月十五趣味风俗,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2016年元宵节快到了,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圆月夜,象征喜庆团圆,这个传统的节日有的地方叫又称为元夕、元夜,或上元节。 元宵节的风俗很多,无论从活动还是饮食,都具有非常独特的节日气息。吃元宵象征新年全家团团圆圆;赏花灯热闹喜庆,五彩斑斓;猜灯谜趣味多多,广为流传;游龙舞狮技艺高超,锣鼓喧天;百戏歌舞壮观好看,喜庆热闹……除了这些传统的元宵节节目,很多地方还有独具特色的趣味风俗。 来看几个春节元宵节民风民俗的小故事: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度百厄,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放桔灯 “放桔灯”的风俗,至少有一千年的历史。传说南宋建炎年间,金人南侵,康王赵构从海上逃走。逃到台州章安,寄宿在祥符寺中。那天正是正月十五,晚上他登金鳌山观海,忽见椒江上无数灯火,如流星飘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在纺罗伞盖的簇拥下,到江边观看。侍从告诉他,这是澄江上漂下来的桔灯。赵构十分高兴地说:“肤看京中的鳌山灯,也没有这么有趣啊!”他要侍从们跟着凑热闹,买了两船桔子,取出桔肉让大家吃了,留下桔壳制作桔灯,放在江上漂浮,玩了个通宵。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严禁偷本家族的,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所他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偷菜不怕被发现,被份的人家并不责怪。大家把愉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偷青节 和偷菜节类似,四川、广东、海南等地都有“偷青”的习俗,在元宵节的晚上可以去偷一点别人菜园里的蔬菜。据说,如果偷菜挨菜园主人诅咒得越刻毒就越“旺相”,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另外,如果偷回的青苗,如有生菜则寓意“生财”,有萝卜菜头则寓意“彩头”,有青葱则寓意“人聪明”,有大蒜则寓意“好打算”。宵夜偷青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送瘟船 送瘟船是福建清流县城群众在每年元宵节之夜的一种驱邪逐瘟的活动。是夜,暮色初合,县城东门桥边聚集着众多的男男女女。在岸边泊着一艘用薄木板钉成的船,船的周围用薄薄的竹片扎成船舱,外面再糊上红红绿绿的色纸。船舱四壁

元宵节的来历10字

元宵节的来历10字 10字下面小编将向大家介绍有关元宵节的来历10字的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

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和民间习俗传说

幼儿园中班教案《元宵节活动方案》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教案《元宵节活动方案》含反思 元宵节活动教案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感受小朋友与老师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快来看看幼儿园元宵节活动教案吧。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初步尝试用语言、艺术等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感受小朋友与老师一起做元宵、吃元宵的快乐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5、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活动准备 1,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室,悬挂幼儿与父母共同准备的红色物品; 2,面粉、盘子、小碗、小勺等。 3、在网上收集花灯和元宵节的视频。 具体活动过程 1.各班欣赏各种各样的元宵节的视频,了解元宵节的来历及习俗(赏灯、吃元宵等)。 2,欣赏花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造型、色彩和图案。 3、尝试用较完整的语言介绍花灯的名称与特点,体验说一说、玩一玩的快乐。 4.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有品尝元宵的习俗。 5.通过做、煮、品尝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乐趣。 6.能用简短的语言讲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尝元宵时的心情。

教学反思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上元节、灯节。民间正月十五闹元宵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伴随人们迎来春天,是把节日习俗体现得最为彻底和典型的传统节日。在主题活动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对元宵节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更可以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表现,进一步获得对节日气氛的体验。 小百科: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8]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 而为人所知。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中国人素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 节日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的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增添节日气氛,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耍龙灯

元宵节成语故事

元宵节成语故事 元宵节到了,作为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我们对元宵节要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和元宵节有关的成语,供大家参考。 福寿齐天 成语典故:俺从神圣降临下方,庆贺了元宵,祝延圣主福寿齐天也。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 柳眉星眼 成语典故:正当年,柳眉星眼芙蓉面,绛衣缥缈,麝兰琼树,花里遇神仙。《全元散曲·斗鹌鹑·元宵》 祈晴祷雨 成语典故: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庶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卷中。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 拖人下水 成语典故:这是娘子拖人下水,与我有什么相干。明·李素甫《元宵闹》第二十五出 脱颖囊锥 成语典故:非画饼,似脱颖囊锥,头角峥嵘。明·沈鲸《双珠记·元宵灯宴》 天真无邪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成语典故:小青年们听了,都放下碗筷,用潮乎乎的眼睛看着这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顾笑言《正月十八吃元宵》 万载千秋 成语典故:当今圣主存仁孝,万载千秋亨太平。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三折 心荡神怡 成语典故:炀帝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不觉心荡神怡,忍不住立起身来,好像元宵走马灯,团团的在中间转。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十回 于家为国 成语典故:正直无私有至灵,于家为国保庶民,祈晴祷雨皆显应,掌管经书文卷中。明·无名氏《贺元宵》第一折 金吾不禁 【拼音】jīnwúbùjìn 【出处】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村,前后各一日。唐·韦述《西都杂记》【解释】金吾:秦汉时执掌京城卫戍的地方官。本指古时元宵及前后各一日,终夜观灯,地方官取消夜禁。后也泛指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 [元宵节成语故事]相关文章:

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元宵节的传说故事50字 篇一: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50字 有关于元宵节的来历50字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 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篇二:【民间传说(八)】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故事传说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故事传说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

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之末,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亦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这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 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 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

2020年有关元宵节的历史故事(汇总)

2020年有关元宵节的历史故事(汇总)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春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有关一年一度东风夜放花千树的元宵节,历史上曾留下了许多故事。 早在南北朝时期,南梁简文帝就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蔡君谟,他为了粉饰太平,便下了一道旨令,强令福州一带庶民,各家须在元宵节燃灯七盏。当时有个叫陈列的人,做了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面写了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太守蔡君谟看见了这首诗,不得不收回规定。陈列的灯诗可谓穷苦人民生活的写照,而这个太守也算是个识时务者。 传诵最广的恐怕是元宵节灯联让北宋名臣王安石交好运的奇闻了。王安石20岁时赴京赶考,元宵节路过某地,边走边赏灯,见一大户人家高悬走马灯,灯下悬一上联,征对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见了,

一时对答不出,便默记心中。到了京城,主考官以随风飘动的飞虎旗出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即以招亲联应对出,被取为进士。归乡路过那户人家,闻知招亲联仍无人对出,便以主考官的出联回对,被招为快婿。一副巧合对联,竟成就了王安石两大喜事。这则奇闻未见于信史记载,应该是民间传说了。 宋朝的元宵节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朱元璋因一则元宵节灯谜而大开杀戒的故事,在民间也流传很广。朱元璋有一年微服出宫,去看看南京百姓如何欢度元宵节。来到一个猜灯谜的地方,见一群人正猜一张画谜。画上画着一个赤脚妇人抱着一个西瓜,谜目要求猜当地一句俗语。结果被人猜破,谜底是淮西妇人好大脚。灯谜讲究别解,此处淮西的谐音是怀西,意思是怀抱西瓜妇人好大脚,这是南京人讥笑当时安徽妇人的一句俗语。朱元璋在一旁听了大为恼火,以为是暗讥皇后马氏。因为马皇后就是淮西人,并且有着一双特大脚。朱元璋就暗暗记下画谜人家的住处,第二天派兵把这条巷子里的人都杀光了。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 导读:本文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太原一带,太谷县的灯是很有名气的.太谷的灯,以品种繁多、制作精巧、外观引人出名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在山西的县城一级城廓甚至乡、镇中,这些居民集中地,繁华热闹区,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满街挂满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到正月十五晚上达到高潮。正月十五的“观灯”已经成为山西民间群众自发的活动。 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正月十五闹花灯,在民间有很多有趣的传说:一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人们便组织起来打,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

怒,便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将人畜和财物通通烧光。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让百姓无辜受难,便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噩耗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后,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当时,有个老人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在门前挂起红灯,燃放爆竹、焰火。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好,便分头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兵往凡界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火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天帝听后,心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和财产。为感激天帝之女的善良之心,为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家家户户都要张灯结彩,点焰火,放爆竹,来纪念这个日子。

关于元宵节起源和传说的故事

关于元宵节起源和传说的故事 这篇关于元宵节起源与传说的故事,是笔者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元宵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 佳节。 元宵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元宵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元宵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

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规模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平年间每年元宵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元宵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近代,这一习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元宵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习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

幼儿园中班2016年元宵节活动教案2篇

幼儿园中班2016年元宵节活动教案2篇 幼儿园中班2016年元宵节活动教案2篇 >篇一: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橡皮泥。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活动过程: >一、引入主题 (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小朋友,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对,今天是元宵节,你们高兴吗?为了庆祝元宵节,我们一起来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元宵的来历。 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下面老师要考考你们。 1、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 2、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挂灯笼等) 小朋友们真聪明! 老师讲述:元宵的来历。 >三、说说元宵。 1、小朋友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等)元宵这么漂亮,你想不想也来做元宵呀? 2、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四、制作元宵。 1、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看谁做得多。 2、幼儿开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五、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盛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吃元宵。 刚才你做了多少元宵,现在就可以吃多少元宵。 >八、教师总结 今天,小朋友们在一起渡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们不但知道了元宵节吃元宵,还知道了怎样去做元宵。 >篇二: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150字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150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下面小编将向大家介绍有关关于元宵节的传说150字的范文,以供参考。 篇一:元宵节的传说及风俗: 元宵节的传说及风俗: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几种有趣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

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元宵节的食俗:(吃元宵,还叫汤团、汤圆,最早叫浮元子) 元宵节各地的庆祝活动: 舞龙 猜灯谜: 观花灯 篇二: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有一种有趣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天帝有一只聪明的神鸟,只要是天帝想知道的事情,这只神鸟都能回答。有一次,这只神鸟在出去玩的时候迷了路,降落到了人间。恰好有个猎人经过那里,看到了这只美丽的鸟,就把它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他下令让天兵在正月十五这天到人间放火,把人类统统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她不忍心看到百姓因为一只鸟而无辜受伤害。她就冒着生命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不久,有一个老人想出了个办法。他说:“在正月是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就不会派人来烧我们了。” 大家听从了老人的主意,逃过了一劫。从此人们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从宋代开始,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食用的新奇食品——元宵,它用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鲜甜可口,饶有

元宵节经典故事及习俗

元宵节经典故事及习俗 元宵节的经典故事 经典故事 1、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2、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 3、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4、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5、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元宵节习俗 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湖南元宵节习俗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是湖南最主要的民间习俗,如长沙的酸菜炒汤圆,将汤圆配酸菜、辣椒炒制,外焦内软,酸、甜、咸、辣俱全;郴州因为多民族聚居而形成了独特的元宵舞龙舞狮活动,如今年郴州资兴举办

的第五届龙狮腰鼓大赛将会有24支队伍参赛。 位于湖南南部的新田县,毗邻两广,元宵习俗独特。元宵节这一天晚上,新田县的农民们会提着点亮蜡烛的小灯笼来到宫庙前集合。数百串灯笼连在一起,组成一条近千米长通体发光的“巨龙”,每一盏“龙身”上的灯都代表着一户人家。随着一阵阵锣鼓声,游龙灯的队伍从宫庙前的农田出发,在威风凛凛的“龙头”牵引下,开始绕全村游行。举着“龙身”游灯的人们还要保证这条“长龙”的连续和完整,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小心地配合着“长龙”前进,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巨龙”所到之处,家家烟花爆竹声震天。游完龙灯后,村里的居民们会将所有的龙灯集聚在一起“烧龙灯”,期待来年风调雨顺。 广西元宵节习俗据广西文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元宵节期间,广西各地的欢庆活动多达数百项,如柳州的花灯、百色的非遗巡展、北海的神游等,这些活动以文化展演和娱乐赛事为主,现代和传统交融,城市和乡村联动,地域特点鲜明,民族个性浓郁,群众参与面广泛。 灯会在柳州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经过几年的发展,柳州元宵灯会已经成为岭南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2011年,元宵灯会为柳州吸引市内外游客10多万人。 “去年,整个灯会共有2万多盏灯,今年将突破3万盏。”柳州市文化局副局长曾飞云介绍,今年的“美好柳州——龙城元宵灯会”将在该市6个城区同步铺开,各个城区均设立集中展示点,每个城区至少集中展出2000盏大型花灯,其中2米以上的不少于50盏,市民可以就近欣赏到花灯展。在题材上,将重点凸显龙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