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历史名人
元宵节的故事和历史名人
![元宵节的故事和历史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6b29038a284ac850ac02421c.png)
元宵节的故事和历史名人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元宵节的故事与历史名人元宵姑娘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
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
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
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
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
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
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
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
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
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
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
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end#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
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
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
”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
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
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元宵节的名人故事
![元宵节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f5b7d9e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9e.png)
元宵节的名人故事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和家人团聚、品尝元宵、赏花、猜灯谜等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节日。
在元宵节这一天,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名人的故事,更深入地感受这个节日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下面是几个与元宵节有关的名人故事:一、李清照与元宵李清照是宋朝著名的女文学家,她有一首《如梦令》的词,其中有一句“燃烛龙楼观戏,参差忽东忽西”,就是关于元宵的。
传说李清照深爱元宵,每到元宵节都会亲手制作元宵,然后和家人一起品尝,度过一个温馨的节日。
二、赵匡胤和火把节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在他年轻时曾经参加过一场叫做“火把节”的活动。
据说,在元宵节的时候,人们会点燃火把,手持火把在街上跑,这样可以消灭疫病、镇压鬼怪、除去灾难。
赵匡胤在参加了这个活动之后,对此非常感慨,他认为这个活动不仅能够传承中华文化,还能够增加人民的凝聚力,于是他便把这个活动定为国家的正式节日。
三、文天祥和“寿宴”元宵节并不是只有吃元宵、猜灯谜,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活动,叫做“寿宴”。
这个活动起源于唐朝,后来到了南宋时期,成为了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
据说文天祥就很喜欢这个活动,他经常在元宵节时邀请朋友一起举行寿宴,品尝各种美食,并且互相陈述心愿,希望自己能够长寿、平安、幸福。
四、乾隆帝和猜灯谜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活动,清朝时期的乾隆帝也非常喜欢猜灯谜。
据说他在每年的元宵节都会召集一些文化名流在宫中猜灯谜,这不仅能够增强大家之间的友谊,还能够丰富人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以上是几位和元宵节相关的历史名人和他们的故事,这些故事虽然历经岁月,但它们所传达的文化内涵依然深入人心。
元宵节的历史人物与文化名人
![元宵节的历史人物与文化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1e09a050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f7.png)
元宵节的历史人物与文化名人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也是中国春节的最后一天。
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吃元宵、观灯彩、猜谜语等活动,以庆祝新年的到来。
在元宵节的庆祝中,一些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贡献和影响使得元宵节更加丰富多彩。
一、历史人物1. 吕洞宾吕洞宾是唐代道士,以修道成仙而著名。
据传,吕洞宾是元宵节灯谜的创始人之一。
他喜欢把谜语藏在灯笼里,供人们猜解。
这也成为了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之一,现在的灯谜猜解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2.谢灵运谢灵运是唐代文学家,以其诗词才华而著名。
在元宵节时,他写了一首《元夕》,成为了元宵节的经典诗歌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的夜晚景象,表达了人们放飞孔明灯、互赠元宵的欢乐心情。
二、文化名人1. 陆游陆游是宋代文学家,以其豪放的作风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的诗词而著名。
在元宵节时,陆游写了一首《放船灯》,描绘了元宵节夜晚学子放船灯的场景。
这首诗通过对灯节的描写,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和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2. 郑板桥郑板桥是清代画家、书法家,以其绘画和书法艺术而著称。
在元宵节时,他常常会写春联、画灯谜画,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他的作品为元宵节增添了艺术的魅力,让人们在观灯的同时也能欣赏到他的艺术成就。
总结起来,元宵节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在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的贡献和影响使得元宵节更加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也让这个节日充满了艺术的氛围。
通过对他们的纪念和传承,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元宵节的快乐和欢庆,也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让我们在元宵节这一天,怀念这些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的贡献,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元宵节的简单起源故事
![元宵节的简单起源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8cbece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6b.png)
1.元宵节的由来及传说故事1、汉文帝平乱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扶其子登基,后来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吕后病死后,吕氏家族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
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最后彻底平定“诸吕之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汉文帝刘恒登基,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即“元宵节”。
2、东方朔与元宵姑娘相传东方朔在御花园发现宫女元宵因无法和家人见面准备投井自杀,深感同情,保证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他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陷入一片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扔下一张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的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一看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东方朔。
东方朔便提出让宫女做火神君最爱吃的汤圆,在十五晚上焚香上供,敬奉火神君的主意。
再让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造成满城大火的假象瞒过玉帝。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宫廷人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长安城里家家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与元宵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宫女元宵做的汤圆,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元宵节”。
2.元宵节的由来和传说故事1、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全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小故事
![关于元宵节的传说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525bfe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7.png)
【导语】元宵节在古时候叫“上元节”,古⼈称“夜”为“宵”,⽽正⽉⼜称元⽉,正⽉⼗五的夜晚⼜是⼀年之中的第⼀个⽉圆之夜,所以“上元节”⼜被称为“元宵节”。
以下整理的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故事,欢迎阅读!1.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故事 1、刘邦去世后,吕后执政,刘⽒⼩皇帝只是个摆设。
吕后除了没像后世的武则天当皇帝,所掌握的权势和皇帝没什么不同。
⽽且她提拔吕家势⼒,在朝廷中引起极⼤⽭盾。
吕后病逝后,诸吕在上将军吕禄集合,阴谋篡夺刘⽒江⼭。
齐王刘襄与开国⽼⾂周勃、陈平在正⽉⼗五⼀举粉碎了诸吕叛乱阴谋,即位的汉⽂帝为了庆祝这⼀胜利,决定每年正⽉⼗五这⼀天家家张灯结彩,庆祝平“诸吕之乱”的元宵节。
2、汉朝时天地之间的神祇叫太⼀神,⼜叫泰⼀、泰壹⽒、泰⽒等,其地位相当于现在的⽟皇⼤帝,西⽅的上帝,是主宰宇宙⼀切的天神。
古代祭祀天地之中的“天”,在汉朝就指太⼀神。
史载“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汉武帝将祭祀太⼀神的时间,定于正⽉⼗五,因此这个⽇⼦演变为后来的元宵节。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确定为重⼤节⽇。
3、汉明帝曾派郎中蔡愔、博⼠弟⼦秦景等到“西天取经”,之⽐唐僧取经早了⼏百年。
不过蔡愔并没有到达古印度,他到了西域⼤⽉⽒后就遇见了印度⾼僧竺法兰与迦叶摩腾。
这⼆位⾼僧在蔡愔的邀请下,驮着佛经和佛像到了⼤汉的⾸都洛阳,汉明帝专门赦建⽩马寺⽤于译经。
据蔡愔、竺法兰与迦叶摩腾介绍,佛教有正⽉⼗五瞻仰佛舍利、点灯敬佛的习俗做法,敬佛的汉明帝下令全国正⽉⼗五这天晚上在皇宫和寺庙⾥点灯敬佛,全国的⼠族庶民都挂灯,久⽽久之,元宵节挂灯的风俗就产⽣了。
4、道教的⿐祖虽然是春秋时期的⽼⼦,但道教的产⽣却是从东汉时期张天师开始。
第⼀位张天师名叫张道陵,他创建了五⽃⽶道,五⽃⽶道崇奉天官、地官、⽔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官解厄”,上元天官正⽉⼗五⽇⽣,所以正⽉⼗五⽇就被称为上元节,上元节是天官赐福的⽇⼦,所以燃灯庆祝,后来演变为元宵节。
元宵的历史人物
![元宵的历史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31677ff8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4.png)
元宵的历史人物元宵节,又称正月十五或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灯笼是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象征。
而在元宵节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些与这个节日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贡献和影响力形塑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介绍几位与元宵节相关的历史人物。
一、汉明帝汉明帝,即汉章帝,是中国东汉王朝的第六位皇帝。
他在位期间,非常重视宗教事务和文化活动,极力推崇佛教。
而正是汉明帝在元宵节上首次引进了烛光和花灯,开启了元宵节赏灯的传统。
汉明帝将元宵节与佛教习俗相结合,提倡民众用灯光祈福、化灾避难,使元宵节在后来的发展中成为一个极富文化内涵、兼具宗教意义的节日。
二、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曹操是元宵节历史上另一位有着深远影响的人物。
相传东汉末年,曹操在元宵节时发动了一次偷袭战争,以火攻之计成功攻占敌人,令敌人大败亡。
自此以后,元宵节也成为了庆祝曹操胜利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这一天会点亮火把、燃放烟花爆竹,向曹操的胜利致敬并庆祝元宵节的到来。
三、杨婵杨婵是西汉末年的一位美人,也是元宵节历史上备受关注的人物之一。
据传,杨婵生前容貌出众,才情出众,被视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在元宵节的时候,杨婵会展示她的舞技和才艺,吸引了众多人的关注和赞美。
后来,人们便将元宵节与才艺表演联系在一起,形成了赏灯、观舞等传统习俗。
杨婵因其舞技和美貌而被人们记住,使元宵节更加丰富多彩。
四、文征明文征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也是元宵节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文征明极其热爱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他的书法和绘画作品多以元宵节为题材,并结合自己的创作风格,赋予了元宵节更多的艺术美感。
他在元宵节期间,还会亲自为民众举办文艺演出,使元宵节成为一个兼具文化底蕴和艺术熏陶的节日。
文征明以其对元宵节文化的贡献,成为了元宵节历史上备受尊敬的人物。
五、傅抱石傅抱石,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画家和艺术家,也与元宵节有着密切的关系。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历史名人_元宵节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历史名人_元宵节](https://img.taocdn.com/s3/m/d322cffe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1.png)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历史名人元宵节快要到来,你知道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历史名人有什么吗?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一、元宵姑娘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
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
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
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
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
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
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
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二、皮影相思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
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三、破镜重圆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
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
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
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四、燃灯七盏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
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
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
”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五、双喜临门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人物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e4a5485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9.png)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人物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中国人民热烈地庆祝这一节日。
元宵节有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人物,它们不仅给人们带来乐趣,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一、兔子和玉兔元宵节最著名的传说之一就是关于兔子和玉兔的故事。
相传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嫦娥的美丽仙女,她住在月宫里。
嫦娥因为偷吃了灵丹妙药而飞升到月亮上。
而在人间,她的丈夫后羿为了找回妻子,决定射下九个太阳。
他射下了八个太阳,但最后一个太阳因为不忍心伤害人间的生灵而没有射下来。
后羿和嫦娥的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元宵节的重要传说之一。
人们认为在元宵节这天,嫦娥会驾着玉兔去探望人间,并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幸福。
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放飞孔明灯、观赏月亮、品尝元宵,以表达对嫦娥和仙女的敬仰和祝福。
二、年初五的神龙除了兔子和玉兔的故事,元宵节还有一则与龙有关的传说。
相传在元宵节的午夜时分,神龙会从大海里飞腾而出,巡游在人间。
人们相信,只要在这个时间点表达祈福之意,龙便会带走厄运,给人们带来好运和吉祥。
因此,在元宵节的前一天,即年初五这一天,人们会在街道上举行盛大的舞龙活动。
龙舞者身穿五彩斑斓的龙袍,手舞足蹈地扭动龙身,意味着驱除厄运,庆祝新春佳节的到来。
舞龙活动不仅能增添节日气氛,更是传承着对神龙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三、张灯结彩的美景元宵节的另一个特色是各种灯饰的璀璨夺目。
传统的元宵节活动中,人们会在门前悬挂红灯笼、挂彩灯,或者制作花灯、蘑菇灯等各种形状的灯饰。
这些灯饰不仅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氛围,也寓意着人们对幸福和吉祥的美好期望。
值得一提的是,元宵节中最具代表性的灯饰之一是“球灯”。
球灯制作精美,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如动物、花鸟、剧情人物等。
人们可以在猜灯谜的同时欣赏球灯的美丽。
猜灯谜是元宵节独有的娱乐活动,人们为了猜中谜底,会拿出智慧和眼力,增添了节日的乐趣和趣味性。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人物丰富多样,每个故事背后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b122bcf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6a.png)
元宵节的民间故事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农历正月十五的节日。
这个传统节日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除了赏花灯、吃元宵等传统习俗外,元宵节还伴随着一系列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使得节日更加丰富多彩。
下面,我将为大家讲述几个关于元宵节的传统民间故事。
故事一:汉武帝与灯谜的故事汉武帝,出生于公元前156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之一。
据说,汉武帝在元宵节晚上时,喜欢在宫中点燃各种花灯,并且编写灯谜来考验官员们的才智和智慧。
灯谜是将谜底隐藏在灯笼上,需要通过解谜来找到答案。
汉武帝这个习俗很快传播到了民间,人们纷纷参与到灯谜游戏中。
此后,灯谜逐渐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之一,至今仍有延续。
故事二:嫦娥奔月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做嫦娥的美丽女子,她与丈夫后羿住在人间。
后羿成为了弓箭的名手,他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免受烈日的威胁。
但是,后羿贪婪地吞下了仙药,变得气力无穷,开始不断欲望权力。
他想要上天,嫦娥为了阻止他的疯狂行为,毅然决定吞下了仙药。
她化身为一只仙鹤,飞向了月宫。
嫦娥成为了月亮上的仙女,每年的元宵节之夜,人们都会对着明亮的月光,祈愿家庭团圆和幸福安康。
故事三:孟姜女寻夫的故事孟姜女据说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个女子。
相传,她的丈夫大力出征,离家已久,心怀思念之情的她每天守寡,为丈夫祈祷。
一天,孟姜女听到自家房屋的声音,吓得她晕倒在地。
当她清醒过来时,发现自家房子已经被掀翻,她的丈夫竟然死在了翻倒的房屋之下。
悲痛欲绝的孟姜女跪地大哭,她的眼泪洗刷着翻倒的墙壁。
忍无可忍的她拿起一根琵琶,在墙壁上弹奏,发泄内心的悲伤。
传说中,孟姜女的哭声和琵琶声传遍天下,打动了玉皇大帝。
玉帝被其真挚之情所感动,将她的丈夫复活,并且为了补偿孟姜女的悲痛,将他们两人的神魂安排在了同一天下注定的时辰里。
从此以后,每年的元宵节,孟姜女会在这个神奇的夜晚再次与丈夫团圆。
故事四:年兽退散的故事传说在每年腊月的最后一天,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兽”,它会出来吃掉人们和动物。
传统节日的历史名人和故事人物
![传统节日的历史名人和故事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97b69fc5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d.png)
传统节日的历史名人和故事人物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有许多历史名人和故事人物与其息息相关。
这些人物或是在特定节日里扮演关键角色,或是因为他们的杰出事迹而与节日紧密相连。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名人和故事人物,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深层意义。
春节 - 赵匡胤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
而与春节最为紧密相关的历史名人当属赵匡胤。
赵匡胤是中国宋朝的开国皇帝,其所建立的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王朝。
传说在遥远的春秋时期,赵匡胤作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帮助周朝灭掉了奸诈的商纣王,从而建立了新的王朝。
这个故事流传了上千年,成为中国春节庆祝活动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元宵节 - 曹操与诸葛亮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气息的节日之一。
而在元宵节的背后,隐藏着两位与这个节日紧密相关的历史名人:曹操和诸葛亮。
曹操是中国三国时期魏国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而诸葛亮则是蜀国的重要谋士。
据说,元宵节的习俗最早起源于三国时期,魏国皇帝曹操借助元宵节的盛会策划了对敌方的一次夜袭。
而著名的《卧龙诗》则是诸葛亮在元宵节里所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因此,曹操和诸葛亮成为了元宵节的象征人物。
端午节 - 屈原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这个节日与屈原密不可分。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
据传,屈原因遭到政治压迫而最终投江自尽,端午节因此而得名。
为了纪念屈原的精神和追思他的事迹,端午节流传下来了许多习俗,如赛龙舟、吃粽子等。
屈原的故事寄托着人们的悼念与追思之情,使端午节成为了中国人民纪念伟大人物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
中秋节 - 嫦娥与后羿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之一,与之相关的历史名人和故事人物是嫦娥和后羿。
嫦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因为误饮了长生不老药而升上了月宫。
而后羿则是中秋节独特习俗中的主要角色,他是传说中一位弓箭高手,成功射下了九个太阳,为人类带来了福祉。
元宵节的历史人物与故事传承
![元宵节的历史人物与故事传承](https://img.taocdn.com/s3/m/a9a1bc59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52.png)
元宵节的历史人物与故事传承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与春节、清明节及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包括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习俗,而这些习俗背后常常与历史人物和故事传承有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元宵节的历史人物和故事,以及它们如何在传统文化中得到传承。
被广泛传承的历史人物之一是汉代文学家刘欣一——元宵节的创始人。
据记载,刘欣一是同居于関中郡的寥寂之地,目睹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天文奇迹:在一轮明亮的月亮下,出现了一颗明亮的浩瀚之星,它的光辉照亮了被晨光勾勒的山巅。
刘欣一被这一场景的美丽和神奇所打动,他用一句寓言式的诗句来描述这个冬季的夜晚:“一轮明月照山巅,万径人家闲院落。
白昼每逢漫夜行,最爱元宵可小观。
”这句诗在当地迅速流传开来,并逐渐演变成了“白昼逢漫夜行,最爱元宵未小观”的版本。
从那时起,元宵节开始成为一个观赏月亮之夜、猜测灯谜和享受元宵的节日。
另一个在元宵节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是东汉末年的曹操。
相传曹操在元宵节当夜,酒后失足跌入了河中。
当他濒临溺水的边缘时,一位叫做郭嘉的将军跳入河中救起了曹操,从而挽救了他的性命。
为了感谢郭嘉的英勇行为,曹操在元宵节期间赏赐给士兵们元宵和灯笼,并宣布此后的元宵节要成为军人和将领们的庆祝日。
此后,元宵节逐渐成为一个军事庆典的标志,人们用灯笼、烟花和燃放鞭炮来纪念曹操和他的军事功绩。
除了历史人物外,元宵节还传承了一系列寓意深远的故事。
其中一个故事源于唐朝时期,描述了一位叫做张灯亮的贫穷老人如何通过制作精美的花灯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据传,张灯亮是一个痴迷于制作花灯的人,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打磨和装饰花灯。
他的花灯成为了当地人的宠爱和赞美对象,人们纷纷慕名前来欣赏他制作的花灯。
逐渐地,张灯亮的花灯销售业务也越来越兴旺,他的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这个故事通过张灯亮的努力和创造力,传达了努力工作和追求卓越的重要性。
元宵节与中国历史人物
![元宵节与中国历史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02888a45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86.png)
元宵节与中国历史人物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与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著名人物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这个节日中,人们庆祝元宵节的同时也纪念了这些伟大的历史人物。
以下将介绍元宵节与中国历史人物之间的关联。
一、太阳神后羿与元宵节元宵节的起源与太阳神后羿有着深厚的渊源。
据传说,后羿是中国古代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拥有神奇的力量,能够射下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免受酷暑之苦。
后羿的故事与元宵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传统上,在元宵节的时候,人们会放上明亮的灯笼,象征着后羿射下的太阳。
而元宵节的灯谜游戏也与后羿有关,人们通过猜灯谜来纪念后羿的英勇事迹。
二、文化名人屈原与元宵节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爱国诗人,被誉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他的代表作《离骚》和《天问》等,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对人民痛苦的关怀。
然而,由于政治原因,屈原最终被贬谪并自河而死。
为了纪念屈原的忠诚和爱国精神,人们在他去世的那个夜晚,划龙舟、投入江中米饭以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
这个习俗逐渐演变成现在的端午节,而元宵节也常常与端午节一起来庆祝。
三、文人墨客的诗词与元宵节元宵节也是一个文人墨客纷纷吟诗作对的节日。
自唐宋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用元宵节作为创作主题,他们用优美的诗句来描绘元宵节的热闹和喜庆气氛。
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元夕》描写了元宵节夜晚的花灯和人们欢聚的场景。
宋代诗人苏轼的《夜泊水村观灯》则概括了元宵节的独特氛围和灯火辉煌的景象。
这些优美的诗词让人们更加热爱元宵节,并将其与文化和诗词艺术联系在一起。
四、革命先烈毛泽东与元宵节在中国现代历史中,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和政治家。
他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程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毛泽东也与元宵节有着密切的关联。
1945年,毛泽东在元宵节的时候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著名演讲,内容鞭辟入里,深刻地分析了中国农村土地问题和解决途径,标志着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因此,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也回顾和纪念毛泽东的辉煌事迹。
元宵节是为了纪念谁
![元宵节是为了纪念谁](https://img.taocdn.com/s3/m/7357ff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55.png)
元宵节是为了纪念谁元宵节是为了纪念汉朝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被称为“小年”或“上元节”,俗称“元宵”。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也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
元宵节的由来与一个传说密切相关,这个传说与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据传,屈原是一个爱国诗人,生活在公元前340年至278年间的战国时期。
他是楚国的宰相,深受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
然而,由于一系列政治斗争和阴谋,楚怀王陷入困境,楚国也渐渐走向衰败。
屈原对楚国的困境感到十分担忧,他为了挽救国家,提出了许多政策和建议。
然而,这些努力很快遭到了其他官员的嫉妒和诽谤,使得他最终被贬谪到了远离京城的地方。
在流放期间,屈原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无尽思念之情,并写下了许多反映自己忧国忧民之心的诗歌。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楚国的热爱和对国家兴衰的担忧。
他的才华和忠诚赢得了当地人民的爱戴。
然而,时光飞逝,楚国的政治情势没有实质性的好转。
公元前278年,楚怀王在一次政变中被迫自尽,楚国彻底灭亡。
当屈原得知楚国覆灭的消息后,深感绝望和无奈,他走到了汨罗江上并投江自尽,以表达自己对国家覆灭的沉痛悲伤。
听闻屈原自杀的消息后,当地群众纷纷划船拯救,但屈原已经离开人世。
为了纪念这位痛失的爱国诗人,当地人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用以纪念屈原的忠诚与贡献。
这一天是屈原的忌日,人们点灯放烟火,举行龙舟竞渡以寄托哀思,同时也化解瘟疫并祈求新一年的平安吉祥。
元宵节在中国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活动包括赏花灯、吃元宵和观赏龙舟竞渡等。
赏花灯是元宵节的一大特色,人们在这一天点亮各种各样的彩灯,其中最著名的是灯笼。
吃元宵被视为元宵节的必备食物之一,元宵是以糯米粉制作而成的圆球状甜点,可以根据个人口味添加各种馅料。
此外,元宵节还有其他许多寓意深远的民俗活动,如舞龙灯、舞狮子等,这些活动不仅富有娱乐性,也表达了人们的喜悦和美好祝愿。
元宵节的民间传说
![元宵节的民间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e7a98c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1.png)
元宵节的民间传说元宵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除了观赏花灯、吃元宵的习俗外,元宵节还有许多民间传说与故事。
这些传说不仅丰富了元宵节的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人文的敬畏。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与元宵节相关的民间传说。
传说一:汉武帝梦游灯市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
相传在某个元宵节的夜晚,汉武帝梦见自己与其他人一起悠闲地逛着一座灯市。
这场梦境让汉武帝感到非常奇妙,他决定在现实中再现这个场景。
于是,他下令在宫殿前面的广场上举办一场盛大的灯市,并且邀请百姓们一起来观赏和游玩。
从此以后,元宵节成为了一个人们欢聚一堂、游玩花灯的日子。
人们会在家门口挂一盏红纱彩灯,以表示对火神的敬畏。
同时,还会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灯,如花鼠灯、花牛灯、花鸟灯等等,用来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传说二:马年元宵迷失之夜相传,在一个马年的元宵节的夜晚,许多马匹在野外迷失了方向,无法回到家中。
这让人们非常担心。
于是,人们就点燃火把,挂起红灯笼,用篝火照亮道路,以帮助迷失的马匹找到回家的路。
在这个传说的基础上,元宵节的时候,人们会点燃烟花爆竹,放放鞭炮,以驱赶霉运,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同时,还会表演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以祈求平安和好运。
传说三:嫦娥奔月关于嫦娥奔月的传说是中国最著名的民间故事之一,与元宵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中国的十恶不赦之人名叫后羿。
后羿得到了一个仙药——不死之药,但是他并不打算自己服用,而是希望与妻子嫦娥共度永生。
然而,后羿并不知道,原本只需要一粒丹药就可以实现愿望的,他贪婪地将全部的仙药都吃了下去。
吃下仙药后,后羿并没有与妻子一同飞升仙界,而是变得非常强壮。
为了报复妻子嫦娥,后羿开始欺负她,追逐她。
最终,为了逃避后羿的追赶,嫦娥跳上了月亮。
每年的元宵节,人们会在院子里摆放香案,烧香祭拜嫦娥,并且观赏圆月。
同时,也会品尝着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传说四:元宵与情人在中国,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情人节”。
元宵节的神话故事古话传说古代古话神话
![元宵节的神话故事古话传说古代古话神话](https://img.taocdn.com/s3/m/593201e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4.png)
元宵节的神话故事古话传说古代古话神话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除了欢乐的灯笼游行、猜谜活动和吃汤圆外,元宵节还与众多神话故事和古话传说相关联。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则与元宵节有关的古代神话和传说。
一、汉武帝与后羿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皇帝,他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也是汉朝最杰出的君主之一。
据传说,在元宵节的前一天,即上元节,汉武帝兵临长安城外的巫山。
当晚,天空中出现了一轮明亮的圆月。
汉武帝抬头看着满天星斗,想起了古代著名的神射手后羿。
后羿被誉为"天上的射手",曾经用神箭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们的生活。
汉武帝非常佩服后羿的英勇事迹,决定在元宵节晚上举行祈雨仪式,以向后羿致敬。
二、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中国最著名的神话故事之一,与元宵节也有密切的关联。
据传说,在古代,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使人们生活在极度的炎热中。
神箭手后羿为了拯救人民,决定射下九个太阳。
为了回报后羿的功绩,王母娘娘赐予后羿一块神奇的丹药,吃下丹药后,后羿变得非常强大,但他也知道力量太过强大会造成不幸。
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后羿将丹药交给了他的妻子嫦娥。
嫦娥误将丹药误服了下去,她的身体开始轻盈起来,最后飞上了月亮。
为了让后羿牢记自己的妻子,每年的元宵节晚上,嫦娥都会从月亮上降临到人间。
人们为了纪念这段美丽的传说,便在元宵节的夜晚放灯笼、猜灯谜,并品尝汤圆。
三、伏羲创造人类据古代神话传说,伏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创造者之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元宵节晚上,伏羲正在河边散步,偶然间看到了天上的织女星和牵牛星之间的桥,还有许多神奇的动植物。
伏羲感到非常好奇,便决定离开人间,登上这座桥去探索它的神秘之处。
当他走到桥上时,他发现桥是由红丝线编织而成的,红丝线随着风吹动,发出美妙的音乐声。
正是在这个美丽的夜晚,伏羲创造了人类,并教给他们写字、打猎、渔猎等技能。
为了纪念这一创造的奇迹,人们在元宵节晚上会放飞孔明灯,祈愿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取得好运。
元宵节典故精选
![元宵节典故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695ab84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3.png)
元宵节典故精选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相隔不久,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
这个节日丰富多彩,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与元宵节相关的典故,带您领略这个节日的精彩之处。
一、汉武帝点石成金的传说相传在西汉时代,汉武帝很喜欢看戏,曾亲自上演戏剧。
有一次,他表演《点石成金》时,他的台前石块竟然真的变成了金子。
这个传说就是元宵节起源的故事之一。
为了纪念这个传说,元宵节的活动中常常有点石成金的表演,人们也有吃元宵祈求财运的习俗。
二、杨贵妃赏花灯的传说元代有一个关于杨贵妃赏花灯的故事。
相传,在杨贵妃与唐玄宗的浪漫爱情故事中,一年的元宵节,杨贵妃会舞蹈观赏灯花,与唐玄宗一同享受这个美好的时刻。
这个传说使得元宵节更加浪漫,并形成了观赏花灯的重要活动。
三、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三迁是中国古代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秦朝时期,孟母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孟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三次搬家寻找好的学校。
据说,元宵节这一天,孟子禀告父母,要到外地考学。
于是,孟母给他打好行装,每天都向他讲解典籍,衣锦绣然地送他上路。
元宵节的活动中,也经常有与孟母三迁相关的表演。
四、圆月亮和吃元宵的习俗元宵节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此时正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时候。
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用来形容月圆的程度。
元宵节晚上,人们会聚在一起赏月,赏月的过程中,大家会吃汤圆,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汤圆有着丰盈滑润的口感,吃下一口也深深体味到团圆的美好。
五、灯谜和猜灯谜的习俗元宵节的猜灯谜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活动。
在元宵节晚上,人们会在灯笼上挂上写有谜语的纸片,而其他人则会猜解这些谜语。
灯谜的字数严格限制,一般为三言、四句偶数字。
猜灯谜不仅能够考验才智,也能增加大家的团结和亲近感。
六、舞龙舞狮的活动元宵节的舞龙、舞狮表演也是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
舞龙舞狮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舞蹈形式,通常是由一组人表演,人们扮成龙或狮子的形象,舞动身躯,翻飞跳跃。
元宵节的传说
![元宵节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b32122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f.png)
元宵节的传说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这一天,街头巷尾张灯结彩,人们欢声笑语,共庆佳节。
而在这欢乐的背后,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为这个节日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传说之一与汉武帝有关。
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她常年被困在宫中,无法与家人相见,每日思念亲人,以泪洗面。
东方朔是汉武帝身边的一位大臣,他心地善良,想要帮助元宵。
于是,东方朔在长安城设下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前来求卦,东方朔对每一个人都说:“正月十五火焚身。
”一时之间,长安城人心惶惶。
汉武帝听闻此事,赶忙召见东方朔寻求解决之法。
东方朔说:“火神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姑娘不是经常做汤圆吗?正月十五那天,让元宵姑娘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同时,命令京城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正月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正月十五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汉武帝听后,依计而行。
正月十五这天,长安城里热闹非凡,元宵姑娘也终于得以与家人团聚。
从此,正月十五就成了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
还有一个传说与道教有关。
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称为中元节,十月十五称为下元节,合称“三元”。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在这一天,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另有一种说法是,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
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直到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在古代,元宵节还是一个浪漫的节日。
平日里足不出户的女子在这一天可以结伴出游,赏花灯、猜灯谜。
未婚男女借着这个机会寻觅自己的意中人,因此元宵节也造就了不少美好的爱情故事。
元宵节的美食当属元宵或汤圆。
元宵和汤圆的制作工艺略有不同,但都寓意着团圆、美满。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香甜的元宵或汤圆,其乐融融。
元宵节的美丽传说
![元宵节的美丽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01c956a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0.png)
元宵节的美丽传说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赏花灯、吃元宵和舞龙灯。
除了这些传统的庆祝方式外,元宵节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与故事。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几个受人喜爱的元宵节传说。
1. 嫦娥奔月嫦娥奔月是元宵节最著名的传说之一,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
相传,古代中国有十个太阳,炎炎烈日使人们难以生存。
禹帝派射日的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使天下恢复了平静。
后羿因此得到了一种神奇的仙药——长生不老草。
然而,他的妻子嫦娥偷了这颗仙药,最终吃下后飞向月亮。
从那时起,人们就在元宵节这一天赏月祈福,并且认为嫦娥成为了月亮的仙女,象征着美好和爱情。
2. 孟母三迁孟母三迁是元宵节的另一个传说,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教育孩子而作出的悲壮决定。
故事中,孟母带着她的儿子慕容到了贫瘠的地方,但她仍然不满意,于是又搬到了临近的地方。
最后,他们搬到了一片环境优美的山区,并且孟母一直教育慕容要坚持努力学习。
慕容最终成为了一位卓越的学者,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孟子。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当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我们不能气馁,应该坚持努力。
而元宵节正是人们庆祝孟母教子有方的日子,人们通过吃元宵来表达对孟母的敬意。
3. 南海观音下凡南海观音下凡是元宵节的另一个美丽传说。
相传,在南海有一个名叫潘金莲的女儿,她善良又美丽动人。
有一天,潘金莲听说人间有许多苦难,于是她下凡救人,并且因为一颗心地善良的潘金莲而成了观音。
从此以后,每年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在庙里表演潘金莲托梦受困、观音解困的节目,并祈求观音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善良和助人为乐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品质。
当我们面对困难和苦难时,我们也要学会关注他人,并帮助他们。
这是元宵节观音下凡的寓意。
总结:元宵节是充满美丽传说和故事的节日。
在这一天,我们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而举行各种活动,更是通过这些美丽的传说,寄托美好的祝愿和希望。
元宵节典故
![元宵节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b9cf3ab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1.png)
元宵节典故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灯节。
据说,最早的上元节是为了拜祭天神而设,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了民间的节日。
相传,在古代的正月十五这一天,人们都会在家门口挂上彩灯,用来庆祝节日。
而在宋代,人们则会在街道上游灯,观灯的风俗也逐渐兴盛起来。
元宵节有一个著名的典故,就是关于汉武帝与卢生的故事。
据说汉武帝年少时患有重病,各种医生都束手无策。
有一天,汉武帝梦见了一位长者,长者告诉他,只有在元宵节吃汤圆才能痊愈。
于是,汉武帝下令全国各地都要在元宵节吃汤圆。
在元宵节这天,人们都会做汤圆来庆祝节日。
据说吃汤圆有寓意团团圆圆,也代表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团团圆圆。
因此,元宵节也成为了家人团聚的日子,人们会一家人一起吃汤圆,享受团圆的幸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有关的故事和历史名人
元宵姑娘
汉武帝的宠臣东方朔风趣而善良。
一日冬天去御花园赏梅,遇一宫女欲投井。
朔搭救后问明原委,原来宫女名叫元宵,因进宫后长久不能见到亲人而思念,遂起轻生念头。
东方朔同情并答应帮忙。
东方朔摆摊占卜,所有人问卦结果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长安城大恐慌。
汉武帝向东方朔请教,朔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
”解释说:正月十五晚家家挂灯吃元宵,城外百姓进城看灯,好似满城大火,以瞒玉帝。
是日晚,元宵双亲进城观灯。
在东方朔的帮助下一家终于团圆。
皮影相思
相传,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非常想念她,于是一位宫女就穿上这位妃子的衣服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皇帝看到这位宫女影子以解思念之情。
后人做诗:“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影徘徊却逼真,环佩姗姗莲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说的就是汉武帝思念爱妃的典故,这也是皮影戏的最初来源。
破镜重圆
隋朝军队灭南陈时,南陈昌乐公主与丈夫徐德言打破一面铜镜,各执一半,作为以后相见的凭证。
并约定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卖镜于市,以探对方消息。
隋灭南陈后,昌乐公主入杨素府做妾,次年元宵节徐德言果真在街市上看到一个老头在叫卖半片铜镜,价钱昂贵,无人问津。
徐德言在破镜上题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
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杨素得知,成人之美,昌乐夫妻终于团圆。
燃灯七盏
宋代福州有个太守名叫蔡君谟,面对千里饿殍却要粉饰太平。
他下令一道,要求治下所有百姓,每家在元宵节之夜必须燃灯七盏。
有个穷人叫陈列,制了一个一丈多高的大灯,上书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
子相对哭。
”消息传到太守耳中,他只好收回成命。
双喜临门
王安石20岁时进京赶考,元宵节时路过一地,一大户人家悬灯出题招亲。
联曰:“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
”王安石不会答,却记在心中。
到京后谁知主考官所出之联竟是:“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提笔就以招亲联作答,得中进士。
衣锦还乡时发现那联居然仍未有人会答,王安石便又以考题联作答,竟又得了个漂亮媳妇,实是双喜临门。
经典名人
1.汉文帝: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的人。
2.汉明帝:下令点灯敬佛,百姓挂灯,是赏花灯的创始人。
3.汉武帝: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倡导者。
4.东方朔:成全元宵姑娘,元宵节里最浪漫的人。
5.杨素:破镜终重圆,成人之美的人。
6.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元宵节里最痴情的人。
7.田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人。
8.朱元璋:狂杀一条街,元宵节里最凶残的皇帝。
9.贾似道:第一个制作灯联的人。
10.袁世凯:害怕袁消,将元宵节两易其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