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绘本故事
元宵节小故事
元宵节小故事篇一:元宵节小故事正月十五这天,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元宵节。
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奶奶家过节,奶奶家人可真多啊!有爷爷、奶奶、叔叔、婶婶、姑姑、姑父,还有大哥哥,爷爷奶奶为我准备了许多好吃的,有水果、饮料、还有我喜欢吃的大虾和鸡翅膀,我吃的好香啊!终于到了晚上,我们吃完元宵,就放起了烟花。
我拿起波彩明珠,问爸爸:这是插在地上还是手里拿着放?爸爸说:这是手里拿着放的。
看到有好多人在放许愿灯,爸爸也为我买了一个,妈妈在许愿灯上写下了她为我们全家许的愿,望着许愿灯慢慢地升上高高的天空,我问妈妈:妈妈你许什么愿了,能告诉我吗?妈妈说:许的愿是不能说的,只有装在心里才能实现。
其实,妈妈不说我也知道妈妈许的愿是让我身体好、学习好,让我们全家幸福快乐。
我一定努力,让妈妈的愿望实现。
今年的元宵节真是一个难忘的'元宵节啊!篇二:元宵节小故事元宵节那一天,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欢聚一堂,家家户户都要吃汤圆。
每当这时,我都会想起那件有趣的事情。
元宵节那天,奶奶在包元宵的时候对我说:“这次我在元宵里放了一枚硬币,谁能吃到,就会一生平安年年有余!”说完,奶奶把硬币洗净,巧妙的捏到了元宵里。
开始煮汤圆了,不一会儿看见那些汤圆沸腾起来。
一个个上下欢跳,仿佛是一个个调皮的孩子正在做游戏。
奶奶说:“每一个人盛六个,表示六六大顺”。
我看着那白滑软糯的汤圆,口水流下三千尺,就盼着能快点吃。
“吃汤圆喽”爷爷高兴地喊着,我“嗖”地一声冲到了椅子上,心想:我会不会吃到那个有硬币的汤圆呢?这时,我突然发现碗里有一个汤圆非常大!不会是什么“阴谋诡计”吧!还是交给妈妈处理吧!我想着便把汤圆移到了妈妈的碗里,谁知妈妈这个阶段正在“减肥”,又把汤圆移到了爸爸的碗里,爸爸说:“我才不跟你们计较呢!”说完爸爸便把汤圆放入嘴中吃了起来,忽然“铛”的一声,我吃到硬币了,哈哈;爸爸大笑起来,“可恶,还我的汤圆。
”我对爸爸说。
“已经到我的肚子里去了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如果你想吃,请到我的肚子里去拿吧。
2024年绘本《过年啦》
绘本《过年啦》《过年啦》绘本创作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关于春节的习俗和庆祝方式。
本绘本将详细介绍春节的由来、习俗、美食以及相关的民间故事,让读者特别是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春节的独特魅力。
一、春节的由来和意义春节,又称为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据史书记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殷商时期。
春节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迎接新的一年、祈求吉祥如意的重要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通过各种庆祝活动,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祝愿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春节的习俗1.扫尘:在春节来临之前,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以示辞旧迎新。
2.贴春联:春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通常由横批、上联、下联组成。
春联寓意吉祥,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3.放鞭炮:放鞭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习俗,寓意驱邪避凶,迎接新年的到来。
4.守岁:除夕夜,家人团聚,共同守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5.拜年:春节期间,人们会互相拜年,祝福彼此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6.发红包:长辈会给晚辈发红包,寓意着平安、吉祥和幸福。
三、春节的美食1.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家人团聚,共享美食,寓意团圆美满。
2.饺子:饺子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食物,寓意着财富和吉祥。
3.年糕: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是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食。
4.汤圆:汤圆象征着团圆和美满,是春节期间的传统食物。
四、春节的民间故事1.年兽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做“年”。
人们为了驱逐年兽,发明了放鞭炮、贴春联等习俗。
2.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为了拯救苍生,吞下仙丹,飞升月宫的故事。
3.七仙女下凡:讲述了七仙女下凡与董永相识、相爱,最终成为神仙眷侣的故事。
五、结论《过年啦》绘本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读者展示了春节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通过阅读本绘本,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同时,本绘本也为家长们提供了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绘本《团圆》PPT
0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绘本,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
1
3
绘本以传统的中国家庭为背景,传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家庭和睦、孝顺长辈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故事情节,传递关爱他人、尊重差异、追求和谐等社会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插图色彩丰富
绘本中的插图细节精致,画面中的物品、人物表情等都描绘得栩栩如生,能够引导孩子观察和思考。
插图细节精致
绘本中的插图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水彩、油画、素描等多种风格,展现出绘本的艺术魅力。
插图表现形式多样
文字生动形象
绘本中的文字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的时刻。在这个节日里,无论身在何处,人们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这种家庭团聚的传统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基因中,也是《团圆》这部绘本的核心主题。
《团圆》讲述了一个小女孩和她的父亲在春节期间团聚的故事。小女孩的父母离异,她每年只能在春节期间见到父亲一次。在等待和父亲团聚的过程中,小女孩的心情经历了从期盼到失望再到惊喜的变化。
倡导社会和谐与关爱
绘本所表达的家庭情感和人性关怀,是全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有助于跨越文化差异,实现情感共鸣。
传承人类共同的情感
06
实际应用与教学建议
教师可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思考,与幼儿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互动教学
通过《团圆》的故事,引导幼儿体会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进行情感教育。
绘本故事|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绘本故事|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故事简介《团圆》是一本适合大班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兔子和妈妈因为各种原因长时间分离,最终在春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重聚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旨在培养幼儿多情感体验、理解家庭情感以及关注家庭至上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和理解团圆的意义;2.培养幼儿关注家庭的情感;3.培养幼儿体验家庭情感的能力;4.提升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1. 帮助幼儿理解家庭情感; 2. 培养幼儿体验家庭情感的能力。
难点: 1. 帮助幼儿理解和感受分离与重聚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绘本《团圆》;2.幻灯片或黑板白板。
五、教学活动安排活动一:导入(10分钟) 1.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在假期和春节期间的经历; 2.提问:“你们的家人会去哪里?你们有没有遇到过分离和重聚的情境?”活动二:朗读绘本(15分钟) 1. 教师朗读绘本《团圆》; 2. 引导幼儿聚焦故事情节,提醒他们注意关键词和关键画面; 3. 适时停顿,与幼儿交流理解故事。
活动三:情感探究(20分钟) 1. 教师提问:“小兔子和妈妈因为什么原因分离了很久?”; 2. 引导幼儿思考:“你们觉得小兔子在和妈妈分离时有怎样的情感?”;3. 组织幼儿讨论,并展示他们的想法。
活动四:家庭价值呈现(15分钟) 1. 制作幻灯片或黑板白板展示家庭的价值;2. 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幻灯片或白板上的家庭图片,并介绍家庭的意义。
活动五:绘本赏析(15分钟) 1. 教师引导幼儿聚焦绘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画面; 2. 提问:“你们从绘本中看到了哪些家庭情感?”; 3. 鼓励幼儿描述并表达自己对绘本中情感的联想和理解。
活动六:活动延伸(15分钟) 1. 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近期的一次家庭聚会或重要事件; 2. 组织幼儿以绘画、写字等方式,表达自己与家人欢聚时的开心与感动。
活动七:教学总结(10分钟) 1. 回顾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2. 教师总结幼儿在情感体验和理解方面取得的进步; 3. 鼓励幼儿珍惜和关注家庭情感。
2024版幼儿园绘本故事推荐《团圆》含图片、PPT课件
幼儿园绘本故事推荐《团圆》含图片、PPT课件•绘本故事《团圆》简介•绘本内容解读•绘本艺术风格赏析目录•亲子共读方法与技巧分享•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探讨•家长心得交流与反馈收集01绘本故事《团圆》简介故事背景与主题故事背景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背景,通过小女孩毛毛的视角,讲述了一家人在春节期间团聚的温馨故事。
主题团圆、家庭、亲情、传统文化。
作者及创作历程作者余丽琼,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曾创作多部获奖作品,如《安的种子》、《小石匠》等。
创作历程余丽琼在创作《团圆》时,深受自己童年经历和家庭氛围的启发,希望通过这个故事传递出家庭团聚和亲情的重要性,以及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获奖情况与荣誉获奖情况《团圆》曾获得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美国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图画书等多项大奖。
荣誉该作品被誉为中国原创绘本的代表作之一,深受国内外读者和专家的喜爱和推崇。
同时,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广受欢迎。
02绘本内容解读主要人物角色介绍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可爱的小女孩,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
毛毛的父亲,因为工作原因长期在外,很少回家。
毛毛的母亲,温柔贤惠,对毛毛充满关爱。
毛毛的祖父母,慈祥善良,对毛毛疼爱有加。
毛毛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毛毛期待团圆爸爸回家过年欢度春节爸爸再次离家情节发展与高潮部分故事从毛毛期待爸爸回家过年开始,她想象着一家人团圆的场景,表现出对亲情的渴望。
春节期间,毛毛和家人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晚等,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随着春节的到来,爸爸终于回家过年,一家人其乐融融地聚在一起,毛毛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
春节过后,爸爸不得不再次离家工作,毛毛虽然不舍,但她明白爸爸是为了家庭在努力。
通过毛毛期待爸爸回家过年的情节,传递了家庭团圆、和睦相处的价值观,强调亲情的重要性。
家庭团圆的重要性故事中提到了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春节习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通过毛毛对爸爸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孩子学会理解父母的付出和辛劳,培养感恩之心。
绘本故事|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
绘本故事|大班绘本阅读教案《团圆》一、故事梗概《团圆》是一本由和田莉莉所著,董成鹏所绘的绘本故事。
这本绘本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兔子,他和他的家人,还有一些朋友们为了庆祝中秋节,一起制作了月饼,忙碌地过着团圆的日子。
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却让小兔子失去了回家的路,幸好,小猪、小狗和小羊等动物朋友们不离不弃,一起度过了漫长的夜晚。
二、绘本阅读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食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意义。
2.通过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塑造,引导孩子们感受爱和关爱的力量,懂得互相帮助和珍惜友谊。
3.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绘本故事的热爱和阅读兴趣。
2. 教学准备1.《团圆》绘本故事书2.黑板、粉笔和彩色笔等教学用具3.制作中秋月饼的材料和工具3.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中秋节和月饼文化,先通过图片和简单解说,向孩子们介绍中秋节的由来和传统食俗,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你知道什么是中秋节吗?为什么说是“团圆节”呢?•你喜欢吃月饼吗?你知道月饼有哪些种类和口味吗?•你们家中秋节有哪些特殊的习俗和活动呢?步骤二:讲故事在引入之后,开始为孩子们讲述《团圆》这个故事。
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情绪生动:让孩子们能够深入地了解故事人物的情感和生活,让他们和故事人物产生共鸣。
•重点强调:重点讲解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让孩子们能够将故事中所传达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互动交流: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互动环节,让孩子们能够自己参与到故事中来,例如,小组讨论、提问回答等。
步骤三:制作中秋月饼通过绘本故事中的情节,为孩子们带来一个制作月饼的小活动。
此环节可以参照以下步骤:•准备材料:准备好月饼的原料和工具,例如:糯米粉、豆沙馅、植物油、模具等。
•讲解步骤:向孩子们介绍制作月饼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例如:揉面、制馅、榨皮、捏饼等。
•手工制作: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让孩子们动手制作月饼,增加亲子交流和合作意识。
一年级必读绘本《团圆》阅读欣赏
一年级必读绘本《团圆》阅读欣赏老师:我。
学生:我家小朋友][目标:1、通过阅读绘本,了解过年风俗,如贴春联、吃汤圆、舞龙灯等。
2、让孩子感受团圆的珍贵,体会亲情的温暖,感知父爱和母爱的伟大。
]一、课前任务:1、通读绘本两到三遍。
2、了解“团圆”的意思。
3、想一想,我们家是怎么过年的,过年的时候,都做了哪些事情。
二、带着问题阅读——1、边读文字边欣赏图画,看看每一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上边的人都在干什么。
2、小主人公叫什么名字?(毛毛)家里有几口人?(三个,爸爸妈妈和我)3、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过年,就是春节)4、爸爸在家一共几天?(四天)每一天都做了哪些事情?(理发、包汤圆、拜年、做家务、带毛毛上屋顶看街上舞龙灯……)你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包汤圆,吃到幸运硬币;骑在爸爸肩头上看舞龙灯;爸爸临走前用力搂着我不说话等。
争取能说出第一个或第二个。
)1、完成读前任务:A、能说出“团圆”的大致意思。
B、复述故事内容,不要求背诵,但要大体流畅完整地讲出故事。
鼓励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情节,培养表达能力。
复述完,尝试说出毛毛家是怎么过年的。
C、回答读前问题。
2、巩固提问。
(1)爸爸在外面盖房子,每年只回来一次。
今天我和妈妈起得特别早……为什么要起这么早?(因为我和妈妈都特别想早点见到爸爸。
为什么要着急见到爸爸?因为爸爸一年没回来了!我们很想他!)(2)爸爸回家了,我远远地看着他,不肯走近,爸爸走过来,一把抱起我,用胡子扎我的脸。
“妈妈……”我吓得大哭起来。
你看到自己的爸爸会这样吗?那毛毛怎么会这样?(毛毛为什么不肯走近爸爸?是她不喜欢看到爸爸吗?不是!哪她又为什么哭了?是爸爸的胡子扎得毛毛疼吗?不是!是爸爸在外边工作一年才回来,很辛苦,头发长了,胡子也长了,风吹日晒,让爸爸变得不像记忆中的爸爸了。
很久没见爸爸了!毛毛已经快要认不出爸爸了![教者感言:读到此处,心酸。
可启发孩子: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在外辛苦工作,帮人家盖房子,一年才回来几天,我们要体谅爸爸的辛苦,要珍惜一家人在一起的温暖生活。
一年级必读绘本《团圆》阅读欣赏(6页)
一年级必读绘本《团圆》阅读欣赏(6页)《团圆》是一本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它以温暖的家庭故事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小男孩在春节期间与父母团聚的故事。
通过这本书,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可以先让孩子了解一下春节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还会互相拜年,表达对新年的祝福。
第一页,我们看到小男孩和父母在机场等待,他们脸上都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这一页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小男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要去机场呢?他们要去哪里?我们可以鼓励孩子们猜测故事的情节,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第二页,小男孩和父母终于团聚了,他们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一页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小男孩和他的父母为什么这么开心?他们多久没有见面了?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回忆自己与父母团聚的经历,分享他们的感受。
第三页,小男孩和父母一起回家,家里布置得非常温馨。
这一页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家里要布置得这么漂亮?这是因为什么节日?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春节的传统习俗,如贴春联、放鞭炮等。
第四页,小男孩和父母一起吃年夜饭,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
这一页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他们要吃年夜饭?年夜饭有哪些特别的食物?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家年夜饭的食谱,增进他们对家庭文化的了解。
第五页,小男孩和父母一起放鞭炮,庆祝新年的到来。
这一页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放鞭炮可以庆祝新年?它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介绍放鞭炮的习俗,并解释它象征着驱赶邪恶、迎接新年的意义。
一页,小男孩和父母一起包饺子,欢度团圆的时刻。
这一页可以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包饺子是团圆的象征?它代表了什么意义?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了解饺子的制作过程,并鼓励他们尝试自己动手包饺子,体验传统文化的乐趣。
通过阅读绘本《团圆》,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
绘本里的中国传统节日
绘本里的中国传统节日昨天,快乐的儿童节刚刚过去,在热闹的节日气氛中,大家可以发现孩子对节日的热烈期盼。
其实不用说在这专属于他们的日子里,哪怕是普通的节日,即使这一天再平淡、再琐碎,也总有说不明的小欢喜在伴随着他。
因为节日每每伴随着一个意料之中的假期,大人可能需要利用这些时间来操持家务、走亲访友,而孩子却正好大展身手,他的乐趣如一阵风,“呼”一下就穿墙绕院,寻找兴趣相投的小伙伴去了。
从古代流传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到国际约定的劳动节、儿童节,每个节日都有特殊而重要的人文意义,我们当然不希望孩子对节日的理解停留在放假这个层面。
认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滋养新的文明传承者,本就是是每个国家文化界、教育界人士都关注的重大议题。
儿童是推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薪薪之火,是联结民族传统与未来的重要力量,他们需要了解文化的源头和传承,才能更好地展望文化发展的未来。
然而,什么才是我们期待儿童感受到的文化传统,我们又用什么方式来支持和延伸他们的感受呢?我国著名儿童文学研究者孙莉莉女士在她的著作《欢迎走进图画书王国》中总结,近年来的创作者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传承不是成人单方面的灌输或者一厢情愿的抒情,所以他们尽可能关注孩子感兴趣的话题,用孩子感兴趣的方式,借用吸引孩子的表述手法,把那些喜闻乐见的人、事、景、物展现在孩子面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孩子对本民族传统节日的好奇和感受,这一类的图画书也渐渐多了起来。
它们有的是用叙事的方式将节庆民俗串联起来,如《绘本中华故事传统节日》系列;还有的则是选取经典的反映节庆生活的名家散文,配以精美的细节丰富的图画,将节庆传统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面前,如文字选自老舍同名散文的绘本《北京的春节》;有的是讲述一个发生在传统节庆中的亲情故事,如《团圆》《打灯笼》等。
创作者往往会运用水墨、剪纸、皮影等传统艺术手段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与视觉感受整合在一个文化语境中,无论选用哪种叙事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
2024版绘本故事《过年啦》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故事主题和价值观体现
家庭团聚与亲情的重要性
通过描绘过年时一家人团聚的场景,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和亲情的 无价。
传承与尊重传统文化
故事中展示了贴春联、放鞭炮、舞狮等传统习俗,向孩子们传递了 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特符号。通过描绘家家户户贴对联的场景,展示了春节的传 统文化和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对联的文字简练、意蕴深厚,既体现了汉字的韵味, 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服饰:唐装、旗袍等
唐装
绘本中的孩子们穿着漂亮的唐装,欢度春节。唐装作为中国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其独特的款式和图案设计体现 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审美观念。孩子们穿上唐装,不仅彰显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爷爷
一位慈祥而博学的老人,对过 年的传统习俗非常了解,喜欢
给小明讲故事。
妈妈
一个勤劳善良的家庭主妇,擅 长制作各种过年美食。
邻居们
热情友好的小镇居民,共同营 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过年氛
围。
02
故事情节梳理与解读
准备工作:迎接新年到来
家庭大扫除
在故事中,家庭成员们齐心协力 进行大扫除,寓意着辞旧迎新, 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环节描绘
饺子
将馅料放在饺子皮中央,对折后捏紧 边缘,确保饺子不会漏馅。可以学习 制作不同形状的饺子,如元宝饺、月 牙饺等。
注意事项
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卫生,确保食材 新鲜;学习掌握适量食材的用量,避 免浪费。
了解其他民族过年习俗并分享
• 汉族: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舞龙舞狮等。 • 藏族:过藏历新年时,会进行驱鬼仪式、吃古突(一种用牦牛肉汤加入牛肉、萝卜、奶渣等食材熬制的面食)等。 • 彝族:过火把节时,会点燃火把驱邪避害、祈求丰收等。 • 分享方式: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口头讲述的方式与其他小朋友分享不同民族的过年习俗,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
元宵节绘本故事内容
元宵节绘本故事内容
原来,千年前,有一座灯塔。
那里有一位可爱的灯神,他有一头
金色的头发、一双蓝色的眼睛,他的家就在灯塔的最顶端,每天夜晚,它会用一盏大灯,为来往的人和船只发出和谐的光芒。
可有一天,灯神却突然失踪了。
整个村庄里都惊恐不已,所有人
都很担心它,但他们却找不到它。
于是,村民们在这个农历元宵节,精心制作灯笼,把它们挂在家
里的房屋、街道和山坡上,把整座山里照亮,他们相信灯神会看见,
便会回来,带来和谐的光芒。
果然,元宵节,灯神终于回来了!看见村民们为了祝福和谐而点
燃的灯笼,灯神受到深深的感动,决定永远回来守护大家。
就这样,灯神每年都会在元宵节回来,为村里的人带来吉祥。
而
每年元宵节,人们也会一起悬挂灯笼,点亮整座山村,将希望传递给
所有人。
晚安故事元宵节绘本读后感
晚安故事元宵节绘本读后感
今天晚上,我妈妈给我读了一本很特别的绘本,名字叫《元宵节的灯谜》。
嗯~这本书好好看哦,里面有好多漂亮的灯笼,红红的,圆圆的,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样,亮闪闪的。
故事里的小兔子和小猫去参加元宵节的灯会,猜灯谜,吃汤圆,真是热闹极了!
我最喜欢的是小兔子和小猫猜灯谜的部分,嘿嘿,它们一开始猜不出来,好像我和小伙伴们一样,嘻嘻哈哈,弄得大家都笑了。
小兔子聪明地猜出了谜底,大家都为它鼓掌,我也觉得好开心呀!啊~汤圆好好吃呀,软软的、甜甜的,吃了一颗又一颗,肚子都圆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好像也感受到了元宵节的热闹和温暖。
虽然现在没有灯笼可以玩,但是我想着明年一定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灯会,吃汤圆,猜灯谜,好开心!
哎呀,妈妈说该睡觉了,今天真是一个特别的夜晚,晚安啦,故事里的小兔子,小猫,还有我,明天见!晚安~
—— 1 —1 —。
2024版幼儿园《春节的故事》绘本故事PPT课件
开展春节主题的教育活动
如何通过春节教育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
06
CHAPTER
《春节的故事》绘本故事延伸活动设计
通过互动式阅读,让孩子参与到故事中,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
家长可以讲解一些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和习俗,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春节。
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春节的故事》绘本,引导孩子理解绘本内容。
四川等地过年时吃火锅,象征红红火火;贵州等地则有“苗年”等特色春节习俗。
上海等地除夕夜吃汤圆和年糕,寓意团圆和步步高升;福建等地则有“做岁”等独特习俗。
春节习俗在不同地区的差异
05
CHAPTER
春节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经过演变成为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春节是一个强调家庭团聚、亲情和友情的节日,通过参与春节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春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祥和的节日,通过参与各种春节活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和美好。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春节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
通过讲述春节的起源、传说和故事,让幼儿了解春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幼儿园《春节的故事》绘本故事PPT课件
目录
春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 绘本故事《春节的故事》概述 绘本中的春节元素解读 春节习俗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变迁 春节的文化内涵与教育意义 《春节的故事》绘本故事延伸活动设计
01
CHAPTER
春节的起源与传统习俗
春节的起源
春节的起源
春节,即农历新年,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岁祭祀,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人们会燃放鞭炮,以驱走一年的晦气,迎来新的希望和幸福。
2024全新过年啦绘本故事
挑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如 书房或卧室,避免干扰和打扰。
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进行亲子共 读,如睡前或晚饭后,培养孩子
的阅读习惯。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注意力集中时 间,合理安排阅读时长,避免过
度疲劳。
家长引导孩子理解绘本内容
01
在阅读前,家长可以先 了解绘本的主题和内容 ,做好预习。
02
阅读时,家长可以用生 动的语言和表情来讲述 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 。
代表作品
《小年兽》、《灶王爷》、《团 圆》等,其中《小年兽》曾获得 国际安徒生奖。
获奖荣誉及评价
获奖荣誉
作品曾获得国际安徒生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美国凯迪克奖等多项国际大奖 。
评价
XXX的作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深受读者喜爱。他的作 品常常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阅读 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THANKS
感谢观看
这些拓展活动不仅可以加深孩子对绘 本内容的理解,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 感情和交流。
05
过年1
02
03
搜集资料
通过图书、网络等途径, 收集关于中国不同地区过 年习俗的资料,并进行整 理分类。
分享交流
邀请来自不同地区的家庭 或朋友,共同分享各自家 乡的过年习俗,增进彼此 了解。
制作剪纸和窗花
准备红纸、剪刀等材料,教孩子们学 习剪纸和窗花的基本技巧和方法,鼓 励他们发挥创意,制作出具有个人特 色的作品。
参加社区或学校组织的庆祝活动
参加社区活动
关注社区发布的过年庆祝活动信 息,积极报名参加,如舞龙舞狮
、放鞭炮、赏花灯等。
参加学校活动
参加学校组织的过年庆祝活动,如 文艺演出、游园会等,与同学们一 起分享过年的喜悦。
大班绘本饺子和汤圆教案设计
大班绘本饺子和汤圆教案设计
设计思路:每年的正月十五;吃元宵、赏花灯、已是由来已久的习俗。
热闹的花灯庙会,团圆糯香的美味元宵,把年的韵味烘托到至极。
目标:
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进一步了解北方和南方元宵节的不同习俗。
2.通过自己动手做汤圆,感受水磨粉的特征,体验元宵节的趣味,体验同伴间合作、分享的快乐。
一、导入
1、今天是什么节?元宵节要做些什么呢?(元宵节,要吃汤圆)
2.在我们这里元宵节吃汤圆,但是在有一个地方元宵节却要吃?(看图片)你们觉得到底应该吃什么呢?
二、绘本故事
1.饺子和汤圆都有话要说,我们一来听一听绘本故事《饺子和汤圆》吧,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三、尝试包汤圆
1.还记得汤圆怎么做吗?(回忆包汤圆的方法)
2.提出要求:好朋友坐一起(一张桌上有不同的馅)同一张桌上的馅大家可以分享使用。
3.教师示范揉水磨粉,请幼儿观察水磨粉在揉的过程中的变化。
说说水磨粉刚开始的时候是怎样的?加入水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怎样才能将水磨粉
揉的软软的?
4.揉好了水磨粉,接下来我们要包汤圆了,怎么包呢?
5.怎样才能将馅儿包在水磨粉面团里,不让它露出来呢?
6.你包的是什么馅儿的汤圆?
四、分享
1.看两个朋友又可以在一起了,说说自己一共包了几个汤圆。
2.汤圆放入保鲜盒,收拾桌面、洗手。
饺子和汤圆绘本故事读后感
饺子和汤圆绘本故事读后感英文版Reflections on the Illustrated Story of "Jiaozi and Tangyuan"Reading the illustrated story of "Jiaozi and Tangyuan" was a delightful and enlightening experience. The story, beautifully crafted with vibrant illustrations and engaging narratives, tells the tale of two traditional Chinese foods and their cultural significance.Jiaozi, symbolizing reunion and prosperity, are often eaten during the Chinese New Year. They are a symbol of family coming together to make the delicious dumplings, wrapping them in a circular shape that represents completeness and unity. The story captures the joy and warmth of this family tradition, making the reader feel a sense of归属感和期待 for future gatherings.On the other hand, Tangyuan, round and smooth,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Lantern Festival. They symbolize unity,completeness, and happiness. The story depicts the festival's atmosphere of joy and celebration, with families gathered around, sharing these sweet treats.What struck me most about this story was how it seamlessly intertwined the cultural meanings of these foods with their historical and modern contexts. It not only provided an interesting narrative but also educated the reader about the deeper cultur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traditions.Moreover, the vibrant illustrations brought the story to life, making it even more engaging and enjoyable. The details in the drawings, such as the expressions on the characters' faces and the meticulous rendering of the foods, added a layer of realism that made the story even more relatable.In conclusion, reading the illustrated story of "Jiaozi and Tangyuan" was not just about enjoying a good story but also about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ng the rich cultural heritage of China. It is a must-read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Chinese culture and traditions.中文版《饺子和汤圆绘本故事》读后感阅读《饺子和汤圆绘本故事》是一次愉悦且富有启示的体验。
元宵节绘本故事汤圆教案
元宵节绘本故事汤圆教案元宵节绘本故事汤圆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元宵节绘本故事汤圆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元宵节绘本故事汤圆教案1活动目标1、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
2、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3、品尝元宵的不同味道,体验劳动的快乐。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元宵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重点难点能运用揉,搓,团圆,包馅等技能做元宵。
活动准备:1、有关元宵节的录相。
2、黑芝麻,豆沙,五仁,不同口味的熟元宵。
3、花灯4、黑芝麻,豆沙,五仁馅若干分别盛在小碗内,和好糯米粉并分成小团,干糯米粉5、碗,勺子,抹布,塑料台布,盛元宵的容器皿。
6、欢快的庆新年乐曲活动过程一、观看“元宵节”录相,并引出主题。
1、小朋友们从录相中看到了什么?(吃元宵,看花灯,猜灯谜,放烟花)引出元宵节的习俗。
2、教师讲解“元宵节”的来历,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3、介绍“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元宵又叫汤圆,它象征着全家团圆,生活幸福甜美。
二、学做元宵。
1、小朋友们吃过元宵吗?(吃过)吃过什么馅的呢?(有五仁,豆沙,黑芝麻)小朋友们真厉害吃过这么多口味的。
那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这有什么口味的元宵,请小朋友来尝一尝(幼儿挨个品尝不同口味的元宵,并说出其口味)。
2、元宵是什么形状的啊?(圆形的)你们想不想自己来动手做元宵呢?(想)3、认知做元宵的原料—和好的糯米粉团,干糯米粉,黑芝麻,豆沙,五仁馅。
4、观察教师做元宵:先将小团的糯米粉揉一揉,搓一搓,团圆,再挖坑,然后把馅放在中央并包起来,最后再把它团圆。
5、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元宵,根据教师讲解的做元宵时的重要细节:揉,搓,团圆,挖坑,包馅。
并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馅料,最后将做好的元宵整齐的排列在容器皿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袁世凯
据文字记载,宋代以前没有元宵,那时人们过元宵节吃的是浇上肉汁的米粥或豆粥,到了唐代有了“正月十五日作膏粥,以祠门户”的说法,这种糕粥就是元宵的前身,经过多年的演变,到了宋代民间开始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浮圆子”,也就是汤圆,寓意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呼就比较多了。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示祝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元宵节绘本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的介绍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古代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日必逢满月,叫做“望”。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在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根据《史记乐书》的记载,早在西汉初期,宫廷中就有了正月十五祭祀太乙神(天帝),祈求福佑的礼仪活动。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
如今人们一说起元宵,大家就认为是团团圆圆之意,认为这一天吃元宵象征着对亲人思念。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非常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元宵节花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示祝贺。
元宵节吃元宵的故事
1、楚昭王
也有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
楚昭王复国归途中泛舟长江,见江面上漂着个浮物,色白微黄,船工捞起来献给楚昭王。昭王食之,内中有红如胭脂的瓤,味道鲜美。昭王于是令人以山楂为馅仿制供臣民食用,以庆祝家国团圆。这一天,正好是正月十五,后世相沿成习。
2、东方朔
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