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元素】古代建筑中屋顶式样图解

合集下载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

中国古建筑屋顶结构

古建筑之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 殿 式 顶 、歇 山 式 顶 、 悬 山 式顶 、硬山 式顶、 攒尖式 顶和录 顶等形式。按屋檐的层数分,庑 殿 顶 、 歇 山 顶和 攒尖顶 又分为单 檐和 重檐两种。歇山式、悬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 棚 式 屋顶。此外, 歇山式 还分出 一种极 少见的 十字歇 山顶。
古建筑之 歇山顶
戗 脊 :上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角 脊 :下层屋檐角部的屋脊 博 脊 :1.歇山山花下的屋脊 2.重檐屋顶,下层檐围 绕屋身的屋脊(也叫做围脊)
古建筑之 歇山顶 左图为单檐歇山(蓬莱院后院三清殿 )
悬 山 顶 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 出墙外 (屋顶 左右屋 檐出山 墙), 又称挑 山。
(梁 ,台湾称为通梁,图中大通、二通即为 大梁、 二梁。 束 仔 ,位于两组斗 拱 之 间 的弯月形实心木构件,也称月梁)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左图为结 构 框 架 示 意 图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左图为结 构 框 架 示 意 图
古建筑之结构框

左图为结 构 框 架 示 意 图
古建筑之结构框

左图为结 构 框 架 示 意 图
古建筑之 攒尖顶
下面为六角重檐攒尖顶,上面为四角 重檐攒 尖顶
古建筑之屋顶
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 角攒尖 顶)、 保和殿 (重檐 歇山顶 )
录 顶 屋顶(四边或正多边形)上部做成平顶,下部 做成四 面坡四 向(或 多面坡 多向) 。垂脊 上端有 横脊, 横脊排 水的数 目与角 数相同 。各条 横脊首 尾相连 ,故亦 称圈脊 。
营造法式之斗

营造法式之斗栱营造流程
营造法式之斗栱营造流程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

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悬山式屋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

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

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从外观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

jpg“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中国古建筑(屋顶 结构 装饰) PPT

中国古建筑(屋顶 结构 装饰) PPT

古建筑之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 可分为庑殿式顶、歇 山式顶、悬山式顶、 硬山式顶、攒尖式顶 和录顶等形式。按屋 檐的层数分,庑殿顶、 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 为单檐和重檐两种。 歇山式、悬山式和硬 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 正脊的卷棚式屋顶。 此外,歇山式还分出 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 山顶。
古建筑之庑殿顶
庑殿顶 又称四阿顶, 五脊四坡式,又叫五 脊顶。前后两坡相交 处是正脊,左右两坡 有四条垂脊,分别交 于正脊,四角各有一条 短垂脊,共九脊。现 存的古建筑物中,如 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 成殿。重檐庑殿顶是 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 等级,只有皇帝和孔 子的殿堂可以使用。
顶)
古建筑之录顶
录顶 屋顶(四边或正多 边形)上部做成平顶,下 部做成四面坡四向(或多 面坡多向)。垂脊上端有 横脊,横脊排水的数目与 角数相同。各条横脊首尾 相连,故亦称圈脊。
上面是平顶,往下有斜坡和屋檐
古建筑之卷棚顶
卷棚顶 屋面双坡,屋顶 最上方没有突出的正脊。 从梁架结构看,梁架最上 方没有正中的脊檩,而是 在上方两侧并列两个脊檩, 上加弧形罗锅椽,使两坡 相接处呈圆弧形。硬山式、 悬山式和歇山式都可以做 成卷棚顶。此种建筑,园 林中居多;宫殿建筑群中, 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 多为此顶。
上图为前面为卷棚式硬山
古建筑之卷棚顶
左图为卷棚式歇山
左图为悬山式卷棚顶
古建筑之十字歇山式屋顶
左图为歇山 式的变种— —十字歇山 式(临汾东 岳庙元代戏
台)
古建筑之三川脊式屋顶
硬山式变种——三川 脊式硬山 正脊中间高起来,并 在高起来的两侧增加 垂脊
左图为三川脊式 歇山 .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承重部分为框架结 构,主要包括梁、柱、檩、椽、枋 等。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各承重部分 的名称,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 如果以横向的屋脊作为x轴,以房 屋进深方向为y轴,以垂直的立柱 方向为z轴的话,z轴方向的圆木为 柱;y轴方向的圆木或方木为梁, 梁由下至上层层重叠,逐渐缩短, 最下方的长梁落在柱头上或通过斗 拱落在柱头上,上下的每层梁之间 由短柱支撑形成梁架;x轴方向的 圆木为檩,最上方为脊檩;沿屋顶 向下,在相邻两个梁架之间的每根 梁端架檩;在檩架形成的斜面上, 在檩上排列椽,形成屋顶的两个坡 面的骨架。在骨架上加置望板,覆 以瓦,就形成了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图解——屋顶第一章屋顶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总起说来,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总之,我国古代屋檐的式样丰富多彩,屋顶的装饰也是各式各样。

屋顶的式样有等级高低之分,屋顶的装饰也同样有等级的区别。

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的地方。

悬山式屋顶在山墙处不像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挑于山墙之外。

从外观上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起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中国古建筑图解之屋顶4

中国古建筑图解之屋顶4

中国古建筑图解之屋顶4
唐代时的庑殿顶
根据资料与记载,庑殿顶屋顶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

不过,现在对唐代中期以前的庑殿式屋顶的具体结构已无从得知,晚唐以后渐有实例可查。

其形象是屋面平缓,正脊较短。

正脊两端为鸱尾而不是鸱首。

五脊殿
庑殿和歇山一样是清式说法,在此之前它又有五脊殿等名称。

因为庑殿式屋顶上共有五条脊,即,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所以称为五脊殿。

吴殿顶
吴殿顶也就是庑殿顶,吴殿顶是宋式叫法。

九脊顶
九脊顶也就是歇山顶,因为在歇山式屋顶上共有九条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所以叫做九脊顶。

四阿殿顶
四阿殿顶也就是庑殿顶。

四阿殿顶也是宋式叫法。

“阿”是建筑屋顶的曲檐,“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檐屋顶。

庑殿顶共有五条脊、四面坡,所以叫做四阿殿顶。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ppt课件
8
盝 顶 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 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 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9
卷棚顶 又称元宝脊,屋面双坡相交处无明显正脊,而是做成弧形曲面。 多用于园林建筑中,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顶。 在宫殿建筑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
5
悬山顶 又称挑山顶,有五脊二坡。屋顶伸出山墙之外,并由下面伸出的 桁(檁)承托。因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挑山”之名由此而来。 悬山顶四面出檐,也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但在中国重要的古建筑 中不被应用。
6
硬山顶 有五脊二坡,屋顶与山墙齐平。硬山顶出现较晚,在宋《营造法 式》中并未有记载,只在明清以后出现在我国南北方住宅建筑中。因其 等级低,只能使用青板瓦,不能使用筒瓦、琉璃瓦,在皇家建筑及大型 寺庙建筑中,没有硬山顶的存在,多用于附属建筑及民间建筑。
重檐歇山顶—— 嘉峪关
34
单檐歇山顶—— 智化寺
35
单檐歇山顶—— 雍和宫天王殿
36
单檐歇山顶—— 雍和宫天王殿
悬山顶
37
硬山顶——广智院一角
38
重檐攒尖顶——祈年殿
39
重檐攒尖顶—— 丽江黑龙潭公园
40
攒尖顶——故宫中和殿
41
八角攒尖顶——廓如亭
42
盔顶——岳阳楼
43
十字歇山顶——故宫角楼
23实例24重檐庑殿式25重檐庑殿顶泰安岱庙天贶殿26重檐庑殿顶曲阜孔庙大成殿27重檐庑殿顶泰安岱庙天贶殿重檐庑殿顶午门28单檐庑殿顶天坛祈年门29单檐庑殿顶华严寺大雄宝殿30重檐歇山顶故宫保和殿31重檐歇山顶太和门32重檐歇山顶天安门33重檐歇山顶嘉峪关34单檐歇山顶雍和宫天王殿36单檐歇山顶雍和宫天王殿悬山顶37硬山顶广智院一角38重檐攒尖顶祈年殿39重檐攒尖顶丽江黑龙潭公园40攒尖顶故宫中和殿41八角攒尖顶廓如亭42盔顶岳阳楼43十字歇山顶故宫角楼44卷棚悬山顶颐和园文昌院45三卷勾连搭顶北京一角46

中国古建筑屋顶简析 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屋顶简析  ppt课件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宝顶
在建筑物的顶部中心位置,尤其是攒尖式屋顶的顶尖处,往往 立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之类的装饰,它被称为“宝顶”。在一 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或者确切地说,在皇家建筑中,宝顶大多 为铜质鎏金材料制成,光彩夺目。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PPT课件
37
庑殿式屋顶
庑殿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 坡,非常特别。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 式,在古代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庑殿顶,如,宫殿、 庙宇殿堂等。明清时期,庑殿式屋顶的建筑实例最为多见,最著 名的要数现存的明清紫禁城(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
PPT课件
54
PPT课件
55
鸱尾
南北朝时期及其以后,鸱尾逐渐代替了汉代的朱雀等形象,而 成为正脊脊饰的新样式。郦道元在《水经注·温泉》中就有“广 兴屋宇,皆置鸱尾”的记载。鸱尾,原是一种鹞鹰。看来,这一 时期的鸱尾还保留有一定的鸟的形象,也就是说,虽然它由汉代 的朱雀发展而来,但是还有一些朱雀的影子。
PPT课件
26
卷棚悬山式屋顶
和普通人字形屋顶一样,卷棚式屋顶也可以处理成硬山、悬山、 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 等多种新的屋顶形式。卷棚式屋顶形象非常优美、线条柔顺,特 别是单檐卷棚悬山式屋顶,属于较为简单的卷棚顶,大多出现在 园林建筑中,更添园林的优雅韵味。
PPT课件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重檐歇山顶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 “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歇山式屋顶在具体形式上又有最疾奔 形式的单檐歇山顶,以及变化形式的二层、三层或多层屋顶的重 檐歇山顶,还有最上面的屋顶可以不设正脊而形成卷棚式的卷棚 歇山顶等多种形式。

建筑史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29页PPT

建筑史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29页PPT
建筑史中国古建筑屋顶形式
幽默来自智慧,恶语来自无能
古建筑屋顶形式
重檐歇山式
重檐攒尖式
重檐庑殿式
单檐攒尖式
重檐歇山式
多 檐 攒 类 式
单檐悬山式
单檐硬山式
多 檐 攒 类 式
重檐庑殿式
复合式
复合式
清东陵红门
天坛祈年殿
山海关
斗拱组合图
穿斗式屋架
抬梁式屋架
佛光寺大殿梁架结构示意图END源自孔府杏坛孔庙大成殿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

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

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

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

从外观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几张简图看懂古建筑之屋顶

几张简图看懂古建筑之屋顶

几张简图看懂古建筑之屋顶上一页不容错的寺院之湖北黄梅四祖寺——中国禅宗第一丛林••襄阳不容错过的寺院之湖北襄阳广德寺——拥有形制最为独特的金刚宝座塔寺院••襄阳不容错过的寺院之湖北襄阳广德寺——拥有形制最为独特的金刚宝座塔寺院••刘家峡西出河西东进青海之永靖炳灵寺——纪年题记最早的石窟寺、丝绸之路上的十万弥勒佛洲••重庆大足石刻之“五山石刻”一日游——中国石窟艺术最后的丰碑••西宁西出河西东进青海之塔尔寺——“艺术三绝”冠天下、青海最胜古迹的藏传佛教寺院••鄂州小品随记之鄂州观音阁——万里长江第一阁••乐都西出河西东进青海之瞿昙寺——保存最多最完好的明代壁画、遗存最早的明代汉式宫廷建筑寺院••甘肃西出河西东进青海——单车自驾环游甘青行相关游记•云和山的歌谣:一场桃源秘境我国古建筑屋顶常见的五种构造方式,即硬山、悬山、庑殿、歇山和攒尖建筑木构架;屋檐有单层、双层和多层形式。

这样两项组合起来屋顶样式有了更多的变化。

蓟县独乐寺东院建筑清卷棚硬山顶园林建筑屋顶样式出现的顺序据考证推断为庑殿、悬山、歇山最后为硬山。

歇山的出现要晚于庑殿及悬山,学者们基本认定歇山是在汉代以后南方地区形成的屋顶形式,并在南北朝时传至北方地区。

隋唐统一是以北方兼并南方,虽然隋唐制度吸收了很多南朝的因素,但在名义上仍以北方为正统,庑殿作为北方地区的传统屋顶形式也取得相应的正统地位,所谓庑殿高于歇山的规定应该即在这一时期形成,唐规定“宫殿皆四阿”,这个四阿就是庑殿式。

正定开元寺旧山门明清硬山顶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五脊二坡式,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

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

屋顶的檩木不外悬出山墙。

屋面夹于两边山墙之间。

和悬山顶不同,硬山顶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两侧山墙把檩头全部包封住,由于其屋檐不出山墙,故名硬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元素】古代建筑中屋顶式样图解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在山墙处不像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挑于山墙之外。

从外观上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重檐歇山顶。

“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歇山式屋顶在具体形式上又有最疾奔形式的单檐歇山顶,以及变化形式的二层、三层或多层屋顶的重檐歇山顶,还有最上面的屋顶可以不设正脊而形成卷棚式的卷棚歇山顶等多种形式。

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

歇山式屋顶在两侧山墙处,不再像硬山式和悬山式那样,山墙是由正脊处向下垂直一线。

歇山式屋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

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根据目前资料来看,歇山式屋顶最早见于汉阙石刻,并且早期的歇山顶较小,直到清明时期的官式做法中才有了大歇山。

但是,尽管早期歇山式屋顶并不大,但与硬山式和悬山式屋顶相比,歇山顶在建筑的等级上还是很高的。

在歇山式屋顶的两端、博风板下的三角形部分即为“山花”。

山花在明代以前多为透空形式,尽在博风板上用悬鱼、惹草等略加装饰。

明代以后多用砖、琉璃、木板等,将歇山式屋顶山花的透空部分封闭起来,并在其上施以雕刻作为装饰。

这种山花形式称为“封闭式山花”,它与早期的透空式山花有了不一样的效果与韵味。

自此以后,山花也逐渐发展称为建筑的一个重要装饰区域。

悬鱼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两端山面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

悬鱼是一种建筑装饰件,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鱼。

悬鱼装饰在发展的过程中,鱼的形象渐渐变得抽象、简化了。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

有的甚至变换成了蝙蝠,以取“福”之意。

卷棚式屋顶也称元宝脊,其屋顶前后相连处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线形的曲面,也就是说卷棚式屋顶的“正脊”是弧形,与普通的人字形屋顶不一样,没有屋顶端的正脊。

譬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式屋顶。

和普通人字形屋顶一样,卷棚式屋顶也可以处理成硬山、悬山、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等多种新的屋顶形式。

卷棚式屋顶形象非常优美、线条柔顺,特别是单檐卷棚悬山式屋顶,属于较为简单的卷棚顶,大多出现在园林建筑中,更添园林的优雅韵味。

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

如,有三条脊的、有四条脊的、有六条脊的、有八条脊的,分别称为三角攒尖、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

此外,还有一种圆形攒尖顶式,也就是没有垂脊。

攒尖式屋顶多见于亭、阁,尤其是亭子,绝大部分都是攒尖式屋顶,作为景点或观景建筑。

北京颐和园中的廊如亭,是全国最大的攒尖式屋顶的亭子。

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则极少使用攒尖顶。

较重要、较尊贵的建筑中使用攒尖式屋顶的例子,目前可见的主要北京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和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几座。

在建筑物的顶部中心位置,尤其是攒尖式屋顶的顶尖处,往往立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之类的装饰,它被称为“宝顶”。

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或者确切地说,在皇家建筑中,宝顶大多为铜质鎏金材料制成,光彩夺目。

庑殿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非常特别。

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在古代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庑殿顶,如,宫殿、庙宇殿堂等。

明清时期,庑殿式屋顶的建筑实例最为多见,最著名的要数现存的明清紫禁城(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

根据资料与记载,庑殿式屋顶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

不过,现在对唐代中期以前的庑殿式屋顶的具体结构已无从得知,晚唐以后渐有实例可查。

其形象是屋面平缓,正脊较短。

正脊两端为鸱尾而不是鸱首。

“庑殿”和“歇山”一样是清式说法,在此之前它又有“五脊殿”等名称。

因为庑殿式屋顶上共有五条脊,即,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所以称为“五脊殿”。

吴殿顶也就是“庑殿顶”。

“吴殿顶”是宋式叫法。

九脊顶也就是歇山顶,因为在歇山式屋顶上共有九条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所以叫做“九脊顶”。

四阿殿顶也就是“庑殿顶”。

“四阿殿顶”也是宋式叫法。

“阿”是建筑屋顶的曲檐,“四阿”就是四面坡式的曲檐屋顶。

庑殿顶共有五条脊、四面坡,所以叫做“四阿殿顶”。

十字脊,也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屋顶形式,它是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明清紫禁城的角楼。

角楼因建于城角而得名,主要的作用是瞭望和警卫。

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城墙上各建有一座角楼,平面呈曲尺形,高四层,三重檐十字脊,顶部装饰鎏金宝顶,脊上有大吻和神兽。

楼梯四面各建一突出的抱厦,其中位于角楼外侧、城墙角上的两面抱厦的进深比对准城墙延伸方向的两面浅,形成了一个不对称的十字折角,使角楼的屋顶造型更优美,具有特别的艺术效果。

吻,也称“正吻”、“大吻”,是明清时期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为龙头形,龙口大张咬住正脊。

而在当时的南方有些地区则将之称为“鳞尾”,与大吻的做法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尾部卷曲时不并拢,或在边缘加有许多花纹等。

吻多由陶或琉璃制成。

重要的宫殿、殿堂等建筑中,大多使用琉璃吻,北京明清紫禁城中的主要宫殿正脊两端的吻都是琉璃制品。

南北朝时期及其以后,鸱尾逐渐代替了汉代的朱雀等形象,而成为正脊脊饰的新样式。

郦道元在《水经注·温泉》中就有“广兴屋宇,皆置鸱尾”的记载。

鸱尾,原是一种鹞鹰。

看来,这一时期的鸱尾还保留有一定的鸟的形象,也就是说,虽然它由汉代的朱雀发展而来,但是还有一些朱雀的影子。

中唐至晚唐时期,鸱尾发展演变成带有短尾的兽头,口大张,正吞着屋脊,尾部上翘而卷起,被称为鸱吻,又叫蚩吻,据明代李东阳《怀鹿堂集》记载:“龙生九子,蚩吻平生好吞。

今殿脊兽头,是其遗象。

”明人认为蚩吻是龙的儿子,而龙生于水、飞于天,人们将它放在屋脊上既是装饰又有兴雨防火的喻意。

在古代建筑的屋脊上,除了正脊两端的吻之外,还有很多走兽类的装饰,因为它们的形象都非凡间可见,所以也称为“神兽”。

它们的位置在垂脊或戗脊的脊端。

神兽的形态都很特别、非常有意思,不过它们的排列和所用数量是很有讲究的。

在宫殿上所用神兽的数量,其最高等级是十个,外加一个跨凤仙人。

按顺序分别是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押鱼、獬豸(xie zhi)、斗牛、行什。

故宫宫殿脊上的神兽,在色彩与材质上均与殿的屋瓦一致,和谐统一。

它们立于脊上,除了区分等级,还有重要的装饰作用,给庄严肃穆而恢宏的宫殿中增添了一道活泼、灵动、可爱的风景。

“穹窿”本身指天空,也形容如天空般中间高、四周下垂的样子,同时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建筑形式。

穹窿顶就是穹窿式的屋顶,一般从外观来看为球形或多边形的屋顶形式。

在我国的陕西一带,有一种用砖或土坯砌筑的半圆形的拱顶房屋,或是两间,或是三间,或是数间相连,外形圆润优美而又给人完整与统一之感。

这种拱顶形式就是“圆券顶”,也可以直接称为“拱顶”。

“平顶”简单地来说,就是建筑的顶部是平的。

这种“平”既包括水平,也包括中间顶部略有突出,或是屋顶为一面坡式,当然这种“一面坡”与单坡顶是不同的,它没有单坡顶屋面那么大的坡度。

“盔顶”是一个比较形象的屋顶名称,也就是像古代军队中战士所戴的头盔一样形状的屋顶形式。

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

盔顶的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就像是头盔上插缨穗或帽翎的部分一样。

盔顶在现存古建筑中并不是那么多,我国著名的岳阳楼就是使用的盔顶。

重檐就是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

一般来说,重檐大多是指在一层建筑上有两层或两层以上的屋檐,比如,单层重檐歇山顶、单层重檐庑殿顶。

单坡顶就是只有一面坡的屋顶。

它与我们常见的两面坡屋顶有较大的不同,但从一面来看又有极大的相似性。

我们甚至可以说,单坡屋顶就像是两面坡屋顶被从中间一切两半了。

单坡屋顶一般都用在不太重要的建筑或是附属性的建筑上。

盝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

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扇面顶顾名思义,就是扇面形状的屋顶形式,其最大特点就是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一般是前短后长,即建筑的后檐大于前檐。

扇面顶的两端可以做成歇山、悬山、卷棚形式。

一般用于形体较小的建筑中,会让建筑看起来更为小巧可爱。

万字顶“万”即为“卍”,代表万事如意、万寿如疆。

因其吉祥意义,常被应用于建筑平面或屋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