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资科二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 简答题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1.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不能逆向发展,循序渐进)(2)阶段性(量变引起质变)(3)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劳伦兹提出抓“关键期”)(4)互补性(身残志坚扬长避短)(5)个体差异性(群体个体角度因材施教)3.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1)遗传(前提性可塑性可能性)(2)环境(现实性)(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和方面做出社会性规范(2)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作用。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灵魂、统率;保持动力,保持方向),智育(前提、支持),体育(物质基础),美育(动力作用)和劳动技术教育(综合作用)构成。
德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智育发展学生的智力,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美育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美学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形成劳动情感、态度和习惯,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技能。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实现体育教育的途径(如何开展体育教育)。
(1)体育课(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性质)。
学校体育的突出特点是教育性和基础性。
(2)早操,课间操(3)课外体育锻炼(4)运动队训练7.实现美育教育的途径(如何开展美育教育)。
《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一、简述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部分。
①教育者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育者的特点有:目的性和专业性。
②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对象,也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受教育者的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③教育影响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和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二、简述教育与人口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战略重点;②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经费;③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④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
(2)教育的优化人口功能①教育可以控制人口数量;②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③教育可以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三、简述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③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内容;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手段和组织形式。
(2)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②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③教育是创新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④教育优先发展。
四、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机会和程度;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教育政策、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体系。
(2)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①教育通过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公民和政治人才来促进社会政治的稳定和发展;②教育通过传播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形成政治舆论和思潮来为社会政治服务;③教育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DOC)
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仍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数学法要求的统一。
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组织协调,使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2)统一个方面的社会力量,争取家长和社会配合,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使德育工作经常性、连续性、系统化、制度化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一,阶段性与连续性第二,定向性与顺序性第三,不平衡性第四,差异性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1)同理心。
这是与学生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2)真诚。
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与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3)纳与尊重学生。
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与迁就.5.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7.简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8.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教学的能力(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6)教育机智等9.教育的广义及狭义定义、本质属性(1)教育的广义: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2)教育的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简答题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简答题题目: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简答题1、请简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定义和重要性。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是指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中,人们应该普遍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这些知识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于,它是人们适应社会、促进个人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同时,它也是国家和社会实现长期发展的基石。
2、请列举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主要内容包括:语文方面的基础文字知识、文学常识、阅读理解、语言表达等;数学方面的基础算术知识、代数知识、几何知识等;外语方面的基础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听说读写能力等;自然科学方面的基础物理知识、化学知识、生物知识等;社会科学方面的基础历史知识、地理知识、政治知识等。
3、请阐述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它可以帮助个人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其次,它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最后,它可以帮助社会实现知识的传承和积累,推动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4、请分析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它贯穿于各个教育阶段,是各个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
其次,它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它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5、请提出一些提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教学效果的策略或方法。
为了提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或方法:首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演示、实验、互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其次,可以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再次,可以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如科学竞赛、文化讲座等,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教育基础知识重要简答题
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1)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体系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
简言之,也就是使人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2)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毕生发展观全面发展观简述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德育的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德育的基本途径)(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 (4)共青团活(5)班主任工作简述教师职业的功能?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
2)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3)教师是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谐亲密、共享共创。
良好师生关系的创建策略:了解和研究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建立教师威信,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是自己的言行复合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角色期望。
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孙俪进行的重要条件,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直来那个的重要指标,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帮助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教师职业素养的内容一:专业知识素养①精神的学科专业知识②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①②为“主体性知识”③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条件性知识二:专业才能素养——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①教学技能②教学能力(1组织教学的能力2对教育影响的传导能力3组织管理能力)③教研能力三专业精神素养主要包括专业道德专业利息专业情操专业人格专业自我教师的威信如何建立?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 3.注意良好仪表、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怎样建立良好的班集体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教师的教育能力1教师的教育能力2教师的班级管理能力3教师的教学能力4教师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教师职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什么作用?(1)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的传播者,在社会延续和发展中其桥梁和纽带作用;(2)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3)教师是人类潜能的发掘者,对人的智力开发其奠基作用。
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常考题
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常考题A.简述尝试—错误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B.在德育过程中应怎样贯彻因材施教原则?C.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D.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E.什么是学习迁移?简要说明影响迁移的因素及教学中如何促进正迁移。
F.简述新课改下的教学观。
G.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H.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I.如何有效地促进知识的保持?J.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K.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L.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有哪些?M.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N.简述影响个体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O.简述教师的备课要求。
P.试分析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Q.简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R.遗传在人的发展中有哪些作用?S.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有哪些?T.贯彻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哪些?U.你认为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教学?V.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W.试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X.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Y.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Z.学生气质有哪几种基本类型?AA.简述防止遗忘的方法。
AB.怎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AC.简述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
AD.简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AE.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AF.简述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有效方法。
AG.如何有效的促进学习迁移?AH.简述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AI 简述课堂气氛的三种类型。
AJ.简述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AK.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的能力和品格C. 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D. 塑造人的意识形态答案:B2.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教师B. 教育制度C. 教育过程D. 学生答案:C3.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A. 增加个人理解能力B. 增强社会参与能力C. 培养人的全面发展D. 提高学习成绩答案:C4.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A. 实证研究法B. 历史研究法C. 比较研究法D. 实证、历史和比较研究法答案:D5. 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中,第一位明确提出“教育学”概念的学者是:A. 笛卡尔B. 孔子C. 柏拉图D. 约翰·洛克答案:C二、简答题1. 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的一门学科,包括对教育目标、内容、方法、过程以及其背后的理论原理进行系统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它探究教育的本质、规律和目标,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学涉及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领域,以及教育思想家、学者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什么?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的能力和品格。
它旨在通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道德、个性、体质等方面的培养。
教育学追求的是培养具备创造力、批判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并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教育过程,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教育制度等方面。
它关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组织,研究教育的规律和效果,探索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和策略。
4. 请列举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通过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方法,基于实证数据进行研究,以验证和检验理论假设。
历史研究法是通过考察历史文献和事实,研究教育的发展过程和变革,以便从历史经验中获取有益的教训。
比较研究法是通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等的教育实践和效果,寻找差异和共性,从而分析教育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
109个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
109个教育基础知识简答题一、教育理论基础1.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有组织的,有目的性的社会行为,通过教育者有意识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的指导和影响,以促进其个体和社会发展的过程。
2.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个体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 教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知识传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
4. 什么是教育的过程?教育的过程指的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教育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进行等。
5.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是什么?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了解,而技能是指应用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
知识和技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教育心理学基础6. 什么是学习?学习是个体经历的一种积极变化,通过组织和加工信息,使个体能够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7. 了解学习过程对教学的重要性是什么?了解学习过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
8. 什么是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人类在认识和思维能力方面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9. 什么是记忆?记忆是将信息存储和提取出来的一种心理能力,是学习和思维活动的基础。
10. 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感性认识、概念形成、解决问题、创造和自我反思等。
三、教育方法基础11. 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达到教育目的而选择和运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
12. 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有什么不同?个别教学注重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可以更好地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而集体教学则适用于学生整体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集体活动和协作能力的培养。
13. 什么是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规律。
14. 什么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以真实或虚拟的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基础简答题整理
教育基础简答题整理一、定义与概念1. 什么是教育?教育是指通过有意识地组织、引导和影响,使得学生在人格、智力、知识、技能和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2. 什么是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和探索教育现象、规律以及教育活动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等问题的学科。
3. 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指应用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原理、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学习效果的理论与实践体系。
4. 什么是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学习者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以及教育实践中所涉及的心理问题的学科。
5. 什么是教育哲学?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基本原理、目标和价值观的学科,关注教育的本质、目的以及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二、理论与实践1. 什么是行为主义教育理论?行为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响应的形式来塑造和形成特定的行为,重视外部刺激和反馈对学习的影响。
2. 什么是构造主义教育理论?构造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体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理解进行主动构建与整合。
3. 什么是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强调儿童在认知发展上经历一系列的阶段,以适应环境和获取新的认知能力。
4. 什么是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乃至通过社会互动、合作与参与来实现的。
5. 什么是教育评价?教育评价是对学生学习成就、能力发展、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客观、科学和综合的评估和判断。
三、教育体系与机构1. 什么是教育体系?教育体系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以及其组织结构和关系所构成的教育系统。
2. 什么是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旨在促进幼儿身心、智力、语言、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3. 什么是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是指为6-12岁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习和活动。
4. 什么是中等教育?中等教育是指为12-18岁青少年提供的学习和教育阶段,包括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
教育知识简答题
教育知识简答题1.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②教育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制约,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教育的历史继承性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都前后相继,后一时期教育是对前一时期教育的继承与发展。
b.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c.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原始社会的教育特征。
(1)教育无阶级性,教育目的是为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2)水平低下,教育手段主要是身教、言传;(3)教育内容与原始社会生活需要相适应,以生活经验为主;(4)教育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
3.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3)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还具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
4.近代教育的特征。
(1)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教育义务化: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产生于16 世纪的德国)。
(3)教育的世俗化:教育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4)教育的法制化: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5)出现了双轨制。
(6)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5.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基础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基础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A. 知识传递- B. 技能培养- C. 社会化过程- D. 个人发展答案:C. 社会化过程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 B. 教育过程- C. 教育方法- D. 研究心理答案:D. 研究心理3. 下列哪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A. 讲授式教学- B. 探究式教学- C. 被动研究- D. 小组合作研究答案:B. 探究式教学4. 下列哪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长期发展过程的全面评价?- A. 终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综合性评价答案:D. 综合性评价二、填空题1.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 答案:教育目的性、教育适应性、教育参与性和教育效果性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______种智能。
- 答案:九3. 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层次。
- 答案:认知、情感、动作技能4.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 答案:学科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发展、研究能力发展三、简答题1. 请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 答案: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筛选和传承文化、培养社会成员的社会化、促进社会流动、推动社会进步等。
2. 请简述课程标准的构成。
- 答案:课程标准主要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构成。
四、案例分析题1. 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成绩不佳,作为班主任,你该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答案:针对学生数学成绩不佳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了解学生研究困难的原因,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定期进行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进度和不足。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才C. 服务社会D. 提高素质答案:B2. 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是()。
A. 德育、智育、体育B. 德育、智育、美育C. 德育、智育、劳动教育D. 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答案:D3.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以上都是答案:D4. 教育的实施方式不包括()。
A. 课堂教学B. 自学C. 社会实践D. 家庭作业答案:D5.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A. 选拔人才B. 了解学生C. 改进教学D. 以上都是答案:C6.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
A. 信息技术B. 网络技术C. 多媒体技术D. 人工智能技术答案:A7. 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是()。
A. 机会均等B. 过程公平C. 结果公平D. 以上都是答案:D8.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A.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 培养专业人才C. 培养创新人才D. 培养道德人才答案:A9. 教育的社会责任是()。
A. 培养合格公民B. 促进经济发展C. 传承文化D. 以上都是答案:D10. 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A. 信息化B. 国际化C. 个性化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
A. 学会认知B. 学会做事C. 学会共同生活D. 学会生存答案:ABCD2. 教育的类型包括()。
A. 基础教育B. 职业教育C. 高等教育D. 成人教育答案:ABCD3.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因材施教B. 循序渐进C. 启发式教学D. 终身学习答案:ABC4. 教育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
A. 学生评价B. 教师评价C. 课程评价D. 学校评价答案:ABCD5.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包括()。
A. 远程教育B. 电子教学C. 多媒体教学D. 人工智能教学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是指通过何种活动和手段,对人进行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A. 社会活动B. 教学活动C. 体育活动D. 文艺活动答案:B. 教学活动2.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A. 培养人的智力B. 培养人的情感C. 培养人的能力D. 以上答案都对答案:D. 以上答案都对3. 学校教育主要分为几个阶段?A. 1个阶段B. 2个阶段C. 3个阶段D. 4个阶段答案:C. 3个阶段4.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之一?A. 轩辕黄帝内经B. 儒家《论语》C.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D. 管仲《管子》答案:B. 儒家《论语》5. 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差异性原则B. 平等性原则C. 统一性原则D. 训练性原则答案:B. 平等性原则二、填空题1. 我国义务教育包括________年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和________年的高中阶段教育。
答案:9,32. “德、智、体、美、劳”的五育并举是我国教育的________。
答案:目标3. 我国现行学制中,小学为________年制,初中为________年制。
答案:6,34. 儿童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关爱,启发,独立5. 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是________。
答案:计算机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教育是通过教学活动对人进行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的一种社会活动。
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旨在培养人的智力、情感、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使人能够在社会中全面发展。
- 传承文化传统:教育是社会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通过教育,可以将社会的文化知识、道德观念等传递给后代。
- 培养社会人才:教育培养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促进社会进步:教育有助于改善社会的发展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生产力水平。
- 实现个人价值:教育为个人提供了获取知识、发展才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教育现象B. 教育规律C. 教育方法D. 教育政策答案:B2.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D. 社会化过程答案:C3.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道德C. 培养技能D. 培养创新精神答案:B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学习过程C. 教育环境D. 教育评价答案:A5.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C. 反馈教学效果D. 制定教育政策答案:B6. 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是什么?A. 机会均等B. 资源分配C. 结果公平D. 过程公正答案:A7.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什么?A. 信息技术B. 多媒体教学C. 网络教育D. 远程教育答案:A8.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项?B. 教育民主C. 教育平等D. 教育自由答案:A9.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A. 培养人才B. 提高国民素质C. 促进社会进步D. 促进个人发展答案:C10. 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A. 科学性、系统性、实践性B. 民主性、平等性、开放性C. 创新性、发展性、多样性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教育的三个基本功能。
答案:教育的三个基本功能包括: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传承和发展文化。
2. 描述教育评价的类型及其作用。
答案:教育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教学过程中,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总结性评价则在教学结束后进行,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3. 阐述终身教育理念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答案:终身教育理念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限于学校教育,而是贯穿于个人的整个生活。
这种理念强调个人应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
教育基础简答题整理
一、学习动机:1、简述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主要因素;答:内部和外部两方面论述;内:①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②成熟与年龄特点③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④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⑤学生的焦虑程度外:①家庭环境与社会舆论②教师的榜样作用;2、结合教学实际谈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观点和运用;答:①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②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种,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认知、审美、自我实现③缺失性需要包括……上述这些低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④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从学习心理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⑤需要层次理论说明,某些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例如父母离异,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3、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①学习动机的强化室友联结主义心理学家提出来的,主要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②强化理论将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为强化,不考虑刺激和反应之间的人和中间环节或中介变量;强化是指凡是能增加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即跟随在一个行为之后,并使该行为出现可能性增加的条件;③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4、学习动机的激发山香版※※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②设置合适的目标③控制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④表达明确的期望⑤提供明确的、及时的、经常性的反馈⑥合理运用外部奖赏⑦有效的运用表扬⑧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的开展学习竞争;记忆辅助:目标:竞争奇作,得奖得表扬反馈中公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励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5、学习动机的培养※※※①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马斯洛、需要动机理论②重视励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③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活得自我效能感班杜拉、自我效能感④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韦纳、归因⑤培养对学习的兴趣⑥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二、为题解决与创造性1、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答:在学校情境中,大部分问题解决是通过解决各个学科中的具体问题来体现的,具体可分为: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2、论述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答:首先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其次,要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保护好奇心、解除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再次,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具体应用时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畅所欲言,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三是以获得方案数量为目的而非质量,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创造性产生是知识、技能、策略、动机等多方面综合发展的结果;结合各个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既可以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三、学习迁移1、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迁移应注意什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①精选教材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④教授学习策略2、简述迁移在学校教育中的主要作用※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在学校教育中,知识的学习不是独立的,迁移现象在学习中是时刻存在的;①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具有直接促进作用;②迁移是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③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①改革和……②③④⑤上一题3、结合实例说明学习迁移的种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划分不同类别:①根据迁移性质:正迁移和负迁移解释:略②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向、逆向解释:略③根据迁移的内容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解释:略④根据内容可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⑤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重组型迁移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答:①学习任务的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④学习的指导四、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1、陈述性知识的认知策略有哪些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复述策略: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①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②排除相关干扰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复习形式多样化⑥过度复习⑦画线;其中,画线是一种常用的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①记忆术②做笔记③提问策略④生成性学习⑤利用背景知识组织策略:整合所学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常用的组织策略由列提纲、利用图形、表格等;2、简述元认知策略及其分类元认知是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认知,其本质是对当前认知活动的调节;元认知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①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②监控策略: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监控策略包括领会监控和集中注意;③调节策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认识活动监视的结果,找出认识偏差,及时调整策略或修正目标;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评价认知结果,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修正错误,总结经验教训;3、论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①主体性原则:学习者主体性主动性的充分发挥②内化性原则:反复体验逐步内化③特定性原则:学习策略的训练要结合实际,要适合学习内容的特点;④生成性原则: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重新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东西⑤有效监控原则:一定要惊现挑选,选择重要策略和常用策略,保证学习策略的有效性⑥个人效能感:指学生在执行某一任务时对自己胜任能力的判断和自信程度,它是影响学习策略选择的一个重要的动机因素;记忆辅助煮花生特见效4、简述学习策略的特点①操作性与监控性的有机统一②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③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5、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①指导教学模式②程序化教学模式③完形训练模式④交互式教学模式⑤合作学习模式五、其他章节1、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能力类型的差异:人的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想像、言语和思维等类型和品质方面;能力水平的差异:能力的水平差异主要指智力差异即一般能力的差异智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有的人早期显露,有的人大器晚成;4能力的性别差异:①智力和学业性别差异:第一男离散程度比女生大;第二男视觉空间知觉好、抽象思维、语言理解推理能力好,女听觉好、口语能力好;②教师应避免教育中的性别偏向:教材、学科兴趣、课堂管理和活动、课堂教学;2、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学习的主要形式②学习过程:主动建构过程,具有自主性、策略性和风格性,是师生互动的过程;③学习内容:以系统的学习人类的间接知识经验为主,具有间接性;④学习目标:具有全面性⑤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3、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有哪些联系实际论述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答:良好班集体的作用: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③有利于训练学生间的自我教育能力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①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②选拨和培养学生干部③建立严明的班级纪律④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⑤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教师在课改中扮演的角色有哪些①从教师徐与学生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②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型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从学校与社区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6、简要回答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包括哪几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7、教师上好课的基本要求①目标明确②重点突出③内容正确④方法得当⑤表达清晰⑥组织严密⑦气氛热烈7、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①德育过程是学生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②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③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发展过程④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8、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主要内容答:代表人物:皮亚杰、维果斯基,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情境等因素有关;知识观:知识是动态变化的,不确定的;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学习观:①主动建构性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经验建构知识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要通过社会活动才能更好运用到实践中去③学习的情境性只是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教学观:老师是激发者、引产者、促进者;9、良好的师生关系包括哪几点10、答: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10、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答: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④要发扬教育民主⑤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⑧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11、新课程改革主要措施是什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甑别和选拨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教师观方面: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教学行为方面: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主体;。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D. 培养道德答案:C2.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A. 教师、学生、教材B. 教师、学生、教育环境C. 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D. 教育目标、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答案:A3.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什么?A. 多媒体教学B. 网络教学C. 信息技术D. 教学设计答案:C4.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学习理论B. 发展理论C. 认知理论D. 动机理论答案:A5.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人才B. 促进学生发展C. 确定教学效果D. 反馈教学信息答案:B二、填空题6.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_________。
答案:全面发展的人7.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8. 教育的四个基本环节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教学、评价、反馈、改进9.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
答案:学习者的心理过程和行为10. 教育评价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三、简答题11. 简述教育的三个基本功能。
答案:教育的三个基本功能包括: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12. 描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案: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远程教育和资源共享;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3. 阐述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学习理论指导教学方法的选择,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发展理论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通过认知理论分析学生的认知过程,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动机理论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形成的标志是()。
A. 孔子的《论语》B. 柏拉图的《理想国》C.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D.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人格D. 培养创新精神3. 教育目的是指()。
A. 教育活动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B. 教育活动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C. 教育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D. 教育活动所要遵循的原则4. 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A. 权威与服从的关系B. 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C. 合作与互动的关系D.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5.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
A. 选拔与淘汰B. 激励与导向C. 反馈与调整D. 监督与控制6.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B. 学习过程C. 教学过程D. 教育活动7. 教育公平的基本原则是()。
A. 机会均等B. 资源均等C. 过程均等D. 结果均等8. 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 文献研究B. 实验研究C. 调查研究D. 所有选项9.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 课程改革B. 教学改革C. 管理改革D. 评价改革10. 现代教育技术的主要特征是()。
A. 多媒体化B. 网络化C. 个性化D. 智能化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教育的要素包括()。
A. 教育者B. 受教育者C. 教育内容D. 教育环境2. 教育的功能主要包括()。
A. 社会功能B. 个体功能C. 经济功能D. 文化功能3. 教育评价的类型包括()。
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过程性评价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心理发展D. 教育心理测量5. 教育公平的实现途径包括()。
A. 法律保障B. 政策支持C. 资源配置D. 社会参与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第一,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
第二,强调内容的基础性。
第三,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仍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第四,在教材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及数学法要求的统一。
第五,教科书的编排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第六,教科书的编排要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2.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及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是指把来自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组织协调,使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统一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2)统一个方面的社会力量,争取家长和社会配合,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3)处理好衔接工作,使德育工作经常性、连续性、系统化、制度化3.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第一,阶段性及连续性第二,定向性及顺序性第三,不平衡性第四,差异性4.简述增进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1)同理心。
这是及学生沟通的前提,包括三个条件:站在对方的立场去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形的因素;让对方了解自己对其设身处地的理解(2)真诚。
自由地表达真正的自己,表现出开放及诚实,用真诚唤起学生的信任感(3)纳及尊重学生。
但不对学生进行无理性的溺爱及迁就。
5.简述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这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
(2)上课,这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布置、检查课外作业。
(4)课外辅导,主要有集体和个别辅导两种形式。
(5)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及评定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7.简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适当开展学习竞争8.简述教师教学能力的结构(1)组织和运用教材的能力(2)语言表达能力(3)组织教学的能力(4)对学生学习困难的诊治能力(5)教学媒体的使用能力(6)教育机智等9.教育的广义及狭义定义、本质属性(1)教育的广义: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的狭义:狭义的教育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3)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10.现代教育发展趋势现代教育特别是二战以后的教育,呈现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及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3)促进普通教育及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4)高等教育类型的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及非学历教育界限的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11.教育学的创立过程培根首提出缪斯来实现(《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巴特去规范(《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作为一门规范、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康德首教学(1)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教学方法:首次提出并论证了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2)赫尔巴特一个原则:教育教学原则二个理论:伦理学和心理学中心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个阶段:教学过程分成清楚、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教育目的:培养良好公民(3)杜威——《民主主义及教育》、现代教育代表人三个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疑难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够解决这个疑难、验证这个假设12.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13.教育对生产能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2)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14.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15.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3)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者加速改变旧的社会政治关系1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
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身心发展得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可能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里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5)个体身心发展得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发展17.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登、格赛尔外铄论代表人物:外铄寻(荀子)找落(洛克)花生(华生)18.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19.中国现代学制的沿革壬颁布、癸实行、资本找子丑、长期(戌)美国壬颁布:壬寅学制,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但只颁布没有实行癸实行:癸卯学制,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的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始资本找子丑: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长期戌美国: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又叫新学制或者六三三学制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21世纪以来第一个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纲要指出: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育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核心目标:“两基本,一进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20.教育目的理论(1)社会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代表任务: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孔德、巴格莱(2)个人本位论: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
代表人物: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3)教育无目的论提出者:杜威在《民主主义及教育》一书中明确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2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22.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及方法(1)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加大教育改革(2)提高教师队伍的水平,更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作用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调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4)教育内容要及生活实际紧密结合(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3.活动中心课程论及其观点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第一、主张一切学习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组或改造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24.课程计划概念、组成、作用概念: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
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组成: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课程设置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学校的学科和课程。
这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作用:课程计划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25.25课程标准的概念、结构和作用概念: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组织结构: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作用:课程标准时教材编写、教学活动、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6.教材的编写结构(1)直线式教科书结构:是指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者一个课题的内容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展开呈现在教科书中,使各种知识在教材中均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2)螺旋式教科书结构:就是把同一课题内容按照深度、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科书的不同阶段重复出现,使得每一次重复都将原有的知识、方法、经验进一步加深拓广,逐级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