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
洁净区清场效果验证方案
洁净区清场效果验证方案一、引言。
洁净区就像一个超级敏感的小世界,一点点脏东西都可能把这里搞乱套。
所以啊,清场那可是大事儿,就像给这个小世界来个大扫除。
咱们这个验证方案呢,就是要看看这个大扫除干得咋样,是不是真的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干净啦。
二、验证目的。
1. 确定咱们洁净区的清场程序是不是真的能把那些生产过程中留下的“小尾巴”(比如物料残渣、设备上的脏东西啥的)都清理干净。
2. 确保下次在这个洁净区生产的时候,不会受到上次生产的影响,就像你不会希望你刚洗干净的碗,又沾上上次吃饭的油星子一样。
三、适用范围。
这个方案就专门针对咱们那个特定的洁净区,不管是生产车间里的哪个小角落,只要是这个洁净区的地盘,都得按照这个来验证清场效果。
四、职责分工。
# (一)清场操作人员。
1. 这些小伙伴可是清场的主力军,得按照规定的清场程序,仔仔细细地打扫洁净区。
就像你在家里打扫卫生,每个桌子腿下面都不能放过一样。
2. 他们还要记录下自己都干了啥,啥时候开始清场的,用了啥清洁工具和清洁剂之类的。
# (二)质量检验人员。
1. 这是一群超级“挑剔”的人,他们要负责对清场后的洁净区进行各种检查和测试。
就像警察查案一样,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地方。
2. 根据这个方案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检验方法,然后认认真真地去检测洁净区是不是真的干净了。
# (三)生产主管。
1. 生产主管就像个大管家,要安排好清场工作,确保清场的时间不会影响生产计划。
就像你安排每天的家务,不能让打扫卫生耽误了做饭吃饭的时间。
2. 要对整个清场效果验证的过程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哪里有问题,就得及时想办法解决。
五、验证内容和方法。
# (一)目视检查。
1. 这是最直接的办法啦,就像你找东西的时候,先肉眼看一遍。
质量检验人员要在清场后的洁净区里走一圈,仔细看看地面、墙面、设备表面有没有残留的物料、灰尘或者其他脏东西。
2. 对于那些容易藏污纳垢的小角落,比如设备的缝隙啦、墙角啦,更得瞪大眼睛看。
进入洁净区物净程序验证方案
目录1.概述 (2)2.验证目的 (2)3.职责 (2)4.验证内容 (2)5.合格标准 (2)6.验证周期 (2)7.验证结论 (3)1.概述在产品生产时,由于在洁净区内物料表面微生物占洁净区相当的污染成分,因此,必须对进出洁净区物料表面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测,以确认物料净化程序是否有效,以保证洁净区洁净,通过对进入洁净区的物料的净化程序是否有效进行验证,以保证洁净区符合要求。
2.验证目的:本公司制定的物料进出洁净区的规程:物料进出洁净室清洁程序是否可行。
3.职责:研发生产总监:确认总负责人,负责批准确认文件。
质量部:负责制定确认主计划,协助起草确认方案,负责确认方案和确认报告的审核。
负责确认过程中检验。
生产部:负责设备及公用工程系统的预确认、安装确认。
4.验证内容:4.1物料消毒过程:根据初拟定的物料进出洁净室清洁程序,领料人领用的原辅材料等通过适当的方式运到物料通道外,经物料外清间脱去外包装,用75%酒精湿润的抹布擦去物料内包装上的粉尘并消毒,放入传递窗内进行紫外照射30分钟,再放入相应的洁净间,通过对物料内包表面进行擦拭取样,做微生物限度检查,应符合规定要求。
4.2验证方法:物料表面消毒效果的验证方法:物料表面消毒结束后,检验人员分别对物料(选取瓶子外包和化学试剂瓶子外表面)的表面的一定面积(约100cm2)用事先经过灭菌的生理盐水湿润的适当大小的灭菌脱脂棉按擦拭取样标准操作规程充分擦拭,然后分别放入装有一定量(100ml)灭菌生理盐水灭菌试管中,振摇2分钟,再对浸出液按照微生物限度检测,按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进行细菌的菌落检测,置于30~35℃进行细菌培养48小时。
至少测定三种物料的表面,连续测定三次。
检测结果见附件1.5.合格标准所有物料按物料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用棉球擦拭法擦拭物料表面约100cm2,检测结果应小于或等于50CFU/25cm2。
6.验证周期:每年进行一次再验证;更换新的消毒剂、消毒方法或变更程序及参数时,必须进行验证;厂房设施作重要修改时, 需再验证。
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程序验证方案
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文件1 概述本公司103车间D级洁净区为103车间药品生产的主要环境,分为固体生产线、软胶囊生产线。
物料、工器具进入D级洁净区前必须在物流缓冲室或传递窗内先经紫外灯照射30分钟进行消毒,而人员不得通过物流缓冲室直接进入D级洁净区。
物流缓冲室和传递窗均装有互锁装置,两个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同时敞开。
2 验证目的103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是指从微生物角度试验并证明物料、工器具在外清室经过表面清洁、消毒后送入物流缓冲室或传递窗内经紫外灯照射30分钟进入D级洁净区,表面微生物限度符合D级洁净区要求。
3 验证条件D级洁净区环境应符合要求,与本程序相关的项目(空调系统、纯化水及相关检验方法等)都经过验证而且合格,验证前必须对进入洁净区验证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文件的培训并达到合格要求。
4 相关部门职责5 验证进度计划6 验证引用的文件6.1 引用的文件确认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确认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6.3 培训情况确认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7 验证项目及合格标准7.1 表面外观检查合格标准:目测表面应洁净,无肉眼可见残留痕迹。
7.2 微生物限度检查表面微生物可接受标准:≤50CFU/棉签。
8 验证内容与方法8.1 验证方法在外清室将待验证的PVC去除外包装,放在物料架上。
操作人员根据《物料进出生产区操作规程》、《车间传递窗或缓冲气闸使用操作规程》将待验证的物料按由上至下的顺序用饮用水擦拭外表面2遍,再用消毒剂擦拭外表面2遍做消毒处理。
搬入传递窗(固体生产线)或缓冲气闸内(软胶囊生产线),关闭传递窗或缓冲气闸外侧门,打开紫外灯照射消毒30分钟,关闭紫外灯。
另一操作者在D级洁净区打开传递窗或缓冲气闸的另一侧门,将待验证的物料搬入D级洁净区,放在物料架上,关闭传递窗门。
目测物料表面并对此验证对象进行微生物取样。
8.2 取样方法8.2.1 目检:清洁后,目测表面。
洁净区清场效果及有效期验证方案
Vilidation/Qulification Protocol for clean area clearance clearance effectand validity洁净区清场效果及清场有效期验证方案VP ID:编号: VP-01-PM-002-00Content目录1. Overview概述 (3)1.1 验证项目的背景介绍 (3)1.2 验证项目的关键性能说明 (3)2. Purpose验证目的 (3)3. Reference 验证依据 (4)4. Validation group 验证组成员 (4)5. Training 培训 (4)6. The content of validation 验证内容 (4)7. The evaluation of validation 验证总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The general conclusion of validation验证总结论: (10)9. Version History版本历史 (11)10. Attachments附件 (11)1.Overview概述1.1验证项目的背景介绍1.1.1洁净区是需要对环境中尘粒粒子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1.1.2清场是指为防止污染、交叉污染或混淆而将与生产无关的文件、物料等进行清除或移除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但不限于清洁,还包括清点、销毁等过程;1.1.3GMP(2010修订)第四十一条:应当对厂房进行适当维护,并确保维修活动不影响药品的质量。
应当按照详细的书面操作规程对厂房进行清洁或必要的消毒;1.1.4注射剂车间的洁净区按无菌药品生产所需的洁净区分为以下4个级别: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1.1.5为有效控制新注射剂车间洁净区的洁净度及微生物的数量,特制定切实可行的清洁消毒规程,并加以验证。
物料进入洁净区操作程序确认
物料进入洁净区操作程序确认验证方案1 概述与目的概述:生产车间的洁净区为D级的,物料进入D级洁净区前必须在物流缓冲间或传递窗内先经过紫外灯照射进行消毒,而人员不得通过物流缓冲间或传递窗直接进入D级洁净区。
物流缓冲间或传递窗均装有互锁装置。
目的:车间物料进入洁净区,建立物料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避免物料交叉污染,保证生产环境符合工艺卫生要求。
2 验证范围所有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其操作程序的确认,以保证生产出符合GMP要求的药品。
3 确认方案和报告的起草、审核和批准4 内容4.1相关文件4.1.1标准操作规程4.2确认方法:采用直接观测法。
该确认方法选择人员按操作规程操作后,用直接观测的方法,检查物料进入洁净区操作程序制定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时检查操作人员的物料进入洁净区程序的培训效果。
4.3操作规程的内容4.3.1操作人员在物料外清间将物料的外包装箱除去,用吸尘器清除物料包装外部的灰尘、污垢,用湿洁净抹布擦净外包装。
脱皮完每班要进行清理,不同品种外包装脱皮后要随即清理,以防交叉污染。
4.3.2 用75%乙醇溶液擦拭物料外壁后放传递窗内,关闭外门。
物料在传递窗内要紫外照射10分钟。
4.3.3 通过传递窗传送时,必须严格执行传递窗内、外门一开一闭的规定,即在内侧门关闭时,才可开外侧门将物料移至传递窗内,关闭外侧门后,方可开内侧门将物料由传递窗移至相关的洁净中间贮存库内,最后关闭传递窗的内侧门。
4.3.4 操作者进入洁净区内打开传递窗内门取出物料,放在工作室内指定地点。
4.3.5物料进入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各缓冲间或中间站的现场,关闭传递窗的内外门,做好清洁(消毒)工作。
4.3.6作好物料进入生产区净化原始记录,注明物料名称、批号、数量、件数、时间、操作人、接收人等。
5 验证频次:三次,三批次物料进入洁净区操作实验的各项检查指标均应达到可接受标准。
6 再验证周期:6.1正常生产情况下三年一次。
6.2物料进入洁净区要求或操作规程修改后进行再确认。
物料进入洁净区净化处理效果验证方案(1)
xxx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验证方案验证项目:物料进入洁净区净化处理效果验证文件编号:版本号: A/0物料进入洁净区净化处理效果验证方案审核批准表方案经下列部门审核和批准后生效项目部门/职务签字日期起草人质量管理部验证管理员年月日生产车间主任年月日审核人质量管理部主任年月日批准人管理者代表年月日目录1、验证目的 (4)2、适用范围 (4)3、概述 (4)4、确认组织及职责 (5)5、确认说明 (5)6、验证内容 (6)7、结论评价及再验证 (14)附件1:验证人员名单及确认记录附件2:验证所用主要设备确认记录附件3:验证相关文件审核记录1、验证目的确认物料经传递窗或物料缓冲室进入洁净区时的进化处理效果是否符合环境要求。
2、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所有经传递窗或物料缓冲室进入洁净区的物料。
3、概述目前,本公司传入洁净区的方式有经传递窗和经物料缓冲室两种。
进入洁净区前,先用丝光毛巾清洁物料外层包装,脱去外包装,再用超细纤维无尘布蘸取75%酒精彻底擦拭消毒内包装后,放入传递窗紫外照射30分钟或放入物流缓冲室净化30分钟后由洁净区人员转入洁净区。
本次验证分别对两种清洁效果进行验证。
4、确认组织及职责4.1质量管理部验证管理员:质量管理部验证管理员负责文件的起草,评价验证报告并检查验证记录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规定,并管理确认过程中的偏差与变更,组织相关验证人员的培训;4.2岗位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操作相应设备;4.3质量管理部质检员:质量管理部质检员检验并根据检验结果填写记录,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4.4质量管理部主任、生产车间主任:负责方案及报告的审核,监督验证过程的实施;4.5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方案及报告的审批。
5、确认说明5.1记录填写要求所有验证记录、结果应按批准过的方案的相应记录表格填写,记录的填写、计算应审核并签字,QA应检查验证记录是否完整、是否符合规定。
5.2偏差的调查当检测结果异常时,或出现操作不符合SOP要求时,执行部门应通知QA,执行偏差调查,QA应在记录中清楚的描述该偏差的情况,对于偏差的影响做出评估并制定相应措施计划,经批准后,实施纠正预防措施并予以记录。
洁净厂房验证方案.(DOC)
洁净厂房验证方案目录洁净厂房风险评估 (3)一、目的3二、适用范围3三、风险评估标准3四、评估风险点4五、对提出的风险点进行评估5六、结论5厂房验证方案 (6)一、概述6二、验证目的6三、弓丨用标准6四、验证范围6五、验证计划6六、验证小组成员6七、验证小组职责矩阵7八、验证内容71、设计施工单位确认 (7)2、设计确认 (8)3、资料确认 (8)4、结构确认 (9)5、室内装修确认 (9)6、功能布置确认 (10)7、人物流向确认 (10)8、公用设施确认 (10)9、照度确认 (11)10、仪器仪表校验1211、安全设施确认1212、偏差报告1313、验证结果评价与建议1314、验证周期13附:洁净厂房验证记录 (14)洁净厂房风险评估一、目的风险评估的所获得结果能够确认洁净厂房对产品相关潜在风险及其评估,以及应采用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
因此,以后验证和确认活动的范围及深度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
二、适用范围固体制剂车间、前处理车间、库房和微生物检测室三、风险评估标准总风险评估系数(RPNRPN总风险=S X P XD四、评估风险点通过人、机、料、法、环几个方面进行排查五、对提出的风险点进行评估六、结论通过人、机、料、法、环几方面的质量风险点排查,对厂房设施中照明、灭蝇灯风险点采取风险消减措施后,风险值在可接受范围内,按照风险消减措施执行,确保风险被有效消减,验证确认结束后针对风险消减措施实施情况对各风险点进行再评估。
厂房验证方案一、概述本公司洁净厂房为固体制剂车间、直接服用饮片车间、库房和质量部微生物检测室四大部分,制剂车间包括片剂和胶囊剂两条生产线;直接服用饮片车间主要用于片剂前处理、直接服用饮片生产和提取喷雾干燥收粉;库房洁净室主要用于物料取样及物料分配;质量部微生物检测室主要用于微生物限度检测和阳性菌接种。
二、验证目的通过对洁净厂房结构、设施功能和施工效果等方面的检查,确认其符合GMP相应级别洁净区的要求,确认洁净厂房适应胶囊剂、片剂、中药饮片的生产和检验的需求。
例3 洁净间环境验证方案
H : 房间高度(m)
7
z z z PsgiolePfrp
版本号:V1.0
Q/JNG YZWJ-2014
9.2 静压差测定
9.2.1在换气次数测定合格后,进行房间静压差测定的目的洁净区内各房间气流流动的合理性,避免污染。
9.2.2检测前通风系统连续运行30min以上,已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测试区内所有的门都处于关闭状态,从
日期:
8.洁净环境符合 YY/T0033 的验证(OQ)
8.1 洁净室(含实验室)微粒、换气次数、压差、沉降菌、温湿度合格指标如下(引用YY0033)
无菌医疗器械洁净区环境要求及监测指标
监测项目
温度,℃ 相对湿度,%
风速,m/s 换气次数,次/h
静压差,Pa
技术指标
100 级
10 000 级
100000 级 300 000 级
里往外依次进行测试。
9.2.3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附件规定,用压差计测定,不同级别洁净室或非洁净室
之间压差>5Pa,洁净室与室外大气之间压差>10Pa,相同级别洁净间压差应合理>2Pa。
9.3 温湿度测定
9.3.1 按照YY 0033-2000 《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规定,温度为18~28℃,湿度为45~65%,有特
6.3 公司配置了纯化水系统,主要用于洁净室打扫、器具清洗、产品制造和实验室用水,工艺用水制备质
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见《工艺用水验证》。
6.4 洁净厂房和实验室的建造应按照上述5条款中规定的法规和标准建造,应符合产品工艺特点,产品工
艺流程见附图3。
6.5 洁净区域建造公司应是合法注册单位,施工后应提供主要用料证明、设备合格证明、设备说明书和洁
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
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2011年10月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方案实施日期:目录1. 验证概述 (4)2. 验证目的 (5)3. 风险评估 (5)4. 验证标准 (7)5. 验证范围 (7)6. 验证周期 (7)7. 验证职责 (7)8. 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 (8)9.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8)10.验证时间安排 (9)11. 验证 (9)11.1试验及检测项目 (9)11.2试验实施具体时间 (9)11.3 取样方法的确定 (10)11.4具体试验方法 (10)11.5可接受标准: (11)11.6检验方法 (11)11.7 验证次数 (11)11.8 验证实施 (11)12. 偏差处理 (12)13 风险的接受与评审 (12)14. 验证结果评审和结论 (12)15.方案修改记录 (12)16.附件 (14)1. 验证概述1.1生产人员在运输一种物料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时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而将污染物带到第二个区域,再或者是浮游粒子通过设施传到生产区域。
故物料的传递方式应经过确认,证明可以有效去除物料内包装表面的微生物或颗粒。
传递的方式不应对物料本身产生不良影响。
物料出入时,应用正压气流控制保护并监测压差。
1.2粉针剂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的相关设施和文件情况:粉针剂车间一般区和C级区之间有4个传递窗,C级和A/B级之间有2个传递窗,名称及用途如下表1。
2. 验证目的2.1物料传入时,先对物料内包装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通过传递窗照射处理传入,并通过物料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及环境的监测,确认传入操作不会影响洁净区的洁净环境。
2.2 为了不因低硼硅管制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的变更而在执行中产生显著的偏差,根据GMP 的要求,应对变更后注射剂瓶的传递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的可行性。
考察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变更后,是否能符合《洁净区监测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中对物品表面菌和环境的要求。
清洁验证方案
一引言1 概述贝诺酯合成车间生产设备均为专用型设备,专门用于单一品种、同一规格原料药的生产,各类型设备均制定有具体、完善的设备清洁规程和清洁记录,在生产工艺过程中与成品质量关系密切的清洗过程涉及:氯化反映罐、酯化反映罐、离心机、板框压滤机、脱碳过滤系统、精制结晶罐、洁净区离心机、干燥箱、粉碎机、二维混合机等设备的清洗。
同时,对洁净区的清洁进行验证,确认洁净厂房的清洁效果。
本验证即针对以上关键环节的清洁规程和清洁效果进行清洁验证。
2 目的通过对反映罐、离心机、脱碳过滤系统、精制结晶罐、洁净区离心机、气流干燥、气流粉碎等设备清洗过程的检查和监测,证明已经制定的设备清洁规程切实可行,可以达成保证药品质量的目的,文献资料符合GMP的管理规定,并为设备清洁规程的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提供资料和依据。
3验证类别本次验证为同步验证。
二参考资料本文献参考了以下标准和指南: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3版)2.GMP(2023年修订版)3.药品GMP指南4.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23版)三验证准备1 验证人员及职责1.1 各部门的验证职责质量负责人:批准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生产负责人: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生产运营部职责: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提供公用系统保证。
提供设备维修保证。
针对不一致项界定解决办法。
负责测量仪器的校验,并提供校验证书。
生产车间职责:起草、审核验证方案、验证报告。
组织实行验证方案。
收集相关数据,编写相关的验证报告。
对参与验证的人员完毕必需的的培训。
指定操作人员,对生产设备进行操作,清洁和维护保养。
拟定最终的SOP。
质量管理部职责:负责审核验证方案。
负责监督严格按照验证方案及所依据文献规定方法和标准实行验证。
负责对验证过程中户县的偏差和变更评价和解决。
维护所有受控的文献符合法规。
负责制定相关的质量标准、检查规程和取样程序。
负责相关的取样及校验,并依据检查结果出具检查报告单。
审核验证结果、最终验证报告保证所有验收标准均得到满足。
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程序验证方案
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文件1 概述本公司103车间D级洁净区为103车间药品生产的主要环境,分为固体生产线、软胶囊生产线。
物料、工器具进入D级洁净区前必须在物流缓冲室或传递窗内先经紫外灯照射30分钟进行消毒,而人员不得通过物流缓冲室直接进入D级洁净区。
物流缓冲室和传递窗均装有互锁装置,两个门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同时敞开。
2 验证目的103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是指从微生物角度试验并证明物料、工器具在外清室经过表面清洁、消毒后送入物流缓冲室或传递窗内经紫外灯照射30分钟进入D级洁净区,表面微生物限度符合D级洁净区要求。
3 验证条件D级洁净区环境应符合要求,与本程序相关的项目(空调系统、纯化水及相关检验方法等)都经过验证而且合格,验证前必须对进入洁净区验证操作人员进行相关文件的培训并达到合格要求。
4 相关部门职责5 验证进度计划6 验证引用的文件6.1 引用的文件确认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确认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6.3 培训情况确认人:日期:年月日复核人:日期:年月日7 验证项目及合格标准7.1 表面外观检查合格标准:目测表面应洁净,无肉眼可见残留痕迹。
7.2 微生物限度检查表面微生物可接受标准:≤50CFU/棉签。
8 验证内容与方法8.1 验证方法在外清室将待验证的PVC去除外包装,放在物料架上。
操作人员根据《物料进出生产区操作规程》、《车间传递窗或缓冲气闸使用操作规程》将待验证的物料按由上至下的顺序用饮用水擦拭外表面2遍,再用消毒剂擦拭外表面2遍做消毒处理。
搬入传递窗(固体生产线)或缓冲气闸内(软胶囊生产线),关闭传递窗或缓冲气闸外侧门,打开紫外灯照射消毒30分钟,关闭紫外灯。
另一操作者在D级洁净区打开传递窗或缓冲气闸的另一侧门,将待验证的物料搬入D级洁净区,放在物料架上,关闭传递窗门。
目测物料表面并对此验证对象进行微生物取样。
8.2 取样方法8.2.1 目检:清洁后,目测表面。
物料进入洁净区清洁消毒验证方案-2020-4
编号:物料进入洁净区清洁消毒验证方案实用文档目录1.概述 (2)2.目的 (2)3.范围 (2)4.职责 (2)4.1验证委员会职责 (2)4.2验证总负责人责任 (2)4.3验证中各部门职责 (3)5.法规和指南 (3)6.风险评估 (3)6.1评估依据 (3)6.2风险评估表: (5)7.验证项目 (6)7.1验证前准备 (6)7.2物料进入C、D级洁净区清洁消毒验证 (6)8.偏差处理 (7)9.变更处理 (8)10.结果分析及评价、建议 (8)10.1结果分析及评价 (8)10.2建议 (8)11.结论 (8)12.再验证周期 (8)13.测试报告 (8)1.概述车间需要进出洁净室的物料按照《物料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需要将外部擦拭除尘后,脱去外包装,经消毒剂擦拭,紫外线照射后经过气闸室或传递窗进入洁净区,来控制进入洁净区物料包装容器外壁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保证洁净区环境不受污染。
为了验证容器外壁通过清洁、消毒方法处理后传递至洁净区的方式、方法不会对洁净区造成污染,特制定此验证方案。
为了增强验证的可靠性,此清洁验证连续三次。
2.目的物料经过清洁、消毒剂擦拭、紫外线照射能够达到清洁消毒效果。
能够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和GMP要求,不会对生产造成污染。
3.范围本方案适用于xxx制剂车间物料进入洁净区清洁消毒效果验证。
4.职责4.1验证委员会职责4.1.1各部门负责人审核验证方案和报告;主管副总批准验证方案和报告。
4.1.2协调、处理确认、验证的有关事宜。
4.1.3验证委员会主任负责签发验证合格证书。
4.2验证总负责人责任4.2.1负责验证方案、报告的批准工作。
4.2.2负责验证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4.3验证中各部门职责4.3.1质量部4.3.1.1负责审核验证方案和报告。
4.3.1.2负责审核验证过程中的变更和偏差。
4.3.1.3参与验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的调查。
4.3.2生产部4.3.2.1审核车间起草的验证方案和报告。
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
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2011年10月2.验证目的 (5)3.风险评估 (5)4.验证标准 (7)5.验证范围 (7)6.验证周期 (7)7.验证职责 (8)8.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 (9)9.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9)10.验证时间安排 (9)11.验证 (9)11.1试验及检测项目 (9)11.2试验实施具体时间 (10)11.3取样方法的确定 (10)11.4具体试验方法 (10)11.5可接受标准: (11)11.6检验方法 (12)11.7验证次数 (12)11.8验证实施 (12)12.偏差处理 (12)13风险的接受与评审 (12)14.验证结果评审和结论 (12)15.方案修改记录 (13)16.附件 (14)试验方法: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内容进行确认(见附件5)。
可接受标准:外清程序准确,步骤完整,完全符合外清程序。
11.4.2.2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中规定的方法处理物料后,在物料暂存间对刚传入洁净区的物料用接触碟取样,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检测结果见附件8)。
11.4.2.3在物料进入洁净区前,监测房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在物料传入洁净区,并在物料暂存间内放置时,再次监测房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具体操作见《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05/01)(检测结果见附件6、附件7)。
11.4.3瓶塞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方法同11.4.2.1~11.4.2.3,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中传递的方式传递物料后,对瓶塞清洗灭菌间使用的不锈钢托盘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个,每个取盘底正反两面各1个点),并监测瓶塞清洗灭菌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方案2
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案2验证(确认)⽅案审批表1.概述1.1清洁、消毒验证是⽤书⾯证据证明批准的清洁、消毒规程可以证明物料、⼯器具在外清室经过表⾯清洁、消毒后送⼊物流缓冲室或传递窗内经紫外灯照射40分钟进⼊洁净区,表⾯微⽣物限度符合洁净区要求。
1.2清洁原理1.2.1清洗剂(⽔、有机溶剂或表⾯活性剂)采⽤扩散或对流的⽅法到达“脏物”表⾯;1.2.2清洗剂通“脏物”反应;1.2.3反应产物采⽤扩散或对流的⽅法离开设备。
1.3通常清洁⽅法分为:1.3.1⼿⼯清洁(Manual Cleaning)1.3.2在线清洁(Cleaning In Place)1.4本公司新建针剂车间A级、B级、C级、D级洁净区车间药品⽣产的主要环境,为冻⼲粉针、⽔针⽣产线。
物料、⼯器具进⼊C级、D级洁净区前必须在物流缓冲室或传递窗内先经紫外灯照射30分钟进⾏消毒,⽽⼈员不得通过物流缓冲室直接进⼊D 级洁净区。
物流缓冲室和传递窗均装有互锁装置,两个门⽆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同时敞开。
2验证⽬的清洁、消毒验证的⽬的就是证明经过清洁、消毒程序后,物料、⼯器具外表⾯的残留物(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包括清洗过程中洗涤剂的残留物)达到了规定的清洁限度要求,确保后续产品中没有带⼊超过接受标准的污染物,避免产品的交叉污染,以致影响患者的⽤药安全。
3⽂件对此次验证所涉及到的⽂件进⾏检查,并确认⽂件是否经过批准、⽣效,是否为现⾏版本。
4⼈员培训检查⼈员培训档案,所有参与此次验证的⼈员均已经过培训,达标上岗。
5. 风险评估按《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对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进⾏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质量风险提出了预防和纠正措施建议,具体见下表:6.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清洁、消毒程序验证的实施6.1相关验证确认6.2 C级验证实施6.2.1选择确定验证的产品,领⽤物料确认包装完整性,确认洁净区压差符合规定。
6.2.2 C级物料从外清室进⼊洁净区清洁、消毒验证6.2.2.1所有要使⽤的原辅料,由核算员按《物料领⽤管理规程》从仓库领料,由物流门进⼊车间,在车间外清室去掉外包装(不能去掉外包装的,⽤吸尘器除尘或⽤擦布擦拭表⾯)后,经⼀般⽣产区环⾏⾛廊传递⾄洁净区外清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方案2011年10月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方案起草方案实施日期:目录1. 验证概述 (4)2. 验证目的 (4)3. 风险评估 (5)4. 验证标准 (7)5. 验证范围 (7)6. 验证周期 (7)7. 验证职责 (7)8. 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 (8)9.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8)10.验证时间安排 (8)11. 验证 (9)11.1试验及检测项目 (9)11.2试验实施具体时间 (9)11.3 取样方法的确定 (9)11.4具体试验方法 (9)11.5可接受标准: (10)11.6检验方法 (11)11.7 验证次数 (11)11.8 验证实施 (11)12. 偏差处理 (11)13 风险的接受与评审 (11)14. 验证结果评审和结论 (11)15.方案修改记录 (12)16.附件 (13)1. 验证概述1.1生产人员在运输一种物料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时没有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而将污染物带到第二个区域,再或者是浮游粒子通过设施传到生产区域。
故物料的传递方式应经过确认,证明可以有效去除物料内包装表面的微生物或颗粒。
传递的方式不应对物料本身产生不良影响。
物料出入时,应用正压气流控制保护并监测压差。
1.2粉针剂车间物料进出洁净区的相关设施和文件情况:粉针剂车间一般区和C级区之间有4个传递窗,C级和A/B级之间有2个传递窗,名称及用途如下表1。
2. 验证目的2.1物料传入时,先对物料内包装外表面进行消毒,然后通过传递窗照射处理传入,并通过物料表面微生物的检测及环境的监测,确认传入操作不会影响洁净区的洁净环境。
2.2 为了不因低硼硅管制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的变更而在执行中产生显著的偏差,根据GMP的要求,应对变更后注射剂瓶的传递进行验证,确保变更的可行性。
考察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变更后,是否能符合《洁净区监测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中对物品表面菌和环境的要求。
表2. 低硼硅管制注射剂瓶传递处理方式变更情况2.3物料从传递窗传出时,我们通过对环境的监测,来确认在传出操作过程中和结束后气流仍能得到控制,不会对洁净室造成影响。
3. 风险评估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并从物品进入洁净区的综合因素出发,发现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来确定风险识别。
3.1经验证小组人员共同对物料进出洁净区程序验证进行风险评估,对存在的质量风险提出了预防和纠正措施建议,具体见下表(表3):评估人:根据风险评估,我们拟定了如下验证内容。
3.2经分析,对上一步判断的关键性风险和非关键性风险采取的初步风险控制措施和验证如下:3.2.1物料、容器、工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清洁剂和消毒剂管理规程》制定情况、对进入车间所有人员的培训情况、计量器具校验情况、相关的设备仪器验证情况,相关试验用仪器、培养基、试液的准备情况,对上述情况进行检查确认。
3.2.2物料、容器、工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的验证按本验证方案进行,并验证3次。
3.3因拟将生产注射用头孢米诺钠,故进入洁净区的物料品种有如下(见下表4):本验证选用数量较大的生产用原辅料包材进行外清试验。
并选择传递时间长,传递数量多的存在风险大的物料传递窗、瓶塞传递窗、原料传递窗、中间产品传递窗作为验证涉及的设施。
3.4本验证实施之前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满足检验要求。
3.5本验证共进行3次,每次验证的所有验证项目均需符合可接受标准的要求。
4. 验证标准4.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4.2中国药典2010版4.3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年版5. 验证范围本方案适用于物料、容器、工具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的评价。
6. 验证周期出现下列情况须对物料进入C级、A/B级洁净区程序进行再验证:6.1 外清方法、传递程序发生了改变。
6.2 消毒剂发生了变化。
6.3 按照确认与验证管理规程进行再验证。
6.4传递窗主机更换或者消毒剂更换时需进行再验证。
7. 验证职责7.1 验证委员会7.1.1 负责验证文件格式、内容的审核;7.1.2 负责对验证中出现的偏差和验证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并作出评价,决定再验证周期;7.1.3 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7.1.4 审批验证报告。
7.1.5 验证委员会主任负责验证证书的签字批准。
7.2 验证小组7.2.1 参与拟订验证方案。
7.2.2 负责验证方案的实施。
7.2.3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起草验证报告,报验证委员会。
7.3 设备部7.3.1 负责组织试验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7.3.2 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7.4 质量管理部7.4.1 负责验证所需的标准品、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7.4.2 负责取样及对样品的检验。
7.4.3 负责验证证书发放,验证的文档管理。
7.5 粉针剂车间7.5.1 参与本验证过程的生产人员都必须依照本方案进行生产操作。
7.5.2 负责根据验证试验结果,修改物料进入C级、A/B级洁净区程序。
8.验证实施的前提条件8.1验证中使用的文件是最新版本并已生效。
见附件18.2参与验证实施人员都已接受相应的岗位培训和本方案的培训。
见附件28.3粉针车间洁净空调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注射用水系统、公用系统及粉针车间相关设备已通过校验或验证,已具备工作能力。
见附件39.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本次验证方案由验证小组起草,验证委员会进行审阅会签,质量副总进行批准。
10.验证时间安排拟将生产注射用头孢米诺钠3批(批、批、批),此次验证与生产同步。
验证取样时间如下表5:11. 验证11.1试验及检测项目(表6):11.2试验实施具体时间(表7):11.3 取样方法的确定:接触碟法取样11.4具体试验方法11.4.1执行《清洁剂和消毒剂管理规程》(SOP-02-SC-029/01),配制8000ml左右的75%乙醇溶液。
进入A/B级区的75%乙醇溶液采用除菌过滤后使用。
11.4.2物料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11.4.2.1传递时对物料外清操作的外观效果检查确认试验方法: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内容进行确认(见附件5)。
可接受标准:外清程序准确,步骤完整,完全符合外清程序。
11.4.2.2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中规定的方法处理物料后,在物料暂存间对刚传入洁净区的物料用接触碟取样,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检测结果见附件8)。
11.4.2.3在物料进入洁净区前,监测房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在物料传入洁净区,并在物料暂存间内放置时,再次监测房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具体操作见《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05/01)(检测结果见附件6、附件7)。
11.4.3瓶塞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方法同11.4.2.1~11.4.2.3,按照《一般区物料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1/01)中传递的方式传递物料后,对瓶塞清洗灭菌间使用的不锈钢托盘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个,每个取盘底正反两面各1个点),并监测瓶塞清洗灭菌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由于传递频繁,我们分别在传递开始时、传递中(约1/2量时)、传递完毕后,分三次对传入的物料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每次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并在传递之前、传递中、传递完毕后监测瓶塞清洗灭菌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检测结果见附件8、附件6、附件7)11.4.3原料传递窗传入操作的试验方法方法同11.4.2.1~11.4.2.3,按照原辅料称量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中传递的方式传递物料后,对传入分装间的原料桶进行表面微生物检测(取4件,每件取底部和侧面各1个点),并监测传入前后分装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
(检测结果见附件8、附件6、附件7)11.4.4中间产品传递窗传出操作的试验方法按照《中间产品传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SOP-0203-PS-009/01)中规定的方法传递中间产品,因为此次为正常批量的生产,传递中间产品的数量及频次较多,风险较大,我们将整个传递过程分为三次监测,分别在传递开始前、传递中(约1/2量时)、传递完毕后,监测灯检暂存间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检测结果见附件6、附件7)。
11.5可接受标准:洁净区微生物监控的静态标准(表8)洁净区微生物监控的动态标准(表9)11.6检验方法11.6.1表面微生物限度检测采用接触碟法进行物料表面微生物限度检测,操作见《洁净区监控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表面微生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47/00)。
11.6.2环境监测监测环境中的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邻近墙面2个点和传递窗把手1个点),操作见《洁净区监测管理规程》(SOP-0101-ZL-028/01),《浮游菌测试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05/01)、《表面微生物检查标准操作规程》(SOP-0102-T-047/00)。
11.7 验证次数检测对象所对应的产品连续生产3批,每批备料后,均应按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11.8 验证实施按试验方法进行取样、检测,记录检测结果。
验证应连续进行3次。
12. 偏差处理将验证过程发现的所有偏差记录在“偏差调查表”(附件10),并由验证小组提出解决方案,由验证委员会审核和批准偏差解决方案及其实施。
13风险的接受与评审经分析,对上一步判断的关键性风险和非关键性风险采取的初步风险控制措施,若经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则其相应的风险可降至为可接受风险。
14. 验证结果评审和结论试验结束后,验证小组收集各项验证、试验结果记录,并起草验证报告(物料进出洁净区验证报告(VR-EC-2011-004),报验证委员会,验证委员会负责对验证结果进行综合评审,做出验证结论(附件11),确认验证周期。
对验证结果的评审应包括:(1) 验证试验是否有遗漏?(2) 验证实施过程中对验证方案有无修改?修改原因、依据以及是否经过批准?(3) 验证记录是否完整?(4) 验证试验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偏差及对偏差的说明是否合理?是否需要进一步补充试验?15.方案修改记录在执行过程中,本方案若有必要修改,应由验证小组提出,经验证委员会批准后方可执行,并记录在案。